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宜昌市 >> 宜都市 >> 五眼泉镇 >> 袁家榜村

袁家榜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袁家榜村谷歌卫星地图)


袁家榜村简介

  袁家榜村位于风光秀丽的渔洋河畔,五眼泉镇的东大门。隶属于五眼泉镇,距县城2公里,陆渔一级公路穿境而过,与汉洋坪,鸡头山,响水洞3个村接壤。国土面积6.18平方公里。
  袁家榜村主导产业:柑橘,桑蚕,生猪三大产业。柑橘面积3300亩。桑园面积550亩。有5个合作社,其中1个生猪养殖合作社,2个柑桔合作社,2个苗木合作社。交通便利适宜发展第三产业。
  人口现状:全村辖 5个村民小组125户2011人,劳动力:1475人、计划生育奖扶68人、全村残疾人78人、60岁以上享受新农保511人、80岁--90岁53人、90岁--99岁6人、100岁以上1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 5人,党员109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 人,36岁以下18人、36岁--60岁39人、60岁以上老党员 5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 5人,村民代表37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7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581106 443000 0717 查看 袁家榜村谷歌卫星地图

袁家榜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袁家榜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五眼泉社区

  五眼泉社区成立于2004年,坐落在镇集镇中心,周边与庙岗村接壤,交通便利。   人口现状:辖区共建互联单位22个,辖区总人数685人,其中户籍人数543人,402户,外出务工23人,空巢老人3人,留守儿童2人,城市低保户48户121人,五保户1人。   社区组织: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8名,其中入党积极分子2名,60岁以上老党员14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5人。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5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庙岗村

  五眼泉镇庙岗村,位于宜都市中部,地处清江南岸、渔洋河畔,气候温和,环境优美。距宜都13公里。与五眼泉镇石门村、荷叶溪村、龙口子村;长阳县接壤。已建成通车的陆渔一级路和在建的龙五一级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是连接宜昌至五峰、鄂西地区的重要通道。   人口现状:2001年,庙岗村、箭楼子村、石羊山村与茅坪村合并为庙岗村。现辖7个村民小组,642户,总人口2235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89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4人,60岁以上老党员44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3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31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产业发展:全村国土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60亩,其中柑桔1700亩,茶叶1160亩。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响水洞村

  五眼泉镇响水洞村地处渔洋河畔,陆渔一级路贯穿全境。全村总面积7.84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32人,党员82人。2014年村集经济收入55万余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8436元。近年来,响水洞村立足各项工作创新,努力建设和谐新村,促进了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被表彰“湖北省卫生村”、“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   一、实施“双倍增计划”,发展村级经济   率先在全镇启动“双倍增计划“,力争到201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46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突破223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双倍增”。   (一)大力搞活村域经济。依托资源、区位、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村级“小项目”。目前在村域范围内形成了“2家新型建材厂、6家石料加工厂、6家矿产综合开发厂、2个柑桔打蜡厂、5户农家乐餐饮、8家小型超市”等28家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50多个。   (二)努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做好土地流转发包。村集体流转闲置土地800余亩,通过引进涉农种植企业,整体对外发包,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二是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对陆渔路旁50亩集体闲置土地进行清理,由村委会负责开发对外出租,年增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将村集体150亩果园场收归村委会管理,年完成集体经济收入近2万元。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陆渔路通车机遇,近三年已有5家企业落户,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平新增8万元。   (三)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发展柑桔精品园。重点扶持柑桔专业合作社2家,网络柑桔种植户380户,形成1500亩柑桔种植规模。二是建设生态养殖小区,依托5个生猪养殖大户,全村年出栏牲猪4820头。三是鼓励个体创业。通过开展农民创业培训,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全村现有运输户23个,挖掘机户12个,农家乐餐饮5家,通过这些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年人均增加收入近800元。四是发展打工经济。今年外出务工近900人,年人均收入增加近2000元。2014年,全村四分之一以上的农户年收入达8万元以上。   二、发展“五美文化”,建设文明村风   (一)精心提炼“五美文化”。以文化引领村风民俗,针对当今农村存在的不养老、不讲诚信等突出问题,结合村情实际,提炼出以“勤、孝、净、诚、和”为主题的新农村“五美”文化,以文化石、宣传栏、广告牌等形式在村内建设文化长廊,大力宣扬勤劳、孝顺、诚信、和谐的传统乡土文化,提升村民精神区位。   (二)民主评选“五美之星”。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基础上开展“五美之星”评选活动,进行优中选优。通过小组户长会推选初评、全体村民代表和党员投票定评、评选结果公示、大会表彰等形式步骤,每年在全村评选出10位首届勤美之星、孝美之星、净美之星、诚美之星、和美之星,涌现出了如上门孝子王志兴照顾瘫痪丈人几十年如一日、勤劳养殖户袁昌发热心帮助邻里共同致富等一批先进模范。   (三)宣传弘扬“五美新风”。通过组织群众民主参与评选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农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七一”表彰会、事迹报告会、“身边人讲身边事”等形式对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弘扬新风正气;通过深化开展“我们向身边人学什么”大讨论,引导村民自觉践行“五美新风”。该活动的成效引起各级媒体关注,先后被湖北日报、三峡日报、三峡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并作为2014年全省“双创”工作推进会现场进行推广宣传。   三、完善基础配套,提升人居环境   (一)严格实施小区规划。规划新建崔家坪小区,小区规划占地22.1公顷,可建房359栋,容纳1500余人。目前已有168户、517人落户小区,其中新建55户。近年来,响水洞村重点结合省级“宜居村庄”建设项目,对小区内旧房进行配套升级,实施立面改造30户,全部按照小区住房规划整体要求,统一建造风格,2013年获得“湖北省宜居村庄”称号。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硬件设施,安装栏杆225米,公路硬化2000米,绿化草坪1000平方米,给水管1050米,排水管1350米,广场硬化6000平方米,整治堰塘4个,修建公共厕所1个。完善小区内基础设施,小区内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全覆盖,垃圾实现集并清运,草坪绿化、花坛里行道树和安装太阳能路灯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已经完成。小区还建设有休闲广场、生肖石雕、文化石廊、健身场地等文化娱乐设施。   (三)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根据响水洞村实际,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先后组织1300多人次,对全村进行四次大规模整治,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对影响村容村貌、乱建乱搭的棚、房、猪栏、牛栏进行清理拆除,全力打造文明宜居村庄。   四、科学划分网格,创新社会管理   (一)划分网格实施定位管理。按照村庄规划,将全村546户人家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4个村民小组,形成4个网格,并设计了村庄规划图和土地管理示意图。以各村民小组为单位,对全村的党务、村务各项工作实行责任到人、职能到位的网格化管理。   (二)建立队伍承担管理职责。一方面组建以村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为主的网格管理员队伍,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录入及全村每户的财产、土地、人员变动更新情况记载。一方面组建以村民小组长为网格员和网格员志愿者队伍,负责采集基础信息及每个网格的日常事务,及时掌握辖区各类矛盾纠纷,协助村委会开展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等政策法规宣传,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等。   (三)强化考核确保管理到位。一是建立巡查制度。村两委成员及志愿者服务队随时对网格内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网格及全村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引导村民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二是建立网格志愿者例会制。每月召开1次例会,村“两委“集中解决网格员发现的各类问题,重大问题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了响水洞村网格管理员绩效考核办法,按网格员每年1200元的标准落实专项经费,采取平时打分与群众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对网格管理员进行百分制考核,确保网格管理到位。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弭水桥村

     (一)概况   宜都市五眼泉镇镇弭水桥村,位于五眼泉镇西南处。村委会驻地弭水桥村七组樟树包,距县城15公里,因穿村而过拖溪河上有一座厚约25㎝、长约2M、高约2.5M的四跨石板桥而得名。东接717厂、肖家岗村;南临渔洋河;西南靠望州坪村、北与拖溪、荷叶溪接壤。   1978-1984年称永光大队,1984-2001年改称弭水桥村,2001年3月,弭水桥村与丑溪、马鞍石、花园村合并为弭水桥村。现辖10个村民小组,796户,总人口2402人。   全村国土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公顷,水域5公顷,林地938公顷。森林覆盖率90%。矿产资源有水泥石、石灰石、页岩等,储量达2亿方以上。   (二)基础设施   固定资产设施:1958年,修建第一条通乡公路。2003年6月,修建第一条水泥路。现有村级公路25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10.5公里。省道陆渔一级路,乡道望聂公路。已建成龙江水库一座,总库容10万立方米;堰塘94口,可蓄水200万立方米;干支渠6条,总长18千米;农田灌溉面积120公顷,有效管概率达90%。公共蓄水池35口,可蓄水2000㎡。2009年3月,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来水),现有公用管道20千米。   1978年开通电话,2000年开通宽带,1996年接入有线电视。1982年原永光大队建第一个沼气池,现建有沼气池500个,1996年七组谢辉雄安装第一个太阳能,现有600户。现有变压器8个台区。全村现有90%农户住进了楼房,500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60%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100%的村民安装了电话,20%的农户安装了宽带,2%的家庭拥有小轿车,8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4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50人参加了社会养老统筹,2402人参加了新农保,100%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已图书室1个,文体娱乐室1个,儿童入学率100%,10个治安中心户,22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10名创业农村实用人才。   (三)经济建设   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20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8元。经济以种植、养殖、外出打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柑橘、茶叶等,有茶叶加工企业20家,主要产品有沐浴春毫、大宗绿茶等。   (四)社会事业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村有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402人,参保率100%。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出生控制在6‰。   农家书屋以2011开始新建,现有书籍1700册。   (五)地方特色   弭水桥村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拖溪、丑溪河穿村而过,千百年来众多溪流泥沙冲击而成的土地良田深厚肥沃,不用过多施肥就盛产各类粮食作物。站在樟树包高处俯瞰,村内高山、丘陵、盆地、平原相间,小桥流水随处可见,阡陌交错、青山绿水,通信光缆、高压塔线林立,俨然一幅不需任何雕饰的乡村山水画。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龙口子村

  龙口子村位于宜都市五眼泉镇的东面,座落于青秀的石羊山脚下,美丽的渔洋河伴村而过,与姚家店镇的夜挖池村隔河相望,新扩建的陆渔公路穿村而行。全村下设五个村民小组,545户,1662人,其中男844人,女818人。版图面积8.71平方公里,林地6801亩,耕地面积2200亩,其中:旱田1145亩,水田1055亩。现已发展柑桔1000亩,茶叶700亩,年出栏生猪4400头,山羊1300只。全村现有有中-员81人,3个党支部,2个党小组,团员28人。2013年工农业总产值1885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889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望佛桥村

  五眼泉镇望佛桥村,地处五眼泉镇西部,村委会地属于望佛桥村一组,距县城31公里,东、北与拖溪交界,南与望洲坪村接壤,本与长阳磨市镇接壤,历史源远流长,现有宜都市唯一保持完好的木质廊桥——望佛桥,相传是前辈为进梁山拜佛方便过河修建而成,因此而得名望佛桥。   人口现状: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20户1036人,外出务工73人,空巢老人25人,留守儿童13人,建卡贫困户61户145人,其中农村低保户33户72人,五保户3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4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3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5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产业发展:现有茶叶1400亩,2013年烟叶产值实现2800万元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鸡头山村

  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毗邻高坝洲水电站,版图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2933亩。鸡头山村紧邻陆渔一级公路,清江河从村经过,交通便利。地势以丘陵为主,土地肥沃。   人口现状: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962户3002人,外出务工538人,空巢老人18人,留守儿童14人,农村低保124人,五保户19人,优抚13人。   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111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5人,60岁以上老党员61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28人。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40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   产业发展:现有柑桔(5000亩)、桑园(500亩)、渔业(500亩)、生猪(年出栏8000头)四大主导产业。2013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08亿元,人平纯收入达到13759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4万元。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4家,个体工商户321家。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拖溪村

  拖溪村位于五眼泉西部,与长阳玉宝村相接壤。全村版图面积7.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1528亩,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地貌为三山夹两溪的丘陵,拖溪河东流溪滋润了肥沃的土地,哺育了山村人民。自古有“金拖溪、银丑溪”之说。人口现状: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374户,1251人,外出务工73人,空巢老人64人,留守儿童21人,其中农村低保户37户64人,五保户11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53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34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8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38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人。产业发展: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务工和养殖。村人平年纯收入5300元,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00元。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汉洋坪村

  汉洋坪村位于宜都市西部,坐落在清江河南岸,渔洋河西岸,是五眼泉镇的东大门。东与姚家店镇西湖村交界,南与五眼泉镇袁家榜村接壤,西与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接壤,北与高坝洲镇湾市村隔江相望。汉洋坪村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石门村

  石门村版图面积10.5平方公里,下设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5户,总人口1476人(其中男性735人,女性741人),劳力968人。外出务工人员878人,耕地面积1641亩,柑桔面积1200亩,茶叶面积700亩,水田面积50亩,水面面积1000亩,草地面积100亩,林地面积8694亩,2014年总产值2054万元,人平纯收入11000元,粮食总产量890吨,柑桔总产量3805吨,茶叶总产量249吨,生猪出栏4962头。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荷叶溪村

  五眼泉镇荷叶溪村地处五眼泉镇西南部,距宜都市城区17公里,地理山区,陆渔路贯穿一、二组。全村总面积8.89平方公里,总人口1767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92人。2014年,村级经济总收入2452万元,人平收入12012.3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7万元。近年来,先后被湖北省爱卫会授予湖北省卫生村,湖北省林业厅授予绿色示范乡村,宜都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先进民兵连,五眼泉镇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人大代表活动小组、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五星级党组织、2014年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宜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袁家榜村

  袁家榜村位于风光秀丽的渔洋河畔,五眼泉镇的东大门。隶属于五眼泉镇,距县城2公里,陆渔一级公路穿境而过,与汉洋坪,鸡头山,响水洞3个村接壤。国土面积6.18平方公里。   袁家榜村主导产业:柑橘,桑蚕,生猪三大产业。柑橘面积3300亩。桑园面积550亩。有5个合作社,其中1个生猪养殖合作社,2个柑桔合作社,2个苗木合作社。交通便利适宜发展第三产业。   人口现状:全村辖 5个村民小组125户2011人,劳动力:1475人、计划生育奖扶68人、全村残疾人78人、60岁以上享受新农保511人、80岁--90岁53人、90岁--99岁6人、100岁以上1人。 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 5人,党员109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3 人,36岁以下18人、36岁--60岁39人、60岁以上老党员 5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 5人,村民代表37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7人。  


袁家榜村特产大全




袁家榜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