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坝社区
该社区原称张家坝居委会,居民以中建七局五公司职工家属为主,1981年迁入辖区。1989年,有210户、1595人,有居民小组4个。到2004年,因体制变化、区域合并等原因,人口增至3557人,有居民户618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504001 | 443000 | 0717 | 查看 张家坝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红光港机厂社区 |
红光港机厂社区 该社区原称红光港机厂居委会,居民以长航红光港机厂职工家属为主,1967年建立。1989年末,有居民户475户、总人口1731人,有3个居民小组。到2004年,居民户增至627户、总人口1843人。 |
张家坝社区 |
张家坝社区 该社区原称张家坝居委会,居民以中建七局五公司职工家属为主,1981年迁入辖区。1989年,有210户、1595人,有居民小组4个。到2004年,因体制变化、区域合并等原因,人口增至3557人,有居民户618户。 |
谭家河社区 |
谭家河社区 该社区地处长江南岸,位于点军街办下段,与五龙村、桥河村、联棚村相邻,由谭家河村与红旗电缆厂居委会合并而成。社区土地总面积1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6.53公顷,有13个居民小组, 1432户,总人口5311人,有农村劳动力1246人。辖内有大、中型企业5家,为点军工业园区之一。该社区主要产业为电缆生产、机械制造,农业以柑橘、蔬菜等为主。 |
朱市街社区 |
朱市街社区 朱市街社区位于宜昌市长江以南、点军街办的中心地段,江南路由境内通过,为区委、区政府机关所在地。社区内有企事业单位72家。该社区于2004年6月由卷桥河村与朱市街居委会合并而成,土地面积4.7平方公里。该社区有1700户,5320人,以蔬菜、水果种植、砂石经营、家私制作等为主要产业。2004年12月底,社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240万元,人平纯收入4210多元。 |
五龙村 |
五龙村 五龙村位于夷陵长江大桥南岸桥头,江南路、五龙大道由境内通过,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13公顷。全村585户、2520人,有劳动力850人,其产业以柑橘、蔬菜为主。2004年,该村人平纯收入达3466元。 |
塘上村 |
塘上村 塘上村位于卷桥河、联棚河畔。土地面积8.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公顷,该村有973户、3786人,劳动力2025人。2004年,全村以柑橘、蔬菜、养殖为主要产业。 |
范家湖村 |
范家湖村 范家湖村是宜昌市郊区老蔬菜基地之一,土地面积1.54平方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530户,1750人,劳动力980人,耕地面积48公顷(其中:蔬菜面积28.87公顷,柑橘面积10公顷,鱼塘面积9.1公顷)。2004年,人平纯收入3550元。该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蔬菜、柑橘为两大支柱产业,二、三产业占总收入比重为25%。 |
巴王店村 |
巴王店村 巴王店村周边与朱市街社区、李家河村、范家湖村、桥边镇偏岩村相邻,323省道由境内通过,总面积4.27平方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 2685人,劳动力1280人。该村以柑橘、蔬菜为主导产业。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20万元, 个体企业收入1300万元。 |
李家河村 |
李家河村 李家河村位于长江南岸江畔,江南路由境内通过,周邻为紫阳村、巴王店村、朱市街社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3公顷, 有535户,1871人,劳动力972人。2004年,村内有2家民营企业,农村经济总收入2085万元,人平纯收入3037元。该村主导产业为蔬菜、柑橘、水果、生猪等种植养殖业。 |
紫阳村 |
紫阳村 紫阳村位于葛洲坝南岸坝头,江南路通至境内,土地面积9.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公顷, 9个村民小组,有810户,人口3220人,劳动力1797人。全村以蔬菜、柑橘、水果为主导产业,辖内企业较多,是点军载电工业试验区所在地之一。 |
牛扎坪村 |
牛扎坪村 牛扎坪村地处西陵峡口,长江南岸,土地面积1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33公顷, 有4个村民小组,480户,常住人口1765人,劳动力880人。 2004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803.3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43.37万元,非农业收入1360万元,人平纯收入282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