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河乡水田垭村位于梅家河乡西南部,版图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1700亩。水田垭村呈南北顺坡走向,地势北低南高,最低处海拨约300米,最高处海拨约780米,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型半高山村。
人口现状: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97户1687人,外出务工800人,空巢老人40人,留守儿童26人,农村低保158人,五保户4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57人,60岁以上老党员35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6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人。
产业发展:现有柚子(200亩)、柑橘(300亩),核桃(800亩)、生猪(年出栏4000头)、板栗(500亩)五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5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430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527203 | 443000 | 0717 | 查看 水田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鲁家湾村 |
鲁家湾村位于梅家河乡东南部,距县城120公里。东与龙王山村、京丈坪村毗邻,西与尤家湾村接壤,南与郑家岭村交界,北与王家坡村相连。全村国土面积8.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1.54公顷,水域面积23.37公顷。地势以山地为主,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645户2268人,外出务工665人,空巢老人30人,留守儿童16人,农村低保273人,五保户14人,优抚5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8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0人,60岁以上老党员41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8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31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3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1100亩)、板栗(2000亩)生猪(年出栏1000头)三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农业生产总值95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10584元。 |
下里坪村 |
梅家河乡下里坪村是由下里坪村和桥头沟合并而成,位于梅家河乡东北部,,版图面积7.88平方公里,耕地2160亩。下里坪村自大石包夹沟至下里坪村委会公路硬化,交通较为便利。地势以山坡为主,土地肥沃,山清水秀。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550户1715人,外出务工550人,空巢老人150人,留守儿童10人,农村低保176人,五保户13人,优抚10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78人,特别扶助5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5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6人,40岁以下年轻党员11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3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1000亩)、板(1000亩)、茶叶(2000亩)、核桃1000亩,生猪(年出栏2000头)五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510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 |
龙王山村 |
梅家河乡龙王山村位于梅家河乡西北部,是进入该乡的必经之路,版图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1666亩。龙王山村呈南北顺坡走向,地势北低南高,最低处海拨约300米,最高处海拨约1000米,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型半高山村。 人口现状: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521户1790人,外出务工560人,空巢老人20人,留守儿童10人,农村低保208人,五保户1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69人,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30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6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3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800亩)、核桃(650亩)、茶叶(1200亩)、生猪(年出栏2400头)四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05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5050元。 |
王家坡村 |
梅家河乡王家坡村版图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96亩;王家坡村东接下里坪,西至尤家湾,南邻鲁家湾,北依马家山。 人口现状: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244户,930人,外出务工500人,空巢老人80人左右,留守儿童20人左右,农村低保93人,五保户5人,优抚5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30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0人,40岁以下年轻党员6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7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5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575亩)、产量5万公斤,板栗680亩、产量5.5万公斤,生猪(年出栏500头)。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500多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4700元. |
郑家岭村 |
郑家岭村位于宜昌市秭归县梅家河乡西南部,地处长江支流青干河上游,距三峡大坝110公里,版图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6.39公顷,水域27.1公顷,林地228.79公顷。全村辖8个社区,526户1705人,2014年出栏生猪4482头,现有柑桔2892亩,总产量1700吨,板栗540亩,产量50吨。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94万元,人均纯收入7655元。 近几年,郑家岭村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先后多次被省、市、县、乡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2006年被秭归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四个新农村试点村之一,2009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被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宜居村庄”,2012年被授予“宜昌市生态村”,2014年被省发改委确定位秭归唯一创建的“绿色幸福村”,2014年10月被湖北省绿化委员会、湖北省林业厅授受“绿色示范乡村”。未来,郑家岭村以打造“三峡有机第一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秭归西部的游乐世界”“国家级乡村公园”为目标。 |
谭家岭村 |
梅家河乡谭家岭村是由谭家岭和季家村合并而成,位于梅家河乡西北部,,版图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1241亩。谭家岭村自现郑家岭村至龟坪河村公路已全部硬化,交通较为便利。地势以山坡为主,土地肥沃,山清水秀。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12户1095人,外出务工538人,空巢老人100人,留守儿童15人,农村低保102人,五保户9人,优抚3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78人,特别扶助4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42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1200亩)、板(700亩)、茶叶(50亩)、核桃500亩,生猪(年出栏150头)五大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0.5万元。 |
京丈坪村 |
梅家河乡京丈坪村位于梅家河乡东北部,版图面积4.7206平方公里,耕地1410亩。京丈坪村呈南北顺坡走向,地势北低南高,最低处海拨约155米,最高处海拨约1014米,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型半高山村,也是梅家河乡的三峡库区村之一。 人口现状: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251户762人,外出务工305人,空巢老人32人,留守儿童10人,农村低保75人,五保户2人,优抚5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38人,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5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0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400亩)、红高粱(300亩)、核桃(1000亩)、茶叶(200亩)、生猪(年出栏1000头)五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483.5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511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08万元。 |
龟坪河村 |
梅家河乡龟坪河村是龟坪河村和杨叉坪村合并而成,位于梅家河乡西南部,,版图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1037亩。龟坪河村海拔300—900米,适应各种作物生长。地势以山坡为主,土地肥沃,山清水秀。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04户1397人,外出务工895人,空巢老人150人,留守儿童12人,农村低保143人,五保户3人,优抚6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56人,特别扶助4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5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2人,60岁以下年轻党员32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400亩)、板(800亩)、核桃900亩,生猪(年出栏1000头)、山羊(500只)五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085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4961元。 |
水田垭村 |
梅家河乡水田垭村位于梅家河乡西南部,版图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1700亩。水田垭村呈南北顺坡走向,地势北低南高,最低处海拨约300米,最高处海拨约780米,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型半高山村。 人口现状: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97户1687人,外出务工800人,空巢老人40人,留守儿童26人,农村低保158人,五保户4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57人,60岁以上老党员35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3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6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人。 产业发展:现有柚子(200亩)、柑橘(300亩),核桃(800亩)、生猪(年出栏4000头)、板栗(500亩)五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5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4300元。 |
尤家湾村 |
尤家湾村:版土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27亩,东接王家坡,西至谭家岭,南邻鲁家湾,北依马家山,设社区(小组)4个,村落4个,党支部一个,党小组4个;总户数267户,总人口890人,其中;党员32人,村“两委”干部共有四人,其中女性一人,村内农业主导产业;柑橘1150亩、产量7万公斤,板栗650亩,产量2.5万公斤。 |
肖家坪村 |
秭归县梅家河乡肖家坪村位于秭归县西南边陲,是秭归县最偏远的高山村落之一,距县城130公里,版图面积1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00多米,总耕地面积3250亩,林地面积16000亩,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高山村,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43万元,人平纯收入只有5050元,属于贫困山村。 肖家坪村村委会位于肖家坪村三组,是肖家坪村政治、文化、经济、医疗中心,村主公路是“梅磨路”(即梅家河乡至磨坪乡公路)。这里空气清醒,风景优美,景色怡人,天然氧吧!这里村民淳朴,勤劳善良,正在为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而努力! 人口现状: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529户1850人。外出务工750人,空巢老人230人,留守儿童35人,农村低保169人,五保户14人,优抚8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65人,特别扶助2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8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42人,40岁以下年轻党员24人。村民委员会成员4人,村民代表3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8人。 产业发展:现有烤烟1000亩、核桃1000亩,生猪年出栏2580头,板栗100亩,全村主要以烤烟为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543万元,人平纯收入5050元。 |
三掌坪村 |
三掌坪村位于梅家河乡的西北部,距离乡政府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典型的半高山村,全村版图面积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0亩。由原邓家湾村和三丈坪村合并而成,下设5个村民小组,345户,户籍人口1187人,农业人口1152人,其中五保户2户2人,低保户87户,138人。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49名,积极分子1人,5个党小组。村两委会成员3人,书记、主任1人,财经委员、妇女计生委员各1人。全村在梅家河乡境外常年居住达771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612人,党员27人。全村境内乡、村两级公路20.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公路8.5公里。 三掌坪村2014年人平纯收入4800元,经济来源主要是务工收入,其次是板栗、生猪产业收入。全村现有板栗1000亩,柑桔150亩,核桃500亩,年出栏生猪1500头。 |
陈家埫村 |
梅家河乡陈家埫村是由陈家埫村和王家埫村合并而成,位于梅家河乡西南部,,版图面积12.94平方公里,耕地1491亩。陈家埫村自肖家坪至陈家埫村委会公路硬化,交通较为便利。地势以山坡为主,土地肥沃,山清水秀。 人口现状: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49户847人,外出务工240人,空巢老人27人,留守儿童4人,农村低保87人,五保户3人,优抚2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32人,特别扶助2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员4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20人,40岁以下年轻党员5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9人。 产业发展:现有烤烟(750亩)、核桃(600亩),生猪(年出栏1000头)四大主导产业。2014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543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0.5万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