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城 >> 阳城县 >> 固隆乡

固隆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固隆乡谷歌卫星地图)


固隆乡简介

  阳城县辖乡。1958年属星火公社,同年属演礼公社,1961年析设固隆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18公里。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0.9万。阳(城)云(蒙山)公路斜贯乡境。辖固隆、南固隆、西下庄、马腰、南沟、府底、泽城、司家窳、东村、西南、郑阳、北燕、沟东、白涧、寨上、西壮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煤矿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盛产苹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40.1平方公里 140522204 048000 0356 查看 固隆乡谷歌卫星地图

固隆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北燕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北燕村谷歌卫星地图
寨上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寨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涧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白涧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下庄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西下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腰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马腰村谷歌卫星地图
沟东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沟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庄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西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固隆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固隆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沟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南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南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西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郑阳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郑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村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东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司家凹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司家凹村谷歌卫星地图
泽城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泽城村谷歌卫星地图
府底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府底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固隆村 ·阳城旅游·阳城特产·阳城十大特产·阳城十景·晋城品牌网·晋 0

----

查看 南固隆村谷歌卫星地图

固隆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凤城镇

  2001年,调整阳城县乡镇行政区划(晋政函[2001]14号;1月10日晋市政发[2001]8号),撤销八甲口镇,尹庄乡、城关镇,合并设立凤城镇。区划调整后凤城镇人口120166人,面积117.9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凤凰西街。  

北留镇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位于晋城与阳城中段,东接泽州,北连沁水。交通便捷,侯月铁路、晋阳高速路、晋韩路穿镇而过。是国家重点工程——阳城电厂所在地。全镇总面积83.7平方公里,33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3.5万口人,耕地43095亩。地下资源丰富,有取之不尽的石灰石资源以及丰富的煤、铁、铝、琉等地下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人文、自然景观拥有皇城相府、海会寺、郭峪古城、九女仙湖等。皇城、郭峪、大桥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改革开放以来,北留人民锐意进取,依托传统煤铁产业,异军突起,迅速跻身“明星乡镇”行列。进入新世纪以来,北留人民富而思进,积极投身二次创业,多业并行,多措并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晋城市的经济强镇。2003年完成社会总产值9.4亿元,财政收入7572万元,居全市乡镇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3221元。历年来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财税改革试点镇”、 “全国重点镇”。   北留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大胆创新,奋力开拓,努力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运作。近年来,北留的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累计投资逾亿元,进行了水、电、路、汛配套设施的建设。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和完善了北留、南留等5所高标准省、市文明中小学校。还不断健全了城镇教、科、文、卫、体、娱等配套场所和设施。   北留镇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生态型旅游小城镇为目标。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全力以赴做大做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支持,北留的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2003年全镇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年收入在3700万元以上,随着我镇旅游业日益成熟、壮大,这一数字必将迅速攀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北留人民将万众一心、团结拼搏,为建设中西部经济强镇、旅游大镇、文化名镇,生态靓镇而努力奋斗!.  

润城镇

  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七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已是韩赵相争的重镇。”古称“少城”、“小城”,因冶炼业兴旺曾称“铁冶镇”,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   润城镇四山环抱,三水萦流。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沁河东岸,樊溪由镇中流过。晋阳高速公路由村北经过,并设润城出口,南接晋韩公路,离侯月铁路线阳城站仅7公里。   润城镇占地面积72平方公里,全镇人口30519人,29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1707亩,镇村企业332个,个体工商户星罗棋布,2004年各项经济收入105140万元,人均收入4010元,是润城镇政府机关所在地,自古以来都以历史文化名镇著称。砥洎城、东岳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官家、商家大户建筑比比皆是。古为阳城四大镇之一,元、明以来,手工业和商业颇为发达,富商大贾迭出,文风鼎盛,科举人仕数冠于全县,人口多而集中。曾是阳城县首屈一指的文化、商贸重镇。   现存有省级保护文物明代古城堡“砥洎城”,润城“东岳庙”(应为金代建筑),屯城“东岳庙”(金代)。并有春秋战国时期白启屯粮而得名的屯城村,明代尚书王国光故居上庄村,影响八省的道教圣地天坛山,望川村的开明寺,上伏村、中庄村的汤帝庙等名胜古迹。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总司令到润城时住过的姚家院,炸毁日伪碉堡的紫台岭伏击战遗址建设的紫台岭烈士陵园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名人志士层出不穷,明代政治家、财政家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王国光,清代汉学家、数学家张敦仁,户部尚书张慎言,布衣诗人张晋等名满天下。这些先哲躬身实践,奠定了文化润城的根基。.  

町店镇

  町店镇位于阳城县县城北部10公里处的芦苇河畔,东与本县润城镇、沁水县嘉峰镇交界,南与本县凤城镇、东城办事处为邻,西与本县西河乡接壤,北与本县寺头乡、沁水县端氏镇毗连,辖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百家试点小城镇之一。全镇共有20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107个村民小组,5138户、15003口人,19654亩耕地;共有6807个劳动力,其中就业6376人(一产3022人,二产2285人。三产1060人);共有1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767名党员。町店镇人民政府驻町店村。    历史与文化资源:町店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始建于公元629年的崦山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岩书院留下了“九凤朝阳”、“十凤齐鸣”的美谈。历史上名人辈出,明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白所知和清顺治年间的刑部尚书白胤谦叔侄二人均出自我镇大宁村下黄自然村。义城村的义城山寨是南宋初年太行忠义社的重要活动据点。中峪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的驸马楼,至今保存完好。大宁村党支部是阳城县1938年第一批成立的农村党支部之一,村内建有1951年9月3日0中央访问华北老根据地的纪念塔。白岩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阳北县政府所在地。老一辈无产积极革命家-同志及其家人曾在杨腰村居住生活过。桃坪村保留有战争时期挖掘的“藏兵洞”。抗日战争时期,名震全国的“町店战斗”就发生在本镇境内。    自然资源:地下资源。主要有3#煤和15#煤。3#煤现有地质储量3510万吨,可采储量1030万吨,按年采70万吨计算,服务年限还有 15年。15#煤资源有7.9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73.2万吨,按年采30万吨和70%的回采率计算可开采63年。水利资源。全镇地下水、地表水储量丰富,芦苇河流量在洪峰期可达8000立方米/秒。全镇有水浇地4300亩,配套水利设施水池6个、机井12眼;有人畜饮水深井5眼,饮水工程46处。柴凹村五龙沟水源地地下水储量、涌出量居全县境内之首。地上资源。全镇林业资源覆面达27%,现有林木面积12702亩,其中:天然林2899亩,人工林7631亩,经济林3172亩,四旁树61.4万株。有华北之最的崦山柏林覆盖面积达13平方公里。.  

芹池镇

  阳城县辖乡。1958年属刘村公社,1984年置芹池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20公里。面积59.9平方公里,人口0.9万。晋韩公路过境。辖芹池、阳陵、大峪沟、刘西、刘东、吕家河、川河、侯甲、武甲、南上、槐树腰、宜壁、游仙、将军腰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盛产烟草、花椒。名胜古迹有寿圣寺琉璃塔、阳阿县治旧址。.  

次营镇

  次营镇位于北纬35°29′,东经112°14′,地处阳城县西南21.5公里,获泽河南侧,南大河北侧,东与演礼、尹庄接壤,西与沁水县张村乡相毗连,南靠董封、驾岭乡,北与固隆乡相邻,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南次营村。    全镇辖有南次营、北次营、长这沟、石窑凹、西河、天掌、六甲、谭村、陶河、黄甲、河西、前沟西、逯河、庄头、营东、上义、前凹、松树、苏村、赛村、支沟、高阳、西垠、候井、营庄、周壁、冯坡、枣凹等28个行政村,87个自然庄。    土地与人口。全镇总耕地29488亩,总户数4744户,总人口13649口人(平均每平方公里约233人),绝大多数居民是汉族。    自然概貌    1、地形地貌。海拔最高点1000米,境内无高大山脉,因获泽河、南大河南北分隔,故形成南北狭,东西长的黄土丘陵区。    2、气候。次营属丘陵暖温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11℃,最低气温1月份在-8℃以下,最高气温7月份为29℃—31℃,年均日照为2581.2小时,年降雨量为550—600毫米,无霜期187天左右。    3、水文。全镇有一渠一湖二泉十井。即:董封灌渠次营段、南次营胜天湖、谭村愚公泉、辽河师婆泉、辽河水库、赛村水库和联片供应全镇人畜吃水、节水灌溉的十眼深井。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精神文明创建。全镇拥有各类门球场15个,篮球场10个,村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5个,女子乐队3支,文明村(单位)达到20个,五好家庭2000户,十星级文明户4100户。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镇设立五大警务区,拥有1支镇区巡逻队和28个村级老年义务巡逻队。常年刑事案件发案率均控制在万分之二点八以内,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无矛盾激化,无恶性案件,无重大政治影响的县以上集体-。2004年,次营镇和南次营村分别获得市级综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赛村、谭村村也被评为“县级综治先进单位”,2005年,次营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乡镇”。.  

横河镇

  在中条山东麓,太行山西南端,有一块山河襟带,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林茂牧兴的天赐宝地,这就是2000年在阳城县撤乡并镇体制改革中诞生的唯一的一个边远山区乡改镇——横河镇。    地理位置:横河镇位于阳城县西南,东以析城山与驾岭乡、河北镇相比邻;西部以云蒙山与垣曲县,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南部以鳌背山与河南的邵源镇相接壤;北部以小尖山与董封乡相携,恰置全县有名的析城山、小尖山、云蒙山、鳌背山四山环抱之坳。东西直线距离15公里,南北直线距离23公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居全县各乡镇之首。现辖20个行政村,285个自然庄,镇政府驻地横河村,距县城48公里。    建置沿革:横河镇自三黄五帝时代即有人生活。今析城山上仍留有当时动人传说及碑文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曾为军事家孙膑出师之处的云蒙山也有人居住。据现有石刻碑文中得知,千峰寺曾为北魏建筑,圣王坪汤帝庙曾在北宋时就已存在。    据史载情况分析,横河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晋、韩、魏之属地。到明、清时代,全县设置都、里、户。横河镇当时属上义都,析城里。明国6年即1918年,山西实行区村制,归属于阳城第四区公所下寺坪村。    1942年,阳城抗日政府成立,下辖6区,横河属第6区管辖,分为索泉岭、横河、下寺坪、水头、麻地、劝头、南门七村。后改为第五区。1945年横河隶属恢复后的阳城第六区,村划仍未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6月,在基层设立乡级政权,仍属第六区,分为横河、麻地、吕强、南门、索泉岭、桑园6乡。1954年合并为横河、南门、桑园、索泉岭4乡。1958年3月再次并乡且成立横河(云蒙)人民公社。1984年4月,实行乡(镇)、村制,横河人民公社改为横河乡。2000年撤乡并镇。横河乡改为横河镇至今。.  

河北镇

  阳城县辖镇。1958年为河北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12公里。面积61.6平方公里,人口1.7万。阳(城)杨(柏)公路过境。辖河北、南井沟、九甲、赵沟、圪桃洼、下交、洞底、天岭、元岭、西头、史家岭、炭窑、孤堆底、六甲、南梁、向阳坡、土孟、匠礼、北梁、槐庄、圪涝掌、庙甲底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有缸瓦、缸砖、水泥、钢塑门窗。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盛产蚕茧。为明代右都御史原杰、佥都御史杨继宗、御史杨新期故里。.  

蟒河镇

  蟒河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南部山区,以其境内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得名。距县城30km,总面积56平方公里,森林综合覆盖率达81%。蟒河风光以山水为胜,山雄奇险峻,层峦叠嶂,岚雾缭绕,瀑布成群,蟒河水清流澈如玉,似巨蟒蜿蜒奔腾于群山峡谷之中。峡谷内10km长的地表钙化景观,是我国东部唯一的钙化型峡谷景观。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素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的美誉,是华北地区观赏游览价值极高的生态旅游区。   汤二十四年(约前1700年): 汤帝祷雨桑林,阳城县志有明确的记载,府底大庙石柱上刻着“获泽久旱三灾夺走粮财命,桑林祷雨六事挽回地天心”。祷雨的确切地点就在蟒河境内,现祈雨台景观忧在。   西周、穆王四日休于获泽,甲寅天子作居范宫,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采药于蟒河境内,曾有群猴救药王的传说。   公元469年:北魏河间王元琛看到蟒河风景宜人,就在此建造两座寺庙,一座叫佛爷龛,一座叫佛爷坪。   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曾追杀至蟒河境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私访河南,曾路过蟒河境内,花园坪曾竖有一筒石碑,记载着皇帝的奇闻轶事,清朝末年毁于兵乱。   清代:重修蟒河黄龙庙有三次记载,一是嘉庆二十二年;二是同治四年十月;三是咸丰五年四月。   公元1811年:蟒河村民竖起了一块“绝兰碑”,记载着秦维俊知县冒死上奏皇帝,为蟒河老百姓免除了长期进贡兰草的苦难差役。   1941年5月:以“工合”晋东南事务所工作人员工为主体,又收编一部分中条山战役溃退下来的国民革命军散兵共50多人在今桑林乡树皮沟组成了工合游击队。   1942年(民国31年)1月30日:在桑林宫底院成立阳城县抗日政府。   1943年农历9月:日伪军500余人,将蟒河的十多个自然村全部扫荡,十月初一在绿化顶残酷杀害群众,只此一次蟒河村50余名群众遇难。   1945年4月12日:0晋豫区党委-同志,亲自赴蟒河附近的枪杆村召开会议,研究晋豫区的抗日斗争。   -   现代化建设   蟒河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入高级社,1958年为蟒河管理区,1961年为蟒河大队,1984年改为蟒河村民委员会。   1956年,河南济源政府投资建起蟒湖大坝,75年又重新加固,同年5月架起了黄龙庙至南辿的吊桥,命名为友谊桥。   1983年12月23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37号文批准,建立以保护猕猴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7年:设立猕猴野外训养场,供游人观赏。   1990年:由县乡两级投资48万元,在蟒河村建起旅游宾馆一处,1993年正式营业。   1993年:林业部批字(1993)166号,《关于建立中条山等8处国家森林公园的批复》,其中蟒河被列入国家森林公园。   1994年4月,由山西省林业厅勘测设计院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山西省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其中蟒河被规划为第一公园。   1994年10月:省委-胡富国亲临蟒河考察,并题词“蟒河胜境”。   1998年8月18日:经国务院68号文批准蟒河升格为山西省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西蟒旅游专线公路开工建设,总计投资7000余万元,98年10月,沙砾路面正式通车。   1998年6月下旬:山西省政府2000——2010年旅游规划专家组对蟒河进行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云亭首先发现了蟒河近20华里长的地面钙化型景观。   在国家和地方加快发展旅游业政策的指引下,为了加快蟒河自然风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加速蟒河旅游资源整合拟采用灵活的融资方式,实行承包制、股份制形式,加快步伐积极开发。2003年2月成立了阳城县蟒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6万元,由阳城县竹林山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卫丙瑞任董事长。阳城县蟒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积极主动地提出在集体地域内开发自然观光生态旅游项目,预计蟒河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事业将会有良好的开端和飞速的发展。   2001年,调整阳城县乡镇行政区划(晋政函[2001]14号;1月10日晋市政发[2001]8号),撤销台头乡、桑林乡,合并设立蟒河镇。区划调整后蟒河镇人口22919人,面积242.2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台头村。   -   蟒河镇基本情况简介   蟒河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南部约12公里处,南与河南省济源市为邻,2001年初由桑林乡和台头乡合并组建,因境内拥有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得名“蟒河镇”。镇城总国土面积为241.4平方公里,下辖37个行政村,176个自然庄,20942口人(农业人口20675人),耕地面积31576亩,林地面积84961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8元。   蟒河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左右,年均降水量为602ml。无霜期180--200天,年日照时间达2800小时。蟒河镇地质结构北部台头片为丘陵地带,属于煤系地层,地质结构相对不稳定,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南部桑林片为山区山地地貌,属于老地层,结构相对稳定。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白云岩、角闪岩、硫铁矿、碳酸钙等。  

东冶镇

  阳城县辖镇。1958年建东冶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132.5平方公里,人口2.1万。阳(城)济(源)公路、侯月铁路过境。辖东冶、柳泉、神树岭、矿山、东轩、郎庄、西冶、水磨沟、东寺沟、小王庄、独泉、上节、焦坪、卫节、枪杆、古河、降区、庄上、晋圪坨、神子头、蔡节、三联、磨滩、北大峪、南大峪、马山、相底27个村委会。有铁矿石资源,乡镇企业以采矿和冶炼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1942年独泉战斗之后,开辟了阳城抗日根据地。.  

白桑乡

  阳城县辖乡。1958年属应朝公社,1984年置白桑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7公里,香台山北侧。面积58.1平方公里,人口1.8万。阳(城)济(源)公路、侯(马)月(山)铁路过境。辖白桑、张庄、吕河、通义、长征、刘庄、洽村、涝泉、凤凰山、瓜底、墁上、南香台、洪上、朝阳、坪头庄、炼上、东岭17个村委会。矿藏有硫磺。乡镇企业有冶铁、铸造、水泥、化工、涂料等厂。农业主产小麦、谷子、玉米。.  

寺头乡

  阳城县辖乡。原为霄峰乡,1958年设寺头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26公里。面积72.6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八(甲口)叉(道口)公路过境。辖寺头、南树、北下庄、寨庄、松树岭、北树、后庄、张家庄、安上、董家岭、前史山、龙驾、老孟、大乐、口上、霍家、朱村、芦甲、黍地、吉庄、马寨21个村委会。为华北地区蚕茧第一乡。.  

西河乡

  西河乡位于阳城县城西5公里处,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5万口人,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截止10月底,全乡社会总产值达到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96元。   西河乡全乡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环境优美乡,打造文化宜居区”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乡、工业强乡、民营富乡、文化名乡”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富庶繁荣、生态宜居的“西城区”和花团锦簇、旅游休闲的“西花园”,全乡呈现出转型发展、争先发展、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工业经济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0完成,形成60万吨的生产能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陶瓷产业快速扩张,投资1.2亿元建成“华冠陶瓷有限公司”和“金方圆陶瓷有限公司”三条建瓷生产线,形成1200万平方米的高中档墙地砖生产规模,年产值1.1亿元,致力建设县城市民的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两个节水园区、30栋蔬菜大棚,宋王红薯、华强肉业、玉泰农场等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总投资1.1亿元,民营企业总数达到52个,涌现出庄头袜业、华利电力塔杆、阿波罗餐具消毒配送等一批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投资800多万元,打深井12眼,95%的群众吃上了放心、干净的自来水;投资3600万元,完成一中西校精品路建设和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工程,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建成14个标准化村级卫生所,乡卫生院建成三级甲等医院,新农合参合率保持100%,80%的农户参加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投资6000万元完成中心小学和乡办中学、职中、一中西校后勤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小学、中学、职校、高中一条龙教学体系,阳城教育“海淀区”雏形显现。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累计投资1500万元,建成全省首家秸秆气化乡;投资3500万元,完成西小河治理工程;绿色西河建设成效显著,被环保部授予“环境优美乡镇”荣誉称号。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投资2200万元,完成凤西公园一期工程建设,集镇中心区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建成高标准居民住宅小区、楼房1835套,奖励入住新居户彩电834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文化大院、高标准舞厅、门球场、标准篮球场等多项文化设施。文明和谐创建成果丰硕,郭河村、陕庄村成为省级文明和谐村,西河乡被授予市级“文明和谐乡”荣誉称号。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惩防体系“五大工程”进展顺利,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县城西扩,西河成为“一城四区”中的重要一员,具备了再次腾飞的优越条件,西河人民将携手同心,奋力拼搏,全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好的新西河。  

演礼乡

  演礼乡位于位于阳城县城西七公里处,东临凤城镇;西和固隆乡接壤;南与次营镇紧邻;东北与西河乡搭界。辖19个行政村,58个自然庄,总人口13385人,耕地22881亩。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0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0元。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该乡距晋侯高速公路出入口4公里,阳云公路穿乡而过,拟建的阳济高速公路也将从境内通过。被阳城县十二五规划列入“1+4”工业发展格局和“1+5”大县城建设范畴。    近年来,全乡抓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畜牧、蚕桑、核桃、仁用杏、大棚蔬菜等多业并举,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全乡规模以上企业35家,产业涉及陶瓷、电力杆塔、机械修配、新型建材等。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水、电、路、医、教实现了“五个全覆盖”。  

固隆乡

  阳城县辖乡。1958年属星火公社,同年属演礼公社,1961年析设固隆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18公里。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0.9万。阳(城)云(蒙山)公路斜贯乡境。辖固隆、南固隆、西下庄、马腰、南沟、府底、泽城、司家窳、东村、西南、郑阳、北燕、沟东、白涧、寨上、西壮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煤矿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盛产苹果。.  

董封乡

  阳城县辖乡。1958年设董封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24公里。面积108.7平方公里,人口1万。阳(城)云(蒙山)公路斜贯全境。辖董封、赤头、征反坡、陈坡、郭马、莲花、桐窳、高峪、龙泉、窳村、坡丰、庄沟、临涧、双美、上河、白龛、黑虎、柏岩、土岭、安牛、鹿渠、岩山、芦家河、里四、苏岭、回隆、唐山、后南沟28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盛产蚕茧、核桃,曾被评为华北蚕茧生产先进单位。董封水库位于境内。古迹有“修真古祠”.  

驾岭乡

  阳城县辖乡。1958年设驾岭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1.3万。通公路。辖驾岭、吉德、二里、三泉、雪圪索、白庙、盘道山、观坪、护驾、南峪、园河、柏朵、南下庄、瓦屋头、神南、封头、彦掌、红坦腰、观腰19个村委会。有铁矿石资源。乡镇企业产品有生铁、衡器铸件。农业主产玉米、谷子、小麦,盛产毛棣、核桃、蚕茧。.  

东城街道

  东城街道位于山西晋城阳城县。下辖:   140522400200 123 蒿峪村委会   140522400201 220 尹家沟村委会   140522400202 123 美泉村委会   140522400203 123 上孔村委会   140522400204 123 下孔村委会   140522400205 123 孔西村委会   140522400206 123 小庄村委会   

林场管理处

  林场管理处位于山西晋城阳城县。下辖:   140522401400 123 阳西居委会   140522401401 220 新兴居委会   


固隆乡特产大全




固隆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