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襄阳市 >> 谷城县 >> 冷集镇 >> 胡家湾村

胡家湾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胡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胡家湾村简介

  胡家湾村位于冷集镇的南部,距镇政府2公里,316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364户,1310人,劳力676个,村支两委干部4名,耕地面积2330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625108 441000 0710 查看 胡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胡家湾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胡家湾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冷集街社区

  冷集街社区居委会是由原冷岗村和冷集街居委会并组建的。版图面积以冷集十字街为中心1平方公里。社区办公场所3间3层,面积530平方,冷集街社区居委会现有4个居民小组,1110户。其中,非农户660户,农业户450户,人口37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67人、农业人口2013人,流入常住人口305户985人,耕地面积216亩,党员62人,社区干部5人。其中网格员4人,辖区单位22个,社区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两个养猪专业合作社、一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135户,从事建筑业人员180余人,民主理财小组由3人组成。社区配套设施完善,服务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汉江社区

  汉江社区位于谷城县与老河口市交界处,东起汉江大桥桥头,西至加油站,南接李家洲村,北临随洲村。社区贯穿316国道,丹双路,汉江大道。社区整个版土面积950亩,耕地面积320亩。人口现状:,辖区有3个管理网络,居民603户,2039人,低保户47户,65人。社区组织:党组织1个,党员62人。产业发展:社区渔业发展活跃,个体经济繁荣,其中康美居家具,格力空调专卖店,爱玛电动车专卖店,新日电动车专卖店,育婴房连锁店,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纷纷落户社区,辖区内还设有谷城农商银行,中国石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方便居民生活。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塔湾村

  塔湾村位于冷集镇南部,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97户,农业人口1410人。近年来,塔湾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各项工作都在了全镇前列,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特别是村调委会基本职能得到了认真落实,各类矛盾纠纷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从而为全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和谐基础。   一、建立健全了村社调解组织网络,做到了村级组织、制度、工作、报酬的落实。   1、根据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及时建立村调解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设主任1人。主任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兼任,委员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兼任,受理调解塔湾村范围内发生的一般纠纷。建立调解小组,由2名调解员组成,受理调解本社范围内发生的较小纠纷。   2、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一是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预防和调解民间纠纷;二是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教育公民遵纪守法;三是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四是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认真做好报酬的落实工作,因村调解委员会和社调解小组成员都由村社干部兼任,因此报酬能够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既不影响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又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建立了村信息员制度,信息员由村主任和各村组长组成,负责排查掌握、反馈矛盾纠纷信息,做到了早发现、早调处,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二、加强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队伍建设。   塔湾村调委会3人中,主任关显福为党校大专,其余2名调解员均为高中学历调委会成员能按时参加调解员培训班,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并且热心人民调解工作,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所想。为广大群多众办好事、实事,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同时,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提高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切实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组织领导,塔湾村均两委会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处和社会稳定工作,实行了村委会主任负责制,做到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与村委各项工作同时安排部署。   四、每季度组织一次对民间纠纷的集中排查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民间纠纷的专项治理和预防工作。   1、对排查出的问题,能化解的及时主动化解,不能解决的如实向镇司法所报送,由镇调委会配合调解,力争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宣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理论和要求,培养公民树立正确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   2、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公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识;紧密结合农村土地征用和承包流转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3、通过法制宣传教育,真正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和预防矛盾纠纷。建立和落实了民主选举,民主抉择,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制度,从而预防和减少因工作失误而造成越级-和纠纷的产生。   在2013年4月省垃圾占有塔湾村一组农户山林、土地、未经协商挖掘面积达40多亩,16户农民多次-未能解决,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最后在村两委多次调解、协商下,达到农户满意避免一场急性-事件。   五.注重工作方式方法,规范调解程序,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1、调解员介入快、调处快。村近年来矛盾纠纷因预防工作机制健全而大量减少,但是一旦发生纠纷调解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矛盾纠纷现场,及时调解纠纷,预防纠纷激化和转化工作,也为调处工作创造条件。调处工作克服了拖拉现象,更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的影响,既方便了群众,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群众有了纠纷便去调委会寻求调解。   2、村调委会积极动员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干部、老教师、致富能人来担任纠纷信息员和义务调解员,有时主动邀请当事人的知心朋友、亲人参与调解,来减少纠纷的调解难度。从而提高调解成功率和调解质量,也为督促双方当事人认真履行调解协议提供保证。对于一些有可能造成伤害和现实危险的突发性纠纷,调委会主动与派出所取得联系,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3、把法律宣传贯穿于民事调解的全过程。调委会在民事调解中通过法律知识的宣传,使纠纷当时人和旁听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不但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也有效地预防了类似纠纷的再发生。   4、在民事调解中坚持法治与德治宣传相结合。村调委会在民事调解中,注重依法调解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重视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良知,用基本的道德观念去规劝、疏导和教育来达到依法化解纠纷的目的。   5、认真做好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做到了因事因人而宜。村调委会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塔湾村居民,对当地风俗习惯、纠纷当事人双方老一辈是否有隔核、事件发生起因、发展趋势都有很强的预见性,制定的调解方案都容易被当事人双方所接受,因此在依法调解化解纠纷中,他们因事因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时会对当事人先进行批评教育,有时采取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有时则毫不留情揭示纠纷产生的根源,而后才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总之一旦纠纷化解,当事人双方对调解员十分感激,一定要求调解员去他家坐坐,喝杯水,谈谈家常,表示感谢。   村建立健全了调解组织和各项制度,调解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定期排查矛盾纠纷,使每一起纠纷都能得到及时正确地处理,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塔湾村的安定团结,为塔湾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马台村

  马台村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25108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25。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马台村与冷集街社区、汉江社区、塔湾村、朝阳湖村、龙畈村、胡家湾村、黄家坪村、梁家畈村、刘家营村、团湖店村、彭家河村、马家沟村、上集村、冷家沟村、王家湾村、小墨山村、甘家庄村、李家洲村、隋洲村、尖角村、付家山村、马家庄村、常家营村、沈家湾村、闫家庄村、王家康村、陈家山村、磨盘山村、袁家冲村、白杨沟村、花栎扒村、刘家洲村、双阳桥村、宋家洲村、术排港村、王家山村、龚家畈村、邱家畈村相邻。  

朝阳湖村

  朝阳湖村位于冷集镇南约1.5公里,东靠汉江河,南与马台村交界,西领胡湾村边界,北与冷岗村,上集村交界,316国道穿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560户,2188人,劳力1190人,党员62人,村民代表39人,版土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00亩,其中水田1520亩,旱地2080亩,在耕地面积退耕还林面积366.7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龙畈村

  龙畈村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谷城县北端,距谷城县城19公里,东临本镇胡家湾村,南接本镇邱家畈村,西靠石花镇桐北庙村,北连本镇白杨沟村。全村版土面积9平方公里,山林面积5360亩,耕地面积2560亩,辖4个村民小组,389户,1503人,现有劳动力764人.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胡家湾村

  胡家湾村位于冷集镇的南部,距镇政府2公里,316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364户,1310人,劳力676个,村支两委干部4名,耕地面积2330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黄家坪村

  黄家坪村是冷集镇的偏远山区村,版土面积26000亩。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302户,1126人,劳力525人,耕地面积2494亩,其中水田1598亩。村内山森和水资源丰富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适宜生态旅游农业种植,矿产开发利用等...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梁家畈村

  梁家畈村是冷集镇的偏远山区村,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235户,852人,劳力350人,耕地面积1750亩,其中水田1125亩。村内山森和水资源丰富,适宜生态旅游农业种植和发展养殖业。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刘家营村

  刘家营村位于谷城县冷集镇西部,距冷集镇8公里,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382户1260人,33名党员,耕地面积3030亩。刘家营村位于团湖水库下游,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齐全,有成片的优质水稻、玉米、油菜基地,是冷集镇的粮食主产区。全村现有两委干部4名,党员33名。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收入为主要来源,2014年人均纯收入11800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团湖店村

  团湖店村位于冷集镇的西南部,全村现有5个居民小组,360户,1320人,劳力740人,耕地面积2650亩。现有村干部4名(其中村支部3人,村委会4人),党员40名。全村主要经济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11700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彭家河村

  彭家河村是冷集镇的偏远山区村,彭家河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285户,865人,劳力450人,耕地面积2965亩,其中水田1850亩。村内山森和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种植和发展养殖业。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马家沟村

  马家沟村地处冷集镇西部,与丹江口市、石花镇相邻,由马家沟和南沟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海拔位置高,山场面积大,沟岔多,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水电等基础设施极差,属山区村。马家沟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208户,618人,劳力262个,耕地面积1026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上集村

  上集村位于冷集镇人民政府北一公里处,版图面积5637亩,耕地面积1845亩。其中:水田面积797亩,山林面积210亩。全村7个村民小组,553户,2116人,其中劳动力1144人,党员56人。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20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冷家沟村

  谷城县冷集镇冷家沟村坂图面积6250平方米,下辖三个村民小组298户,1038人;耕地面积1860亩(其中水田1100亩,旱地760亩);村干部4人,党员32人,无职29人。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王家湾村

  王家湾村位于冷集镇西南,属丘陵地区。现有3个村民小组,225户,796人,劳力415人,耕地面积1958亩,其中水田928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小墨山村

  小墨山村地处冷集镇东北部,属丘陵山区,是个典型的农业村。2002年原小墨山村与吴家沟村合并,共有四个村民小组,443户,1531人,劳力785人,耕地面积3729亩。设村支部一个,四个党小组,共有47名党员。村支两委干部4人,其中村支部3人,村委会4人,村委会的阵地面积1350平米,村委会建筑面积650平米。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甘家庄村

  甘家庄村位于冷集镇东大门,与老河口市隔江相望一桥相连,316国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信息:全村3个村民小组,347户,1372人,劳力663人,版图面积4500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李家洲村

  李家洲村位于冷集镇东大门,与老河口市一桥相连,316国道穿境而过,全村4个村民小组,525户,2018人,劳力1106个,版图面积29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90亩。村支两委干部5名,党员59名。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李家洲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省级文明生态村建设,使生态村创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本达到了生态村创建标准要求。如今李家洲村生态环境整洁,污染治理达标,经济发展加快,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改善,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省级生态村建设实施领导小组为顺利推进生态村创建工作,成立了由村书记李荣生同志担任组长,王富生同志任副组长,村“两委”其它成员为组员的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将环保、绿化、保洁工作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有人落实,有人监督。村“两委”班子以抓项目、促结合、共协调、求发展为工作思路,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创建工作,落实生态村创建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生态村创建工作0完成。   二、广泛宣传,行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创建生态村,必须从统一群众思想认识着手,只有最大限度地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取得创建的胜利。我们着重抓五项工作:一是召开创建工作会议,统一全村干部群众认识,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二是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分析李家洲村创建的形势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研究创建工作方案,深入细致地做好组织发动工作。三是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广播、横幅标语、到户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生态村创建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标准的宣传。四是利用学校、村民活动中心等宣传阵地,宣传绿色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五是制订村规民约,增强创建的自觉性。   通过宣传发动,生态村创建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创建生态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创建工作,有力的推动了生态村的建设。   三、有序实施,完成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生态村创建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李家洲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把生态村创建作为村中心工作来抓,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根据统一安排,组织力量,多方配合,制定了《李家洲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建设规划》,系统、全面、完整的论证了李家洲村现有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明确了生态村建设的主要建设领域和重点项目任务,建立了省级生态村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确保了省级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以此规范村民行为,全动员齐努力,号召大家从生产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旧风陋俗,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杜绝污染源头,力争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魅力新农村,最终实现全村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此全面增强村总体综合实力,提升品位和层次,更好地服务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注重实效,加强生态村重点工程建设。按照村居布局合理、环保设施配套、环境干净整洁、舒适性和适应性好的生态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求。几年来,全村共拆除危违旧陋建筑2000多平方米,投资新建群众文体广场和群众服务中心;投资在洲地发展生态林下土鸡养殖,养殖大户12户10万余只;成立了苗木花卉合作社,带动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种植面积460余亩;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项目,种植面积340余亩;对居民集中点新建了污水处理设施,新硬化道路3公里;投资对居民点排污渠进行了改造,对村主干道、村民房前屋后及多处景观点进行了绿化,栽植香樟、桂花、石楠等树种31000余棵;投资新建垃圾池30余处,购置垃圾桶100余个,聘请专职保洁员4人,做到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清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经济、交通、生态大格局已然形成。   五、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一是充分发挥群众服务中心、文体娱乐广场的主阵地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对村民进行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文明生活素养,以此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形成保护生态环境、远离环境污染的共识。二是结合环境整治和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土地、洲地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通过生态村创建,班子带头,村民参与,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乱倒垃圾,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现象大大减少了,村民自发性的环保宣传、生态建设活动多了,创建生态村的热情普遍高涨。如今的李家洲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变化,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人民群众健康和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被摒弃,一些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也得到很大提升,村级形象得到了整体提升,投资环境也进一步得到改善。开展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趋势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载体,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坚信,通过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必将推动李家洲村构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全面推动李家洲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隋洲村

  隋洲村地处谷城的北大门,和老河口市一桥之隔,316国道傍村而过。全村现有五个村民小组,670户,2828人,村支两委共有5人组成。党员65人,群众代表36人。全村版图面积4200亩,耕地面积1595亩,其中水田519亩。村有办公及活动场所303平方米,功能齐全。2012年,村又投资12万元,按照“党务、政务、财务、事务、服务”五务合一的要求,筹建了便民服务大厅及设施,进一步强化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同时村致力于强村富民、建设新农村的设想,结合村的基本情况,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及招商引资,增加群众收入,2012年,村人平纯收入达9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2013年,村人平纯收入达11599元,2014年,村人平纯收入达13000余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尖角村

  尖角村位于316国道以北,汉江河西岸,与老河口市隔江相望,丹双路穿村而过,全村道路已全部硬化,交通十分便利。尖角村现有363户,1359人,劳力690个,尖角村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现有村干部4人,党员32人,群众代表26人,耕地面积1383亩。村内建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便民超市,村民的收入主要以水产养殖、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   我们按照生态建设工作要求和有关生态创建工作精神,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高标准,严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大力实施生态村创建工作,不断实现创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通过创建生态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和环境卫生同步前进,为尖角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付家山村

  付家山村地处冷集镇北部,丹江口水库下游,丹双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326户,1184人。全村版图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2140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马家庄村

  马家庄村位于汉江河西岸,面对汉江河道,背靠卧牛山脉,丹双公路穿村而过。全村363户,1293人,劳力646个。2014年人平纯收入11500元,低保户37人,五保户3人。全村耕地面积1880亩,其中水田780亩,山场面积3500亩,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2个平原小组,1个丘陵小组,马家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山场面积大的村。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常家营村

  常家营村位于冷集镇北部,汉江河西岸,丹江水库下游。全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395户1665人,接收丹江口库区移民76人,移民居住点在常家营村三组。常家营村村支两委干部4人,村支部3人,村委会4人,全村共有党员41名.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沈家湾村

  沈家湾位于冷集镇的东北部,紧邻汉江河,处于丹江口水库下游,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378户,1556人,劳力680人,耕地面积1672亩。2015年接收丹江口水库移民50人。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闫家庄村

  冷集镇闫家庄村现有八个自然小组,312户,1170人680个劳力,总版图面积3690亩,耕地面积1755亩,其中水田面积1520亩。接收丹江口库区移民202人.闫家庄村现有党员39名,村支部3名,村委会4名,交叉任职,2014年人均纯收入12700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王家康村

  王家康村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2062510822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25。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王家康村与冷集街社区、汉江社区、塔湾村、马台村、朝阳湖村、龙畈村、胡家湾村、黄家坪村、梁家畈村、刘家营村、团湖店村、彭家河村、马家沟村、上集村、冷家沟村、王家湾村、小墨山村、甘家庄村、李家洲村、隋洲村、尖角村、付家山村、马家庄村、常家营村、沈家湾村、闫家庄村、陈家山村、磨盘山村、袁家冲村、白杨沟村、花栎扒村、刘家洲村、双阳桥村、宋家洲村、术排港村、王家山村、龚家畈村、邱家畈村相邻。  

陈家山村

  冷集镇陈家山村地处冷集镇西北部,陈家山村是由原来的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海拔位置高,山场面积大,沟岔多,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水电等基础设施极差,属山区村。全村现有446户,1720人,版图面积约10平方公里,8.89万亩,耕地面积3900亩,其中:水田面积3500亩,旱地400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磨盘山村

  冷集镇磨盘山村位冷集镇的北部,是一个山区村,是由原来磨盘山林场改制而成。现有3个自然村,178户,860人,成林面积25000亩。村两委干部共4人。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袁家冲村

  袁家冲村位于谷城县冷集镇街道区域北边,交通方便,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1038人,29名党员,耕地面积1676亩。全村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1500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白杨沟村

  白杨沟村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2510822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25。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白杨沟村与冷集街社区、汉江社区、塔湾村、马台村、朝阳湖村、龙畈村、胡家湾村、黄家坪村、梁家畈村、刘家营村、团湖店村、彭家河村、马家沟村、上集村、冷家沟村、王家湾村、小墨山村、甘家庄村、李家洲村、隋洲村、尖角村、付家山村、马家庄村、常家营村、沈家湾村、闫家庄村、王家康村、陈家山村、磨盘山村、袁家冲村、花栎扒村、刘家洲村、双阳桥村、宋家洲村、术排港村、王家山村、龚家畈村、邱家畈村相邻。  

花栎扒村

  花栎扒村位于谷城县冷集镇东北,汉江河西岸,丹双路穿村而过,老宜高速贯穿全村,村内硬化水泥路11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5个村民小组,181户735人,劳力392人,版图面积7100亩,其中耕地1924亩,山林4500亩。村支两委干部3人,党员27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6.2万元,人均纯收入9600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畜牧局大力支持下,以及村支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目前已形成三大产业:一是林业。响应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生态林种植杨树600亩和花卉苗木120多亩,年产值200余万元。二是农业种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成立兴农水稻专业合作社,发展水稻种植200亩,小麦、玉米各1100亩,年产值260多万元。三是畜牧业。利用驻村工作队和伟宸牧业公司的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户,养牛3户、养猪4户、养羊3户、养土鸡20户,年产值120多万元   通过创造投资环境,切合实际发展经济。花栎扒村在县畜牧局扶持下,按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要求,投入80多万元新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现已投入使用。村支两委一班人经多方努力,村组水泥路互通,用电质量好,吃上自来水。利用丘陵一沟一洼的地势,引进投资400万元年产2万头生猪的谷城县伟宸牧业公司,2013年2月投产运行。依汉江河边,水、电、路和砂石料资源,投入2000万元的湖北新首高科技公司于2014年3月开始投产。2013年2月被冷集镇委授予“2012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3月又被镇委授予“2014年度农村工作先进单位”。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刘家洲村

  刘家洲村位于冷集镇的东北部,东临汉江河,在丹江口水库下游,丹双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460户,1750人,辖5个村民小组。刘家洲村村民主要以种植山药为主,也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4年人均纯收入过12000元。村支两委现有干部5名,党员42名。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双阳桥村

  双阳桥村位于冷集镇的东部,与上集、甘家庄村交界,316国道穿梭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人口信息:全村现有八个村民小组,373户、1415人、劳力620个、党员45人。版图面积5500亩,耕地面积2410亩、其中水田面积850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宋家洲村

  宋家洲村版图面积3600亩,其中耕地1800亩。全村4个村民小组253户919人,村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党员30人。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500多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95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大力推行“三三制”全面加强“五个基本“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术排港村

  术排港村位于冷集镇西北部25公里处有名的卧牛山下;200多户人家,700多口人,一条通往南北的公路穿村而过,东邻老河口、北靠丹江城,由北向南的汉江河碧波微微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河岸边有1368亩平展肥沃的土地年年旱涝保收,粮食连年增产,经济迅速发展,从这里出产的花生、山药、麦冬,招来全国商贾云集,村里楼房林立,网络联通各户,特别是春暖花开时节,山青水秀,时常也有丹江和老河口的双休工人来此游玩,村里有水库一座、两个超市、一个物流中心、一个图书室,村名和卧牛山是几百年前传下来的精彩故事,走到这里的人是一种探知和文化享受。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王家山村

  王家山村地处冷集镇北部,丹双路穿村而过,农户居住较分散,属丘陵地带。全村现有5个自然小组,206户,725人,村支两委共有3人组成。2014年人均纯收入11300元。全村现有版图面积4000亩,耕地面积1197亩,水田800亩。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龚家畈村

  龚家畈村位于冷集镇北大门,属丘陵村,版图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1145亩,林地面积3855亩。   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22户,846人,其中劳力425个。村两委干部共4名(村支部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党员31名,共3个党小组。村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和务工收入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11800元。   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邱家畈村

  邱家畈村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2510823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25。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邱家畈村与冷集街社区、汉江社区、塔湾村、马台村、朝阳湖村、龙畈村、胡家湾村、黄家坪村、梁家畈村、刘家营村、团湖店村、彭家河村、马家沟村、上集村、冷家沟村、王家湾村、小墨山村、甘家庄村、李家洲村、隋洲村、尖角村、付家山村、马家庄村、常家营村、沈家湾村、闫家庄村、王家康村、陈家山村、磨盘山村、袁家冲村、白杨沟村、花栎扒村、刘家洲村、双阳桥村、宋家洲村、术排港村、王家山村、龚家畈村相邻。  


胡家湾村特产大全




胡家湾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