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张掖 >> 临泽县 >> 蓼泉镇 >> 下庄村

下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下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庄村简介

  下庄村地处蓼泉镇最西端,约十公里处,与高台县巷道乡渠口村接壤,全村共264户954人五个合作社,耕地面积2321亩,下设一个党支部,支委4人,党员47人,其中男党员41人,女党员6人,村委会一个,委员5人,村社干部9人,在镇党委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村上修建农民公寓楼两栋60户,硬化村社主干道2.1公里,村上现有日光温室218座,相关技术人员30人;养猪厂一个,养殖户20户,年出栏生猪一万头左右;养牛厂一个,养殖户12户,肉牛300头,现有造价35万元的挤奶厅一处,并且建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养殖.挤奶.销售一条龙的运营体系,年收入30万元,种植业以倪增为经纪人,采取公司与农户签定合同的方式,为下庄村村民年增收入50多万,实现了全村年增收入200万的增长目标。近年来,下庄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民生活安居乐业,全村经济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20723103 734000 -- 查看 下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下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蓼泉村

  蓼泉村概况   蓼泉村位于蓼泉镇集镇所在处,南靠沙窝,东西与本镇湾子村、寨子村为邻,北依黑河,地形南北长东西窄。2005年,原蓼泉村与城北村合并为蓼泉村,全村现有20个合作社,780户农户,2743人,耕地面积6848.9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23元。村党支部下设1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2名,其中:男党员102名、女党员20名。全村劳动力1674人,其中男劳动力841人,女劳动力823人。   

双泉村

  双泉村位于镇政府向西10公里处,南与新华农场三站接壤,东西与本镇上庄村、下庄村为邻,北依黑河。2006年,双一村与双二村合并为双泉村,全村现有18个合作社,701户农户,2628人,耕地面积4959亩,人均纯收入7958元。村党支部下设1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3名,其中:女党员22名,大专文化程度的党员1名,高中文化程度的党员16名,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104名。35岁以下的党员17名,60岁以上的党员48名,外出流动党员24名。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按照镇党委、政府确定的“蔬菜富民、项目强镇、养殖富户、流通活镇、科教富村、生态靓镇”的发展思路,广泛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征求意见建议,认真分析研究村情,确定了“打造精品蔬菜产业、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发展壮大劳务产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村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县委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级重大事务全部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民主决策、阳光运行。同时,将村里有威望、有能力、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理事会,对村级事务决策、村级财务管理实行全程监督。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行了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按照因事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设立产业发展、科技示范、民主监督、综治维稳、村容管理等岗位,明确了86名无职党员的岗位和职责,表彰命名“党员中心户”4户,产业化经营带头人6名,引导党员学先进、争优秀,打造了一支想事、谋事、成事的村级班子队伍。   二是夯实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强抓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农村危旧房改造、人畜安全饮水、通村道路建设等项目建设的契机,结合村情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和“四化”示范村建设的要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村硬化道路2.4公里,修建渠系11公里,100%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危旧房改造累计达到96户,占全村总农户的15.8%,沼气使用率达到16.5%,数字电视入户率达96%以上,通讯覆盖率达98%。2009年,积极筹措80多万元,建成730平方米的集党建、综治、计生、武装、农家书屋等办公与活动为一体的村务活动中心,并建成8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配备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运动器材,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是调优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和11555能人培训计划的实施,大力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全村98%的群众掌握了2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培养树立各类能人典型23名,输出劳动力4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00多万元。紧抓县委1号文件精神,2012年新建连片50座拱棚示范点1个,拱棚示范点建设后,将增加农民收入1500元以上。全村日光温室累计达到367座,钢屋架大拱棚达到130座。   四是开展文明创建,构建和谐村风。深入开展“五星文明户”、“一村十社百户千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创评活动,制定村民文明公约,共评选出五星文明户39户,创建“12345”家庭文化示范户20户,调动了村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扎实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群众的生育观念明显转变,性别比和出生率均在计划指标之内;认真组织开展月末周五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表彰命名综治中心户11户。由43名群众自发组建了社火队,并编排文艺节目,在节庆日期间演出,切实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全村呈现出了一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寨子村

  寨子村基本概况   寨子村现有10个合作社,352户,1252人,耕地面积3800亩,其中熟承地2706亩,人均2.13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4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41元。   近年来,全村主要以玉米制种、玉米劳务产业为主导产业,玉米制种面积达2848亩,现有日光温室79座,主要种植品种有耐莫尼塔西红柿、陇椒3号、爱丽舍长茄等新品种,主要推广夏种秋产冬卖、平衡施肥技术等技术,70%的棚效益达到2.5万元。现肉牛存栏997头、猪存栏2375口、劳务输出户均1人约340人。   近年来,寨子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来抓,加大实施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今年,积极争取“一事一议”村容村貌整治财政奖补项目,栽植风景树600棵,架设太阳能路灯120盏,硬化村社主干道6.3公里,全村建成小康住宅235户,改厨250户,改圈280户,改厕288户,改院235户。修建垃圾收集池11个,购置垃圾收集车11个,垃圾运输车一辆,制作环境保护牌15块。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保持村内环境干净整洁,使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变得更加优美。   

湾子村

  湾子村基本情况概述   湾子村北依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临平公路穿境而过,距蓼泉集镇2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辖13个合作社,586户,2065人,耕地面积5948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   自2011年被确定为首批“四化”村进行建设以来,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在张掖日报社、县地税局、档案局等联村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整合资金、统一规划,农民自愿,分步实施,项目支撑”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抓班子,带队伍,凝心聚力促发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村级经济实力和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彻底改变了群众“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富即安思想和环境“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脏乱差状况,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如今的湾子村,绿意葱茏,生机勃勃,农民公寓楼、文化体育健身广场、钢屋架拱棚示范点、精耕细作的制种田……无不昭示着村民富庶和谐的小康生活。   农民公寓楼小区自2010年开始兴建,计划3—5年建设农民公寓楼12栋,使60%的农户入住小区。2010年已建成1栋,入住30户;2011年至2012年建成3栋,入住90户;今年计划新建农民公寓楼1栋30户,现已完成各项手续的申报办理,待批复后实施建设。2011年,村上投入了30多万元硬化村主干道0.5公里,宽8米,道路两侧配套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景观灯10盏。2012年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顺利立项完成3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村容村貌发生“质”的变化,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今年,继续与信誉度高、实力雄厚的屯玉绿源公司、康裕公司合作,落实签订制种面积共4500亩,亩均效益2380元以上,实现经济收入1071万元。坚持把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组织党员群众召开会议、座谈交流、外出观摩、算账对比等方式,采取土地流转、资金补助、统一建造、分户经营等措施,大力培育以日光温室、钢屋架拱棚和精细瓜菜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经济链。至目前,全村共有日光温室125座,建成连片30座日光温室提质增效示范点一处。2012年规划建成208座连片钢屋架大拱棚示范点一处,占地面积100亩,单棚长50米,跨度5米,棚高2.5米,棚均占地面积0.5亩,每座棚投资6000元,示范点总投资达120万元。发展订单农业,进行西红柿、胡萝卜、西瓜、花卉等特色制种,单棚效益达6000多元,带动村设施产业经济总收入增加100多万元。今年,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建造拱棚100座,引进进口基质椰糠,采取膜下滴灌技术,进行立体无土栽培,持续做大做强设施蔬菜产业。   为了使生活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村上坚持不懈地开展绿化、美化、净化活动,整理铺设人行道1000米,种植绿化带1.5公里,栽植樟子松、国槐、香花槐等各类树450多株,在文化广场安装垃圾箱10个。累计衬砌“U”型渠11公里,完成569户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危旧房改造累计达到128户,数字电视入户率达96%以上;坚持开展卫生集中整治,建立柴草清理长效机制,村容村貌显著改善。2012年5月建成200米葡萄文化长廊,制作各类宣传图版50多幅,栽植三年生葡萄苗木110多株,观赏藤类花卉100多株。葡萄文化长廊的建设,陶冶了农民群众的情操,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活力,也使村貌焕然一新。   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和“11555”能人培养计划,定期为广大党员群众进行政策法规、日光温室、畜禽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指导。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广泛开展“党员中心户”、“双亮双争”、“一诺三评三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集中核查、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实践活动,先后培养党员中心户8户,党员科技示范户20户,党员产业化经营带头人11名。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0多期,参训党员群众达3000人次以上。   如今的湾子村农民公寓楼宽敞明亮、小康住宅区整齐划一、水泥路宽阔平坦,人们业有所就、居有所处,到处呈现出安定和谐的景象,正在向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和谐、自然风光优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村阔步迈进。   

下庄村

  下庄村地处蓼泉镇最西端,约十公里处,与高台县巷道乡渠口村接壤,全村共264户954人五个合作社,耕地面积2321亩,下设一个党支部,支委4人,党员47人,其中男党员41人,女党员6人,村委会一个,委员5人,村社干部9人,在镇党委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村上修建农民公寓楼两栋60户,硬化村社主干道2.1公里,村上现有日光温室218座,相关技术人员30人;养猪厂一个,养殖户20户,年出栏生猪一万头左右;养牛厂一个,养殖户12户,肉牛300头,现有造价35万元的挤奶厅一处,并且建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养殖.挤奶.销售一条龙的运营体系,年收入30万元,种植业以倪增为经纪人,采取公司与农户签定合同的方式,为下庄村村民年增收入50多万,实现了全村年增收入200万的增长目标。近年来,下庄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民生活安居乐业,全村经济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上庄村

  上庄村概况   上庄村地处蓼泉镇政府以西7公里处,东与新添村接壤,南靠南沙窝,西临双泉村,北依黑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全村共有582户,2300人,其中,贫困人口224人。劳动力1207人,耕地面积6001亩,2012年,农村人均纯收入7929元。村党支部下设1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0名,其中,女党员15名。   上庄村党支部按照镇党委提出的“蔬菜富民、项目强镇、养殖富户、流通活镇、科教兴村、生态靓镇”的发展思路,立足上庄村实际,坚持“重点工作求突破、中心工作抓主动,常规工作讲实效”的工作方针,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实施富民增收目标,形成了以日光温室、草畜产业、玉米制种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现代设施农业稳步发展。村党支部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至目前,全村共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328座,65%的温室效益达3万元以上。同时,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作为日光温室提质增效的关键,把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作为增加收入的根本,2013年上半年,全村举办各种培训5场(次),培训235人(次),占总人口的10%,结合“双联”行动的开展,联村单位协调技术人员举办各类培训讲座3场(次),培训150人(次)。   草畜产业示范带动成效突显。在南沙窝建成千头乳肉兼用型牛养殖小区一处,经济效益明显。在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下,全村共涌现出养殖大户100多户,牛、猪、羊年饲养量达100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亮点。   订单种植巩固提升。按照“稳定基地,规范运作,生产精品,增加效益”的思路,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确认”工作法要求,2013年落实制种面积36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   村级阵地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村上积极筹措资金80多万元,建成1栋400平方米集综治、计生、武装、农家书屋等办公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村务活动中心,并配套修建了2808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广场,配备篮球架、乒乓球台等运动器材,办公设施明显改善,乡村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小康住宅建设稳步推进。在原堡子路口修建农民公寓楼2栋40户,全村累计建成小康住宅350户,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新添村

  新添村基本情况   新添村共有11个合作社,533户,1978人,耕地面积5342亩,有11个党小组,83名0党员,其中男71名,女12名,上年人均纯收入6804元。   主导产业:玉米制种、日光温室、畜牧养殖业、劳务输出等。其中玉米制种4729亩、日光温室265座、养牛大户78户、养猪大户25户,肉牛存栏1298头、猪存栏1620口、劳务输出600多人。   全村共有低保户49户、81人,残疾人35人,五保户5人(其中集中供养3人,分散供养2人),有刑释解教人员5人。   2007年建成新添村村委会活动中心,设有信息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大、小会议室各一个,村委办公室3间,农家书屋一个,内有科普知识、文化卫生、教育、政策法规、经济管理、体育类图书500余册。   2011年硬化村社主干道8.8公里。全村有194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71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36人已领取养老金。   

墩子村

  墩子村基本情况   墩子村位于蓼泉镇政府向东10公里处,南与县五泉林场接壤,东与本镇唐湾村、西与湾子村为邻,北依黑河。2005年在全国性农村综合改革中,将墩子村与沟湾村合并为墩子村。全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612户,2224人,耕地面积5250亩,人均2.3亩。2012年畜禽饲养量达到1.5万头(只),全村自来水入户率、农户通电率、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覆盖率均已达到100%;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20%以上;新建小康住宅124户,占总农户的20%。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93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13元。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按照镇党委、政府确定的“蔬菜富民、项目强镇、养殖富户、流通活镇、科教富村、生态靓镇”的发展思路,广泛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建议,认真分析研究村情,确定了“打造精品制种基地、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发展壮大劳务产业,逐步扩大设施农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村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13年,村“两委”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坚持“整合资金、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分步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特色产业富民。近年来,玉米制种一直是全村支柱产业,今年全村种植玉米制种4380亩。规划利用五年时间,在南沙窝建成养殖规模达到10000头的肉牛养殖小区和种植规模达到1000座的现代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村奶肉牛养殖达到1万头、设施农业规模达到1万亩。目前,养殖小区一期工程24栋牛舍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存栏达到1500头以上。二期工程17栋牛舍正在修建。大拱棚葡萄示范点208座钢屋架大拱棚已完成苗木移栽定植工作。二是新型社区打造。规划新建880平方米村务活动中心,配套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等配套设施。目前村务活动中心已开工建设。争取项目资金120多万元,硬化道路4公里已完成基础铺垫工作。三是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建设2500平方米文化体育广场和农民公寓楼13栋,配套硬化住宅小区各类路面,在楼群间修建花坛,种植各类优质花草,栽植以松柏树为主的风景树。坚持不懈地开展绿化、美化、净化活动,健全完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检查评比制度。今年,2栋60户农民公寓楼已开工建设。广场建设、美化绿化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组织实施。四是现代农民培育。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推动墩子村科学发展的关键来抓,充分发挥村务活动中心各种设施作用,以劳动力技能培训、党员远程教育、法制宣传等活动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8场次,培训群众520多人次,为推动全村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科学民主管理。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确认”工作法,坚持凡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村级重大事项、“三资”管理、大额资金开支、惠农政策资金发放、玉米制种基地落实、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规民约制定等重大事项,都必须按“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确认”工作法程序严格运行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真正体现基层和发扬民主。   在“四化”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市、县委组织部和县畜牧局等联村单位帮助村上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协调解决养殖小区、村务活动中心建设中水、电、路、资金、审批手续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去年示范园一期工程,市、县委组织部和县畜牧局积极协调扶持资金60万元,铺垫道路2.4公里,架设低压管道4.8公里,污水管道1.2公里,青贮氨化窖24座,4320立方米。今年二期工程,在联村单位的协调下,电力部门帮助示范园区架设低压网线3.6公里,水利部门资助打井一眼,交通部门资助铺垫道路5.7公里。联户干部经常走访慰问贫困户,为部分困难联系户送去了大米、面粉、食用油、化肥等生产生活物资。收集涉及计生、低保、土地、林木、赡养等方面的社情民意38条,化解矛盾纠纷30多起,提供致富信息180多条。为32户困难农户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6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0余件次。   

唐湾村

  唐湾村简介   唐湾村现有6个合作社,275户农户,1004人,耕地面积3125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3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2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县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镇党委“蔬菜富民、项目强镇、养殖富户、流通活镇、科教富村、生态靓镇”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钢屋架大拱棚瓜菜、高原夏菜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2014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继续把钢屋架大拱棚建设作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助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去年已建成连片110座钢屋架大拱棚示范点的基础上,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采取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措施,新建钢屋架大拱棚101座。采取春早茬、秋晚茬的二茬种植模式,提高拱棚种植经济效益。为实现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目标,年初,村上与兰州广汇蔬菜种植收购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300亩的种植收购合同,其中拱棚西芹100亩、以甘蓝为主的高原夏菜200亩。计划6月初开始收购,春茬西芹棚均收入预计可达3000元以上。   该示范点的建设,为推广春早茬、秋晚茬的多茬种植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为创新农业生产机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   


下庄村特产大全




下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