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宜昌市 >> 秭归县 >> 郭家坝镇 >> 牛岭村

牛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牛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牛岭村简介

  地理位置:版图面积12.55平方公里,耕地2909亩。334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势以山区为主,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74户1314人,外出务工130人,空巢老人5人,留守儿童6人,农村低保62人,五保户7人,优抚5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5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5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4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4500亩)、核桃树(1003亩)、生猪(年出栏700头)三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35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6347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527106 443000 0717 查看 牛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牛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牛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卜庄河社区

  卜庄河社区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郭家坝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20527106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527。邮政编码为44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7 ,车牌号码为鄂E。与郭家坝村、牛岭村、王家岭村、柏杨坪村、烟灯堡村、邓家坡村、头道河村、熊家岭村、楚王井村、擂鼓台村、荒口坪村、白云山村、文化村、百日场村、夫子头村、文家岩村、庙垭村、罗家坪村相邻。  

郭家坝村

  郭家坝镇郭家坝村郭家坝村地处郭家坝镇腹地,348国道卜文公路东西横穿郭家坝村。辖区内中心小学一所,华新水泥秭归公司和巨能矿业落户郭家坝村,版图面积16.17平方公里,耕地6000亩。   人口现状: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1662户4006人,外出务工238人,空巢老人18人,留守儿童21人,农村低保161人,208人;五保户16人,优抚13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13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村民代表3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8人。   产业发展:现有主导产业柑桔(6000亩)、生猪(年出栏240头)。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55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6619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牛岭村

  地理位置:版图面积12.55平方公里,耕地2909亩。334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势以山区为主,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74户1314人,外出务工130人,空巢老人5人,留守儿童6人,农村低保62人,五保户7人,优抚5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5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5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4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4500亩)、核桃树(1003亩)、生猪(年出栏700头)三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35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6347元。   

王家岭村

  王家岭村位于郭家坝镇童庄河以南,距集镇15公里,348国道东西横穿王家岭村,版图面积11.34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17个村落,978户2485人,其中农业人口2431人,劳动力1670人。王家岭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78名。耕地面积4380亩,其中柑橘种植面积3500亩,柑橘年产量5000吨,茶叶种植面积800亩,茶叶年产量15吨。   近年来,王家岭村坚持以柑橘、茶叶为主导产业,以实现“生态绿茶名村、优质柑橘富村、水陆码头兴村”为总体目标,以全面建成小康王家岭为统领,创新拓宽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发展措施,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环保利民举措,努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2014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1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71元。2015年,通过租赁集体土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2014年,王家岭村荣获全镇“综合目标考核三等奖”,2015年被秭归县环保局确定为“县级生态村”创建示范村。在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王家岭村“两委”班子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落实民主议事制度,切实形成全村共谋发展的合力。王家岭村党总支始终将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抓细抓实抓出成效,2014年被县委组织部授于“五星级党组织”称号。   

柏杨坪村

  柏杨坪村位于郭家坝镇童庄河以西,由原石头坪村、柏杨坪村两村合并而成,距郭家坝集镇18约公里,与百日场村、王家岭村、桐树湾村、熊家岭村、沙镇溪镇接壤。   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625户1868人,外出务工538人,空巢老人4人,留守儿童6人,农村低保161人,五保户7人,优抚1人。   村党总支成员4人,党员69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7人,60岁以上老党员36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4人。   现有柑桔(1890亩)、栀果(458亩)、核桃(550亩)、生猪(年出栏2300头)四大主导产业。2012年底,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5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32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8万元。   

烟灯堡村

  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地处长江西陵峡南岸,是全镇着名的脐橙产业大村。村内绿水青山,风景如画;向外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距郭家坝新集镇5公里,属郭家坝镇腹地中心。现辖6个村民小组,8个社区,总人口2070人,耕地面积2401亩,林地面积8919亩。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科学的规划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后期管理以及“乡土味、文化型、生态村”的特色品味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并在2010年被秭归县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随着烟灯堡村“新农村建设”各项项目的启动,烟灯堡村成为倍受全县人民关注的热土,各级领导先后来烟灯堡村视察,给全村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为凝聚全村人民的向心力,搭建全面提升烟灯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平台,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致力于各种创建活动的开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将宜居村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争创“宜居村庄”纳入全村整体发展目标之中,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力争通过创建宜居村庄,实现村庄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紧紧围绕宜居村庄的考核标准抓好各个方面的措施落实,将村庄建设融入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中,达到宜居村庄的各项指标要求,宜居建设与经济两相赢,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邓家坡村

  邓家坡村东接童桩河流域,北临长江,西接擂鼓台村,南接桐树弯村,国土面积9.13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16个村落,756户,2656人,劳动年龄内人口1689人,外出务工人员736人;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十六个党小组,十六个党员心户,共有党员93名;耕地总面积4396亩,其中柑桔种植面积3890亩,上年柑桔总产量689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87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7100元。   邓家坡柑柑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种植红桔、广柑、锦橙、桃叶橙等杂柑品系,村民最高每个工日2.80元,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华中农学院章文才教授指导下,进村实地考察论证,培育种植罗脐35—36号品种母本园,在全村广范种植长达30年,不仅使村95%的农户改变了生活环境,住上小洋楼,而且还为全县柑桔产业发展提供种源。90年代末,我们继续同华中农业大学联姻,在教授夏文学论证指导下,于2003年试种红肉、伦晚两种晚熟品种,结止2014年,全村种植红肉面积1600亩,伦晚面积1800亩,长虹及其它490亩,两个晚熟品种产量已达5000吨,占柑桔总产量74.85%,晚熟品种已被市场认可,2014年邓家坡村晚熟销售收入约3000余万元,不完全统计年收入10万元以上户60户,5万元以上户400户,占总户数的60.84%。   

头道河村

  头道河村位于秭归县西南方向,版土面积12平方公里,头道河村东接屈原镇,西至童庄河河中心,南邻荒口坪村,北依卜庄河居委会,紧靠集镇,距离秭归县城有46公里。334国道、童庄河途经头道河村,交通非常便利。   全村辖6个社区838户2129人,其中男性1038人,女性1091人。外出务工203人,农村低保35人,五保户8人,空巢老人6人,留守儿童2人,优抚37人。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7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40岁以下年轻党员16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7人。   现有柑桔(1600亩)、柑桔打蜡厂5家、生猪(年出栏1000头)、核桃(200亩)四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348.3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6348元。   

熊家岭村

  熊家岭村位于郭家坝镇西南部,与两河、沙镇溪镇接壤,与柏杨坪村、擂鼓台村、楚王井村3村相邻,距新集镇20km。全村版土面积13.62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12个村落,拥有989户3013人,劳动力1656人。村设党总支1个,设党支部3个,党小组14个,党员85名,其中女党员14人,党员队伍中年龄结构为60岁以上35人,占40%,45-60岁19人,占20%,45岁以下34人、占4O。文化结构,大学文化7人,高中15人,初中29人,小学34人。   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民代表35人。现有村两委干部四人其中女干部一名。村内海拔200-1300米之间,文擂路、孔楚路、箭青路、青安路贯通全村。在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和镇农办及文广中心结对帮扶支持下,发展速度较快,效果明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已初具规模。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790亩,其中:柑桔园2750亩,产量6000吨,林地12000亩,熊家岭村经济以种植柑桔、粮食、蔬菜、发展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村经济总收入1740万元,其中柑橘收人占139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5377元。   

楚王井村

  楚王井村位于秭归县西南区域,长江流域南岸,东与擂鼓台村接壤,西与沙镇溪相邻,全村版土面积10.7平方公里,拥有12个农村社区,14个村落,辖1125户,3240人,其中劳动力2113人,村设党总支部一个,下设三个支部,85名党员。村最低海拔175米,最高海拔800米,低山以柑桔为主导产业,半高山退跟还林为韧机发展养殖业、家园经济和二、三产业。   楚王井村属移民大村,三峡库区淹没后还剩有耕地3300亩,其中,柑橘园2224亩,林地11898亩,楚王井村经济以柑桔为主,粮食主要以玉米、土豆为主,2014年柑桔总产量7000吨,农村经济收入2500万元,农民平均纯收入4500元。   

擂鼓台村

  擂鼓台村位于童庄河以西,版图面积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94亩,全村共七个组,十三个社区,十六个村落,总户数1040户,总人口31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人;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七个党小组,党员总数81人,村干部4人。   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主要农产品为柑橘,柑橘总产量529万公斤,粮食产量16万公斤,牲猪出栏700头。   

荒口坪村

  郭家坝镇荒口坪村位于郭家坝西南边陲,距集镇15KM,最高海拔1500米,最低海拔600米,版图面积24.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71亩,村级组道公路六条40KM。党总支现有党员64人,下设有三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23个党员中心户。2014年,全村粮食播种2960亩,发展蔬菜1200亩,种植核桃2200亩,牲猪7500头,外出务工约1100人,2014年经济总收入1665万元,人平5060元。   为了方便广大村民健身,更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现正改造村委会办公楼和文化活动广场,配备各种体育健身器材。   人口现状: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802户2075人,外出务工1100人,空巢老人5人,留守儿童4人,农村低保230人,五保户13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66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连等群团组织负责人8人。   产业发展:现有核桃2200亩、蔬菜1200,粮食主要以玉米、土豆为主,2014年蔬菜总产量3300吨,农村经济收入1665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400吨,农民人平纯5060元。   

白云山村

  白云山村位于郭家坝镇西南边陲,东接荒口坪村,西接王家岭村,南接九畹溪镇仙女村,北靠荒口坪村,版图面积17081平方公里,耕地2720亩。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67户1337人,外出务工500人,空巢老人8人,留守儿童2人,农村低保193人,五保户16人,优抚5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58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22人,40岁以下年轻党员12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0人。   产业发展:现有核桃(4010亩)、药材(800亩)、蔬菜(1000亩)、生猪(年出栏4000头)四大主导产业。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01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497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文化村

  文化村位于童庄河与纸溪河的交汇处,是秭归西南六村商贸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全村版图面积23.47平方公里,海拔在200至800米之间,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18个党小组,党员101名。辖设23个村落,拥有1045户,3175人。劳动力2310个,柑桔种植面积5000亩。   村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全村23个村落中已有21个村落属柑桔主产区,上报柑桔面积5000亩,产量5500吨,村民80%的收入来源于柑桔产业。面积逐步在扩大、品种逐步在优化、种植逐步在规范、经营水平逐步在提高、发展速度在逐步加快,柑桔产业专业村已成雏形。   交通通讯比较便捷。村中心与郭家坝集镇只相距23公里,离县城仅65公里。334省道自东至西贯穿文化村,同时又是通往西南六乡镇和本镇庙垭、罗家坪、文家岩、百日场等村的必经之地,处于交通咽喉地带。村、社区公路通车里程达63公里,基本实现了村道晴雨行、社区通公路、少数农户能通车的目标。电信、移动、联通、邮政等公司在文化村均有服务机构。通讯网络覆盖全村,电信宽带开通,信息较为畅通。联络比较便利。   村庄建设已经起步。坐落在平睦河卜文公路两侧、以村委会为中心的文化集镇,建设较为规范,在沿线三公里范围内集学校、工厂、商贸、金融、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中心村庄集镇格局已经形成。猴菜公路硬化,334省道提档升级为文化村中心村庄建设又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场镇内架设路灯20多盏,村内布局有中心小学一所,初级中学一所,幼儿园一所。随着“五改三建一覆盖”的实施,以社区为载体的新型村庄建设已成趋势。   二三产业来势较好。凭借比较优越的地理环境,几年来已发展个体经营户246家,从业人员达463人,总产值实现了3823万元。随着客商的来往和人口的流动以及县镇企事业在文化村的开发和经营,有效刺激了各类消费,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拓宽了渠道。   

百日场村

  百日场村版图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0亩,618户,1910人,村干部3人。下设五个村民小组、六个社区、十个村落。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百日场村以发展、民生、和谐为目标,以抢机遇、创优势、谋发展为工作要求,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任务。   百日场村主要是以生猪养殖和柑橘种植为主导产业的村居。2014年百日场村获得全镇综合目标考核二等奖、计划生育三等奖、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大实蝇联防工作先进单位4个集体奖和5个先进个人奖项。本年度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56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5766元,柑桔品改500亩,优质品种达到2170亩,占全村面积85%,培育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5户,养猪小区25户,户平出栏20头以上,完成柑桔大实蝇联防重点面积1500亩,防控总面积2550亩。实事建设主要是二村落架设入户饮用水管3000多米,安装入户水表40块,解决了250人的饮水难;新修一村落田间道2条,2公里,投资48万元;三村落1条,500米,投资8万元,大面积柑桔运输覆盖达90%,完成向家坪公路、百福寺公路灾后恢复挡土墙400余方;维修村主干线13公里,争取硬化公路2.8公里;新增变压器一个台区,改造入户输电线路100户,解决了五六社区用电难;争取资金8万元,对便民服务中心进行防水改造,添置会议桌椅20套,安装了会标电子屏。   2015年百日场村突破农村经济总收入2112万元,人平纯收入6066元。产业规划上主要是开展技术培训,引导柑桔品改200亩,发展面积50亩;实现大实蝇联防重点防控面积1000亩;培育年出栏百头以上养猪大户4户,20头以上20户。水利建设主要是投资5万元解决百佛寺30户安全饮水;协调文化河堤改造,实现河道通行无障碍;用水分会规范运行。公路建设上主要是协助新修机耕道,实现全村覆盖;维修管护村主干线13公里,绿化2公里,确保“村村通客运”安全运行;硬化升级红岭公路2.4公里。积极申报争取边远村落电网改造,保障产业发展,提高生活用电质量。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家底清楚,信息准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确保无计划外生育。随时排查社会事务,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刑事案件、无越级和群体-的三无发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实现每周一次专车清运生活垃圾,村建垃圾坑集中处理。   百日场村积极开展“新常态新作为新业绩”活动,争创“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活动;扎实开展“五星级”党员创评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展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努力纠正“四风”。   

夫子头村

  一、概况   郭家坝镇夫子头村地处郭家坝镇两端,东接文化村,西与两河口镇两面山村接壤,东北与百日场村相邻,西北与沙镇溪镇杉树坪相依,南与西坡村相连。村委会所在地夫子头距县城73公里。   夫子头村名独特,由来久远。相传孔夫子一弟曾云游至此传教,大受当地各名绅贤达的敬仰和崇拜,于是大兴办学之风。由此顺山而上便是学堂坪,直至山顶读书垭,可见当时办学办学之兴盛,民风之纯朴,社会之和谐。头是方位词,此处乃当时各绅贤达聚首议事之地,后来,人们为主永久怀念当时兴学之义举,得此地冠名夫子头,夫子头由此得名。   夫子头村初称建国大队,1984年更名夫子头村,是全镇唯一没有与他地合并的自然村。村辖4个村民小组,463户1486人。   全村国土面积7.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45公顷,园地面积128.34公顷,其它农用地18.77公顷,建设用地30.04公顷,交通水利2.34公顷,水域面积2.64公顷,林地面积380.22公顷,森林覆盖率82.49%,村内现存三级古榆树一棵,古皂荚树两棵,村内主要矿藏为页岩,储量20.66kt。   全村在1995年曾发生周家屋场山体滑坡,滑体长800m,宽1500m,受灾村民18户,房屋毁坏18栋,38间。   二、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新农村建设2008年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建设村庄三个。老湾村庄入住30户1083,倒座湾村庄入住40户125人,夫子头村庄入住35户112人。五年来以完成饮水、道路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0万元,村民住房改造和新建70户,投入资金1400万元,夫子头、老湾两个村庄已形成规模,公共设施建设、村庄美化亮化等正在进程之中。   公路交通1976年建设,2007年硬化,334省道经村3.2公里。村内公路建设共7条,总长21.7公里,水泥硬化3.4公里。   水利设施现有堰塘13口,容量52700m3,水渠牛角冲渠3条,长3600m,蓄水池155口,蓄水5469m3,灌溉面积131公顷,有效灌溉面积70%,村建公用供水管道2008年新建,管道总长6500m,解决人口400人。   有线电话始于1958年,1997年开通程控电话。2010年开通宽带。1998年开通有线电视,现有用户90户。   村建沼气池,1998年村民鲁永志首建。现有沼气池105口,太阳能2007年村民张登兵首装,现有用户250户。   三、农村经济   柑桔种植是全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现有柑桔总产量1630吨,高山地区以农作物生产和牲猪养殖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油菜、土豆等,农业生产面积1426亩,产量147吨,村内企业有柑桔打蜡厂3家,油料,茶叶加工厂1家,页岩砖厂一家,2014年全村生产总值1530万元,人均纯收入5654元。   四、社会事业   全村中小学生就读于文化高中和平睦河小学,现有在校高中生31人,初中生23人,小学生41人,幼儿在园2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村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3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413人,农村村民养殖保险767人,参保率97.83%,60岁以上老人享受待遇人数233人。参保率96.65%,计划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10.48‰。   五、地方特色   1、花鼓戏、舞狮子、薅草锣鼓是夫子头村的传统文艺形势,当地的习俗主要有端午节吃粽子,整栽秧酒等生活习俗;抓周洗三、送祝米、办婚宴、打丧鼓、烧纸钱;清明春节祭祖等行为习俗。历史上村民居住依山而建,独家独院,多为土坯瓦房,现改土为砖,由分散向集居转变,语言地方话和普通话混杂,语气平缓,语速较快,发音“n”“l”不分,地方语和汇较为丰富,如父亲称爸、爸爸、爹和老爹。   2、独具特色的婚俗:男女定婚请媒人提亲,发八字换庚贴,举行过门、认亲仪式,结婚选好吉日后男到女方送日期,婚礼前一天,男方陪郎传令杯,升号取号名,女方陪姑、哭嫁、请梳头娘娘扯脸上头,亲友送嫁。婚庆当日,男方置办酒席,请红爷。大红爷主管支客又叫支客先生;二红爷主管取亲;三红爷主管嫁妆。取亲时男方置办礼金、媒盒、梳头盒,迎来嫁妆进门后请人铺床,新娘进门拜天地,婚礼第二天早上新娘认公婆亲友、敬茶点,三天后回门。   3、久具胜名孔岩,位于村东小河子沟。溪沟两岸长约1公里的地段,灌林丛生,植被茂密,其间裸露的石壁上呈现出大大小小不规则的石洞,相传有九十九个。曾几何时,岸边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妇方家人出一难题,要这一后生一夜出一百个洞,才能将女儿相嫁。后生一夜间凿到九十九个洞时,有好事者学鸡叫,后生以为天亮,停止开凿,姻缘未成.民间传说无从考证,这一自然奇观却留给人们无限的猜想。   4、夫子头村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有兴教办学之风,深受儒家学说的的影响,耕读为本,遵师敬孝,使当地人文荟萃、民风纯朴、社会和谐,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也给予夫子头村名最好的佑证。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速,传统的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文家岩村

  文家岩村位于郭家坝镇东南山区,距郭家坝新集镇50公里,距县城100公里。全村辖8个社区,8个村落,480户1336人,其中在册贫困户110户258人。全村现有党员45人,其中女党员9人,70岁以上的老党员8人,现有村干部4人,社区理事长8人。全村总面积2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90亩,林地面积7300亩,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打工业为主要来源。烟叶、蔬菜属主导产业。2015年烟叶种植面积550亩,反季节疏菜4000亩,牲猪存栏1680头,省外务工人员122人。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4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4600元。基础设施较完善,通电,通水,通公路,通网络,通宽带,通广播,全村境内公路68公里,户户通公路,其中有四条公路与邻村相连,村内硬化公路共计7.7公里。全村土地,林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庙垭村

  庙垭村是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偏远村,全县农业人口最多的村,也是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贫困村,全村面积32平方公里,境内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群众脱贫致富压力较大。   人口现状: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324户3883人,外出务工2000人,空巢老人1人,留守儿童1人,农村低保354人,五保户21人,优抚2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4人,党员116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43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4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2500亩)、茶叶2000亩,生猪(年出栏12000头),药材种植1000亩,核桃1000亩,五大主导产业。企业现有4家,温泉、铁矿、硅石加工,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35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45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罗家坪村

  罗家坪村位于郭家坝镇西南边陲,东接杨林桥镇西洋坪村,西至两河镇薛家村,南邻云台荒,北依庙垭村,版图面积36.06平方公里,耕地2933亩,   人口现状: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1002户2949人,外出务工800人,空巢老人42人,留守儿童16人,农村低保336人,五保户42人,优抚15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9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41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7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4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9人。   产业发展:茶叶5570亩、产量103吨,核桃4350亩、产量30吨,药材780亩、产量1685吨.2015年度有望达到人均纯收入436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   


牛岭村特产大全




牛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