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竹园村是龙坝镇的一个高山村,位于龙坝镇西北部,东邻本县水坪镇,西连油房河村,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全村10个村民小组,190户,村民691人,耕地面积76公顷,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4万元,人均收入达3835元。目前仍以传统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经济为主,家庭副业以家庭手工业、家庭养殖业为主。对外交通便利,通村公路辐射全村村民小组,通村道路宽3.5米。
荆竹园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一组,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502平方米,项目设计总投资32万元。服务中心内设有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农家书屋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村内电力、电话、自来水、合作医疗普及率较高。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群众代表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324107 | 442000 | 0719 | 查看 荆竹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岩屋沟村 |
岩屋沟村位于龙坝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58户、1040人,其中党员23名。全村产业建设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家庭养殖业、打工经济为主,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以集体退耕还林141.4亩为主,年收入2.5万元。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于2007年,地处2组,建设规模为一栋两层楼共7间,面积达350平方米,配备有完备的村两委会标牌及各办公室标识牌,村委会门前有一块约60平方米的院坝,并修建有院墙、大门,村委会大门两侧院墙建有村务公开栏两块。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设有村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纪检小组办公室、计生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电教室等,并配备有相应的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帮设施;村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党员先进性承诺、党风廉政、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综合治理等制度健全,并制作成制度牌悬挂上墙;院内还设有农资经营部一个。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群众代表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大扒村 |
大扒村距龙坝集镇1公里,全村辖三个村民小组、139户、576人,其中党员28名,全村耕地面积570亩。全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家庭养殖业、打工经济为主,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所位于大扒村一组,建于2006年,办公场所一栋两层楼面积达280平方米,有完备的村两委会标牌及各办公室标识牌,村委会门前有一块约30平方米的院坝,暂无院墙,村委会山墙建有村务公开栏一块。中心内设有村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纪检小组办公室、计生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电教室等,并配备有办公桌椅、办公用品等;村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党员先进性承诺、党风廉政、依法行政等制度健全,并制作成制度牌悬挂上墙。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委会建成以来,每年平均召开党员大会20次、群众代表会18余次,现代远程教育电教室参学党员群众达300余人次,农家书屋借阅图书达130余人次,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红庙村 |
红庙村距龙坝集镇3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426户、1732人,其中党员57名。全村主要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为主,打工经济为辅,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于2007年,地处5组红庙村小学旁,建设规模为一栋两层楼三间和三间平房共6间,面积达230平方米,配备有完备的村两委会标牌及各办公室标识牌,村委会门前有一块约90平方米的院坝,暂无院墙,村委会旁建有村务公开栏两块。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设有村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纪检小组办公室、计生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电教室等,并配备有相应的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帮设施;村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党员先进性承诺、党风廉政、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综合治理等制度健全。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群众代表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砖裕沟村 |
砖裕沟村距龙坝镇政府8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49户、1052人,其中党员26名。全村产业建设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间以二高山牛羊养殖、稻田改造养殖小龙虾。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于2009年,地处2组,建设规模为一栋两层楼共6间,面积达310平方米,配备有完备的村两委会标牌及各办公室标识牌,村委会门前有一块约90平方米的院坝,暂无院墙,村委会右侧山墙建有村务公开栏一块。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设有村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纪检小组办公室、计生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电教室等,并配备有相应的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帮设施;村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党员先进性承诺、党风廉政、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综合治理等制度健全,并制作成制度牌悬挂上墙。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群众代表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廖家岭村 |
廖家岭村位于龙坝镇东大门,属龙坝水库管理处邻村,距县城3公里,版图面积10平方公里。廖家岭村有10个村民小组,436户,1694人,其中农业人口1499人,全村耕地面积61公顷,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08万元。全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打工经济,人均纯收入4312元。 廖家岭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八组,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50平方米,项目设计总投资15万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并发挥农村党建资源优势,用集约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方式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周到的服务,致力于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排忧解难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展示才能的舞台,凝聚党员的家园。 廖家岭村党员服务中心内设有多功能会议室、电教室、农家书屋、谈心室、便民服务室、文体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供广大党员和群众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文娱活动。便民服务中心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接待工作,为广大党员、群众办理接转组织关系、党费代收代缴、提供便民代办服务、政策法规咨询等事项。 |
瓦楼沟村 |
龙坝镇瓦楼沟村位于龙坝镇东南边,位于竹溪河上游,距县城5.5公里,南与东大门廖家岭村相连,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村委会下设9个村民小组,523户,2010人,其中农业人口1999人,全村耕地面积91公顷,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71万元,人均收入4318元,全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种植业和打工经济。 瓦楼沟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瓦楼沟村三组,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230平方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设有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建立,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行政效能,方便了群众办事,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 |
龙家坝村 |
龙家坝村位于竹溪河上游,距县城7.5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378户,1408人,其中农业人口1341人,全村耕地面积60公顷,2011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1716万元,人均收入达4290元,主导产业为传统种植业和打工经济。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始建于2029年,位于三组,主体建筑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设有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农家书屋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群众代表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草场坝村 |
草场坝村位于龙坝镇西部,距县城驻地13公里处,与吴坝村交界,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村委会下设13个村民小组487户,村民1816人,耕地面积120公顷,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4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4256元,目前仍以传统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经济为主,家庭副业以家庭手工业、家庭养殖业为主。 草场坝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五组,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中心内设有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群众代表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吴坝村 |
吴坝村是龙坝镇集镇所在地,距县城9公里,全村版土面积7.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527户,村民及乡直机关和在校师生共计近5000人,耕地面积74公顷,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07万元,主要产业为传统种植业、休闲旅游业、果茶业。 |
朱家坡村 |
龙坝镇朱家坡村距县城驻地18公里处,北与瓦房河村相邻,南与肖家边村交界,西连岩屋沟村,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村委会下设12个村民小组,363户,村民1463人,耕地面积112公顷,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46万元,人均收入4217元。 朱家坡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始建于2007年,位于朱家坡村七组,主体建筑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设有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农家书屋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村内电力、电话、自来水、合作医疗普及率较高。 朱家坡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群众代表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同心村 |
同心村位于龙坝镇东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54户、964人,其中党员28名。全村产业建设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家庭养殖业、打工经济、茶叶种植为主,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以集体茶园70亩承包费为主,年收入0.2万元。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于2006年,地处6组,建设规模为一栋两层楼外加平房共7间,面积达320平方米,配备有完备的村两委会标牌及各办公室标识牌,村委会门前有一块约70平方米的院坝,建有村务公开栏。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设有村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纪检小组办公室、计生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电教室等,并配备有相应的办公桌椅、档案柜等设施;村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党员先进性承诺、党风廉政、计划生育、平安创建、综合治理等制度健全。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群众代表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芦峰村 |
芦峰村是龙坝镇的一个高山村,东与草场坝相望,西与关家沟村交界,北与该镇岩屋沟村相连,南邻本县蒋家堰镇。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村委会下设5个村民小组,117户,村民455人,耕地面积55公顷,2011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64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992元,以种养业为主。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体建筑为约300平方米的小院,村委会内设有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召集群众代表参与“一会两票”、“一事一议”等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委会建成以来,累计召开党员大会12次、群众代表会18余次,现代远程教育电教室参学党员群众达300余人次,农家书屋借阅图书达90余人次,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汪家坪村 |
汪家坪村是龙坝镇的一个高山村,西与陕西接壤,南与关家沟村相邻,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村委会下设3个村民小组,109户,村民426人,耕地面积40公顷,2011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458万元,人均收入3837元,以种养业为主。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始建于2007年,位于一组,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约160平方米。配备有完备的村两委会标牌及各办公室标识牌,村委会门前有一块约80平方米的院坝,建有村务公开栏。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积极创建农村党员群众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新载体。通过整合并发挥农村党建资源优势,用集约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方式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周到的服务,致力于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排忧解难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展示才能的舞台,凝聚党员的家园。 |
关家沟村 |
关家沟村是龙坝镇的一个高山村,东与岩屋沟村相连,西北边与汪家坪村相邻,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村委会下设7个村民小组,123户,村民547人,耕地面积60公顷,2011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518万元,人均收入3821元,以种养业为主。 关家沟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于2009年,位于五组,主体建筑约300平方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设有村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纪检小组办公室、计生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电教室等,并配备有相应的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帮设施;村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党员先进性承诺、党风廉政、依法行政、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综合治理等制度健全。 |
孟家湾村 |
龙坝镇孟家湾村是龙坝镇的一个高山村,位于龙坝镇东部,东与竹溪县水坪镇相望,南与大扒村相邻。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村委会下设7个村民小组,93户,村民370人,耕地面积83公顷,2011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490万元,人均收入达3816元,以畜牧养殖业为主。 孟家湾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于2010年,建设规模为一栋两层楼共4间,面积达150平方米,配备有完备的村两委会标牌及各办公室标识牌,村委会右后侧有一块约130平方米的院坝,村委会左侧山墙建有村务公开栏两块。 孟家湾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召集群众代表参与“一会两票”、“一事一议”等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委会建成以来,累计召开党员大会8次、群众代表会12余次,现代远程教育电教室参学党员群众达230余人次,农家书屋借阅图书达280余人次,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油房河村 |
油房河村是龙坝镇的一个高山村,位于龙坝镇东北部,南与孟家湾村交界,东北与荆竹园村相邻,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村委会下设8个村民小组,124户,村民482人,耕地面积85公顷,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69万元,人均收入3820元,以畜牧养殖业为主。 油房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4组,建于2009年,年底投入使用,房屋建设规模有5间,面积达140平方米,配备有完备的村两委会标牌及各办公室标识牌,房前有水泥院坝200平发米,村委会右侧有村级村务公开栏1块。中心内设有村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纪检小组办公室、计生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电教室等,并配备有办公桌椅、办公用品等;村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党员先进性承诺、党风廉政、依法行政等制度健全,并制作成制度牌悬挂上墙。 对外交通便利,通村公路辐射全村村民小组,通村道路宽3.5米。目前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有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村内电力、电话、自来水、合作医疗普及率较高。 |
蹇坝村 |
蹇坝村邻近龙坝镇集镇,硬化道路现已通村达院,交通便利,距县城9.2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73户,村民277人,耕地面积26公顷,2011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34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4224元,主要产业为传统种植业、休闲旅游业、餐饮业。 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位于五组,主体建筑为约300平方米的小院。村委会内设有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召集群众代表参与“一会两票”、“一事一议”等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委会建成以来,累计召开党员大会14次、群众代表会15余次,现代远程教育电教室参学党员群众达150余人次,农家书屋借阅图书达80余人次,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荆竹园村 |
荆竹园村是龙坝镇的一个高山村,位于龙坝镇西北部,东邻本县水坪镇,西连油房河村,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全村10个村民小组,190户,村民691人,耕地面积76公顷,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4万元,人均收入达3835元。目前仍以传统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经济为主,家庭副业以家庭手工业、家庭养殖业为主。对外交通便利,通村公路辐射全村村民小组,通村道路宽3.5米。 荆竹园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一组,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502平方米,项目设计总投资32万元。服务中心内设有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农家书屋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村内电力、电话、自来水、合作医疗普及率较高。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是村两委成员办公场所,也是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群众代表村级事务管理的场所,更是服务全村党员群众的村级中枢,内设的各办公室按分工服务于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并利用农家书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村两委办公场所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肖家边村 |
龙坝镇肖家边村,距县城驻地16公里处,北与朱家坡村相邻,南与草场坝相连,境内地势蜿蜒,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电影《草原枪声》作者沈凯先生的故居就在这里 村委会下设8个村民小组,418户,村民1632人,耕地面积115公顷,2011年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2076万元,人均收入4285元,以种养业为主。 肖家边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位于肖家边村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小院。内设党员活动室、群众说事室、农家书屋等,可供村民开展群众性活动。村内电力、电话、自来水、合作医疗普及率较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