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衡水 >> 冀州市 >> 官道李镇

官道李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官道李镇谷歌卫星地图)


官道李镇简介

  官道李镇位于冀州市西北方,西邻辛集市,北接深州市,东北与桃城区相连,面积63.8平方公里,全镇人口21049,户数6002,耕地62473亩,机井200眼,历属石津灌区,渠系灌溉面积45000亩,水利条件优越。
   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98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081万元,农业总产值8899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592元。
   2000年官道李镇粮食总产19004吨,油料1386吨,皮棉1280吨,蔬菜15450吨,大葱1500吨,果品46050吨,畜牧业年出栏:猪12100头,牛1500头,羊10600只,鸡130000只,镇政府在农业生产的重点就是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抓好农业产业化。按照"一减、二稳、二扩、二发展"的总体思路,即调减粮食播种面积(至24000亩),稳定棉花(20000亩),林果3000亩,扩展食用菌面积(300亩),扩大辣椒(800亩)、大葱种植(500亩)面积;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镇在特色农业上现已发展形成了早熟、早捷苹果500亩,早熟优质300葡萄亩、苗木花卉1000亩、优质富士苹果2000亩,错季蔬菜大棚5000亩,在畜牧业上出栏小尾寒羊5000只,瘦肉型猪15000头,肉牛2000头,獭兔5000只,蛋鸡年存栏100000只。.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2万人 63.8平方公里 131103102 053000 0318 查看 官道李镇谷歌卫星地图

官道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官道李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冀州镇

  冀州镇位于冀州市区周围,面积128平方公里,辖84个行政村,1.2万户, 5.2万人。耕地8.4万。200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2001年全粮食面积5.8万亩,棉花面积2.1万亩,辣椒面积1.8万亩,果品面积0.4万亩。除粮食面积减少2万亩外,其它都呈增加趋势,并且蔬菜生产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农业增效亮点。全镇养殖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前圈为代表的一批养鸡专业村,养猪、牛、羊专业户比比皆是,以衡水湖为主产区的水产养殖有了跨越式发展。    全镇以发展镇办企业为主,闻名遐尔的中国春风实业集团是冀州镇的龙头企业。春风集团已经形成以暖气片为龙头的国家名牌产品,采暖、橡塑、化工、钢铁、电子五大特色行业的主导产品全部为名优。春风集团在省百强企镇企业排序中列第一名。    在不断发展壮大办镇、集体企业的同时,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方针,立足湖区特点和市郊优势,壮大"一红一白"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南北抓种养、东西抓市场",以种植结构的调整突破种植业发展的瓶颈。    冀州镇政府将为投资企业在资金信贷、企业用地、生产经营、销售等多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丰富的水士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管理制度、快捷的办事程序是投资办厂、共谋大业的聚财宝地。.  

官道李镇

  官道李镇位于冀州市西北方,西邻辛集市,北接深州市,东北与桃城区相连,面积63.8平方公里,全镇人口21049,户数6002,耕地62473亩,机井200眼,历属石津灌区,渠系灌溉面积45000亩,水利条件优越。    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98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081万元,农业总产值8899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592元。    2000年官道李镇粮食总产19004吨,油料1386吨,皮棉1280吨,蔬菜15450吨,大葱1500吨,果品46050吨,畜牧业年出栏:猪12100头,牛1500头,羊10600只,鸡130000只,镇政府在农业生产的重点就是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抓好农业产业化。按照"一减、二稳、二扩、二发展"的总体思路,即调减粮食播种面积(至24000亩),稳定棉花(20000亩),林果3000亩,扩展食用菌面积(300亩),扩大辣椒(800亩)、大葱种植(500亩)面积;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镇在特色农业上现已发展形成了早熟、早捷苹果500亩,早熟优质300葡萄亩、苗木花卉1000亩、优质富士苹果2000亩,错季蔬菜大棚5000亩,在畜牧业上出栏小尾寒羊5000只,瘦肉型猪15000头,肉牛2000头,獭兔5000只,蛋鸡年存栏100000只。.  

南午村镇

  冀州市南午村镇位于冀州市东南部,为两市(衡水、邢台)三县(冀州、枣强、南宫)交界地带,东临京九铁路,西近106国道,冀明公路和午谢公路纵横交错,贯通全镇,交通十分便利,南午村镇辖57个行政村,4.1万人口,辖区面积116.4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2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54元,国民生产总值达10亿元。    南午村镇始终坚持农业立镇、工业富镇、开放强镇、科技兴镇的总体思路,工业上提出了靠优势启动、开放促动、项目带动的三大战略。晨虹集团是省百强企业,衡水市十强企业,生产的油漆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有“晨虹油漆油遍天下”之称,今年投资1800万元的技改项目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底可竣工投产。围绕晨虹企业集团建成四大公司,即:玻璃钢有限公司、果品公司、医疗器械公司、防爆软管公司,全镇工业已逐步形成了以油漆软管、玻璃钢、灯套、橡胶制品等化工工业为主体的工业格局。    南午村镇地处索鲁河两岸,水利资源丰富,拥有13万亩耕地,是冀州市农业强镇。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抓了了四大基地建设。一是以李瓦、范庄为中心的苹果基地;二是以东南角、刘丰备为中心的小尾寒羊生产基地;三是以小瓦、南齐为中心的食用菌基地;四是以东南角、邢庄为中心的红提葡萄生产基地。建市场、增规模、上档次,抓好农民的产后服务,提高农民收入。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里,镇党委、政府继续加大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午阳路、兴午街为中心,进一步完善“二横四纵”的城镇框架,完善优惠政策,吸收企业进驻工业园区,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    南午村镇经济发展速度快、力度大、势头强,社会稳定、人杰地灵、环境优越。镇-韩耕彪,镇长李建栓竭诚希望各界有识这士到南午村投资经商办厂。.  

周村镇

  周村镇位于冀州市西南13.6公里处,总面积77.5平方公里,东邻枣强县卷子乡,西邻新河县辛章乡,南与南午村镇、漳淮乡相毗邻,北与冀州镇接壤。总耕地85756.9亩,总人口25446人,总户数6472户,辖45个行政村。乡镇企业规模较大的16家,如:亚华胶辊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砂轮厂、周村美味酿造厂、午召玻璃厂等,三资企业一家--天津奇力公司冀州分公司。现有学校37所,教师238人,在校学生5140人。驻镇市直部门有市医院周村分院一所,市第一油棉厂、国税局、地税局、邮政、国信、联通、银行、信用社、变电站、粮站、派出所、-中队、交警大队等26个单位。京大公路从周村镇区中心穿过,每天都有直达北京、天津等地的公共汽车,交通十分便利。    周村镇于85年建镇,当年对周村城区建设作了规划,由于建镇较早,尽管镇直单位齐全,鉴于当时各种条件所限,虽已构划了城建基本框架,但是城镇建设标准较低。96年并乡扩镇后,随着镇城的扩大,原有的各项功能设施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请衡水市城市建设设计院搞了2010年城镇建设规划图。这次城镇规划,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大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城建指导思想、本着短、中长期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为加速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步伐,首先确定了一个带动镇区发展的主体---辣椒交易市场。针对原市场面积小、经营分散的情况,该镇集中方方面面的投资热点,靠市场拉动城镇建设,目前,已进行了三期工程建设,占地205亩,投资3141万元,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形成了四横三纵的街道建设格局,实现了水电路三通,集行政办公、服务、交易、企业于一体,已初步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的冀南中心镇区。.  

码头李镇

  码头李镇位于冀州市区以西25公里处,两地之间以冀码线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码头李镇现有人口3.3万,耕地12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在冀州市的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镇在稳定传统的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基础上,大力扶持经济高效作物的种植,开发了食用菌、经济苗木、金银花等特色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另外冀州市月季油墨厂、码头李镇汽车配件小区,洗涤剂厂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尤其是油墨厂的油墨畅销国内十九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欧、亚、非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为全镇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我镇人民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正在为把我镇建成一个现代化的乡镇而努力奋斗。.  

西王镇

  西王镇位于冀州市正西35公里处,西与宁晋县接壤,南与新河县毗连,东与本市码头李镇相邻,北与辛集市交界,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73495亩,全部实现水利化,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等农作物,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等设施农业和果品业,属农业大镇。镇政府驻地西王庄,下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30266。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群众认真学习贯彻-精神,努力践行“-”重要思想,围绕“保稳定、调结构、促发展、办实事”的总体工作方针,扎实苦干,开拓进取,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开展    镇党委、政府从镇村实际出发,确定了发展以种养加工为主的三大产业的兴镇策略。种植业主要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和果树更新。全镇以苹果、梨、桃、杏为主的果树面积14500亩,年产鲜果2万多吨。林果业已名符其实的成为西王镇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丰富果品资源,坚决贯彻“科技兴农”方针,全力打造全镇传统果业的新优势,成立了以镇长领头的果品生产经营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带领村主要干部到林果产业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并与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一些名、优、特品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得以迅速推广、普及。在果品种植重点村西罗、桥北、高田等村,人均果树面积达1.1亩,新品种十几个.目前,全镇有3个黄金梨苗木基地,嫁接改造果树7000亩,共建成投资35万元,储量30吨果品冷库3座,长年从事果品销售的经纪人达150人,部分果农已经开始进行网上销售。养殖业主要以肉蛋鸡饲养、肉牛、生猪为主。全镇有规模养殖小区5个,规模养殖户210户,主要集中在西罗、东吕等村。加工业以面粉、棉花加工和面条生产为龙头。全镇共有面粉大型加工企业4家,日产面粉200吨,日产面条120吨,整个产业在冀州市乃至衡水地区也具有一定规模优势;棉花加工企业3家,日加工籽棉50吨。除此之外,镇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以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以及以甘薯、大葱、西瓜为主的特色种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镇政府抓住利用世行贷款大搞农业开发的有利时机,建立方田林网1万亩,全镇农业开发面积达到6万亩,曾代表省市接受国家阶段性检查验收,受到好评,并且在我镇成功的召开了全省农业研讨会。.  

魏屯镇

  魏屯镇地处冀州市与衡水市交界处,西临衡水湖,景色怡人,水流充足,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东临京九铁路,106国道横贯南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堪称冀州的“北大门”,全镇拥有土地面积39.6平方公里,共4546户,184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0多人,全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繁荣盛世的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民营经济遍地开花,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以医疗器械、橡胶、刹车管、砂轮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现有民营企业380余家,其中超百万元的企业23家,超上百万元企业13家,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    魏屯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现有镇办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4所,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同时规范了幼儿教育;镇区有卫生院1处,各类医疗诊所10余处,其本实现了医疗网络化;有养老院一处;建设了移动信号塔2座,联通信号塔1座,有程控电话3700余部。    积极引入高校专业化毕业生,分析市场行情及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科学种养。规模种养,规划建设了东町蛋鸡、奶牛、赵屯黄牛、棉花,小庄冀州仙桃、西町优种梨、赵庄金丝小枣、陆村养猪场等八大农业基地。在生态农业龙头-河北衡湖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拉开了生态农业、绿色农副产品、观光采摘业、生态旅游业、生态餐饮业的序幕;在棉花深加工龙头-洪杰农场棉花加工厂的带动下,全镇棉花生产实现了种植、收购、脱绒、榨油、精炼及科研、试验、推广一条龙的产业化模式;在河北恒毅农产品公司、衡水恒信林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农产品生产经营龙头的带动下,引进了大量新技术、新品种,并有效的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在赵庄面粉厂、西町面粉厂、东町饲料厂等粮食深加工龙头的带动下,全镇小麦、玉米逐步向优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陆村优种猪场、东町养鸡一条街、康欣奶牛场、赵屯黄牛场等畜牧养殖龙头的带动下,推进了养殖小区的建设步伐。    引进了丁基胶塞、汽车空调管等高科技环保型项目,政府为其在资金、用地、生产、经营、销售等多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现冀州市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00万元的丁基胶塞项目二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胶塞8亿个,标志着我镇已成为华北最大,全国较大的丁基胶塞生产基地。另外,易德利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100万元的R-134a环保型汽车空调管项目也已投产运营。.  

门庄乡

  门庄乡位于冀州市的西北部,辛、深、冀三市交界处,素有冀州市"西北明珠"之称;全乡辖17个行政村,人口2.3万人,耕地7.8万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农业大乡,农业生产居全市前列,有"冀州粮仓"之美誉;通过几年的农业开发,全乡农田实现了林网化,被誉为"门庄模式",在全衡水市得以推广。衡码公路、冀(冀州市)一一石(石家庄)公路从乡域十字交叉穿过,并且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拥有110万伏变电站、邮电局,供电设施完善;现在全乡已有电话1200余部,通讯设备发达,是有识之士理想的投资宝地。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走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调整种植结构,使农业初步走上了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轨道;现在全乡已形成了西边优质大棚莱、东边优 质麦、中间优质杂果、天鹰椒遍全乡、小尾寒羊遍农户的生产格局。形成了堤北乔的500亩韭菜基地、东堤北的蔬莱大棚基地、零口的500亩"8901"优质麦基地、 王海的千亩优质杂果基地、西堤张的辣椒基地、稍门口的肉牛基地、辛庄的优质苹果基地等,另外,西堤北的大棚蟠桃、堤北乔和西堤北的特种苗木种植,也在示范推广阶段。门庄乡地肥水沃,物产丰饶,欢迎各位朋友光临合作,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条件,优良的服务为您创造良好的环境。.  

徐家庄乡

  徐家庄乡位于冀州市西南10公里处,乡政府所在地徐庄村。辖区有28个行政村,全乡人口27724人,耕地56161亩。本区属暖温带旱作物耕作区,地理区域属黑龙港流域。本乡大部分土质为沙质壤土,特别适宜棉花、西瓜、花生等作物种植。西沙河、冀南渠流经本乡,为农业灌溉带来十分便利条件。徐家庄乡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衡杨路、冀西路交汇于本乡。北上可达衡水,南到南宫,西至石家庄,为全乡经济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 色 产 业    棉花生产:本区域夏季为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土质为沙质壤土,都适宜棉花生长。多年以来,本乡农民积累了丰富植棉经验。全乡棉花面积每年保持在3万亩左右。亩产籽棉花平均500多斤,所产棉花具有绒长、色泽纯正等特点。    农 业 高 新 园 区    徐家庄乡高新技术园区,位于野庄头村,占地650亩。园区内现有花卉生产、畜牧养殖两大项目。园区建于1997年,由废弃套碱地改建而成。园区位于冀西路北侧,距冀州市区公5公里。    花卉园区简介:1997年野庄头村冯宝田投资30万元,开始建造了6个高标准破玻璃日光温室,从天津成功引进肉质花卉生产技术,发展肉质花卉生产。当年收回成本,现在花卉园区已发展到10个标准花棚,拥有肉质花卉12万盆,观叶花卉近万株盆,品种达30余种。产品产要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等国家。园区自已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仅辛庄村就发展了6个花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畜牧养殖区:1998年狄庄村桂金钟承包了500亩盐碱地,开始试种牧草,发展养殖业。现养殖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路等设施已基本完善。建成标准畜栏舍60间,发展小尾寒羊养殖。现存栏量150只,据市场预测发展前景广阔。    乡 镇 企 业    冀州市朝阳制帽厂,位于徐家庄乡中学院内,属校办企业。自1984年建厂以来,近20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厂占地80亩,固定资产500万元。大型车间2座,拥有职工200多名。产品占领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大城市的各个市场,并挤入了国际市场。现与韩国客商长期合作,产品远销韩国、朝鲜等国家。.  

漳淮乡

  冀州市漳淮乡位于冀州、南宫、新河三县交界处,106国道横穿本乡境内。全乡有21个行政村,5830户、22077人,耕地68760亩。巳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电话,其中户安装电话近千部。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4394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巳达2780元。    漳淮乡是全国最大的姬菇生产基地,2000年被中国农业部授予"食用菌之乡"称号,该乡种植食用菌已有19年的历史,2000年种植户数达到2800户,蘑菇大棚3500个,原料投入3000万斤,总产量1.5万吨,有生产小区20个,并且有300多人组成的原料购销队伍和30多个收购网点及3个深加工企业。全乡食用菌生产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引、繁、推、销"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和龙头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格局。2001年人均纯收入仅此一项增加1350元,预计2001年大棚达到3700个,原料投入3100万斤,预计人均纯收入仅此一项可达1400元。种植品种以姬菇为主,另有杏孢菇、鸡腿菇、大平菇占近l5%。    食用菌加工企业三家,其中中日合资兴建的有2家,一为冀州市华鑫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320万元占地10亩,年加工能力3000吨,产品80%销往日本,现部分生产小袋包装产品,销路拓宽。另一家三合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占地23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全封闭式车间,先进加工设备及一流技术管理水平,主要经营姬菇、平菇及各种蔬菜加工,年加工能力5000吨,其中精细加工3000吨,产品除部分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外,出口到日本等国家的数量超过了1000吨。    乡村集体企业5家,个体私营企业360家,2000年全乡企业总产值3.3亿元,总收入3.2亿元,增加值9600万元,实现利税2550万元。全乡形成了以北内集团为龙头,以制砖、面粉加工、医疗器材为主体,集汽车配件、化工、建材、运输业、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乡镇企业基础框架。其中北内实业集团研制开发的汽车门板,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中国一汽集团汽车配件基地,今年又投资1000万元,新上PPR新型管材生产项目,产品属绿色环保产品,现巳投入批量生产。.  

小寨乡

  小寨乡位于冀州市市区西侧,距市区10公里,东临衡水湖,北接桃城区,境内有原冀码路、衡杨路等交通干线,地理位置优越,辖区人口33934人,人均耕地3亩。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全乡各项工作快速发展。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5405万元,财政收入8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700万元。    小寨乡是一个河北大乡,地处三河一渠(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冀码渠)的贯通地带,水利条件优越。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强化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强化各项扶持措施。目前,在特色种养上,全乡以初步形成规模,带动了全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南位为中心的棉花间作基地,辐射北位、大位、扶柳、垒头,这种间作复种模式唯小寨乡独有,亩均效益达双千元。张庄、东兴的辣椒基地引种新品种,产量和品质有了一步提高。还有占地700亩的小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养殖小区有垒头、窑洼、东庄、东兴的养猪小区;刘杜、东庄、东兴的禽蛋基地;南良、孙杜、辛庄的波尔山羊养殖小区已初具规模。通过这些基地、小区及专业户、专业村的带动,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结构调整的热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多条途径。    小寨乡现有工业企业、建筑业、第三产业417家,从业人员2804人,遍布全乡39个村。主要工业有炭素制品公司、采暖设备公司、教学仪器公司、冀棉双丰棉业公司、纺织厂、织布厂,还有8人机制砖厂等。截止9月份,2003年完成总产值46817万元,增加值13398万元,实现收入44657万元,创利税3708万元。    目前,我们正主抓“一建两谋划”三个超千万元项目,“一建”抓好在建的碳素公司三期技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两谋划”是谋划和准备好投资5000万元的纺织项目和投资1000万元的高频暖气片项目。.  


官道李镇特产大全




官道李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