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宜昌市 >> 秭归县 >> 沙镇溪镇 >> 树坪村

树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树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树坪村简介

  一、概况
  沙镇溪镇树坪村,位于沙镇溪镇东部。村委会驻地树坪村五组余家湾,在树坪村一组原小学门口有两棵古柏树,树龄200年,且当地地势较平,树坪村因此而得名。树坪村距县城103公里,与泄滩乡隔江相望,东接千将坪村,西接台子湾村,南邻千将坪村,北依长江。
  树坪村1958年称树坪大队,1984年正式改称树坪村,2001年2月,原树坪村、卢家山村、余家湾村合并为树坪村,2004年5月,原树坪村、卢家坪村合并为树坪村。现辖9个村民小组,492户,总人口1774人。
  全村国土面积7.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47公顷,林地面积244.77公顷。森林覆盖率30.72%。有锦鸡、果子狸等野生动物。
  古树名木。冬青,树坪村共有4棵冬青树,位于5组凉水井,1棵树龄530年,树高13米,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其余3棵树龄320年左右,树高分别为21米、15米、8米,均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树坪村区域内有地质灾害点8处,其中重点监测点7处。2004年1月15日,树坪二组滑坡体滑动变形,滑坡体上163户582人受到了严重威胁,2005年滑坡体上163户均搬迁至当阳、枝江、远安等地。
  获得荣誉
  2009年2月,被0宜昌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07—2008年度市级文明村。
  重大事件
  移民搬迁。2003年,因三峡大坝的修建,树坪村库区移民搬迁共331人,其中村内后靠搬迁137人,村外县内搬迁74人,出县外迁至宜昌市猇亭区120人。
  著名人物
  徐先培,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28年8月,志愿军608团七-士,1952年6月在朝鲜中线反击战中牺牲。
  余从茂,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32年7月,志愿军203师608团二-士,1952年10月在朝鲜中线反击战中牺牲。
  余小琴,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57年4月,现任县政协副主席。
  卢元明,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46年11月,曾任秭归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6年3月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称号;1988年11月被湖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称号。
  余发华,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37年10月,秭归县西陵人民公社凤凰管理区树坪生产队信用部会计兼民师,1960年,在湖北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被评为“湖北省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并受到毛主席亲自接见。
  余亮,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93年8月,2012年高考,以642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二、基础设施
  2008年12月,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树坪村进行了规划。规划内容为:规划建设1个中心居民点,4个一般居民点,规划居民总建设用地面积24.7公顷,户数410户,人口1466人,其中中心居民点位于卢家山,规划建设用地面积8.55公顷,户数170户,4个一般居民点分别位于卢家坪、余家湾、池塘坪和击鼓岭。
  1969年,树坪村修建第一条公路—陕巴路树坪段。2008年,硬化第一条水泥路—沙(沙镇溪)黄(黄岩)路树坪段。现有村级公路21.2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8公里。有余家湾小桥1座。334省道、沙(沙镇溪)黄(黄岩)路乡道横穿树坪村。
  已建成堰塘4口,可蓄水7000立方米;干支渠1条,分别为楼子坪至卢家山阳坡,总长4.8千米;农田灌溉面积20.47公顷,有效灌溉率达16.45%。公共蓄水池7口,可蓄水3500立方米。1983年9月,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来水),现有公用管道5千米。
  1996年开通电话,2010年3月开通宽带,2002年11月接入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达100%。
  2004年树坪村二组村民王功荣建第一口沼气池,现建有沼气池253口。1994年树坪村二组村民余先银安装第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现已发展至120户。1970年建第一座公厕,现共有3座。
  三、经济建设
  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6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树坪村经济作物以柑橘为主,现已发展1995亩,年产1150吨,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油菜等。辖区内现有秭归县蜜源柑橘专业合作社和沙镇溪镇树坪村长凯劳务服务队。
  四、社会事业
  全村现有在校学生30人,在园幼儿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现有村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698人,参保率95.72%。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以内。
  传统文艺活动有五句子歌、九节鞭等。传统体育项目有踢毽子、拔河等。公共活动场所1个,位于村委会门前的文化娱乐广场,面积300平方米。
  五、地方特色
  风土民情:树坪村生活习俗主要有“过上九日”、洗三(即给满三天的婴儿全身沐浴,用鸡蛋滚脸,洗后给婴儿穿新衣,请家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起乳名,亦称“小名”)等。
  名特产品:椪柑,树坪村土地肥沃,有着悠久的椪柑栽培历史,树坪椪柑果实呈扁圆形,果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果面有光泽,较普通椪柑光滑,果梗部没有果颈,属低酸系椪柑,果皮松,易剥离,中心柱大而空,汁胞肥大,质地脆嫩,汁多化渣,且耐贮藏,品质上乘,有“橘中之王”美誉。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分解脂肪,排泄体内积累的有害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如今,树坪村椪柑已远近闻名,是纯天然养生水果,颇受欢迎,逢年过节都会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大量订购,远销四川、重庆、北京、上海等地。
  文化遗迹、风景名胜:树坪村古墓群:位于树坪村一组,为周代至汉代墓葬,出土了巴式戈、矛、剑等古代巴人兵器。巴式剑剑身较短,巴式戈、矛上有文字和图腾。1974年10月30日在树坪村出土的古代食器铜敦,高23公分,重2.25公斤,经鉴定为战国中期器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527104 443000 0717 查看 树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树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树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沙镇溪社区

  沙镇溪社区位于长江南部,沙镇溪镇新集镇(大岭)所在地,地理坐标为东径110°20′——110°0′;北纬30°38′——31°11′。东与马家坝村交界,南同梅坪村接壤,西邻千将坪村,北接三星店村,版土面积0.2平方公里。   沙镇溪居委会辖5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715户1928人。居委会现有党员57名。2014年居民人平年纯收入3880元,集体经济收入61000元。现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栋,占地200平方米;有位于集镇商业街的商住楼一栋,占地120平方米。   沙镇溪居委会于2004年5月与三星店村合并,2008年8月分设,现办公地点位于沙镇溪镇大岭路30号。   

双院村

  双院村位于沙镇溪镇西部,村委会驻地枇杷树沟,东接沙镇溪镇热潮村,西邻巴东县信陵镇,南连沙镇溪镇马家山村,北依长江。   1958年公社化时,名为双院大队至1992年。因该大队有两个院子,故得名。下院子,位于范家坪西南4.6公里处,西与巴东县相连,180人。上院子,位于范家坪西南4.5公里处,100人。1992年改称双院村。2004年5月,双坪村(2001年2月,麦屯场村、廖家坪村、白垭村合并为双坪村)、双院村合并为双院村。辖5个社区15个互助组,618户2043人。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5名。   全村版土面积10.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85公顷,水域48.8公顷,林地面积763.8公顷。森林覆盖率65.33%。有野鸡、猕猴、百灵鸟、猪獾等珍稀动物。   

高朝村

  高朝村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西部,是全镇有名的“下起河底、上至山顶”的半高山村,东距三峡大坝110公里,西离巴东县城15公里。版土面积10.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4亩,林地面积7840亩。辖4个社区12个互助组,668户2157人,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0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2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人均纯收入4392元。   高朝村立足于高朝村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走富民强村之路,以生态柑橘、核桃主导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喜人。高朝村现有村组公路38.6km,下有沿江路、上有334省道横穿全村,村级主干道纵贯高低,形成二横一纵的交通网络。全部硬化;已建安全饮用水水池420口,架设饮水管道近20公里,解决了195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饮用卫生水合格率达90.4﹪.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新建居民点二处,有公厕、设有垃圾桶、铺设排污管网1公里。有垃圾填埋场一处。有文化广场一处5000平方米,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青山绿水、民风纯朴、村容整洁。现有沼气池520个,普及率达77.8﹪.近几年获得多种荣誉,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卫生村,同年被评为宜昌市生态村。   

马家山村

  沙镇溪镇马家山村,位于沙镇溪镇西部。村委会驻地谭家岭,距县城125公里。20世纪70年代,这里居住着马、宋、周三大家族,马氏姓占50%以上,而且马家山村下至河底,上至山顶,都有马氏一族居住,因此得名马家山。马家山村东与大浴池村接壤,南与梅家河乡接壤,西邻巴东县,北连双院村。   1949年称马家山大队,1984年改称马家山村,2001年2月,马家山村、么店村合并为马家山村。2004年5月,马家山村、白羊村、长垭村合并为马家山村。现辖22个村民小组,共913户,总人口3082人。   全村国土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83公顷,林地面积879.01公顷。森林覆盖率58%,有锦鸡、百灵鸟、猕猴等珍稀动物。   

范家坪村

  沙镇溪镇范家坪村,距县城120公里,村委会驻地范家坪村九组宋家湾,当地因范姓人氏较多而得名,在清初时期,实行“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政策,范姓人氏外迁四川,现已无范姓人氏。范家坪村东接乐丰村,南挨马家山村,西靠热潮村,北临长江,与泄滩乡牛口村隔江相望。   1958年称范家坪大队,1984年改称范家坪村,2001年2月,范家坪村、田家坡村合并为范家坪村,2004年5月,乐兴村、范家坪村合并为范家坪村。现辖12个村民小组,共869户,2670人。   全村国土面积16.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29公顷,林地876.09公顷。森林覆盖率87%。矿产资源有硅石、煤炭等,储量10万吨。野生动物有百灵鸟、锦鸡等珍稀动物。2006年10月11日,沙镇溪镇苍坪滑坡蠕动变形,险区内村民3户8人-搬迁,同日,沙镇溪镇核桃树湾滑坡变形,险区内1户5人搬迁。2007年6月22日,沙镇溪镇苍坪滑坡再次出现4处变形,滑坡体上13户41人整体搬迁,同日,沙镇溪镇核桃树湾滑坡再次出现蠕动,滑坡体上11户35人搬迁。2007年7月4日,沙镇溪镇谭家河滑坡的西侧陡崖边发生小规模的崩塌,崩塌体积约120立方米。2007年9月3日,沙镇溪镇范家坪村谭家河滑坡再次变形,滑坡体上32户106人向东搬迁1.5公里。   

乐丰村

  沙镇溪镇乐丰村,位于沙镇溪西部。村委会驻地乐丰村四组中间坪,距县城110公里。东接台子湾村,西至马家山村,南邻大浴池村,北依范家坪村。   1958年公社化时,以“喜乐丰收”之意命名为乐丰大队至1992年。乐丰大队管委会驻原田家岭村(位于大浴池北2.9公里处,110人)。1992年改称乐丰村,2004年5月,由原周家坪村(2001年2月由周家坪村、白水河村合并而成)、乐丰村合并为乐丰村。现辖12个村民小组,共652户,总人口2265人。   全村国土面积1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71公顷,林地面积110公顷。水域118.84公顷,森林覆盖率50%,蕴含丰富的硅石矿产,有锦鸡、百灵鸟、猪獾、狗獾等野生动物。   古树名木有马尾松,别名松树,位于7组松林堰,树龄300年,树高30米,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乐丰村区域内有地质灾害点4处,其中重点监测点2处。1991年8月6日,沙镇溪镇白水河村石树包发生滑坡,34户118人受威胁,埋没房屋3间。1993年6月,沙镇溪镇白水河村发生滑坡,危及40户137人和223间房屋的安全,因组织及时,无人员伤亡。   

大浴池村

  沙镇溪镇大浴池村,位于沙镇溪镇中西部。村委会驻地大浴池,距县城120公里,因很久以前村内有一股天然的泉水,水0现一条金黄色的鱼,人们便以此命名为大浴池。大浴池村东接台子湾村,西接马家山村,南至青干河边,北接乐丰村。   大浴池村1958年称大浴池大队,1984年改称大浴池村,2001年2月,大浴池村、更生村、龙潭头村三村合并为大浴池村。现辖8个村民小组,629户,总人口1966人。全村国土面积9.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29公顷,水域12.59公顷,林地585.73公顷。森林覆盖率48.78%。矿产资源有方解石等,储量1000吨。有锦鸡、野鸡、麋鹿等珍稀动物。   

台子湾村

  一、概况   沙镇溪镇台子湾村,位于沙镇溪镇西南部。村委会驻地台子湾村六组,距县城118公里,东接树坪村,西至乐丰村,南邻千将坪村、大浴池村,北依长江。   台子湾港口历代以来是川江货物集散地,过往船只较多,便在岸边建有一堵巨大的石培,长100多米、高8米,旅客上、下船只都要经过石培,当地人称为“台子”,因石培正处于长江湾道上,“台子湾”因此而得名。1958年称台子湾大队,1984改称台子湾村,2001年2月台子湾村与楼子坪村合并为台子湾村,2004年5月,台子湾村、杨家沱村(2001年2月,原红石溪村、杨家沱村合并为杨家沱村)合并为台子湾村。现辖6个社区,12个村民小组,共650户,总人口2274人。   全村国土面积10.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67公顷,林地面积478.27公顷,森林覆盖率35%。珍稀动物有锦鸡、百灵鸟等。2007年5月23日,沙镇溪镇台子湾村1组屈原码头东斜坡变形,险区内村民2户11人搬迁。   重大事件   台子湾港口历代以来是川江货物集散地,抗日战争时期,宜昌沦陷,很多商船为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停靠在该港口。1940年,曾有一架日本轰炸机因油料燃尽坠落在此地,飞行员被当场活捉,三天之后,日本出动三架轰炸机对港口船只进行了轰炸,将一艘“海星号”客轮炸沉,解放后国家曾进行过打捞。   移民搬迁。因三峡大坝的修建,台子湾村库区累计搬迁233人,其中村内后靠搬迁145人,村外县内搬迁17人,往县外搬迁71人。   著名人物   周立龙,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台子湾村人,出生于1930年8月,志愿军203师608团二-士,1952年10月在朝鲜方形山阻击战中牺牲。   周祖礼,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台子湾村人,出生于1921年2月,志愿军67师某团战士,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北山反击战中,全连将士只剩下周与指导员,在战斗中奋力-,打退了敌军的七次反击,荣获二等功。   周祖勋,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台子湾村人,出生于1954年10月,曾任秭归县十二届人大代表,秭归县沙镇溪镇党校校长,曾为《绿色中国》撰稿1.2万字。   王昌翠,女,秭归县沙镇溪镇台子湾村人,出生于1947年2月,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为舞蹈《玩采莲船》。   周祖剑,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台子湾村人,出生于1951年12月,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为音乐《薅草锣鼓》、《吹笛子》。   周立生,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台子湾村人,出生于1948年10月,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为音乐《拉二胡》、《吹笛子》。   二、基础设施   2008年12月,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村庄进行了规划。规划内容为:规划建设东坡中心居民点和西坡、台子湾、长岭、红石溪、杨家沱5个一般居民点,规划用地面积33.88公顷,共710户,2350人。东坡中心居民点,起点村委会,止点向家湾,全长3.1km,建成80户280人的小村庄;西坡居民点,起点西范沟,止点西坡,全长2.5km,建成50户,180人的居民点;台子湾居民点,起点台子湾,止点上湾,全长1.8Km,建成150户450人的小村庄;长岭居民点,起点苗家沟,止点楼子坪,全长4.5km,建成150户520人的村庄;红石溪居民点,起点为岭上,止点为下湾,全长6.8km,建成160户560人的居民点;杨家沱居民点,起点为熊家岭,止点为向家湾,全长2km,建成120户360人的居民点。   1970年,修建第一条公路陕巴路—台子湾段,2009年,硬化第一条水泥路—沙(沙镇溪)黄(黄岩)路。现有村级公路33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11公里。建有周家岭中桥、红石溪小桥、螃蟹夹中桥。334省道从台子湾村边缘经过,乡道沙黄沿江路贯穿台子湾村北面。   已建成楼子坪水库,总库容15.3万立方米;堰塘1口,可蓄水200立方米;干支渠2条,总长50千米;农田灌溉面积18.93公顷,有效灌溉率达16.23℅。公共蓄水池9口,可蓄水1900方。2003年6月,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来水),现有公用管道13千米。   2004开通电话,2010年3月开通宽带,2002年11月接入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达100℅。   2006年台子湾村村民周建兵建第一口沼气池,现建有沼气池241口。2005年周祖强安装第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现有207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13建第一个公厕,现有公厕1座。   三、经济建设   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24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6元。台子湾村以柑橘为主导产业。合作社有秭归县沙镇溪镇台子湾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和秭归县沙镇溪镇台子湾村四兴劳务服务队。   四、社会事业   现有在校学生4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现有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83人,参保率96.81%。计划生育率达99%,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以内。   传统文艺活动有花鼓戏、九子鞭、采莲船、山歌等;传统体育节目有舞龙舞狮、划龙船等;公共活动场所1个,即村委会文体娱乐广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五、地方特色   风土民情   台子湾村位于长江边,当地生产、生活习俗主要有过端午包粽子、喝-酒等;打喜,即所生的男孩满10天,女孩满9天为“打喜日”,娘家邀约亲朋到女婿家“送祝米”,礼物多为猪蹄、鸡蛋、糯米、面条、布料之类,喜家请吃“甜酒鸡蛋”,并盛宴来客;当地丧葬礼仪很特别,亡人用红棺安葬,传说此习俗与楚三闾大夫屈原有关。   名特产品   沙镇溪镇台子湾村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区,气候独特,土壤肥沃,适合柑橘生长,从1979年开始,台子湾村大力发展脐橙,目前,共有脐橙2520亩,品种以长红、纽荷尔为主,果大色鲜、肉脆汁多、香味浓郁、酸甜可口,远销北京、上海、福建等地。   文化遗迹、风景名胜   太山庙,位于台子湾村五组庄子坪,占地40平方米,元朝时期修建,上个世纪中期以前,此地香火旺盛,很多村民前来挂红祭祀,现已纳入文化遗迹保护范围。   

树坪村

  一、概况   沙镇溪镇树坪村,位于沙镇溪镇东部。村委会驻地树坪村五组余家湾,在树坪村一组原小学门口有两棵古柏树,树龄200年,且当地地势较平,树坪村因此而得名。树坪村距县城103公里,与泄滩乡隔江相望,东接千将坪村,西接台子湾村,南邻千将坪村,北依长江。   树坪村1958年称树坪大队,1984年正式改称树坪村,2001年2月,原树坪村、卢家山村、余家湾村合并为树坪村,2004年5月,原树坪村、卢家坪村合并为树坪村。现辖9个村民小组,492户,总人口1774人。   全村国土面积7.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47公顷,林地面积244.77公顷。森林覆盖率30.72%。有锦鸡、果子狸等野生动物。   古树名木。冬青,树坪村共有4棵冬青树,位于5组凉水井,1棵树龄530年,树高13米,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其余3棵树龄320年左右,树高分别为21米、15米、8米,均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树坪村区域内有地质灾害点8处,其中重点监测点7处。2004年1月15日,树坪二组滑坡体滑动变形,滑坡体上163户582人受到了严重威胁,2005年滑坡体上163户均搬迁至当阳、枝江、远安等地。   获得荣誉   2009年2月,被0宜昌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07—2008年度市级文明村。   重大事件   移民搬迁。2003年,因三峡大坝的修建,树坪村库区移民搬迁共331人,其中村内后靠搬迁137人,村外县内搬迁74人,出县外迁至宜昌市猇亭区120人。   著名人物   徐先培,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28年8月,志愿军608团七-士,1952年6月在朝鲜中线反击战中牺牲。   余从茂,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32年7月,志愿军203师608团二-士,1952年10月在朝鲜中线反击战中牺牲。   余小琴,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57年4月,现任县政协副主席。   卢元明,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46年11月,曾任秭归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6年3月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称号;1988年11月被湖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称号。   余发华,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37年10月,秭归县西陵人民公社凤凰管理区树坪生产队信用部会计兼民师,1960年,在湖北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被评为“湖北省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并受到毛主席亲自接见。   余亮,男,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人,出生于1993年8月,2012年高考,以642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二、基础设施   2008年12月,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树坪村进行了规划。规划内容为:规划建设1个中心居民点,4个一般居民点,规划居民总建设用地面积24.7公顷,户数410户,人口1466人,其中中心居民点位于卢家山,规划建设用地面积8.55公顷,户数170户,4个一般居民点分别位于卢家坪、余家湾、池塘坪和击鼓岭。   1969年,树坪村修建第一条公路—陕巴路树坪段。2008年,硬化第一条水泥路—沙(沙镇溪)黄(黄岩)路树坪段。现有村级公路21.2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8公里。有余家湾小桥1座。334省道、沙(沙镇溪)黄(黄岩)路乡道横穿树坪村。   已建成堰塘4口,可蓄水7000立方米;干支渠1条,分别为楼子坪至卢家山阳坡,总长4.8千米;农田灌溉面积20.47公顷,有效灌溉率达16.45%。公共蓄水池7口,可蓄水3500立方米。1983年9月,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来水),现有公用管道5千米。   1996年开通电话,2010年3月开通宽带,2002年11月接入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达100%。   2004年树坪村二组村民王功荣建第一口沼气池,现建有沼气池253口。1994年树坪村二组村民余先银安装第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现已发展至120户。1970年建第一座公厕,现共有3座。   三、经济建设   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6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树坪村经济作物以柑橘为主,现已发展1995亩,年产1150吨,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油菜等。辖区内现有秭归县蜜源柑橘专业合作社和沙镇溪镇树坪村长凯劳务服务队。   四、社会事业   全村现有在校学生30人,在园幼儿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现有村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698人,参保率95.72%。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以内。   传统文艺活动有五句子歌、九节鞭等。传统体育项目有踢毽子、拔河等。公共活动场所1个,位于村委会门前的文化娱乐广场,面积300平方米。   五、地方特色   风土民情:树坪村生活习俗主要有“过上九日”、洗三(即给满三天的婴儿全身沐浴,用鸡蛋滚脸,洗后给婴儿穿新衣,请家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起乳名,亦称“小名”)等。   名特产品:椪柑,树坪村土地肥沃,有着悠久的椪柑栽培历史,树坪椪柑果实呈扁圆形,果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果面有光泽,较普通椪柑光滑,果梗部没有果颈,属低酸系椪柑,果皮松,易剥离,中心柱大而空,汁胞肥大,质地脆嫩,汁多化渣,且耐贮藏,品质上乘,有“橘中之王”美誉。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分解脂肪,排泄体内积累的有害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如今,树坪村椪柑已远近闻名,是纯天然养生水果,颇受欢迎,逢年过节都会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大量订购,远销四川、重庆、北京、上海等地。   文化遗迹、风景名胜:树坪村古墓群:位于树坪村一组,为周代至汉代墓葬,出土了巴式戈、矛、剑等古代巴人兵器。巴式剑剑身较短,巴式戈、矛上有文字和图腾。1974年10月30日在树坪村出土的古代食器铜敦,高23公分,重2.25公斤,经鉴定为战国中期器物。   

千将坪村

  一、概况   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位于沙镇溪镇西北部,青干河北岸。村委会驻地千将坪村二组(殷家坡),距县城110公里。传说殷家坡竹坪堂有一片竹林,每根竹节里有一个竹人,每个竹人的一只脚都已踏上马鞍,当地群众认为意味着这里将要出成千上万个将军,千将坪因此而得名。千将坪村东接树坪村、西连大浴池村、南邻青干河、北邻台子湾村。   千将坪村1958年称千将坪大队,1984年改称千将坪村,2004年5月,殷家坡村(2001年2月,殷家坡村、高丰垭村合并为殷家坡村)、李家河、千将坪村合并为千将坪村。现辖4个社区12个村民小组,693户,总人口2379人。   全村国土面积15.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公顷,水域199.17公顷,林地812.09公顷,森林覆盖率51.57%。矿产资源有硅石、煤矿等,珍稀动物有鸳鸯、布谷鸟、白鹭、响尾鸲等,古树名木有银杏,别名白果树,位于千将坪村4组白果树,树龄500年,树高25米,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千将坪村位于青干河流域北岸,属大滑坡体。全村共有地质灾害点21处,其中重点监测点16处,已先后发生地质灾害4次。2003年7月13日零时20分,沙镇溪镇千将坪村发生特大滑坡,死亡、失踪24人;2003年7月23日,沙镇溪镇石槽溪滑坡出现险情,滑坡体上13户35人搬迁安置。2006年1月20日,沙镇溪镇千将坪村大坪发生采空区塌陷,险区内的12户36人搬迁。2007年5月15日上午6时30分,沙镇溪镇千将坪村老屋场发生滑坡,5栋房屋被毁损,村民5户19人搬迁。   获得表彰   无。   重大事件   千将坪特大滑坡发生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湖北省委书记-亲临千将坪村,视察灾情。   移民搬迁。因三峡大坝的修建,千将坪村库区移民累计搬迁377人,其中村内后靠搬迁178人,村外县内搬迁31人,往县外搬迁168人。   著名人物   殷伟,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人,生于1986年,2005年12月云南大理某部服役。2006年7月5日,在成都军区实战演习中牺牲。   王昌才,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人,生于1928年2月,志愿军608团一连副班长,1953年7月17日,在朝鲜反击战中牺牲。   李发富,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人,生于1931年4月,志愿军106团一-士,1953年7月在朝鲜三八作战牺牲。   梅启浩,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人,生于1929年10月,解放军某部战士,后编入志愿军某部,1951年7月在一次反击战中牺牲。   张作明,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人,生于1930年5月,志愿军203师608团一营一-士,1952年8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战斗中抢修工事时牺牲。   张作贤,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人,生于1929年5月,志愿军608团一连班长,1953年7月在一次反击战中牺牲。   王祖谟,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人,出生于1945年2月,曾任0秭归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秭归县政协主席等职,现已退休。   余先琚,男,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人,出生于1938年8月,曾担任0西陵区委员会组织委员、0秭归县-委员会副书记、秭归县劳动人事局局长、秭归县人事局局长、秭归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秭归县人事局党组书记等,现已退休。   二、基础设施   2010年11月,秭归县丹阳规划设计事务所对千将坪村进行了规划,规划内容为:规划建设罗城中心居民点、后坪居民点和高峰垭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67万平方米,人口规模为225户,728人。罗城居民点规划范围为白岩至大坪,沿334省道和村主干道两边布置,规划用地面积为5.31万平方米。后坪居民点规划范围为茅草湾至巴木场,沿高马公路两边布置,规划用地面积为2.25万平方米。高峰垭居民点规划范围为大白山至天鹅抱蛋,沿334省道和村主干道两边布置,规划用地面积为3.11万平方米。   1969年,千将坪村修建第一条公路——334省道陕巴公路千将坪段。2009年硬化第一条水泥路杨家坝公路。现有村级公路34.8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3.1公里。区域内建有李家河渡口、石槽溪中桥等。   全村已建成堰塘6口,可蓄水2.8万立方米;干支渠3条,分别为西沟至白洋坪水渠;西沟至红土岭水渠;桐佛寺至周家坡水渠,总长12000米;农田灌溉面积17.07亩,有效灌溉率达8.21%。公共蓄水池4口,可蓄水8000方。2009年10月,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来水),现有公用管道15000米。   1988年开通电话,2010年5月开通宽带,2004年12月接入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达100%。   1996年村民周立国建第一口沼气池,现建有沼气池114口。2007年周宗波安装第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现已发展至112户。1971建第一个公厕,现有1座。   三、经济建设   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2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0元,以柑橘、务工为主导产业,全村共有柑橘2200亩,年产200万公斤,近三分之一人口外出务工。千将坪村主要农作物有油菜、玉米等。辖区内有杉树沟煤矿、铁碳湾煤矿、沙镇溪千将坪村柑橘厂和沙镇溪镇千将坪村青干河劳务队4个企业,有阿波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千将坪蜈蚣养殖专业合作社。   四、社会事业   全村现有在校学生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有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218人,参保率96.94%。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以内。   传统文艺活动有花鼓戏、九子鞭、采莲船、山歌等;传统体育活动有舞龙、舞狮、划龙舟等;村委会门前建有公共活动场所——文体娱乐广场,占地500平方米。   五、地方特色   风土人情   老人过寿放鞭炮是当地一种习俗,鞭炮放得越多说明晚辈越孝顺,老人也越有面子。老人生日头天晚上为“过寿”,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一起庆祝,关系疏远一些的或忙的人热闹一番当晚就赶回自家;生日当天中午“过生”,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会留下来吃完中饭再走。   名特产品   千将坪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千将坪村圆红、长红远销北京、武汉。因临近青干河,每年五、六月份,村民多打捞银鱼,银鱼营养价值极高,是村民家宴待客的佳肴美味。新鲜银鱼肉质细嫩,入口润滑,在县城茅坪和沙镇溪集镇市场是-货,加工制作银鱼干更便于存放外销。   风景名胜、文化遗迹   和尚塔:位于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万寿寺一带,塔体坐北朝南。有碑文记载,此塔于明嘉靖乙酉年(1525年)修建,万历岁次丙申(1596年)重修,现为宜昌市级保护文物。和尚塔塔体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由塔体和地宫两部分组成。塔体共三层,通高3.8米,六边形,塔座边长1.2米,塔座直径4.5米。圆形台基直径9.3米,高2米。南面第三层,即塔正面,刻有“南阿弥陀佛”五字。地宫位于塔北边,内空高3.3米,亦为六边形,边长1.2米。该塔为石头建筑,均为打制的条石垒砌而成。   

梅坪村

  梅坪村位于清干河畔,紧邻沙镇溪镇政府,距县城110公里。村委会驻地鸡公岭,因梅氏家族聚居此地而得名“梅坪”。梅坪村东邻本镇三星店村,西接梅家河乡下里坪村,南依本镇长春村、倒座铺村,北至清干河岸,版图面积8.06平方公里。辖8个小组,458户,1664人,其中中-员70名。耕地面积86.6公顷,水域面积83.06公顷,林地面积446.65公顷,森林覆盖率55.32%。全村年产柑橘150万公斤,农业收入近300万元。   矿产资源主要为煤,储量150万吨,古树名木有银杏、湘桂新木姜子、飞蛾槭、冬青、榔榆、黄连木、栎树、皂荚共10其中银杏树岭360年,树高27米,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动物有鸳鸯、布谷鸟、白鹭等。   2008年12月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梅坪村规划,规划内容以梅坪公路为主线,建设以各种新居民点、五个聚集点。   

三星店村

     三星店村位于沙镇溪镇东部,是沙镇溪镇集镇所在地,距县城100公里,2001年前称大岭村,后因陕西营村、大岭村与香炉山村三村合并,村委会设在大岭村穿心店,因此得名三星店。东接郭家坝镇熊家岭村,西至梅坪村,南邻马家坝村、屯里荒村,北依树坪村、千将坪村。   1958年称大岭大队,1984年改称大岭村,2001年2月,陕西营村、大岭村与香炉山村合并为三星店村,村委会地址在原陕西营村村委会,2004年5月,原三星店村、金黄村(2001年2月,原黄石板村、金江村合并为金黄村)、居委会合并为三星店村。现辖4个社区,8个村民小组,共995户,总人口2493人。   全村国土面积18.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87公顷,水域289.7公顷,林地1109.59公顷。森林面积1080.49公顷,森林覆盖率59.48%。珍稀动物有麂子、白鹭、响尾鸲、果子狸等。   

长春村

  沙镇溪镇长春村,位于沙镇溪镇西北部。村委会驻地麻衣桩,距县城110公里,因一棵四季常青的樟木古树而得名。长春村东接倒座铺村,北依梅坪村,南邻两河口镇宋家村,西至梅家河乡下里坪村。   长春村1958年称梅家坡公社长春大队,1984年改称长春村,2004年5月,长春村与林家村合并为长春村。现辖3个社区8个村民小组,共642户,1802人。   全村国土面积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1公顷,林地452.56公顷,森林面积392.36公顷,森林覆盖率52.10%。煤矿资源储量丰富,珍稀动物有野鸡、锦鸡、百灵鸟等   

倒座铺村

  倒座铺村位于沙镇溪镇西南边陲,东接马家坝村,南邻两河口镇,西至长春村,北依梅坪村。明末清初时期,该地位于沙镇溪到巴东的主干道上,商铺较多,但由于此地风大,商铺及农户房屋的大门都面向山倒着开,倒座铺因此而得名。2001年,由于当时公章雕刻错误,误将“铺”雕刻成“埠”,倒座铺村变成了“倒座埠村”,2004年得以更正。   倒座铺村1958年称倒座铺大队,1984年改称倒座铺村,2001年2月,原倒座埠村、土地岭村合并为倒座埠村,2004年5月,原大湾村(2001年2月,原大湾村、千丘村、马壕林场合并为大湾村)、倒座铺村合并为倒座铺村。现辖4个社区,12个村民小组,共715户,总人口2287人。   全村国土面积9.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91公顷,林地面积530.59公顷,森林覆盖率55.73%。煤矿资源储量丰富。有野鸡、锦鸡、百灵鸟、猪獾等珍稀动物。   获得荣誉:   2008年被宜昌市计生局表彰为生育文明先进村。   

马家坝村

  马家坝村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沙镇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5271042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527。邮政编码为44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7 ,车牌号码为鄂E。与沙镇溪社区、双院村、高朝村、马家山村、范家坪村、乐丰村、大浴池村、台子湾村、树坪村、千将坪村、梅坪村、三星店村、长春村、倒座铺村、屯里荒村相邻。  

屯里荒村

  屯里荒村位于沙镇溪镇东南部,村委会驻地牛栏包,因地势陡峭、土地荒芜、缺少粮食而得名屯里荒。屯里荒村距县城105公里,东接郭家坝镇熊家岭村,西至沙镇溪镇马家坝村、两河口镇牌楼村,南邻两河口镇两面山村,北依沙镇溪镇三星店村。   1958年称金沙公社金星大队,1984年改称屯里荒村,2001年2月,原屯里荒村、石门村合并为屯里荒村,2004年4月,原屯里荒村、杉树坪村合并为屯里荒村。现辖3个社区,9个村民小组,共626户,总人口2162人。   全村国土面积16.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7.65公顷,水域9.09公顷,林地面积1212.89公顷,森林覆盖率70.95%。煤炭资源丰富,珍稀动物有麂子、山羊。2005年7月21日,沙镇溪镇牛栏包斜坡变形,3间房屋受损,1户5人拆迁安置。   


树坪村特产大全




树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