枫林镇地处鄂赣两省交界,阳新县富河下游南岸。东往庐山、西接城关、南邻木港、北靠长江,是阳新县“东大门”。镇域国土面积26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8792户,总人口42622人。 枫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铜、铁、锰、硫、煤、大理石、麦饭石等。境内山多湖广,竹木水产资源丰富,盛产花鲢、绒蟹、优质稻、腊米、把竹等,历史上被誉称为“腊米之乡、石材之乡、鱼米之乡、把竹之乡”。 枫林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有“牛湖秋色”、“飞云古刹”、“泉口碧潭”、“石屋泉河”、“黄荆竹海”等奇异秀丽的自然景观,也有闻名遐迩的“东坡洗墨池”、“国师府第”、“古岭碑刻”、“黄桥古码头”等人文景观,特色各异、风景宜人。 近年来,枫林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交通及通讯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枫林集镇距省界不到3公里,界浮省道和大沙铁路平行穿境而过,距长江水道仅15公里。2002年来,界浮省道改建、铁路复线及移民建镇工程给枫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便利的条件、丰富的资源、宜人的风光,热忱欢迎四方有识之士来枫林旅游观光、投资开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26万人 | 268平方公里 | 420222114 | 435000 | 0714 | 查看 枫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枫林街社区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枫林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五合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五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
月朗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月朗村谷歌卫星地图 |
汪源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汪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杨柳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杨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德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大德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水源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水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宋新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宋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
漆坊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漆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沿冲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沿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城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南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畈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大畈村谷歌卫星地图 |
坡山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坡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桥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大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花塘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花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樟桥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樟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坳上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坳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枫林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枫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杨山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杨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田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石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田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白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
湖田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湖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杨桥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杨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刘冲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刘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塘村 | ·阳新旅游·阳新特产·阳新十大特产·阳新十景·阳新名人·阳新 | 0 |
---- |
查看 石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兴国镇 |
兴国镇即阳新县城关镇,是阳新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版图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三大集团公司,总人口10万,耕地面积2.6万亩。黄石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乡镇企业"十强乡镇""红旗乡镇党委";湖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02年实现工 农业总产值7.1亿元,财政收入156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328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县榜首。 近两年来,兴国镇党委政府进行一系列改革,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与日惧增。以园区为龙头的工企业,如火如荼。目前集采掘、选矿、冶炼、加工、运输、供销为一体的银山工业园区,有投资10个亿的鸿骏铝业有限公司和投资1个亿的李裕碳素厂的城北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中。落户的企业15家,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产值过亿元。以基地为平台的农业产业化正蓬勃发展,已创建宝塔湖和官桥乐东八畈两大农业园,牛湖千亩鱼珠混养基地、七里三千亩湖蒿基地、乐东八畈千亩蔬菜水果、花卉苗木基地等十大农业基地。并形成了建筑建材、冶金、矿产、旅游、五金工具、加工运输、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的民营企业400多家。 兴国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这里人杰地灵,民醇风清。有丰富矿产、山水和人文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宽松的发展环境,优惠的招商政策,热情好客的兴国镇人民欢迎五洲四海朋友来旅游考察,投资创业。面向未来,兴国镇党委、政府正满怀豪情地带领全镇人民朝着小康社会迈进!. |
富池镇 |
富池镇位于阳新县东部,长江中游南岸,东邻江西九江,北毗李时珍故里——蕲州,与武穴市一衣带水,南汇八百里富河,西距武九铁路38千米,京九铁路30千米。幅员面积156平方千米,辖11个村,1个居委会,1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万人。 富池是历史重镇。自三国时期建镇至今已逾千年。因其“踞长江锁钥,扼鄂赣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东吴大将甘宁屯兵富池口,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题壁“楚江锁钥”,南宋爱国名将岳飞铸剑丰三洞,清末将领曾国藩率水师“铁锁沉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此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 富池是资源大镇。境内山势逶迤,湖泊交织,土地饶美,物产丰盈,素有“鱼米之乡”、“金铜之乡”的美誉。金镶园的红桔、舒婆湖的螃蟹、羊赛湖的鳜鱼、富池村的三元猪等特产远近闻名。矿产资源更是得天独厚,现已探明铜储量100余万吨,黄金储量44吨,是全国第三大黄金基地,方解石、大理石、石灰石、煤炭等非金属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 富池是经济强镇。全镇有中央、省、市、县大中型厂矿企业30余家,镇村组户四级企业1000多家,初步形成了矿产、轻纺、建材、煤炭、水产、畜牧等六大支柱产业。全镇有产值过亿元的村1个,5000万元的村1个,3000万元以上的村2个,1000万元以上的村8个,经济实力雄居阳新乡镇榜首,连续多年被评为“黄石市十强乡镇”、“湖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合格镇”、“楚天明星乡镇”。 甘宁墓 富池是旅游名镇。境内山川俊秀,碧水轻灵,名人荟萃,环境优美。有长天一色的平湖落雁,有-的吴王神庙,有历经沧桑的甘宁墓碑,有风情万种的女儿石阶,有悲风秋歌的万人冢遗址,有王斧神功的袁广古洞,有分外妖娆的上巢牡丹,有叹为观止的半壁摩崖,有世外桃源的大岭山庄,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使富池旅游风景这边独好。 富池是阳新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竞争力的区域之一。今日的富池,将以开放的姿态,诚邀八方宾客,共同构筑新世纪的璀璨新景。. |
黄颡口镇 |
湖北省阳新县黄颡口镇位于黄石市西黄(西塞山至黄颡口)工业园区东南部,距黄石市中心25km,北临长江,与药圣李时珍故里蕲州隔江相望,面积96km2,辖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8万人。该镇水陆交通便利,黄(石)富(池)公路、黄(颡口)太(子)公路、阳(新)黄(颡口)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在22.5km的江岸边,有多处深水码头,可停泊各种船舶,使该镇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好的交通优势。近年来,有年产500万吨的华新六号窑、武钢球团厂落户西黄工业园,国家扶贫项目、投资36亿元的煤电铝项目协议落户黄颡口镇,已通过专家,不久整体工程将正式动工,这些大型项目的相继竣工投产,必将为黄颡口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辐射效应和推动作用。 该镇依山傍水,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优质的石灰石、黄砂和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已探明煤炭储量近400万吨,石灰石资源总量在100亿吨以上,发展水泥、建材等企业潜力巨大;林果业是该镇的传统产业,年产雅山常桔400万斤,凤凰红枣220万斤,海口枇杷依托大专院校和农科研究所进行取种嫁接,先后开发了海口枇杷0#—7#系列,已经形成琵琶4万株种植规模;水产养殖也是该镇的优势产业,境内海口湖、菖湖两大湖系是水产天然养殖场,以金星月湖为中心的万亩水产基地,由传统水产品养殖向立体水产品养殖转变,鱼鸭、鱼蟹混养、鱼莲种养,总面积突破5000亩,金星月牌大闸蟹个大肉嫩味美,属黄石市名牌螃蟹之一。。 经过九八年以来的移民建镇和江堤建设,黄颡口镇初步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的万人集镇。新老城区路面全部实现硬化,多功能、复合型集贸市场方便商贸货物流通,紧邻镇区的海口电站可全天候日夜供电。日臻完善的集镇功能,较为齐全的基础设施,使黄颡口镇成为长江之滨迅速崛起的一座新兴集镇. 今天的黄颡口镇,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的交通优势、物华天宝的资源优势、沿江工业带的政策优势、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等五大优势。展望未来,全方位开放的黄颡口,勤政务实的黄颡口政府,热情朴实的黄颡口人民,欢迎五湖四海的商家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在这片热情蓬勃、生机昂然的土地上共续辉煌。. |
韦源口镇 |
韦源口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长江中游南岸的一个新兴重镇,位于阳新县东北部,东与蕲春县隔江相望,北与黄石市西塞山区接壤,西与大冶市相邻,是二市一县的交汇点。黄富公路、大韦公路穿镇而过,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镇区面积77.3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1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1万人。近年来,镇委、镇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自我加压,奋发图强,使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先后被确定为“黄石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湖北省中心镇”。目前,我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工业上,依托资源谋发展,形成了二大工业园区,一是依托黄金水道和黄富公路,抓住大型项目建设的良好机遇,在沿江成立集生产出售水泥、红砖、碎石、石灰、黄砂、预制板等为一体的建材工业区;二是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成立谭家湖、柏林煤炭工业区。农业上,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建成了六大示范基地:一是东湖5000亩油中杂示范基地,二是春湖1000亩优质藕种植基地,三是海口湖10000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四是大冶湖10000亩鱼蟹混养基地,五是茅村、谭家畈5000亩香樟基地,六是金盆15000亩优质稻种植基地。集镇建设上,我镇紧紧把握移民建镇之机,先后完成了八大工程建设,即自来水工程、兴韦大道路面硬化工程及非机动车道和绿化带工程、下水道工程、路灯工程、集贸市场工程、电视电话工程、水利设施工程等,进一步完善了集镇功能,提高了城镇品位。 我镇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随着黄石华新股份有限公司6号窑工程(总投资7.9亿元)的建成投产和黄石水陆联运中心(总投资2亿元)的开工建设,必将开创我镇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为我镇经济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镇委、镇政府审时度势,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外来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竭诚欢迎有识之士来我镇投资洽谈项目!. |
太子镇 |
太子镇地处阳新县北部,大冶湖南岸,父子山下。与陶港、韦源口、黄颡口、大王等镇接壤,与大冶市隔湖相望。辖洪桥街、德夫、官塘、茂立、李姓、屋李、双龙、四松、大洪、山海、双堍、港泉、朋畈、张畈、樟铺、半山董、筠合、陈堡、上港、筠岭、老屋等21个村和太子居委会。总人口48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9543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31562亩,水田16944亩,山场 8.4万亩,成材林4.5万亩,经济林1600亩。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075万元,财政收入21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500元。 传说,太子庙镇是1800年前为纪念三国时期吴王孙权率太子孙登来此赈济灾民,太子染疾病殁建庙得名。交通发达,大韦、刘太、太黄公路穿境而过。镇区人口密集,机关齐全。镇区人口1万余人,设有国税、地税、农行、工商、烟草、质检、人险、电信、法庭、电站等县直企事业单位24个,镇直机关8个。集镇商贾林立,贸易繁荣,日销售额可达25万元。是个古老的中心集镇。特别是土特产---太子豆腐,以其洁白鲜嫩,酥软而不散,口味纯正名声远扬阳新、大冶、黄石、武汉等市场,每到逢年过节,慕名前来购买者车水马龙。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自然资源丰富,查明的矿产资源有方解石、铁、铜、金、煤、石棉等。盛产黄豆、苎麻、楠竹、把竹、茶叶,素有“黄豆镇”、“苎麻村”之美誉,筠山生产的“云雾茶”,在南北朝时期为皇家贡品。 太子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太子艺人加工的布贴“麒麟送子”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选送西欧参展;“太子竹马”奔驰不息,太子地区“送太王”民间习俗,在鄂东地区影响较大。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础教育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太子中学是黄石唯一的一所市级农村示范学校,2002年在《人民日报》得到展示。 太子镇党委0和人民热忱欢迎有识之士来我镇投资开发。. |
大王镇 |
大王镇位于阳新的东北方,依笔架山,东临太子,北濒大冶湖,西与大冶市大箕铺相连。现辖31个行政村,人口4.87万,国土面积80.2平方公里。境内现有吴王殿,李清塔等文物景观。 大王、中庄两个老集镇近几年经过不断规划和发展现已逐具规模,街道宽阔,清洁整齐,功能完备,已达中等城镇建设水平。 大韦公路贯穿全镇,沿此西行2公里接106国道,距武汉140公里,距黄石仅30公里,交通便利。全镇现有耕地面积26824亩,其中水田面积11588亩,有2.8万亩可养水面,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豆腐、苎麻、河蟹、淡水鱼类是大王特产,豆腐有悠久的制作历史,其口感嫩滑,营养高,享誉鄂东南。姜祥方解石为同类矿藏中的极品,产品用途极为广泛。王崇矿泉水被当地群众奉之为“神泉”,其检测指标忆达到国际饮用水标准。陈宝水锈石、王崇大理石、长林麻鸭、有色湖仔猪等项目正在逐步开发和发展。. |
陶港镇 |
陶港镇扼据吴头楚尾,是湖北的东大门。东毗九江、西望黄石、南纳富河、北饮长江,距横贯南北的大沙铁路仅18公里,沟通106国道与长江干流的阳富公路和富河黄金水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水陆两旺。全镇下辖12个村、1个居委会、版图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3.1万,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全镇拥有县镇中小型企业46家,年财政收入达820万元,是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乡镇。 陶港镇阡陌纵横,湖泊交织,加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古有“长乐园”金誉。境内水域宽广,可养水面达10.3万亩,其中最大的网湖湖泊以盛产全国独一无二的绢丝丽蚌而享誉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中华丽蚌之乡和湖北水产大镇。由丽蚌生产开发的珍珠、珍珠粉和可溶性钙产品畅销韩国、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市场。2001年美国旧金山宋氏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千亩河豚养殖基地。在其幅射带动下,全镇初步形成了 河豚、青虾、银鱼、鳜鱼、螃蟹为主的五大名优特水产养殖基地,并以其纯天然绿色食品的优质品牌由上海和深圳端上国际餐桌。 陶港镇山川毓秀,资源丰富。矿藏资源种类齐全、品位较高,属赤马山玉丰山矿带(国家直属企业),据权威图纸资料显示,金、银、铜、钼等有色金属储量可供采掘25年,方解石、大理石、石灰石、观音土、优质地下水、山泉等山水资源市场形势看好,开发前景广阔。 陶港镇环境优美,条件优越。以特色鲜明,设施齐全的新街集镇为中心,以九大风格各异、功能配套的移民文明新区为依托形成“众星揽月”的城镇新格局已形成,私立学校、超市、万吨水塔、11万伏电站等一应俱全,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医疗五网建设全面推进,全镇基础建设日臻完善,现代化城镇集约功能日益增强。 陶港人见贤思齐,人心思干。当地民风淳朴、乡情浓酽。善良、开明的陶港人秉承“您发财,我发展”“不求所有,但求所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认知理念,以最有力的承诺,全方位开放态势恭迎各方宾朋,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大是。. |
白沙镇 |
白沙镇扼鄂东南门户,东临长江水道,西接京广铁路,南连昌九经济走廊,北靠武黄经济带。辖区面积140平方公里,行政村33个,总人口11万。为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先后被授予“鄂南明星乡镇”、黄石市乡镇企业“十强乡镇”称号,是鄂东南地区快速崛起的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重镇。 境内物产丰富,市场繁荣,交通便捷,历史上曾为“长乐园”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交通以大沙铁路、106国道为主线纵穿全境,是连接京沪、京广贯通东西的重要通道。物产以金、银、铜、铁、钨、方解石等资源大镇之称。农业以优质水稻、苎麻、双低油菜、花生、芝麻等形成了万吨级之规模,是著名的苎麻之乡和“阳新豚”主产地之一。初步形成了工业以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家俱业为主,商业以1.5公里商业街、200多家境内外客户入驻经商的工商业经济体系。. |
浮屠镇 |
浮屠镇位于湖北省阳新县中部,明代以前称"佛图市",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该镇东距长江30公里,南至九江100公里,西临岳市250公里,北达黄石45公里,距武汉100公里,总面积230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16个生产小组、8.3万人,2002年被省列为小城镇建设"中心镇"。 交通便捷,人气兴旺。东临黄金水道--长江,西接京广、京珠大动脉,106国道、316国道、沿横省道在镇区交汇,武(汉)九(江)铁路南北穿境而过。镇内交通路四通八达,日客流量5000人,堪称湘鄂赣三省九市(县)枢纽。 通讯发达,电力充足。镇内开动2000门程控电话,建移动电话基站6座,实现了无缝隙覆盖。建有一座110千伏安变电站,年供电能力1800万千瓦时。 资源丰富,工业强劲。镇里的白云山、李家山等山脉矿藏丰富,有金、银、铜、铁、铅、钼等有色金属,以铜的贮量最大,达2000万吨。非金属资源亦很丰富,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透闪石等十多种石材储量很大,现已建成白云山铜矿、李家山铜矿、阳华铝厂等10余家冶金企业,年产值6.89亿元。 湖泊众多,名品竞秀。全镇共有北煞湖、南坦湖、米埠湖、金家湖、游荡湖等20个湖泊,面积达2.6万亩,年产鳜鱼、鱼回鱼、螃蟹、鲫鱼、鲤鱼、鲩鱼、鳙于、鲢鱼等19213吨,畅销华夏大地。 耕地肥活,粮油满仓。全镇耕地面积达5.07万亩,年产粮食 28682.6吨,油料3490吨,棉花100吨,蔬菜19213吨,是闻名的重要粮油棉麻基地。 山场广阔,果茶飘香。全镇山场面积达7.4万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建起茶叶基地2000亩,香樟花卉基地1500亩,水果基地2000亩,森林面积5万亩。 商贸繁荣,文化活跃。钱镇建有粮油、肉食、服装、鱼类等10大交易市场,年交易额5亿多元,是鄂东南物流信息流集地。全镇建有高初级中学4所、中心小学20所、成校19所,幼儿园3所。影院、书店、图书馆、歌舞厅等5座,卫生院3所,人民群众的卫生2健康有保障、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
三溪镇 |
溪镇地处鄂东南。因王英、大冶、国和三条河流在此汇合而得名。东接浮屠,南依龙港,西连咸宁,北濒大冶。镇政府所在地三溪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全镇辖14个村,1个居委会,4.2万人,国土面积14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2万亩,山场13万亩,水面2万亩。 三溪镇交通便捷。距大沙铁路19公里,距黄金水道长江不足90公里,离县城只有38公里。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省道沿横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三王公路从三溪口直达省级风景旅游区一王英仙岛湖,镇内村村组组都通了公路。 三溪镇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境内有锰、煤、石灰石、方解石、水晶石、大理石、块石、河沙等矿藏资源。其中立中高峰锰矿石储量达120万吨,品位高达40个。竹、木、畜禽、水产品等资源也很丰富,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全镇13万亩山场全部披上了绿装,近万亩养殖水面,蟹肥鱼壮。 三溪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正德王戏凤”的美丽传说;有-旧居,-屯兵站;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有鄂南名人王伯超陵墓;有“双王”洞;有佛教胜地“三教山”寺庙。近1华里长的红军石板街仍保存着原貌。 三溪镇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百岁老人数量名列全县前茅,被誉为“长寿之乡” 三溪镇将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 |
龙港镇 |
龙港镇地处鄂赣边界,南依幕阜山脉,北濒富河上游,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山川毓美,人文荟萃,是湖北省东南边陲的历史名镇。 龙港镇位于东经114°53′,北纬29°33′,与江西省武宁县泉口镇接壤,地势南高北低,江西的朝阳河和洋港桂花河汇集于境内的龙港河经富河注入长江;面积255平方公里,拥有山场20万亩,耕地5万亩,辖33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9.8万,镇区常住人口1.8万。 龙港交通便利,106国道在龙港穿境而过,形成了南联浙赣,北通武汉的便捷公路网;境内拥有湖北省第二大水库——富水水库,富水电站年发电总量1.7亿千瓦时,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目前已建成通讯基站和2048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并投入使用,可以提供通讯和国际互联网服务,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龙港的矿藏资源主要有:金、锰、煤炭、大理石和石灰石;水产丰富,形成以鳜鱼、银鱼、清水鱼、南美白对虾为主的特色养殖业;有稻谷、小麦、玉米、花生、黄豆、油菜、蔬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盛产柑桔、茶叶等特产,以“龙潭蜜桔”“金竹云峰茶”闻名。 革命烈士纪念碑 龙港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金竹云雾、岩泉飞瀑、龙潭桔红、凤栖仙洞、宝莲禅寺、关帝庙、步云塔影、陵园松涛、泉山画屋等景观让人留恋忘返。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明清老街和16处革命旧址群,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烈士墓林等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这些构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 目前龙港已建成大棚蔬菜、柑改橙、油茶、药材、茶叶、网箱鳜鱼精养繁殖、南美白对虾养殖等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农机具制造、轧钢、棉纺、饲料生产、木材加工、塑料制品和碳酸钙等七个新兴工业园区;已建成粮油、竹木、蔬菜、农贸、仔猪、水果等六个专业市场,其中鄂东南边贸市场占地14000平米,成为鄂赣边界两省四县16个乡镇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市场辐射半径达60多公里。 龙港镇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口子镇”和黄石市小城镇改革试点镇。公用基础设施完备,城市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具有广阔的投资前景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勤劳、热情的龙港人民欢迎各方有识之士和商贾业主来龙港投资兴业,共创美好辉煌的明天。. |
洋港镇 |
洋港镇是湖北省的口子镇,黄石市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阳新县的南大门、革命的老苏区、鄂赣边界8个乡镇的商品集散地。全镇国土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万亩,山场面积17万亩。辖1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共6288户,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2002的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8亿元,财政收入12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8.3%。 物阜藏丰,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两大煤系贯穿,煤质良好,贮量丰富,仅C 级煤炭储量在4000万吨以上,现建有矿井13对,年产原煤24万吨。据专家预测,远景开发在100年以上。储量丰富的矿产还有大理石,石灰石,方解石等建材资源。 土地肥沃,自然资源富足。境内盛产粮、油、苎麻、楠竹、木材、茶叶、板栗、药材和“老谷烧”酒等。饮誉海内外的“内山麻”就产于洋港,其主要品种“细叶绿”种植历史已逾千年,产品远销英,美,日和东南亚地区。月山茶场的两个绿茶产品“月山剑春”,“月山敬峰”于1996年荣获“陆羽杯”一,二等奖,1997年“月山茗峰”又获省优产品。 风物宜人,自然景观众多。有泉口村的泉池、洞村的神蛙跳洞 、崩山村的泥石流治理工程、胡桥村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遗迹、遗址和九龙宫等20多处景点。特别是胡桥村内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其中碧水潭、观音洞 、九龙洞、滴水帘、宝马山等景点,令人流连忘返。 设施齐全,投资环境优越。洋港镇紧邻106国道,有龙洋公路和木洋公路直达县城,阳城公路通往毗邻江西省的4个乡镇,电讯实现了交换程控化,装机容量1200多门,移动手机用户达到1860 多个。消灭了电视盲村,闭路电视入户率93.6%。建有110万千伏供电站一座,电力供应有保障。镇区建设日新月异,基本构建了“五纵五横”规模框架。街道宽敞洁净,各类门店林立,商贸一片繁荣。 改革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已初步形成了中罗优质米,下栈油茶,镇郊蔬菜,月山茶叶和牛羊养殖,车良、黄垅、小港大惠枣,潮坑、洋港、下磨酿酒,沙地苎麻,月山、桂源药材和湾塘、燕窠、上畈母猪良种繁殖等十大生产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服务”的农村特色经济新格局,洋港已迈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快车道。. |
排市镇 |
排市镇地处幕阜山脉北麓,位于阳新县南部富河流域中游,距阳新县城30公里,西北紧靠106国道,东南临近江西瑞昌。全镇版图面积152平方公里,现有24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7696户,41915人。 排市镇人杰地灵,地大物博,山多水阔,资源丰富,农、林、工业发展前景广阔。镇内有三大资源优势:一是山水资源优势。全镇现有山场面积10.98万亩,其中宜林面积7.56万亩;水域面积3.2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面积2.5万亩;耕地面积35083亩,其中水田19914亩,旱地15169亩。二是矿产资源优势。境内矿藏的柴煤储量高达500万吨以上。三是电力资源优势。境内有大型水库3座,可用于小水电开发。广阔的山场,宽阔的水域, 辽阔的耕地,给排市镇带来了无限的财富。该镇坚持科技兴农,走农业产业化和综合开发的道路。现建有万亩油茶、万亩把竹、万亩优质稻、3000亩精养鱼池、2000亩大棚蔬菜、1000只黑山羊种羊等基地10个。镇内竹木成林,果树成荫,鱼蟹满池,莲藕满塘,粮食遍地。高科技,大规模、高效益、供产销一条龙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在该镇基本形成。排市工业以煤炭开发、红砖生产、黄砂经营、竹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已兴办红砖厂3个,竹木加工厂5个,农副产品加工厂40个,黄砂公司1个。现代化生产管理的工业模式正逐步走向正轨。 排市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设施齐全,环境优良,是一块投资开发的热土。一是交通便捷,水陆两通。朱黄公路穿腹而过,南与省道界浮公路相连,北与106国道接壤。富河之水穿境而过途径阳新县城,流入长江。二是通讯设施完备。已开通程控电话1400门,建有移动通信发射塔站三座。三是社会环境优良。对外来排市投资办厂的商人,在政策容许的情况下给予最大的优惠,并实行地方保护政策,一路开绿灯。 排市将以崭新的姿态、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排市合作开发、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
木港镇 |
木港镇南毗江西,北接城关,山川秀美,民殷物阜 地处富河南岸的木港镇,拥有5万人口和238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山水资源,拥有招商引资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优越的发展环境。 木港镇距阳新县城19公里,距江西九江市90公里,朱黄公路、界浮省道穿境而过,新湖、宋山码头沿富河可直达“黄金水道”长江,通讯设施拥有装机容量达2.4万门的华光数字程控交换机,移动、联通通讯信号实现无缝隙覆盖,镇内11万伏的变电站一座,电力总容量可达到20万KVA。近年来,木港镇借界浮省道升级改造的良好契机,启动木港新街建设工程,不久的将来,一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崭新木港城镇将崛起荆楚大地 木港镇既是个典型的山区镇,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年可出产把竹36万根,树木20万m3,又是个水产养殖大镇,可养水面2、4万亩,年可出产产品540余万斤。境内绒湖、牛湖、新宝湖、牧羊湖等十余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一百余个水产养殖基地点辍其间,如众星闪烁、星光灿烂。石灰石储量过亿吨,其中东山石灰石是制作彩色水泥的佳选原料,东山彩色水泥厂已列入省级开发项目。新时期,木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已建成千亩油菜基地,“八一”养殖基地,枣园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万亩腊米基地,千吨松脂油采割加工基地。 诚实、勤劳的木港人民秉承“投资者是上帝;人人是木港环境,个个是木港形象”的理念。他们时刻保护外资企业的外部环境,争分夺秒地打造园林城镇,构筑“爱商、富商、亲商、安商”的招商引资平台。木港镇对来投资的外资企业实行“一保、两包、三通”的优惠政策。“一保”就是全力保护外资企业的外部环境;“两包”就是包办外资企业的各类生产性证照和征地手续;“三通”即通水、通电、通路,并平整场地。对生产性投资企业在获利之后两年内免征所得税,八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及旅游开发,享受十年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优惠期满后五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枫林镇 |
枫林镇地处鄂赣两省交界,阳新县富河下游南岸。东往庐山、西接城关、南邻木港、北靠长江,是阳新县“东大门”。镇域国土面积26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8792户,总人口42622人。 枫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铜、铁、锰、硫、煤、大理石、麦饭石等。境内山多湖广,竹木水产资源丰富,盛产花鲢、绒蟹、优质稻、腊米、把竹等,历史上被誉称为“腊米之乡、石材之乡、鱼米之乡、把竹之乡”。 枫林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有“牛湖秋色”、“飞云古刹”、“泉口碧潭”、“石屋泉河”、“黄荆竹海”等奇异秀丽的自然景观,也有闻名遐迩的“东坡洗墨池”、“国师府第”、“古岭碑刻”、“黄桥古码头”等人文景观,特色各异、风景宜人。 近年来,枫林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交通及通讯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枫林集镇距省界不到3公里,界浮省道和大沙铁路平行穿境而过,距长江水道仅15公里。2002年来,界浮省道改建、铁路复线及移民建镇工程给枫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便利的条件、丰富的资源、宜人的风光,热忱欢迎四方有识之士来枫林旅游观光、投资开发。. |
王英镇 |
王英镇地处幕阜山北麓,位于庐山与九寄存山旅游黄金线中心,处在鄂东“百湖之县”的阳新西南。版图面积27平方公里,山场面积35万亩,水域面积4.8万亩。岛上有万亩桔橙基地,两岸有万亩楠竹基地,库面上有万亩养殖基地。全镇现辖18个行政村,156个村民小组,9221户,4.7万人。 王英物宝天华、人杰地灵,革命战争年代英雄辈出。曾诞生了王平、伍修权、贺俊桢、彭方复等将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模涌现,造就了全国十届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园丁王月娥,全国十佳公仆、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贤田,当代活愚公杨裕忠,省再就业明星吴春兰等全国英模。 王英山川毓秀、景色迷人。境内1002个大小岛屿,形成了碧波万顷载蓬莱的壮丽景观。这里植被优良、物种群集、景观众多。唐朝骆宾王归隐陵圣迹依存。明末嘉靖甲寅岁“飞来种”保存完美。董山寺、仙姑殿、泗洲禅寺、 白马寺香火鼎盛。咸丰之年的“灵通仙岛”石碑字迹分明。 目前,鹿鸣岛、石林公园、观音洞、仙牛洞、将军纪念园、《希望的天空》影视基地已对广大游客开放。岛上有休闲中心、避暑山庄、狩猎场、野战俱乐部、游乐场……各种服务设施俱全,是集休闲、娱乐、避暑、会议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是省级旅游风景区。我镇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热情的服务,竭诚欢迎各届仁人志士前来投资开发、旅游观光。. |
率洲农场 |
率洲农场位于湖北黄石市阳新县。下辖: 420222451400 123 率洲管理区 420222451401 220 华谭村 420222451402 220 河头屋村 |
半壁山农场 |
半壁山农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阳新县境内,位于富河、网湖与长江交汇处。国土总面积2.65万亩,其中耕地1.1万亩,林地2000亩, 养殖水面6200亩,果园1000亩。总人口6500人,其中职工2070人。年产优质稻1000万斤,油料80万斤,皮棉1万担,鲜鱼400万斤,水果10万斤,螃蟹20万斤。年均实现社会总产值1.58亿元。农场已初步形成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种、养、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济格局。 半壁山农场始建于1960年,老一辈农垦人响应党的号召,舍生忘死,筑堤造田;筚路蓝缕,拓垦荒原。在渺无人烟的荒野上,建起了中型的国有农场。农业基础不断稳固,现已形成了田园化格局。围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的要求,建设了粮棉油、水产、水果、蔬菜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培育了一大批农业专业生产大户。稻、棉、油、鱼、蟹、果等农业主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造船、加工、砂石、砖瓦等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农场的支柱产业。 |
金海开发区 |
金海开发区位于湖北黄石市阳新县。下辖: 420222455200 123 左家铺村委会 420222455201 220 径源村委会 420222455202 220 西山村委会 420222455203 220 凡庄村委会 420222455204 220 屋边村委会 |
城东新区 |
城东新区位于美丽的富河之滨、莲花湖畔,在由上海同济大学编制的兴国城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述规划已通过省市相关部门的审批,国土部门已将该区域纳入建设用地预留区。城东新区将是阳新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