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宜昌市 >> 兴山县 >> 南阳镇 >> 营盘村

营盘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营盘村谷歌卫星地图)


营盘村简介

  营盘村地处鄂西中部,属南阳镇的东大门,国土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全村辖七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55人,其中农村人口2043人,占总人口数98.9%,农户631户,农村劳力1152人,耕地面积2240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为全面推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农村经济较快发展。2010年,全村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111.7万元,比2000年增长40%,年均增长8%,人均农业增加值2578元,牲猪、果茶等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机械作业水平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畜牧、果茶特色产业,2005年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75%以上,农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柑桔发展3012亩,优质脐橙基地1千亩,千头以上畜养殖小区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逐步兴起。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0年,全村公路总里程13公里,贯穿五个村民小组,硬化公路3公里,2006年的再次努力,新修公路5公里,硬化公路4公里,全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8公里,硬化公路7公里,实现全村7个村民小组,组组通公路目标;农村电网改造,我村履盖率已达100%;沟渠防洪排涝和节水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加快,使我村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履盖率进一步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我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完成九个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98%;农村卫生事业也有了稳步发展;公众通信三大网(C、G、P)实现全村履盖,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组户达98%;低生育水平正在逐步稳定,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78元,现金收入占65%,人均食物消费占生活消费比重40%;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预制构件房屋的建设占总住房的35%,村容村貌不断改观,全村绝对贫困人口总量控制在3%以下。
   营盘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尹炼;
   支委兼财经委员王祖武;
   支委兼妇女计生委员王祖翠;
   治调委员万能兵。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526104 443000 0717 查看 营盘村谷歌卫星地图

营盘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营盘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文武村

  本村现有国土面积46。7平方公里,全村5个村民小组,318户,1018人,劳动力资源624人,耕地面积1682亩,其中:水田96亩,旱地1606亩。我村已有五大产业在迅速发展,特别是通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村的经济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为我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经济发展良好。2010年全村农业总产值530万元,人平纯收入2455元。畜牧产业:生猪出栏1996头,山羊出栏680只;果茶产业:柑桔面积1350亩,产量600吨,品改面积达到了500亩;茶叶面积1350亩,产量4吨,板栗、核桃500亩,产量4吨,产量15吨;蔬菜60亩,产量11吨;烟叶82亩,产量12吨。农产品优质率65%.    基础设施:2010年全村公路总里程8。7公里,运输网络不断改善,基本实现农村电网改造,村民用电同网同价和农村电气化。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4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00亩,实施退耕还林后,森林覆盖率85%。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99%;农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有卫生室1个;全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80%;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农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55元,现金纯收入占67%,人均工资性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31%,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其中预制结构占20%;生态家园建设稳步推进,建沼气池53个,改厕、改栏105个,村绿化率为85%,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扶贫搬迁85户360人。    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形成氛围,以创“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党支部”为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以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户联责任区为载体的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财务公开和议事恳谈制度进一步完善。    文武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朝柱(代);    支委兼治调委员沈朝柱;    支委兼妇女计生委员李红;    财经委员李浩。  

阳泉村

  阳泉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南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神农架黄金旅游线腹中穿过,境内有知名的旅游景点,是远近闻名的柑桔专业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632户,总人口1937人,总劳动力1081人,版图面积16.8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3万亩,耕地面积1683亩,柑桔种植面积3100亩。 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状况。全村种植业以柑桔产业为龙头产业,品种以锦橙为主,有部分夏橙、脐橙,品质优良,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出口俄罗斯;种植业有一定产量的玉米、茶叶和蔬菜;畜牧业以生猪为主,山羊有一定产量。工业有硅石和免烧砖厂;第三产业以小百货、交通运输、餐馆、住宿等服务业为主。打工经济占有一定比重。经济发展势头较好。    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50万元,柑桔总面积2090亩其中挂果面积2090亩,年产量2100吨。茶叶面积640亩产量6吨。蔬菜500亩,产量330吨。畜牧:生猪3500头,出栏3500头,山羊350只,出栏350只。硅石矿储藏量1000万吨,境内有一个硅矿厂和一个免烧砖厂。    基础设施状况。全村公路总里程18.1公里,达到组组通公路,水泥路面1.5公里。 实现了村级同网同价和农村电器化。 农村人畜饮水得到解决。    农民生活水平状况。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33元, 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34%,人均食物消费占生活消费比重为21%,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60%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    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建设状况。农民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村民自制制度建立健全,村务公开 、议事恳谈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社会公共事业状况。2010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5%以上。建立了村级卫生室,全村90%的农户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广播、电视入户率90%。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全村社会救助进一步完善。    阳泉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许开键;    支委兼财经委员李全;    支委兼妇女计生委员贾代银;    治调委员黄开华。  

营盘村

  营盘村地处鄂西中部,属南阳镇的东大门,国土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全村辖七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55人,其中农村人口2043人,占总人口数98.9%,农户631户,农村劳力1152人,耕地面积2240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为全面推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农村经济较快发展。2010年,全村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111.7万元,比2000年增长40%,年均增长8%,人均农业增加值2578元,牲猪、果茶等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机械作业水平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畜牧、果茶特色产业,2005年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75%以上,农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柑桔发展3012亩,优质脐橙基地1千亩,千头以上畜养殖小区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逐步兴起。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0年,全村公路总里程13公里,贯穿五个村民小组,硬化公路3公里,2006年的再次努力,新修公路5公里,硬化公路4公里,全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8公里,硬化公路7公里,实现全村7个村民小组,组组通公路目标;农村电网改造,我村履盖率已达100%;沟渠防洪排涝和节水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加快,使我村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履盖率进一步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我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完成九个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98%;农村卫生事业也有了稳步发展;公众通信三大网(C、G、P)实现全村履盖,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组户达98%;低生育水平正在逐步稳定,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78元,现金收入占65%,人均食物消费占生活消费比重40%;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预制构件房屋的建设占总住房的35%,村容村貌不断改观,全村绝对贫困人口总量控制在3%以下。    营盘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尹炼;    支委兼财经委员王祖武;    支委兼妇女计生委员王祖翠;    治调委员万能兵。   

落步河村

  落步河村现有国土面积28.57平方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425户,1233人,劳动力资源860人,耕地面积1279亩。我村已有三大支柱产业在迅速发展,特别是通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发展前景,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较快。2010年全村农业总产值596万元,经济总收入597万元,人平纯收入2300元,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平衡,农产品优质率51%。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实现柑桔、畜牧、烟叶三大特色产业,现有柑桔面积1000亩,年产量380吨,2005年牲猪出栏2963头,山羊300只,烟叶面积379亩,产量57吨,蔬菜38亩,产量350吨,同时,第三产业在逐步形成规模。    基础设施:2005年全村公路总里程13公里,运输网络不断改善,基本实现农村电网改造后村民用电同网同价和农村电气化,全村水利有效灌溉面积50亩,新天河水窖30口,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5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后森林覆盖率40%。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99%;农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有卫生室1个;全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70%;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农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现金纯收入占60%,人均工资性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20%,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其中预制结构占18平方米;清洁能源、生态家园建设稳步推进,改厕、改栏150个,村绿化率为60%,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扶贫搬迁20户80人。    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形成氛围。以创文明村、文明户的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村党组织“五好”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以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户联责任区为载体的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财务公开和议事恳谈制度进一步完善。    落步河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谭帮强;    支委兼财经委员李英;    支委兼妇女计生委员赵习军。  

龙门河村

  龙门河位于兴山县城的西部,著名的香溪河中上游,北及东北与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接界,西与巴东毗邻,南及东南与本镇店子坪两河口村相连,属大马山余脉体系,地形西南,西北方位山高,东南、东北方位低,境风最高海拔2229米,最低海拔654米,高差悬殊较大,农户居住与耕种在海拔800-1300米之间,居住相对集中,土地肥沃,地形平坦呈盆地状,国土资源面积69666亩,年末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耕地2.8亩。龙门河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1992年林业部批准龙门河为国家森林公园,现已开发开放神龙洞旅游景点,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于1995年在该村建站,该地区物种丰富,动物品种繁多,是观光旅游、科研融为一体的风水宝地。    2010年进行全村并组,该村由原龙门河,五池两自然村组合并而成,现辖三个村民小组176户576人,劳动力296个,其中男劳动力为156个,女劳动力140个,在劳动力总数中,从事大农业145个,交通运输业8个,批发零售4个,其他非农行业139个。    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0万元,比上年增10万元,工业收入10万元,交通运输业10万元,商贸业3万元,服务业收入2万元,其他收入100万元。在农业收入中种植业收入100万元,林业收入25万元,牧业收入30万元,实现农村经济纯收入236万元,当年人平纯收入2250元。    主要的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150吨,其中夏粮40吨,玉米100吨,其他10吨,烤烟1400担,蔬菜50吨,牲猪出栏480头,山羊出栏150只,家禽出笼1500只,森林覆盖率72.9%,年采伐量210立方米左右。    龙门河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郑宗义;    支委兼妇女计生委员邹道芬;    支委兼治调委员刘子刚;    财经委员邹万喜。  

石门村

  石门村东与阳泉,云盘村相联,西与落步河村相邻,神农架生态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全村4个村民小组,273户,887人,劳动力资源580人。全村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0亩,到目前为止我村五大产业发展较快,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村的经济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展趋势良好,这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快:2010年全村农业总产值431万元,经济总收入197万元,人均纯收入2184元,五大产业的产品优质率不断提升。    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实现柑桔、畜牧、板栗、核桃、药材五大特色产业,2005年柑桔600亩,产量320吨,牲猪2100头,山羊40只,板栗1000亩,核桃50亩,药材150亩,蔬菜285亩,产量150吨。    基础设施:2010年全村公路总里程11公里,村级运输网络不断改善,实现了农村电网改造后村民用电同网同价和农村电气化,全村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00亩,天河水窖43口,村民安全饮水已基本起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后森林覆盖率80%。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99%;农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有卫生室1个,全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5%,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84元,现金纯收入占65%,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20%,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其中预制结构占10平方米;清洁能源,生态家园建设稳步推进建设沼气池10个,改厕、改栏150个,村绿化率为80%,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扶贫搬迁3户10人。    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建设形成氛围,文明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村党组织“五好”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凝聚力、战斗力增加,以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户联责任区为载体的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财务公开,和议事恳谈制度进一步完善。       石门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光平;    财经委员李相文;    治调委员邬光红;    妇女计生委员王英;    支委邬光尧。  

白竹村

  白竹村地处南阳镇西北边陲,东靠兴神旅游专线,西邻神农架林区九冲村,前起苍坪,后靠古夫坝子沟,上至山巅,下连河边,海拔在400米—1800米之间,全村4个组、164户、564人、270个劳动力,山地总面积58797亩。勤劳的白竹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使全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我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由于条件差,基础弱,在实施过程中难度大:       自然条件差,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仅有一条七十年代神龙架至松柏林区公路沿河底擦边而过,林区无一条公路,农民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全靠肩挑背托。       产业结构不合理,无支柱产业,靠搬迁、退耕还林、打工经济维持生存。经济发展无产业项目,无发展后劲。       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低。在家务农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科技推广难度大,“小富即安”思想严重,不求上进,不求发展。       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信息网络落后。    白竹村与神农架林区九冲接界,全村设4个组,人口565人,是全镇最小的村之一,境内因山高坡陡,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粮食以包谷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杜仲、天麻、药材等为主,随着停耕还林工作的实施,以蜂蜜等为主林副产品收入增加,境内高坪有一地名叫碑垭,有光绪年间的禁赌碑一座,有咸丰年间的匪情碑一座,曾经有三名失散的红军战士在此遇难,建有烈士墓,在高坪小学未撤销时,每到清明时节,当地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祭奠。   2014年成立了第一个南阳镇水产协会,会员50人,现成功注册了“兴山杨鱼”、“兴山香肠鱼”和“香溪源”商标。  

两河口村

  本村现有国土面积47.254平方公里,全村7个村民小组232户775人,劳动力资源383人,耕地面积1708亩,我村已有三大支柱产业在迅速发展,特别是通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村的经济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为我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经济发展情况。2010年全村农业总产值280万元,经济总收入280万元,人平纯收入1800元。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平衡,农产品优质率51%.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实现烟叶、畜牧、药材三大特色产业,2005年出栏生猪900头,山羊出栏250只,烟叶面积480亩,产量70吨。    基础设施:2010年全村公路总里程59.4公里,运输网络不断改善,基本实现农村电网改造,村民用电同网同价,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25%,退耕还林450亩,实施退耕还林后森林覆盖率85%。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99%;农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有卫生室1个;全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65%;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农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现金纯收入占60%,人均工资性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20%,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扶贫搬迁4户16人。    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形成氛围,以创“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党支部”为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以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户联责任区为载体的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财务公开和议事恳谈制度进一步完善。    两河口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明龙:    支委兼财经委员谭仕润;    妇女计生委员张英;    治调委员张尚安;    支委向光军。  

店子坪村

  店子坪村地处南阳镇西南部,东靠百羊寨村,西望龙门河村,南靠两河口村,北接落步河村,现有国土面积21.71平方公里,海拔在800米—1200米之间。全村4个组198户、643人313个劳动力,耕地总面积3203亩。店子坪村是原庙垭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心村,三庙公路和落店公路同时通到村中心,境内林业资源比较丰富,是飞播造林的重点区域之一,现存的长岭杉木林基地蓄积有上万方的成材林。境内盛产茶叶、核桃、野生小板栗和多种野生药材。瓦场河流域还可以开发小电站。勤劳的店子坪人民保持着纯朴的乡风民风,代代子孙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使全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奠定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    农村经济较快发展。2010年,全村实现工农业产值2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80万元,人均纯收入2100元,烟叶产业、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和打工经济初具规模。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烟叶专业村发展烟叶1000亩,烟农年收入120万元;畜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年保持出栏生猪800头以上,实现了人平出栏1头猪的目标,年出栏山羊370只;全村现有茶叶面积400亩;累计退耕还林600亩,每年固定收入13.8万元,已发展板栗300亩、核桃300亩;打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每年有85人外出打工,收入60万元以上,部分农户靠打工经济致了富,买了房,购了车。鼓励搬迁致富,近几年共搬迁21户,靠搬迁走上了富裕道路。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村现有两条公路部里程25公里,4个村民小组有2个小组通公路,还没有实现公路硬化;农村用电低网改造覆盖全村100%的农户,居民用电质量较高;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本消除了茅草屋和危房;农户饮水还有一定的困难,近一半的农户和生畜饮水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我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完成九个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100%;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发展;公众通信三大网(C、G、P)实现全村履盖,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组户达98%;低生育水平正在逐步稳定,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实施。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现金收入占65%,全村人平纯收入在800元以下的有27户,1000元以下的有19户,1500元以下的19户,1500元以上的有133户;人均食物消费占生活消费比重40%;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村容村貌不断改观,全村绝对贫困人口总量控制在3%以下.    店子坪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育飞:    治调委员王育龙;    妇女计生委员贾代红;    支委余以强、周敬宜。   

百羊寨村

  百羊寨村地处南阳镇西南部,位于兴山县第二高峰万朝山山麓,全村呈低山、半高山和高山垂直地形分布,最低海拔200多米,最高海拔2200多米,平均海拔800多米。全村国土总面积36.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61亩。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525户,1732人。全村共51名党员,设立总支委员会,下辖三个党支部,村两委班子4人,设4个专职组长。    经济发展情况    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918.9万元。生猪出栏3600头,养殖大户达32户,收入达200多万元;山羊出栏700只,收入达13万元;烤烟种植面积1676亩,经济收入225万元;茶叶面积650亩,产量9吨,经济收15万元;药材、板栗面积达120亩,产量5吨;粮油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农作物为主,经济收入207万元。    基础设施    全村组组通公路,村级道路有三条主通道,全长4.2公里,其中硬化道路10公里,农村低压线路改造全村100%完成,用电质量较高,人畜饮水工程覆盖率达65%,2005年退耕还林面积230亩。    农民生活水平状况    2011年人均纯收入2580元,五保户7人,特困户24户,全村住房结构土木占92%,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占60%以上农户进行以“三改”工程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    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全村设党总支一个,下设三个支部,支部书记分别由总支委员兼任,分管三片。全村共分24个小区,有24名区代表,村重大事情都是通过区代表和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议事决策,村务、财务每年至少公布两次,每年至少两次召民主生活会和议事恳谈会等。       百养寨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育波;   支委兼财经委员李军;    支委兼妇女计生委员彭书;    治调委员高光彩。  


营盘村特产大全




营盘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