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坪村位于河口乡的西南角,东与河口村相连,南与茅坪场镇九龙村交界,西与洋坪镇郑家冲村、陈家湾村毗邻,北与落星村交界。双坪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以食用菌、优质米、草食畜、打工经济为主,2014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789元。
双坪村是由原双坪村与柳林村合并而成。版土面积1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570公顷,耕地面积128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9公顷,村共有大小堰塘51口,小(2)型水库1座。双坪村现有村民小组4个,村组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4人,组长4人。501户,1410人,1042个劳力,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571人,创收入508万元。空巢老人28人,留守儿童24人,农村低保54人,五保户2人,优抚2人。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4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4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6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现有优质米(1000亩)、食用菌(200吨)、生猪(年出栏3000头)、山羊(年出栏800头)四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人平纯收入达到1058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525201 | 443000 | 0717 | 查看 双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河口社区 |
河口乡河口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8年11月9日。地址设在发展路44号。所辖面积1.5平方公里,东至河口村新村委会,西至喇叭丘河,南至东裕沟,北至河口蚕茧站。 人口现状:辖区内现有3个居民小组,483户,常住人口694人。 村级组织:社区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2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6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4人。居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30人。 产业发展:辖区内驻有河口乡人民政府、财政所、派出所等19家单位,个体工商户近100家,其中大型超市4家,餐饮业12家。河口集镇作为全乡的中心腹地,是全乡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
双坪村 |
双坪村位于河口乡的西南角,东与河口村相连,南与茅坪场镇九龙村交界,西与洋坪镇郑家冲村、陈家湾村毗邻,北与落星村交界。双坪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以食用菌、优质米、草食畜、打工经济为主,2014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789元。 双坪村是由原双坪村与柳林村合并而成。版土面积1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570公顷,耕地面积128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9公顷,村共有大小堰塘51口,小(2)型水库1座。双坪村现有村民小组4个,村组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4人,组长4人。501户,1410人,1042个劳力,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571人,创收入508万元。空巢老人28人,留守儿童24人,农村低保54人,五保户2人,优抚2人。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4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14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6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现有优质米(1000亩)、食用菌(200吨)、生猪(年出栏3000头)、山羊(年出栏800头)四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人平纯收入达到1058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
黄竹村 |
黄竹村位于河口乡西北部,版土面积14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046人,辖4个村民小组,其中耕地1125亩,山林21345亩。共340户。村党总支下设1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4人。现有村党总支部1个,村委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后备干部2人。 村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务工为辅,主要种植袋料食用菌、景观植物。近年来,黄竹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种袋料食用菌、景观苗木和养殖猪、羊等特色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2014年人均年纯收入10500元,在河口乡位于前列。近年来,黄竹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企业的大力扶持下,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进,对所辖自然村组全部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和“三清四改”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了道路的硬化、亮化,已铺水泥公路6公里,尤其在去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黄竹村对部分道路、桥梁进行硬化、修缮、绿化,土坯房维修改造,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大大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极大的提升。 |
落星村 |
河口乡落星村东与双坪村相连,南与洋坪镇陈家湾村相交,西与洋坪镇马渡河村交界,北与黄竹村、-村接壤。落星村是河口乡的南大门,是进入河口的必经之地,洋(坪)河(口)省二级公路贯穿全村。版图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60公顷, 人口现状:落星村辖4个村民小组341户1128人,835个劳力,其中外出务工490人。空巢老人17人,留守儿童20人,农村低保77人,五保户1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3人,党员38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2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2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人。产业发展: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0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83公顷,总产916吨;油料种植81公顷,总产182吨;蔬菜瓜类播面10公顷,产量630吨。袋料食用菌207万袋,耕牛出栏37头,存栏68头;牲猪当年出栏2822头,存栏3024头;山羊出栏226只,存栏201只;家禽出笼2072只,存笼3576只。全村合作医疗缴费人数1148人,参合率为101.15%;辖区内有一个村级卫生室,从业人员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
樟树村 |
河口乡樟树村,版图面积23.5平方公里,耕地1750亩。樟树村紧邻福河,铁炉湾村经过,交通便利。地势以丘陵为主,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94户1311人,外出务工358人,空巢老人12人,留守儿童12人,农村低保77人,五保户3人,优抚3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52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5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6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45人。 产业发展:目前村民主要以种植袋料实用菌和矿上务工为主。 |
刘青村 |
-村位于河口乡中西部,靠近集镇,版图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1600多亩,退耕面积223亩,土地肥沃,山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487户1276人,外出务工238人,空巢老人23人,留守儿童16人,农村低保83人,五保户2人。村党支成员3人,党员38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4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8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连等群团组织负责人6人。现有袋料香菇(130万袋)、灵芝菌(2万袋)、山羊(400只)、生猪(年出栏1000头)四大主导产业。 |
河口村 |
河口乡河口村位于河口乡中部,版图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1950亩。省二级路贯穿河口村,交通便利。地势以丘陵为主,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728户1836人,外出务工438人,空巢老人68人,留守儿童38人,农村低保80人,五保户2人,优抚15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52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5人,60岁以下年轻党员27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人。 产业发展:现有茶园300亩、景观植物350亩、生猪(年出栏3200头)、食用菌150万袋四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5995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1080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
漳沐村 |
河口乡漳沐村位于河口乡东北角,东与南漳交界,南与巩峪交界,西与金竹接壤。辖4个村民小组,325户999人,支部党员3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交叉任职。 |
金竹村 |
(一)概况:河口乡金竹村,位于河口乡东北部,村委会驻地金竹村二组,距县城50公里,河口乡集镇14.2公里,东与巩裕村、漳木村接壤,南与张桥相连,西与江范村、北与南漳县接壤。1983年前称金竹大队、白果大队,1983年后改称为金竹村、白果村,2002年11月,金竹村与白果村合并为金竹村。现金竹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34人,60岁以上老党员23人,村委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连等群团组织负责人6人。辖5个村民小组326户882人,全村版图面积14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9公顷,山林面积1256公顷,水域面积6公顷,境内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0%,古树名木有银杏、马尾松、冬青树。珍稀野生动物有锦鸡、獾、等。 (二)基础设施:2004年4月,对村庄进行规划。规划内容为居民区和道路改造。2005年5月,修建第一条通村硬化公路太漳线。现有村级公路13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13公里。已建成2座水库,分别是宋家冲水库、桐木垭水库,库容分别为12万立方米和16万立方米;堰塘108口,可蓄水15万立方米;干支渠111条,总长18.5千米;农田灌溉面积54公顷,有效灌溉率64%。公共蓄水池5处,可蓄水250立方米,现有公用自来水管道9.3千米。2005年建设开通移动、联通通信基站,实现手机通讯全覆盖,2012年开通电信宽带网,2009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覆盖率100%。 (三)经济建设: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9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15元。经济以食用菌种植、养殖、粮作、务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等。有企业6个,主要产品有原煤、煤矸石等。 (四)社会事业:现在校学生22人,在幼儿园1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有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882人,参保率100%。计生生育率100%。传统文艺活动有民间艺术、传统乐器、民意戏剧等。传统体育项目有跑步、乒乓球、踢毽子等。 (五)地方特色:金竹村云台观是河口乡海拔最高点,民国前曾有道人再此建观修道,0期间遭破坏,现存有大量建观石材,上刻有许多道教文化图案,因为其全乡海拔最高,现云台观峰顶建有河口乡森林灾害瞭望塔。 |
巩裕村 |
河口乡巩裕村东与茅坪场接壤,南与本乡樟树村相邻,西与金竹村相邻,北毗邻漳河与南漳县交界,版图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1760亩。地势以丘陵为主,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34户1021人,外出务工185人,空巢老人25人,留守儿童11人,农村低保59人,五保户3人,优抚2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48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3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2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现有食用菌(115万袋)、黑山鸡(20000只)、生猪(年出栏1500头)优质水稻种植(1200亩)四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95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1071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
张桥村 |
河口乡张桥村位于河口集镇东北角,村委会驻地距乡政府2.5公里,东与巩裕村相邻,南与河口村交界,西与-村相接,北与江范村接壤。由原张桥与西峰两村合并而成。全村版图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4亩。地势以丘陵为主,土地肥沃。平均海拔400米,交通便利。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20户1380人,外出务工450人,空巢老人15人,留守儿童21人,农村低保67人,五保户2人,优抚2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3人,党员49人,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23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7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6人。产业发展:食用菌、草食蓄、返季蔬菜和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来,张桥村以张世全为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两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着力打造“四点”:党员创业致富示范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党员发挥作用示范点、居民小区建设示范点,努力实现“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全力建设“四村”:食用菌大村、延季蔬菜名村、党建示范村、和谐文明新村,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健康文明新风尚正逐步形成。截至2014年底,全村食用菌规模达到228万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2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0元。 |
江范村 |
河口乡江范村位于河口乡东北部,村委会驻地江范村二组,距县城4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因地域名江家坡、范家坡而得名。东连金竹村,南接张桥村,西与-、黄竹、朝阳村交界,北与南漳县巡检、东巩镇接壤。辖4个村民小组,476户,总人口1332人。 全村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4公顷,水域15公顷,林地2050公顷。森林覆盖率80%。主要矿产资源是白煤,现存储量102万吨,还有少量的铜矿。名贵树木有银杏、紫薇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麂子、乌蛇等。 2014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33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59元。主导产业以食用菌为主,其次是打工收入,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有规模以下企业3个,主要产品是白煤。 现有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332人,参合率100%。计划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传统文艺活动是吹唢呐,以向德新为首的唢呐队被有关部门聘为民间艺人。公共活动场所一个,100平方米,主要是集中放电影、演戏、跳广场舞等。 村内有二个风景名胜,一个是河口乡最高的山峰云台观,高830米,曾经住过道士,道观在0时被毁了,每年都有人在上面残迹上焚香膜拜。该山出产的“云峰茶”因海拔高,云雾缭绕,无任何污染,茶叶细嫩,小有名气,可惜产量有限,很少外销。另一个是古泉洞,洞口仅供4人围坐,往里狭窄。洞内流出的清泉滋润了一方人,大天干也没断流过。洞门还可见清朝时官府立的石碑残迹。 |
朝阳村 |
河口乡朝阳村东临南漳县,西临本乡黄竹村,南临本乡江范、-村,北临南漳县。 人口现状: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312户705人,外出务工538人,空巢老人18人,留守儿童14人,农村低保95人,五保户3人,优抚9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4人,党员29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7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7人。 产业发展:现有景观植物(400亩)、核桃(200亩)、软子石榴(50亩)、生猪(年出栏2000头)、食用菌(100万袋)五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人平纯收入达到1077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