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县辖镇。1958年建芹泉公社,1971年更名尹灵芝公社,1984年建镇。
尹灵芝镇位于寿阳县境东部,是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故里。东与盂县、阳泉、平定接壤,南邻寿阳县松塔镇、马首乡、景尚乡,西接寿阳县朝阳镇,北连寿阳县温家庄乡。尹灵芝镇属典型的土石山区,全镇国土面积2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480亩,辖16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现有农户4087户,总人口1.3万。全镇共有19个党支部(其中16个农村支部),党员总数963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深层煤),山南河、库仓河、太平河纵横全境,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横穿东西,尹温公路、尹松公路纵贯南北,是寿阳县的农业大镇、生态大镇。
近年来,尹灵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和谐强镇”三大战略,蔬菜、林果、畜牧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农村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同步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蔬菜产业:突出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抓手,全镇共种植蔬菜15630亩,茴子白种植面积达到10520亩,精细菜种植面积达到1681亩。新建官庄拱棚60亩。
生态立镇:2009年,我镇提出了“围绕生态立镇,打造绿色灵芝”的发展思路。投资200余万元,新发展核桃树700亩、仁用杏1500亩,种植杨树小片林40000株。在全镇实施房前屋后5棵树工程,完成村庄四旁绿化20000余株,村庄景点绿化1600余平米。强化护林防火工作,狠抓火源管理。
规模养殖:我镇以大户带动、舍饲圈养推动全镇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芹泉村闫俊杰投资260多万元,新建标准化养羊小区,存栏3000多只,引进黑龙江肉驴养殖160头,流转土地260亩,种植红豆草20多亩,青贮玉米秸秆210余亩,是全县最大的养羊小区。全镇新发展百头以上猪场7家,300头以上2家,新增养羊数6000余只,养猪数2600余头。
造地工程:我镇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蓄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强化资金投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投资210余万元,在官庄完成造地工程700亩,在尹家庄开展造地工程600亩,目前已全部完成,范瑶正在进行造地工程,年内可完成。
环境整治: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不反弹。一是把环境整治列入“一把手工程”,层层签订责任状,每月一次检查考核;二是镇、村分别成立环卫机构,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环卫队;三是增加环境整治投入。
社会事业:我镇大力发展各项基础设施。投资200余万元,完成尹灵芝镇小学教学楼新建和小学宿舍楼加固工程,目前已竣工。投资90余万元,实施了19个村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可解决2000余人,3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投资600余万元,进行了村级文化广场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镇完成农民养老保险人50万元。
基层组织:场所建设全面铺开:“双推优”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普遍推开,借鉴河南郑州的经验,结合本镇实际,各村全部铺开了此项工作,村级重大项目的决策做到了公开透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经初见成效。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3万人 | 218平方公里 | 140725106 | 030600 | 0354 | 查看 尹灵芝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尹灵芝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尹灵芝村谷歌卫星地图 |
阳坡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阳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靖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张靖村谷歌卫星地图 |
晓庄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晓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山南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山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库仓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库仓村谷歌卫星地图 |
芹泉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芹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
界石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界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冀家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冀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太平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太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后沟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后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垴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大垴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郭王庄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郭王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泉水洼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泉水洼村谷歌卫星地图 |
贾家庄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贾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落摩寺村 | ·寿阳县旅游·寿阳县特产·寿阳县十大特产·寿阳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落摩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朝阳镇 |
朝阳镇地处寿阳县城中心,2001年由原城关镇、城关乡和七里河乡两乡一镇合并而成。东邻尹灵芝镇、丹凤城区,西靠南燕竹镇,南与马首乡眦邻,北和温家庄乡、宗艾镇接壤。全镇国土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59738亩辖15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和8个社区居委会。工商企业1460个,从业人员1.2万人;建有69个基层党(总)支部(农村55个、社区8个、机关事业单位3个、企业3个),1579名党员。截至2012年底全镇总人口63942人,其中农业人口28979人、11409户;非农业人口34963人、13166户。 |
南燕竹镇 |
南燕竹镇位于寿阳县城西部,东连县城,西与榆次交界,太旧高速、榆盂公路横贯全镇25公里,国土面积15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9.7万亩,全镇辖21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镇政府距县城10公里。2012年度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8亿元,国地两税完成税收10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76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南燕竹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粮食、蔬菜产量约占全县总量的十分之一;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整体上水平的基础上亮点突出;小城镇建设列入县城总体规划范围“一城两翼”,正在进一步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近年来,全镇整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确立了“产业发展规模化,园区建设标准化,强化基础惠民生,统筹城乡促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奋力打造特色产业为总体目标,努力将全镇建设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环境富有引力,生态释放魅力的和谐家园。 全镇共26个支部,21个农村支部,1002名党员,农村党员828名,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1个,市级重点推进村7个。近年来以“建和谐班子,带和谐队伍,创和谐机关”为目标,开展“六个好”先进党委和“五个好”先进村党支部活动,特别是最近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三大工程,为特色产业强镇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农业调产紧抓优势,突出“粮、林、菜、畜”四大支柱产业。粮食作物面积5.5万亩,玉米种植5万亩,全部选用优良品种,90%以上运用地膜覆盖技术,2009年平均亩产1600斤。蔬菜种植4.2万亩,其中叶面蔬菜种植约2.2万亩,其中新品种项目面积1700亩,精细蔬菜2600亩,复播菜4000亩。现有育苗暖棚220座,冷库3座,200座拱棚项目即将实施,蔬菜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40%以上的有5个村。全镇林业生产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8200亩,育才林16800亩,育苗220亩,退耕还林面积10008亩,09年完成了千亩生态林工程。畜牧业生产现有8户规模养殖户,全镇养羊14000只、猪8500头、鸡65000只。新农村建设以“创三优”为突破口,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新改扩中小学,完成了21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新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13处,年底基本完成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0%以上,社会事业整体推进。 工业发展大引项目。新元公司二期工程韩庄二号风井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完工。中美合资远东能源公司寿阳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投资9994万元,勘探钻井28口,基本具备了转化商品的条件。2009年南燕竹村引进投资1340万的健民实业有限公司豆制品加工项目,预计今年投产。全镇以餐饮住宿为特色个体服务业33家,个体工商户370余户,全镇农民务工收入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新建南燕竹镇文化站,积极配合县委、政府完成五峰山、龙栖湖、古驿站景区景点建设,努力开发农家乐特色住宿餐饮,奋力打造文化强镇品牌。 |
宗艾镇 |
一、基本情况 宗艾镇位于寿阳县城西北11公里处,为黄土丘陵区,全镇海拔高度均在1100米以上,国土面积6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15个党支部,共有638名党员,全镇常驻人口1.45万人,其中镇区所在地宗艾村7010人(农业人口3018人),全镇耕地面积44983.8亩。省道榆盂路、县道盂上公路、东湾铁路专运线、石太高速客运铁路穿境而过,境内河底煤炭集运站年吞吐量300万吨,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寿阳北部煤焦运输的集散地和必经通道。全镇人文历史厚重,是明末清初享誉晋东的商贸重镇和商品集散旱码头;是寿0有历史特色的古民居保存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区域,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省级重点扶持建设的“百镇”之一。宗艾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县五大煤炭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年煤炭生产加工能力达300万吨。201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55亿元,同比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1477元,同比增长15%。 二、特色资源和主导产业 全镇工业主导产业主要以煤炭、洗精煤、民用锅炉、耐火材料为主。原煤年产量达200万吨,洗精煤100万吨、民用锅炉2万台,耐火材料10万吨,分别占全县生产总量的15%、20%、40%、60%。 依托全县唯一的中国农科院宗艾旱农试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以仁用杏生产加工、旱垣西瓜种植、蛋鸡生产为主的特色产业。仁用杏保有面积1.2万亩,年生产销售杏核50万斤、杏脯系列产品12万斤,是晋中最大的杏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旱垣西瓜保有面积1200亩以上,是寿阳唯一的连片规模种植基地;蛋鸡年饲养总量15万只,是全县第一大蛋鸡饲养基地。除此而外,家庭奶牛养殖和生猪养殖也初具规模,全镇畜禽饲养总量居全县第二。 宗艾镇是寿阳路北的工商业重镇,全镇共有各类企业上百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生产企业2家,年产值千万元元以上的工业生产企业2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生产企业7家,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工业生产企业27家,初步形成了以友众煤业、祥升煤业、昌宇洗煤、聚金湾洗煤、中胜煤焦发运、龙煤煤机、博升液压件、泰岳工矿支护为主的集煤炭生产、发运、煤机配件的神武工业园区;以佳新煤矸石制砖、中裕新型建材、瑞福特耐火材料为主的南部建材生产园区;以友胜、方泰为主的宗艾民用锅炉生产园区和以康达、老磨坊豆制品、金福玉农产品、双凤山仁用杏、双凤古磨制粉、美康乐乳酸菌酸菜为主的食品加工园区。 近年来,宗艾镇坚持实行“大招商、大引资、大发展”战略,共引进工农业等项目13个,引资总额13.07亿元,主要有煤矿改扩建项目2个,总投资8.1亿元;矿用机械加工项目2个,总投资1900万元;新型建材项目2个,总投资1.48亿元;小城镇住宅小区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7500万元,乳酸菌酸菜、肉类蔬菜冷藏批发、设施蔬菜、杏产品加工、石磨制粉、生态农业园区等农业项目6个,总投资2.55亿元。目前全部项目已完成投资9.95亿元,8个项目已全部完工,2个正在试产,3个正在建设。 三、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全镇镇区道路总长13.6公里,全部为水泥、沥青硬化,宽度3.5到20米,人均道路面积12.1平方米。2008年投入使用的万人集中饮水供应镇区用户1090户,集中供水率达到100%。罐装液化气720户,燃气普及率63%;秸秆沼气站供气300户,占总户数的28%;垃圾收集转运率100%;绿化25.1公里,绿化覆盖率35%。 近年来,镇区市政公用设施总投资为23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80万元,省80万元,市100万元,县800万元,镇村自筹740万元。主要包括投资1020万元的初中、高中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投资80万元的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投资560万元的万人饮水解困工程;投资100万元的道路建设工程;投资150万元的环区林带和绿化景点工程;投资200万元的2处文化休闲娱乐广场;投资20万元的路灯安装工程;投资20万元的环卫设施工程;投资150万元的秸秆集中气化工程。 镇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全县建成区范围外建制乡镇中最齐全的。税务、工商、公安、信用社、通信(移动、联通、电信)、邮政等驻镇办公。具有全县乡镇规模最大、师资力量集中、教学资源丰富的从镇办幼儿园、小学中心校、初中到县办高中的学校,在校师生2210人,其中寄宿学生947人。镇中心卫生院有职工98人,床位数100支,诊疗技术和水平居乡镇前列;文化活动丰富,有500平米的新建镇文化站、2000平米村办文化室和100平米的剪纸艺术工作室,铁棍、背棍、踏高跷、龙灯等传统文化节目在全县首屈一指;乒乓球、篮球、健身器材及设施齐全,活动进入经常化。 近年来,总投资2700多万元,按规划重点建设了镇区永胜路东正新街和区西住宅新区,建筑面积1.8万平米,镇区初步形成了古居保护蕴势开发和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相结合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格局。 |
平头镇 |
|
松塔镇 |
寿阳县辖镇。1958年设松塔公社,1984年建镇。 松塔镇位于寿阳县东南,平定、昔阳、和顺、寿阳四县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30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省道九榆线穿境而过,与松落线、三团线等县乡公路、村村通水泥路(油路)交叉互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 松塔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镇耕地面积10.6万亩,林业用地2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36%,天然氧吧随处可见。潇河、木瓜河、龙泉河纵横排列,天然绿色食品比比皆是。是“山西省土豆生产第一大镇”、“山西省小杂粮基地”。环境优美,人文淳厚,拥有山西省重点工程松塔水电站、寿阳县最大湿地——松塔—里庄—里思湿地、国粹瑰宝长寿山兴善寺、三晋第一古铁钟等一批生态人文景观。 近年来,松塔镇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举措,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倾力打造经济发展“环境洼地”、快捷高效“服务高地”、聚才引凤“风水宝地”。奥泰实业、华海实业等一批大公司、大企业在松塔投资兴业,使松塔日渐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农民的天堂。 “十二五”期间,松塔镇党委、政府将全力实施“长寿文化名镇、绿色产业富镇、生态林业立镇、规模养殖兴镇、选资上项强镇”五大战略,力争把松塔打造成寿阳县最大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最大观光休闲旅游避暑胜地。 松塔1.2万人民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各界人士到松塔观光考察、投资创业,共创美好明天。 |
西洛镇 |
寿阳县辖镇。1958年设西洛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45公里。 西洛镇位于寿阳县西南部,东靠上湖乡,与羊头崖接壤,西面紧邻晋中市榆次区,九榆公路、石太铁路东西贯通,潇河横贯全镇。全镇以潇河为界,分为四大片,潇河以北为北梁片,以南称为南梁片,潇河两岸称为段廷片及西洛片。全镇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12287人,全镇共设2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20名,其中流动党员146名。全镇总区域面积207平方公里、实际耕地面积8万余亩,2012年全镇粮食总产1926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90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385元。 西洛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目前,各项产业齐头并进。其中种植方面:段廷、城治、王村共建蔬菜大棚71座,种植西红柿、黄瓜等精细菜;王村建成总投资250万元的设施食用菌种植基地43亩;核桃树种植产业新发展2000余亩、并集中连片。养殖产业:投资300万元以上的白道村聚帛玉万只羊场、投资600万元的万联万头猪场已基本完成基建工程;日前新增2000头以上规模肉猪养殖场已全面完工,使全年肉猪养殖完成投资总额达到541万;南河5000只蛋鸡养殖场及獭兔养殖场已全面启动。其他产业:投资3600万元的韩村高优醋厂已完成土建工程,产品研发已完成;道坪村投资北虫草项目二期工程竣工,并实现包装上市;道坪村新增占地119.5亩,总投资达200万元的盆栽苹果种植已完成基建和育苗,并实现成品上市;自主投资400万元的段廷、纂木村小杂粮、蔬菜加工包装厂已全面完工。 此外,“十二五”期间,西洛镇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和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养老保险进展顺利,全力实施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
尹灵芝镇 |
寿阳县辖镇。1958年建芹泉公社,1971年更名尹灵芝公社,1984年建镇。 尹灵芝镇位于寿阳县境东部,是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故里。东与盂县、阳泉、平定接壤,南邻寿阳县松塔镇、马首乡、景尚乡,西接寿阳县朝阳镇,北连寿阳县温家庄乡。尹灵芝镇属典型的土石山区,全镇国土面积2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480亩,辖16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现有农户4087户,总人口1.3万。全镇共有19个党支部(其中16个农村支部),党员总数963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深层煤),山南河、库仓河、太平河纵横全境,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横穿东西,尹温公路、尹松公路纵贯南北,是寿阳县的农业大镇、生态大镇。 近年来,尹灵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和谐强镇”三大战略,蔬菜、林果、畜牧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农村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同步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蔬菜产业:突出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抓手,全镇共种植蔬菜15630亩,茴子白种植面积达到10520亩,精细菜种植面积达到1681亩。新建官庄拱棚60亩。 生态立镇:2009年,我镇提出了“围绕生态立镇,打造绿色灵芝”的发展思路。投资200余万元,新发展核桃树700亩、仁用杏1500亩,种植杨树小片林40000株。在全镇实施房前屋后5棵树工程,完成村庄四旁绿化20000余株,村庄景点绿化1600余平米。强化护林防火工作,狠抓火源管理。 规模养殖:我镇以大户带动、舍饲圈养推动全镇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芹泉村闫俊杰投资260多万元,新建标准化养羊小区,存栏3000多只,引进黑龙江肉驴养殖160头,流转土地260亩,种植红豆草20多亩,青贮玉米秸秆210余亩,是全县最大的养羊小区。全镇新发展百头以上猪场7家,300头以上2家,新增养羊数6000余只,养猪数2600余头。 造地工程:我镇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蓄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强化资金投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投资210余万元,在官庄完成造地工程700亩,在尹家庄开展造地工程600亩,目前已全部完成,范瑶正在进行造地工程,年内可完成。 环境整治: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不反弹。一是把环境整治列入“一把手工程”,层层签订责任状,每月一次检查考核;二是镇、村分别成立环卫机构,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环卫队;三是增加环境整治投入。 社会事业:我镇大力发展各项基础设施。投资200余万元,完成尹灵芝镇小学教学楼新建和小学宿舍楼加固工程,目前已竣工。投资90余万元,实施了19个村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可解决2000余人,3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投资600余万元,进行了村级文化广场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镇完成农民养老保险人50万元。 基层组织:场所建设全面铺开:“双推优”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普遍推开,借鉴河南郑州的经验,结合本镇实际,各村全部铺开了此项工作,村级重大项目的决策做到了公开透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经初见成效。 |
平舒乡 |
寿阳县辖乡。1961年设平舒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15公里。太(原)石(家庄)公路过境。 平舒乡是三代帝师祁隽藻故里,位于县城西北部,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总人口13495人。 境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有地方煤矿3座,国有中型煤矿2座,洗煤厂9家,石料厂12个;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积73416亩,素有寿阳“米粮川”之美称。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高标准要求,高起点推进,大跨步发展。全乡三个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经济跃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农业结构调整上坚持走科技兴农道路,大力推广秸杆直接还田、秋季深施肥、玉米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及优良品种选用等11项农业综合开发技术及成果,茴子白种植达到1万余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3至2005年三年铺设水泥(油)路108.3公里,总投资达1620万元,村通率达到90%。 财政增税方面,至2005年底,新发展各类企业16家,总引资额达到1.5亿元,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17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950万元。同时党的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新的推进,平舒乡正由文化之乡向和谐之乡跨越。 |
解愁乡 |
解愁乡位于寿阳北部,距县城18公里,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3万,耕地35350亩。全乡共有支部49个,其中党总支13个,基层支部35个,非工党组织1个,党员853人,适龄青年315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盂上线、石太高速、小长线穿境而过,铁路专用线直达种子坡村。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煤炭、铝钒、青石、白云石、石膏数以亿吨计;煤矿、洗煤厂、白灰窑、耐火材料厂、石场等企业兴旺发达;方山、双凤山、阳摩寺等生态人文景观美不胜收。 近年来,新一届乡党委、政府围绕“打造活力四乡,争创全县一流”目标,倾力打造最具活力“转型发展先试乡、绿色生态优美乡、经济快速增长乡、文明和谐小康乡”,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高基数上高增长,新起点上大跨越。2012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90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770 元,同财政总收入完成 2.12亿元。 工业产业:以潞阳、煤运两大主体的煤矿为主,同时洗煤、型煤、建材、煤化工等地面企业同步发展。 农业产业:以有机杂粮种植加工、安胜设施农业、特种养殖、鸡猪羊牛规模养殖为主,小杂粮种植面积大幅提升。 旅游产业:修订完善了“十点一线”的旅游发展规划,一是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后续开发上档升级,启动后方山等三个村的农家乐项目,二是种子坡地道战遗址的系列化开发,三是对双凤山自然风景区与阳摩寺金佛殿的系列化开发。 社会事业: 大力实施环村绿化工程、房前屋后“五棵树”工程。同时解愁幼儿园工程开工建设、解愁农商银行办公大楼、解愁农商银行独壁分离处均在今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陈家河敬老院正在立项审批当中;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荣家沟、独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100%;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8%;全乡五保做到应保尽保,确保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十二五”期间,解愁乡党委、政府将带领全乡人民,坚持“转型跨越”不动摇,打造“活力四乡”不懈怠,争创“全县一流”不松劲,奋力建设更加幸福美好新解愁。 |
温家庄乡 |
寿阳县辖乡。1961年设温家庄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17.5公里。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0.7万。榆(次)盂(县)公路过境。辖李家沟、小东庄、大东庄、朱家沟、杨家沟、高家垴、温家庄、崔家垴、康家庄、郑家庄、失迷沟、堡沟、上程家洼、下程家洼、寺沟、山底铺、胡家庄、翟上庄、张家沟、温家沟、杨林头、三合村、刘家垴、盘湾底2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和农机厂。农业主产谷子、玉米、豆类。. |
景尚乡 |
景尚乡位处太行山腹地,阳泉(30公里)、榆次(40公里)、太原(50公里)金三角地带,是寿阳县“四十坪”之首。全乡辖11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共1760户,5980人,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200亩,林地面积40000余亩,其它为村庄、道路、河流等占地。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利,发展前广阔,以机械旱作农业为主,以玉米种植、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导产业,属纯农业乡。 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发展思路打造出了“奥运世博有机蔬菜专供基地”、“松塔水电站移民新村建设基地”、“长寿养生宜居基地”、“雨润集团养殖基地”、“-总司令路居地”、“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马鞍桥生态园观光旅游开发基地”、“旱垣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山西省生态优美乡镇”等名片,按照“一城两翼四集镇”建设规划,景尚集镇建设渐现雏形。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 先后荣获“全省生态优美乡镇”、“全市农村小额人身伤害保险表彰”、“老龄工作先进奖”、“农机化应用及秸秆综合利用先进乡镇”、“安全生产先进乡镇”、“平安乡镇”等三十多个奖项。在寿阳路南大地上实现了赶超跨越的新局面。 |
上湖乡 |
上湖乡(Shanghu Xiang) 政区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3°06",北纬37°48"。地处寿阳县城西南,太行山西麓,晋中市东部。东与羊头崖乡、马首乡接壤,西南与西洛镇毗邻,西部一隅与榆次区相连。北与南燕竹镇为邻。人民政府驻上湖村南头小组,电话区号0354,邮政编码045402,距县城19.5千米。 政区沿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设常村区区公所,驻地常村;1955年区制撤销,设常村乡,驻地常村;1958年乡制撤销,设上湖乡人民公社,驻地移至上湖村,下辖29个行政村;1983年人民公社撤销,重建乡制,恢复上湖乡建制,仍驻上湖村;2000年撤乡并镇,原行政建制不动,为上湖乡。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上湖、段庄、常村、李坡、北河、莲花池、史大合、芦家庄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816人,其中城镇人口217人,另有流动人口624人。总人口全部为汉族,其中男性2646人,占55%;女性2170人,占45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9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36千米,总面积约为114平方千米。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处为丘陵地带,地势为西、北两面较高,黄土覆盖,梯田层层,南面为土石山区。白马河由北向南流过全境,常兰河横贯西境大部。境内西北紧临风神山,海拔高度1335米。 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7.3℃,最高气温36.1℃;最低气温-18.4℃。无霜期年平均140天;年平均降水量581.3毫米。 水文 有潇河、白马河、常兰河3条河流贯穿全境。潇河常流量0.3立方米/秒;白马河流经河三村、上湖村、下湖村、西沟村、至赵金庄村西的三叉河处与主干流潇河汇合;常兰河发源地兰沟泉水,流经莲花池村、北河村、常村后入白马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无烟煤、煤层气等,储量丰富;沿九榆线芦家庄村周围有丰富石料资源,主要为砂岩。全乡地下水资源丰富,有泉眼四处,符合直接饮用水标准。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5万亩,人均10亩;林地面积8.28万亩。农业经济主要以粮食种植、畜牧养殖、林果经济为主,2011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356.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1元,较上年增长26.8%。 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36936亩,生产粮食2218.2吨,人均460.6千克,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小杂粮、蔬菜等,2011年全乡小杂粮面积7000亩,主要是小米和荞麦种植;蔬菜种植面积1210亩,总产量3218.6吨。 畜牧业以羊、猪、鸡为主,2011年,全乡羊存栏6940只,猪存栏3430头,鸡存栏47390只。规模化生态养殖已成规模。莲花池十万只肉鸡养殖园区,占地10亩,已修建养殖大棚2个,2011年出栏4.6万只,建成后将突破10万只;芦家庄千只羊场,占地面积20亩,2011年出栏1200只;李坡农辉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以经营土鸡蛋为主,实现年经济收入10余万元;李坡村鸿农养殖有限公司,主要以山鸡养殖为主,年出栏10万只。 截至2011年末,完成造林7037亩,其中经济林3290亩,生态林3345亩,通道绿化290亩,环村绿化112亩,林木覆盖率39%。有“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基地”一处,建成以常村为中心的千亩玉露香梨示范基地,种植面积1100亩。干果经济形成了以莲花池村为中心的双千亩核桃园区和以常村为中心的千亩仁用杏产业带。 社会发展 教育 有小学一所,在校生73人,在职教师2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教师学历合格率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854267元,比上年增长10%。 医疗卫生 有乡卫生院1个,病床18张,专业卫生人员10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护士2人,医技人员2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598人,参保率100%。 文化体育 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12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1600平方米,农家书屋8处,安装文体活动器材34套,全乡实现了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全覆盖。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户,人数9人,支出12180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48户,人数448人,支出496536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4人,支出209000元,比上年增长19%;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341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72人次,共支出28600元,农村医疗救助39人次,农村临时救济317人次,支出76000元。社会福利费6905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1574元。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石太铁路贯穿全境,境内长15.6千米,设有上湖站、芦家庄站,有6033、6034次列车停靠。 有县乡(镇)级公路3条,境内全长26千米,九榆线、马太线贯穿全境。全乡完成“村村通”公路25千米,实现“村村通”公路全覆盖。 水利 小型水利设施有人字闸15座,生态旱井56眼,吃水工程35处,深井2眼,引水工程5个。 邮政电信 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8个,乡村通邮率100%。全乡所有村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话,3个自然村安装了无线电话,通信覆盖率100%;8个行政村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和科普惠农信息网络设施。 |
羊头崖乡 |
羊头崖乡位于寿阳县城南16公里,东南邻和顺县、昔阳县,西南接榆次区,潇河流经境内,省道九榆线穿乡而过,交通便利。区域面积213平方公里,历来为寿阳县重要的产粮基地和优质小杂粮种植区域。近年来全乡大力发展核桃林种植,计划用5年时间,种植面积30000亩,目前已种植3000亩。 全乡21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总户数3200户,总人口9268人,其中农业人口2766 户, 8878人,耕地面积56347亩。共有基层党支部24个,其中乡直机关支部3个,农村支部21个,共有党员963人,其中农村党员820人。辖区内有乡政府、信用社、医院、中学、小学、电管站、邮政所、工商所、兽医站等9个机关。2009年底年全乡经济总收入53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500万元,地税完成13.6万元,财政收入27万元。 全乡大牲畜存数栏760头,猪2600头,羊1.2万只,鸡1.1万只。林地面积1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仁用杏种植面积5000亩。吊炕完成105户,生物炉200户,新建桔杆成型机场一个。近三年来,全乡发展农机、加工、种植、养殖和销售各类合作社17个,社员达到152人。沼气1660户,占到总户数的70%。沼气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全乡循环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松塔水库在我乡西草庄村修建,水电站装机容量2×500KW,总库容9820万M3,年供水量3000万M3,是晋中市最大的水库,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羊头崖乡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库区经济带为主题,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土地资源、库区兴建等优势,全力实施 “生态立乡、核桃富乡、旅游活乡”战略,乡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发展万亩核桃经济林园区,招商引资、改田造地、蓄水修路、植树造林,建设库区经济带,打造潇河旅游公园,并依托现有的晋辉庄园、下庄护国庙、山郊 “祁隽藻故居”、阔郊的石佛寺等已有景区,开发再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景观,逐步打造农业大乡向万亩核桃大乡、精品小杂粮与生态旅游大乡的转型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
马首乡 |
马首乡位于寿阳县版图的中心位置,地处县城南,距县城7.5公里,是寿阳城南“第一站”,周边与朝阳、丹凤管委会、羊头崖、景尚、尹灵芝、上湖、南燕竹七个乡镇相邻,马首乡现有行政村10个,自22个,全乡总户数2300户,总人口6700人,其中农业人口6300人。全乡设置基层党支部15个,党员570人,其中农村支部10个,村级各类组织健全,全乡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67.42万元,人均收入4220元。 马首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古县城建制在马首,春秋时寿阳称马首邑。1936年寿阳县第一支部创建地在马首肥村。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是典型的城郊型乡镇。三是交通便捷,石太铁路东西横穿、寿羊公路南北纵贯,距太旧高速出入口仅5分钟车程,南邻九榆线,北接307国道,即将竣工的马首至太安驿的3级公路改造将极大改善路南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四通八达,马首谓之“旱码头”当之无愧。四是产业相对单一,农业是全乡的主导产业。全乡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近4万亩,粮田面积3.2万亩,人均耕地近6亩,属典型的农业乡。主产玉米、小杂粮和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