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湾村位于宜都市南部,距陆成42公里,与松滋市刘家场镇相邻,是著名的贺炳炎将军的故乡,也是宜都市最边远的乡村之一。耕地总面积2025亩,其中:水田1448亩,旱田577亩。全村以种植水稻、柑桔、茶叶为主,油菜、小麦、玉米等为辅,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448亩,玉米650亩,油菜1100亩,柑桔2500亩,其中:椪柑1900亩,茶叶600亩。年出栏生猪4800头。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有煤炭、石英砂、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矿产资源。2011被松木坪镇委、镇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落与居民:全村版图面积13.84公里。现有7个村民小组,818户,2625人。
历史人文:江家湾村由原江家湾和柳林河两个村合并而成。
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江家湾村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冬干夏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零下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252天。村境内拥有煤炭、石英砂、铁矿石、高岭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物产经济:耕地总面积2025亩,其中:水田1448亩,旱田577亩。全村以种植水稻、柑桔、茶叶为主,油菜、小麦、玉米等为辅,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448亩,玉米650亩,油菜1100亩,柑桔2500亩,其中:椪柑1900亩,茶叶6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885元,村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气候适于发展柑橘、粮食、蔬菜等作物。
村容村貌:近年来,江家湾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前的脏、乱、差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投资近300万元(国家项目资金、企业捐赠、个人捐赠),硬化村、组级道路13.5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完成了全村7个组的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80%,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以“清洁乡村工程”为载体,配套建设了中心村基础设施,村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安全用电有保障。全村80%的户开通了电话、无线调频广播,通讯实现全覆盖。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加强村民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勤劳致富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所获主要荣誉:
2010年度被松木坪镇委、镇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度被松木坪镇委、镇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57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42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8。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7人。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581103 | 443000 | 0717 | 查看 江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松木坪社区 |
松木坪社区成立于2001年10月,位于宜都市松木坪镇南部,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8000余人。社区成员单位36个,直管居民921户,1391人,设立5个居民小组;直管党员60名,设立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现社区两委班子6人,其中专职4人、兼职2人,后备干部1人。 2012年,在省、市、镇三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70余万元,建成松木坪社区新办公阵地。同年6月,松木坪社区办公阵地由原松鹤路126号迁入新址,新活动阵地位于贺炳炎大道148号,包括176.8平方米的社区党员活动室和服务大厅,952平方米的社区综合办公楼和78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实现了“社区办公有场所、活动有阵地”的目标。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泉水垱村 |
泉水垱村位于宜都市东南部,隶属于松木坪镇,距宜都县城陆城43公里,与松滋市王家桥镇,新江口镇接界,离松滋火车站3公里。村落面积11.34平方公里。泉水垱村由原彭家冲村、鸾凤村、袁家垱村、泉水垱村四个村合并而成。耕地2766亩,林地9929亩。泉水垱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880户2756人,外出务工950人,其中低保户51户131人,五保户18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班子成员3人,党员97人,其中女党员16人,60岁以上老党员46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17人。入党积极份子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39人。村下设团支部、妇联、民兵连等群团组织。 产业发展:现有柑橘1900亩,茶叶350亩,2012年销售收入实现370万元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庙河村 |
松木坪镇庙河村,位于松木坪镇西南端。村委会驻地坛子口(二组),距宜都县城38公里,周边与本镇茶元寺村、松木坪村、双井寺村、枝城镇纸坊冲村、水井坪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14.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5公顷,林地986.6公顷,森林覆盖率69%,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拨近400米,西部最高800米,东部最低230米。庙河村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人口现状: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628户人口2162人。外出务工135人,空巢老人46人,留守儿童28人,建卡贫困户68户186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0户76人,五保户20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班子成员3人,党员72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33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4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33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9人。 产业发展:村内发展以林业、柑桔、茶叶为主的相关产业,现已发展椪柑1500亩,茶叶面积590亩。村内现有金叶生态林业专业合作社、壮圆畜牧专业合作社、宜景生态林业专业合作社等企业。金叶生态林业专业合作社位于庙河村四组四方岭山上,开办于2010年,占地近20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湿地松、白杨、桂花树、楠树、香樟等;壮圆畜牧专业合作社也位于四方岭,开办于2010年,养殖规模为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山羊500只以上,家禽3000只以上,并有特色产品纯吃草的山羊肉、本地母猪与野公猪杂交后的特种野猪肉等;宜景生态林业专业合作社位于庙河村六组白岩垴山上,开办于2012年,占地也是近20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核桃、湿地松、桂花树、楠树、香樟等。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徐家湾村 |
徐家湾村位于宜都市西南部,东与观音桥村相邻,南与松滋接壤,西与江家湾村相邻,北与金岗岭村接壤,江茶公路贯穿全村。版土面积1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5亩,其中水田2100亩,旱田245亩,山林面积11264亩。徐家湾村气候温和,交通便利。 人口现状: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886户2824人,外出务工543人,空巢老人71人,留守儿童15人,在册农村低保户72户134人,五保户16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88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人,60岁以上老党员49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6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3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3人。 产业发展:现有水稻1750亩,柑桔2100亩,2012年水稻产值实现200万元,柑桔产值实现50万元。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江家湾村 |
江家湾村位于宜都市南部,距陆成42公里,与松滋市刘家场镇相邻,是著名的贺炳炎将军的故乡,也是宜都市最边远的乡村之一。耕地总面积2025亩,其中:水田1448亩,旱田577亩。全村以种植水稻、柑桔、茶叶为主,油菜、小麦、玉米等为辅,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448亩,玉米650亩,油菜1100亩,柑桔2500亩,其中:椪柑1900亩,茶叶600亩。年出栏生猪4800头。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有煤炭、石英砂、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矿产资源。2011被松木坪镇委、镇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落与居民:全村版图面积13.84公里。现有7个村民小组,818户,2625人。 历史人文:江家湾村由原江家湾和柳林河两个村合并而成。 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江家湾村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冬干夏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零下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252天。村境内拥有煤炭、石英砂、铁矿石、高岭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物产经济:耕地总面积2025亩,其中:水田1448亩,旱田577亩。全村以种植水稻、柑桔、茶叶为主,油菜、小麦、玉米等为辅,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448亩,玉米650亩,油菜1100亩,柑桔2500亩,其中:椪柑1900亩,茶叶6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885元,村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气候适于发展柑橘、粮食、蔬菜等作物。 村容村貌:近年来,江家湾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前的脏、乱、差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投资近300万元(国家项目资金、企业捐赠、个人捐赠),硬化村、组级道路13.5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完成了全村7个组的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80%,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以“清洁乡村工程”为载体,配套建设了中心村基础设施,村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安全用电有保障。全村80%的户开通了电话、无线调频广播,通讯实现全覆盖。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加强村民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勤劳致富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所获主要荣誉: 2010年度被松木坪镇委、镇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度被松木坪镇委、镇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57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42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8。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7人。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松木坪村 |
松木坪村隶属宜都市松木坪镇,位于宜都市南面,与江家湾村、茶园寺村、庙河村、双井寺村接址,雅澧县横穿全村。 全村版图面积16.34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1096户,3484人,劳力2160人;全村设一个党总支,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6人,村民代表50人。 全村共有耕地1311亩,山林面积14400亩,2013年全年经济总收入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330元。 截止2013年底,松木坪村共投资400多万元,硬化水泥路19.338公里,修建晴雨路3公里。 投资300万元开通全村自来水,解决安全饮水1000户,完成庭院净化200户,“一池三改”210户,整治堰塘10口。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观音桥村 |
松木坪镇观音桥村东与泉水垱村相接,南、西与徐家湾村相连,北与金岗岭村接壤,版图面积9.38平方公里,耕地2487亩,林地7700亩,平均海拔350米。观音桥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748户2596人,外出务工965人,空巢老人11人,留守儿童45人,建卡贫困户125户325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6户75人,五保户11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82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38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8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49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9人。 产业发展:现发展茶叶200亩。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双井寺村 |
双井寺村位于宜都市西南部,隶属于松木坪镇,距宜都县城陆城45公里,与王畈乡接壤,松王公路经过双井寺村。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8.4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292人,852户,辖9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双井寺村由原团丰观村、原双井寺村、原杨家坡村、原西湾村合并而成。 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双井寺村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冬干夏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零下10℃。年降雨量1224毫米,无霜期250天。村境内拥有煤炭、石灰石、粘土、铁矿石、高岭土、重晶石等10多种矿产资源。 物产经济:双井寺村共有耕地面积3247亩,其中水田795亩,旱田817亩,山林面积16414亩。农民人均纯收入6340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适宜发展以林业、茶叶为主的相关产业,村级的主导产业是茶叶,现发展茶叶700亩。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党员101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7人,村民代表49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产业发展:现有茶叶700亩,2012年茶叶产值实现105万元。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彭家桥村 |
木坪镇彭家桥村村西与茶园寺相连,南邻泉水垱村,北接枝城镇回尨垱村,东与五峰山相接,版图面积10.73平方公里,耕地2699亩,林地7840亩,平均海拔350米。彭家桥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805户2366人,外出务工805人,空巢老人15人,留守儿童12人,建卡贫困户92户26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70户150人,五保户29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11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62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49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4人。 产业发展:现有茶叶500亩,柑桔3940亩,2012年茶叶产值实现150万元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茶元寺村 |
松木坪镇茶元寺村,位于松木坪镇北7.5公里处。村委会驻地茶元寺村二组,距县城27公里,因解放前有一寺庙而得名。全村国土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6公顷,水域公顷,林地1200公顷。森林覆盖率85%。 人口现状: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050户3180人,外出务工850人,空巢老人120人,留守儿童12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73户110人,五保户17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党员12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70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1。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4人,村民代表42人。 产业发展:现水产面积1200亩,产值500万元。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