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柏临河上游,与黄花乡接壤,是全省10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全村版图面积12.37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526户1802人,其中男性911人,女性891人,党员69名,村中心户17名,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1188亩,旱田总面积592亩,林地面积18217亩。200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50万元,集体积累经济达71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650元。 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分别被湖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年被市、区、镇委、政府评为“文明村”、“先进村”等。2006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7家新闻媒体对本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基础设施 绿化村组公路2万米,栽种樟树3100株,丁香球2000株,硬化村组公路22公里,90%的户通水泥路。电力三相四线贯通全村,安装电话465门,有线电视248户,开通了宽带网络和远程教育。改造河道500米,安装垃圾箱16个,路灯12盏,修建了文化体育场所等。有310多户建了沼气池,240多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150多户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430户改建了标准化猪圈,140多户实行了旧房改造,400多户庭院实现硬化、绿化和美化。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总面积4500亩,年产量达3000多吨,其中早熟国庆、新津品种2700亩,产量2200吨;中熟尾张品种1500亩,产量1000吨;晚熟碰柑品种300亩,产量600吨。
猕猴桃:总面积750亩,年产量达50多吨。中药材:30亩。
养殖:生猪,年计划出栏1656头以上;山羊,年出栏160只以上;家禽,年出栏5210只以上。
水产:92亩,45吨。
矿产资源:藏有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的石灰石、片石、毛石。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戴圣元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易万荣 治保调解委员
施宏英 计生委员
邹长雄 财经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5022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506107 | 443000 | 0717 | 查看 雷家畈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龙镇社区 |
一、基本情况 该社区位于龙泉镇集镇中心,辖区版土面积为7.5平方公里,下设10个居民小组,现2855户,居民人数达6783人,其中农业人口是3302人、非农业3481人。另有流动人口6358人,直管党员58人,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46家,个体工商户456家,现有集体固定资产750万元。 二、特色经济 柑桔: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共1308亩,产量1264吨。 三、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员交叉任职,共4人: 胡辉林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曾兆生 财经委员 王家元 治保调解委员 蒋维珍 计生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61337 |
双泉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龙泉镇最北端,由竹林坑、院子河、双泉寺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与夷陵区分乡镇、当阳市育溪镇接壤。全村版图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372户1422人,其中男性784人,女性638人。有0党员50名,中心户10名,村民代表25人,村干部4人。全村耕地水田总面积712亩,旱田总面积923亩,山林面积2万多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42万元,人平纯收入4238元。 二、基础设施 县道宋峡公路贯穿全村,是宜昌连接当阳、远安的捷径。村内水泥路已硬化到各组,交通条件便利,村域范围内通讯畅通,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全部覆盖。 三、特色经济 柑桔:早熟品种,1546亩,产量750吨;中熟品种,958亩,产量360吨;晚熟品种,684亩,产量290吨。 生猪:村内现有夷陵区标准最高的种猪繁育基地,品种以三外为主,百头以上大户10余个,年计划出栏万头以上。 山羊:有全区品种最优的山羊养殖基地,品种以波尔山羊、黄山羊为主,3000只,年出栏2000只以上。 香菇:袋料、椴木,20万筒袋,15吨。 矿产资源:石灰石、水泥石、方解石。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童华彬 村支部书记、主任 雷开萍 计生委员 宋国权 治保主任 张尹刚 财经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5718 |
雷家畈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柏临河上游,与黄花乡接壤,是全省10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全村版图面积12.37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526户1802人,其中男性911人,女性891人,党员69名,村中心户17名,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1188亩,旱田总面积592亩,林地面积18217亩。200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50万元,集体积累经济达71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650元。 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分别被湖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年被市、区、镇委、政府评为“文明村”、“先进村”等。2006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7家新闻媒体对本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基础设施 绿化村组公路2万米,栽种樟树3100株,丁香球2000株,硬化村组公路22公里,90%的户通水泥路。电力三相四线贯通全村,安装电话465门,有线电视248户,开通了宽带网络和远程教育。改造河道500米,安装垃圾箱16个,路灯12盏,修建了文化体育场所等。有310多户建了沼气池,240多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150多户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430户改建了标准化猪圈,140多户实行了旧房改造,400多户庭院实现硬化、绿化和美化。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总面积4500亩,年产量达3000多吨,其中早熟国庆、新津品种2700亩,产量2200吨;中熟尾张品种1500亩,产量1000吨;晚熟碰柑品种300亩,产量600吨。 猕猴桃:总面积750亩,年产量达50多吨。中药材:30亩。 养殖:生猪,年计划出栏1656头以上;山羊,年出栏160只以上;家禽,年出栏5210只以上。 水产:92亩,45吨。 矿产资源:藏有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的石灰石、片石、毛石。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戴圣元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易万荣 治保调解委员 施宏英 计生委员 邹长雄 财经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5022 |
香烟寺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龙泉镇西部,由原香烟寺村、峡木岭两村合并而成,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龙泉换流站建在本村。全村版图面积14.3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777户2760人,其中男性710人,女性670人,党员65名,村中心户21名,村民代表30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1543亩,旱田总面积1357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07万元,人平纯收入4800元。 二、基础设施 土宋公路穿梭而过,村级水泥路面通车里程达到15.6公里,环村公路把全村六个组紧紧凝聚在一起,实现了组组水泥路,户户公路通,全村电话装机容量603部,移动电话933部,宽带网开始入户。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东部有库容10万立方米的七里冲水库,西部有库容45万立方米的西湾水库,中部有四季流水的柏临河,上部有东风渠水系灌溉,渠道总长13673米。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总面积3910亩,其中早熟品种2019亩,产量2100吨;中熟品种,1200亩,产量700吨;晚熟品种,700亩,产量500吨。 花卉苗木:草坪,510亩,1530000平方米。 西瓜:250亩,产量1250吨。 养殖:生猪,年计划出栏4621只;家禽,年出栏28921只以上。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雷宏珍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严忠发 财经委员 杨家斌 治保调解委员 张光芬 计生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5257 |
宋家嘴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龙泉镇北端,柏临河上游,是龙泉镇四个自然集镇之一,古有七十二庙四十八铺之称。全村版图面积9.3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556户1735人,其中男性932人,女性803人,党员58名,村中心户11名,村民代表25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1252亩,旱田总面积846亩。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4300万元,人平纯收入4635元。 二、基础设施 管道、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到80%,“一建三改”完成250户,进村主干道已硬化,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好。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共1289亩,产量840吨。 西瓜:200亩。 水产:鲟鱼、罗非鱼,5亩,20吨。 生猪:年出栏1697头。 矿产资源:沙石。 花卉苗木:草坪及苗木,295亩。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雷文军 书记、主任 向方喜 财经委员 辜家元 治保调解委员 王书艾 计生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5037 |
罗家畈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柏临河上游,由原新院寺河、罗家畈两村合并而成,与黄花乡汉马岗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14.4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531户1750人,其中男性880人,女性870人,党员56人,中心户11户,村民代表3人,村干部4人。全村耕地水田总面积1075亩,旱田总面积322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62万元,人平纯收入4218元。 二、基础设施 水泥路通到各个村民小组,三相电能够通到各个居民点。 三、特色经济 柑桔:早熟品种,2000亩;中熟品种,1000亩;晚熟品种,686亩,总产量3200吨。 生猪:年计划出栏3680头。 山羊:年出栏180只。 家禽:年出栏10000只。 茶叶:茶园200亩,年产量200吨。 矿产资源:有得天独厚含钙量高的石灰石资源,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丰富的片石资源取之不尽。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向家国 书记、主任 彭光翠 宣传治保调解委员 陈志春 计生委员 韩承新 财经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5514 |
青龙村 |
青龙村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柏临河东岸,龙泉镇最小区域村,全村5.95平方公里。该村有村民小组3个,农户324个,人口1114人,其中男性511人,女性603人,党员30名,村中心户8名,村民代表19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325亩,旱田总面积1032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00万元,人平纯收入4372元。 二、基础设施 全村有自来水厂,农户全部用自来水,2003年硬化村级主干道4.2公里,到目前为止已硬化组级公路6.7公里。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早熟品种,230亩,产量205吨;中熟品种,342亩,产量367吨;晚熟品种,262亩,产量288吨。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邓远清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雷宏春 财经委员 傅高慧 治调委员 雷 娜 计生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61002 |
法官泉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龙泉镇西北端,由原法官泉、柳家两村合并而成,因法官泉水而得名。全村版图面积19.13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780户2800人,其中男性1452人,女性1348人,党员67名,村中心户24个,村民代表31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577亩,旱田总面积2718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407万元,人平纯收入4156元。 二、基础设施 该村交通便利,环境优良,辖区内公路硬化35公里,村、组、户、场硬化公路纵横相连;通讯畅通,移动、联通、网络无缝覆盖,电话入户100%,有线电视、宽带入户达20%,田间“U”型渠系网达1万多米,农网改造率100%。 三、 特色经济 无核椪柑专业村,全村柑桔总面积达到6512亩(其中无核椪柑3000亩),柑桔产量达到了3800吨,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付孝科 书记、主任 吴春照 计生委员 舒学新 治保调解委员 杜阳才 财经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61520 |
柏家坪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龙泉镇以西,与宜昌市开发区相邻,距宜昌城区有15公里。全村版图面积47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1516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2913亩,旱田总面积286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43万元,人平纯收入3495元。 二、基础设施 水泥路通到各个村民小组,三相电能够通到各个居民点。 三、 特色经济 该村主产柑桔,1473亩。欧式水果400亩。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共4人: 闫圣志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秀梅 计生委员 刘文俭 财经委员 乔启成 治保调解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6788 |
万家畈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龙泉镇西部,距镇中心3公里,由原万家畈、沙溪两村合并而成。全村版图面积15.1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775户2591人,其中男性1280人,女性1311人,党员60名,村中心户21个,村民代表28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2533亩,旱田总面积2492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86万元,人平纯收入4276元。 二、基础设施 该村水源便利,杨小河、秦家河贯穿全境。交通方便,主公路龙万线已水泥硬化,支路睛雨通车。电力供应充足,三相电能通到各居民点。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共65560亩,产量5520吨。 养殖:生猪,年计划出栏5812头;山羊,年出栏180只;家禽,年出栏28600只 水产:286亩, 92吨。 矿产资源:石灰石4.2亿立方。 节节根:100亩,500吨。 西瓜:40吨。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3人: 叶邦友 支部书记、主任 张文香 计生委员 陈 军 财经治调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61797 |
白庙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龙泉镇以西,与宜昌市开发区相邻,距宜昌城区有15公里。全村版图面积9.6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341户1165人,其中男性585人,女性580人,党员26名,村中心户9个,村民代表25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54亩,旱田总面积286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96万元,人平纯收入4283元。 二、基础设施 水泥路通到各个村民小组,三相电能够通到各个居民点。 三、 特色经济 该村主产柑桔,品质在全区屈指可数。早熟品种,1000亩,产量3500吨;中熟品种,900亩,产量3000吨;晚熟品种,200亩,产量300吨。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共4人: 陈义生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蔡玉梅 计生委员 廖育国 财经委员 柳 刚 治保调解委员 办公电话:0717-6309838 |
龙泉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柏临河两岸,紧邻龙泉镇政府,是湖北稻花香集团的所在地。全村版图面积10.5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645户2136人,其中男性1088人,女性1048人,党员45名,村中心户16个,村民代表28人,村干部4人。 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1164亩,旱田总面积512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000万元,人平纯收入5178元。 二、基础设施 土宋路、晓鸦路途经该村,水泥路通到各个村民小组,三相电能够通到各个居民点。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共4420亩,产量4100吨。 养殖:生猪,年计划出栏2168头;山羊,年出栏56只以上。 水产:160亩, 102吨。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罗泽文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宋基富 治保调解委员 张华英 财经委员 熊晓玲 宣传计生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61704 |
水府庙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柏临河与扬水河交界处,由原良田畈、水府庙两村合并而成。全村版图面积7.3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751户2601人,其中男性1481人,女性1120人,党员84名,村中心户18个,村民代表29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793亩,旱田总面积1475亩,村民以柑桔、生猪、蔬菜为支柱产业。。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60万元,人平纯收入4652元。 二、基础设施 水泥路通到各个村民小组,水泥路通车12.5公里。三相电能够通到各个居民点。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温州蜜柑,408亩,产量6000吨;黔阳无核椪柑,1500亩,产量1500吨。 养殖:生猪,年计划出栏4589头;家禽,年出栏32760只。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赵发凤 村支部书记 黄代新 宣传治调委员 秦玉国 组织委员 钟维梅 计生、财经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0317 |
石花山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龙泉镇西北边缘,全村版图面积7.28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382户1335人,其中男性682人,女性653人,个,党员52名,村中心户9个,村民代表,村干部3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1673亩,旱田总面积1608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100万元,人平纯收入4589元。 二、基础设施 村组两级公路全长34公里,其中水泥硬化26公里,硬化率达76%。农户饮用水自来水占80%,深井水15%,农电入户率100%。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总面积3073亩,年产量3260吨。其中早熟品种2442亩,产量2200吨;中熟品种980亩,产量960吨;晚熟品种278亩,产量100吨。 养殖:生猪,年计划出栏2589头;山羊,年出栏80只;家禽,年计划出栏18000只。 水产:310亩,131吨。 节节根:200亩,400吨。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贾兵安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习金梅 计生委员 刘培海 治保调解委员 冯福军 财经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0024 |
钟家畈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柏临河下游,汉宜土宋公路纵横全村而过,全村版图面积8.17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653户2289人,其中男性1205人,女性1084人,党员60名,村中心户11个,村民代表25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1768亩,旱田总面积1002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000万元,人平纯收入5150元。 二、基础设施 水泥路通到各个村民小组,村内建有35KVA变电站一座,三相电能够通到各个居民点。 三、 特色经济 柑桔:800亩。椪桔,500亩,产量50吨。 养殖:生猪,年计划出栏5000头。 水产:50亩, 25吨。 节节根:10亩,5吨。 花卉苗木:150亩。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共4人: 龚其贵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昌福 财经委员 张顺华 治保调解委员 胡家芬 计生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80227 |
梅花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宜昌市东南,龙泉镇西北,东南部与龙泉镇土门村和小溪塔街办丰宝山村相邻,西与宜昌市伍家乡共同村隔溪相望,北与龙泉镇李家台村接壤。全村12.5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811户2890人,其中男性1450人,女性1440人,党员64名,村中心户21个,村民代表31人,村干部3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2412亩,旱田总面积1167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00万元,人平纯收入4770元。 二、基础设施 区级水泥公路纵贯全村是荆当地区进入宜昌市开发区的重要通道,村级公路网覆盖各组,各组各户水、电路畅通,交通发达,电信覆盖率100%,生活方便。 三、 特色经济 柑桔:主产蜜桔,年产量达12000吨,产量居全区第三位。其中,早熟品种3000亩,产量7000吨;中熟品种,860亩,产量2000吨;晚熟品种440亩,产量1000吨。 养殖:生猪,三外品种,年计划出栏4300头;山羊,年计划出栏130头;水产,四大家鱼,890亩,760吨。 节节根:300亩,600吨。 休闲垂钓各组设点。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共4人: 彭卫军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光荣 组织委员 喻德红 宣传治调委员 吴艳萍 计生委员 办公电话:0717-6062222 |
土门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汉宜路以北300米,与车站村和梅花村接壤,全村15.6平方公里。紧临宜昌市,距市中心10公里。该村有村民小组8个,农户862个,人口2969人,其中男性1472人,女性1487人,党员74名,村中心户16个,村民代表35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2017亩,旱田总面积1182亩。2006年人平纯收入4548元。 二、基础设施 水泥路通到各个村民小组,三相电能够通到各个居民点。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早熟品种,2500亩,产量3300吨;中熟品种,1662亩,产量1900吨;晚熟品种,500亩,产量300吨。 养殖:生猪,年计划出栏4613头;山羊,年出栏120只;家禽,年出栏45600只。 香菇:12万筒袋,12吨。 水产:713亩,288吨。 节节根:300亩,600吨。 茶叶:12亩,1吨。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共4人: 刘邵和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牟增光 治保调解委员 彭国玉 财经委员 范开敏 计生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80471 |
车站村 |
一、基本情况 车站村地处湖北省宜昌市城区东大门,距三峡国际机场,宜昌港口,宜昌火车站半小时路程,汉宜公路贯穿全境达4公里。境内有国家重点职高、市机校、平安驾校、卫生院、初中、小学、幼儿园近10家教育卫生机构。全村总面积6.87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826户,2688人,其中男性689人,女性664人,87名党员,17名中心户,村民代表28人。 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837.7亩,旱田总面积692.3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万元,人平纯收入4952元。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地处土门小集镇,2000年经过农网整改电力稳定,土门自来水厂建在邻村。村内99%的户通水泥路,99%以上农户全部住上砖混结构楼房,有线、无线通讯覆盖全村,有线电视覆盖面达到85%的户。 三、 特色经济 1、繁荣工业。全村现有个体工商户近300家,两年来三峡泵业、华美包装、亚迪门业、东方超市、协丰等一批大规模企业相继落户车站村,形成了以建材、肥料、防水材料、服装、金属构件等为主的生产基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以汉宜公路沿线为主的商贸走廊。 2、特色种养 柑桔:国庆1号,2380亩,产量2102吨;尾张,198亩,产量298吨;椪桔,400亩,产量100吨。 西瓜:品种黑美人,以大棚种植为主,面积100亩,年产量200吨。 草莓:品种丰香、红颊,面积150亩,年产量300吨。 生猪:年计划出栏13923头。 水产:草鱼、链子鱼,395亩, 273吨。 花卉苗木:25亩。 奶牛:年产1560吨。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共4人: 汪 宏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明国 组织农业委员 李光才 宣传治调委员 袁光珍 计生财经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80057 |
李家台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距市中心7公里,东与宜昌市伍家乡接壤,西与宜昌市西陵区接壤,北接晓溪塔。全村版图面积5.76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410户1372人,其中男性701人,女性671人,党员37名,村中心户9个,村民代表25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790亩,旱田总面积762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900万元,人平纯收入4818元。 二、基础设施 发展环境优越,位于周家咀水库下,水源充足,电路三通。 三、 特色经济 柑桔专业村,总面积3000亩,年出产柑桔10000吨以上。其中尾张800亩,产量2000吨;龟井一号800亩,产量2000吨。所种柑桔的果实汁多味美,风味可口,含有丰富的糖分、有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柑桔品质好,营养价值较高,供不应求。2004年,村内兴建了两条柑桔打蜡生产线,通过分级、打蜡、包装销售,使柑桔商品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共4人: 刘圣和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家德 财经委员 王凤娇 计生委员 龚朝贵 治保调解委员 办公电话:0717-6062333 |
跑马岗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龙泉镇西北,由原跑马岗、芥子庵村合并而成。全村版图面积11.39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823户2884人,其中男性1470人,女性1414人,党员69名,村中心户27个,村民代表28人,村干部4人。该村耕地水田总面积2745亩,旱田总面积433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016万元,人平纯收入4133元。 二、基础设施 小鸦公路贯穿全村,拥有村级水泥公路10.6公里,三相电能够通到各个居民点。 三、 特色经济 柑桔:总面积5400亩,年产量达6000吨,其中早熟品种3864亩,产量4100吨;椪柑410亩,产量400吨。 家禽:年计划出栏50000只。 四、组织机构 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4人: 胡家银 村支部书记 汤祖军 财经委员 罗云芳 计生委员 陈绪军 治保调解委员 办公电话:0717-7790161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