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襄阳市 >> 谷城县 >> 石花镇 >> 界牌垭村

界牌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界牌垭村谷歌卫星地图)


界牌垭村简介

  界牌垭村地处谷城县石花镇西北边,东与冷集交界,南与红马庙村交界,西与五山镇交界,北与丹江口市土关垭镇相邻。福银高速G70、316国道贯穿全境,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山区口子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网络五通。距石花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距谷城县34公里。
  村辖两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09户,776人,党员22名,村干部3人,2014年村集体收入12万元,人均收入已达9499元。
  全村版土面积18000余亩,海拔480米,有耕地总面积842亩,水田319.5亩,堰塘9口、灌溉水渠2460米、主要河道8.1公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其中山羊肉牛养殖已初具规模,养殖大户已有5户。拥有林地14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300亩,主要种植速生杨、杉树、香茶、油茶、板栗等经济林果,山林面积12200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625101 441000 0710 查看 界牌垭村谷歌卫星地图

界牌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界牌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门社区

  东门社区位于谷城县石花镇镇区中心,也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版图面积0.9平方公里,辖区4个网格和7街10巷,辖区内企事业单位24家。常住居民3210户,6134人,党员59名。社区内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人杰地灵,是石花镇商贸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大力推行“三三制”,全面加强“五个基本”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巩固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提高全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西河社区

  石花镇西河社区于2003年元月经谷城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西河街居委会基础上,合并原石溪村4、5、6、7等四个村民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的。位于镇区西部,东以中心路为界,西与平川七组相连,南依西河堤,北以武当路为界,版图面积0.8平方公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其中党委委员5人,居委会委员5人,党员共56人,其中流动党员23人。辖区居民2456户,5593人。其中常住户1393户,4530人,(农业人口2053人,非农业人口2477人),空挂户口1063人。社区共有低保户117户,235人;五保户4户,4人,企事业单位14家,集体年收入10余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9239元。在创新社会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中,社区划分7个网格,聘请7名情况熟、底子清、有热情、素质高的网格管理员,信息员32名,对社区居民实行实时、动态、无缝服务,特别是对辖区内特殊人群、特殊家庭更是重点关注,重点帮扶。近年来,我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为重点,坚持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抓手、努力推进社区建设,大力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获得省“充分就业社区”、“无毒社区”、市“帮教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县“先进单位”、“社会管理先进单位”、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社区”等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石溪街社区

  石溪街社区成立于2002年9月,版图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300户,总人口3800人;辖区内有4个居民小区,8家驻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划分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9人,工作人员14人,并设有团支部、民兵连、妇联等群团组织,社区办公服务用房450平方米,内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居民文化特色活动室、党建工作室、综合办公室等。   近年来,我社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核心理念,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努力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以打造“和谐社区”为宗旨,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利用原旅游饭店危房,联合建成28层高峰嘉园现已竣工。其中,一至四楼商业面积近9000平方米,五至二十八层商住楼入住288户;利用原倒闭瓦楞纸厂废弃场地,招商引进襄樊盛景房地产开发公司,总投资3个亿,建三栋高层和五栋别墅,将入住近400多户;利用荒滩荒地,招商引进襄樊地金公司,总投资近2个亿,建北河华府。目前二栋小高层主体已完工,一栋32层高楼即将打柱动工,将入住300多户。三个高标准小区的建成,将成为石花的一个新亮点,有力地推进了打造“四个石花”的城镇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社区建设并向着文明社区、和谐家园迈进。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苍苔社区

  苍苔社区位于石花镇西南城乡结合,全社区共有3个居民小组,833户,2695人,其中农业人口1107人,非农业840人,空挂648人,耕地289亩,其中:水田137亩,旱地152亩,社区辖区内共有8家企事业单位,其中谷城县二中就座落在本社区,辖区内还有2家规模企业。社区交通方便,自来水、闭路电视、电信、宽带等全面履盖。全社区经济总收入718万元,人均纯收入3700元,社区民风纯朴,社会秩序井然,空气质量优良。   苍苔社区地质多为沙土地,结构密实,风化腐蚀轻,地貌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社区的152亩旱地,全部种植蔬菜,不仅供给全镇市民,还销售给外地。小有名的石花大葱就出自苍苔社区,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葱系列产品发展迅速,已成社区菜农主要收入来源。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后畈社区

  后畈社区地处石花镇以北,版土面积三平方公里,辖区内三十九家从企事业单位,内设六个居民网格,现有居民户2856户(含集体户),10586人,党员总数802名(其中自管党员89名,辖区内党员713名),去年社区在各级党委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已率先成立了“大党委”,为了充分发挥“大党委”的职能作用,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这个方针,2014年社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民营社区

     石花镇民营社区成立于2003年1月,地处石花镇区中心,总版图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亩,辖7个网格,社区内企事业单位18家。下设6个党小组,有党员116人,其中流动党员7人。常住居民户2005户,7815人。享受低保107户179人。2014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人均收入9779元。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镇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社区两委一班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建设壮大集体经济为中心,以社区全面发展、服务居民百姓为目的,以加强内部管理为重点,以转变干部作风为突破口”,找准发展思路,研究完善制度,制定发展措施,构建和谐社区,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巩固基础协调发展,上下形成合力,班子齐心协力,抢抓发展机遇,远学襄阳乔营,近学城关三里桥社区,取得了“四个文明”大丰收。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兴建场房标准车间租赁、门面出租,年纯收入达80多万元。2012年投资80万元兴建办公大楼一栋3间4层,阵地建设达576m2,室外文体活动场所400m2。阵地现有基本功能布局合理齐全,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社区”先进单位、全民创业“先进社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襄阳市“文明社区”等殊荣。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大峪桥街社区

  大峪桥街社区位于石花镇城东6公里,距谷城县城区9公里,汉十公路直穿东西,襄渝铁路贯穿南北,离襄阳飞机场90公里,交通便捷。   社区版图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现有2500余户,常住人口8560人,辖区内有卫生院一家,中学一所,小学一所,购物超市5家,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各一家,邮政、电信、移动、联通营业点各一家,农贸市场一家,工矿企业10余家。今年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预计60万元,居民纯收入8710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老君台社区

  老君台社区成立于2002年7月,地处石花镇南郊,版图面积2.8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小区,住户1605户,总人口6471人,其中常住人口5142人,流动人口1329人,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85人,并设有团支部、民兵连等组织,耕地面积930亩,辖区内有砖厂、宏欣隆铸造、万利铸造、将军摩擦材料厂、同利纸业、液化气站、石花镇三中、街道中心小学、石花林业站等企事业单位12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全面建设正向着文明社区、和谐家园迈进。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界牌垭村

  界牌垭村地处谷城县石花镇西北边,东与冷集交界,南与红马庙村交界,西与五山镇交界,北与丹江口市土关垭镇相邻。福银高速G70、316国道贯穿全境,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山区口子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网络五通。距石花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距谷城县34公里。   村辖两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09户,776人,党员22名,村干部3人,2014年村集体收入12万元,人均收入已达9499元。   全村版土面积18000余亩,海拔480米,有耕地总面积842亩,水田319.5亩,堰塘9口、灌溉水渠2460米、主要河道8.1公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其中山羊肉牛养殖已初具规模,养殖大户已有5户。拥有林地14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300亩,主要种植速生杨、杉树、香茶、油茶、板栗等经济林果,山林面积12200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红马庙村

  石花镇红马庙村位于谷城西北角,它南临五山镇,西靠丹江口市,北与冷集镇接壤,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是由原红马庙村与原铁匠沟合并而成。也是原白果办事处中心地带,这里交通便利,民风自然淳朴,人心安定。全村有三个村民小组,257户,938人,其中党员27人,村干部4人,五保户9人,低保户38户,共计72人。全村版图面积16700余亩,其中耕地857亩,旱地146亩,山场面积13317亩,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925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铁庙沟村

  铁庙沟村位于石花镇西10公里处,现有4个村民小组,380户1400余人,45名党员,全村耕地面积1670亩,山场林地面积37000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95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5万元。   铁庙沟村交通便利,316国道穿村而过,石花至土关垭公交每30分钟一趟,后倚:“雄、险、奇、幽”兼具的自然风景区,清澈的西河从村蜿蜒而过,山水相映,风景秀丽。   今年来,当地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优质油菜制种特色产业、苗木花卉产业、木耳香菌产业、土鸡喂养、牛羊放养、有机优质茶叶种植等纯天然食品,群众收入逐年增加。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在政策引导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新修主干道15000米,连户路4800米,改造庭院环境93户,拆除危旧房及畜圈56栋,新(改)建住房93栋,并先后建成了农民休闲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娱乐设施。   铁庙沟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干群关系融洽,民风淳朴,形成了以支部为核心的战斗堡垒,村支部本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村里在外创业人员来铁庙沟村投资办企业,村里将以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形式,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和优惠的政策,为你提供蔬菜、干水果、苗木花卉种植场所,共谋改革发展大计。如今的铁庙沟村,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游玩、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村内25000多亩的山场林地,期待您的投资开发,共谋发展!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黄营村

  黄营村位于石花镇西,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版图面积3.5万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595户,2976人,耕地面积2750亩。几年来,黄营村利用丰富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养鱼和莲藕种植。全村共开挖大小堰塘38口,水面面积达到200亩,涌现养鱼成业户17户,年产值达300多万元。为更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把养鱼培育成主导产业,于2008年成立了养殖协会,不仅发展养鱼种藕还大力发展土鸡养殖。目前,有100多农户发展养殖业,每户平均增收达4000元以上。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平川村

  石花镇平川村位于石花镇以西三公里处,现有6个村民小组,1092户、4196人,1950个劳力,全村版图面积8339亩,其中耕地面积2004亩(水田1700亩,旱地304亩),桔园、板栗园、银杏园、茶园700亩,林地200亩,山场900亩。先后引进湖北谷城泰隆水泥有限公司、谷城钜沣陶瓷有限公司、湖北庄园肥业有限公司、襄阳铭鸿金属有限公司、益合泡沫塑胶有限公司、东华机械有限公司、联兴汽配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村级企业年上交村集体收入140万元,2015年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3800元。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省委授予全省农村党的建设“五好村党组织”, 省政府授予“村级经济综合实力500强”,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建有高规格的花园式村级小学1所,幼儿园3所,村级标准卫生室1所,村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100%,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裴家桥村

  裴家桥村位于石花镇西5公里,紧邻316国道,东与彭家岭、凉水井村交界,西、南都与五山镇交界,北与平川,黄营交界。属丘陵村,全村版土面积1.1万多亩,其中山场7000多亩,耕地2096亩,110多口堰塘。全村四个村民小组,402户1503人,常住人口1296人。村支两委班子4人,全村党员30人,其中女性2人,45岁以下7人。裴家桥村以农业、林业、养殖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裴家桥村的绿色生态种植业、养殖业得到不断发展,涌现了一批生态效益良好的种养大户,莲藕种植、水产养殖,土鸡、山羊养殖,带动村民的收入稳定提高。裴家桥村山场面积占版土面积的近七成,林业资源丰富,随着林权制度的改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低产林改造大面积推开,杉树,油茶等栽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生态、经济效益前景可观!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巩家湾村

  巩家湾村地处谷城县石花镇北,属丘陵地区,平均海拔124米左右,距316国道1公里,襄渝铁路黄家营火车站设在巩家湾村二组,巩家湾村有货运场40亩,汉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谷竹高速公路石花出入口设在巩家湾村四组,交通便利,与陡坡村,邵楼村,铁庙沟村,黄营村,平川村,后畈社区接壤,巩家湾村距镇政府2公里,距谷城县城21公里。   巩家湾村版土总面积为15400亩,耕地面积2876亩,其中水田面积1838亩,旱地面积1038亩,人均水田面积0.77亩,旱地0.43亩,有林地5623亩,大小堰塘116口,农业灌溉用水80%靠堰塘蓄水,20%靠潭口泵站提水。   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657户,总人口2367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人,民兵连长1人,其中女性1人。   村支部共有党员57人,巩家湾村党员年龄结构分布为:35岁以上党员2人,35-45岁党员6人,46-60岁党员21人,60岁以上党员28人。   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蔬菜和其它小杂粮等作物及养殖畜禽鸡,猪或外出打工为主要来源,人均收入人平均11000元,其中农业种养殖占30%,外出务工收入占60%,目前村有种养口殖大户25户,村级企业4家,村集体年收入45余万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杨溪湾村

  杨溪湾村位于石花镇以东,镇区接壤,现已建成石花镇杨溪湾工业园区,辖区面积4500亩,户数920户,人口:3828人,5个村民小组。杨溪湾村党支部由书记、副书记、4个支部委员组成,辖管5个党小组,93名党员。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水星台村

  谷城县石花镇水星台村位于谷城经济开发区西邻,是石花镇的东大门村。相传曾因筑台建庙以祀水而得名——水星台。全村版图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1亩;有5个村民小组,1100户,3968人,其中2010年9月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安置53户,239人迁居在3组。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上交利税51万元,其中当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20元。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关心支持下,水星台村移民工作整体呈现安居、乐业、和谐、发展势头。我们主要作法:   一是把移民当亲人,在感情上舍得投入。对移民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既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平时开展工作的一个自觉行为。移民迁入后,为了尽快地使他们在生产生活上融入当地社会,村支两委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主动与移民交心谈心,无论他们的家事还是公事,村两委都全力协助代办。对移民提出的任何要求都认真对待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汇报,并作好答复,得到移民的谅解。   二是把移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精力上舍得投入。移民工作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使移民住的稳,能致富,工作生活有序开展。我们专门聘请了移民中的德高望重的党员老干部作为移民工作联络员,把移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反馈上来,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移民就业上岗,创办产业,发展生产。为了以发展促稳定,我们还大力发展多元“移民产业”,鼓励移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发展肉牛养殖。同时抓住石花镇新建近3000亩的水星台工业园区有利契机,做好移民就业进厂务工准备工作,目前工业园区征地已经结束,正着手开工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即可让移民做到“闲时务工、忙时务农”,不出家门增加收入。   三是把移民安置点建设当成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在资金上舍得投入。近年来共投入100多万元,在移民点修了水泥路,建了超市、广场,安装了路灯,还进行环境综合整治,计划请镇文化馆教移民跳“广场舞”,建文化书屋,丰富移民群众文化生活,使移民点居住环境和服务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成为石花镇村镇建设一张新的名片。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下新店村

  下新店村地处北河西岸,全村五个村民小组,631户,总人口2430人,党员51人,总入版图面积5412亩,其中水田1800亩,旱田1052亩,湘俞铁路,武康二线,谷水路穿境而过,属石花的东大门。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周家湾村

  周家湾村位于石花镇东南边,东以下新店村交界,南以盛康镇周湾交界,西以蔡家营村交界,北以下新店村八组交界。全村版图面积5000亩;其中;农业耕地面积1700亩。林地面积3000亩,河床面积300亩。   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315户,劳力800人。1200人,农田面积1138亩,其中;水田850亩,旱地面积288亩。村支两委共3人。党员29人。3个党小组。   村主要以农业种植,畜牧业,家禽养殖为主。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及部门支持下,全村家家都通水泥路。喝上自来水。村风,民风正。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施湾村

  石花镇施湾村位于石花镇以东两公里处,老白公路(316国道)穿村而过,距汉十高速,谷竹高速入口4公里,现有3个村民小组,党员57人,502户、2184人,1120个劳力,全村版图面积5360亩,其中耕地面积1497亩(水田1314亩,旱地183亩)村级卫生室一所,油茶基地350亩,先后引进泰隆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搅拌站),花果山页岩砖厂等5家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年达到9300元,村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达到95%,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90%,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彭家湾村

  石花镇彭家湾村位于石花镇东北四公里处,美丽的大峪河穿村而过流入北河。316国道倚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彭家湾村有4个村民小组,397户、1515人,其中:党员41人,劳力746个,全村版图面积2962亩,其中耕地面积1712亩。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1000元。村级建有标准卫生室1所,村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100%,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蔡家营村

  石花镇蔡家营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632户,总人口2572人,党员55名,总版图面积5000亩。多年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八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村办企业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方位提高民生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整体推进。2014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00万元,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万元。   近年来,蔡家营村两委一班子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托优越的交通地理优势,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群众广辟途径,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先后有养鸡大户两户,水产养殖大户一户,面积100亩,畜牧养殖大户两户。   在镇委、镇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蔡家营村一定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高家冲村

  高家冲村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251012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25。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高家冲村与东门社区、西河社区、石溪街社区、苍苔社区、后畈社区、民营社区、大峪桥街社区、老君台社区、界牌垭村、红马庙村、铁庙沟村、黄营村、平川村、裴家桥村、巩家湾村、杨溪湾村、水星台村、下新店村、周家湾村、施湾村、彭家湾村、蔡家营村、大峪村、邵家楼村、陡坡村、彪家庙村、土桥沟村、同北庙村、殷畈村、凉水井村、彭家岭村、席垭村、五家洲村、岩湾村、苍峪村、白家堰村、铜山村、翠花铺村、将军山村、杨家湖村、小坦山村、陈家楼村、龙家沟村、龙湾村相邻。  

大峪村

  大峪村位于石花镇东北部,东接冷集刘家营村,西北靠邵楼和界牌垭村,南临土桥村。大峪村地处丘陵地带,全村现有版图面积21500亩,下辖7个村民小组,508户,2319人。设党支部一个,支部有3名支部委员组成,下设3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53人,其中;男46名,女7名,45岁以下的党员25名,45岁以上的党员28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在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务实壮大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土地、水利、城建、扶贫、卫生等项目资源,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200余万元,硬化公路9.3公里,修排水渠5公里,修建垃圾池9座,村组道路绿化1.5公里,村委会院内绿化300平方,新架高压电器二台﹙100千伏﹚,调整高压线2公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建设稳步推进,同时村党支部将“五个好”党支部创建与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进位晋级、科学发展”活动相结合,抓好党群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建设,有效的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350元。农民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努力实现致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邵家楼村

  邵家楼村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2510121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25。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邵家楼村与东门社区、西河社区、石溪街社区、苍苔社区、后畈社区、民营社区、大峪桥街社区、老君台社区、界牌垭村、红马庙村、铁庙沟村、黄营村、平川村、裴家桥村、巩家湾村、杨溪湾村、水星台村、下新店村、周家湾村、施湾村、彭家湾村、蔡家营村、高家冲村、大峪村、陡坡村、彪家庙村、土桥沟村、同北庙村、殷畈村、凉水井村、彭家岭村、席垭村、五家洲村、岩湾村、苍峪村、白家堰村、铜山村、翠花铺村、将军山村、杨家湖村、小坦山村、陈家楼村、龙家沟村、龙湾村相邻。  

陡坡村

  石花镇陡坡村位于石花镇西北,属丘陵区,居住农户270户,1035人,五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67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19.53亩(水田900亩,旱地219.53亩)山场面积4500亩,河道、堰塘、公路、河埂、田埂面积1080.47亩。   村级标准卫生室1所,村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100%,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彪家庙村

  彪家庙村位于千年古镇石花的东南角,襄渝铁路,大道公里崎村而过,大峪河流依村环绕,土地肥沃,环境优美,水清山秀,是一个典型的邱岭村。   现村有5个村民小组,545户,2530人,劳力1378人,党员52名,耕地面积2630亩,近年来村支两委在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因地制宜,真抓实干,集体经济有较快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村有高规格的小学,合格达标的卫生室,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广大村民正以饱满的热情迈向更好的明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土桥沟村

  土桥沟村位于石花镇正北,大哈公路穿村而过,版图面积11934亩,其中耕地面积3818亩。全村现有人1537人,实有1152人,现有449户,实有339户。现有党员46人,村党支部成员3人,党支部书记谭明亮,委员李光安、徐昌国。全村人平均纯收入4800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大力推进“三三制”全面加强“五个基本”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家村建设。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同北庙村

  同北庙村是石花镇边远丘林村,又是一个旱凸子村。同北庙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269户,1002人,劳力603人,其中党员33名,村支两委干部4名。全村共有版图面积7515亩,其中耕地面积占1587亩。   全村年经济收入7万元:其中山坡经济地收入5万元,堰塘收入2万元,经济来源基础薄弱。在困难的自身条件下,村集体为老百姓硬化路面9.3公里,除国家财政补助外,村自筹资金100多万元,还欠老板3.5万元。从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开始,每年计划挖5口堰塘,截止目前已完成25口堰,投资30万元左右。现在村办公楼已成危房,但村集体无经济来源整修或者新建。   从2013年11月份引进浙江老板,利用同北庙村山坡地多的优势开发油茶基地3000亩,计划2014年年底完成。这个项目对集体对农户都非常有利,其中集体每年收入预计可达7万元,农户每年每亩收入可达300元左右,全村农户总收入预计可达90万元。今冬明春计划与油茶老板合资把村里18公里路全部绿化,种植红叶石蓝17000棵,利润分成老板7%,村集体3%。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殷畈村

  谷城县石花镇殷畈村位于石花镇西北部三公里,石昝路和防汛路穿境而过,是原殷畈村和农科所两村合并,版土面积6746亩,现有4个村民小组,1012户,3953人,村干部6人,党员57人,耕地面积2088亩。殷畈村交通十分便利。村建有高规格的村级小学1所,幼儿园1所,村级标准卫生室1所,村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100%,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凉水井村

  石花镇凉水井村位于镇西部1.5公里处,,石昝路贯穿而过,谷竹高速横穿南北交通便利,全村版图面积3514亩,其中水田1133亩,旱地60亩,辖区3个村民小组,685户,264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6人,其中女性9人。   凉水井村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150亩规模的蔬菜大棚,60亩的精养鱼池。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彭家岭村

  彭家岭村基本情况   彭家岭村位于石花镇西三公里处,东以凉水井村相邻,南以殷畈村相接,西连席家垭村,北与裴桥村相倚,属丘陵地区。辖区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景秀丽,便于开发。全村总面积8634亩,其中山场面积5434亩,耕地面积1577亩,其他面积1623亩。全村辖三个小组,386户,1351人,劳力715人,党员28名,村支两委成员4名,村民代表25名,村卫生室一个。全村新农合参合率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75%以上。主产水稻、小麦,蒹种油菜及其他高效经济作物,辅以养殖、林业和其他副业生产。村民民风淳朴,和谐相处,尊老爱幼。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席垭村

  席垭村位于石花镇西南边垂,谢湾河穿心而过,辖区内交通方便,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山、林、水、田、路优势较好,是一个发展生产、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全村共有五个村民小组,村支两委干部4人,党员49人,村民代表25人,总人口2318人,版土面积8875亩,其中耕地面积1592亩,水田面积1312亩,旱地面积150亩,主产水稻、小麦,兼种油菜和其它经济作物,辅以养殖业、林业和其它副业生产。   本次规划主要依据现有条件,继续加大发展,培植亮点,依据山水优势,打造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具有地域经济特色的生态、环保、文明、富裕新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高标准为目标,逐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五家洲村

  五家洲村地处石花西南,潭口水库坝下,全村三个村民小组,468户,1897人,版图面积8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32亩。这里山青水秀、绿水荡漾、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山上茶树绿郁,山下荷花飘香,东干大渠穿村而过,具有小桥流水人家,颇有江南水乡风韵,故有“鱼米之乡”之称,具有很大的山水旅游开发潜力,非常适合宜居。   近年来,在上级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党员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村庄面貌的大改变,居住环境的大改善,公共服务功能的大提高,达到了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环境绿化、建筑美化、卫生净化、村民安居乐业。村支两委一班人紧紧围绕“在发展面前如何增强能力,在成绩面前如何保持清醒,在强手面前如何争创一流”的要求,自我加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后获得市双文明单位,镇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至今五家洲村多方争取资金,投资近250万元兴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和标准化村级卫生室,铺设800米的行道板,修建沿渠防护栏1500米,安装50盏照明路灯,硬化了近2000平米的文化广场,购置健身器材7台套,添置3台垃圾处理工具,配备村级公共服务管理人员及保洁员4名,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满足广大村民的要求,2015年,全村将实施宜居小区建设,村庄绿化建设,为全村村民提供集宜居、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新型农村新社区。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岩湾村

  岩湾村地处石花镇西南,与镇郊2.5公里处,东与老君台相连,南与苍峪村相连、西与五家洲村相连、北与殷畈村相接。潭口东干大渠贯村而过,谷竹高速公路沿村而走,这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全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一个村级教学点。村共有355户,1458人,其中:党支部成员3人、下设3个党小组、党员31人。全村版图面积6400亩,其中:耕地面积740亩、水田600亩、旱地140亩、山林面积4000亩、河滩面积850亩,这里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   近年来,在党的-精神指引下,在万名干部进万家推动下,岩湾村大大改变了旧的面貌,二〇○七年全村安装了自来水,2010年共投资60余万元硬化全村组组通水泥路4公里。2011年投资40余万元建设了村办公大楼。2012年投资20余万元安装了村路灯40盏,硬化六组大堰一口。   全村主要产业有:大田农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经济,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是预泥板厂发包及荒山发包。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60元,热忱欢迎广大有识之士来岩湾村投资开发,为岩湾村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苍峪村

  苍峪村位于石花镇南五公里处,222省道穿村而过,是途径中国南避暑山庄大薤山的必经之路,全村五个小组,508户人家,2029人,12240亩版图面积,其中耕地面积1700亩,是一个休闲宜居的具有一定生态特色的丘陵乡村。目前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已突破20万元。在近几年的村级建设事业中,先后建起了省道绿化带,浇筑了连接公路间易生杂草的空闲地带,新建了标准实用的垃圾池和垃圾转运点,启动了亮化工程,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完成了两条7公里的村通水泥路建设任务,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后多次得到了镇委、政府授予的“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县政府授予的“平安村”荣誉称号。展望未来,村级各项建设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党的-精神为指针,以党的群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手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力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为实现中国梦增转添瓦,不断取得新成就。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白家堰村

  白家堰村位于石花镇西南角,是中国南避暑山庄——大薤山脚下一个革命老区村,距镇区9公里,222省道穿村而过,村辖4个村民小组,234户,836人,现有劳动力506人。总版土面积9600亩,其中有林面积3600亩,耕地面积590亩,村内有水泥石、硅石等矿产资源。村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100%,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铜山村

  铜山地处石花镇西南方向,距镇区10公里开外,3个村民小组,131户,490人。耕地面积532亩,山林面积8400多亩,海拔420多米。是一个来铜山四面上坡、脚踏三镇的山区村;是一个山高、路陡、住户稀、人口少、面积大的山区村;是省定老区村、特困村。   铜山村按照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民主管理”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以发展铜山、建设铜山为目标,全面实施“以农业稳村、经济强村、生态兴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村现有共公积累246万元,其中:村组水泥路7.7公里,总投资173万元、村委会办公室投资28万元,林场、矿石场房屋投资20万元、村自来水投资25万元。   ——50%的农户饮用村级自来水。   ——山林资源丰富,松杉花栎树生长旺盛,全村山林面积8400亩,履盖率达到95%。   ——有高品位的石灰石矿、硅矿、石灰矿蓄量在千万吨以上。   ——培植以村级公路为主干线的森林生态旅游带,由骆驼集团董事长刘国本挂牌认养的松、杉树木1500棵,并且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村级企业年创纯利润在10万元以上。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翠花铺村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翠花铺村地处石花镇以南5公里处,东与盛康镇接壤、南与南河镇接壤、西与本镇的苍峪村交界、北与本镇小坦山村毗邻,是一个交通便利的丘陵村。全村版图面积7192亩,其中耕地面积1460亩、山场面积4800余亩。翠花铺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退休村干部7人,在职村干部5人,聘请小组组长2人。全村现有347户,1247人,劳力849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10100元。   今年来,翠花铺村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美丽乡村”、“湖北省绿色示范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宜居村庄”为目标,按照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翠花铺村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以“产业带建设、以建设促发展”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坚持“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建设,营造了美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翠花铺村百分之九十五的户通水泥路,百分百的户通电,百分之九十的户通电话,百分之八十的户有摩托车,百分之九十八的农户住的是楼房,大部分农户饮用的是自来水。百分之百的村、组主干道路进行了绿化植树。今年翠花铺村先后授予“湖北省绿色示范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宜居村庄”等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将军山村

  将军山村位于石花镇南郊2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025户,4066人,其中劳力1902人。耕地面积2015.6亩,其中水田1868亩,旱地147.6亩。现有村干部5人,小组信息员4人,党员76人。   将军山村建有高规格的村级小学1所,幼儿园1所,村级标准卫生室1所,村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100%,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公路实现户户通,沿主线路安装太阳能节能灯150盏,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自来水通户率达到97%,部分农户厕所进行了无污染改造,苗木花卉种植达300余亩。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杨家湖村

  杨家湖村位于石花镇东南方2km处,现有三个村民小组、456户、1560人,其中:劳力905人。版图面积3120亩。其中:耕地面积1420亩,水田面积871亩。村干部5人,小组信息员1人,党员43人。   杨家湖村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改善民生为重点,抓住南水北调土地平整契机,切实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力兴修道路,水利工程,先后硬化道路8.5公里,进排水渠7.3公里,2014年已完成道路维修扩建4处、改造桥涵3处、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57盏,自来水全村覆盖,基本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灌排水渠道畅通无阻,即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又搭建了产业平台,村内创办页岩企业一家,年产标准页岩红砖2000万块,产值500万元,利税80万元。   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380万,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9600元。杨家湖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形成苗木花卉为主的产业特色,杨家湖村苗木花卉350亩,品种52个,其中:名优品种20个,主要有:银杏、桂花、红叶石楠、紫薇、红枫、红花继木、广玉兰、樱花、马尼拉草皮等,总量近300万株。近年来,村党支部大力推行“三三制”,全面加强“五个基本”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拓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提高全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让全村村民共享活动成果,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小坦山村

  谷城县石花镇小坦山村位于石花镇南3公里处,村内有一座较为平坦的小山而得名,全村版图面积2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298亩,下辖4个村民组,497户共2069人,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拥有51名党员。近年来,小坦山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为动力,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城市化理念建设农村,用市民化理念塑造农民,走具有小坦山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初步实现了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服务均等化良好局面。到去年底,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0元,先后荣获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绿色幸福村”、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绿色示范村”、襄樊市“生态村”、谷城县“经济发展十强村”等荣誉称号。   集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小坦山村以打造“鄂西北苗木花卉第一村”为目标,成立了苗木花卉合作社,从中南林学院聘请技术人员,在结构调整、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为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苗木花卉品种由原来单一的绿化类扩大到现在的绿化、观赏两大系列,品种涉及桂花、紫薇、香园、香樟、含笑、枇杷、杜鹃、茶梅等17类60多个品种,已成为石花“万亩苗木花卉产业带”的核心种植区域,辐射带动石红路、汉十路、石开路等20多个村(社区),逐步发展成“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产业+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特色。目前,小坦山村70%的耕地发展苗木花卉产业、80%的村民经营苗木花卉产业、村民80%的收入来源于苗木花卉产业。   社区建设打造“园林庭院”模式。2012年3月,小坦山村作为谷城县新型农村建设试点,聘请了武汉同构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小坦山新社区,确立了依托苗木花卉产业,建设园林庭院式新社区发展方向,将苗木花卉产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业有机融为一体,总规划面积300亩,总投资3.1亿元,按照规划设计,A区建成示范区,B区建成新景区,C区建成亮点区,整个项目分三期实施,建成后共容纳1035户共5425人,将以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与产业环境,成为襄阳乃至湖北全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典范。到目前,新社区完成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广场建设、便民超市、电力设施、学校及道路建设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达到111亩,总投资5230多万元。   民居改造彰显“鄂西北传统”风格。小坦山建成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村委会为中心的石红公路沿线,沿道路带状发展,多为2-3层村民自建住房,外观既有鄂西北农村常见的多层坡顶小楼房,也有欧式风格的“小洋楼”。按照石花小城市发展规划,小坦山村将成为全镇打造“汉江流域小城市”的重要支点,也是全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中首位中心村,根据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对小坦山村委会为中心的石红路段且已形成规模的居住群落,实施立面改造工程,达到“四化”,即亮化、美化、绿化、净化,着力打造鄂西北地方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空间特点。目前,小坦山村已投入改造资金371.98万元,完成农户立面改造109户,初步形成了庭院式空间特色,展现了鄂西北地域性建筑文化。   党群中心成为“服务群众”纽带。小坦山村按照“服务党员群众、凝聚党心民心”工作理念,围绕“组织关心党员、党员服务群众”这个中心,投入45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使用面积达到4027平方米,内设“两厅”(服务大厅、苗木花卉展厅)“三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会议中心、道德讲堂活动中心)“五站”(党员志愿者服务站、流动党员管理站、“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指导站、远程教育管理站、困难党员帮扶站)“九室”(党员会议室、人大活动室、纪检办公室、综治维稳办公室、人民调解办公室、群团活动室、妇联活动室、荣誉陈列室、档案室),将劳动保障、民政事务、合作医疗、信访综治等多项社会管理职能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受理,设立组织关系接转、流动党员管理、党费收缴、党刊资料发放、党务工作咨询、特困党员救助、党员志愿者服务、远程教育等服务窗口,采取“窗口受理、内部流转、全程代办”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行来访接待制、首问负责制、情况报告制、责任追究制和办结反馈制等项工作制度,着力打造服务型、开放型的党建服务平台,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推进器”;村级党组织资源共享的平台;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   社区网格构建“联动管理”机制。为切实加强对社区人、房、事、物、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根据村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依据“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把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按照“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要求,组建了一支以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社会优秀人员、专业人才为补充的15人网格化管理服务团队,办公场所配备了桌椅,文件柜,档案盒等,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已搭建完成,与襄阳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管理平台相连接,严格“一人一密码、一机一账号”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网格员培训制度》和《网格员考评办法》等机制,将社会救助、社会治安、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居家养老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的管理等内容纳入了网格管理服务项目,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管理,全面优化了社会环境,维护了社会稳定,提高了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有力的推动了小坦山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如今,小坦山村98%的农户住上了楼房,其中60%以上农户住上了别墅;100%的组96%的户85%的田块通了水泥路,100%的农户看上闭路电视、用上了程控电话,100%的农户用上了清洁方便的饮用水源,100%的农户享受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新型养老保险;小汽车、太阳能、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陈家楼村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陈家楼村位于石花镇东南6公里外,版图面积253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920亩,山林面积300亩。东与小坦山村交界,南与翠花铺村山林为界,北以北河为界,西与龙家沟村相邻。全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309户,1305人。   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服务业、劳务输出等,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约为10200元,近年来,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科学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为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龙家沟村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龙家沟村位于石花镇北河以东,东、南与盛康镇接壤、西与本镇的陈家楼村交界、北与北河为界。全村版图面积46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水面面积900亩、山场面积2400余亩。龙家沟村现有2个村民小组,在职村干部4人。全村现有248户,1086人,劳力678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10200元。   近几年来,龙家沟村紧紧围绕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龙家沟村结合实际情况及地理优势,鼓励带动村民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大力推广畜牧业、渔业、林业及种植业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村民及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村集体加大了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村文体娱乐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为全村村民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今后的发展中,龙家沟村以全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工作目标,创新机制、乘势而上,建设美好和谐的龙家沟村。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龙湾村

  龙湾村地处潭口水库上游,全村165户(其中,空挂户口95户,实际住户70户),实际居住龙湾村人口190人,版图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3.8亩,水田148.8亩,旱地195亩,全村山场面积14000亩,其中,村集体山场36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集体收入46000元。全村共有党员13人,村支两委干部3人,其中党支部2人。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界牌垭村特产大全




界牌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