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张掖 >> 临泽县 >> 鸭暖镇 >> 华强村

华强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华强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强村简介

  华强村10个合作社,485户,1781人,其中劳动力1201人。有耕地571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9185元。2014年,华强村认真贯彻落实县委1号文件和镇-会精神,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面对玉米制种严峻形势,积极与绿源公司协调,落实玉米制种面积3121.7亩,发展孜然套种甜菜1200亩,在马营片打造连片小蔬菜制种基地一处,包括芫荽、茼蒿、水萝卜等380亩,创建“起垄制种玉米”农业示范区一处680亩。依托草食畜牧业贷款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草畜产业,至目前,养殖肉牛2300头,培育新品种肉羊4500只。按照“四化示范村”建设要求,在全面推进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新建高标准居民住宅楼1幢,入住农户24户;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配套完善水利设施,健全完善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全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20723201 734000 -- 查看 华强村谷歌卫星地图

华强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华强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小鸭村

  小鸭村基本概况   小鸭村地处临泽县城东南,鸭暖乡政府东面,北与郝川村接壤,南与沙井镇东五毗邻,西连张湾村,东与乌江镇大湾村交界。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5公里,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小鸭村辖11个合作社,576户,2130人;其中劳动力1280人;全村耕地8397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3元。全村初步形成了制种、草畜、果蔬为主的产业格局。   

张湾村

  张湾村概况   鸭暖乡张湾村地处鸭暖乡东部,东连小鸭村,西接昭武村,全村共有8个合作社,412户,1525人,耕地面积8000多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3934万元,人均纯收入8066元。全村已形成玉米瓜菜制种、草畜、果蔬、红枣等主导产业。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基础设施为关键,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精品玉米制种为主的种植区、肉牛养殖为主的养殖区、荒漠区设施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示范区、农民集中居住的住宅区,探索走上了一条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在生产专业化方面:稳定主导产业,全村落实玉米制种5000亩。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小区1个,注册成立了犇牛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荒漠区现代设施农业,在已建50座日光温室葡萄的基础上,今年新建高标准大拱棚10座,全部种植有机质蔬菜制种。新定植露地葡萄100亩,高标准密植桃园50亩。   在生活社区化方面:按照住宅小区化、生活社区化的要求,总体规划建设农民住宅楼13幢312户的住宅小区,目前已建成6幢,入住农户144户,并配套完成供排水和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今年计划新建住宅楼3幢,入住农户90户。9幢住宅楼建成后,可使全村70%的农户入住小区,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在环境田园化方面:投资30多万元对住宅小区进行了绿化、硬化和美化,硬化广场2700多平方米,绿化草坪1400多平方米,栽植刺柏、金丝柳等树种120多棵,各类花卉1300多株。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投资60万元,铺设污水管道0.7公里,观察井17个,配置分类式垃圾箱25个,手推式人力垃圾清运车6辆,修建日处理15吨的污水处理站一座,3吨压缩式垃圾转运车一辆,使张湾村生活垃圾达到户分类、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的要求。   在农民知识化方面:立足群众需求和产业发展,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11555能人培训工程的实施,因人施教,按需培训,采取聘请专家教授讲,组织外出观摩学,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等措施,为发展新型产业培养技术人才,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昭武村

  昭武村概况   昭武村地处黑河沿岸,这里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林茂果丰。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昭武故地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已经是当前鸭暖乡富有人文魅力和独特自然气息的旅游圣地。全村辖15个合作社,702户,2529人,耕地面积5965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15元。近年来围绕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结合昭武村实际,引导广大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玉米制种、红枣、奶肉牛养殖、劳务输出等支柱产业。全村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7100亩左右,红枣栽培面积达到2572亩,全村年产干红枣100万公斤,户均红枣收入达到4558元,全村现有红枣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1个,年加工焦枣、密枣等系列产品50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玉米制种业和红枣产业为龙头,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全村形成了以枣粮间作为主的种植模式,全村发展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90座,建成1500亩的高原夏菜种植示范点1处,建成千头奶肉牛养殖小区2个,总存栏量达1600多头,建成农民住宅楼2幢,7000平方米,现入住农户30户。全村道路建设、电网改造、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套,农民生产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大鸭村

  大鸭村概况简介   大鸭村地处鸭暖乡中段,东接昭武、西临暖泉,全村下辖9个合作社,610户,2112人,现有耕地5085亩。近年来,大鸭村按照乡党委政府既定工作思路,充分结合大鸭村实际,以建成标准化制种基地为目标,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品玉米制种5000亩;结合大鸭村优越的水肥条件,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成以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的日光温室80座,以精品蔬菜制种为主的大拱棚50座;大力发挥规模养殖优势,集中七户养殖大户,建成年出栏2000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一座;按照“四化示范村”建设要求,新建高标准居民住宅楼3幢,入住农户80户。   

暖泉村

  暖泉村概况   暖泉村地处于鸭暖乡西2公里处,北靠黑河。全村共有17个合作社,761户,2776人,耕地面积7833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60元。   近年来,暖泉村结合实际,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带动、科技助推,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大拱棚示范基地,建成日光温室30座、大拱棚450座,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甜叶菊等特色产业,先后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脱离单一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走向多样化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之路。   

五泉村

  五泉村基本情况   五泉村北临五泉林场,南依闸湾村,东接大沙河,西靠华强村。全村现有十一个合作社,349户,1295人,耕地面积6300亩,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00万元。全村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9人,。现有综合领导小组1个,调节委员会1个,治保小组和调解小组各一个。   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家园为目标,不断优化种植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民增收,继续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摆在全村工作的首要位置,着力解决农产品卖出难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导群众调整农作物种植业布局,动员农户以玉米制种为主,甜菜、孜然等产业为辅的定单农业。充分发挥滩大草多,群众养殖基础好的优势,采取典型引导,外出观摩,算帐对比的形式,积极引导农户以肉牛育肥养殖为重点,鼓励农户发展畜牧业。   

华强村

  华强村10个合作社,485户,1781人,其中劳动力1201人。有耕地571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9185元。2014年,华强村认真贯彻落实县委1号文件和镇-会精神,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面对玉米制种严峻形势,积极与绿源公司协调,落实玉米制种面积3121.7亩,发展孜然套种甜菜1200亩,在马营片打造连片小蔬菜制种基地一处,包括芫荽、茼蒿、水萝卜等380亩,创建“起垄制种玉米”农业示范区一处680亩。依托草食畜牧业贷款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草畜产业,至目前,养殖肉牛2300头,培育新品种肉羊4500只。按照“四化示范村”建设要求,在全面推进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新建高标准居民住宅楼1幢,入住农户24户;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配套完善水利设施,健全完善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全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白寨村

  白寨村基本概况   白寨村辖区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十二个合作社,438户,1575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570元,有耕地6060亩,人均耕地3.8亩。支部有党员66名,其中:男性党员60人,女性党员6人,全村18-60岁劳动力1079人,其中男性554人,女性525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及就地转移务工人员达650人。其中:建筑业164人(持证人员65人),餐饮业18人,就地转移429人,其他行业39人。全村有大型运输车辆2辆,中型车辆3辆,小型农用车12辆,小四轮拖拉机390辆,养殖业方面:大牲畜存栏1800头,养羊存栏2850只,养猪500头,其中能繁母猪208头   种植业主要以玉米制种、番茄、孜然、甜菜为主。享受五保7人、低保人员114人,共计69户,年领低保金9万元。参加养老保险人员893人,60岁以上享受人员94人。参加合作医疗人员1518人,参合率达百分之九十六。   

曹庄村

  曹庄村概况   曹庄村现有七个合作社,418户,人口1595人,耕地面积4674亩,劳动力963人,全村经济以发展玉米制种和草畜产业为主,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65万余元,人均纯收入7129元。   曹庄村与小鸭村、张湾村、昭武村、大鸭村、暖泉村、五泉村、华强村、白寨村、小屯村、古寨村相邻。  

小屯村

  小屯村基本情况   小屯村位于蓼沙公路西南600米处,七个合作社,272户,1032人,耕地面积4680亩,形成了以玉米制种、加工番茄、草畜、中药村、劳务输出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2012全村经济总收入2182.04万元,人均纯收入7840.82元。   近年来,小屯村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扩大加工番茄、孜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今年全村种植玉米制种3152亩,孜然420,甜菜580亩,枸杞示范基地1处500亩。规划新建综合养殖小区两处,带动养殖大户25户。   小屯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支部有“一个好班子,好队伍”的高度带动,支部共有七个党小组44名党员。其中女党员4名,两委成员互相交差进入班子队伍中,是一个年轻力强、充满战斗力的班子、平均年龄42岁,使全村经济的发展更加有力。   2011年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村支部、村委会从完善村级活动场所服务功能入手,建成村务办公室,文化传传播、科技推广业为一体的村务活动中心,同步配套了电脑,接通了电信宽带,添置了办公设施,建成了独立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室,完善远程教育、信息、接收、播放收看等,加强对村社干部、党员、致富能人和群众的教育培训。以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农业科技、实用技能培训,使党员、群众接受到远程教育带来的方便、实惠,使农民发展经济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古寨村

  鸭暖乡古寨村地处临平公路14公里处,2006年由原古寨、张庄村合并后,全村辖10个合作社、446户、1716人,耕地面积5328亩。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3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13元。主要产业以制种、蔬菜、草畜、劳务产业为主。   生产专业化:按照土地集约化、规范化的要求,大力探索土地有序流转经营模式,与东亚公司、酒泉客商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整体流转土地3100亩,建立了标准化玉米制种繁育基地,落实玉米制种1600亩,种植洋葱1500亩。以已建的20座荒漠区日光温室示范点为辐射,大力发展以葡萄、枸杞、肉苁蓉为主的特色经济,扩大设施农业增收份额。依托政策支持,鼓励能人大户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并且带动零散养殖户扩大畜禽存栏规模,改进饲养模式,引导农户积蓄后劲,发展专业化综合养殖小区,凸显养殖优势。   生活社区化:配套完善以“一屋(农家书屋)、一店(连锁便利店)、一廊(文化长廊)、一场(体育健身广场)、一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设施。在联村单位的协调支持下,铺设绿化带隔离石440米,建设休闲步道160米,建成文化长廊180米。在已建成2幢农民住宅楼及村务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新建农民住宅楼2幢,入住农户48户。实施完成了原张庄片3公里村社主干道硬化和人饮工程入户架设任务,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环境田园化:加大绿化美化,广场绿化面积达4200平方米,联村单位积极协调联系花卉苗木,栽植常青树、花卉510株。建成占地19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1个,配套建设篮球场2个,农民文艺舞台1个。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动,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配置分类式垃圾箱18个,手推式垃圾清运车8辆,建立固定的垃圾填埋场,新建污水管道1.2公里,修建日处理15吨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在农村火灾隐患集中整治行动中,围绕彻底清理、整章建制、教育引导、转化利用四个重点,采取先进典型带、集中力量清、奖励措施激、健全机制促等方式彻底清除农村火灾隐患,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农民知识化:引导、鼓励经纪人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建金地富民土地经营合作社,走“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道德诚信等培训教育。建立开放式农家书屋1个,藏书5000册,配套阅览设施。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群众生活品味和素质。创新思路,强化宣传,深入推进贤孝文化和法德建设,建成贤孝文化长廊4个,开展“贤孝”人员评选2次,评选贤孝人员8名,在群众中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村形成了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新风尚,使贤孝文化深入人心、贤孝理念家喻户晓、贤孝行动人人参与。   


华强村特产大全




华强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