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衡水 >> 冀州市

冀州市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冀州市谷歌卫星地图)


冀州市简介

   冀州5000年历史,得到确认!
  历史文化是一种无形而强韧的力量,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前不久,8位国内著名文物专家齐聚冀州,对4大类123套件历史文物进行集中鉴定,结果把冀州历史推到了5000年以前。这是“九州之首”文化的寻根之旅,也是对冀州历史渊源的一次重新定位。
  冀州渊源:
  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河北省冀州市概况
  冀州市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公里,东与枣强县(衡水)为邻,南与南宫市、新河县(邢台)接壤,西与宁晋县(邢台)、辛集市(石家庄)相连,北隔衡水湖与桃城区(衡水)相望。辖11个乡镇,412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全境东南部和西北部稍高,东北部较低,海拔高度为21.5至26.5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市区北郊有北方稀有的平原淡水湖,总面积75平方公里,已被河北省批准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冀州市处于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宜于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为一月份,平均气温-4.2℃,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7.1℃,年降水量平均510.3毫米,历年平均光照时数为2571.2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92天。
  河北省冀州经济概况
  - 工业上坚持“抓大活小,增实力,促产业升级”,以产业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全市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框架渐具成型,采暖铸造、化工、玻璃钢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汽车配件、医疗器械三大区域优势产业发展迅速,群体规模日益膨胀,总体实力不断提升,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构筑起发展的支柱和主脉。07年全市共谋划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86个,超亿元项目13个,超千万元项目35个,项目单体平均规模达到4680万元,同比增长13%。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9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7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达到27家。
  土地资源
  冀州是古黄河、漳河、滹沱河等水流冲积而成的低洼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质地比较适中。沙壤质和轻壤质土壤占总土种的85.3%,是粮食、棉花生长发育较理想的土壤,中壤质土壤占总土种的14.7%,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耕地面积较大,土壤类型较多,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地势平坦,有利于提高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水平。部分土壤土体结构不良,母质含盐碱量较高。
  行政区划
  冀州市辖7个镇、4个乡:冀州镇、魏屯镇、官道李镇、南午村镇、周村镇、码头李镇、西王镇、门庄乡、徐家庄乡、北漳淮乡、小寨乡。
  气候
  冀州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气候资源有利于作物生长,但由于大陆季风气候影响,大风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水资源
  冀州市因受西部太行山影响,大陆性气候明显,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境内地上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外来客水,石津渠水三部分组成。地表水产生多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为2.3万立方米,分布均衡。地下水从上到下分为浅水层、咸水、深层淡水三种。冀州市地表水可利用水资源为5243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资源为700万立方米,合计为5943万立方米。水资源属于比较缺乏状态,解决水资源不足的着眼点在于: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拦洪蓄水,引客水;待大型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之后,水资源缺乏问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地热资源
  冀州市有四处地势异常地段,均与断层构造,基岩形态有密切关系,多分布于凸起上。1.徐庄、堤里王一带,适于利用松散盖层中的中低温热水。2.傅官至衡水北沼一带,松散盖层可得中低温水,基岩中可得岩溶裂隙高温热水,矿化度低,水量大,水头高。3.西王庄、门庄一带,松散盖层可得中低温热水。4.李瓦窑至枣强张秀屯一带,松散盖层中可得中低温热水,基岩中可得中高温热水。
  冀州市之名渊源于古冀州。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划华夏为“九州”,冀为“九州之首”。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始于此置信都县和信都郡,隶冀州。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冀州州治移至信都,安平郡亦治信都,信都成为州、郡、县三级治所,从此冀州与今冀州市开始联系起来。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信都县,归冀州直辖,属真定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冀州为冀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县改属冀南区五专区。1946年2月,正式命名“冀县人民政府”。1993年9月22日,冀县撤县建市,定名为冀州市。
  冀州的历史沿革
  冀州历史悠久,它的历史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依据历史资料分上古冀州、信都冀州、直隶冀州、近现代冀州四个时段,对冀州的历史沿革作概略介绍,为了解冀州历史文化提供参考。
  一、上古冀州
  九州的说法, 名称不一, 在《禹贡》、《尔雅》、《周礼》等多部古籍记载中,有夏制、殷制、周制三种说法:
  一、《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二、《尔雅·释地》中所载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幽、营、荆,相对于《尚书·禹贡》的说法,增加了幽州和营州,而没有了青州和梁州;
  三、《周礼·职方》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幽、并、青、荆,相对于《尚书·禹贡》的说法,增加了幽州和并州,而没有了徐州和梁州。另外《尚书·尧典》还有十二州的记载,称虞舜曾就禹所划的九州,又划出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无论是哪种说法,冀州都在其内,且列首位,可见冀州在上古时期的影响。
  夏、商、周 上古三代的九州,影响深远,凝结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情结。据传夏朝(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和商朝 (约前16世纪-前1066年) 及西周(约前1066年-前771年)均沿袭了上古九州的划分。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北方戎狄纵横河北,现冀州市境曾属白狄的鲜虞国。公元前489年,鲜虞国为晋所灭。现冀州市境为晋国的东阳地区。战国时期,公元前295年,现冀州市境改属赵国。
  先秦时期,州只是传说中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实际上并不存在,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单位是从汉代开始的。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两级制,划天下为三十六郡。现冀州市境属巨鹿郡。
  二、信都冀州
  西汉至宋代,冀州的治所大多设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所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信都冀州”。
  西汉 西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县两级制;后改为州、郡(国)、县三级制。
  高帝六年(公元201年),设置信都郡(地区级),治所设在信都,即现在冀州市的旧城。信都郡下设信都县等诸县,其中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了四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旧城) 、 扶柳县(今小寨乡扶柳城一带)、昌成县(今码头李镇南顾城村一带)、辟阳县(今安兴村一带)。信都郡和信都县两级治所都在冀州市旧城。
  高后六年(前182年),高后封赵王张耳之孙(刘邦长女鲁元公主之子)张侈为信都侯,将信都郡改为信都国,治所仍在信都(现冀州市旧城),所辖区域没有变化。在现冀州市境内仍设置四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自己的八儿子彭祖在信都为广川王,改信都国为广川国。广川国的治所、所辖区域和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四县都没有变化。
  武帝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设州,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将全国划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也称刺史部。当时,州作为监察机构巡行,无固定治所),冀州下辖魏、清河、巨鹿、常山四郡和广川、赵、广平、河间、中山、真定六国(郡、国属于地区级)。广川国治所在信都(现在的冀州旧城),领县十七,即信都、辟阳、扶柳、昌成、下博、桃、观津、东乡、 、历、高堤、平堤、武邑、广川、南宫、东昌、西梁。在现冀州市境内仍设置四个县, 即: 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广川国改称信都国。信都国仍属于冀州,信都国所辖区域与原广川国相比没有变化,且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四县也没有变动,信都国和信都县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
  新朝 行政区划与西汉相同,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年把信都国改称新博,把信都县改称新博亭,治所都在信都(今冀州旧城)。新博仍属冀州,在现冀州市境内设置四个县,即: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乐信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和新博亭(今冀州市旧城)。
  东汉 东汉王朝,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东汉初,州仍没有固定治所,东汉后期,州的治所才开始固定下来。
  建武元年(2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东汉初无固定治所),冀州下设信都、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国、巨鹿、渤海、魏九个郡(国)。信都郡(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领信都、阜城、扶柳、南宫、经、武邑、观津、堂阳、武遂、下博、饶阳、安平、深泽十三个县。信都郡和信都县两级治所都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在的冀州市境内设置三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
  永平15年(72年),明帝封自己的六儿子刘党为乐成王,改信都郡为乐成国。乐成国仍属于冀州,乐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在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了三个县: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没有变动。
  延光元年(122年),安帝封章帝之孙刘得为安平王,改乐成国为安平国。安平国仍属于冀州,安平国的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三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把原辟阳县并入了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延光年间,州的治所开始固定下来,冀州治所在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冀州的下辖区域没有变化。
  中平元年(184年),安帝将安平国改为安平郡。安平郡仍属冀州,安平郡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三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中平年间,冀州州治迁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 三国 冀州属曹魏,魏国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
  黄初二年(221年),魏国划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曹丕将冀州的治所从邺迁到了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冀州下辖安平、赵国、巨鹿、平原、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中山、常山、乐陵等十三个郡(国)。安平郡下设信都等诸县,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设了三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信都成为州、郡、县三级行政中心,从此冀州的名称与今天冀州市的属地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晋朝 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安平郡改为安平国。冀州下辖包括安平国在内的诸郡、国(地区级),冀州的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安平国下辖信都、下博、广宗、经、观津、武邑、武遂、扶柳八县,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两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和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
  太康五年(284年)安平国改为长乐国。长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辖区和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两个县都没有变化。
  晋惠帝之后(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鲜卑、氐族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冀州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和后燕,随所属国家的变换,冀州的治所经常变动。后赵时期,将州治自信都迁至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前燕鲜卑族慕容俊将冀州治所迁于房子,前秦时将冀州州治迁于邺,后又将冀州治所迁至信都,至后燕慕容垂沿袭下来。
  南北朝 冀州先后属北魏、北齐、北周,三代均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北魏时(396年)将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冀州辖长乐、武邑、渤海三郡,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长乐郡(相当于今地区级)下辖信都、扶柳、堂阳、枣强、索芦、广川、南宫、下博等八县,长乐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治所在冀州旧城。信都为州、郡、县三级治所。北齐、北周两时期全国的州、郡、县的划分没有变化。
  隋朝 前两年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掉郡一级,实行州、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冀州等诸州(地区级),冀州下辖十二个县,即信都、堂阳、衡水、枣强、武邑、 、南宫、武强、鹿城、下博、阜城、斌强。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只设信都一县。开皇六年分信都县,设置长乐县(今冀州市旧城);开皇十六年分长乐县,设置泽城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行郡、县两级制,冀州改为信都郡,辖域未变,郡治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同时,信都县和泽城县均并入长乐县。
  唐朝 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初分天下为河北道等十道(省级),河北道下辖冀州等诸州。冀州(曾改称魏州或信都郡)下辖信都、堂阳、南宫、枣强、武邑、衡水、 阜城、 、武强九县(后改辖六县),州治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只设信都一县(今冀州市旧城)。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冀州为魏州,州治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咸亨三年(672年)复名冀州。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 改为信都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为冀州,所领县由九个改为六个,即信都、南宫、堂阳、枣强、武邑、衡水等六县。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改信都县为尧都县。
  五代(梁、唐、晋、汉、周) 各朝均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将辖域分为河北道等诸道(省级),河北道下辖冀州等诸州,冀州(地区级)下辖信都等诸县,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 。 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今冀州市旧城)。五代时,冀州多战事,“梁兵取冀州,李克用救之。契丹攻冀州,周兵拒之。自唐末乱离,群豪竟起,兵连祸连,血战数年”。
  宋朝 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分天下为河北东路等十五路(省级),河北东路下辖冀州等诸州(地区级),冀州下辖信都、南宫、枣强、武邑、 、衡水、阜城七县,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冀州归属金国。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置冀州(地区级,也称安武军)。冀州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冀州属河间府(省级与地区级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隶河北东路(省级)。贞祐元年(1213年)蒙古兵攻占冀州。
  三、直隶冀州
  元、明、清三代,冀州作为陪辅京都的“畿内巨州”,一直为路(元)、府(明)、布政司(清)直辖,故称之为“直隶冀州”。
  元朝 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制,将全国分为真定路等诸路(省级),冀州(地区级)直属真定路(跨过了府一级) , 隶属燕南河北道(省级)。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冀州下辖信都、南宫、新河、枣强、武邑五县。现冀州境内只设信都一县。
  明朝 实行府、州、县三级制。将全国分为真定府等诸府(省级),冀州(地区级)属真定府。冀州下辖枣强、武邑、南宫、新河四县(洪武二年,即1369年,废除信都县,归冀州直辖),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直属冀州。
  清朝 实行府、州、县三级制。雍正二年(1724年)冀州升为直隶州,直属朝延布政司所辖。冀州下辖南宫、新河、枣强、武邑、衡水等五县,州治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直属冀州。
  四、近现代冀州
  民国三年(1914年)裁撤直隶州冀州,设立冀县,属直隶省的冀南道(地区级),第二年改属大名道(地区级)。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一级,冀县隶属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南宫行政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15日,冀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冀县设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9日,日军侵占冀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民国冀县政府自行消亡。
  1941年8月15日,冀县属中国0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区十四专区。1942年“四·二九”后,归冀南六分区领导。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冀县改属冀南区五专区。1946年2月,各边区及交叉村分归原属,恢复旧县治,冀南行署正式命名“冀县人民政府”,并归五专署领导。
  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冀县属华北行政区冀南五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7日,冀县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冀县并入衡水县(亦属石家庄专区)。1961年7月9日,衡水大县分开,冀县、枣强划出,合为冀县。1962年1月1日析冀县为冀县、枣强两县,冀县仍为原建制。同年6月27日复置衡水专区,冀县仍属衡水专区。 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冀县依然属之。 1993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冀县撤县建市(县级市)。1996年7月10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冀州市依然属衡水市至今。
  冀州历史名人
  在冀州漫长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彪史册的杰出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官吏,又有文人学者,还有武术名家等等,所有这些人都从不同的方面为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为后世所敬仰。现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将历史上冀州籍的部分杰出人物概括介绍如下:
  一、帝王官吏
  1、邳 彤
  刘秀到洛阳后拜邳彤太常之职,后又改任左曹侍中,专侍于皇帝左右。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在南宫云台绘制了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的画像,称“云台二十八将”,邳彤为二十八将之一。
  据史料载,邳彤在平定王郎后曾任曲阳郡太守。他在任期间为官清正,而且精通药理和医术,重视药业,受到当地人民赞颂。传说邳彤医术精湛,经常扮作串乡医生给人治病,疗效颇佳,被称为“神医”。邳彤死后葬于祁州(今安国县)南关,墓地修造“邳王庙”作为祭所。宋朝时祁州人将邳彤尊为“药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祁州建立“药王庙”。清朝时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又特为“药王庙”书匾。
  2、冯 跋、冯 弘
  冯跋(?-431),字文起,东晋十六国时北燕国君,长乐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祖父冯和在西晋永嘉之乱时,为避战乱迁居上党(今陕西长子县)。父冯安曾任西燕国的将军,西燕败亡后,冯安全家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
  冯跋少年时就很有志向,性情豪放。后燕慕容宝时任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后,冯跋任卫中郎将。慕容熙昏庸暴虐,赋税很重,人民痛苦不堪,怨恨四起。冯跋寻机杀了慕容熙,立慕容宝的义子高云为主,冯跋-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司、武邑公。公元409年,燕王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举为王,年号“太平”,国仍称燕(史称北燕)。
  冯跋在位时历意农桑,勤心政事,为巩固统治和发展生产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苛政,惩贪赇(qiu,意为贿赂)”,他要求各级官吏施仁政、惠民众,并严惩-,使“上下肃然,请赂路绝”。“省徭赋,课农桑”,他省徭役薄赋税,选拔官吏时细询励农方略,“劝农课桑”蔚然成风,农业发展很快。“重孝悌,建太学”,他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奖励孝贤,并在各处营建太学,教育子民。冯跋在位22年,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得到发展。
  公元431年,冯跋得重病,诸子和其弟争王,互相残杀,跋惊吓致死。
  冯弘,字文通,冯跋之弟,北燕国君。冯跋在位时,冯弘-为中山公。冯跋死后,冯弘杀死冯跋的儿子冯翼,自立为北燕国君,年号“太兴”,在位六年。公元437年,魏攻打北燕兵临城下,冯弘-逃往高丽(今朝鲜),两年后被高丽王所杀。
  3、冯 太 后
  冯太后(441-490),长乐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北燕国君冯弘的孙女,杰出的女改革家。其祖父冯弘兵败逃往高丽后,其父冯朗和其叔冯邈(miao)降魏。冯朗在北魏官至秦、雍(今陕西境内)二州刺史,受封西郡公,后获罪被杀,冯氏被送进宫里,靠姑母(北魏国君拓跋焘的左昭仪)抚养。她自幼聪明好学,在姑母的教育下,不仅精通文字,而且见识日广。
  公元452年,文成帝拓跋汝登基,11岁的冯氏被选为贵人,公元456年-为皇后。公元465年,26岁的文成帝去世,献文帝拓跋弘(李夫人生)即位,冯氏被尊为皇太后。当时献文帝才12岁,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丞相乙浑专权,阴谋倾覆帝室。冯太后和汉族大臣密定大计,突然捕杀乙浑,然后临朝听政。公元467年,太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停止临朝听政,转而抚养皇孙,由14岁的献文帝亲政。公元471年,18岁的献文帝拓跋弘将皇位禅让于4岁的太子拓跋宏(孝文帝),冯氏遂受封为太皇太后。拓跋弘成为太上皇,但仍参与朝政。公元476年,太上皇拓跋弘暴死,史载:“显祖(即献文帝拓跋弘)暴崩,时言太后所为也”。冯氏开始第二次临朝听政,直到公元490年病死为止。
  冯太后再度临朝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改革。如:提倡汉化,修孔子庙,提倡儒家思想;建立学校,大兴教育;严禁鲜卑族同姓结婚;革除鲜卑族信奉巫术的风习;实行均田制,把因战争荒芜了土地分给有力耕耘的丁壮,收缴租税以利国家;建立户籍制与俸禄制等。经过冯太后所主持的一系列改革,使北魏王朝摆脱混乱局面,抑制了豪强的掠夺行为,使国家日趋安定,北魏逐渐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过渡,为孝文帝亲政后更大规模地推行汉化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冯太后严于执法,有两个亲王因贪赃枉法受到检举,许多王公大臣为之说情,冯太后依据朝规,将这两名亲王削去封爵,终身-。冯太后生活朴素,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绸帛,吃饭用的桌子仅一尺见方,饭菜数量也比其他皇帝和皇后少得多。她生前还写下遗嘱,规定坟墓长三十步,葬室长宽一丈,用普通棺椁,不用殉葬器物。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年仅49岁,谥“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对推动北魏封建化和汉化做出了卓越贡献,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冯 熙
  冯熙(?-495),字晋昌,长乐信都(今冀州市岳良村)人,冯太后之兄,其父冯朗投降北魏,后获罪被杀。冯朗被杀后,冯熙由其母携带逃到羌氐中抚育,学到一身好武艺。后来到长安从师,学习《孝经》、《论语》和阴阳兵法。
  冯太后入宫后,使人访知冯熙所在,将其接至宫中,封为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后出任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孝文帝时,出任洛州刺史、侍中太师。他的三个女儿皆嫁于孝文帝,两个封为皇后(废皇后、幽皇后),一个封为左昭仪。冯熙长子冯诞又娶孝文帝的妹妹长乐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军、南平王。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冯熙病死,追赠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备九锡,孝文帝为其作墓志铭,以示哀悼。
  5、尚 义
  尚义,明代冀州(今冀州市)人,为官清廉,被称作“布袍令”。尚义永乐三年考中举人,曾任延安县令。当时延安县土地荒芜,人民贫困。尚义在任期间,带领全县人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使延安县富裕起来,有了充足的食粮,当地民众非常爱戴尚义,民众两次请求部院将尚义留任。尚义在延安任县令十八载,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7万人 878平方公里 131103 053200 0318 查看 冀州市谷歌卫星地图

冀州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冀州镇 约5.2万人 128平方公里

----

查看 冀州镇谷歌卫星地图
官道李镇 约2.2万人 63.8平方公里

----

查看 官道李镇谷歌卫星地图
南午村镇 约4.1万人 116.4平方公里

----

查看 南午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周村镇 约2.54万人 77.5平方公里

----

查看 周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码头李镇 约3.3万人 ·冀州旅游·冀州特产·冀州十大特产·冀州十景·冀州名人·衡水

----

查看 码头李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王镇 约3.1万人 71平方公里

----

查看 西王镇谷歌卫星地图
魏屯镇 约1.9万人 39.6平方公里

----

查看 魏屯镇谷歌卫星地图
门庄乡 约2.3万人 ·冀州旅游·冀州特产·冀州十大特产·冀州十景·冀州名人·衡水

----

查看 门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徐家庄乡 约2.77万人 ·冀州旅游·冀州特产·冀州十大特产·冀州十景·冀州名人·衡水

----

查看 徐家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漳淮乡 约2.3万人 ·冀州旅游·冀州特产·冀州十大特产·冀州十景·冀州名人·衡水 北内漳村 查看 漳淮乡谷歌卫星地图
小寨乡 约3.39万人 ·冀州旅游·冀州特产·冀州十大特产·冀州十景·冀州名人·衡水

----

查看 小寨乡谷歌卫星地图

冀州市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桃城区

   桃城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经115°25′17〞-115°51′12〞,北纬37°36′10〞-37°49′55〞。北部、西部与深州市交界,南部与冀州市毗邻,东南部与枣强县相连,东部与武邑县接壤。总面积59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5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   区政府驻人民中路56号,邮编:053000。代码:131102。区号:0318。拼音:Taocheng Qu。      行政区划      桃城区辖4个街道、2个镇、4个乡:河西街道、河东街道、路北街道、中华街道、郑家河沿镇、赵圈镇、何家庄乡、大麻森乡、邓庄乡、彭杜村乡。   历史沿革      西汉时为桃县地,史称桃城,属信都国,东汉改属乐城国,三国时属冀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衡水县,属冀州。大业三年罢州,属信都郡。唐、宋、辽、金时属冀州。元中统二年改属深州。清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改属冀 州。1913年属直隶冀南道,次年改属大名道,1928年废道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九督察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冀南行署管辖。   1947年设衡水市,次年撤销。1949年初属衡水专区管辖。1952年撤销衡水专区,改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复属衡水专区。198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以衡水城关镇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建衡水市。1983年3月撤销衡水县,其行政区域划归衡水市,属衡水地区行署管辖。1996年7月,衡水地区行署改建为衡水市,原县级衡水市改为桃城区。(以上出处)   2000年,桃城区辖3个街道、2个镇、4个乡:河西街道、河东街道、路北街道、赵家圈镇、郑家河沿镇、大麻森乡、邓家庄乡、彭杜村乡、何家庄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2276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河西街道 126656 河东街道 51097 路北街道 30165 郑家河沿镇 40462 赵家圈镇 39627 何家庄乡 32002 大麻森乡 34728 邓家庄乡 28326 彭杜村乡 34389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虚拟乡 5309   2002年底,桃城区面积591.6平方千米,人口42.54万。辖4个街道、2个镇、4个乡,42个社区居委会、354个村委会。区政府驻人民中路568号。(另一出处数据:2002年底,全区总户数121040户,总人口430849人;非农业人口233674人,其中:何庄乡19345人、河东办13462人、麻森乡31840人、邓庄乡27809人、彭杜乡31418人、河沿镇38386人、赵圈镇37095人。)   河东街道 办事处驻礼贤路88号。面积17.1平方千米,人口5.51万。辖6个社区居委会、20个村委会:老白干、南门外、城东、程大、新场、农场;东门口、南门口、西门口、北门口、东明街、前野营、东隆庆、南华街、三徐庄、集贤街、阜丰街、北仁街、王家庄、石家庄、郭家庄、程家庄、干马、周通、大西野营、小西野营。   河西街道 办事处驻新华西路181号。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6.98万。辖12个社区居委会:牛家佐、中心街、河西街、南菜园、滏兴、杨树、站前、游园、广场、卫生、享园、胜利新村。   路北街道 办事处驻大庆西路222号。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4.22万。辖10个社区居委会:中庆、冀衡、东风、衡板、金光、鑫城、华榕、站北、石油、牛家佐北。   中华大街街道 办事处驻新华西路222号。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7.01万。辖14个社区居委会:平安里、小庄里、北盐道、同乐里、远大、文进、电厂、华丁、广厦、育新、强业、华甲。   赵家圈镇 镇政府驻赵家圈村。面积103.6平方千米,人口3.71万。辖73个村委会:赵家圈、张家圈、贡家圈、高家圈、曹家圈、西马庄、西柳林、大柳林、张柳林、陈程庄、东野头、西野头、东齐家、前王家、西杨家、东杨家、骑河王、路口王、芦家园、耿家庄、金家庄、杨家庄、徐家庄、相家庄、纪家庄、李家庄、胡家堂、岳贡桥、贡军营、李军营、刘家洼、孙家洼、韩家洼、张家口、戴家口、李家店、三元店、西孙庄、齐家庙、北刘庄、种梁庄、新于唐、北郎子桥、东郎子桥、西郎子桥、后田家圈、大田家圈、东护驾庄、西贡家庄、东贡家庄、刘家军营、马家军营、小王、苏家、勾家、高家、杜家、胡家、支家、岳家、冯家、徐家、赵家、张家、耿李、康庄、郭黄、小韩、白塔、蔡园、前铺、后铺、桥头。   郑家河沿镇 镇政府驻郑家河沿村。面积115.3平方千米,人口3.86万。辖64个村委会:郑家河沿、小刘家庄、前韩家庄、后韩家庄、北增家庄、陈张高、河南增、河北增、新康庄、戴家庄、常家庄、冯家庄、魏家庄、阎家庄、韩家庄、贾家庄、张家庄、崔家庄、路家庄、邵家庄、英家庄、谈家庄、种家庄、国家庄、小辛集、王渡口、北两店、南两店、张王庄、大杜庄、郭家埝、盐堤口、张空城、戴空城、白空城、李空城、三岔口、新立庄、新刘庄、河东刘、河东李、王阎庄、三杜庄、后孙庄、南李庄、前李庄、绳头庄、南律、北律、西里、焦高、刘高、南李、种高、道口、陈家、侯庄、巨鹿、西汪、焦汪、北沼、南沼、旧城、段村。   何家庄乡 乡政府驻中华南大街669号。面积28.5平方千米,人口1.93万。辖32个村委会:东滏阳、西滏阳、北滏阳、王里马、郑里马、刘里马、李里马、张里马、前里马、何家庄、侯家林、青杨树、南漳桥、疙瘩头、前马庄、后马庄、赵家庄、西康庄、东康庄、东团马、八里庄、仲代、大庙、白庙、孙三、乔家、夏家、周家、宋家、马家、卢家、陈家。   大麻森乡 乡政府驻大麻森村。面积106.8平方千米,人口3.25万。辖90个村委会:大麻森、支麻森、焦麻森、韩麻森、贡家庄、管家庄、刘家庄、侯刘马、杨刘庄、赵家屯、肖家屯、孙家屯、李家屯、南谢漳、后谢漳、王夏寨、安夏寨、张夏寨、大夏寨、祖夏寨、姚夏寨、后野营、中野营、中家堂、刘善彰、大善彰、李善彰、苏善彰、渠伍营、赵伍营、陈伍营、孙伍营、焦伍营、王家店、由家店、张家店、张家寺、西团马、张团马、杜团马、邢团马、东张庄、北张庄、大张庄、孙西营、周西营、任家坑、沟里王、北王庄、东桃园、大辛庄、前辛庄、安辛庄、东辛庄、王辛庄、张官堡、班曹店、十二王、寺前王、北漳桥、北孙庄、大王家、北夏家、北宋家、北张、花园、孙口、东胡、耿家、安家、孟家、邢家、周家、焦家、蔡家、彭家、罗家、魏家、肖家、庞家、呼家、李家、北何家庄、中刘家庄、河沿辛庄、道东辛庄、赵家夏寨、北谢漳一、北谢漳二。   邓家庄乡 乡政府驻邓家庄村。面积99.3平方千米,人口2.80万。辖33个村委会:邓家庄、曹家庄、胡家庄、梁家庄、武家庄、许家庄、欧家庄、田家庄、彭家庄、张单驼、王单驼、艾单驼、孙单驼、南苏闸、北苏闸、顺河庄、前邢疃、中邢疃、东邢疃、东王庄、张泡庄、索水口、西军卫、东军卫、石辛庄、留仲、周言、速流、大葛、西葛、东葛、大成、东庄。   彭杜村乡 乡政府驻彭杜村。面积95.5平方千米,人口3.16万。辖42个村委会:彭杜、吴杜、新立、侯店、小侯、仲景、善官、北田、赵杜、枣园、祝葛、康家洼、大赵常、南王庄、五开河、康辛庄、韩赵常、祝葛店、王许庄、陈辛庄、李开河、南赵常、刘家台、张辛庄、马家庄、范家庄、肖家庄、赵辛庄、半壁店、李家南田、张家南田、宋家南田、刘家南田、徐家南田、秦家南田、马家南田、西张景官、大胡景官、高张景官、西三景官、高胡景官、赵胡景官。   

冀州市

   冀州5000年历史,得到确认!   历史文化是一种无形而强韧的力量,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前不久,8位国内著名文物专家齐聚冀州,对4大类123套件历史文物进行集中鉴定,结果把冀州历史推到了5000年以前。这是“九州之首”文化的寻根之旅,也是对冀州历史渊源的一次重新定位。   冀州渊源:   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河北省冀州市概况   冀州市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公里,东与枣强县(衡水)为邻,南与南宫市、新河县(邢台)接壤,西与宁晋县(邢台)、辛集市(石家庄)相连,北隔衡水湖与桃城区(衡水)相望。辖11个乡镇,412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全境东南部和西北部稍高,东北部较低,海拔高度为21.5至26.5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市区北郊有北方稀有的平原淡水湖,总面积75平方公里,已被河北省批准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冀州市处于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宜于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为一月份,平均气温-4.2℃,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7.1℃,年降水量平均510.3毫米,历年平均光照时数为2571.2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92天。   河北省冀州经济概况   - 工业上坚持“抓大活小,增实力,促产业升级”,以产业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全市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框架渐具成型,采暖铸造、化工、玻璃钢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汽车配件、医疗器械三大区域优势产业发展迅速,群体规模日益膨胀,总体实力不断提升,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构筑起发展的支柱和主脉。07年全市共谋划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86个,超亿元项目13个,超千万元项目35个,项目单体平均规模达到4680万元,同比增长13%。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9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7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达到27家。   土地资源   冀州是古黄河、漳河、滹沱河等水流冲积而成的低洼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质地比较适中。沙壤质和轻壤质土壤占总土种的85.3%,是粮食、棉花生长发育较理想的土壤,中壤质土壤占总土种的14.7%,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耕地面积较大,土壤类型较多,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地势平坦,有利于提高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水平。部分土壤土体结构不良,母质含盐碱量较高。   行政区划   冀州市辖7个镇、4个乡:冀州镇、魏屯镇、官道李镇、南午村镇、周村镇、码头李镇、西王镇、门庄乡、徐家庄乡、北漳淮乡、小寨乡。   气候   冀州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气候资源有利于作物生长,但由于大陆季风气候影响,大风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水资源   冀州市因受西部太行山影响,大陆性气候明显,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境内地上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外来客水,石津渠水三部分组成。地表水产生多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为2.3万立方米,分布均衡。地下水从上到下分为浅水层、咸水、深层淡水三种。冀州市地表水可利用水资源为5243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资源为700万立方米,合计为5943万立方米。水资源属于比较缺乏状态,解决水资源不足的着眼点在于: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拦洪蓄水,引客水;待大型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之后,水资源缺乏问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地热资源   冀州市有四处地势异常地段,均与断层构造,基岩形态有密切关系,多分布于凸起上。1.徐庄、堤里王一带,适于利用松散盖层中的中低温热水。2.傅官至衡水北沼一带,松散盖层可得中低温水,基岩中可得岩溶裂隙高温热水,矿化度低,水量大,水头高。3.西王庄、门庄一带,松散盖层可得中低温热水。4.李瓦窑至枣强张秀屯一带,松散盖层中可得中低温热水,基岩中可得中高温热水。   冀州市之名渊源于古冀州。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划华夏为“九州”,冀为“九州之首”。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始于此置信都县和信都郡,隶冀州。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冀州州治移至信都,安平郡亦治信都,信都成为州、郡、县三级治所,从此冀州与今冀州市开始联系起来。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信都县,归冀州直辖,属真定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冀州为冀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县改属冀南区五专区。1946年2月,正式命名“冀县人民政府”。1993年9月22日,冀县撤县建市,定名为冀州市。   冀州的历史沿革   冀州历史悠久,它的历史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依据历史资料分上古冀州、信都冀州、直隶冀州、近现代冀州四个时段,对冀州的历史沿革作概略介绍,为了解冀州历史文化提供参考。   一、上古冀州   九州的说法, 名称不一, 在《禹贡》、《尔雅》、《周礼》等多部古籍记载中,有夏制、殷制、周制三种说法:   一、《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二、《尔雅·释地》中所载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幽、营、荆,相对于《尚书·禹贡》的说法,增加了幽州和营州,而没有了青州和梁州;   三、《周礼·职方》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幽、并、青、荆,相对于《尚书·禹贡》的说法,增加了幽州和并州,而没有了徐州和梁州。另外《尚书·尧典》还有十二州的记载,称虞舜曾就禹所划的九州,又划出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无论是哪种说法,冀州都在其内,且列首位,可见冀州在上古时期的影响。   夏、商、周 上古三代的九州,影响深远,凝结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情结。据传夏朝(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和商朝 (约前16世纪-前1066年) 及西周(约前1066年-前771年)均沿袭了上古九州的划分。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北方戎狄纵横河北,现冀州市境曾属白狄的鲜虞国。公元前489年,鲜虞国为晋所灭。现冀州市境为晋国的东阳地区。战国时期,公元前295年,现冀州市境改属赵国。   先秦时期,州只是传说中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实际上并不存在,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单位是从汉代开始的。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两级制,划天下为三十六郡。现冀州市境属巨鹿郡。   二、信都冀州   西汉至宋代,冀州的治所大多设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所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信都冀州”。   西汉 西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县两级制;后改为州、郡(国)、县三级制。   高帝六年(公元201年),设置信都郡(地区级),治所设在信都,即现在冀州市的旧城。信都郡下设信都县等诸县,其中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了四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旧城) 、 扶柳县(今小寨乡扶柳城一带)、昌成县(今码头李镇南顾城村一带)、辟阳县(今安兴村一带)。信都郡和信都县两级治所都在冀州市旧城。   高后六年(前182年),高后封赵王张耳之孙(刘邦长女鲁元公主之子)张侈为信都侯,将信都郡改为信都国,治所仍在信都(现冀州市旧城),所辖区域没有变化。在现冀州市境内仍设置四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自己的八儿子彭祖在信都为广川王,改信都国为广川国。广川国的治所、所辖区域和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四县都没有变化。   武帝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设州,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将全国划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也称刺史部。当时,州作为监察机构巡行,无固定治所),冀州下辖魏、清河、巨鹿、常山四郡和广川、赵、广平、河间、中山、真定六国(郡、国属于地区级)。广川国治所在信都(现在的冀州旧城),领县十七,即信都、辟阳、扶柳、昌成、下博、桃、观津、东乡、 、历、高堤、平堤、武邑、广川、南宫、东昌、西梁。在现冀州市境内仍设置四个县, 即: 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广川国改称信都国。信都国仍属于冀州,信都国所辖区域与原广川国相比没有变化,且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四县也没有变动,信都国和信都县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   新朝 行政区划与西汉相同,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年把信都国改称新博,把信都县改称新博亭,治所都在信都(今冀州旧城)。新博仍属冀州,在现冀州市境内设置四个县,即: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乐信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和新博亭(今冀州市旧城)。   东汉 东汉王朝,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东汉初,州仍没有固定治所,东汉后期,州的治所才开始固定下来。   建武元年(2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东汉初无固定治所),冀州下设信都、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国、巨鹿、渤海、魏九个郡(国)。信都郡(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领信都、阜城、扶柳、南宫、经、武邑、观津、堂阳、武遂、下博、饶阳、安平、深泽十三个县。信都郡和信都县两级治所都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在的冀州市境内设置三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   永平15年(72年),明帝封自己的六儿子刘党为乐成王,改信都郡为乐成国。乐成国仍属于冀州,乐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在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了三个县: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没有变动。   延光元年(122年),安帝封章帝之孙刘得为安平王,改乐成国为安平国。安平国仍属于冀州,安平国的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三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把原辟阳县并入了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延光年间,州的治所开始固定下来,冀州治所在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冀州的下辖区域没有变化。   中平元年(184年),安帝将安平国改为安平郡。安平郡仍属冀州,安平郡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三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中平年间,冀州州治迁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 三国 冀州属曹魏,魏国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   黄初二年(221年),魏国划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曹丕将冀州的治所从邺迁到了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冀州下辖安平、赵国、巨鹿、平原、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中山、常山、乐陵等十三个郡(国)。安平郡下设信都等诸县,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设了三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信都成为州、郡、县三级行政中心,从此冀州的名称与今天冀州市的属地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晋朝 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安平郡改为安平国。冀州下辖包括安平国在内的诸郡、国(地区级),冀州的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安平国下辖信都、下博、广宗、经、观津、武邑、武遂、扶柳八县,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两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和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   太康五年(284年)安平国改为长乐国。长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辖区和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两个县都没有变化。   晋惠帝之后(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鲜卑、氐族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冀州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和后燕,随所属国家的变换,冀州的治所经常变动。后赵时期,将州治自信都迁至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前燕鲜卑族慕容俊将冀州治所迁于房子,前秦时将冀州州治迁于邺,后又将冀州治所迁至信都,至后燕慕容垂沿袭下来。   南北朝 冀州先后属北魏、北齐、北周,三代均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北魏时(396年)将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冀州辖长乐、武邑、渤海三郡,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长乐郡(相当于今地区级)下辖信都、扶柳、堂阳、枣强、索芦、广川、南宫、下博等八县,长乐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治所在冀州旧城。信都为州、郡、县三级治所。北齐、北周两时期全国的州、郡、县的划分没有变化。   隋朝 前两年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掉郡一级,实行州、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冀州等诸州(地区级),冀州下辖十二个县,即信都、堂阳、衡水、枣强、武邑、 、南宫、武强、鹿城、下博、阜城、斌强。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只设信都一县。开皇六年分信都县,设置长乐县(今冀州市旧城);开皇十六年分长乐县,设置泽城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行郡、县两级制,冀州改为信都郡,辖域未变,郡治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同时,信都县和泽城县均并入长乐县。   唐朝 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初分天下为河北道等十道(省级),河北道下辖冀州等诸州。冀州(曾改称魏州或信都郡)下辖信都、堂阳、南宫、枣强、武邑、衡水、 阜城、 、武强九县(后改辖六县),州治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只设信都一县(今冀州市旧城)。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冀州为魏州,州治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咸亨三年(672年)复名冀州。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 改为信都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为冀州,所领县由九个改为六个,即信都、南宫、堂阳、枣强、武邑、衡水等六县。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改信都县为尧都县。   五代(梁、唐、晋、汉、周) 各朝均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将辖域分为河北道等诸道(省级),河北道下辖冀州等诸州,冀州(地区级)下辖信都等诸县,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 。 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今冀州市旧城)。五代时,冀州多战事,“梁兵取冀州,李克用救之。契丹攻冀州,周兵拒之。自唐末乱离,群豪竟起,兵连祸连,血战数年”。   宋朝 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分天下为河北东路等十五路(省级),河北东路下辖冀州等诸州(地区级),冀州下辖信都、南宫、枣强、武邑、 、衡水、阜城七县,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冀州归属金国。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置冀州(地区级,也称安武军)。冀州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冀州属河间府(省级与地区级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隶河北东路(省级)。贞祐元年(1213年)蒙古兵攻占冀州。   三、直隶冀州   元、明、清三代,冀州作为陪辅京都的“畿内巨州”,一直为路(元)、府(明)、布政司(清)直辖,故称之为“直隶冀州”。   元朝 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制,将全国分为真定路等诸路(省级),冀州(地区级)直属真定路(跨过了府一级) , 隶属燕南河北道(省级)。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冀州下辖信都、南宫、新河、枣强、武邑五县。现冀州境内只设信都一县。   明朝 实行府、州、县三级制。将全国分为真定府等诸府(省级),冀州(地区级)属真定府。冀州下辖枣强、武邑、南宫、新河四县(洪武二年,即1369年,废除信都县,归冀州直辖),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直属冀州。   清朝 实行府、州、县三级制。雍正二年(1724年)冀州升为直隶州,直属朝延布政司所辖。冀州下辖南宫、新河、枣强、武邑、衡水等五县,州治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直属冀州。   四、近现代冀州   民国三年(1914年)裁撤直隶州冀州,设立冀县,属直隶省的冀南道(地区级),第二年改属大名道(地区级)。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一级,冀县隶属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南宫行政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15日,冀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冀县设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9日,日军侵占冀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民国冀县政府自行消亡。   1941年8月15日,冀县属中国0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区十四专区。1942年“四·二九”后,归冀南六分区领导。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冀县改属冀南区五专区。1946年2月,各边区及交叉村分归原属,恢复旧县治,冀南行署正式命名“冀县人民政府”,并归五专署领导。   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冀县属华北行政区冀南五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7日,冀县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冀县并入衡水县(亦属石家庄专区)。1961年7月9日,衡水大县分开,冀县、枣强划出,合为冀县。1962年1月1日析冀县为冀县、枣强两县,冀县仍为原建制。同年6月27日复置衡水专区,冀县仍属衡水专区。 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冀县依然属之。 1993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冀县撤县建市(县级市)。1996年7月10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冀州市依然属衡水市至今。   冀州历史名人   在冀州漫长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彪史册的杰出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官吏,又有文人学者,还有武术名家等等,所有这些人都从不同的方面为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为后世所敬仰。现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将历史上冀州籍的部分杰出人物概括介绍如下:   一、帝王官吏   1、邳 彤   刘秀到洛阳后拜邳彤太常之职,后又改任左曹侍中,专侍于皇帝左右。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在南宫云台绘制了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的画像,称“云台二十八将”,邳彤为二十八将之一。   据史料载,邳彤在平定王郎后曾任曲阳郡太守。他在任期间为官清正,而且精通药理和医术,重视药业,受到当地人民赞颂。传说邳彤医术精湛,经常扮作串乡医生给人治病,疗效颇佳,被称为“神医”。邳彤死后葬于祁州(今安国县)南关,墓地修造“邳王庙”作为祭所。宋朝时祁州人将邳彤尊为“药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祁州建立“药王庙”。清朝时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又特为“药王庙”书匾。   2、冯 跋、冯 弘   冯跋(?-431),字文起,东晋十六国时北燕国君,长乐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祖父冯和在西晋永嘉之乱时,为避战乱迁居上党(今陕西长子县)。父冯安曾任西燕国的将军,西燕败亡后,冯安全家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   冯跋少年时就很有志向,性情豪放。后燕慕容宝时任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后,冯跋任卫中郎将。慕容熙昏庸暴虐,赋税很重,人民痛苦不堪,怨恨四起。冯跋寻机杀了慕容熙,立慕容宝的义子高云为主,冯跋-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司、武邑公。公元409年,燕王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举为王,年号“太平”,国仍称燕(史称北燕)。   冯跋在位时历意农桑,勤心政事,为巩固统治和发展生产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苛政,惩贪赇(qiu,意为贿赂)”,他要求各级官吏施仁政、惠民众,并严惩-,使“上下肃然,请赂路绝”。“省徭赋,课农桑”,他省徭役薄赋税,选拔官吏时细询励农方略,“劝农课桑”蔚然成风,农业发展很快。“重孝悌,建太学”,他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奖励孝贤,并在各处营建太学,教育子民。冯跋在位22年,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得到发展。   公元431年,冯跋得重病,诸子和其弟争王,互相残杀,跋惊吓致死。   冯弘,字文通,冯跋之弟,北燕国君。冯跋在位时,冯弘-为中山公。冯跋死后,冯弘杀死冯跋的儿子冯翼,自立为北燕国君,年号“太兴”,在位六年。公元437年,魏攻打北燕兵临城下,冯弘-逃往高丽(今朝鲜),两年后被高丽王所杀。   3、冯 太 后   冯太后(441-490),长乐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北燕国君冯弘的孙女,杰出的女改革家。其祖父冯弘兵败逃往高丽后,其父冯朗和其叔冯邈(miao)降魏。冯朗在北魏官至秦、雍(今陕西境内)二州刺史,受封西郡公,后获罪被杀,冯氏被送进宫里,靠姑母(北魏国君拓跋焘的左昭仪)抚养。她自幼聪明好学,在姑母的教育下,不仅精通文字,而且见识日广。   公元452年,文成帝拓跋汝登基,11岁的冯氏被选为贵人,公元456年-为皇后。公元465年,26岁的文成帝去世,献文帝拓跋弘(李夫人生)即位,冯氏被尊为皇太后。当时献文帝才12岁,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丞相乙浑专权,阴谋倾覆帝室。冯太后和汉族大臣密定大计,突然捕杀乙浑,然后临朝听政。公元467年,太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停止临朝听政,转而抚养皇孙,由14岁的献文帝亲政。公元471年,18岁的献文帝拓跋弘将皇位禅让于4岁的太子拓跋宏(孝文帝),冯氏遂受封为太皇太后。拓跋弘成为太上皇,但仍参与朝政。公元476年,太上皇拓跋弘暴死,史载:“显祖(即献文帝拓跋弘)暴崩,时言太后所为也”。冯氏开始第二次临朝听政,直到公元490年病死为止。   冯太后再度临朝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改革。如:提倡汉化,修孔子庙,提倡儒家思想;建立学校,大兴教育;严禁鲜卑族同姓结婚;革除鲜卑族信奉巫术的风习;实行均田制,把因战争荒芜了土地分给有力耕耘的丁壮,收缴租税以利国家;建立户籍制与俸禄制等。经过冯太后所主持的一系列改革,使北魏王朝摆脱混乱局面,抑制了豪强的掠夺行为,使国家日趋安定,北魏逐渐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过渡,为孝文帝亲政后更大规模地推行汉化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冯太后严于执法,有两个亲王因贪赃枉法受到检举,许多王公大臣为之说情,冯太后依据朝规,将这两名亲王削去封爵,终身-。冯太后生活朴素,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绸帛,吃饭用的桌子仅一尺见方,饭菜数量也比其他皇帝和皇后少得多。她生前还写下遗嘱,规定坟墓长三十步,葬室长宽一丈,用普通棺椁,不用殉葬器物。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年仅49岁,谥“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对推动北魏封建化和汉化做出了卓越贡献,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冯 熙   冯熙(?-495),字晋昌,长乐信都(今冀州市岳良村)人,冯太后之兄,其父冯朗投降北魏,后获罪被杀。冯朗被杀后,冯熙由其母携带逃到羌氐中抚育,学到一身好武艺。后来到长安从师,学习《孝经》、《论语》和阴阳兵法。   冯太后入宫后,使人访知冯熙所在,将其接至宫中,封为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后出任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孝文帝时,出任洛州刺史、侍中太师。他的三个女儿皆嫁于孝文帝,两个封为皇后(废皇后、幽皇后),一个封为左昭仪。冯熙长子冯诞又娶孝文帝的妹妹长乐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军、南平王。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冯熙病死,追赠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备九锡,孝文帝为其作墓志铭,以示哀悼。   5、尚 义   尚义,明代冀州(今冀州市)人,为官清廉,被称作“布袍令”。尚义永乐三年考中举人,曾任延安县令。当时延安县土地荒芜,人民贫困。尚义在任期间,带领全县人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使延安县富裕起来,有了充足的食粮,当地民众非常爱戴尚义,民众两次请求部院将尚义留任。尚义在延安任县令十八载,

枣强县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58′,北纬37°08′~35′之间,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 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现辖5镇6乡,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7万。 枣强县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商末丞相裘祖比干曾在大营一带居官。蜚声中外、天下钦仰的西汉巨儒董仲舒在此攻读、传道,雕于明代的董子石像至今犹存。历史、文化的力量塑了枣强人淳朴、厚实之风范,热情、诚恳之性格。 枣强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京九铁路贯穿全境。通讯便捷,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社会稳定,条件优越,环境宽松,服务设施和水平堪称一流。   行政区划   1995年以前,枣强县辖26个乡镇,其中6个镇、20个乡,6镇为枣强镇、大营镇、恩察镇、加会镇、马屯镇、肖张镇,20个乡为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娄子乡、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新屯乡、王均乡、唐林乡、吉利乡、流常乡、王常乡、臣赞乡、吉科乡。   1996年实行撤乡并镇,枣强县原有26个乡镇撤并为11个乡镇,其中6个镇、5个乡。由原枣强镇、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6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枣强镇,原大营镇、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4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大营镇,恩察、加会、肖张、马屯仍保留原建制镇,原马屯镇、流常乡、吉科乡3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马屯镇,原新屯乡、娄子乡2个乡合并为现在的新屯乡,原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合并为现在的张秀屯乡,原唐林乡、吉利乡2个乡合并为现在的唐林乡,原王常乡、臣赞乡2个乡合并为现在的王常乡,王均乡仍保留原建制。   枣强县6个镇的建制时间分别为:枣强镇、大营镇于1984年6月建制,马屯镇于1987年1月建制,肖张镇于1991年1月建制,恩察镇于1993年12月30建制,加会镇于1998年12月24日建制。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枣强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许沙丘外,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23?D29米。在总体平坦之中,尚有不少洼地:重点大洼12个,小片洼地500多个。   二、土壤类型   据二次土壤普查,枣强县土壤以潮土为主,有两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48个土种,在93910.47亩耕地中,有沙质土13917.6亩,沙壤土132925.95亩,轻壤土712199.16亩,中壤土80033.76亩。土壤矿物质养分较为丰富,但有机质、速效氮、磷养分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   三、水资源   地上水:多年平均降水量521.8mm,2001,年平均降水量为525.5mm,平均径流深1.5mm(多年13.0mm),2000年末至2002年初通过清凉江引黄输水,全县总入境水量22175.7万立方米,总出境水量21757.6万立方米。   地下水:2001年全县地下水资源量为5411.8万立方米,加上2~3g/1和3~5g/l微咸水量,地下水总量为9403.7万立方米,2001年末全县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3.06米,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63.82米。   水资源利用情况:2001年全县用水总量20686万立方米,其中农灌用水1889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805万立方米,城镇用水92万立方米,农畜用水893万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91.4%、3.9%、0.4%和4.3%。   水利工程及桥梁情况:全县现有两河十渠和150个小蓄水坑塘。截至2002年8月底全县有完好机井7955眼,其中深井2201眼。至2001年末全县共有164座桥梁。  

武邑县

    武邑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830.1平方千米。总人口31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武邑镇,邮编:053400。代码:131122。区号:0318。拼音:Wuyi Xian。      行政区划      武邑县辖6个镇、3个乡:武邑镇、清凉店镇、审坡镇、赵桥镇、韩庄镇、肖桥头镇、龙店乡、圈头乡、大紫塔乡。   历史沿革      据史藉引世本云:“武,夏武罗国、冀都之武邑。”因武罗国为名。   武邑县历史悠久。秦属钜鹿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武邑县。前汉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晋称武邑郡,属冀州,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武邑县,属信都郡。自唐至清,武邑县皆属冀州。民国年间,武邑先属直隶省冀州,后改属大名道。   1938年建立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1949年8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武邑县并入衡水县。1962年3月复置武邑县,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武邑县还属之。(出处)      ?年,武邑县辖4个镇、5个乡:武邑镇、韩庄镇、审坡镇、清凉店镇、赵桥乡、龙店乡、圈头乡、肖桥头乡、大紫塔乡。   2000年,武邑县辖5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953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武邑镇 72932 清凉店镇 34286 审坡镇 38359 赵桥镇 36189 韩庄镇 37918 大紫塔乡 22687 肖桥头乡 27593 圈头乡 23374 龙店乡 26194     2002年底,武邑县面积830.1平方千米,人口29.8万。辖6个镇、3个乡,545个村委会。县政府驻武邑镇建设西路45号。   武邑镇 镇政府驻花园东路2号。面积160.4平方千米,人口5.38万。辖115个村委会:西关、东关、南关、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前屯、姚左、刘疃、吕村、西沙、东回、中回、西回、庞徐、杜家、东徐、葛徐、蔡徐、西正、中正、东正、樊庄、曹村、新庄、朱庄、粘庄、孙庄、傅庄、苏正、苏义、刚村、吕庄、陈屯、东八里庄、西八里庄、前大史庄、后大史庄、西大史庄、东大史庄、东小史庄、河东云齐、苏李云齐、颉王思公、韩王思公、小郭王思公、大郭王思公、李代张、尹代张、安代张、吴代张、东李场、西李场、思家寨、烧窑屯、崔家庄、解家庄、何家庄、苏家庄、李家庄、石家庄、杨家庄、曹家庄、左家庄、郭家庄、李家庄、北桃花、后焦洼、前焦洼、中焦洼、西张桥、后张桥、前张桥、刘广庄、五里屯、太古刘、陈小王、北袁庄、前寨子、后寨子、太平庄、四里屯、大王庄、东王庄、回张庄、小刘庄、大刘庄、郭家园、北大庄、南大王、苏大王、阎武庄、后丁庄、前丁庄、前郝庄、后郝庄、大中角、蔡靳庄、邱刘庄、张云齐、南云齐、邢云齐、王小王、北小王、大里台、小里台、白石槽、南袁庄、小河、祥村。   清凉店镇 镇政府驻清凉店村。面积87.7平方千米,人口3.11万。辖66个村委会:清凉店、南白庄、大白庄、后豆屯、中豆屯、前豆屯、东点军、西点军、王连阁、刘连阁、前连阁、郝连阁、刘家庄、东张庄、南张庄、鲍贤兰、王贤兰、李贤兰、西查结、后查结、前查结、赵紫乡、李紫乡、阎紫乡、东良寨、北良寨、南良寨、西沙窝、东沙窝、贾康疃、齐康疃、陈康疃、前枣杭、后枣杭、后孙河、李石店、刘家屯、后沙河、甜水井、大徐周、李周、郝周、王周、阎周、孟周、后周、蔡周、赵周、后陈、前陈、白屯、南刘、袁陈、堤圈、于寺、尹庄、李屯、尧头、甄庄、王庄、史屯、靳庄、张屯、孙屯、崔乡、团村。   审坡镇 镇政府驻审坡村。面积105.7平方千米,人口3.77万。辖61个村委会:审坡、大兴、孙寨、杜村、肖村、孙屯、东庄、东刘、徐沙、伍沙、杨寨、大屯、武寺、赵屯、高庄、东沙、张庄、苗村、黑林、张屯、酉屯、姚酉、马圈、蒋屯、西老庄、西观津、东观津、前观津、李家屯、董家屯、王家屯、孙魏屯、西官庄、东官庄、邓家庄、苗小庄、张小庄、李小庄、前苏国、后苏国、西审坡、陈寺院、贾寺院、宋寺院、金寺院、殷寺院、赵寺院、后泊庄、前泊庄、田只平、陈只平、南只平、大里官、东里官、杨里官、北王政、后小兴、中小兴、前小兴、杜王只平、邱高寺院。   赵桥镇 镇政府驻赵桥村。面积97.2平方千米,人口3.63万。辖64个村委会:赵中、赵东、赵西、杨庄、王河、侯庄、大刘、小刘、夹河、张公、前公、武公、李公、刘家、岔河、王蒙、金蒙、贺蒙、张蒙、宋蒙、楼堤、李葛庄、张葛庄、史葛庄、王龙口、西龙口、东龙口、白吕义、王吕义、毕相城、相城街、河西务、张士军、良家务、刘辛庄、白马庄、西赵桥、周张庄、后怀甫、前怀甫、岳家庄、袁家庄、沈家庄、马塔房、魏塔房、前南场、后南场、西怀由、东怀由、后主布、前主布、西刘辛庄、冯牛八阵、袁牛八阵、王牛八阵、骆牛八阵、前五更庄、后五更庄、东五更庄、西五更庄、二十里铺、西鲁葛庄、东鲁葛庄。   韩庄镇 镇政府驻韩庄村。面积105.4平方千米,人口3.73万。辖65个村委会:韩庄、田村、张村、魏庄、郭石、许村、范村、康庄、鲍新、宋家、南郭、北刘、大赵、邢桥、姬村、于屯、前进、黄村、吴村、贾门、郝村、姚村、红旗、西李相城、东李相城、西袁小寨、东袁小寨、西赵小寨、张牛八阵、陈袁吕音、郭张赵、西粉张、东粉张、鲍新庄、丁王庄、田吕池、王吕池、杨吕池、李吕池、后河西、前河西、张史庄、贾史庄、东新庄、吴吕音、李吕音、骆吕音、杨吕音、骆泊庄、张泊庄、李泊庄、王泊庄、黄相城、芮相城、陈相城、虎赵庄、马回台、高庄科、姚小寨、乔小寨、东香亭、西香亭。   肖桥头镇 镇政府驻肖桥头村。面积73.1平方千米,人口2.89万。辖38个村委会:肖桥头、南口头、北青林、东青林、西青林、南青林、北庄头、东逍遥、西逍遥、东刘贯、西刘贯、小西庄、楚桥头、李桥头、刘桥头、吴桥头、王桥头、姜白塔、戚白塔、大白塔、大野望、孟野望、季野望、东新庄、北口头、前刘只宁、后刘只宁、东孟桥头、西孟桥头、前老君堂、后老君堂、光明、西桑、东桑、赵董、新营、刘庄、青冢。   大紫塔乡 乡政府驻大紫塔村。面积65.6平方千米,人口2.18万。辖41个村委会:大紫塔、小紫塔、房紫塔、靳紫塔、南王政、南桃花、西小里、东小里、中小里、西张孟、东张孟、东王孟、西王孟、西桑生、东桑生、杨北雀、赵北雀、宋北雀、周顺子、前顺子、张顺子、前孝兴、后孝兴、后律寨、前律寨、大张北雀、西张北雀、小孔、西石、南石、北石、陈孟、韩孟、孟孟、徐孟、王屯、安驼、阎庄、马屯、谷村、郑庄。   圈头乡 乡政府驻圈头村。面积75.6平方千米,人口2.35万。辖44个村委会:圈头、侯角、任角、曹角、国庄、东何、后消、前消、后高、前高、胡家、谢家、李家、西刘、封王、小王、大王、石庄、曲洼、朱洼、王洼、史油坊、北翰林、前翰林、东翰林、崔家口、大郭庄、小郭庄、陈家湾、唐家湾、石家湾、史河涯、肖家坑、柳家庄、侯家庄、葛家庄、魏董务、李董务、高董务、河北王、南汗林、孙汗林、高李张、苗八公。   龙店乡 乡政府驻龙店村。面积75.6平方千米,人口2.74万。辖51个村委会:龙店、庄窝、新林、前尚、孙家、武家、何家、张家、崔家、牛家、史家、韩家、对口、小祝、大祝、大国、小国、西里、东里、码头、小王家庄、大王家庄、孙高薛庄、河西谷口、卢家口、田家口、黄家口、李家口、王枣园、后王曹、前王曹、小谷口、大谷口、西桥子、东桥子、西王孝、中王孝、东王孝、李王孝、朱家庄、阎家庄、程家庄、魏薛庄、王薛庄、陈家屯、刘家墩、梅家河、马家庙、北马庄。   

武强县

  武强县地处燕赵腹地,是久负盛名的“木版年画之乡”,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据史志记载,武强始于夏商时期,正式建制于两汉。悠久的历史为武强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人民。如今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百业昌盛,政通人和,民气激昂,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武强县共辖2镇4乡238个行政村,人口21万,总面积445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可得开发建设之益;背靠京津,地处渤海湾开发前沿,可取内外开放之利。武强县辖2个镇、4个乡:武强镇、街关镇、豆村乡、北代乡、孙庄乡、周家窝乡。由于地处滹滏滞洪区,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1985年、1994年两次被国务院列为革命老区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强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富民强县为己任,以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为主旋律,凝聚民心,鼓舞干群士气,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791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028元、2682元。   近年来,按照"区城布局、规模经营、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建成了粮食、辣椒、蔬菜、食品、养殖五大生产基地。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先后被国家和河北省命名为"辣椒生产基地县"、"1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建起了衡水立年、河北369两个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精细化工、风味食品、卫生洁具、西洋乐器、电线电缆、仪器仪表、硬木家具、农机配件八大主导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是河北省"万吨化工染料基地县"、"食品生产基地县"。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全县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5万门,农村通话率达100%;正在建设的省重点工程--石黄高速和307国道跨越全县,形成了"五横三纵"的交通网络;被国家命名为"农村电气化达标县"。年画博物馆古朴典雅,展示着武强特色。武强宾馆,匠心独具,迎接着八方来客。城区80余座大楼鳞次栉比,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已建成高标准教学楼18座,以年画为基调的县职业教育中心工艺美术专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跨省招生,并成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实习基地。小康建设步伐加快,1997年一举甩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脱贫工作先进县"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6元,社会环境稳定祥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龙型经济】   电线电缆行业   电线电缆行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近几年来,各骨干企业紧紧抓住农网改造、西部大开发和申奥成功城网改造的有利时机,纷纷增投入、上项目、搞技改,使电线电缆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拥有河北北方线缆集团、沈强线缆集团、武春线缆集团等骨干企业16家,主要产品有35千伏高压电缆、低压交联电缆、阻燃电缆等30多个系列10000多种规格,其中"宏发"牌电线电缆年荣获河北省免检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畅销东北地区及京津等十几个省市和地区。电线电缆行业的龙头企业河北北方线缆集团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使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担产品质量保险,在国家机械局机械行业企业综合指数排名位居第30名,在全国电工电器工业行业位居第10名,两项排名列河北省第一名。   乐器行业   乐器行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几年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拥有河北金音乐器有限公司、锦泰乐器公司、锦华乐器公司等十四家骨干企业。特别是近几年来,乐器行业通过增投入、上项目、抓开发、搞技改,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从业人员达到8000人,其中各类乐器生产技术人员5000人;各项经济指标连年翻番增长,产业基础日趋雄厚。主要产品有高音萨克斯、长笛、单簧管、提琴四大系列80余个品种,畅销欧美、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西管产量在2000年底就已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乐器行业的龙头企业河北金音乐器公司围绕“金音乐器让世界充满音乐和友谊”的目标,2000年出资10万美元与美国布鲁克林大学共同建立了乐器研究所,为研制开发新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制高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基础上,2002年又投资100万元从美国引进了ERP网络化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为形成乐器生产规模化、系列化,武强县以河北金音乐器公司为核心,在307国道以南、石黄高速公路以北规划了中国武强乐器城。到“十五”末,将初步建成集科研、开发、生产、集散于一身,涵盖所有西洋乐器、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工业园区。   化工行业   武强县是河北省“万吨染料基地县”,化工行业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拥有化工骨干企业19家,市级化工企业集团1家,行业资产总值2.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8亿元;现有干部职工1500人,其中技术人员500人,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主要产品以染料、染料中间体和染料助剂、荧光粉、硬质胶、化工机械为主,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迅猛发展化工行业中,涌现出了河北汇泉染料化学有限公司、立车企业集团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显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九五”期间,全县化工行业保持了20%以上的递增速度,部分骨干企业增速达到30%以上。   根据化工行业发展现状,武强县谋划了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武强工业园,引进了投资5000万元的东北橡胶助剂项目。“十五”期间,化工行业将依托武强工业园区的建设,狠抓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对外开放三个重要环节,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食品行业蓬勃发展,成为立县强县的支柱产业和盛名远播的特色行业。1997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食品生产先进县”,从1998年开始,连续四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食品工业强县”,2001年被衡水市政府确定为食品饮料业龙型经济“重点实施县”。   全县拥有食品生产加工摊点300多家,从业人员30000多人,骨干企业100家,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10家,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20家,主要产品有花生、署脯、辣椒、脱水菜、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饮料、糕点等10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甘顺”牌小食品、“振兴”牌小食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食品行业连续五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为加快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于1999年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的武强食品城,目前食品城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食品城将成为集生产、交易、科研、服务为一体、我国北方最大的食品生产交易集散地;也将带动食品行业向高档化、功能化、多样化的绿色食品方向发展。   蔬菜产业   武强县蔬菜产业始于九十年代中期,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农民增收目标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扶持、加强服务,大力发展以无公害黄瓜为主的温室大棚。以石黄高速、307国道两侧三带为主的蔬菜龙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全县现有蔬菜面积10万亩,日光温室蔬菜5万亩。年产蔬菜34万吨。无公害黄瓜种植坚持“四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销售、分户种植),99年开始连续三年被省评为优质农产品,2000年武强县黄瓜被给予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无公害认证面积5万亩,力争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已在省商标局注册了“武绿”牌商标。2002年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黄瓜之乡。2001年投资520万元建起的县铺头蔬菜批发市场成为蔬菜产业的龙头,无公害黄瓜远销东北三省、山西、内蒙及京津等大中城市。   武强县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向周边辐射发展。内建40栋高标准连动式智能温室,全部配备电动卷帘、微滴灌、反光幕、阳光灯等先进设施,另有500个普通日光温室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引进温室油桃、芦荟、食用仙人掌、火龙果等花卉名优新特产品蔬菜品种60个,新技术15项。   玻璃纤维行业   玻璃纤维行业,主要分布在街关镇,现有玻璃纤维企业11家,生产产品有无碱纱、中碱纱、无碱布、各种型号玻璃纱、导风筒基布、玻璃钢基布、平织窗纱、鱼杆布等30多个规格品种,从业人员900余人;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年销售收入8300万元。龙头企业津武玻璃纤维公司生产的玻璃纤维单丝涂塑平织窗纱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天津玻璃纤维总厂,位居全省第一,年销售收入6500万元,上交税金220多万元。  

饶阳县

  饶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面积573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饶阳镇,邮编:053900。代码:131124。区号:0318。拼音:Raoyang Xian。      行政区划      饶阳县辖3个镇、4个乡:饶阳镇、大尹村镇、五公镇、王同岳乡、大官亭乡、留楚乡、东里满乡。 链接:乡镇简介   历史沿革      西汉高祖年间,饶阳始建县,以县南有饶河,故名饶阳。曾先后隶属河间郡、幽州涿郡、博陵郡,唐朝初年,属瀛州,后改属河北道深州,宋朝初年,属河北道西路深州,后改属河北道东路深州,元太祖十九年废深州,先后改属南平州、河间帅府深州、真定路晋州,直至清朝雍正二年属直隶深州,1912年为直隶省深州,1913年属直隶省范阳道,后改属保定道,1928年6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饶阳县隶属河北省,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饶阳县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先后隶属沧县专区、天津市,1960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置衡水专区,饶阳县改属衡水专区,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属衡水市至今。(以上出处)   2000年,饶阳县辖3个镇、4个乡:饶阳镇、五公镇、大尹村镇、留楚乡、官厅乡、王同岳乡、里满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341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饶阳镇 60255 大尹村镇 23539 五公镇 38711 王同岳乡 30128 大官厅乡 41936 留楚乡 59477 东里满乡 39367    2002年底,饶阳县面积573.8平方千米,人口28.43万。辖3个镇、4个乡,197个村委会。县政府驻饶阳镇建新路37号。   饶阳镇 镇政府驻菜园村。面积88.6平方千米,人口3.79万。辖37个村委会:菜园、良见、富村、圈子、端午、牛赵、思吉、邵家、故城、君香、北关、南关、东关、西关、褚庄、官佐、李池、张池、朱池、白池、曹庄、胡村、田庄、王村、罗屯、张铺、段君道、孔君道、东支沃、西支沃、东草芦、西草芦、东北街、西南街、耿家庄。   五公镇 镇政府驻五公村。面积66.2平方千米,人口3.71万。辖21个村委会:五公、北马、耿口、园子、南善、北善、宋桥、邹村、高桥、沃地、王桥、南马、贾张保、许张保、北张保、西张保、南张保、北官庄、南官庄、杨各庄、东送驾庄。   大尹村镇 镇政府驻大宫殿村。面积47.1平方千米,人口2.32万。辖19个村委会:大宫殿、西王庄、留名佛、南流满、北流满、东何庄、东风庄、大王庄、南北岩、北北岩、大尹、娄庄、索庄、吾固、高村、郑庄、张村、吕汉、大迁民庄。   王同岳乡 乡政府驻王同岳村。面积64.3平方千米,人口2.82万。辖28个村委会:王同岳、徐同岳、葛同岳、路同岳、杨君道、一致合、李家庄、马长屯、北京堂、南京堂、程各庄、引各庄、刘苑、张苑、范苑、崔池、杨池、崔口、杨口、张口、段口、马庄、圣水、横头、单铺、寨子、辛庄、王庄。   留楚乡 乡政府驻留楚村。面积143.5平方千米,人口5.74万。辖49个村委会:留楚、常安、屯里、北合、西合、南合、东合、中合、合我、合方、合伯、合束、高邵、大邵、西尹、东尹、西崔、东崔、大齐、东段、西段、团里、南岩、东韩、堤下、豆店、胜利、影林、肖店、北师钦、南师钦、中师钦、东留吾、北留吾、苌留吾、牛留吾、王留吾、赵留吾、西万艾、东万艾、东赵市、西赵市、南善旺、北善旺、北空城、南空城、东九吉、西九吉、流班寨。   大官亭乡 乡政府驻大官亭村。面积87.4平方千米,人口4.19万。辖28个村委会:大官亭、小官亭、大何庄、北歧河、西歧河、东歧河、东刘庄、西刘庄、范娄李、东张岗、西张岗、西迁民、寺岗、孟岗、李岗、王岗、徐庄、姚庄、段庄、高口、套里、河头、万里、孔店、后铺、前铺、邢岗。   东里满乡 乡政府驻东里满村。面积76.7平方千米,人口3.84万。辖15个村委会:东里满、西里满、大城北、西沿湾、张各庄、靳家庄、大曹庄、南韩、-、固店、小堤、桑园、郭村、王屯、大送驾庄。   

安平县

   安平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493平方千米。总人口31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安平镇,邮编:053600。代码:131125。区号:0318。拼音:Anping Xian。      行政区划      安平县辖3个镇、5个乡:安平镇、马店镇、南王庄镇、大何庄乡、程油子乡、西两洼乡、大子文乡、东黄城乡。   历史沿革      战国时为赵安平邑。汉置安平县。据《安平县志》载:“众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故名。   2000年,安平县辖3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265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安平镇 77667 马店镇 53928 南王庄镇 36375 大何庄乡 36072 程油子乡 36446 西两洼乡 20993 大子文乡 31952 东黄城乡 29217    2002年底,安平县面积502.39平方千米,人口30.73万。辖3个镇、5个乡,230个村委会。县政府驻安平镇为民街45号。   安平镇 镇政府驻北关村。面积81.95平方千米,人口7.32万。辖48个村委会:北关、南关、东关、西关、杨屯、贾屯、郭屯、彭疃、李疃、刘疃、严疃、县前、逯庄、宗庄、孝仁、政宣、兴贤、孟营、彭庄、梅左、河漕、新政、西王庄、薛各庄、李各庄、东会涡、西会涡、前刘营、后刘营、南辛营、北大良、南大良、西大良、中大良、前程干、后程干、后张庄、东河桥、东满正、北张涡、南张涡、杨马庄、南胡林、可胡林、王胡林、李各庄、王各庄、北张庄、前张庄。   马店镇 镇政府驻马店村。面积81.18平方千米,人口5.14万。辖13个村委会:马店、马庄、香管、院西、北郭、什伍、孝林、北苏、南苏、柏林、周村、辛店、徘徊、赵院、邓庄、秦王庄、刘口屯、东长堤、西长堤、北满正、许家庄、朱家庄、曹家庄、王六市、北辛营、傅各庄、南牛具、刘吉口、北会涡、北白沙庄、南白沙庄。   南王庄镇 镇政府驻南王庄村。面积61.59平方千米,人口3.37万。辖25个村委会:南王庄、南王宋、后辛庄、前辛庄、西大转、东大转、阎大转、李大转、后赵疃、前赵疃、东河疃、谷家左、宅后寺、王刘乡、张刘乡、庄窝头、五新、角北、角南、野营、李庄、杏贡、中角、谢疃。   大何庄乡 乡政府驻大何庄村。面积59.11平方千米,人口3.46万。辖24个村委会:大何庄、中满子、北满子、南满子、西何庄、武崔庄、刘家庄、马家庄、西李庄、西羽林、东羽林、报子营、杨各庄、大满正、郎仁屯、郎仁、里河、彪冢、崔岭、长汝、彭营、察罗、任庄、马营。   程油子乡 乡政府驻程油子村。面积66.89平方千米,人口3.55万。辖35个村委会:程油子、北油子、王油子、杨油子、前刘兴、后刘兴、东刘店、北牛具、段家佐、高家佐、苏各庄、周刘庄、崔各庄、刘门口、东石庄、北杨庄、大豆口、邢庄、袁营、中营、武营、张营、信口、南寨、钦什、中佐、寺店、张店、义门、张庄、张寨、北里、南里、东里、南两合程。   东黄城乡 乡政府驻东黄城村。面积51.13平方千米,人口2.80万。辖25个村委会:东黄城、北黄城、北侯疃、西侯疃、南侯疃、建张庄、建王庄、建赵庄、大同新、前大寨、后大寨、徐张屯、南庙头、敬思、西里、堤涡、台城、唐贝、路庄、郭西、徐疃、新民、西南黄城、东北黄城、东南黄城。   大子文乡 乡政府驻大子文村。面积56.23平方千米,人口3.06万。辖24个村委会:大子文、前子文、邢郭庄、崔安铺、西赵庄、郭马庄、曹遥城、孙遥城、西遥城、南石庄、店子头、林庄、张敖、义里、王营、南郝、北郝、崔安、马江、张舍、石干、西白驼罗、东白驼罗。   西两洼乡 乡政府驻西两洼村。面积44.3平方千米,人口2.00万。辖18个村委会:西两洼、东两洼、南两洼、东程干、东里屯、西里屯、西毛庄、东毛庄、郑家庄、东庙头、小辛庄、西寨子、东寨子、史官屯、耿官屯、向官屯、后铺、前铺。   

故城县

  故城县位于衡水市中南部。总面积941平方千米(《简册》)/894平方千米(出处)。总人口47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郑口镇,邮编:253800。代码:131126。区号:0318。拼音:Gucheng Xian。      行政区划      故城县辖9个镇、4个乡:郑口镇、夏庄镇、青罕镇、故城镇、武官寨镇、饶阳店镇、军屯镇、建国镇、西半屯镇、辛庄乡、里老乡、房庄乡、三朗乡。   历史沿革      “故城”原为镇名。元初始置故城县,沿用旧镇名。《大清一统志》引旧志云:“金明昌五年(1194年),以废长河县置故城县。”金时于故长河县置县因名故城县。   2000年,故城县辖8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5146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郑口镇 93177 夏庄镇 35570 青罕镇 25472 故城镇 26583 武官寨镇 34174 饶阳店镇 30714 军屯镇 16942 建国镇 45181 辛庄乡 27843 里老乡 19091 房庄乡 32596 三朗乡 26564 西半屯乡 37560    2002年底,故城县面积937.1平方千米,人口45.81万。辖9个镇、4个乡,4个社区居委会、538个村委会。县政府驻郑口镇康宁路109号。   郑口镇 镇政府驻广交路46号。面积105.68平方千米,人口9.95万。辖4个社区居委会、81个村委会:广交区、运河区、新开区、宏声区;徐庄、巩庄、堤口、辛宅、红庙、红旗、寨子、杜坟、前排、后排、东排、西排、孟庄、高中、南镇、张庄、高庄、赵行、刘堂、葛村、温庄、石门、李庄、高东、高西、翟庄、芦庄、大坛、二坛、三坛、前黄、陆黄、秘黄、师黄、贾黄、五户、果子口、周辛庄、后油坊、五大院、后响沟、前响沟、北高庄、西夏庄、明刘庄、西城镇、南甘泉、北甘泉、大马庄、小马庄、齐杏基、翟杏基、大杏基、冯杏基、北范庄、东南屯、东北屯、西北屯、西南屯、王园子、前野庄、后野庄、夏家庙、刘古庄、前香坊、后香坊、太兴镇、前沙岗、后沙岗、烧盆屯、帝君庙、杨野庄、姜家庄、齐家庄、孟古庄、小街子、东曹官屯、西曹官屯、东五股河、西五股河、南沙窝庄。   故城镇 镇政府驻故城。面积52.1平方千米,人口2.61万。辖37个村委会:东关、西关、北关、小屯、复立、戴庄、新庄、何庄、周庄、桑塘、马厂、中镇、西南镇、东南镇、西万庄、东万庄、北郭庄、裴别王、贾别王、胡别王、大文庄、小文庄、霍廖庄、东张庄、南郭庄、新赵庄、后刘庄、东芦庄、大第八、小第八、三里口、东陈庄、北二屯、南二屯、北袁庄、东二十里铺、西二十里铺。   建国镇 镇政府驻建国村。面积66.95平方千米,人口4.57万。辖58个村委会:建国、霍庄、马寺、水坡、位庄、徐尧、褚庄、程村、辛堤、许口、曹口、良尧、陈庄、要庄、毛店、姜圈、石佛、草寺、庞堂、蔡庄、叶庄、燕庄、巩庄、树庄、和平、民主、郭庄、徐店、陈王庄、南宋庄、于始屯、南陈庄、南张庄、三里庄、八户庄、新王庄、南臧庄、南齐庄、祖杨庄、吕华庄、南李庄、南高庄、小商庄、大商庄、高家庄、宋唐庄、东刘庄、罗马庄、小林庄、二里庄、孔辛庄、南杨庄、姜家庄、王同庄、河西马庄、东冯王庄、西冯王庄。   武官寨镇 镇政府驻武官寨村。面积74.9平方千米,人口3.48万。辖44个村委会:武官寨、五台坡、大曲店、小曲店、李尧头、香炉坡、张家庄、南柴庄、王家庄、北霍庄、张洪屯、东孟庄、西孟庄、于刘洼、新苏庄、杨刘庄、前花园、后花园、杨五头、付官屯、北半屯、王尧头、军王庙、东梁庄、张尧头、周楼、东言、西言、大言、仓上、尼庄、齐庄、叩庄、刁庄、车庄、武庄、垂麦、李店、赵庄、孟村、后屯、前屯、马庄、冯庄。   饶阳店镇 镇政府驻饶阳店村。面积82.7平方千米,人口3.15万。辖37个村委会:饶阳店、西王庄、西袁庄、冷高常、刘辛庄、宋杨庄、西丁庄、朱辛庄、杨辛庄、水东屯、西徐庄、黄草洼、薛官屯、李官屯、黄官屯、盛树林、北马后、北马前、北仁庄、于庄、西镇、东镇、扈庄、郑庄、子路、吴庄、杜庄、焦庄、时庄、杨庄、南庄、曹庄、东马、南马、东曾官屯、西曾官屯、西李官屯。   青罕镇 镇政府驻青罕村。面积49.6平方千米,人口2.64万。辖24个村委会:青罕、柴庄、白庙、侯庄、鲁庄、石西、石东、第什、南庄、吴夏庄、李王庄、北王庄、周官庄、南官庄、刁孝子、干孝子、秘孝子、北陈庄、千户庄、小刘孝子、大刘孝子。   夏庄镇 镇政府驻夏庄村。面积79.9平方千米,人口3.66万。辖46个村委会:夏东、夏北、夏西、大化、大化、袁庄、潘庄、田庄、河沟、滩头、洛庄、第七、第九、杨坞、坟台、四新、瑞谷、小沼、丁庄、胡塘、头屯、王桑营、曹桑营、袁庄二、芦家圈、东王庄、东马庄、大刘庄、小刘庄、东魏庄、河北涯、丞相营、罗小营、东杨庄、大曹庄、小曹庄、大第五、小第五、东第三、西第三、庄子刘、型谷庄、东殷庄、龙凤店、徽王庄。   军屯镇 镇政府驻军屯村。面积31.3平方千米,人口1.65万。辖21个村委会:军屯、牛庄、刘庙、赵里、张里、丁里、徐里、贾庄、庄科、杨寺、关庙、赵庙、军王庄、大辛庄、刘行杖、王行杖、高行杖、大王里、小王里。   西半屯镇 镇政府驻西半屯村。面积81.5平方千米,人口3.67万。辖48个村委会:西半屯、东半屯、于洪屯、李洪屯、西郭庄、李儒林、树儒林、牟儒林、郑儒林、何刘屯、乔家庄、徐董屯、西里屯、湖心寺、天水屯、牛辛庄、北庄科、西高庄、南于庄、瓦子庄、西张庄、南小屯、北梁庄、南梁庄、前赵庄、后赵庄、西李庄、前孝兰、后孝兰、南召、万庄、姜庄、范庄、王洼、东桥、西桥、书村、随庄、盐厂、付庄、孙庄、臧庄、时庙、双屯、康庄、姚庄、十八里庄、十二里庄。   里老乡 乡政府驻里老村。面积52.3平方千米,人口1.91万。辖19个村委会:前里老、后里老、小马坊、大马坊、二南庄、西小屯、焦麻庄、李鸭鹅、刘鸭鹅、周鸭鹅、皮婆屯、刘家庄、赵鲁屯、前鲁屯、后鲁屯、林场、寒下、梁庄、朴庄。   房庄乡 乡政府驻房庄村。面积99.89平方千米,人口3.20万。辖54个村委会:房庄、宋庄、鹿豕、吕疃、小庙、苏庄、大杨、小杨、东京、西京、后吴、前吴、乜宁、刘阜、贾丰、孙裕、刘庄、乔庄、邢庄、王庄、祁庄、董学、魏庄、潘屯、楼子、榆林、庞庄、北沙窝庄、吴梧茂、大梧茂、杨梧茂、霍梧茂、齐梧茂、小月庄、大月庄、西北化、中北化、吴令史、北林子、南林子、北张庄、西孙庄、北于庄、北堤口、马军寨、杨獐鹿、北獐鹿、南獐鹿、万家庄、北芦庄、东宇屯、西宇屯、太平庄、李家庄。   三朗乡 乡政府驻南镇村。面积74.39平方千米,人口2.68万。辖38个村委会:南镇、北镇、韩庄、尹里、辛召、师召、居召、蒋召、贾召、张田、庞田、车田、新田、陈田、西牟、东牟、朱往驿、小李庄、大李庄、白佛寺、前崔庄、后崔庄、新崔庄、南鲁庄、北岭踪、南岭踪、东原隰、西原隰、杨福屯、西高长、张长林、赵长林、李长林、王长林、饮马河、后土营、前土营、河北召。   辛庄乡 乡政府驻西辛庄村。面积71.5平方千米,人口2.74万。辖33个村委会:西辛庄、东辛庄、东孙庄、魏家院、前孟疃、后孟疃、高小营、万小麻、周小麻、张小麻、田小麻、白小麻、小寒布、大寒布、牛卧庄、东三务、东高庄、北官庄、北马庄、陶户庄、北侯庄、沙窝庄、窦堡店、李仙寨、庙灵庄、碱场店、孙务、崔庄、王务、孟务、东化、十美。   地图      

景县

   景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面积1183平方千米。总人口50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景州镇,邮编:053500。代码:131127。区号:0318。拼音:Jing Xian。      行政区划      景县辖10个镇、6个乡:景州镇、龙华镇、广川镇、王瞳镇、洚河流镇、安陵镇、杜桥镇、王谦寺镇、北留智镇、留智庙镇、刘集乡、连镇乡、梁集乡、温城乡、后留名府乡、青兰乡。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景州。1913年置景县,景县沿用景州之名。据《河北省县名考源》云:“汉有景成县,后汉省,景州李景成为名。”      2000年,景县辖7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8981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景州镇 55999 龙华镇 36688 广川镇 28980 王瞳镇 27389 洚河流镇 25244 安陵镇 23119 杜桥镇 34612 刘集乡 25746 连镇乡 22411 梁集乡 36182 王谦寺乡 27897 温城乡 23516 后留名府乡 28025 青兰乡 28222 北留智乡 30093 留智庙乡 35694    2002年底,景县面积1183平方千米,人口49.01万。辖10个镇、6个乡,2个社区居委会、848个村委会。县政府驻景州镇景安大街233号。   景州镇 镇政府驻东门里村。面积81.1平方千米,人口5.16万。辖2个社区居委会、83个村委会:西关、南苑小区;东门里、西门里、南门里、北门里、韩庄科、北店子、西店子、东店子、王家埝、三里铺、大车庄、小杨庄、辛小旺、张小旺、马小旺、郭小旺、袁小旺、南关南、南关北、王关庄、菜李庄、小刘庄、中郭庄、前郭庄、后郭庄、何里庄、大孙庄、小尚庄、北苏庄、里厢庄、谢里厢、三里厢、东马庄、北双庙、杨王庄、北辛庄、张葛侯、八里铺、陈辛庄、三里庄、西焦庄、小留屯、东徐庄、苏辛庄、皮庄、柴庄、沙堤、黄屯、双庙、上官、姜庄、潘庄、郜庄、大厂、小厂、郁桥、段屯、从庄、二分、关庄、赵楼、北关、王庄、明屯、老庄、薛洼、任井、左庄、司庄、靳庄、莫庄、赵屯、史庄、祁店、香店、洼村、毛庄、唐庄、杨庄、石桥、马天乙庄、北七里庄、刘古嘴庄。   龙华镇 镇政府驻龙华村。面积80.67平方千米,人口3.73万。辖37个村委会:龙华、南桥、姜园、彭村、程庄、贾吕、后安、杨躲、东苏古庄、西苏古庄、前马堡定、后马堡定、东单德厢、西单德厢、张德厢东、张德厢西、大冯古庄、北文柯、南文柯、胡家营、中秦旺、后秦旺、前秦旺、线堡定、邓堡定、徐堡定、东野庄、西野庄、后孙庄、前孙庄、碱场庄、吴家窑、岳王庄、台辛庄、南高台、王德厢、翟刘庄。   广川镇 镇政府驻广川村。面积80.74平方千米,人口3.00万。辖42个村委会:广川、宋庄、薛村、前庄、周吕、王吕、房吕、郑秦、刘秦、大富、卢庄、南庄、李屯、秦屯、陈屯、河渠、祖辛庄、南庞庄、韩木客、常木客、陈木客、高木客、南木客、西辛庄、西早科、东早科、小枫林、大枫林、张枫林、后贾岛、前贾岛、宿赵庄、小赵庄、大赵庄、副赵庄、姚家庄、南杨木、北杨木、木里庄、西郑庄、小董故庄、大董故庄。   王瞳镇 镇政府驻北王瞳村。面积61.65平方千米,人口2.79万。辖38个村委会:北王瞳、南王瞳、董家庄、小高义、南野庄、傅野庄、高野庄、东谢疃、西谢疃、后谢疃、王七庄、野林庄、后葛庄、前葛庄、铁沙窝、白家寺、夏家寺、南徐庄、谦和庄、张代庄、张庄、随庄、前埝、后埝、赵林、傅庄、堤子、陆庄、青庄、西场、王官店东街、王官店西街、王官店中街、贾村东街、贾村西街、贾村中街。   洚河流镇 镇政府驻洚河流村。面积59.91平方千米,人口2.50万。辖54个村委会:陈白高、大代庄、张奇庄、西朱河、东朱河、刘岳庄、葛里庄、郝家洼、长利庄、向化屯、双河庄、西郝庄、刘丰庄、葛家院、西李庄、东李庄、长顺庄、后孟桥、大王高、小王高、杨家洼、西路庄、东路庄、赵将军、王明在、五窑庄、周郭庄、七里庄、东周高、张娘庄、司马庄、庞家庄、吴家庄、十二里塘、花牛王庄、阎高、曹高、贾高、桑高、许高、刘高、宋屯、彭楼、梁庄、罗庄、姚庄、蔡庄、双冢、颜庄、崔屯、施庄、盐厂、高庄。   杜桥镇 镇政府驻前杜桥村。面积88.76平方千米,人口3.53万。辖74个村委会:前杜桥、后杜桥、东孙庄、小周庄、大周庄、西徐庄、王吾庄、宋名扬、坡庄子、苏家庄、刘家庄、小西屯、张文举、大辛庄、小辛庄、十里铺、北孟庄、王百碾、辛百碾、马沙窝、张沙窝、柳沙窝、冯沙窝、郭石谷、岔道口、老郑庄、东张庄、丁马庄、王辛店、高辛店、李辛店、千佛堂、前陈坊、李高义、大高义、杨德屯、郝杨院、薛杨院、赵杨院、杨东高、张八棍、王一槐、马圈、任庄、孟庄、申庄、五步、吕庄、庞庄、陈后、陈前、北屯、红庙、佛台、何庄、万庄、常庄、王厂、曹庄、王楼、齐庄、草厂、胡庄、凌庄、马庄、赵庄、车庄、十三里铺、野家榆林、后王母台、前王母台、郑家香坊、大青草河、小青草河。   安陵镇 镇政府驻安陵南街村。面积60.18平方千米,人口2.35万。辖38个村委会:安陵南街、安陵街、大张辛庄、后高老庄、前高老庄、曹家堰、阎辛庄、马辛庄、苏范庄、西保口、东保口、马道口、安刘庄、二股庄、华家口、前张庄、后张庄、大崔庄、苏牛庄、赫苏庄、第五屯、第九屯、第十屯、王沙窝、玉泉庄、徐庄、古城、小屯、骑庄、陈村、苗庄、榆杭、小村、双楼、后村、前村、杨官。   王谦寺镇 镇政府驻王谦寺村。面积74.13平方千米,人口2.79万。辖52个村委会:王谦寺、郑古庄、邸家洼、前油房、后油房、刘苏庄、七柳数、赵哲庄、杨刘庄、倪高堡、魏高堡、冯高堡、聂高堡、王高堡、马贾庄、六股路、刘张庄、赵葛庄、后塘坡、大上官、小上官、西张庄、南孟庄、张龙岗、司家洼、袁家洼、黄郑庄、孙庄、孙村、高村、庄村、杜村、苗村、程村、刘村、霍庄、贾庄、朱庄、乜庄、霍庄、西梁、东梁、前达、后达、后赵柏后、牟家榆林、东柳高堡、白相公庄、西刘高堡。   留智庙镇 镇政府驻留智庙村。面积83.1平方千米,人口3.53万。辖46个村委会:留智庙北街、留智庙南街、留智庙东街、留智庙西街、八里庄西、八里庄东、后枣林、前枣林、南梁庄、南武庄、南郑庄、南马庄、南苏庄、南朱庄、义和庄、白草洼、小洋西、小洋东、南高海、西高海、胡高海、北吴庄、甘官屯、南大屯、南万庄、李门楼、南留智、八里屯、西王家、东王家、王老庄、宋道口、王园子、西营、东营、马营、陈庄、阁上、叶园、范庄、押庄、大洋、于庄。   北留智镇 镇政府驻碱场王村。面积45.29平方千米,人口1.93万。辖45个村委会:碱场王、北留智、朱北楼、苏官营、黄草铺、后杨庄、后于家、中二屯、南周庄、东赵庄、西窑上、东窑上、南曹庄、堤子王、南靳庄、七里铺、南王庄、吕家院、东第八、西第八、第三前排、第三后排、第七南排、第七北排、第七中排、第八前排、第八后排、常庄科西、常庄科南、常庄科东、郑庄、赵桥、德坡、汪庄、肥城、苏院、黄庄、辛宅、宫庄、象眼、刘庄、吴庄、张院。   青兰乡 乡政府驻东青兰村。面积78.53平方千米,人口2.93万。辖51个村委会:东青兰、西青兰、东堡定、西堡定、韩堡定、张堡定、刘加官、朱加官、陈加官、王加官、大王邑、小王邑、隆兴东、隆兴西、新吴庄、前赵柏、西梨园、东梨园、大神冢、小神冢、南刘庄、前辛庄、郝田庄、前塘坡、小德厢、孙德厢、吕德厢、后坊子、西周庄、东周庄、大长史、小长史、北张庄、东郑庄、北申庄、南申庄、西郭庄、北江江、南江江前、南江江东、南江江北、后赵柏前、大章、陈章、杨章、李章、董庄、刘头、黄村、苏堂。   连镇乡 乡政府驻连镇北街村。面积53.76平方千米,人口2.29万。辖54个村委会:连镇北街、连镇南街、东三里庄、西三里庄、后三里庄、王木范庄、赵虎头庄、车家窑、周家窑、小马庄、南园子、王坊子、北黄庄、北赵庄、曹留烟、大端庄、小宁庄、李辉桥、夹河王、西王庄、东王庄、后叶庄、前史庄、后史庄、后双庙、前双庙、张建庄、张枣庄、朱刘庄、小叶庄、北徐庄、张茂庄、于赵庄、薛家寺、五里庄、小陈庄、大朱庄、小朱庄、北梁庄、戈普庄、小历庄、后韩庄、前韩庄、郝庄、宗庄、周庄、冷庄、安庄、戈庄、胜利、永兴、赵集、寇庄、党庄。   刘集乡 乡政府驻刘集村。面积80.42平方千米,人口2.60万。辖70个村委会:刘集、顾庄、朴庄、魏庄、时庄、元村、邱庄、孔里、向庄、常坊、石庄、侯庄、路庄、苏楼、徐楼、陶庄、秦家河、小郭庄、冯家庄、吕家庄、丁家庄、王辉庄、李黄庄、李梅庄、车辛庄、常辛庄、北宋庄、南宋庄、刘枝庄、周八庄、赵石槽、周石槽、苏王庄、周老家、宋家洼、张家圈、马解庄、李铁锅、北郑庄、井张庄、马张庄、马龙图、东榆林、西榆林、前刘庄、后刘庄、刘桐庄、大杨官、小杨官、东施庄、马油房、北王庄、东常庄、丁范庄、马道仁、王家浅、董周庄、王保庄、十望殿、十五、里口、张自公庄、高榔头庄、西粉匠庄、东粉匠庄、李天官庄、后七里庄、前七里庄、周西彦庄。   梁集乡 乡政府驻梁集前街村。面积78.32平方千米,人口3.59万。辖78个村委会:梁集前街、梁集后街、张茂林庄、碱场杨庄、李凤图庄、西南小庄、孙镇西街、孙镇东街、孙镇南街、刘子龙庄、王二胡庄、东小梁、西小梁、西夏庄、东夏庄、后夏庄、松树庵、小王庄、王郜庄、娘娘庙、东高庄、北万庄、大王庄、小焦庄、小代庄、小杜庄、杨铁匠、王指南、阎名还、东小王、小句庄、大句庄、后句庄、西芦庄、东芦庄、车龙庄、苏阎庄、南辛庄、大梁庄、陈刘庄、西修河、东修河、小魏庄、小米庄、大米庄、周辛庄、刘染坊、李拐庄、大张庄、小张庄、小曹庄、大刘庄、高家院、北杨庄、刘福庄、张好义、邢庄、宜村、东庄、耿庄、厂里、烟子、二乡、三团、三程、五门、赵店、河沟、樊桥、姚河、赵杨、董杨、乔庄、丁庄、苗团、赵团、营盘、华庄。   温城乡 乡政府驻孙温城村。面积60.07平方千米,人口2.35万。辖46个村委会:孙温城、马温城、范温城、大温城、李温城、费家洼、前野望、后野望、小耿高、大耿高、赵张庄、千民屯、大落寨、小落寨、小朴庄、西赵庄、磨盘赵、郭龙庄、古刘庄、留八庄、西志窑、沈志窑、西郁庄、刘寨子、梁寨子、葛寨子、小刘高、西苏院、前孟桥、西后、东后、郭庄、尚庄、卜村、苗高、碱场、油房、关河、周高、白高、申高、宫高、王高、姜高、宋门、魏村。   后留名府乡 乡政府驻后留名府村。面积84.36平方千米,人口2.79万。辖40个村委会:后留名府、前留名府、柴王柯枝、曹王柯枝、白王柯枝、张王柯枝、白黄古庄、郑黄古庄、张黄古庄、韩黄古庄、小冯古庄、后路古庄、前路古庄、马路古庄、房辛旺、赵辛旺、白辛旺、曹上营、宋上营、王上营、魁星庄、大果义、小果义、王家庄、南庄头、北高庄、霸家寺、房庄阎、西北庄、曹朴庄、黄古庄、苦水营、吕屯、野厂、东马、北马、大孔、辛庄、圣堂、小营。   

阜城县

    阜城县位于衡水市东北部。总面积698平方千米(《简册》)/679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阜城镇,邮编:053700。代码:131128。区号:0318。拼音:Fucheng Xian。      行政区划      阜城县辖5个镇、5个乡:阜城镇、古城镇、码头镇、霞口镇、崔家庙镇、漫河乡、建桥乡、蒋坊乡、大白乡、王集乡。   历史沿革      西汉置阜城县。《尔雅》:“大陆曰阜。”《说文》称:“阜”为“山无石者”。刘熙《释名》:“土山曰阜。”县境坡阜较高,河患较轻,取《尚书》“阜成兆民”之义,定名“阜成”。后改为阜城。      ?年,阜城县辖4个镇、6个乡:阜城镇、古城镇、码头镇、霞口镇、漫河乡、建桥乡、蒋坊乡、大白乡、崔家庙乡、王集乡。   2000年,阜城县辖5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574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阜城镇 57573 古城镇 40446 码头镇 39092 霞口镇 31030 崔家庙镇 42890 漫河乡 27428 建桥乡 18230 蒋坊乡 25654 大白乡 20119 王集乡 23280    2002年底,阜城县面积697.2平方千米,人口33.02万。辖5个镇、5个乡,610个村委会。县政府驻阜城镇府前路。   阜城镇 镇政府驻府前路。面积88.5平方千米,人口5.74万。辖74个村委会:南街、北街、东街、米村、桑庄、连村、杨庄、后寨、前寨、魏王、多王、芮王、高王、李王、耿王、绳王、田王、孙王、杜场、周庄、党庄、戚庄、黄庄、乔庄、王庄、戴庄、对寨、高楼、肖夏、南旺、沙吉、王村、酒村、冯村、尹村、高村、谢村、常村、宋村、刘林桥、西马厂、三里庄、西尚庄、米小营、梁家庄、李皇殿、卢皇殿、甜水庄、西门庄、高小营、郭家庄、边常巷、史常巷、张常巷、孟常巷、尤常巷、东南关、前康庄、后康庄、冯塔头、张塔头、红叶屯、老庄科、三里铺、七里铺、八里屯、二十户、西八里庄、东八里庄、郏林小营。   码头镇 镇政府驻码头村。面积98.7平方千米,人口3.98万。辖82个村委会:西街、北街、崔庄、南场、双楼、司庄、鲁庄、徐庄、边庄、任庄、毛庄、谭庄、夏庄、牛屯、魏圈、廖庄、孙庄、庄科、张庄、邓庄、高庄、韩庄、回庄、井庄、赵关、大龙湾、大崔庄、小崔庄、大高庄、小高庄、黄家庙、杨家窑、薛家庙、油坊口、后路庄、大宁庄、李言庄、南郑庄、李悦庄、邹家桥、南辛庄、前常庄、中常庄、后常庄、王江庄、大周庄、小周庄、小张庄、小端庄、大董庄、小董庄、柳马曹、大杨庄、松树董、施家坟、戈家坟、王梨行、孟家头、小邢庄、大孙庄、张贯庄、丁陆庄、路家洼、高龙庄、大朱庄、刘守桥、后张庄、朱同庄、王盘庄、刘辛庄、洼里孟、北孙庄、小路庄、李晋庄、西刘庄、大谢庄、小赵庄、八里庄、老马庄、霍辛庄、大王庄、东刘庄。   古城镇 镇政府驻古城村。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4.30万。辖76个村委会:古城、耿庄、辛集、费庄、塘坑、纪庄、岳庄、康店、卢店、马赵、陈赵、前场、齐门、田庄、晋庄、蒋庄、孟庄、海里屯、郝家庙、缠枣杭、魏枣杭、崔枣杭、张枣杭、南傅庄、于小庄、李贡庄、拔贡庄、西徐庄、东徐庄、北徐庄、祁井庄、前宋庄、后宋庄、西马庄、东马庄、励家桥、李刘庄、东马厂、张家院、张杨庄、殷灰窑、李灰窑、刘灰窑、史灰窑、倪灰窑、何里阳、李里阳、郭里阳、王台庄、小王庄、南王庄、东柳庄、西柳庄、东傅庄、中傅庄、高什井、大王庙、李小庄、前雄河、后雄河、东周庄、张秋寺、薛家坟、王派庄、东郑庄、王皮庄、白马堂、单高庄、军张庄、杜南星阁、沈南星阁、戴南星阁、刘南星阁、西火星堂、东火星堂、柳树高庄。   霞口镇 镇政府驻西霞口村。面积67.4平方千米,人口3.12万。辖56个村委会:西霞口、南霞口、东霞口、张华雨、李朝庄、前陈庄、后陈庄、前宫庄、后宫庄、戴宫庄、曲龙河、黑龙庙、小宋庄、大皇庄、小姬庄、小金庄、王海庄、前王庄、后王庄、小吴庄、周通庄、王李庄、前城子、朱托庄、郭家桥、北边庄、东潘庄、高朝元、张次槐、东冉庄、刘老人、小韩庄、王连庄、王茂庄、常学庄、小朱庄、董家庵、李光爱、小宗庄、陈庄、安庄、石井、于庄、周桥、郝庄、霍庄、马庄、刘庄、房庄、赵庄、双庙、常庄、吕庄、辛庄、汪志白庄、迪吉王庄。   崔家庙镇 镇政府驻崔家庙村。面积89.5平方千米,人口4.35万。辖84个村委会:崔家庙、张会头、马道王、张鸣梧、前砖门、后砖门、苟家坊、李常庄、安都营、普乘寺、大范庄、西王李、高禄全、张魏庄、大魏庄、北孟庄、黄常庄、史家庵、孙宝庄、小杨庄、王六庄、张兴庄、东曲庄、西曲庄、吉利王、王怀玉、王皮弦、张家桥、王山庄、小尤庄、北郑庄、东漫河、清东涯、前高城、东高城、北高城、西高城、杨车炮、刘鹅庄、小傅庄、张而庄、小皇庄、南孟庄、大曹庄、刘枣胡、孙新庄、张家坊、门头刘、和睦庄、放羊张、小息庄、大息庄、陈辛庄、东郭庄、前罗、后罗、齐庄、陈集、洪庙、卢集、苏庄、河沟、肖庄、贾庄、门庄、康庄、阎庄、金庄、杨庄、丁庄、管庄、石庄、田庄、商庄、苟庄、许桥、姜村、营盘、潘庄、西李京庄、东李京庄、西刘曹庄、东刘曹庄、果子张庄。   漫河乡 乡政府驻漫河村。面积66.7平方千米,人口2.77万。辖38个村委会:漫河、信乡、南学、祁庄、西韩、东韩、中董、申董、杨庙、卞庄、倪庄、丰庄、郭庄、塘坊、段庄、李高、韩关、后李庄、中临阵、东临阵、西临阵、赛马庄、马娥庄、前黎庄、许家铺、吴家铺、叶家铺、前八丈、后八丈、灵神庙、高辛庄、高辛庄、杨青高、义和庄、杨小庄、西档柏、东档柏、前宣屯、后宣屯、留驾井。   建桥乡 乡政府驻建阳村。面积43.2平方千米,人口1.86万。辖39个村委会:建阳、建北、建东、许庄、周李、王雄、安雄、东张庄、西张庄、张龙庄、东多庄、西多庄、高胡雄、彭刘雄、孙张雄、后徐庄、前徐庄、王弓匠、高峰寺、南曹庄、北曹庄、宋王庄、柴刘庄、小马庄、西高庄、东高庄、高家庄、赵门庄、西倪庄、东倪庄、北陈庄、八股张、铁铁匠、大冯家、大徐家。   蒋坊乡 乡政府驻前蒋坊村。面积52.4平方千米,人口2.49万。辖59个村委会:前蒋坊、后蒋坊、徐官庄、西伊家、东伊家、北伊家、杨尚庄、王尚庄、梅尚庄、陈王庄、石官庄、小辛庄、前后李、东杨庄、王过庄、李后家、杨门周、范村、史村、侯村、陆村、门村、蒋村、陈村、罗村、寇村、贺屯、何屯、邓屯、段屯、马屯、侯屯、田屯、张屯、赵屯、满屯、孙洼、前郭、北郭、圣朱、前朱、祁楼、旋家、王吕、东寇、西寇、刘见、梁家。   王集乡 乡政府驻东王集村。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34万。辖58个村委会:东王集、南王集、北王集、杨门庄、南张庄、王好庄、后金庄、王老庄、白马刘、张北堂、王恒南、王把什、桑家楼、李化香、小陈庄、大张庄、樊阁庄、李守先、苇子湾、小白庄、车李庄、后安庄、前安庄、崔杨庄、前金庄、王库庄、王节庄、小魏庄、王药包、杨仲书、张家庄、孙梅庄、同兴庄、王顺庄、小戴庄、王其庄、北张庄、大傅庄、李界庄、李北台、其二庄、周化庄、小褚庄、小刘庄、锞李庄、李家河、韩董庄、赵皮袄、梁庄、席庄、朱辛、姜庄、尤庄、孔庄、吴庄。   大白乡 乡政府驻大白庄村。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05万。辖46个村委会:大白庄、粗布刘、后马庄、龙马堂、吴管庄、陈安庄、西都庄、东都庄、徐化庄、后孟庄、大树刘、店子王、店子上、小黄庄、颜家坊、王良庄、崔家湾、郭董庄、小李庄、李千庄、娘娘庙、小生庄、永安庄、张主庄、许家庄、小樊庄、于家湾、鸽鹁韩、鸽鹁李、前马庄、大马庄、亢李庄、小张庄、谷庄、冉庄、信庄、史集、侯庄、土山、尚庄、三姓、李庄、夹河韩庄、双庙杨庄、逼虎张庄、机匠王庄。   

深州市

   深州市位于衡水地区西部。原为深县北邻饶阳、安平,南连衡水、冀县。东与武强、武邑接壤,西与石家庄地区束鹿县交界。南北长五十三公里,东西阔三十九公里,面积约一千二百四十四平方公里。全县辖一个镇,三十四个公社,四百六十九个大队,四百八十五个居民村,人口四十八万,多为汉族。县政府驻深县城关镇,西距河北省会石家庄九十公里。   深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东亚温带工业区,总面积124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549个自然村,总人口57.2万人。北距北京、天津约为250公里,东距黄骅港约16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约90公里。深州市辖9个镇、8个乡:唐奉镇、深州镇、辰时镇、榆科镇、魏桥镇、大堤镇、前磨头镇、王家井镇、护驾迟镇、兵曹乡、穆村乡、东安庄乡、北溪村乡、大冯营乡、乔屯乡、太古庄乡、大屯乡。   深州市地处黑龙港流域滹沱河故道,为冲积平原。西北部略高海拔二十九米,东南部略低,海拔二十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无大河,仅有天平沟、龙治河、小西河、朱家河等时令性河流,为深县排涝主要工程。建国后又兴修了石津总干渠,以及所属的十六条干渠,打机井4473眼,为解除旱、涝、碱三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深州市位于北温带季季风气候区,属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6℃,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6.8℃,全年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为4863℃。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百分之八十集中在六至八月份。年日照2563小时,光照充足,适于农作物生长。但因四季降水不均,易旱、涝和干热风危害。   深州市属于潮土地带,为洪积冲积黄土。西部、西北部为潮土;东北部和中部为轻中度盐清化潮土;东部和东南部为粘质盐渍化潮土;东魏家桥公社、白宋庄公社为重度盐渍化潮土。   经济以农为主。总耕地一百二十八万九千一百九十七亩,水浇地占三分之二。耕作制为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是粮棉油集中产区。盛产小麦,玉米为主要杂粮。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和花生。建国后,已由单一的农业逐步发展为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济。全县有果林45400亩,年产鸭梨900万斤,苹果223万斤,深州蜜桃122万斤。畜禽饲养比较普遍,深县五花头猪以品种优良而著名。   解放前,深州市基本上没有工业。建国后,工业展很快。现有机械制造、农机修配、化肥、木器、橡胶、食品、印刷、粮棉油加工等企业三十五个,年产值5193万元。近年来,还发现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已投入开采。   深州市地处交通要道。石德铁路从县境南部通过。前磨头至安平、饶阳的地方铁路与之连接。另有沧州至石家庄、肃宁至衡水、保定至衡水、深县至饶阳等主要公路纵横全县,南通衡水,北至京津,东低沧州,西达石家庄,均通行长途汽车。   深州方言   深州的方言别具一格,同为衡水市的武强、饶阳、安平,以及沧州市的肃宁、石家庄市的辛集也属于这一方言,被成为“深武饶安方言”。传统相声中的“倒口”经常应用这一方言。   


冀州市特产大全




冀州市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