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宜昌市 >> 远安县 >> 旧县镇 >> 龙泉村

龙泉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龙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泉村简介

  龙泉村有7个村民小组,503户,1516人,耕地面积1425亩,现有党员55名,2009年被纳入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我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理”的新农村建没要求,以发展茶叶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民主、和谐、友善、互助的划级新风为支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理事会正常展开了工作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525103 443000 0717 查看 龙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泉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龙泉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旧县社区

  旧县社区是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20525103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525。邮政编码为44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7 ,车牌号码为鄂E。与旧县村、七里村、洪家村、徐家庄村、观西庄村、观东村、董家村、安鹿村、红岩村、鹿苑村、龙泉村、石桥坪村、北沟村、杜家村、柏家村相邻。  

旧县村

  旧县镇旧县村位于沮河沿岸以西,地处旧县集镇,距县城6.5公里,是旧县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居民集中,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完备。   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818户,2026人,总劳动力1407个,其中男劳动力732个,女劳动力675个。该村共有耕地面积2055亩,其中水田1695亩,旱田360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我镇桑蚕专业村之一,也是我镇血吸虫重要疫区之一。   

七里村

  旧县镇七里村位于沮河沿岸以西,距县城7公里,距旧县集镇1.5公里,是县江北工业园区所在地,西部矿业等企业在此落户。   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631户,1907人,总劳动力1120个,其中男劳动力552个,女劳动力568个。该村共有耕地面积2085亩,其中水田1935亩,旱田150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我镇率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村之一。   

洪家村

  旧县镇洪家村位于沮河沿岸以东,距县城7公里,距旧县集镇2公里,是我镇最早的新农村试点村,通村通组公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完备。   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614户,1924人,总劳动力1150个,其中男劳动力578个,女劳动力572个。该村共有耕地面积1965亩,其中水田1815亩,旱田150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我镇桑蚕专业村之一,也是我镇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村之一。   

徐家庄村

  旧县镇徐家庄村位于沮河沿岸以西,是旧县镇的北大门,距县城9公里,距旧县集镇3.5公里。村委会驻村二组。因过去村民中徐姓为多而得名。东与观西村、七里村接壤,南与旧县村相连,西与龙泉村、石桥坪村毗邻,北与洋坪镇徐家棚村、万家咀村交接。   人口现状: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1140户,2784人。   地形地貌:地处丘陵山地,全村国土面积22.86平方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4公顷,水田160公顷,旱田84公顷,水域面积160公顷,林地面积1100公顷。森林覆盖率75%。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我镇率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村之一。   村级组织:村民委员会成员7人。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59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3人。   驻村机构:徐家庄村警务室,农家书屋,人大代表联络点   工业:红茂免烧砖厂   本村特产:柑橘、食用菌   农业:本村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兼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观西庄村

  旧县镇观西村位于县城以北沮河以东,距县城15公里,距旧县政府5公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450户,农业人口1400人,900个劳动力。版图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水田1500亩,旱田300亩观西村地势以丘陵为主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村级主导产业是种植业观西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2人,其中支部委员4人。60岁以上老党员20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8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4人。   

观东村

  旧县镇观东村位于沮河沿岸以东,距县城9.5公里,距旧县集镇4公里。   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401户,1211人,总劳动力750个,其中男劳动力400个,女劳动力350个。该村共有耕地面积1680亩,其中水田1515亩,旱田165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我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点村之一。   

董家村

  董家村位于远安县西南部,距镇政府2公里,东与洪家村相邻,南与安鹿村交界,西与鹿苑村相邻,北与旧县村交界,村域面积6.09平方公里,山林面积4100亩,耕地面积1570.16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507户,1573人,董家村党支部现有支部委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后备干部1名,共有党员55人,平均年龄45岁。村委会设书记、主任1名,财经委员1名,妇女计生委员1名,治调委员1名,村“两委”组织健全。近年来,董家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村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因地制宜抓产业,齐心协力谋发展,全村个项事业全面进步。截止目前,全村累计发展茶园450亩,特色农家乐10余家,各类种养大户10余户,2011年,发展香菌90万袋,生猪出栏3033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2元。   鹿苑河蜿蜒而过,鹿溪山两岸峭峰耸立,奇山异水,珍木仙竹。山中有一座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的古寺,名曰鹿苑寺,所在之地兰香幽谷,鸟鸣空山,山峦险峻,溪水秀美,鹿苑寺景区因而远近闻名。   “玉带七曲”、“锦屏一峰”、“苦竹幽溪”、“松亭呼风”、“石柱冲宵”、“法华古台”、“罗汉点头”、“危岩招仙”等天然八景,构成鹿苑寺景区的精华。“玉带萦回绕碧流,天开一幅锦屏幽。溪边竹叶云垂幕,亭畔松萝月挂钩。石柱果然千气象,华台哪复记春秋。峰前座拥阿罗汉,笑向招仙日点头。”古今文人墨客游历鹿苑,留下了众多赞美的诗篇。   如今的鹿苑寺景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丹霞峰丛”景区。阳光普照,群山犹如一幅幅锦屏,夺目耀眼。远眺,绵亘几公里的赤色山峰,宛如一位躺身而卧的睡美人,娴静安详地注视着大地的岁月变迁。近观,村内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鹿苑小溪顺山而走,一路丹山碧水,脉脉柔情。华中师范大学旅游专家在此考察时盛赞这里具有“壮观美、色彩美、诗词美”。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董家村代代相传出产一种制作工艺独特的黄茶——鹿苑茶。县志载,清乾隆年间,鹿苑茶被选为“贡品”。有古诗赞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目前,远安县正在将这套制茶手艺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安鹿村

  (一)概况   旧县镇安鹿村,位于荷当公路沿线,是旧县镇的南大门。距县城2公里,与鸣凤镇毗邻,东与北门居委会隔河相望,南与凤山相连,西与鹿苑村接壤,北与董家村交界。   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936户,2575人,1685劳动力。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1名,下设7个党小组。全村耕地面积182公顷,其中水田145公顷,旱田37公顷,林地240公顷,版图面积5.3平方公里。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800元。   (二)基础设施   2009年5月,村修建了第一条水泥路1200米,现有村级公路29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19公里。村里有桥梁一座,位于安鹿村二组,取名安洋坪桥,建于1985年。   村内建成庙子冲和窑冲子水库2座,总库容3.5万立方米;堰塘44口,可蓄水2.5万立方米;干支渠5条,分别为双合堰、小河口、王家冲、余水沟、合沟,总长150千米;农田灌溉面积145公顷,有效灌溉率100%。公共蓄水池1口,可蓄水500立方米。1993年4月,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来水),现有公用管道160千米。   村内1995年开通电话,2000年开通宽带网,1996年接入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80%。   村内1974年建第一个沼气池,现建有沼气池206个;现有太阳能用户706户;2012年7月在村四组荷当公路沿线建第一块公共绿地,现有120处,5000平方米。   (三)经济建设   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9800元,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等。   (四)社会事业   村内现有一所小学,教学点1处,在职教师33人,在校学生23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村内有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2800人,参保率100%。计划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0.1%。传统文艺活动有舞龙灯、扭秧歌等。公共活动场所1个,约500平方米。   (五)地方特色   村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村级阵地建设规范,村内文化发展活跃,有民间自发组织的舞龙舞狮、采莲船等民间艺术,文艺表演受到当地乃至全县群众的高度称赞。村级广播覆盖率达100%;村级图书室藏书达一万余册。荷当公路贯穿全村,集镇建设雏具规模,依山伴水,风景优美,城镇经济优势明显,是目前旧县镇乃至全县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理想之地,是连接城乡的桥头堡。   

红岩村

  红岩村,位于旧县镇东南部。村委会驻牛路口,距县城2公里,因村内山石岩体呈红色而得名。东与安鹿村交界,南与鸣凤镇凤山村毗邻,西与鹿苑村接壤,北与董家村为相接。全村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3公顷(水田75公顷,旱田48公顷),水域面积10公顷,林地面积757公顷。森林覆盖率70%。   人口现状: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425户1442人,外出务工250人,空巢老人6人,留守儿童6人,农村低保24户47人,五保户4人,优抚4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51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4人,60岁以上老党员19人,37岁以下党员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5人,村民代表25人。   产业发展:现有5000亩茶叶种植基地,万头生态养猪(在兴建中),村民香菇种植约20万袋,截止2014年底,人均收入达到9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   

鹿苑村

  鹿苑村位于沮河片和山区片交接处,是鹿苑寺景区中心所在地,也是鹿苑黄茶原产地,村内茶叶资源丰富。鹿溪河贯穿全村,安石公路穿村而过,适宜旅游开发。   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302户,877人,总劳动力450个,其中男劳动力300个,女劳动力260个。该村共有耕地面积855亩,其中水田810亩,旱田45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我镇茶叶专业村之一。   

龙泉村

  龙泉村有7个村民小组,503户,1516人,耕地面积1425亩,现有党员55名,2009年被纳入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我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理”的新农村建没要求,以发展茶叶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民主、和谐、友善、互助的划级新风为支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理事会正常展开了工作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石桥坪村

  石桥坪村地处旧县镇西北区,版图面积28.0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108户,2652人,劳动力1608个。党员78人,分三个党小组。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331亩,其中水田1550亩。2014换届后,石桥坪村书记、主任分设,书记李泽雄,主任徐泽军,村支部班子3人,村委会班子4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村主导茶叶产业,全村共种植茶叶3000余亩。拥有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网络社员500余户。另有食用菌种植与生猪肉牛养殖产业,驻村企业有晶晶石英石矿业有限公司与炭窑沟煤业有限公司。   

北沟村

  北沟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55户,695人,总劳动力342个,其中男劳动力198个,女劳动力144个。该村共有耕地面积900亩,其中水田555亩,旱田345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我镇茶叶专业村之一。  

杜家村

  杜家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253户,679人,总劳动力341个,其中男劳动力200个,女劳动力141个。该村共有耕地面积810亩,其中水田60亩,旱田750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我镇茶叶专业村之一。 杜家村与旧县社区、旧县村、七里村、洪家村、徐家庄村、观西庄村、观东村、董家村、安鹿村、红岩村、鹿苑村、龙泉村、石桥坪村、北沟村、柏家村相邻。  

柏家村

   地理位置:四面环山,东与龙泉村石佛庵接壤,西与宜昌夷陵区中洲村相邻,版图面积6.26平方公里,耕地848亩。中间一条村级公路贯穿而过,交通比较闭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地势以丘陵为主,土地贫瘠。   人口现状:全村辖 2个村民小组212户537人,外出务工318人,空巢老人30人,留守儿童2人,农村低保21人,五保户2人,优抚12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 3人,党员 27人,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 8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 4人。村民委员会成员 3人,村民代表 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现有茶园(820亩)、核桃园(350亩)桑园(200亩)、生猪(年出栏500头)四大主导产业。2013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34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984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龙泉村特产大全




龙泉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