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十堰市 >> 丹江口市 >> 土关垭镇 >> 汤湾村

汤湾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汤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汤湾村简介

  汤湾村位于土关垭镇西北部,北与牛河驷马沟村接壤,南与浪河镇土门沟村、代湾村比邻,西连四方山村,东连本镇常家桥村。距土关垭镇7公里,版图面积8.9平方公里。汤湾村辖4个村民小组,336户,1149人,总劳力740人,耕地面积870亩,其中水田575亩,旱地295亩。汤湾村以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以务工经济为主要收入之一,2012年人平纯收入4372元。贫困人口196户740人,村集体山场12500亩,十万方水库1座,万方水库1座,塘堰22口,全村党员23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村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委员3名,村主任助理1名。
  汤湾村重点以种养殖业为主,村现有养牛,养猪,养羊大户6户,以此带动全村的养殖业发展壮大,村现有三个150型养猪场;在种植业方面,以薄壳核桃、茶叶、油茶、苗圊等经济作物为主。汤湾村以做好土地流转承包给种植大户及外来投资商为途径,在有限的土地上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努力把全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成文明、富裕、环保的新农村。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381100 442000 0719 查看 汤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汤湾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汤湾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土关垭社区

  土关垭社区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土关垭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20381100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381。邮政编码为44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9 ,车牌号码为鄂C。与土关垭村、常家桥村、汤湾村、四方山村、红山寺村、金竹园村、金山村、杜家湾村、姚河村、龙家河村、银洞山村相邻。  

土关垭村

  土关垭村距丹江口城区10公里,316国道和孟土路省道贯穿全村,土关垭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版图面积2.5公里,耕地面积550亩,其中水田400亩,旱地150亩,村集体山场300亩,万方以上水库1座,堰塘10口,土关垭村土地适宜种植茶叶。   人口现状:辖5个村民小组,448户,1648人,总劳力950人,贫困人口280人。   村级组织:村“两委”成员6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委员5名(其中村主任助理2名)。全村党员42名,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6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15人。   产业发展:现发展茶叶基地1000亩(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茶园600余亩,改造老茶园400余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5200元。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常家桥村

  常家桥村位于集镇以北4公里,全村版图面积6.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0亩,辖5个村民小组,392户、1452人,其中党员33名。两年来,常家桥村党支部强化担当,抢抓扶贫重点村机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着力打造千亩道茶示范基地,朝着农村强、农民富的目标奋力前进,逐步实现产业提档升级,村庄幸福和谐。   建服务平台促民生。常家桥村采取上级补、集体筹、社会捐的方式,建成占地1200㎡,面积640㎡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两委”一班人,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便民查询机、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幸福新农村远教平台等为依托,打造联通市、镇、村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网络,为村民直接代办民政、计生、林业、国土等各类服务30余项。并联合新合作购物,在村部开通电商平台,为群众提供代购代买、助农取款、网上缴费等服务,真正实现让村民办事不出村。   兴生态产业助民富。常家桥村位于我镇土饶路道茶产业带上,发展茶叶产业的传统由来已久。2014年,常家桥村党支部紧抓扶贫重点村机遇,在市直部门和镇党委的支持指导下,切合村情民意,决定在落箭山建设武当道茶千亩道茶基地,通过发展种植有机茶,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全村农民脱贫致富。基地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镇重要的道茶产业基地,预计人均增收2000元。目前,基地所有茶苗已栽植完成。   创美丽家园聚民心。常家桥村按照“宜居住房、清洁生产、饮水安全、通畅路网、环境治理、乡村绿化”的六大要求,以生态家园创建为依托,广泛动员全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家家户户、庭前屋后,栽植柿子、樱桃等经济林木6000株,栽植杉树等生态树15万株。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整修黑化主干道2.2公里,铺设引水管道2000米,解决200户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汤湾村

  汤湾村位于土关垭镇西北部,北与牛河驷马沟村接壤,南与浪河镇土门沟村、代湾村比邻,西连四方山村,东连本镇常家桥村。距土关垭镇7公里,版图面积8.9平方公里。汤湾村辖4个村民小组,336户,1149人,总劳力740人,耕地面积870亩,其中水田575亩,旱地295亩。汤湾村以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以务工经济为主要收入之一,2012年人平纯收入4372元。贫困人口196户740人,村集体山场12500亩,十万方水库1座,万方水库1座,塘堰22口,全村党员23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村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委员3名,村主任助理1名。   汤湾村重点以种养殖业为主,村现有养牛,养猪,养羊大户6户,以此带动全村的养殖业发展壮大,村现有三个150型养猪场;在种植业方面,以薄壳核桃、茶叶、油茶、苗圊等经济作物为主。汤湾村以做好土地流转承包给种植大户及外来投资商为途径,在有限的土地上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努力把全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成文明、富裕、环保的新农村。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四方山村

  四方山村距土关垭集镇10公里,丹江口城区20公里,连接老白公路,全村版图13.6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461户,1750人,总劳力1061人,耕地面积1230亩,其中水田800亩,旱地430亩,四方山村产业以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以务工经济主要收入之一,2012年人均纯收入4630元,贫困人口230人,村集体山场3500亩,万方以上的水库2座,堰塘20口,全村党员58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委员4名,村主任助理1名。   四方山村重点以种养殖业为主,发展村级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在四方山村四组发展油茶基地300亩投资5万元,二组坡改梯整改面积300亩投资300万元,十堰绿化公司在一组发展竹柳苗圃基地250亩投资25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四方山村主要经济产业。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红山寺村

  红山寺村位于土关垭镇西北方向,辖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0户,600人(其中自购房移民95户,253人),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8000亩,耕地面积1204亩,其中水田466亩,旱地738亩,集体山场面积12000亩,万方以上的水库3座,塘堰43口。2012年人均纯收入4579元,贫困人口359人。全村党员32名,村两委成员4员,其中党支部书记1名。   红山寺村属丹江口库区淹没之地,也是土关垭唯一的库区村,移民前全村387户,1326人,移民搬迁后,现有200户600人,有耕地1204户,可利用荒山2200亩,有林地18000亩,根据红山寺村自然条件,一是着力发展林业生产,计划向上争取项目,以土培肥治地500亩,发展青茶基地500亩。种植风景树柳树100亩。二是利用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拦库叉3处,养殖面积1500亩,发展网箱养鱼1000箱,带动红山寺村旅游业的发展。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金竹园村

  金竹园村距土关垭镇13公里,距丹江口城区25公里,与姚河村,龙家河村相邻。全村版图1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302户,1007人,总劳力693人,耕地面积934亩,其中水田834亩,旱地100亩,金竹园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以务工经济主要收入之一,2013年人均纯收入3780元,贫困人口702人,村集体山场2500亩,万方以上的水库1座,堰塘18口,全村党员34名,村“两委”成员4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委员4名。   按照镇政府安排部署,金竹园村以种植业为主、大力发展有机茶叶。本年度新增茶园基地200亩,现金竹园村发展茶叶规模达千亩以上,为土关垭镇建设武当道茶城,打造生态旅游观光景区奠定基础。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金山村

  金山村地处土关垭镇集镇东约5公里,距丹江城区20公里,孟土路和丹土一级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333户,1142人,总劳力799人,耕地面积1066亩,其中水田面积623亩,旱地面积443亩。贫困人口105人,集体山场面积2000亩,万方以上水库7座,塘堰17座,全村30名党员,村两委成员5人,其中村支部副书记1名,村委会委员3名,村主任助理1名。金山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均增收200多元,2012年人均纯收入4685元,村级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回首过去,信心百倍,展望未来豪情满怀,金山村深入贯彻党的-精神,“-”重要思想,积极开展“三个文明”创建活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党支部争创发展型支部,农村党员争做帮带型党员,促进小康社会建设。   近年来,金山村获得“湖北省卫生村”、“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市级安全生产先进社区”等荣誉。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杜家湾村

  杜家湾村距土关垭集镇2公里,丹江口城区10公里,全村版图4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90户,725人,总劳力496人,耕地面积400亩,其中水田200亩,旱地200亩,杜家湾村产业以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以务工经济主要收入之一,2012年人均纯收入4630元,贫困人口230人,村集体山场1800亩,万方以上的水库2座,堰塘25口,全村党员22名,村“两委”成员4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委员3名.   按照孟土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走廊建设规划,杜家湾村属孟土路沿线村庄之一,为打造生态旅游观光景区,杜家湾村将重点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及餐饮服务为重点,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姚河村

  姚河村距土关垭集镇9公里,丹江口城区18公里。全村版土面积15平方公里,辖五个村民小组,346户,1105人,总劳力699人,耕地面积1804亩,其中水田1631亩,旱地173亩,姚河村产业以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以务工经济为主要收入之一,2012年人均纯收入4446元,贫困人口196人。村集体山场20000亩,万方以上的水库5座,堰塘86口。全村党员41名,村两委成员4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委员3名,村主任助理0名。   付本军,男、汉族,1969年1月生,中-员,大学学历。曾任银洞山村学校教师、银洞山村民委员会主任、姚河村民委员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现任姚河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党支部全面工作。   樊成进,男,汉族,1985年1月生,中-员,中专学历。曾入伍任71897部队医院信息部主任、院长助理,三官殿电力公司电工。现任姚河村委会主任,主持村民委员会全面工作,兼任民兵连连长,负责综治、治保、矛盾协调工作,属于基础组织“双回归”人士中农村能人回归系列。   柳开有,男、汉族1979年9月出生,中-员,大学学历,曾任穆家沟村村文书,现任姚河村文书,团支部书记,负责村级财务工作,各类文书的填报,社会福利,团员管理等工作。   贾雪玲,女、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员,大学学历,曾任深圳康泰公司工人、姚河村村医。现任姚河村妇代会主任,村纪检小组组长、村卫生室医生,负责计划生育工作,村民健康记录与档案建设。   姚河村山场面积占土关垭镇山场面积的14%,土地面积占全镇的22.5%。盛产香菇,莲子湾大米,小籽黄玉米,土鸡,土鸡蛋等种养殖产品。茶叶种殖面积800亩,是姚河村的支柱产业。2006年山河矿业公司落户姚河村,从此改变了姚河村的农业格局,形成了上有矿业开发,中有茶叶产业,下有农业种养。按照土关垭镇的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标准,我们继续发展支柱产业茶叶,开发特色农业,规范矿业发展造福姚河人民,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早日形成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农村。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龙家河村

  龙家河村距土关垭集镇6公里,丹江口城区11公里,丹土一级公路和孟土生态路横贯全村。全村版土面积14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392户,1302人,总劳力940人,耕地面积1083亩,其中水田923亩,旱地160亩,龙家河村产业以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以务工经济为主要收入之一,2012年人均纯收入4018元,贫困人口423人。村集体山场200亩,万方以上的水库3座,堰塘44口。全村党员30名,村“两委”成员6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委员2名,村主任助理3名(含“双回归”人士2名,大学生村官1名)。   按照丹土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走廊”建设规划,龙家河村被确定作为重点景区打造。龙家河村将重点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及餐饮服务为重点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由宜昌高农公司投资7500万元,分三期在龙家河村一组、四组(即-总书记视察的玉米地)为中心建设4A级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景区—“武当花谷”。主要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花海核心区、旅游度假配套设施体验区、商业接待区、环境资源涵养区五大区域,打造以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项目一期预计投入资金2500万元,在2014年“五一”前建成科技示范园区,花谷达到观光效果,并正式接待游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现代蔬果花卉生产展示温室20亩,生态果园基地200亩,花谷与游乐体验区800亩以及旅游观光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乃至鄂西北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亮点。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银洞山村

  银洞山村位于土关垭镇以东5公里处,全村版图总面积6300亩。现有3个村民小组,170户,686人,总劳动力350人,贫困人口217人。耕地面积1204亩(已退耕还林1106亩,现有农作物面积98亩),山场面积3000亩,水域面积200亩,其他面积596亩。本地农民主要从事茶叶种植及养殖业,2012年全村总收入602万元,人均纯收入7650元。全村党员19名,村两委成员4名,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成员3名。   银洞山村平均海拔500米,年平均气温14.6℃,≥10℃的有效积温5020℃,属亚热带半湿润半季风性气候。常年云雾缭绕,朝雾蒙蒙,空气湿度较大,适宜茶叶的生长。银洞山茶场土质肥沃、环境优美、气候独特、林木繁茂,是生产名优绿茶不可多得的理想之地。银洞山所产茶叶香气浓郁,滋味鲜醇。主导产品武当碧叶以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碧绿清澈、外形扁平似剑闻名,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二十佳”优茶称号,同年被十堰市授予全市茶叶生产“五大名场”称号,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十五大无公害名茶”。武当关牌武当碧叶、武当碧剑、武当碧峰、武当碧针系列名优茶成为鄂西北名茶中的茶中君子。银洞山文化底蕴深厚,朱元璋在银洞山的故事至今还被当地百姓传诵。古色古香的明代建筑大成晟,800多年的银杏古树,香火繁盛的长岭寺都在银洞山境内。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肥沃的土质又孕育了远近闻名的三大特产——银洞山茶叶、银洞山玉米糁、银洞山特早大樱桃。   银洞山村在土关垭镇党委的引导下,发展越来越好,相信银洞山的明天更美好,欢迎到银洞山来观光游玩。   信息来源:丹江口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汤湾村特产大全




汤湾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