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三峡咽喉、西峡明珠”之称的屈原故里归州镇,位于三峡大坝上游33公里的西陵峡北岸,地处湖北省秭归县腹地中心,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03亩,辖归州、向家湾、彭家坡、屈原庙、周家湾、香溪、向家店、万石寺、宫庄坪、盐关、贾家店、白果园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1个村(居)民小组,29990人。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历为长江中上游的交通要镇,鄂西山区的商贸重镇和闻名遐迩的“中国脐橙之乡”。
归州是一个文明古镇,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早在30万年前,人类便开始在这里定居,3600年前,古归国在这里诞生,3100年前,楚始都在这里建立。千百年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归州,诞生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走出了“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演义了硝烟弥漫、鼓角齐鸣的三国故事,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
经济发达
归州是一个经济重镇。第一块脐橙基地就建在归州,从归州脐橙园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金奖。归州脐橙内销大江南北,外销世界各地,为秭归挣得中国“脐橙大县”、“柑桔之乡”的殊荣。归州的农业基础日益厚实,拳头产品脐橙发展到20000亩,常年产柑19994吨,人平产柑位居全市前列。全镇以柑桔为主导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已成为峡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工业布局日趋合理,结合库区企业移民搬迁,兴建了一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企业,开发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形成了以建材为龙头、以加工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开发了砂页挂板、文化石等10多个优质产品,打入省内外市场。乡镇企业实现了二次振兴,通过对现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和对移民企业的结构调整,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装卸运输企业和各种商贸企业相继组建。特别是归州私营经济在秭归县独树一帜,拥有全县乃至三峡库区乡镇中规模最大、规划最优、区位最佳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建材市场,吸引来全国各地5000余人在此经商置业,已发展成为全县的商贸批发中心。
归州是一个旅游新镇。归州新镇坐落于距归州古城3公里处的屈原庙村陶家坡,依山就势,背山临江,呈“凹”形分布于屈家沟东西两侧,是一座乡土气息浓郁,文脉传承清晰,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库区移民搬迁镇。归州新镇功能齐备,设施齐全,淳朴自然,幽雅别致,极具屈风楚韵。当人们置身于这座依山傍水,绿树环抱,规划布局合理的小城中,看着这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欣赏着这一处处精致入微,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景点,就会真正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在这里,高峡平湖尽收眼底,西陵风光壮观依旧;巴楚文化、三国文化、屈原文化、昭君文化、柑桔文化更增内涵;赛龙舟,玩龙灯,吃粽子,送祝米等浓郁的民俗民情更添特色。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寻找古老归州那似曾熟悉的厚重背影,而且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气息。
古老的归州已经消逝,崭新的归州悄然崛起。看!古城归州的灵魂在新的地方延伸,她正以全新的姿态创造着屈乡故里更加美好的未来!
-
新镇崛起
新的归州镇是一座移民新镇,属秭归老县城所在地,地处长江西陵峡北岸,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和魂归地,也是美人王昭君的出塞地。全镇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29990人。该镇2002-2004、2005-2007年度被评为湖北省文明乡镇,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2007年被命名为“湖北省卫生镇”。2008年,归州正在创建“全国卫生镇”、第四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和新一轮“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 2002年完成搬迁庆典的新集镇,近期规划1.2万人,占地80公顷;远期规划1.5万人,占地150公顷。归州新集镇以其优美的环境和“乡土味、文化型、生态镇”的独特风貌受到各方赞誉。
九龙路
九龙路因移民搬迁前秭归老县城的九龙奔江而得名。九龙路属集镇三条主干道之一,是连接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
屈子街
屈子街仿明清建筑,集中展示了三峡民俗风情,分民间工艺制作展现、峡江美食加工、山里货色经营、观赏峡江人民远古劳作农具、品茶休闲等五大类,成了一条旅游街。
迷人的广场夜景
政府文化广场位于集镇中心,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保留了峡江传统的建筑特色,注入了地方性和民俗性,使广场成为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公共活动场所。
污水处理厂
投资1200多万元的归州污水处理厂占地13.38亩,于2004年3月开工,2005年10月竣工,2007年6月15日正式投入运行。截止目前,处理集镇污水37.04万吨,污泥177.03吨,排放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欢快的移民群众
三峡工程建设让库区移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归州镇屈原庙村年过七旬的移民群众李国定夫妇在全镇民间文艺汇演中正玩着采莲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28平方公里 | 420527102 | 443000 | 0717 | 查看 归州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归州社区 | - | - |
---- |
查看 归州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向家湾村 | - | - |
---- |
查看 向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彭家坡村 | - | - |
---- |
查看 彭家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贾家店村 | - | - |
---- |
查看 贾家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向家店村 | - | - |
---- |
查看 向家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
香溪村 | - | - |
---- |
查看 香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官庄坪村 | - | - |
---- |
查看 官庄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万古寺村 | - | - |
---- |
查看 万古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周家湾村 | - | - |
---- |
查看 周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盐关村 | - | - |
---- |
查看 盐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屈原庙村 | - | - |
---- |
查看 屈原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果园村 | - | - |
---- |
查看 白果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茅坪镇 |
茅坪镇坐落于长江西陵峡南岸,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枢纽工程毗邻,是秭归县城所在地,版图面积206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村3个社区,110个村民小组,31625户85362人。全镇社会秩序稳定,借力“四个秭归”(宜旅秭归、文化秭归、生态秭归、幸福秭归)、“两园三区”(三峡翻坝物流园、河东生态工业园、主城区、金缸城新区和屈原故里生态文化旅游区)和“三大百亿产业”(光电制造、农产品加工、港口物流三大百亿产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 茅坪镇于三国时期建镇,距今已有1700年的建置史。三峡工程的兴建使她一跃成为坝上库首第一镇。该镇是集坝区、城区、库区于一体的移民大镇,于1995年、1997年完成移民搬迁6082人,其中外迁1946人。-、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库区银杏沱移民安置示范区视察。茅坪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著名的屈原祠已搬迁至该镇的凤凰山,位于四溪村的泗溪生态旅游区已成为三峡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茅坪镇抓住三峡工程、县城东迁两大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活镇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柑桔、茶叶、生猪三大主导产业。多经基地总量达到3.9万亩,其中,柑桔1.7万亩,茶叶1.2万亩。2005年完成柑桔产量4000吨、茶叶产量520吨,出栏生猪4.2万头。以水稻、玉米等为代表的粮食总产量7916吨,油料总产量1498吨。 - 工业企业 是该镇区域经济的主体,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服装轻纺、港口服务等四大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提供税收占全镇财政收入九成以上。全镇现有企业总数39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从业人员10822人。平湖水泥、惠农食品公司实现了税收过百万的目标,以船舶制造、滚装船车辆运输为主要业务的港口经济发展提速,以泗溪风景区为核心的旅游经济带动效益日益显现。 - 移民政策 茅坪镇认真落实移民政策,积极做好三期移民清库及后期扶持工作,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及专项设施,广大移民安居乐业,移民工作实现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 城乡环境 茅坪镇通公路的村达到100%,90%的村实现了通达水泥路的目标,通达里程91公里。通过实施“六通五改”,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城乡文明程度得以逐步提高,13家单位获省、市、县文明单位称号。全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茅坪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其承东启西的特殊区位、优惠透明的招商政策、优质高效的政务作风、诚实守信的信用制度、规范严明的法制保障、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使茅坪镇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和秭归对外开放的窗口。 - 屈原祠原址 位于秭归县归州镇境内,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1976年,因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库区水位升高,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屈原祠迁到县城东3里的向家坪,占地14000平方米,倚山面江,坐北朝南。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十几万人次,整体建筑由山门、大殿、左右配房等组成,山门为牌楼式,高14米,四柱三楼,正中门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流芳”字样,大殿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明代木构建筑手法设计,崇台高耸,翠瓦飞檐,殿前立屈原铜像,其左右两侧碑廊内镌“九歌图”和“名人诗文”石刻。殿后有屈大夫墓,系后世营建之衣冠冢。 1999年10月,国家文物局、国家三建委同意了湖北省文物局和秭归县政府的意见,屈原祠及秭归地面24处文物集体搬迁计划正式立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复建于凤凰山的古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包括屈原祠在内的24个仿古建筑群得到了很好保护。 |
归州镇 |
素有“三峡咽喉、西峡明珠”之称的屈原故里归州镇,位于三峡大坝上游33公里的西陵峡北岸,地处湖北省秭归县腹地中心,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03亩,辖归州、向家湾、彭家坡、屈原庙、周家湾、香溪、向家店、万石寺、宫庄坪、盐关、贾家店、白果园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1个村(居)民小组,29990人。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历为长江中上游的交通要镇,鄂西山区的商贸重镇和闻名遐迩的“中国脐橙之乡”。 归州是一个文明古镇,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早在30万年前,人类便开始在这里定居,3600年前,古归国在这里诞生,3100年前,楚始都在这里建立。千百年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归州,诞生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走出了“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演义了硝烟弥漫、鼓角齐鸣的三国故事,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 经济发达 归州是一个经济重镇。第一块脐橙基地就建在归州,从归州脐橙园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金奖。归州脐橙内销大江南北,外销世界各地,为秭归挣得中国“脐橙大县”、“柑桔之乡”的殊荣。归州的农业基础日益厚实,拳头产品脐橙发展到20000亩,常年产柑19994吨,人平产柑位居全市前列。全镇以柑桔为主导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已成为峡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工业布局日趋合理,结合库区企业移民搬迁,兴建了一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企业,开发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形成了以建材为龙头、以加工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开发了砂页挂板、文化石等10多个优质产品,打入省内外市场。乡镇企业实现了二次振兴,通过对现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和对移民企业的结构调整,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装卸运输企业和各种商贸企业相继组建。特别是归州私营经济在秭归县独树一帜,拥有全县乃至三峡库区乡镇中规模最大、规划最优、区位最佳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建材市场,吸引来全国各地5000余人在此经商置业,已发展成为全县的商贸批发中心。 归州是一个旅游新镇。归州新镇坐落于距归州古城3公里处的屈原庙村陶家坡,依山就势,背山临江,呈“凹”形分布于屈家沟东西两侧,是一座乡土气息浓郁,文脉传承清晰,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库区移民搬迁镇。归州新镇功能齐备,设施齐全,淳朴自然,幽雅别致,极具屈风楚韵。当人们置身于这座依山傍水,绿树环抱,规划布局合理的小城中,看着这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欣赏着这一处处精致入微,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景点,就会真正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在这里,高峡平湖尽收眼底,西陵风光壮观依旧;巴楚文化、三国文化、屈原文化、昭君文化、柑桔文化更增内涵;赛龙舟,玩龙灯,吃粽子,送祝米等浓郁的民俗民情更添特色。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寻找古老归州那似曾熟悉的厚重背影,而且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气息。 古老的归州已经消逝,崭新的归州悄然崛起。看!古城归州的灵魂在新的地方延伸,她正以全新的姿态创造着屈乡故里更加美好的未来! - 新镇崛起 新的归州镇是一座移民新镇,属秭归老县城所在地,地处长江西陵峡北岸,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和魂归地,也是美人王昭君的出塞地。全镇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29990人。该镇2002-2004、2005-2007年度被评为湖北省文明乡镇,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2007年被命名为“湖北省卫生镇”。2008年,归州正在创建“全国卫生镇”、第四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和新一轮“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 2002年完成搬迁庆典的新集镇,近期规划1.2万人,占地80公顷;远期规划1.5万人,占地150公顷。归州新集镇以其优美的环境和“乡土味、文化型、生态镇”的独特风貌受到各方赞誉。 九龙路 九龙路因移民搬迁前秭归老县城的九龙奔江而得名。九龙路属集镇三条主干道之一,是连接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 屈子街 屈子街仿明清建筑,集中展示了三峡民俗风情,分民间工艺制作展现、峡江美食加工、山里货色经营、观赏峡江人民远古劳作农具、品茶休闲等五大类,成了一条旅游街。 迷人的广场夜景 政府文化广场位于集镇中心,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保留了峡江传统的建筑特色,注入了地方性和民俗性,使广场成为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公共活动场所。 污水处理厂 投资1200多万元的归州污水处理厂占地13.38亩,于2004年3月开工,2005年10月竣工,2007年6月15日正式投入运行。截止目前,处理集镇污水37.04万吨,污泥177.03吨,排放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欢快的移民群众 三峡工程建设让库区移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归州镇屈原庙村年过七旬的移民群众李国定夫妇在全镇民间文艺汇演中正玩着采莲船。 |
屈原镇 |
秭归县辖镇,三峡工程移民库区之一。1958年建新滩公社,1975年归龙江公社所辖,1986年建新滩镇,1995年原屈原乡一部分与新滩镇合并建屈原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3公里。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2.6万。临有小型客、货码头,宜昌至秭归和县内客轮在此停靠,有通往部分乡村的乡级公路。辖白沱、长江、沙子岭、龙马镇、关家湾、岗家坪、巴东方、夭门垭、西陵、西峡、桂林、桂坪、九盘山、风斗岩、茅坝、团立、于镇、刘家山、九龙、高峰、双龙、屈原、三星、大周坪、五指山、鲁家河、板仓、仙女坪、袁家岭、羊坪、北峰31个村委会。南北两岸为著名的柑橘产区,桃叶橙闻名全省。屈原村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 |
沙镇溪镇 |
秭归县辖镇。1958年建西陵公社,1959年设区,1975年改为金沙公社,1986年建沙镇溪镇。位于县境西南,青干河与长江的汇合处,距县城18公里。面积188.3平方公里,人口4.2万。沙(镇溪)两(河口)磨(坪)公路从镇中穿过。辖金江、高峰垭、台子湾、白果树、田家坡、马家山、杉树坪、马家坝、大湾、陕西营、千将坪、树坪、芦 家山、芦家坪、余家湾、楼子坪、红石溪、杨家沱、长垭、殷家坡、魏家庄、大浴池、大路沟、团岭、李家河、周家坪、范家坪、白水河、双院、云台山、龙潭头、权家山、表囤场、白垭、廖家坪、黄石板、香炉山、屯里荒、石门、郭家河、梅坪、马鬃岭、胡家岭、千丘、倒座铺、土地岭、梅家坡、林家、小溪沟、大岭、白羊、么店52个村委会。以农业和矿产业为主,盛产茶叶和柑橘。. |
两河口镇 |
¡¡¡¡ïö¹éÏØÏ½Õò¡£1949ÄêÉèÁ½ºÓÇø£¬1958Äê¸ÄΪ¹«É磬1981Äê¸ÄΪÁ½ºÓ¿Ú¹«É磬1986ÄêÉèÕò¡£Î»ÓÚÏØ¾³Î÷²¿£¬³¤½Äϰ¶£¬¾àÏØ³Ç16¹«Àï¡£Ãæ»ý356.8ƽ·½¹«ÀÈË¿Ú5.4Íò¡£É³(ÕòϪ)Ä¥(ƺ)¹«Â·´ÓÕòÖд©¹ý¡£Ï½Á½ºÓ¡¢Ëμҡ¢Á½ÃæÉ½¡¢Ìì¶ì³Ø¡¢Ë«Áúƺ¡¢ÅÆÂ¥¡¢ÓªÅÌ¡¢Ì«Æ½¡¢ÍÁÖéÃí¡¢Íõ¼ÒÛë¡¢ºìÍÁÁë¡¢ÓêË®»Ä¡¢³Ê·ï¡¢ËÚ»¨¡¢·ï»Ëɽ¡¢°×ÂíÁë¡¢¿¨×Ó¡¢´óƺ¡¢Ê¯²Ö¡¢Ì·¼ÒºÓ¡¢¸ßÇźӡ¢¶þ¼×¡¢×ذӡ¢Ï²èÔ°¡¢Ê¯Æº¡¢ÏãÁú¡¢ÑßÌÁƺ¡¢ÆÌׯ¡¢¾£Öñ¡¢ÔÂÃ÷¡¢Ñ¦¼Ò¡¢³¤Áë¡¢ÖÐÐĹۡ¢°×Ó¥¹Û¡¢Ö½Ïª¡¢Á¹Ë®¾®¡¢·®¼ÒÍ塢ز³ØÛë¡¢Ö£¼ÒÔº¡¢¶ÔÂí³¡¡¢Æß¼×¡¢ÓñÖéµÈ42¸ö´åί»á¡£ÒÔũҵºÍÑøÖ³ÒµÎªÖ÷£¬ÃºÌ¿´¢Á¿·á¸»¡£ª¥.¡¡¡¡[¸ÐÐ»ÍøÓÑ"ÎÒ²»ÊÇÏå·®ÈË"·ÖÏí´ËÄÚÈÝ¡£] |
郭家坝镇 |
秭归县辖镇。1950年为楚仓区,1955年改为郭家坝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复郭家坝区,1975年分属香溪公社和文化公社,1986年设郭家坝镇。位于县境中部,长江南岸,距县城8.5公里。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4万。秭(归)两(口)公路从镇中通过,临江有客货码头。辖郭家坝、王家岭、赵家坡、上和坪、郭家冲、石头坪、袁家冲、柏杨坪、牛岭、桐树湾、玄武洞、白龙潭、烟灯堡、邓家坡、鸡米寺、观音阁、青安、头道河、箭道坪、屈家、孔岭、崔家湾、七战垭、东门头、罐头嘴、枣心岭、荒口坪、银锅山、干沟、谭家、后湾、立志、腰店子、楚王井、李家堡、擂鼓台、花右、白云山、大金坪3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盛产柑橘、茶叶、柚子。有商贸、饮食服务。. |
杨林桥镇 |
¡¡¡¡ïö¹éÏØÏ½Õò¡£1949ÄêÓÉ5¸öСÏç×é³É£¬1955Äê¸Ä-Çø£¬1975Äê¸Ä-¹«É磬1986ÄêÉè-ÇÅÕò¡£Î»ÓÚÏØ¾³Äϲ¿£¬¾àÏØ³Ç28.5¹«Àï¡£Ãæ»ý267ƽ·½¹«ÀÈË¿Ú3Íò¡£ïö(¹é)Ñî(ÁÖÇÅ)¹«Â·¹áͨ¾³ÄÚ¡£Ï½-ÇÅ¡¢Èý¶É¡¢Ìì¶ì¡¢´óÑß¡¢ÍßÎݳ¡¡¢°×ÑÒ¡¢½ðÖñÔ°¡¢Æ«ÑÒ¡¢Âí»ØÓª¡¢°åÇÅ¡¢Ë®¾®Åè¡¢·ï»ËÁ롢Ҥƺ¡¢ÏòÍõɽ¡¢Ë®äî¿Ú¡¢ÐܼÒɽ¡¢ÏìË®¶´¡¢°×½ðá¢ÖìÆå»Ä¡¢Ë«Ïª¹µ¡¢Æá×Óɽ¡¢ÕÔ¼Òɽ¡¢×Þ¼ÒÍ塢ʯ¹Ä³Ø¡¢ÐÜׯ¡¢É³µØ¡¢ÔÆ·å¡¢´òÓã³Ø¡¢°×º×¡¢½¸ÎÑʯ¡¢ÏÂÂį́¡¢Î÷Ñôƺ¡¢¹ÄÂàÆº¡¢Ã¼Ã«É½¡¢Èý̨Ë¡¢Íõ¶þ»Ä36¸ö´åί»á¡£¾¼ÃÒÔũҵΪÖ÷£¬Ö÷²úÓñÃ×£¬ÊÇÏØÁ¸Ê³¡¢Öí¡¢É½Ñò²úÇøÖ®Ò»¡£¾³ÄÚÓÅÖÊÎÞÑÌú´¢Á¿·á¸»¡£ª¥.¡¡¡¡[¸ÐÐ»ÍøÓÑ"ÓñÊ÷"·ÖÏí´ËÄÚÈÝ¡£] |
九畹溪镇 |
九畹溪镇属中国于湖北省秭归县管辖,位于秭归县东南部,距县城约38公里,地处川鄂咽喉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牛肝马肺峡南畔。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 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南畔,属三峡库区移民乡镇,是伟大爱国诗人 九畹溪镇地理位置屈原入郢前开坛讲学、植兰修性之地,更是“中华第一漂”九畹溪景区”所在地。2009年1月4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撤“周坪乡”设“九畹溪镇”。 九畹溪镇位于县境东南,九畹溪镇地理坐标为东径110°18'-111°0',北纬30°38'-31°11'。海拔高度在620m。东与秭归县的新县城交界;南同长阳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邻秭归县下属乡镇郭家坝;北靠郭家坝镇;东北至长江三峡西陵峡江边【九畹溪漂流终点】。 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723.6℃, 和尚岩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6.5℃,年无霜期为306天,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2%,年日照时数1631.5小时,是湖北著名的冬暖区和甜橙栽培的最佳适宜区。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平均增温0.3—1.3℃,夏季平均降温0.9—1.2℃,气候条件将更有利于脐橙生产。 森林资源丰富,有松、杉、柑橘、油桐等。有三峡橘乡之称,以脐橙、夏橙、桃叶橙闻名,食品加工业以橙汁产品为主。 - 旅游资源 九畹溪镇风景秀丽,九畹溪镇政府所在地距秭归县城及三峡大坝仅40公里,距“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宜昌市80公里。境内有长江西陵峡最大的支流峡谷之一——九畹溪大峡谷。三峡工程蓄水后,星级旅游客轮可直接抵达九畹溪风景区旅游码头。公路主干道与宜巴省道相连,峡堡省道穿镇而过,全镇公路里程达到660公里。有着较丰富的旅游资源。 九畹溪漂流,惊奇刺激;仙女山国家地质公园,奇山秀水,绝壁怪石、鬼斧神工; 境内的九畹溪漂流景区曾创下“年接待量、日最高接待量、日均接待量、年销售收入”四项全国同行业第一,被誉为“中华第一漂”。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4-景区评定,被列入湖北省重点旅游风景区和全国自然水域漂流训练基地九畹溪镇风景秀丽,镇中心 这里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入郢前开坛讲学,植兰养性之地,这里是国家级景区--九畹溪景区所在地,这里还有亚洲第一高钢砼大桥--九畹溪大桥,2006年九畹溪景区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4-风景区的评定,也被列入湖北省重旅游风景区和自然水域漂流训练基地。 九畹溪镇“因旅游而发,借旅游而兴”,有奇山,也有秀水;有绝壁,也有怪石.仙女山,干沟溪,巨鱼坊,青钟地缝风光旎旖;情侣峰;望夫石;将军岩,问天神简鬼斧神工;求索碑;圣天观,棺木岩,神鬼石令人神往;交战山,砚窝台,神牛泉,灵芝石使人流连; 在这里山水文化、屈原文化、巴楚文化、道教文化、移民文化交辉相映. 九畹溪大桥 - 经济交通 经济以旅游为支柱,以农业为主,主产玉米、水稻、油菜籽、马铃薯、红薯,盛产茶叶(九畹丝绵茶),考烟等,工业缓步发展. 公路干道与宜(昌)巴(东)省道公路相连,秭(归)杨(林)公路穿镇而过,全镇公路总里程660余公里. |
水田坝乡 |
秭归县辖乡,县脐橙基地之一。1955年设水田坝区,1958年改火箭公社,1961年复归水田坝区,1975年改水田坝公社,1986年设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224平方公里,人口4.1万。秭(归)水(田坝)公路穿乡而过。辖上坝、中坝、下坝、龙口、渡水头、且住山、董家冲、王家桥、乔家坡、辛家坪、思母冲、望柱、房家沟、青蒿峪、大水田、辛家湾、草池坪、柏树垭、陈家岭、落黄坪、稠木树、对梁嘴、王家山、赦仓坪、石寨垭、朝东观、大阴湾、郭家寨、石庙、牛田、李家坡、石垭、庙岭、郝家岭、前-、后-、联营、龙潭湾、凉台河、咸池沟、野桑坪、姜家坡、杜家湾、郝家湾、茶园、柏杨、桓家湾、严坪、吴家坡49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盛产茶叶、柑橘、杜仲。. |
泄滩乡 |
¡¡¡¡ïö¹éÏØÏ½Ïç¡£1958Ä꽨Ͽ¹â¹«É磬1962Äê¸ÄΪй̲¹«É磬1986ÄêÉèÏ硣λÓÚÏØ¾³Î÷±±²¿£¬¾àÏØ³Ç12¹«Àï¡£Ãæ»ý145ƽ·½¹«ÀÈË¿Ú1.8Íò¡£½»Í¨ÒÔˮ·ΪÖ÷£¬ÂëÍ·ÓаͶ«¡¢Ò˲ýµÄ¿ÍÂÖÍ£¿¿¡£Ï½ÀÏ·ØÔ°¡¢³Â¼ÒÍå¡¢Åí¼Ò¡¢Íò¼Ò¡¢ÆåÅÌÁë¡¢×÷·»¡¢Ðì¼Òɽ¡¢·»¼Òɽ¡¢ºÎ¼ÒºÓ¡¢²ñ¼ÒÍå¡¢ºóÑÒ¡¢°×¼ÒºÓ¡¢°×ÑÒÍ·¡¢°×¼Òƺ¡¢¾ÅÌõÁë¡¢ºËÌÒÆº¡¢Ê¯¹Äƺ¡¢»Æ¼Òɽ¡¢Ë®ÌïÍå¡¢³Â¼ÒÆÂ¡¢Ýï×ÓÆº¡¢¹ð»¨Æº¡¢Áø³Ø×Ó23¸ö´åί»á¡£ÒÔũҵΪÖ÷£¬Ê¢²úÏijȡ£ª¥.¡¡¡¡[¸ÐÐ»ÍøÓÑ"ÕðÔç½£¹Å²´´¨"·ÖÏí´ËÄÚÈÝ¡£] |
梅家河乡 |
¡¡¡¡ïö¹éÏØÏ½Ïç¡£1975Ä꽨ÍŽṫÉ磬1981Äê¸ÄΪ÷¼ÒºÓ¹«É磬1986ÄêÉèÏ硣λÓÚÏØ¾³Î÷²¿£¬¾àÏØ³Ç21¹«Àï¡£Ãæ»ý87ƽ·½¹«ÀÈË¿Ú2.2Íò¡£Ï½Â³¼ÒÍå¡¢ËÎ¼ÒÆÂ¡¢ÓȼÒÍå¡¢Íõ¼ÒÆÂ¡¢¾©ÕÉÆº¡¢ÏÂÀïÆº¡¢ÇÅÍ·¹µ¡¢´óʯ°ü¡¢Ã·¼ÒÍå¡¢ÁúÍõɽ¡¢Ì·¼ÒÁë¡¢¼¾¼Ò´å¡¢¹êƺºÓ¡¢ÈýÕÆÆº¡¢ËμÒÍå¡¢Ö£¼ÒÁë¡¢Íõ¼Ò¹µ¡¢µË¼ÒÍå¡¢Ñî²æÆº¡¢Ë®ÌïÛ롢Ф¼Òƺ¡¢±ß¼ÒÁë¡¢Ô¬¼ÒÍå¡¢³Â¼Òá¢Íõ¼ÒᢵÀ³¡Ûë¡¢¾®ÐǹµµÈ27¸ö´åί»á¡£ÒÔũҵΪÖ÷£¬²úË®µ¾¡¢ÓñÃס¢Ð¡Â󡣪¥.¡¡¡¡[¸ÐÐ»ÍøÓÑ"WENHUI"·ÖÏí´ËÄÚÈÝ¡£] |
磨坪乡 |
¡¡¡¡ïö¹éÏØÏ½Ïç¡£1950ÄêÊôÁ½ºÓÇø£¬1952ÄêÊô°×ÂíÁëÇø£¬1955Äê¸ÄÊôÁ½ºÓÇø£¬1961ÄêÉèÄ¥ÆºÇø£¬1975Äê¸Ä¹«É磬1986ÄêÉèÏ硣λÓÚÏØ¾³Î÷²¿£¬Êô±ßÔ¶É½Çø£¬¾àÏØ³Ç32¹«Àï¡£Ãæ»ý140.3ƽ·½¹«ÀÈË¿Ú1.5Íò¡£ïö(¹é)Ä¥(ƺ)¹«Â·¹áͨ¾³ÄÚ¡£Ï½¶þ¹ØÛë¡¢ºìÑÒ¡¢Ñ߯º¡¢Ä¥Æº¡¢Ò»À¶¡¢°Ë¼Ò¡¢Áú̶ƺ¡¢°×¼Òƺ¡¢·ÉÁú¡¢°×¼Ò²Û¡¢ÔæÊ÷ƺ¡¢Áù¼Ò°ü¡¢Á«»¨¡¢Áúƺ¡¢Ëͼ×ɽ¡¢ÑãÂäÆº¡¢¹ð»¨¡¢ÒøÆº¡¢Èý¶ÕÑÒ¡¢Éýƺ¡¢-¡¢Ì쾮ƺ¡¢Ì·¼ÒÆÂ23¸ö´åί»á¡£ÒÔũҵΪÖ÷£¬Ê¢²ú¿¾ÑÌ¡¢Éú½ª¡¢Ïã¾ú¡¢Ä¾¶ú¡£¾³ÄÚÓÐÓÅÖÊľ²Ä¡£ª¥.¡¡¡¡[¸ÐÐ»ÍøÓÑ"È÷È÷"·ÖÏí´ËÄÚÈ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