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绛县 >> 陈村镇

陈村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陈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镇简介

  陈村镇位于中条山下、涑水河源头,全镇共有11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9375亩,农业人口9724人,国家著名冲压企业五四四九厂(山西冲压厂)驻扎我镇境内,五四一铁路线临境而过,境内有紫家峪、陈村峪两大水库。
  近三年来,陈村镇围绕“农业特色镇,科教先进镇,环境优化镇,商贸繁荣镇”四大战略目标,抓住山上、山下两个不同区域,发展以牛、羊、鹿为主的畜牧业,以山楂、苹果、桃为主的林果业,以采矿冶炼为主的矿石采炼业。目前三大产业效果明显,形成了我镇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
  一、畜牧业:目前全镇牛存栏5000头,鹿存栏280只,羊存栏13000只。实现人均畜产值1300元。
  二、林果业:目前全镇有桃园7800亩,苹果、山楂等果园3200亩,素有“华北桃园第一镇”的美誉。桃的品种有大久宝、晚久宝、中华巨蟠、早丰王、红珊瑚、中华寿桃、春光一号等29个品种。产品远销新加坡、香港、澳门及内陆全国21个省市。
  三、矿石采炼业:全镇有铜、铁、铬、锌等多种矿石资源,共有矿石采选业8家,每天采集铁矿粉达200吨,有优秀扎材企业2家,可提供各种型号槽钢。.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140826102 044000 0359 查看 陈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花圪塔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花圪塔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峪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陈村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峪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东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峪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西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卫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红卫村谷歌卫星地图
紫家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紫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卓子沟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卓子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郭家庄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郭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荆下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东荆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荆上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东荆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村 ·绛县旅游·绛县特产·绛县十大特产·绛县十景·绛县名人·绛县 0

----

查看 陈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古绛镇

  古绛镇位于绛县中部,镇政府设在县城所在地,南邻中条山,北靠紫金山,东部与卫庄镇相连,西部与横水镇接壤,总占地面积137.5平方千米,镇域内海拔一般在650-750米之间,境内有涑水河和丰富的镁钙矿石。   古绛镇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降水量618.3毫米,年平均日照2280小时左右,全年平均无霜期180-210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地震设防烈度为7-8°区。   古绛镇由原城关镇、勃村乡、中杨乡撤并组建,全镇1个社区5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9.82万亩,水浇地面积占39.6%。辖区总人口6.94万人,其中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2.44万人,分为54个居民小区。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54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总额247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2亿元,财政总收入126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88元。   该镇在创建精神文明村镇活动中,他们不仅把创建活动列入日程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而且贯穿于实践“-”的全过程。用科学、法律知识武装群众,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占领城乡文化阵地,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入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上下营造了科学文明的创建氛围,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不断涌现,遵纪守法,科技兴农蔚然成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进一步发扬,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达到国家规定水平,科普工作授到省科委表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名列前茅,各项工作在全县均处于领先水平,以广场晨练、健身健美、周末文艺、春节社火为体载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围绕夯实一产,扩张二产,拓宽三产的结构调整战略,古绛以麦、果、瓜、菜、药、苗木、花卉和养鹿、牛、猪、羊、禽为主的农业产业稳步增长,以化工、食品、药品生产为主的工业发展迅猛,以商、饮、营销业为主的服务业扩大拓展。他们通过龙头带动区域发展,形成了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在发挥区位优势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同时,他们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水、电、路、校进一步解决好了制约镇村经济发展的大事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事。.  

横水镇

  横水镇辖32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近万户人家,4.5万人口,国土面积85.5平方公里。有材地1.1万亩,造林面积2.6万亩,农业用地5.6万亩,其中水浇地3万亩。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77元。   横水镇地理位置优越。横水镇素有九龙口之称,是侯马、运城通往河南济源的交叉口,二级公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临垣铁路设有火车站,是绛县铁路运输的唯一站口。   横水镇镇区设施齐全。镇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集市贸易集横水、郝庄、冷口、古绛西部、东镇等地10万人口范围内的大市场。九龙市场设摊位300余个,餐饮业、服务业设施齐全;金融业设有农行、邮政储蓄、信用合作社;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网络齐全;设有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三所,幼儿园七所, 学生入学方便。   横水镇具有电力优势。横水镇内有两个110千伏变电站,具有发展企业优势,可为企业提供专线服务,保证正常的生产。   横水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的思路,使全镇经济呈现出强劲势头。   调优一产,促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形成,到目前全镇已形成5000亩优质瓜菜生产基地,50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其中2000亩大粒樱桃驰名河东,畅销到北京、广东、河南、太原等地。5000亩优质小麦,3000亩中药材生产基地,现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调强二产,将民营企做大做强,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现有民营工业企业40余家,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3家,100万元的企业30余家,初步形成了铸造、碳素、金属镁、塑料、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五大行业,安置农村劳动力近5000人,年产值近3亿元,创利税8000万元。   调活三产,疏通渠道,为农村经济增添不尽活力。横水镇是一个较大的集贸市场,现有九龙、昌龙两大专业市场,配套形成了以木材,农副产品、中药材、粮油等专业经营区,各种摊位1300余个。从业人员近万人,形成了饮食、服务、加工、批零业的综合市场。   横水镇党委、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工作重点,使近3万劳动力在近年内形成三三制模式,一万人从事农业生产,一万人进厂当工人,一万人进城从事第三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创新的辉煌。   横水镇人民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横水发展、创业、发财。.  

陈村镇

  陈村镇位于中条山下、涑水河源头,全镇共有11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9375亩,农业人口9724人,国家著名冲压企业五四四九厂(山西冲压厂)驻扎我镇境内,五四一铁路线临境而过,境内有紫家峪、陈村峪两大水库。   近三年来,陈村镇围绕“农业特色镇,科教先进镇,环境优化镇,商贸繁荣镇”四大战略目标,抓住山上、山下两个不同区域,发展以牛、羊、鹿为主的畜牧业,以山楂、苹果、桃为主的林果业,以采矿冶炼为主的矿石采炼业。目前三大产业效果明显,形成了我镇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   一、畜牧业:目前全镇牛存栏5000头,鹿存栏280只,羊存栏13000只。实现人均畜产值1300元。   二、林果业:目前全镇有桃园7800亩,苹果、山楂等果园3200亩,素有“华北桃园第一镇”的美誉。桃的品种有大久宝、晚久宝、中华巨蟠、早丰王、红珊瑚、中华寿桃、春光一号等29个品种。产品远销新加坡、香港、澳门及内陆全国21个省市。   三、矿石采炼业:全镇有铜、铁、铬、锌等多种矿石资源,共有矿石采选业8家,每天采集铁矿粉达200吨,有优秀扎材企业2家,可提供各种型号槽钢。.  

卫庄镇

  " 卫庄镇位于东华山脚下,境内有华信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东华山森林公园,中信机电总公司,七大民营企业,35KV变电站和220KV变电站,西与县城接壤,内有横线全线贯通,全镇165平方公里,辖有1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5万亩,总人口1.3万。   在过去的几年里,卫庄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忠诚实践“-”重要思想,以党建为龙头,以争先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调产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立县、工业强县、科技教育先进县”的战略,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三大主导产业林果、中药材、畜牧产业明晰,粮经比例实现了3:7,第三产业队伍不断壮大,以东华山为主的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2元,多次受市、县有关部门表彰。全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   特色产品   一、林果   年生产无公害绿色红富士苹果2000万公斤,山楂1000万公斤,桃、李、杏1000万公斤。   二、药材   全镇药材种植总面积4000余亩,主要品种有黄姜、生地、牡丹、血参。   三、畜牧   以鹿、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鹿以梅花鹿为主,常年可提供鹿产品及梅花鹿新品种。   四、绿色草莓食品   卫庄镇韩庄村高效日常温室大棚始建于2000年,经过几年的努力,韩庄村童子一号草莓以其特有的个大、体鲜、味道好、营养全、耐运输等特点倍受消费者青睐,年产无公害绿色食品50万斤、产品运销陕西、三门峡及三晋大地。   生地介绍   生地之乡——范村,山西省绛县卫庄镇范村。自1981年引种生地成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品种有金黄三、温县一号、85-5、脱毒一号、二号。因其受中条山气候影响,加之半丘陵地形抗旱排涝的便利条件,软硬适度的先天性土壤,生地病虫害少、产量高、质地优,早已闻名河北、安徽药材市场。自去年以来,勤劳智慧的村民多方捕捉信息,瞄准市场、抢抓机遇,每年种植面积都在500亩以上,成品产量逾300吨。.  

么里镇

  么里镇位于绛县东南端,是一个七山二陵一分川的典型山区农业镇,共有12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全镇共1771户,7049人,国土面积15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45.3亩(水地6100亩,旱地7645.3亩),牧坡面积76475.5亩。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回马岭村又是我县革命老区所在地。全镇有中小学校6座,在校学生1070人,医院、卫生所16个,国营5409厂建于本镇,是我国500个大型企业之一,对全镇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交通。么里镇政府所在地么里村,是省道沁东线、翼么线的交汇处,特别是沁东线二里半至垣址坪公路贯通,使交通更为便利,带动了全镇运输业、餐饮业的发展。    二、资源。么里镇的石灰岩特别是垣址坪、炭元河东村,质量较高的石灰岩储藏量巨大。近几年,生产的白灰成为临汾、翼城、曲沃及宇进公司等钢铁企业的主要供应源。回马岭村的铁矿石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三、农副产品。么里镇是一个畜牧业大镇,牛、羊、鹿的养殖成为主导产业,在这里牛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是典型的绿色养殖业基地,产量丰富。后山回村,每年都有大批核桃、香菇、山木耳、松籽运销到全国各地;中草药以西崖下村为主的黄姜生产基地,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每年都有大量贷源外销;千亩制种玉米的种植,使么里镇成为我县的玉米种子基地;水果主要以西岭村的优质油桃、苹果、葡萄为主,有的具大的发展潜力。.  

南樊镇

  山西省绛县南樊镇是绛县北大门,同时又是绛县、曲沃县、翼城县三县交界地和交通要塞。省道纵贯南樊全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五四一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移动、联通、程控电话覆盖全镇,有线电视已覆盖12个行政村,通讯联络快捷。自古至今,就是晋南地区闻名遐尔的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北京”之雅称。   一、南樊镇基本情况   南樊镇共有18个行政村,34000余人口,总耕地面积47000余亩,其中水浇地12000亩,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2.2℃,全年无霜期21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以上,宜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果树、中药材等。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省政府确立的16个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之一。粮棉总产量历史最高达2400万公斤。  近几年来,全镇农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坡度较大的梯田搞退耕植树8000余亩,同时开发树下资源,种草发展畜牧业,目前规模较大的牛场2个,存栏500余头,舍饲圈养3000余只;宜林荒坡治理12000余亩。栽植果园以山楂、苹果为主,面积达11000亩,种植中药材10000亩,且种类繁多,是远近闻名的药材大镇。   南樊镇现有较具规模的企业11家。如:天降福纺织厂,晋南造纸厂,鑫源铁合金厂,吉昌化工有限公司等。商贸、饮食、建筑、运输等第三产业近百家。骨干企业为冶炼、纺织、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造纸五大支柱产业,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年产值逾亿元,上交国家税额200余万元。主要产品为铁合金、棉纺细纱、工业奈、有光纸、高强瓦楞纸、粮油、山楂制品等系列产品。   南樊镇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晋献公墓、晋文公墓、周柏唐槐、石牌坊、文昌塔、沸水、紫云寺等风景名胜及人文景观、文化景观、自然景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旅游业的开发大有潜力可挖。   二、南樊特色经济及名优产品   1、绿色果品生产已成规模。   多年来,南樊镇党委政府狠抓示范引导工作,大搞新品种引进,果树科技培训,成立了果树协会,全力做强做大果品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全镇共种植山楂(以槐泉村、郑柴村为主)、苹果(以中堡村、赵村、南柳村、北柳村为主)、桃(以槐泉村为主)、大粒樱桃(以史村为主)等11000亩,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收入达1500万元,产品远销广州、南京、重庆、新疆等10余个省市和地区。.  

安峪镇

  安峪镇位于绛县的东北端,境内有东环路,大槐线全线贯通。全镇国土地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943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6514亩),辖有15个行政村,总户数6576户,总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7642人。国营五四一电厂座落在本辖区。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聚精会神抓紧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了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三大主导产业明晰,第三产业队伍不断壮大。2003年之后全镇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上交利税1100万元,继明迈特之后,江河、丰远、聚鑫、柏胜、宏诚等5家亿元产值企业先后开工建设。境内有东环路,大槐线全线贯通。截止2004年9月,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35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37元,全镇呈现出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大交镇

  绛县大交镇位于绛县东北端,与临汾市翼城县接壤,地域面积7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200余人。镇政府所在地大交村。   大交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为绛县四大文明古镇之一。现有耕地25700余亩,山区丘陵5万余亩,地理条件优越,浍河发源于此,县东循环路穿镇而过。   近几年来,大交镇在绛县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科技兴绛,优化环境促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在范壁浍南大力发展大棚草莓,以此为中心,形成全县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以“河东养鹿第一村”东贺水村为基地,大力发展牛、鹿养殖业。以大郡村蔬菜种植为中心,形成全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基地。   在工业发展上,大交镇利用四分指、十八分指位于大交的地理优势及县东循环路的建成通车,大力进行招商引资。镇党委、政府以“优环境、兴民企”为指针,对民营企业进行大力扶持。来利冶炼有限公司、金泰冶炼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并成为县级重点发展企业,年终利税达千万元。.  

郝庄乡

  山西省绛县郝庄乡地处绛县城西北,人称“凤凰垣”。全乡共有19个行政村,20063人口,国土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450.1亩,其中水浇地6000亩。该乡人少地广、资源丰富、宜林宜牧,发展农业、工业、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成为绛县淀粉加工、面粉生产、塑料加工和劳务输出四大优势产业基地。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郝庄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放筑巢引凤,美丽的凤凰垣敞开宽广的胸怀迎接四海宾客,富商巨贾,落户郝庄,共同发展经济,奔向小康社会。   一、四大主导产业初显雏形,发展潜力巨大   1、淀粉加工成规模。多年来,郝庄乡党委,政府狠抓示范引导工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全力开展甘薯种植与加工,使之形成了产业优势,全乡种植甘薯面积达1万亩,年产量达2500万公斤,生产淀粉350多万公斤,加工成淀粉条200多万公斤,生产值可达1150多万元。甘薯生产、加工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亦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随着甘薯产业的发展,郝庄乡甘薯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其淀粉加工潜力巨大,经济效益也必将更加看好。   2、面粉生产具优势。凤凰垣日照长、雨量多,生产的小麦质优物美,久负盛名,行销全国,在省市和地区各大面粉市场竞争力强,前景看好。为此,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增加小麦播种面积,加快小麦面积加工规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面粉生产格局,全乡现有大中型面粉厂7家,小型面粉厂9家,日加工小麦350吨,生产面粉280吨,年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   3、塑料加工成产业。郝庄乡塑料加工历史悠久,乡党委、政府因势引导,加快塑料加工的发展,使其成为全乡又一优势支柱产业。目前,全乡以东郝、西郝为中心,5个行政村50余家塑料加工,形成了塑料回收、加工的规模化生产。南至河南,北至大同,东至山东,西至西安,到处都有郝庄乡废旧塑料收购人员的足迹,其塑料销至全国各省区,目前全乡塑料骨干企业20余家,年回收废塑料4万余吨,年加工量4万吨,年产值8000万元,年利税800余万元。.  

冷口乡

  冷口乡位于绛县西南隅,南依中条山与垣曲、闻喜两县接壤,北临涑水河与古绛镇为邻,东与古绛镇、陈村镇相依,西与横水镇相连,全乡现辖16个村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乡域面积108.36平方公里,人口9792人。   冷口乡地处山区,全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其中横岭关村为运城市暴雨中心区,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沿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00-800毫米,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   冷口乡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银、铜、铁、钼、钴等金属矿藏和石英石、花岗岩、大理石、石榴石等非金属矿藏,花岗岩、石灰石等建材资源很丰富。境内有党参、连翘、黄芪等众多的植物资源,还有豹、獾、野猪、野羊等种类繁多的动物资源。   大自然赐予冷口众多的独特风貌,其中凤凰山就位于该乡境内的烟庄村,其山柏树环绕,四季常青,放眼望去,满山遍野郁郁葱葱,因此有“凤岗叠翠”之美称,是为绛县十大胜景之一。   在凤凰山顶,还有姜嫄圣母庙,山脚有姜嫄墓,距凤凰山三公里处有一古槐,其状如虎,据考证为隋朝时栽植,距今有1400年的历史,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2003年,全乡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641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7元。   农业生产朝着生态效益发展,全乡退耕还林44573亩,粮食总产量236万公斤,肉类总产量20.6万公斤,禽蛋产量33万公斤,水果产量101万公斤,蔬菜产量220万公斤。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乡现有乡工业企业6个,从业人员230人,营业收入3500万元,净利润总额255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6万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境内有礼(元)古(堆)铁路和横(水)济(源)公路穿境而过,有烟庄、横岭关两个火车站,全乡16个行政村,已有14个村实现了通油路工程。   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乡有普通中学一所,在校学生283人,小学10所,在校学生800人,基本实现了电化教育。全乡共有卫生院所14个,医生20人,基本保障了全乡人民的卫生防疫及疾病治疗。.  


陈村镇特产大全




陈村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