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镇东至108国道贾堡村西地界,北至乌马河,西至南六门、武家堡、程家庄、西付井西地界,南至西付井、南付井南地界,地处城乡结合处,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型乡镇,种植、林果、养殖、劳务为全镇四大经济支柱,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是一个文明、富裕、和谐的乡镇。全镇共辖程家庄、南贺、北贺、朱家堡、武家堡、南六门、武家庄、大王堡、北付井、西付井、南付井1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约8382.8亩,人口约11970人。明星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太谷通往各地的重要门户。
其中南贺、北贺、朱家堡、程家庄、北付井村多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武家堡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现共有拱棚75个,温室大棚28个,肉鸡养殖规模也较大,现有鸡棚53个。南六门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园区、标准化养殖园区和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大王堡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设施蔬菜10户,其中温室6个,拱棚4个,养殖业方面蛋鸡6000余只、肉猪650余头、绵羊520余只。武家庄村蔬菜种植面积82亩,产量1878吨,果树林17亩,主要有梨树和桃树。西付井村也以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依托村内良好的基础条件,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汇丰种子有限公司、金贝管业有限公司、康保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厂等,为村内整体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力的后盾。南付井村全村有三个定点定片养殖园区,共有40余个养殖户,蛋鸡4万余只,是蛋鸡养殖的传统村。
在今后的发展中,明星镇将坚持“求真务实、富民强镇”的发展目标,紧紧依托本镇自然资源优势,巩固现有成果,大力招商引资,以扎实的工作和创造精神,创造明星镇的未来!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2万人 | 22平方公里 | 140726100 | 030600 | 0354 | 查看 明星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太纺第二社区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太纺第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贾家堡村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贾家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朱家堡村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朱家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程家庄村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程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贺家堡村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贺家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贺村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南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北关村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北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关村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东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
田丰村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田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明星村 | ·太谷县旅游·太谷县特产·太谷县十大特产·太谷县十景·太谷县 | 0 |
---- |
查看 明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明星镇 |
明星镇东至108国道贾堡村西地界,北至乌马河,西至南六门、武家堡、程家庄、西付井西地界,南至西付井、南付井南地界,地处城乡结合处,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型乡镇,种植、林果、养殖、劳务为全镇四大经济支柱,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是一个文明、富裕、和谐的乡镇。全镇共辖程家庄、南贺、北贺、朱家堡、武家堡、南六门、武家庄、大王堡、北付井、西付井、南付井1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约8382.8亩,人口约11970人。明星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太谷通往各地的重要门户。 其中南贺、北贺、朱家堡、程家庄、北付井村多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武家堡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现共有拱棚75个,温室大棚28个,肉鸡养殖规模也较大,现有鸡棚53个。南六门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园区、标准化养殖园区和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大王堡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设施蔬菜10户,其中温室6个,拱棚4个,养殖业方面蛋鸡6000余只、肉猪650余头、绵羊520余只。武家庄村蔬菜种植面积82亩,产量1878吨,果树林17亩,主要有梨树和桃树。西付井村也以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依托村内良好的基础条件,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汇丰种子有限公司、金贝管业有限公司、康保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厂等,为村内整体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力的后盾。南付井村全村有三个定点定片养殖园区,共有40余个养殖户,蛋鸡4万余只,是蛋鸡养殖的传统村。 在今后的发展中,明星镇将坚持“求真务实、富民强镇”的发展目标,紧紧依托本镇自然资源优势,巩固现有成果,大力招商引资,以扎实的工作和创造精神,创造明星镇的未来! |
胡村镇 |
胡村镇是太谷县人口大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境内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南与太谷县城交界,东北距晋中市25公里,北距省城太原50公里,距太原飞机场30公里。龙城高速公路、108国道、南同蒲铁路穿境而过,公路四通八达。全镇辖16个行政村,总面积7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人,暂住及流动人口达20000余人,耕地面积7万余亩。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百强示范镇”之一。201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6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1亿元,乡镇企业生产总值达4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200元。 |
范村镇 |
一、历史由来 范村原名康乐村、康乐堡,明万历年间更名为范村至今。清代范村一带为修文乡曲河里,民国属第二区。解放后,范村属第五区;1956年撤区并乡,设范村乡;1958年成立范村人民公社(东湖公社),1983年设范村镇。2001年2月,太谷县人民政府实施撤乡并镇改革,将东山区的王公乡并入范村镇,新的范村镇的总面积达303.39平方公里,成为太谷县所辖面积最大的乡镇。 二、人文地理 范村镇地处东山谷口,位于太谷县城东部25公里处,下辖38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总面积303.39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30万亩,耕地4.08万亩,人口15786人,两分平地八分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镇。这里与榆次、榆社、和顺三县市相接壤,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驿站,省二级公路太长线、太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太焦铁路贯穿全境,西与108国道、南同蒲铁路相连。山川平地交接,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历史浓厚,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范村镇有丰富的地理人文资源。棋盘山、雪峰山坐落于全镇东部,东接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的八伏岭,是太谷县重要的自然风景区。岭下有蓄水2900万立方容量的郭堡水库,有投资几亿元的避暑胜地——梅苑山庄。温家庄的千年古檀四季常青,枝繁叶茂,蚍蜉村真圣寺,为金代建筑;圆智寺、姑姑庵、东0坐落范村,古韵犹存;一个帝王师,两个一品官,四个阁老及列清朝前期“五十功臣”之一的牛天畀提督和受到毛主席、江总书记亲切接见的范村民兵英雄贾毛猴、孙五儿等英杰人物更是层出不穷。 三、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三农”政策及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发展主旋律,以发展设施蔬菜和和旅游业为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致力打造“三晋旱垣温室第一镇”和“三晋旅游名镇”两张名片。 2013年,范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以组织建设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的工作部署,在组织建设、四个一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明显突破。范村镇形成了以“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
侯城乡 |
侯城乡位于太谷县城东南4公里处,东与阳邑乡接壤,西与北洸乡相邻,南与榆社、祁县连接,境内有平川、丘陵、山区三种地貌,山川相连,风景秀丽,区位优势明显。全乡总面积19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辖33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总人口27743人。2013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8.6%;工业企业产值27亿元,增长16.5%;国地两税1.6亿元,增长33%;种植业收入2.05亿元,增长14.3%;养殖业收入2.83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收入2.07亿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2050元,增长9.5%。全乡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设施蔬菜、干鲜果经济林总量分别达到了8600亩、19000亩,水果盛产苹果、槟沙果、山楂、酥梨、甜瓜、西瓜等各种水果。牛、羊、鸡饲养量分别达到了1400头、7.6万只、70万羽。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建设上,我乡主要在扩规提档上下功夫,重点扩建了侯城、佛山、运煤线、东山底四个千亩设施瓜菜园区,东山底采摘园在现有600亩的基础上,再扩规500亩,成为千亩设施农业园,侯城、惠安、运煤线三大设施农业园区继续扩大种植面积。2014年,我们将充分抓住我县列入全国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的机遇,放大碧润生态园、凤翼山庄投资农业的效果,大力发展三大农业,在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主体、完善购销关系上下功夫,培育更多的实体,展现更新的亮点,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我乡应有的贡献。同时,在浒泊生态沟推广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新建设中医药养生园、青龙寨采摘园、黑峰通天沟天然牧场三个生态园。 |
北洸乡 |
1978年10月北洸公社由侯城公社分出,1984年3月改乡建制。乡政府驻北洸村,位在县城西南5公里处,西与祁县峪口乡为邻,东与太谷县侯城乡接壤。辖17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总面积67.70平方公里。耕地38195.4亩。2010年底,全乡人口8429户、24240人。乡党委下设17个农村党(总)支部、5个企业支部、1个机关支部、1个事业支部,共有党员649名。全乡地貌以平川为主,兼有丘陵地和山地。境内交通便利,乡村道路网完善,南同蒲铁路与108国道穿境而过,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和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北洸乡民风淳朴,是晋商文化发祥地之一。 北洸乡地处县城西南部,七分平川,二分丘陵,一分山岭,因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空气中富含富氧离子而有“天然氧吧”之美称。全乡共辖15个行政村,4万亩耕地养育着24000余名勤劳进取的人民。是一个历史上久富盛名的红枣之乡,林果之乡,文化大乡和生态旅游名乡。 北洸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108国道和南同蒲铁路穿境而过,有铁路专用线一条;距省会太原仅60公里,距太原飞机场和太旧高速公路仅有一个小时车程。全乡主干道呈“一环三纵四横”格局,10个平川村实现了道路硬化户户通。 境内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山西省优质果品基地之一。全乡拥有红枣面积1.5万余亩,年产红枣1000万公斤;果品面积1.4万余亩,年产苹果、梨、桃、槟果等各类鲜果4000万公斤;苗木花卉1万余亩6800万株,年出圃量约3000余亩2200万株;畜禽存栏约40万只(头),年平均肉类总产量4500吨,牛奶产量4000吨,禽蛋产量5吨。 北洸乡文化源远,晋商发祥地之一的三多堂博物馆就位于北洸村,2003年北洸村被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全乡境内还有国保千年古刹光化寺、道教文化圣地圣果观等众多文物古迹,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乡、旅游名乡。 近年来,北洸乡党委、政府充分整合境内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确定了“以园区化为推进、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土地流转为突破,推动现代农业经济、生态旅游经济、新型工业经济不断发展”的总体思路,使全乡初步形成了苗木花卉、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红枣林果及万亩生态园、新型商贸五个产业片区,目前农业五大产业、工业两大园区、旅游三条专线和市场联动一大片的格局已具雏形。 |
水秀乡 |
水秀乡位于太谷县西北,北与太原市清徐县接壤,西与祁县比邻。全乡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44611亩,下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24628人。全乡地势平坦,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既处于太谷县城向北扩展的主规划区,又处于太原经济圈向南扩大的黄金区域。龙成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太太线、大西高速铁路贯穿全乡。 近年来,水秀乡围绕“三区一稳”建设,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工贸业园区、新农村社区,工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农业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蔬菜、养殖、粮食、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围绕“率先打造现代农业”目标,抓住“扩大产业规模、创新经营模式、推动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四个关键,不断扩大规模养殖、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等优势主导产业规模,逐步向标准化生产、无公害认证方向发展,重点规划以张家庄、冯家堡、东怀远、北六门等村为重点建设水秀万亩设施蔬菜农业园区和以水秀、团场为重点建设千亩观光农业园区; 工业方面,2010年以来,太谷县水秀工贸园区落地水秀乡,目前招商引资发展势头迅猛。新型工贸园区围绕“培育壮大新型产业”核心,突出“建设新型园区、改造传统产业、扩大招商引资” 三个重点,起步区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现已签约入园26个企业,总投资达150余亿元,目前已开工11个项目,已完成投资1.5亿元; 新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围绕“打造特色人文社区”,推进“拉大社区框架、完善基本功能、提升建管水平、提供就业服务”四项工作,将18个行政村整合为4个中心集镇,截止目前,北郭新村社区已有20幢住宅楼主体和1幢商业建筑已基本完工。小学、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完成70%。以上累计总投资17000余万元。水秀中心社区一期规划已初步完成,霍家堡片已开工建设。 社会各项事业方面,山西农大信息学院已经入驻,全乡整合新建中学1所,小学6所;共有1所乡卫生院和标准化村级卫生所32个;建成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村级文化室和11个文化大院。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社会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园区化、乡村生态化。 |
阳邑乡 |
阳邑乡位于太谷县城东10公里处,东至榆社县,西南与候城乡相邻,北隔乌马河同胡村镇、小白乡接壤。2001年原阳邑乡、窑子头乡合并成新的阳邑乡,全乡面积214.22平方公里,是全县乡镇面积第二大乡,全乡有行政村22个,自然村57个,8438户,人口22000余人,耕地59398亩,其中山区5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710户,1940人。201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8.93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46亿元,国地两税完成35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46元。 近年来,阳邑乡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以“红枣产业基地化,瓜果产业优质化,畜牧产业规模化,中药材产业特色化”的四化战略为目标,形成了以粮食、中药材、瓜果、蔬菜、畜牧、红枣为主的多元化农业产业格局,培植起“新村高科技食用菌示范园区”、“新村中药材百亩试验推广基地”、“里美庄三千亩红枣生态园区”、“四卦千亩林果园区”、“河西村现代化蛋鸡养殖园区”、“阳邑村肉鸡养殖基地”“河西村五百亩日光能温室示范区”七大园区。 在工业企业发展方面,全乡境内共有工业企业40余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个,涉及的行业及产品主要有玛钢、建材、电力金具、碳素、玻璃制品、水泵配件、色素、果脯等,是太谷县三大工业乡镇之一。 在文化旅游开发方面,一是依托“历史文化名村”发展古阳邑文化旅游,主要进行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信寺及关帝庙、名人院落和有关街道古迹的修复整理和创新,整理编撰了《阳邑村志》、《新村村志》等,兴建了阳邑敬老院。二是凤翼山田园风光旅游资源。主要是建设红枣园区、古庙兴建及含砷矿泉水的开发等。三是依托庞庄水库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窑子头狩猎场已经运行。 相信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阳邑乡的干部群众一定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阳邑乡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科学发展、和谐富裕、山川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阳邑乡历史悠久,曾设县,明清时期繁荣鼎盛,位于太谷县城东十公里,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境内有省道太刑线,以及南循环公路,利明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人杰地灵。 |
小白乡 |
小白乡位于太谷县城东北15.5公里处,拥有平川、丘陵、山区三种地形地貌,现辖20个行政村,国土资源总面积72.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7447亩,人口17000余人,有县乡公路北小线、1号路及南循环路贯穿全乡,与108国道、省道太邢线、榆长线相连,距离太长高速太谷出入口处约2.5公里,交通条件便捷、区位优势显著。 现小白乡机关公务员编制为26名,事业岗位:计生服务中心编制6名,农业统合服务编制12名。机关现有人员中在岗公务员11名(班子成员8人),事业人员现在岗11名,大学生村官共有9名。全乡党员总数为757名。 201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将达到3.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250元,企业生产总值达到了9.5亿元,实现税收3130余万元。在产业发展方面,小白乡已初步发展形成苗木、红枣、玛钢碳素、新型产业园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全乡的现代生态农业和新型工业产业格局。 党的-以来,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立足小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跨越赶超、奋力争先的新的奋斗目标,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通过围绕一个目标(打造小白特色农业生态休闲旅游文化),抢抓两项机遇(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南山百里经济林果带建设),构建四大板块(苗木、红枣、新型产业园区、工业聚集区四大板块经济),2014年,我乡将紧紧围绕一路(南山旅游公里)、三园(苗木园区、红枣园区、新型产业园区)、推动实施10个重点工程及基础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基础建设、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和实施完成好10个重点项目,汇聚发展智慧、凝聚发展力量、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活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美丽乡村努力奋斗。 |
任村乡 |
任村乡位于太谷县城东北20公里处,毗邻晋中市榆次区,距108国道2.5公里,距太长高速入口3公里,太焦铁路、太长高速、榆黄公路穿乡而过,村际公路已开通,村内道路实现“户户通”,交通十分便利。年平均气温9.7℃,10℃以上积温3517—3796度,年降雨量460毫米,空气、水、土壤被山西省农业环境质量检测连续二年均达到国家A级标准,非常适合农业发展。 全乡共辖15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4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795亩,总户数4798户,总人口15427人,劳动力总数8400人。2012年全乡人均纯收入11522元。2012年全乡经济总收入3929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6801万元 ,林牧业收入6144万元,工业收入1354万元,运输业收入1386万元,商饮业收入2898万元,服务业107万元。 全乡拥有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1064台,配套农机具890台,建立了国家863-1-1农业智能细小网,喷灌、滴灌、渗灌、涌泉灌、防渗灌等节水措施已渗透到了农业的各个方面,现有任村、郝村、西贾农产品交易市场3处,成立了蔬菜、养殖和葡萄协会、东贾“农家乐”、郝村同怡农产品经济合作社、牛许枣乡浓合作社,形成了无公害蔬菜、林果、养殖、制种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了葡萄、红枣、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特色产业。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全省唯一的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郝村、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东贾、内贾等村,同是时也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山西农大高新技术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山西大学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和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的外埠基地。 全乡现有无公害蔬菜10184亩,日光能温室3000多座,拱棚200个,优质粮2.5万亩,优质酿酒葡萄3000亩,鲜食葡萄8000亩,红枣经济林5000亩,其它林果(包括梨、桃、核桃、苹果、杏等)8000亩,生态旅游农业蓬勃兴起。 全乡共有企业10个,重点有宏鑫源玛钢有限公司、天成玛钢责任有限公司、圣洁塑钢门窗有限公司和怡园酒庄,其他为小企业。 生产高档干红、干白葡萄酒的山西怡园酒庄位于任村乡东贾村,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 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是由香港龙特有限公司出资,与山西省物产集团公司合作兴办,集农、工、贸、旅游于一体的家族式庄园企业,专一生产高档干白、干红系列葡萄酒。 公司现占地面积2万5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千多平方米,注册资本3172万元,已投入资金7千余万元(含流动资金),形成年产1000吨的生产规模。但由于市场仍属开发拓展过程,近年来年产量为400—600吨。 公司目前拥有基地3千余亩,主要有霞多丽、白诗南、梅鹿辄、品丽珠及赤香霞珠等5个品种,分布在太谷县任村乡东贾、郝村、东卜、内贾、牛许五个自然村,带动农户535户。 “精益求精,以德酿酒”。公司从法国、意大利等国引进先进的喷药机、生产设备、自动化灌装流水线,化学室检测仪器和橡木桶,自2001年试产伊始,从葡萄成熟度检测、葡萄人工分选、每户果农葡萄的综合指标监控,到发酵、陈酿、装瓶、包装,均体现一丝不苟和诚信为本的精神。公司特聘请法国波尔多地区有着40多年酿酒经验的著名酿酒师实地指导,以进口橡木桶陈酿生产优质的珍藏酒为主,精心打造“怡园”品牌,生产的“怡园”葡萄酒先后在国内外重大评比中获得了3金9银的好成绩,得到了国内外葡萄酒界人士和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