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沁县 >> 漳源镇

漳源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漳源镇谷歌卫星地图)


漳源镇简介

  漳源镇位于沁县北部,距县城17公里处,208国道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是我县北部的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中心集镇。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3658户,13223口人,耕地总面积22207亩,是一个以玉米、小麦种植,牛、羊、鸭、鸡养殖为主的农业大镇,镇域四周环山,荒山荒坡十分广阔,旅游资源丰富,是浊漳河的发源地,境内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创业投资的好地方。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三强战略”和“创环境、上项目、促发展”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创优环境,突出招商引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住发展机遇,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向前发展。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2143元。
  种养业持续发展。在种植业方面,全镇种植玉米16000余亩、小麦3200亩、沁州黄3000亩、芦笋200亩、优质枣150亩、优种核桃4600亩,是全县核桃种植大镇。在养殖业方面,全镇养牛6000多头,羊14000余只,引进外商李林林建成了养鸭及加工、孵化、销售为一体的玉泉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全镇养鸭突破5万只。实行庭院经济,户户养土鸡,全镇农户散养土鸡14.5万只,2000只以上养鸡大户6户。今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养兔,村村养,户户养,全镇共养兔2.8万只。
  民营经济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建成了年创利税7万元的预制厂2个,新建砂厂一个,年创利税12万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集中办学,改善条件,提升质量,创出品牌,办出特色”为宗旨,新办寄宿制学校三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卫生工作,加强村级医疗所建设,村村建起了卫生保健站,配齐了卫生保健员。
  基础设施大有改观。近年来,借全市“村村通”的强劲东风,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修通了30公里水泥路(油路),全镇2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漳源、王可、庄立等四个村实现了“巷巷通”。目前,全镇26个村安装了程控电话,28个村安装了闭路有线电视,80%的村饮上了自来水,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正大踏步向小康迈进。
  精.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32万人 137平方公里 140430104 046000 0355 查看 漳源镇谷歌卫星地图

漳源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口头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口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可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王可村谷歌卫星地图
漳河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漳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庄立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庄立村谷歌卫星地图
安家岭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安家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漳源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漳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河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北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固亦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固亦村谷歌卫星地图
尧上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尧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峪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南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沟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西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园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南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漳源镇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漳源镇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家沟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李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坡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山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家沟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刘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沙圪坨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沙圪坨村谷歌卫星地图
羊庄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羊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向阳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向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沟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南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康家庄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康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罗卜港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罗卜港村谷歌卫星地图
乔村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乔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山头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南山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倪村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倪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乔家湾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乔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庄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上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景村村 ·沁县旅游·沁县特产·沁县十大特产·沁县十景·长治品牌网·长 0

----

查看 景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漳源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定昌镇

  定昌镇是2000年底撤乡并镇时由原城关镇和迎春乡合并而成。全镇处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素有“长治市北大门”之称,现为沁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地形为四周隆起,中间低平,沟壑纵横,起伏不平,地形多样,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米左右。境内山川秀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太焦线穿境而过,208国道纵贯南北,沁涉线横贯东西,属黄土丘陵山区,有中小型水库三座。定昌镇古称铜革是,为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十二县之一。公元923年,后唐灭后梁,铜革是归定昌军管辖,后又改为威胜军,由此定名,意为一定昌盛。全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2个资产管理开发中心。全镇总耕地面积为3.4万亩,总人口4.2万,城镇规划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5万。2001年以来,先后被省、市文明委命名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多次荣获“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定昌镇农耕传家,工业基础薄弱。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1387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49元。全镇土地资源、地表水资源、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且都无污染,再加上气候温和,农民传统耕作使用化肥农药少,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绿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积极走“无工不富、为富办工”的道路,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目前全镇有29个乡镇企业,村级以下企业124个,工业生产主要以轻纺、食品工业、建材、旅游服务为主,主要产品有:罐头、杏仁奶、酸枣饮料、矿泉水、沁州黄、沁州鱼、冻兔肉等。近年来,又新发展长毛兔、麻鸭、芦笋、优质核桃等产业,全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多年来,党和人民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全镇教育、文化、卫生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全镇现有普通中学6所,小学23所,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乡镇卫生院两所,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基本解决。2002年全镇3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100%村村通水泥(油)路。全镇基本解决了人畜吃水困难,做到了村村安全卫生用水。广播、电视进入千家万户,文明村、小康村建设步伐加快,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郭村镇

  郭村镇位于太岳伏牛山脚下,县城西13公里处,依山傍水,植被茂密,地势平坦。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00亩,退耕还林面积675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40%,全镇辖18个行政村,3175户,11608口人。    全镇以砂壤土较多,以种植玉米、沁州黄、蔬菜、芦笋等为主,种植沁州黄5000亩,优质核桃1500亩。养殖业发展迅速,现有黄牛3100头,羊存栏4000只,猪存栏700头,土鸡17000只,蛋鸡50000只,新发展兔联体2个。新建肉兔养殖基地1个,种兔存栏5000只,年出栏商品兔250000只。发展肉鸭10000只。元王村矿泉水水质较好,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8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13元,粮食总产量为1184.73万公斤,乡镇企业收入达8400万元,上交国家利税28万元。    郭村镇下设中学一所,中心卫生院一个,小学13所,寄宿制六年制校3所。郭村中学在新一任领导的带领下,学校升学率逐年提高。创出了品牌,办出了特色。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综合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心卫生院以提高服务和医疗水平为前提,始终以健康为中心,质量为核心,需求为导向,满意为目标,成为周边乡镇技术服务水平最好的医院。    郭村镇经过几年的苦战,基础设施已全面改善,交通便利,沁涉线、漳开线可与208国道贯通,所辖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通电村达100%,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进户达到80%,东坡、大沟两个村经济状况较好,群众安居乐业,发展势头强劲,被评为县级文明村。今年,镇党委、政府积极围绕县委、县政府“创环境,上项目,促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创优环境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为民创收为目标,热烈欢迎八方朋友来郭村作客,来郭村投资兴业。.  

故县镇

  故县镇隶属山西省沁县,位于沁县县城南部25公里处。该镇西与沁源县接壤,东与南里乡、新店镇为邻,北与册村镇交界,南与南泉乡、杨安乡毗连。镇域国土面积150.90平方公里,占全县1/4,是沁县西南部区域的中心。    全镇辖30个行政村,现状全镇总户数为3757户,总人口为15147人,其中,农业人口13619人,非农业人口1528人。镇域人口密度为100.38人/平方公里,低于全县128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是沁县人口分布较稀少的乡镇之一。    镇区位于镇域地理位置的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县级公路段宜线从镇区穿过,纵贯全镇。镇区现状总人口为4945人,其常驻人口为3992人,建设总用地为81.3公顷。    镇区中心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镇区历史一直为沁县县治所在地,现为仅次于县城的全县第二大城镇。    环境与资源    (一)气候条件。故县镇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少雪。据多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8.9摄氏度,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2.8摄氏度,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7.5摄氏度,气温变化规律为1至7月份气温逐渐上升,7至12月份气温逐渐下降。年平均相对温度为65%。年平均降水量为592.9mm,最大日降水量为132.3 m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为1533.7mm,年平均无霜期为167天,年平均冻结深度为40cm,最大冻结深度为74cm。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29.1小时,年日照成分率为57%。年平均风速为2m/S,年平均风向频率以SE方位最高,SSE、S方位次之,NW方位又次。    (二)土地资源。故县镇土地总面积为226342.6亩,折合国土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万余亩。从土地利用现状情况看出,故县镇现有耕地、园地、林地等用地情况较好,但未利用土地的比例为22.32%,说明土地开发利用还有一定的潜力。全镇人均土地为15.04亩,人均耕地为3.89亩;以农业人口计,人均土地为12.50亩,人均耕地为4.32亩。人均土地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但人均耕地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新店镇

  漳源镇位于沁县北部,距县城17公里处,208国道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是我县北部的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中心集镇。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3658户,13223口人,耕地总面积22207亩,是一个以玉米、小麦种植,牛、羊、鸭、鸡养殖为主的农业大镇,镇域四周环山,荒山荒坡十分广阔,旅游资源丰富,是浊漳河的发源地,境内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创业投资的好地方。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三强战略”和“创环境、上项目、促发展”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创优环境,突出招商引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住发展机遇,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向前发展。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2143元。   种养业持续发展。在种植业方面,全镇种植玉米16000余亩、小麦3200亩、沁州黄3000亩、芦笋200亩、优质枣150亩、优种核桃4600亩,是全县核桃种植大镇。在养殖业方面,全镇养牛6000多头,羊14000余只,引进外商李林林建成了养鸭及加工、孵化、销售为一体的玉泉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全镇养鸭突破5万只。实行庭院经济,户户养土鸡,全镇农户散养土鸡14.5万只,2000只以上养鸡大户6户。今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养兔,村村养,户户养,全镇共养兔2.8万只。   民营经济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建成了年创利税7万元的预制厂2个,新建砂厂一个,年创利税12万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集中办学,改善条件,提升质量,创出品牌,办出特色”为宗旨,新办寄宿制学校三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卫生工作,加强村级医疗所建设,村村建起了卫生保健站,配齐了卫生保健员。   基础设施大有改观。近年来,借全市“村村通”的强劲东风,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修通了30公里水泥路(油路),全镇2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漳源、王可、庄立等四个村实现了“巷巷通”。目前,全镇26个村安装了程控电话,28个村安装了闭路有线电视,80%的村饮上了自来水,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正大踏步向小康迈进。.  

漳源镇

  漳源镇位于沁县北部,距县城17公里处,208国道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是我县北部的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中心集镇。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3658户,13223口人,耕地总面积22207亩,是一个以玉米、小麦种植,牛、羊、鸭、鸡养殖为主的农业大镇,镇域四周环山,荒山荒坡十分广阔,旅游资源丰富,是浊漳河的发源地,境内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创业投资的好地方。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三强战略”和“创环境、上项目、促发展”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创优环境,突出招商引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住发展机遇,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向前发展。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2143元。   种养业持续发展。在种植业方面,全镇种植玉米16000余亩、小麦3200亩、沁州黄3000亩、芦笋200亩、优质枣150亩、优种核桃4600亩,是全县核桃种植大镇。在养殖业方面,全镇养牛6000多头,羊14000余只,引进外商李林林建成了养鸭及加工、孵化、销售为一体的玉泉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全镇养鸭突破5万只。实行庭院经济,户户养土鸡,全镇农户散养土鸡14.5万只,2000只以上养鸡大户6户。今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养兔,村村养,户户养,全镇共养兔2.8万只。   民营经济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建成了年创利税7万元的预制厂2个,新建砂厂一个,年创利税12万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集中办学,改善条件,提升质量,创出品牌,办出特色”为宗旨,新办寄宿制学校三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卫生工作,加强村级医疗所建设,村村建起了卫生保健站,配齐了卫生保健员。   基础设施大有改观。近年来,借全市“村村通”的强劲东风,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修通了30公里水泥路(油路),全镇2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漳源、王可、庄立等四个村实现了“巷巷通”。目前,全镇26个村安装了程控电话,28个村安装了闭路有线电视,80%的村饮上了自来水,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正大踏步向小康迈进。   精.  

册村镇

  册村镇位于县城西约20公里处,2001年,由原漫水乡和册村乡两乡合并为一个大镇,西与沁源县交口镇,南与故县镇、东与南里乡、段柳乡、北与郭村镇、定昌镇接壤。二沁铁路、沁涉线、新漫线横贯东西,村村通了水泥(油)路,交通十分便利,有沁县西大门之称。    全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0亩,是一个农业大镇。2005年初新一届县委、政府把我镇列为西部工业园区,在尧山村新建百万吨焦化企业一个,使我镇成为一个新开发的工业重镇。特别是拥有优质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建有三个矿泉水加工厂和一个酒厂,县唯思可达食品饮料公司的加工用水也取于此地。境内水源丰富,圪芦河水流经11个村,滋润着两岸万亩良田。是外商投资的最佳境地。.  

段柳乡

  段柳乡位于县城三公里处,属城郊乡镇,二OO一年撤乡并镇(原樊村乡和段柳乡合并)后为全县第二大乡镇,全乡总面积79平方公里,辖三十三个行政村,一万五千八百六十口人,208国道,东长公路,太焦铁路穿乡而过,“村村通”公路形成网络,“村村通”电话率达98%。土地肥沃宽阔,位于境内的圪芦河中型水库,十一万变电站为全乡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近年来,段柳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创环境、上项目、促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一年一个新台阶,健康向上,全乡现有乡中1所、小学8所,自宿制小学3所,在校教职工143人,在校学生1487名,99年国家投资的煤炭部希望工程教学大楼于2001年投入使用,教学、管理、升学和入学等方面是我县教育界的一颗明珠。文化事业蓬勃发展,98年兴建占地面积560平方米的段柳乡宣传文化站于2000年投入使用,该站内设阅览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等融为一体,2004年,由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赞助安装了“二次资源共享工程”,已正式交付使用,文化站的建成曾多次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史耀清等领导的视察,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乡卫生院经过全体人员的拼搏努力,2003年段柳乡卫生院被确定列入“中国农村卫生院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全球基金项目”建设单位,于2004年正式竣工,建筑面积235.77平方米的一层门诊楼投入使用,全院现有职工16名,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10人,护师1人,其它技术人员4人,该院设有急诊室、候诊室、门诊处置室等科室,并配有X光机、妇科诊疗仪以及各种先进的功能检测设备,为周边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段柳乡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显著,全乡重点以种植蔬菜、奶牛、肉兔、沁州黄为主导产业的四大富民工程正在迅速做强做大,水、电、交通、教育、医疗、通讯已全面配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民安居乐业。.  

松村乡

  松村乡位于沁县东北涅河河畔,距县城12.5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2。46’,北纬36。50’。境域四连:东与武乡县丰州镇接壤,北与牛寺乡相连,与武乡县涌泉乡隔河相望,西与漳源镇、定昌镇依山相邻。乡政府驻松村,辖21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2929户,10559人,总面积9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325亩,占总面积的17.8%,人口密度107.53人/平方公里。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有核桃,黄牛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农作物主要有小米、谷子、山药等。主要工副业有:交通运输业、建材业、面粉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等。乡办、村办企业有砖厂、蜂窝煤厂、冷拔丝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等。境内交通便利,南沁红色旅游线穿乡而过,21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水泥(油)路的村数达16个,程控电话移动网络遍布全乡,为当今的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农贸市场日新月异,松村逢三、朝仁逢六、青修逢五为集,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流。全乡有县直中学1所、小学17所,在校生15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卫生设施齐全,县政府派出机构有:派出所、邮电所、电信所、粮站等,全乡旅游资源丰富。法华寺、夫子庙、若飞烈士亭、灵应塔、玉皇山风光秀丽是观光避暑的好场所。 2005年,松村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强农富民调结构”的工作思路,大力抓好“两种(沁州黄、核桃)三养(牛、兔、鸭)”工程,积极打造发展平台,外引资金、项目、技术,内抓队伍环境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截至目前为止,全乡种植核桃干果经济林5000余亩,发展沁州黄3000亩,饲养黄牛近5000头,养兔10000多只,乡村两级加紧开足马力,为确保完成年初经济发展目标,引领全乡经济跃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次村乡

  次村乡位于沁县东南,南与襄垣相接,东、北与武乡相邻,全乡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四荒面积8万亩,辖14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总人口4658人。    自然概况 我乡是典型丘陵地貌,土质为优质红粘土壤,牧坡宽广。全乡共有小河流4条,途经7个行政村。经过多年治理,共建有3座人字坝,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全乡森林覆盖面积达65%,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炼焦煤)有待开发。    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 我乡是中国四大名米之一——沁州黄发源地,历史渊源流长,康熙年间作为宫廷贡米以来,一直作为皇家贡米。解放后,一直作为中央-特供产品。自98年以来,我乡建立“沁州黄”小米基地,“檀山皇”小米基地,使这一名米更加发扬壮大,走出老区,走向全国,销往北京、天津、内蒙、东三省、福建、广东等地,市场一直看好,产品供不应求。由于牧坡宽广,水源充足,养殖业也是我乡农民主要产业之一,肉牛育肥、肉驴养殖、肉羊养殖一直是农民的传统产业,经过近几年发展,全乡共建有肉牛育肥基地6个,肉驴育肥基地2个。年牛存栏1万头,出栏2万头,2003年被长治市授予“上党养牛第一乡”荣誉称号。当地政府积极开发利用小流域,沿河两岸的村庄,在政府引导、农行扶助、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养起了肉鸭,肉鸭养殖也成为农民致富的又一主导产业。相关产业为玉米、大豆、经济林等农作物为主,粮食产量年产10万公斤以上。    招商引资 自1998年,“四荒”拍卖以来,乡党委政府创造一系列优惠条件,先后有北京、上海等外地企业家来我乡投资开发,建有“檀山皇”小米基地,“沁州黄”小米基地2个,紫岑山林牧开发中心1个,郭家庄绿色示范基地(万亩核桃林)1个,神堂山休闲旅游渡假村1个,累计引资4500万元。2005年台商与日本外资也有开发土地、荒坡合作意向。    自然环境 次村乡是全县唯一一个没有污染源的乡镇,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是一个绿色的天地,全乡经过近三年退耕还林开发,全乡退耕还林1万亩。现在已是树木成林,郁郁葱葱,已初现成效。国营檀山林场也驻扎在我乡。我乡交通便利,东临太长高速公路,西接208国道、太焦铁路。208国道连接太长高速路的公路也即将动工,总投资1.5亿元,连接路穿乡而过,贯穿全乡五个行政村,届时交通将更加畅通便利。.  

牛寺乡

  沁县牛寺乡位于县城北部20公里处,208国道纵贯南北,交通便利。东与松村乡相连,西邻沁源县,南和漳源镇接壤,北与武乡、平遥两县交界。境内南有华山,东有烂柯山,西有龙珠寺,山大沟深,纵横交错。涅河由九龙山发源并自西向东横穿而过,水源丰富。全乡总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91亩,占总面积的8%;森林覆盖面积9万亩,占总面积的45%,是沁县乃至长治市典型的林牧乡镇。    牛寺乡是2001年撤并乡镇时由原西汤乡与南涅水乡合并而成。全乡辖21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 1866户,6813口人。    2000年全乡人均收入1974元。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2233元。    全乡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和沁州黄谷子种植为主,以2004年为例,玉米种植12549亩,沁州黄种植5000亩。其次是大豆和小杂粮。林业生产以干果经济林为主导产业,据统计核桃现已发展到5000亩。其次是208绿色通道,种植北京杨、速生杨等树种600亩。同时引进外资,在韩家庄、秦家庄、西峪等村建立速生杨基地7个,发展速生杨1万余亩。2002年至2004年实施退耕还林,全乡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075亩,实现了基本绿化。在牧业生产方面,以牛羊为主,截至目前,全乡养牛0.24万头,养羊6000只,新建肉牛育肥基地7个。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迈出新步伐,西汤村的芦笋、西安庄村的药材、辉坡村的南瓜创出一流,并建立了糖膳宝南瓜深加工有限公司。在狠抓龙头企业上有所突破,全乡建起三座龙窑,年生产砖2600万,实现利润52万元,建成预制厂1个,加油站1个,发展牛寺、西汤两个集贸市场,南牛寺小集镇建设加紧进行,商业一条街逐步形成。劳务输出是本乡主要经济来源,全乡外出打工人数1000余人,占到总劳力的30%,经济收入占到总收入的26%。守家在地从事经商、运输、服务行业人数显著增长,据统计全乡共有18辆出租汽车,农用三轮100余辆,大中小型农用机械20台,商店、饭店、理发店16个,为发展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乡现有小学12座,寄宿制小学3所,乡镇中学1所,师资力量雄厚。在旅游事业发展方面,新建开发旅游区龙珠寺和烂柯山两处。.  

南里乡

  南里乡位于沁县城西南12公里处,全乡总面积6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2070户,7478口人,耕地面积2.4万亩。我乡后沟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社华北版旧址,西林是-总司令整军地。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乡镇。段中线、新漫线交叉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各路客商投资发展的理想地方。    南里乡组织机构:-:王琳,女,36岁,0党员,大学文化;党委副-:曹二伟、李治国;人大主席:赵志刚;武装部长:马先宏;政府乡长:张治国,男,41岁,0党员,大专文化;副乡长:杨爱良、张怀忠、王万宏、史明云。乡政府下设综合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农业经济综合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办公室、财政所等中层机构。    乡党委、政府积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强”战略和“创环境、上项目、促发展”的总体目标,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创优环境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经济建设方面突飞猛进,2004年全乡农村经济收入达23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1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山东引进实用桔梗种植,全乡共育苗移栽1600亩,亩收入可达到2000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一个好项目,种植沁州黄3000亩,优种核桃2200亩;在养殖业方面建起了百头肉牛育肥厂3座,百头猪厂2座,根据我乡坡广草多优势,建起了一座万只规模养兔厂,共有18个村养兔,其中建成了有下张庄、唐村、候家庄、上张庄、梅沟等养兔专业村,养兔大户达20户。全乡年出栏商品兔10万只以上,收入100万元,人均增收200多元。在招商引资办企业有了新突破,投资120万元建起了津华食品加工厂,从浙江温州引进人才资金,投资500万元建起了年产30万吨的隆鑫洗煤厂一座,争取7月初投产达效。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着力调整学校部点,提升教学质量,投资60万元建起了南里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学校以“以德治校、以研兴校、以质强校、以俭持校”为办学宗旨;以“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多元施教、提升质量”为教学思路;在新一任中心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工作整体推进,创出了品牌,办出了特色,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综合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卫生工作,以提高服务和医疗水平为前提,加强乡中心卫生院和村医疗所的建设,始终以健康为中心,质量为核心,需求为导向,满意为目标,是周边乡镇技术服务水平最好的医院。.  

南泉乡

  南泉乡是沁县西南35公里独处一隅的山区乡镇。处于屯留县、沁源县、沁县三角地带。全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地面积11107亩,退耕还林达96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7%,全乡12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410人,834户。气候条件独特,海拔1001.5—1471.5米,平均气温9.5℃,年降水量5329毫米,日照时数25027小时,无霜期162天。属典型的山区小乡镇。主要产业有:种植玉米、大豆、沁州黄小米、脱毒马铃薯和新型养殖项目香菇为主。现有黄牛3000头,羊存栏5000只,猪存栏750头,土鸡15000只。新发展的梅花鹿已建成两个基地,投资100万元,现梅花鹿存栏60头。2005年主要发展肉牛育肥和肉兔养殖,现已建成肉兔养殖厂一个,存栏达1000只,肉牛育肥厂一个。    南泉乡有两大优势:    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南泉乡蓝天绿水、山清水秀、坡多地广,加之森林覆盖面大,所以空气清新,水土无污染,生态优良,形成了独特的南泉小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即使在冬天也是一派绿色,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生态的自我优化、天高气爽、风景优美、姿容丰满。南泉是人们避暑消夏的理想去处、旅游胜地,适宜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庄园,也具备开发国家森林公园的必备条件。只是限于资金缺乏,项目无助,只能眼睁睁看着到手的鸭子漫天飞,财富尽流无着落。    资源优势:    南泉人是“富裕”的。我们拥有最宝贵的物态资源,南泉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生态优势为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性条件。玉米是南泉的主要农业产品,户产高达两万斤,可以充足地支持酒、淀粉、饲料加工业、开发绿色食品。南泉的农业肥料大部分是农家肥,充分保证了农产品无污染、无残留物,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沁州黄小米、大豆还有野菜等各种蔬菜食品供不应求,深受好评。林业在南泉的发展也有诸多优势,南泉的气候条件适应树木生长,大山里的松树、野菜、药材取之不尽,木材、天然食品原料应有尽有,目前乡里引导开发的庭院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效益喜人,受益的农民气象更新,倍感欣慰。畜牧业的发展活灵活现、丰富多彩。森林和植被的广阔,水源的充足为畜牧发展提供了可靠条件。“牛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呼吸的是经过两万多亩森林过滤了的新鲜空气。”反映了南泉乡优质丰富的水和牧草资源,它们为畜牧业的便利推波助澜。.  

杨安乡

  杨安乡位于沁县最南端,与屯留接壤。全乡有105平方公里,12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970户,3369口人,耕地面积11971亩,退耕还林面积5893亩。    杨安乡党委、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认真践行“-”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紧紧围绕县委“创环境、促发展、上项目”的总体部署,结合本乡实际提出“稳粮、突牧、抓林、增收”的发展思路,呈现出健康快速的发展良好势头。发展肉牛育肥示范小区四个,万森奶业公司进行技改,增加新品种,上新项目,成为杨安乡龙头企业。    到2004年底,全乡粮食总产量突破750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1179.5万元,财政收入22.5万元,人均纯收入2389元。产业结构调整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黄牛饲养量达到10000头,人均3头,有林面积9050亩。    近年来,全乡基础设施较快发展,投资100万元,完成村村通水泥路30公里,解决9个村的行路难的问题,实施引水解困工程,解决了全乡8个村2000口人的饮水困难,实施电网改造10个村,并投资100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    杨安乡党委、政府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招商引资上项,创优发展环境,加大调产力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漳源镇特产大全




漳源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