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营村情况简介
倪家营村共有5个合作社,202户,746人,全村耕地面积3346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87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村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肉牛养殖、劳务输出、设施葡萄、特色林果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带动全村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实现了全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政法委和乡党委的安排,努力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环境,使更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于民,使更多的社区服务项目方便和服务群众。取得了更多实效,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管理基础夯实。全村建成了高标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和标准化调委会,成立了10人治安联防中队1支和5人治安联防小队5支,命名综治法制中心户13户。扎实开展综治各项工作,积极发挥综治法治中心户、法制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员、社会管理协管员、综治联络员的职能作用,为巩固平安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是社区服务功能齐全。社区服务中心以“情系社区,服务万家”为宗旨,协调有关社会服务组织;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项目,随时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涵盖社区服务大厅、村民议事大厅、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文体健身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卫生服务所、超市、烤饼压面铺、幼儿园、计划生育服务室,开展便民利民、文化娱乐等服务;提供政务信息、便民服务信息等咨询服务;开展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务等不同类别的服务。
三是惠民实事集中体现。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202户,参合人数728人,参合率97%;全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群众480人,参保率达98%;65岁以上的老人,村上除每月发放50元的生活补助外,同时为其足额缴纳新农合个人承担费用50元。全村享受低保的27人,五保人员2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620723202 | 734000 | -- | 查看 倪家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梨园村 |
梨园村基本情况简介 倪家营乡梨园村共有6个合作社,384户,1310人,劳动力882人,耕地面积3250亩。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7名。近年来,梨园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改革创新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为工作着力点,通过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工作经验。梨园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奋进,大胆开拓,抓机遇促发展,大胆创优环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开创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建设,筑强基层堡垒 近年来,梨园村党支部一班人一致认为,“经济要发展,班子是关键”,搞好班子建设和提高党员素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把文明和谐创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突破口。按照村级组织建设总体要求,村党支部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学习,提高素质,完善党员干部教育长效机制。村党支部坚持学习日制度。“两委”干部每周集中一次学习,雷打不动,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法律法规和农技方面知识;适时邀请县、乡专人人员到村举办培训班,讲解政策、法律知识和传授农村实用技术,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严格按照村“两委”工作规则和村级组织规范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坚持村上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讨论决定,全面实行党务、政务、财务、村务公开制度,通过各项制度建立和执行,使村级各项工作按章办事,规范运行。 二、推进经济建设,谋求社会发展 一是中种集团合作,落实制种玉米2717亩,亩均效益2500元,全村制种总收入679万元;二是充分发挥荒滩资源优势,在稳定肉牛养殖的基础上,动员农户发展舍饲养羊,全村肉羊饲养量近6000只,出栏1952只,畜牧业总收入473万元;三是积极动员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输出550多人,其中常年输出200多人,季节性350多人,劳务总收入达770万元;四是抓培训、促提升,设施葡萄效益明显,新建的日光温室葡萄第一次挂果,收入达27万元,其中单棚效益最高的达到了2.4万元。2012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0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71元。 2012年梨园村党支部结合滩大地广的优势,动员农户发展小区养羊,积极筹集资金240万元修建了占地面积32400平方米的万只肉羊养殖小区,其中:14户农户投资185万元,新建高标准羊舍19栋,村集体投资45万元,进行了场地平整,修建了一级提灌站一处,配套水电设施,养殖小区养羊达到2300多只,有力地带动了全村肉羊养殖的蓬勃发展。面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争取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扶持,动员农户自筹部分资金,总投资78万元,新修U型渠4公里,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2013年6月完成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任务。该项目经乡、村积极争取批复立项,开挖主管6公里,分管8公里,总投资142.27万元。该项目的实施解决全村384户,1310人,16000多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三、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为了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村党支部从抓民风建设活动载体入手,坚持不懈、切切实实强化了“三方面教育”,狠抓“四项工作”,不断把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引向深入。 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学习《党章》、和“-”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五讲”、“四有”、“三严”的模范标兵;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思想情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守法经营,勤劳致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二是广泛开展培树典范教育。梨园村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续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村干部中重点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在广大群众中重点加强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教育,积极开展“五星文明户”的评选。经过各社民主推荐,村委会审定,共评选出邢宏等10名典型户,着力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弘扬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扶贫济困、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三是大力开展科技普及教育。村上开放“农村书屋”,开展科技普及教育,来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其“科技致富”意识。通过实用科学技术培训,使全村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狠抓四项工作:一是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村上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通过“三治五化”和柴草堆-,全面实现“六通五有四配套”,村道、居民点路面硬化,边沟整齐划一;两侧绿化带统一规划,统一绿化、美化,做到品种搭配合理,特色鲜明。居民点干净整洁,完善环卫设施配套,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清扫保洁,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清运,做到“四无”,杜绝“三堆”,无卫生死角。并建立了长效的管理制度,每10户为一个责任区,党员、村民代表为第一责任人,挂牌上墙,实行全民监督。拆除、取缔所有乱堆、乱建现象,实现道路通、路面清。为保持硬化和净化成果,村内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改了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二是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拓宽计生服务领域,全面提高群众的生育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三是以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为目标,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1、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面向全村青少年开展读书竞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大赛等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活动,大力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2、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思想和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健全和完善《青少年行为规范》,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3、深入宣传青少年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全面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学雷锋”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道德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四是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大力推进群众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坚持从日常文明行为养成抓起,从解决影响村民形象的突出问题抓起,全引导广大公民不断增强“爱公物、爱树木、爱花草、爱整洁、爱卫生”的文明意识,向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告别,并按照“两建三清五改六整治”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月末周五”集中整治制度,确定每星期五为全村卫生整治日,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卫生意识,营造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良好发展氛围,树立了梨园村新形象。 |
南台村 |
南台村基本情况简介 南台村属倪家营乡管辖,东接汪家墩村,西接梨园村,张肃公路贯穿南台村全境,著名的丹霞地貌坐落于村委会西南方向3公里处。2006年,红山湾村并入南台村,全村现有七个社397户1378人,总耕地4664.6亩。2012年全村玉米制种面积为4900亩,发展日光温室12座,共饲养牛1980头,饲养羊1800只,全年劳务输转600人次,全村经济总收入2300万元,人均收入7820元。村党支部共设党小组7个,共有党员61人,其中女党员17人,60岁以上党员8人。2010年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建筑面积998平方米,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文化活动室等办公场所一应俱全,其中大型会议厅一个,可容纳300人-,是村社干部、党员和群众开展培训、民主议事的重要平台。全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齐全。 |
高庄村 |
高庄村基本情况简介 高庄村位于倪家营乡东南部,东与甘州区接壤,南依祁连,北邻汪马公路。辖4个产业合作社,181户,634人,现有耕地3664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080万元,人均纯收入7841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县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在稳定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保持了全村经济稳定、连续增长,有效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呈现出全村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良好局面。 至目前,各项事业进展良好,人民群众得到新的实惠。一是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精品玉米制种,落实制种面积3627.2亩,稳定了支柱产业。二是依托滩大地宽的资源禀赋,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了收入渠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养殖业,先后已成立金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和高庄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有荒漠化日光温室58座,其中种植反季节延后葡萄30座,蔬菜28座,棚均效益达6700元,受益农户63户;存栏乳肉兼用型能繁母牛430头,肉羊存栏量达1480只,引进波尔山羊6只。三是改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得以提高,2012年投资158万元建成建筑面积742.8平方米的村务活动中心一座,涵盖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矛盾纠纷调解室、会议厅、妇联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四是全村公共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全村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学校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为解决村民看病远的问题,配备了村级卫生所。五是抢抓政策扶持,使更多农户得到了实惠,在惠民、富民政策支持下,全村建有砖混结构高标准小康住宅的有96户,实现三改(改厨、改厕、改圈)的有126户,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户181户,参合人数621人,参合率98%;全村享受低保的72人,五保人员5人。六是做好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同时壮大了劳务输转队伍。结合全县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立足高庄村实际,积极动员组织,按照农户需求,进行“菜单式”培训,大大改善了以往“缺技术”的局面,使得劳务输出人员大幅度增长。 |
马郡村 |
马郡村村情简介 马郡村位于倪家营乡东北部,全村8个村民小组,275户,948人,党员38人,耕地面积4102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9元。马郡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玉米制种,积极发展日光温室、草畜、红枣、劳务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千头乳肉兼用型基础母牛养殖小区建设,日光温室示范园区建设和农民公寓楼为主的住宅小区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村内主干道全部铺油硬化,完成水、电配套,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9%,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97%。 近几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响应县委1号文件精神,立足玉米制种、肉牛养殖、日光温室、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做文章,以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方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的新马郡。在稳定玉米制种产业,落实玉米制种面积5000亩的基础上,依靠马郡村滩大地多和玉米制种秸秆丰富优势,采取“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模式,吸纳养殖户40户,新建千头乳肉兼用型基础母牛养殖小区一处。该养殖小区占地面积45亩,总投资170万元,建有高标准暖棚牛舍40栋,可饲养乳肉兼用型基础母牛千头以上,同时,积极发展日光温室产业。至目前,全村共发展日光温室50座,大拱棚30座,日光温室单棚效益达到2万元左右,大拱棚单棚效益6000元左右。现马郡村已初步形成了以玉米制种、肉牛养殖和日光温室为主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村两委通过“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修建集住宅、办公和商务用房为一体的综合住宅楼。该综合楼总投资600多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可入住农户50户。一层为村委会办公楼,2-5层为住宅楼,实行水暖电统一供应。现公寓楼正在进行外墙粉刷,在此基础上,村上筹资58万元,修建村文化体育广场,至目前,硬化广场面积3800平方米,栽植各类花卉苗木32000株,种植草坪4000多平方米;铺设绿化带管道700米,栽置路沿石700米,人行道铺砖1000多平方米;在加快重点工程进度的同时,结合30万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村上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依靠现有的培训基地及土专家、田秀才,对群众进行“定单”式的培训,“菜单”式培养,提升合作经济引领发展能力和壮大经纪人队伍。以此来推动全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汪家墩村 |
汪家墩村基本情况简介 倪家营乡汪家墩村处于乡政府周边,距县城约15公里。是原倪家营乡上营村与汪家墩村于2005年合并而成。现有11个合作社,512户,1845人。耕地面积6737亩,人均耕地3.6亩。村干部8人,其中:书记1人,主任1人,副书记2名。长期聘任农民技术员3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71元。 汪家墩村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玉米制种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成立有临泽县汪家墩果蔬专业合作社、昕牷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富进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5户。2012年全村玉米制种面积6737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00%,玉米制种收入占总收入的56.70%。建有高标准荒漠区日光温室100座(合100亩),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棚均效益12000元。现存栏肉牛3083头,羊2648只,猪1253头,养殖业收入占总收入的17.40%。 目前,汪家墩村新建小康住宅达479户,占总农户的86.50%;村委会占地面积879平方米,其中可用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办公用房面积为344平方米;现有中心小学1所,学生73人,教师11人;村卫生院2所,执业医师2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544户,1864人,参合率99.8%;农村低保对象112人,适龄农业人口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97.5%。全村渠道衬砌率达56.5%;村社主干道硬化率达68.1%;自来水入户率100%;使用清洁能源沼气农户达48.2%;改厕农户达80.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30%;电话入户率达100%。 2013年汪家墩村紧紧围绕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在稳定玉米制种的基础上,计划在汪家墩荒漠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投资680万元,新建钢架大拱棚150座;新建4100吨恒温库;计划购置10吨冷藏车1辆,并配套相关设备,开展果蔬的储藏、保鲜和运销等。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
倪家营村 |
倪家营村情况简介 倪家营村共有5个合作社,202户,746人,全村耕地面积3346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87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村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肉牛养殖、劳务输出、设施葡萄、特色林果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带动全村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实现了全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政法委和乡党委的安排,努力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环境,使更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于民,使更多的社区服务项目方便和服务群众。取得了更多实效,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管理基础夯实。全村建成了高标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和标准化调委会,成立了10人治安联防中队1支和5人治安联防小队5支,命名综治法制中心户13户。扎实开展综治各项工作,积极发挥综治法治中心户、法制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员、社会管理协管员、综治联络员的职能作用,为巩固平安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是社区服务功能齐全。社区服务中心以“情系社区,服务万家”为宗旨,协调有关社会服务组织;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项目,随时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涵盖社区服务大厅、村民议事大厅、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文体健身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卫生服务所、超市、烤饼压面铺、幼儿园、计划生育服务室,开展便民利民、文化娱乐等服务;提供政务信息、便民服务信息等咨询服务;开展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务等不同类别的服务。 三是惠民实事集中体现。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202户,参合人数728人,参合率97%;全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群众480人,参保率达98%;65岁以上的老人,村上除每月发放50元的生活补助外,同时为其足额缴纳新农合个人承担费用50元。全村享受低保的27人,五保人员2人。 |
下营村 |
下营村基本情况简介 倪家营乡下营村处于乡政府北边,距县城约10公里。是原倪家营乡江淮村与下营村于2005年合并而成。现有8个合作社,436户,1530人。耕地面积7100亩。村干部5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1人,主任1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6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35元,其中农业收入2439.8万元,林业收入3.3万元,养殖业收入624.2万元,劳务及其他收入32万元。 下营村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玉米制种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成立了果蔬、肉牛、红枣三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壮大经济组织。2013年全村玉米制种面积703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7%,玉米制种收入占总收入的83%。建有高标准荒漠区日光温室17座。现存栏肉牛2883头,羊2938只,养殖业收入占总收入的13.40%。 至目前,下营村新建小康住宅达412户,占总农户的95%;村委会占地面积930平方米,其中可用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办公用房面积为360平方米;现有中心小学1所,学生37人,教师5人;村卫生院1所,执业医师2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426户,1523人,参合率98.8%。 下营村党支部共有8个党小组,党员75人,其中女党员16名。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6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35元。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党建示范村创建要求,夯实阵地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营村党支部工作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总体部署。按照“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的发展理念,结合下营村实际,村党支部确定了“一河、一区、一精品”的发展思路,广泛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发展日光温室17座,大供棚50座,特色林果业200亩,防风林网植树带6公里。确保全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
黄家湾村 |
黄家湾村基本情况简介 倪家营乡黄家湾村有6个合作社,266户,902口人,全村耕地面积5600亩,人均耕地6.2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57万元,人均纯收入7286元。 今年以来,倪家营乡黄家湾村村两委立足产业优势,优化组织设置,围绕三化做文章,大力推进农村三化建设,打造“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的新黄家湾。投资80万元,修建村务活动中心540平方米,同时还配备建设了村党员活动室,多功能培训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筹资68万元,修建黄家湾村文化体育广场并配套体育设施,硬化、绿化美化28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2000株。投资680万元,修建42户花园式住宅小区,筹资50万元,修建花园式小区排污设施,在花园式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化粪池、排污设施,修建化粪池50立方米,架设排污管道1.5公里,构建人工湿地1处。筹资6万元,新建垃圾收集池2个,购置垃圾桶30个、人力垃圾车5辆、栽植了绿化带,为黄家湾村群众休闲娱乐产所提供了优美的环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