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桥社区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陆城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205810010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581。邮政编码为44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7 ,车牌号码为鄂E。八字桥社区与东风社区、胜利社区、清江社区、名都社区、解放社区、红春社区、中笔社区、头笔社区、亮家垴村、太保湖村、驿马冲村、车家店村、尾笔村、十里铺村、三江村、宝塔湾村、龙窝村相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581001009 | 443000 | 0717 | 查看 八字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风社区 |
地理位置:东风社区位于陆城东部,隶属于陆城街道办事处。西起清江沿胜利路-峰路、育才路、过园林大道,止于老屋冲,沿线以东分别与解放、尾笔接壤,北临清江、长江,南与中笔、尾笔交界;地域3.2平方公里,长江、清江在此交汇。这里有如花似锦的陆逊广场,有气势宏伟的合江楼阁、优美洁净的滨江公园。社区属古陆城商业老城区,街道整洁,物流丰富,购物便利,居民文明新风浓郁,人居环境舒适。 人口现状:全社区辖22个居民小组,17个网格,居民4340户9887人,外出务工730人,空巢老人231人,留守儿童68人,建卡贫困户70户213人,其中城市低保户403户824人,“三无”对象3人。社区组织:社区党总支班子成员5人,党员611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321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98人。居委会班子成员3人,居民代表59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连、工会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胜利社区 |
陆城胜利社区位于陆城中部,成立于2000年2月。辖区东起清江河,沿胜利路、接文峰路、连育才路抵市一中,西起三江村,过清江一桥,沿清江大道、绕长江大道西行、经工农路、止于园林路,北临清江,南与头笔社区接壤。辖区面积近3平方公里。胜利社区所辖区域在陆城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届县(市)政府、办事处(区、镇政府)都位于此,辖区内有7所学校,是宜都的政治、文化中心。从清江一桥起,横穿社区的清江大道是陆城繁华的商业街,为居民购物提供了便利的去处。辖区内,市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国税局等52家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市办理各种事务的重要场所,助推我市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口现状:社区有16个居民小组,设17个网格,总人口16000余人,其中户籍人口3971户8666人,外出务工851人,空巢老人214人,留守儿童14人,其中城市低保户520户973人,残疾人300人(其中:重残保障对象79人),“三无”对象19人。社区组织:社区党总支班子成员5人,党员368人,现有入党积极份子8人。社区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3人,居民代表59人。团总支、妇联、民兵连、工会等群团组织成员12人。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清江社区 |
陆城街道办事处清江社区成立于2001年2月,位于宜都市陆城城区西北部长江大道145号,地处长江与清江交汇处,东接胜利社区,南与名都社区相望,西邻姚店镇莲花堰村,北靠清江河畔。境内建有两座清江大桥(清江一桥、清江二桥):有气势宏伟,如花似锦、优美洁净的清江公园:辖区内有市国土局、市检察院、市广播电视局等机关、企事业单位39家。 清江社区原为清江居委会,成立于1952年,2001年3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居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余人,直管居民4509户、9870人,建有19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机关企事业单位39家。社区成立了党总支,下设14个基层党支部,有党员562名,社区建有党组织联席会,设有8个在职党员活动站,在职党员1029名。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清江社区一班人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防灾示范社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典型单位”、省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省劳动保障“充分就业社区”、湖北省卫生社区、湖北省科普示范社区、宜昌市“文明社区”、宜昌市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宜昌市“卫生社区”、宜昌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宜昌市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宜昌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社区”、宜昌市城市低保“示范社区”、宜昌市科普示范社区、宜昌市绿色社区、宜昌市社区工会“先进单位”、宜昌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宜都市“文明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陆城“五好基层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著名人物。郭铁(1899-1929)又名光贵,耀卿,陆城镇水府庙人,民国15年(1926年)冬,加入中国0,1927年春,当选为县总工会主席。民国17年5月(1928年),郭铁秘密联络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三军在宜都县军事干部学校里的学员杨飙等,筹备武装-,因计划泄漏,-转移,同年10月的一天晚上,郭因事潜回县城被县警备队的密探发现,在县城万家凉亭子被捕,民国18年1月,郭铁和杨飙一起在武汉英勇就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二)经济发展: 陆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清江大道位于本辖区内,有集商住一体的陆城地标建筑雅斯国际广场,有民营企业14家,个体工商户1323家。管辖区域有二道一街五路十七巷。清江社区区域属宜都市陆城老城区,商贾云集,物流丰富,购物便利,街道整洁,居民文明,新风浓郁,人居环境舒适,文化底蕴丰厚。是一个宜商宜居,发展前景广阔的综合型社区。 (三)社会事业 1、党建工作不断规范 社区党总支紧紧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强社区党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同时不断创新党建方式和活动载体,念好“家.学.管”三字诀,打好“承诺、评议、走访”三张牌,下好“公开、廉政、共建”三步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清江社区党建网”和“电信短信平台”搭建党员群众的“连心桥”。在社区党员中开展“四评五创六联”活动,党建主题活动常态化。 2、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社区坚持“播种爱心,追求幸福”的服务理念,发展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建立了五大服务中心。即: 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建立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流动党员管理站、党支部活动场所。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大厅的主要功能有:党员服务、城镇低保、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服务、关工委、工会、户籍管理、文化教育、残协、就业家政服务等服务功能。 老年人活动中心:建有星光老年之家,设立图书室、健身室、棋牌室、日间休息室等。 社会综合管理中心:建立了社区民警室、社会综合管理办公室、民事调解室、城管办公室,主要是负责流动人口管理、治安巡逻、城市环境管理、信访维稳、安全等工作。 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和诊疗。 3、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社区确立了“为居民服务、为民生代言”工作准则,按区域和居民分布情况,设立有1个民情接待站和10个民情接待点,做到民情接待网络化,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居民排忧解难,便民服务实行了“一站式办事,一条龙服务”;开通聘用和求职热线;建立各种为民服务志愿者队伍,定期为-和优抚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开展科普知识宣传,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社区便民服务、居民自我服务、志愿者上门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4、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内有清江公园和市健身中心,为居民提供健康娱乐去处,社区建有80人的文艺宣传队、合唱团、40人的腰鼓队、200人的舞蹈队、百余人的京剧票友会、140人的剑术、拳术等多个文体队、若干个广场活动队,为广大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服务,引领全民健身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清江文化”,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四)地方特色 1、裸裸坡。位于恩施材场,宜都木材公司之内,有一新桥直通刘家嘴,因过去此地属于坟地,即罗家坡坝,晚上行人不易走出。出鬼,很少有人行走,故取名裸裸坡。清朝时,在现木材公司大门处设立栅子口,傍晚关闭城外通道,1928年由-撤销栅子,不关闭,长夜可以通行。解放前,此地经常有抢犯出现,抢劫过路行人,故又取名叫“屡屡坡”。 2、天主教堂。清江居委会共有三处天主教堂,即燕子岩的“福英堂”,童家巷的“灵新堂”,上街头即原市袜厂的“曹家花园”,均由英国耶稣教主办,并有英国人驻扎,教主李浩然。抗战时,曾在教堂开办过流动国民学校,抗战期间,教堂因无人照顾而自行取消。 3、山陕会馆。解放前座落于陆城王家堰,即现在的食品公司,占地面积较大,系山西、陕西驻宜都办事处,解放后自动撤出。 4、袁家堰。座落于工农路房管所,过去为尼姑庵,1963年修建旧棉厂而取缔。 5、火神庙。座落于西正街111号(原农业银行陆城办事处),与水府庙相对应,取之水火相克。解放前驻扎过-县党部,解放战争时期由工商联接管,解放后驻扎过向阳厂转运站、宜都县煤炭公司、宜都县农业银行陆城办事处,随之而自行消亡。 6、水府庙。座落于宜都粮食职工学校地,修建于解放前,很早以前是一座庙,叫“水浮庙”,大清三十六年重建时,叫“水浮庙”改名“水府庙”,祈求清江河造福于居民,少生祸端。1953年修建前进仓库(粮食仓库)而取缔。 7、佑圣观。是宜都县令“尤胜”据说为感谢五龙降雨而建,取名为“尤胜宫”。明末一茅山道人来此扩庙修行,觉得“尤胜宫”称谓与道家有些不妥,就用“尤胜”的谐音将“尤胜宫”改为“佑圣观”。座落于陆城红旗粮管所,原来是一座道观,观的正面墙壁上面雕有五条腾飞的龙,栩栩如生,被称为“五龙捧圣”。庙门一悬挂的横额刻有“玉屏生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进门有一个大戏台,两边是观众看戏的子台,正中是一块几百平方米的石板平地,平地后是前殿,殿中供的是祖师神像,两边是十二雷神。其后是一座无梁殿,无梁殿的建筑未用木料,全由灰砖拱砌而成,无梁殿分上下两重,下殿供的是释迦牟尼像,上殿供的是铜质玉皇大帝像。 后取谐音将“尤胜宫”改名为“佑圣观”,是宜都最大的道观。 8、燕子岩。座落于陆城西正街78号,在很早以前,因清江河底有一沙岩,形像燕子,望着河对岩,故取名燕子岩。1969年修建清江一桥时,燕子右翅被毁掉,至今枯水季节仍能观看。 9、陆城过去“三宫六堰”、“五巷二口”。“三宫”即炎华宫、佑圣宫、老劲宫,“六堰”即丁家堰(现陆城房管所处)、山峡苏堰(现食品公司处)、李家堰(现中医院处)、刘家堰(现政府宿舍处)、南台堰(现广播电视大楼处)、江家大堰(现教育学院处);“五巷”即唐家巷、王家巷、童家巷、向家巷、邓家巷,“二口”即桥河口、新街口。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名都社区 |
名都社区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陆城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205810010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581。邮政编码为44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7 ,车牌号码为鄂E。名都社区与东风社区、胜利社区、清江社区、解放社区、红春社区、中笔社区、头笔社区、八字桥社区、亮家垴村、太保湖村、驿马冲村、车家店村、尾笔村、十里铺村、三江村、宝塔湾村、龙窝村相邻。 |
解放社区 |
解放社区位于清江河畔,建于2003年,居委会设在解放大道与华丰路交汇处。东起老女桥,和尾笔村接攘,西至体育路,和红春社区社区接壤,南与园林大道中笔、头笔社区毗邻,北与城乡路为界,全社区版面呈飘带形。人口现状:社区人口5815人,3023户,辖5个居民小组。外出务工231人,留守儿童7人,城镇低保对象337户725人,三无人员6人。村级组织: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2名,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67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64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7人,居民代表33人。 产业发展:解放社区作为城中村,近年来始终以集体经济发展为重点,并提出“争创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勇争全省第一、再创辉煌业绩”的宏伟目标。2013年,社区将着力于项目引进和小区建设,力争新增集体资产过亿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过400万元的目标,推动社区整体发展和居民收入再上新台阶。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红春社区 |
红春村位于宜都市政府所在地陆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史名人都曾旅于此,留下众多诗词。红春村距三峡机场仅20公里,省道雅来公路、陆渔一级路穿村而过,古潮音洞度假山寨、宋山森林公园、奥陶纪石林、天龙湾水城、三峡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文化城、杨守敬书院等旅游名胜与之毗邻相伴,使红春村成为宜都城区游客集散地,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史名人都曾旅于此,留下众多诗词。红春村距三峡机场仅20公里,省道雅来公路、陆渔一级路穿村而过,古潮音洞度假山寨、宋山森林公园、奥陶纪石林、天龙湾水城、三峡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文化城、杨守敬书院等旅游名胜与之毗邻相伴,使红春村成为宜都城区游客集散地,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 依托山灵水秀、通南达北的自然区位优势,红春清江民俗文化村总投资2。8亿元、占地23万多平方米的特色旅游项目已展露雏形—— 走进清江民俗文化游览区,古朴原始的“农艺展览馆”内,多种多样的传统田间生产、手工劳作、捕鱼狩猎等工具,让游客体验到清江流域原始劳动的场面和情趣;藏品丰富的“正国民俗博物馆”中,万余件奇石古画、祭祀用品、古代瓷器、家书族谱等珍品实物,形象真实地展现出清江流域独特的民俗和民风。 在清江民俗文化商业区,土家腊货、肖麻子铁品、汪师傅铜器、老古龙金器等具有清江流域和宜都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及其生产工艺,在这里一一展现。一个个能工巧匠的精湛手艺,一件件精细美妙的手工作品,让游客感悟到“人类用智慧创造生活,又把生活变成艺术”的美妙与神奇。 在清江民俗文化展演展示区,地方民间艺术传人各展绝活,宜都故事、宜都梆鼓、青林寺谜语谜歌等地方传统民间艺术节目,透出平民百姓的幽默与智慧,传唱着这片土地的过去与未来。还有清江鱼宴、清江山羊、肖家隘的米酒、季狗子的包子等特色餐饮,色香味形俱佳,让你远远闻香而至,食之赞不绝口,回味无穷。 清江民俗文化村住宅区,是国内外游客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一色仿明清式的建筑群中,石山、叠水、拱桥、回廊、亭台错落有致,花影、树影、云影、水影交融变幻,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宛如一幅小桥流水、烟柳翠亭的绿色园林画卷。游客身临其境,村在林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在恬静悠然的氛围中放松心情。 目前,红春清江民俗文化村立足于清江旅游与长江三峡旅游的重要节点优势,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分户经营,正全面展开民俗文化村项目的开发和经营,景点、浏览、展示等旅游内容逐步丰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接待中心、垃圾处理站、医务室等配套服务设施正在建设和完善,全村计划3年内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 |
中笔社区 |
(一)概况 宜都自古三杆笔,居其中,故曰中笔。中笔社区位于宜都市陆城城郊,隶属陆城办事处管辖。东与尾笔村、车家店村接壤;南与宝塔湾村隔沟相望;西与头笔社区相邻;北临陆城园林大道。杨守敬大道与九号公路贯穿东西,清江大道横贯南北。版图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设5个居民小组1212户,共有居民3107人,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138名党员。 近几年获得荣誉: 2008年6月市授予“五好基层组织” 2008年6月市授予2006-2007文明社区 2008年12月市妇联授予2007-2008年市巾帼示范社区 2008年9月市宣传部“新农村文艺汇演一等奖” 2009年市政府授予“2008年生育文明建设示范社区” 2009年市政府授予“2008年度优秀民兵连” 2009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10年市政府授予“文明社区” 2011年市政府授予“先进民兵连” 2012年市政府授予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村” 2012年市政府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2012年市政府授予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12年宜昌市授予“先进民兵连” (二)基础设施 在处党委、行政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社区建设的村级公路,道路覆盖率达95%以上,2010年度社区投资7万余元将社区主干道未硬化的部分全面硬化。同时对三组、四组排水沟进行“三面光”整治,涉及到道路长4800米。全面做到了居民出门鞋底无黄泥。 2011年,投资345万元,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并配套相关办公设施,完善值班、考核等管理制度。同年建设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按照全省标准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同时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建成的中笔社区广场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健身娱乐场所设施。到2012年年底,建立成立了社区文艺队,文化中心户达到50户。 2013年社区进一步整合了社区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便民服务室、社区医疗室等资源,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重点在农村综合治理、来信来访、行政审批、政策咨询等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三)经济发展 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出租,房产旧处、商店、15家,二个居民小区,紧邻工业园区和城区,宜居宜商,是发展第三产业的理想场所。 社区紧紧围绕“加快配合市政建设、科学规划村庄建设”的发展思路。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截止目前,已基本形成二个居民小区,规划建筑一个商贸小区,形成较完整的村庄道路网络,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布局空间。近年来,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不断加强,2013年实现集体收入3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6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1638元。外出务工人数950人,其中县内就业720人,其它地区230人,年务工收入1000万元. (四)社会事业 日益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水平不断提升,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村建设、道德模范标兵评选步入规范化,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社区每年都要对社区困难户、困难党员和退职老干部进行慰问。春节期间社区干部下组到户为57名80岁以上老人“送健康”,为17户拆迁户“送关怀”,为18名退职老干部“送祝福”,为58户困难家庭“送温暖”,共发放慰问金2.2万元。在慰问中向居民宣传并讲解政府的优惠政策,让居民了解政策,得到实惠。 2011年新建成的服务中心大楼投入使用,设立了专门的图书室,配有专门的桌椅,方便居民阅读。图书室内存书1500余本,有面向孩子的儿童读物;也有面向居民的种、养殖技术方面的农业书刊;还有提高居民文化素养的文学类读物。每本图书按类编号,方便居民借阅。社区有专人负责图书的管理和借阅登记工作。社区居民踊跃到图书室借阅图书,提高居民 的文化涵养。 社区成立文艺宣传队,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培训。同时请来舞蹈老师教授广场舞,发动社区居民晚上到社区广场学习舞蹈,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升居民的生活情趣。目前,不止中笔社区居民前来学习广场舞,更吸引了周边村、社区的居民前来参与进来。他们给夜色下的外环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加促进了各村、社区居民的和谐氛围。 在去年“三八”期间,社区组织全体居民开展“三八·金婚庆典活动”,并请了市、处两级领导及三峡商报记者参加我们的庆典活动,为社区内评选出的59对金婚夫妇戴红花、发奖牌、包红包,请敬老典型上台发言,并请市文工团、清江社区文艺宣传队作文艺汇演,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在全社区营造敬老爱老、和谐家庭、幸福中笔的良好氛围。 社区从尊老爱幼、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家庭和谐等方面,在社区内评选出2012年度十大道德模范。不求十全十美,着重个人闪光点。组织人员上门给他们照相取景,制作成展牌在社区广场展示。在社区内营造树典范,学典范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在社区成立中笔道德讲堂,安排人员对中笔的文化历史、名人事迹等进行梳理,将整理出来的资料编排成书刊。同时向在外做出成绩的中笔居民发出邀请信,恳请他们将他们的努力与成绩书写成文字,以激励中笔居民奋发向上,希望更多的中笔居民能够有更多的成绩书写在中笔的发展中。 (五)地方特色 宜都自古有三杆笔,据考证系清朝咸丰年间所建,中笔塔建于中笔社区五组,毁于文革时期。早些年政府在文峰公园新建文峰塔,重现“笔”之神奇,中笔塔现幸存其“笔头”,现存放在中笔社区办公楼一楼大厅。希望能够见证它在崛起中新生!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头笔社区 |
头笔社区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陆城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2058100100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581。邮政编码为44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7 ,车牌号码为鄂E。头笔社区与东风社区、胜利社区、清江社区、名都社区、解放社区、红春社区、中笔社区、八字桥社区、亮家垴村、太保湖村、驿马冲村、车家店村、尾笔村、十里铺村、三江村、宝塔湾村、龙窝村相邻。 |
八字桥社区 |
八字桥社区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陆城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205810010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581。邮政编码为44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7 ,车牌号码为鄂E。八字桥社区与东风社区、胜利社区、清江社区、名都社区、解放社区、红春社区、中笔社区、头笔社区、亮家垴村、太保湖村、驿马冲村、车家店村、尾笔村、十里铺村、三江村、宝塔湾村、龙窝村相邻。 |
亮家垴村 |
亮家垴村位于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陆城街道办事处东郊,距陆城5公里,与陆杨路、农发路相连,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有线电视覆盖全村,楼房居住率达95%以上,全村版图面积4.17平方公里,成片的桔园是亮家垴村的一大特色,村内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民风淳朴,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人口现状:全村7个村民小组,730户村民2356人,外出务工230人,空巢老人56人,留守儿童23人,建卡贫困户75户12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53户98人,“五保”对象22人。 村组织:村党总支班子成员3人,党员13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村委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47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连、工会等群团组织负责人6人。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太保湖村 |
太保湖村隶属于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位于陆城东郊,由原太保湖村和黄家河村合并而成, 地理位置:东临长江,西接鸦来公路,南与驿马冲村相邻,北与枝江白洋工业园隔江相望,鸦来路、孙华路、农发路贯穿全村,水陆交通极为便利。版图面积约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50亩。 人口现状:全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有1113户,共3328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党员120人。 产业发展:太保湖村是农业大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83年一轮承包土地分配到户,1996年二轮承包到户,2003年12月,完善二轮延包工作。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农业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太保湖村农业种植模式呈多样化。 一、粮食作物太保湖村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土豆、红苕等为主。后因经济效益下,种植面积逐步减少,2009年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500亩(含复种面积)。 二、棉花棉花在1996年以前是太保湖村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支柱,亩产皮棉200斤,特别是“棉—椒—瓜”、“棉—瓜—菜”、“麦—椒—棉”等立体套种模式,在全市得到了推广。后由于市场疲软,棉价下跌,2000年全村棉花种植面积不足100亩,2002年已基本无人种植。 三、油料太保湖村有芝麻、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但以油菜为主,种植面积较大,与水稻轮茬耕种。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该种柑桔,种植面积大大减少。2010年10月统计,只有618亩。 四、蔬菜太保湖村蔬菜种植在原太保湖九组盛行,原以冬季种萝卜、白菜夏季种瓜类,后逐步摸索出了多种作物套种模式,如“麦—椒—菜”、“芋—椒—菜”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在原太保湖7、8、9组建大棚100个,准备发展大棚蔬菜,后因地理劣势、种植技术、种植模式未跟上,农户逐渐淡化大棚蔬菜种植,导致失败,拆棚改种柑桔。 五、柑桔横碛柑桔闻名,太保湖村80年前主产枧柑,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后,逐步发展温州蜜桔,柑桔的经济效益比其他作物效益高,发展非常迅猛,截至2009年,全村柑桔种植面积达到2800亩,产量达到6000吨,柑桔成为太保湖村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 六、牲猪养殖牲猪养殖在太保湖村有悠久的历史,以庭院经济仔猪生产养殖颇具特色,誉为“万头仔猪生产基地”、“母猪养殖大村”,常年存栏能繁母猪千头以上,年产仔猪2万头以上;自繁自养年出栏商品猪1.1万头。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驿马冲村 |
地理位置:驿马冲村地处陆城远郊,属平原丘陵地带,距陆城中心5公里,全村版图面积3.5平方公里。东与陆城太保湖村接界,南同亮家垴村相邻,西与尾笔社区交界,北抵长江河岸。雅来省道插村而过,农发公路横穿村心,3.8公里水泥通村公路连接省道。耕地面积2316亩,人均0.87亩,驿马冲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866户2661人,外出务工486人,农村低保户67户112人,五保户11人。村级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125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5人。村民代表48人。 产业发展:全村经济总收入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97元。经济以种养殖业和打工经济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柑橘,现有柑桔1980亩。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车家店村 |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车家店村位于宜都市陆城东郊,隶属陆城街道办事处,距城区1.5公里。东与驿马冲村相邻,南与亮家垴村相邻,西与中笔村相邻,北与尾笔村相邻,陆杨路、农发路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具有重要的区域位置。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约4.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496亩,全村共有793户,2780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村总支共有党员92名,下设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 【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车家店村属亚热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多种植物生长。且因车家店村地表肥沃土层,因此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等匮乏。 【物产丰富】车家店村是农业大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共有生产面积2946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83年一轮承包土地分配到户,1996年二轮承包到户,2003年12月,完善二轮承包工作。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农业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车家店村农业种植模式呈多样化。 粮食作物、车家店村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 车家店村以油菜为主,种植面积较大,与水稻轮茬耕种。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改种柑桔,种植面积减少。2010年10月统计,只有818亩。 柑桔、横啧柑桔闻名,车家店村80年前主产枧柑,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后,逐步发展温州蜜桔,柑桔的经济效益比其他作物效益高,发展非常迅猛,截止2009年,全村柑桔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产量达到4000吨,柑桔成为车家店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牲猪养殖、牲猪养殖在车家店村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养猪大户姚太国年平均出栏牲猪8000头以上,在他的带动下,车家店村年出栏牲猪上百头达20余户,誉有“牲猪养殖小区”之称,2009年全年全村出栏商品猪近2万头。 【村容村貌】车家店村过去的村容村貌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改革开放以来,车家店村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解放思想,做好规划,发展经济,村容村貌大有改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通过环境美化、庭院净化、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建设,使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达到水网、渠网、路网、电网、通信网、医疗保障网等网网相通,能够充分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全村硬化水泥路9.5公里;人畜饮水安全卫生100%,90%的农户住上了楼房,98%的农户拥有电话,80%的农户有了机动车,太阳能、空调、电脑、轿车等逐步进入农户,完善垃圾积并清运的保洁机制,彻底解决了脏、乱、差的现象,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卫生室医疗环境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公益事业】 抗旱提水站、为了保证在大旱之年确保农业丰收,我才以依靠长江的优势,在花庙堤建有两级提水站。装机容量250千瓦。 村级公路、车家店村有路宽3米以上的公路15公里,截止2010年10月,已硬化村级主干公路9.5公里,实现了周边村村相通。 自来水、车家店原有两个地下水自来水供应塔,基本能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但因原设计简单,采用塑料管材,导致后来维修成本增大,不能满足日常用水。2006—2007年投资近百万元,彻底改造自来水管网,并与宜都自来水公司联网,解决了全村2000多人的饮水难题和安全问题。 进排水沟渠、车家店村有进排水沟渠5000余米。2004年三面光防渗硬化渠道2000米。2009年,已疏通幸家大冲排涝中沟1500米,排水沟1500米。 通讯设施、车家店村已引进铁通宜昌分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分别在村内建有机房,有线电视已同宜都市联网,能够充分满足村民的电话、宽带和有线电视用户。 卫生室、村建有一个卫生室,一个卫生所,均是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现有医生五名。负责全村辖区村民的小病医治、伤口处理、卫生初级保健、防疫和健康宣传教育。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尾笔村 |
尾笔,源自宜都陆城的人文景观“三杆笔”之尾笔而得名。2001年3月,与原花庙堤村合并成尾笔村。位于陆城部近郊,东与驿马冲村、车家店村相连,南与中笔村接壤,西至长江大道,北临长江之滨,版图面积3.52平方公里,是丘陵与平原接合地带,属亚热带气候。雅来路、陆杨路、长江大道、园林大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尾笔村先后荣获宜昌市文明村、湖北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和湖北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十里铺村 |
十里铺村村东与宝塔湾相邻;南与枝城镇楼子河村接壤;西与姚店镇枫相树村相邻;北与中笔社区相邻。板图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亩,林地1125亩,平均海拔米。十里铺村交唱片儿但利,地势属丘陵地带,土地肥沃。人口现状: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584户3724人,外出务工323人,空巢老人70人,留守儿童15人,建卡贫困户户人,其中低保户63户129人,五保户12人。村级组织:村党总支部成员3人,党员159人,60岁以上老党员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5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连等群团组织负责人2人。产业发展:现有柑桔亩,2012年柑桔产值实现万元。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三江村 |
地理位置:陆城镇三江村,位于宜都市西北郊区,隶属于陆城街道办事处。距市政府所在地陆城一公里,东临陆城,南临清江,西临高坝洲湾市村,北临长江,宜华一级公路贯穿全村,清江一桥、清江二桥、茶店桥连接三江村与其他相邻的外乡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三江村是宜都市唯一专业的蔬菜村,环境优美,人们安居乐业。 人口现状: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082户2506人,外出务工162人,空巢老人12人,留守儿童14人,建卡贫困户154户331人,其中农村低保户68户128人,五保户11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108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53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6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5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2人。 产业发展:现有耕地面积806亩,其中钢架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200亩,主要种植各种蔬菜,年产蔬菜5000吨。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宝塔湾村 |
宝塔湾村情概况 地理位置:陆城街道宝塔湾村,依山傍水,东临长江,南面与枝城办事处楼子河村接址,西临十里铺村,北面以山洪沟为界与中笔村、亮家垴村、龙窝村相邻。属丘陵地貌,全村总面积5.63平方公里,现有总耕地面积1579亩,平均海岸548米。 人口现状: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548户1843人,外出务工120人,空巢老人3人,留守儿童6人,农村低保户54户104人,五保户8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78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4人,岁以上老党员33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24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3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4人。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龙窝村 |
龙窝村,位于陆城东南,隶属陆城街道办事处,距陆城所在地五公里,东临长江,南与宝塔湾村相邻,西与宝塔湾村隔湖相望,北与亮家垴村接壤。村落总版图面积5.77平方公里,共640户,总人口1960人,辖五个村民小组。 陆杨公路贯穿龙窝村,长江边孙华路环绕,水陆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 龙窝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村西南的新石器时代孙家河遗址,证明距今6000多年前人们就在这繁衍生息,据宜都县志记载:陆城三管笔,宝塔就在龙窝里。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杨守敬陵墓就坐落在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