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襄阳市 >> 枣阳市 >> 吴店镇 >> 田台村

田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田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台村简介

  田台村位于吴店镇南8公里处,东与五口、徐楼村交界,南与高峰、达子村交界,西与熊集镇-村交界,北与白水村、熊集镇段营村交界。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6个,252户,789人,422个劳力;总版图面积20.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103.45亩,其中水田2823.86亩,旱地279.59亩,山林面积1.95万亩,大小堰塘410口,1418.52亩;自然村庄52个;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54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20683109 441000 0710 查看 田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田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中心社区

  吴店镇中心社区地处吴店集镇中心,版图面积5平方公里,东、南两面与树头村接壤,西接千年古刹白水寺,北临滚河。2002年11月撤村建社,社区有12个居民小组,2290户,5080人,耕地200亩。社区“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党总支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61名。社区上年集体经济收入92万元,居民人平纯收入12100元。   社区现有办公楼32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警务室,综治维稳中心、治安调解室、党员活动室、居民学校、档案室、会议室等。院内活动场地有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器材。   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托人才资源优势,社区成立有婚庆队、舞蹈队、夕阳红乐队、门球队等文体队伍。结合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2002年以来,社区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村级经济综合实力五百强”,“全省村级经济明星村”;被枣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红旗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社区内有机关事业单位20个,分别为:财政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邮政局、农行、信用社、镇政府、工商分局、土管所、法庭、水管站、劳动所、经管站、教管会、计生办、卫生院、汽车站、畜牧站、司法所、农技站;破产(改制)企事业单位8个,分别为:粮储公司、棉花公司、供销社、龙源公司、农机站、皇城建筑公司、食品所、新华书店,住宅小区4个,分别为:白水龙居、皇城花苑、白水仿古小区和正骐御居。   社区办公地址:吴店镇皇城路66号   社区居委会:0710-6728008   社区服务站:15872323528   社区医务室:15972252168   社区警务室:13986376579   

清潭社区

  吴店镇清潭社区居委会是原清潭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吴店镇政府所在地南25公里处.社区南与随县洪山镇交界,西与本镇柴庙村.唐湾村为邻,北与蒋畈村接壤,东与东冲村相连.版图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5亩,生态林400亩,养羊大户2户,鱼塘3口,人均年收入9200元,社区共有7个居民小组和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11860人(含暂住).   社区辖区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3所,卫生院和疾病防控站各1所,社区卫生室4个,养老院1所,合作社1个,大型超市1个,大型宾馆2个,大型民营企业18个(编织袋厂2个,米厂2个,茶厂2个,罐头厂11个),其中11个罐头厂年创产值1.3亿元,年创利税1500万元.   

新庄村

  新庄村地处吴店镇东北10公里处,南与余畈村为邻,北与兴隆镇李楼村为邻,东与兴隆镇万楼村、柏湾村接壤,西与二郎村唇齿相依。全村版图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总耕地面积5935亩,水田3820亩,旱地2115亩,现设11个组,共有居民566户,2098人,其中妇女638人,残疾人46人,统计五老人员32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有党员57人,党员6人,村干部5人,其中省委组织部下派一名村干部段仁富。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教育资源集中,文化氛围浓厚,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优异。  

舂陵村

  舂陵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北2公里处,南与肖湾、北与二郎接壤,东与周寨、西与姚岗交界,地理位置优越。福银高速、寺沙路从舂陵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版图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98亩,其中水田2800亩,现设11个村民小组,共有650户居民,2600人,其中妇女人数1100人,残疾人32人,统计五老人数22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人平1.9亩田。有党员90人,村干部5人。  

姚岗村

  姚岗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西北侧,东起春陵村,西至圣庙村,南临吴店镇集镇,北接二郎,地理位置优越。寺沙省道南北穿越,汉十高速东西横穿,交通便利。全村版图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0亩,其中水田1181亩,现设8个村民小组,共有350户居民,农业人口1074人,其中妇女人数490人,残疾人18人,统计五老人有28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人平1.85亩。有党员60人,村干部6人,其中省委组织部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1名。   

西赵湖村

  西赵湖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西侧,东起姚岗村,西至南城,南至肖湾村,北接汉十高速。汉水顺流沿村而下,寺沙省道穿村而过,交能便利。全村版图面积7895亩,耕地面积5685亩,其中水田2875亩,现设15个村民小组,共有728户居民,2874人,其中妇女人数1082人,残疾人32人,统计五老人数36人,有党员73人,村干部8人。   

圣庙村

  圣庙村位于吴店镇西北,靠汉十高速公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全村版图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67亩,现辖9个村民小组,1470人,2012年村集体总收入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00元。圣庙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5人,5名女党员,圣庙村党总支成员共有5人,1名支部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部委员,两委干部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大专以上1名,平均年龄在52岁左右,在换届选举中均以高票当选。圣庙村现有入党积极分子1名,预备党员2名,后备干部1人,任健在的离任干部4人。   

二郎村

  二郎村简介   二郎村地处枣阳市吴店镇北,南临汉十高速公路,北接汉丹铁路,寺沙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版图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21亩,现辖16个村民小组,居民1029户5472人。   二郎村现有党员120名,设置村级党委一个,下设三个支部,十五个党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村-、村委会主任杨远甫现年61岁,1989年3月参加工作,自2002年当选村-、村委会主任以来,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谋求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辖区内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4550元。   一、以党建促发展   近年以来,在市委和镇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村党委以落实“五个基本”、构建“七大体系”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主线,大力推行“三三制”模式,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三位一体”发展集体经济。以吴店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土地租赁、出让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0万元的收入;以合伙开办免烧砖厂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年可创收10万元;依托2千多亩的桃园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创办二郎桃业专业合作社,年可创收5万余元。   二是“三会治事”推进基层民主。建立村党员议事会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工作机制,让村民真正成为民主治村的主人,促进全村的和谐稳定。   三是“三联共建”凝聚发展合力。争取市、镇两级“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帮扶部门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为二郎村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   通过党建活动的开展,全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被充分调动,模范带头作用明显增强,两委班子更加团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二郎村各项工作获得省、市、镇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先后获得襄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吴店镇“红旗基层党组织”“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通组水泥路建设   依靠党的惠农政策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两委通过多方渠道筹措资金修建通组水泥路。结合吴店工业园区“一纵三横”道路建设,大力提高二郎村水泥路的建设力度,目前二郎村水泥路已达到26公里。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郎村累计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10口机井,灌溉面积覆盖13个村民小组7000多亩面积,极大地增强了二郎村的抗旱能力。结合“三万活动”,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村集体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大力实施扩堰增容,对二郎村25口当家堰塘进行清淤增容。   三、综治维稳工作   成立二郎村综治维稳站,以中心户长为中心组建治安巡逻队,强化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治安中心户长为中心,实施“警铃入户”工程,按照农户居住分布情况,以相邻联系方便的十户左右农户组织起来,划分联防小组,组成自防、自治防控网络。   四、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社区位于八组,占地80亩,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努力转变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向往美好生活。   五、计划生育工作   积极与育龄群众和重点未婚男女青年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开展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这项民心工程,使计划生育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双向服务承诺”,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二郎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被省人口计生委评为“湖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荣誉称号。   六、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五保、低保工作,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应保尽保。   二是积极开展困难救济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解决农户因灾、因病所导致的生活困难,在每年年底向困难户发放慰问金。   三是进一步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断提高参合率,并于2015年度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农户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农村合作医疗,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医疗保险待遇。   四是积极开展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基本解决了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多子女老人生活“三下四靠”的后顾之忧,必将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家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肖湾村

  肖湾村位于吴店镇桥北,南临滚河,北靠汉十高速公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全村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18亩,现辖12个村民小组,1180户,4139人,其中妇女人数1460人。2012年村集体总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00元。肖湾村党总支设4个党支部,辖1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7人,11名女党员,1名建国前老党员。肖湾村党总支成员共有5人,1名总支书记、2名总支副书记、2名总支委员,4名党支部书记均由党总支成员兼任,两委干部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大专以上1名,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在换届选举中均以高票当选。肖湾村现有入党积极分子3名,预备党员2名,后备干部3人,任健在的离任干部9人。   

周寨村

  周寨村位于吴店镇东北,滚河北岸,紧靠集镇。梁乌路穿村而过,汉十高速纵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耕地面积4399亩,辖区14个村民小组,823户,总人口3280人,全村两委干部5人。现在党员78人,其中男75人,女3人。2012年村党支部被0吴店镇委评为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周寨村于2003年启动了以优良河、井坡50户的居民生活区。2013年对村办公室实行更新,设施完善,是一所集干部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并配备了电脑、投影仪、党员远程教育、文体娱乐设施。村农家书屋拥有各类书籍3200册。2013年全村农业生产总值5400万元,村积累资产260万元,村容村貌得到历史性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迅速。   

黄家庙村

  黄家庙村位于汉光武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东,梁乌路贯于东西,东与东赵湖村交界,西与周寨村交界,南靠滚河水流,北与兴隆镇耿桥村、余畈村交界。全村版图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0亩,其中水田2200亩,旱地1100亩,下设10个村民小组,25个自然村庄,430户,1720人,其中男900人,女820人,劳力780人,村干部5人,党员57人,五保13人,低保户35户,55人,议事会村民代表24人,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村办公楼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近年来,黄家庙村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建堰塘垱坝15处,灌溉面积1500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760亩,兴建整修硬化大小引水渠22条,为农业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着要想富先修路指导思想,先后硬化村庄路达6公里以上,解决了群众走路难、难走路的问题。2011年在襄阳市工作队三万活动中,黄家庙村又扩堰增溶一口,增加蓄水量8万立方,先后新建泵站6处,机井6口,基本解决了黄家庙村农业用水难的大问题。2013年随着经济发展,黄家庙村引进鄂西北合资企业“万头黄牛养殖场”,现已投产,为黄家庙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家庙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村级档案工作管理,截止2014年10月底,现有档案130卷,其中文书档案380件,会计档案50件,专业档案400件,实物档案5件,同时黄家庙村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档案资料管理,运行流程,实行标准化、制度化。   黄家庙村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正朝着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东赵湖村

  东赵湖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东南侧,东至兴隆镇周台村,西至黄家庙,南临滚河,北兴隆镇陈岗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版图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20亩,其中水田1456亩,现设7人村民小组,共有220户居民,1156人,其中妇女人数438人,残疾人12人,统计五老人数21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人平2亩田。有党员41人,村干部4人,在不增加任何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村两委于2010年4月至12月多方筹集资金,沿进村主干道建成了新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新办公楼占地2000平方米,美观实用,设施完善,是一所集干部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并配备了电脑、党员远程教育、文体娱乐设施。村农家书屋拥有各类书籍1500册。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750万元,村集体积累资产近50万元,村容村貌得到历史性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迅速。   

树头村

  树头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东南侧,东起皇村,西至白水,南临群山,北接吴店集镇,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版图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0亩,现辖7个村民小组,有居民750户,共2122人,其中有党员73人,有村干部6人。先后被授予“中国幸福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百佳村民委员会”、“湖北省绿色示范村”、“襄阳市级生态村”、“襄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并先后被确定为襄阳市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近年来,树头村采取“工农商艺相结合,发展生产增收入,外出务工与在家创业同提倡”的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理念,村级经济由弱到强,村容村貌得到历史性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迅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都迈出了坚定的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滚河村

  滚河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吴店镇西侧,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滚河沿村而流,吴熊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版图面积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8亩,其中水田1019亩,旱地319亩。所辖6个村民小组,347户,1101人。其中妇女人数572人,残疾人数7人,人平耕地1.21亩,党员43人,村干部3人。   

李寨村

  李寨村隶属吴店总支,东临王城镇余潭村,南与唐店荷湾村接壤,有寺沙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很便利,李寨村在上级党委的关怀和指导下,办起了四座养猪场,一个大白鹅繁育基地,新建一座养鸭场,还办起了农家乐,一个椿良大型家庭农场,还有新型桃树种植业,不但养种植户赚到了钱,他们还带动了其他群众参与种养殖的积极性,使李寨村的经济指标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同心村

  同心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南侧,东起王城镇,西至五口村,南临李寨村,北接施楼村,地理位置优越。昆河水顺流沿村而下。全村版图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50亩,其中水田2800亩,现设11个村民小组,共有408户居民,1580人,其中妇女人数738人,残疾人19人,统计五老人数15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人平1.5亩田。有党员60人,村干部5人。   

皇村村

  皇村村地处吴店镇东南2.5公里处,南与同心村为邻,北与周寨村为邻,东与树头村接壤,西与树头村唇齿相依。全村版图面积7757余亩,其中总耕地面积3001亩,水田1508亩,旱地1493亩,属丘陵地区。   1984年由原来皇村大队更名为皇村村,隶属吴店镇吴店办事处管辖。全村下设6个村民小组,273户,总人口1124人。2011年11月选举产生本届两委班子成员: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名,村副书记一名,支部委员一名,村委会副主任一名,村委会委员(妇代会主任)一名,平均年龄43岁。   改革开放以后,全村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多种形式生产责任制,生产力获得解放,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皇村村电力、交通、通信发展很快。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兴办了一家剥板厂,标准化养猪场9处,年产值达百万元以上。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全村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村办公室设有文化室、图书室、青年民兵之家、党员活动中心等。综合办公室设有娱乐活动场地等综合设施。   2005年以来全村村民百分百加入加入国家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村民的健康提供了新的保障。   皇村村伴随着改革发展的春风,正朝着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施楼村

  施楼村位于吴店镇东侧七公里处,东至王城镇金银村,西至皇村,南至同心村,北至东赵湖村,全村版土面积15平方公里,所辖七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村庄,总户数225户,总人口625人,劳动力350人,其中妇女人数293人,残疾人17人,五保老人12人,低保6人。总耕地面积2602亩,其中水田1433亩,旱地1169亩。村两委会人员3名,全村党员37名,设六个党小组、全村水产养殖700余亩。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   

五口村

  五口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东南侧,东起李寨村,西至徐楼,南临沈畈,北接吴店集镇,地理位置优越。寺沙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版图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1亩,其中水田1744亩,现设6个村民小组,共有252户居民,930人,其中妇女人数450人,残疾人17人,统计五老人数4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人平2.34亩田。有党员60人,村干部4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优异。在不增加任何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村两委于2011年4月至12月多方筹集资金,沿进村主干道建成了新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办公楼占地1200平方米,选址科学,美观实用,设施完善,是一所集干部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并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文体娱乐设施。村农家书屋拥有各类书籍2000册。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500万元,村集体积累资产近100万元,村容村貌得到历史性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迅速。   

沈畈村

  沈畈村地处吴店镇南7公里处,南与李寨为邻,北与五口村为邻,东与同心村接壤,西与高峰、白马村相邻。全村版图面积5000亩,其中总耕地面积1456亩,水田1280亩,旱地176亩,属丘陵地区。   1968年正式更名为沈畈村,隶属吴店镇七里办事处管辖。全村下设6个村民小组,户数211户,总人口746人。2011年11月选举产生本届两委班子成员:支部书记一名,村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名,支部委员(农经站长)一名,村委会副主任一名,村委会委员(妇代会主任)一名,平均年龄48岁,现有0正式党员41名。   

白马堰村

  白马堰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南侧,东起罗畈,西至高峰,南临唐店,北接沈畈,地理位置优越。滚河水顺流沿村而下,寺沙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版图面积6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水田2235亩,现设11个村民小组,共有278户居民,1100人,其中妇女人数540人,残疾人30人,统计五老人数19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人平2.5亩田。有党员48人,村干部5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教育资源集中,文化氛围浓厚,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优异。在不增加任何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村两委于2007年4月至12月多方筹集资金,沿进村主干道建成了新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新办公楼占地500平方米,选址科学,美观实用,设施完善,是一所集干部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并配备了电脑、投影仪、党员远程教育、文体娱乐设施。村农家书屋拥有各类书籍2000册。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80万元,村集体积累资产近87万元,村容村貌得到历史性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被授予“中国幸福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百佳村民委员会”、“湖北省绿色示范村”、“襄阳市级生态村”、“十佳平安村社区”等荣誉称号。   白马堰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工作重点,逐步完善农村档案工作管理。截至2014年10月底,白马堰村现有档案60卷,240件。其中文书档案210件,会计档案250件,专业档案220件,相册2本,实物档案10件。同时,白马堰村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建信息平台,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借阅、运用流程,实行标准化、制度化,逐步形成村级特色档案管理模式。   

高峰村

  高峰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南侧,东起沈畈村,西至达子村,南临群山,北接五口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版图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9.43亩,其中水田面积1650.43亩,现设有9个村民小组,共有282户居民915人,其中妇女413人,残疾人12人,统计五老人14人,统计承包面积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人平1.43亩。有党员52人,村干部5人。   

达子村

  达子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西南15公里处,东起高峰村,西至熊集镇,南临平林镇,北接吴店集镇,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版图面积1257公顷,耕地面积3000余亩,其中水田2600亩,现设7个村民小组,共有438户居民,1526人,其中妇女人数768人,残疾人15人,统计五老人数13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人平1.9亩田。有党员66人,村干部5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教育资源集中,文化氛围浓厚,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优异。在不增加任何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村两委于2010年4月至12月多方筹集资金,沿进村主干道建成了新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新办公楼占地1200平方米,选址科学,美观实用,设施完善,是一所集干部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并配备了电脑、党员远程教育、文体娱乐设施。村农家书屋拥有各类书籍2000册。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200万元,村集体积累资产近180万元,村容村貌得到历史性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迅速。   

徐楼村

  徐楼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南五公里在处,东与凉水村相邻,西、南与田台村相依,北与白水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7.5公里,耕地面积2890亩,其中水田2200亩,旱地690亩,现有9个村民小组333户,1165人,农村五保照顾对象23人,农村低保照顾对象17户,54人,全村党员54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村干部4人,山林面积8000亩,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   

白水村

  白水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西南侧,东起凉水村,西至滚河,南临田台、徐楼,北接吴店集镇,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版图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3亩,其中水田747亩,现设5个村民小组,共有98户居民,348人,其中妇女人数185人,残疾人7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人平1.5分田。有党员34人,村干部3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文化氛围浓厚,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优异。在不增加任何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村两委于2010年4月至12月多方筹集资金,沿进村主干道建成了新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新办公楼占地1500平方米,选址科学,美观实用,设施完善,是一所集干部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村农家书屋拥有各类书籍1500册。201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4000万元,村集体积累资产近120万元,村容村貌得到历史性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迅速。  

田台村

  田台村位于吴店镇南8公里处,东与五口、徐楼村交界,南与高峰、达子村交界,西与熊集镇-村交界,北与白水村、熊集镇段营村交界。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6个,252户,789人,422个劳力;总版图面积20.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103.45亩,其中水田2823.86亩,旱地279.59亩,山林面积1.95万亩,大小堰塘410口,1418.52亩;自然村庄52个;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54人。   

凉水村

  凉水村位于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枣阳市吴店镇南侧,东起同心村,西至徐楼村,南临五口村,北接树头村,地理位置优越。滚河水顺流沿村而下,寺沙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版图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0亩,其中水田1550亩,现设7个村民小组,共有306户居民,1050人,其中妇女人数478人,残疾人23人,统计五老人数12人。土地承包时按人头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有党员47人,村干部5人。   

唐家老湾村

  唐家老湾村简介   唐家老湾村位于吴店镇清潭与平林镇交界处,清新路从唐家老湾村穿境而过,是腰盆井水库的主要灌溉区。   唐家老湾村版图面积12.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560亩,山场面积5818亩,耕地面积2156亩,其中水田1976亩,旱地180亩。这里山青水秀,名木古树众多,现有设立保护牌有7棵。“枣阳县出南门,王家湾有对鼓娃橙,桂花树湾有个好槽门”讲的就是唐家老湾村二组桂花树湾的佳话。桂花树湾现今仍生长着一棵参天柳树,直径达2.3米多,一根碗口粗树藤紧绕其上,直至树顶。   唐家老湾村农作物以小麦、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兼作芝麻、红署、豆类   小麦1985年种植1502亩,单产205公斤,总产338吨;1990年种植1630亩,单产243公斤,总产396吨;2000年种植1650亩,单产300公斤,总产495吨,是年亩产比1990年多57公斤,比1985年多75公斤。   2000年唐家老湾村种植香菇30户,种植3000袋,产值15万元,以后逐年种植户数逐年增多,种植袋数逐年增加,产值也不断增多。1979年唐家老湾村人均纯收入350元,1990年人均收入785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2250元,2011年已达7268元。   唐家老湾村重视学校建设,建有教学用房16间,国家普九验收合格。因学生减少,于2002年关闭办学。村内设有标准的村卫生室,设有“三房六室”。   2008修通环村水泥5.2公里。2011年改建办公室,内设高标准党群活动中心,配备各类体育设施,图书室收藏各类书籍1000余册。   2012年在市三万工作队的支持下,新修或扩建堰塘8口,解决了全村的近1500亩的灌溉用水问题。   村内农户联合成立唐湾村渔业合作社,养殖水面380亩,年产量达90吨。   唐家老湾村有7个自然湾,即:瞻家湾、上包家湾、下包家湾、上郭家湾下郭家湾、杨家湾、长堰埂、张家湾、胡家湾、老湾、楼子湾、花家湾、桂花树湾、学屋嘴、王家湾、荡埂、竹林湾、鲁湾、陈家湾、陡坡、新湾、顾家湾、林家冲、岩子。   

柴家庙村

  柴家庙村位于吴店镇清潭水库上游,1979名为前进一大队,自1978年9月修水库,原来的5个生产小队,其中3个小队面积在库区内,剩下两个生产队,后将唐家老湾第四小队划归本大队,1984年更名为柴家庙村至今。   柴家庙村3个村民小组,118户,438人,版图面积7.89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306.3公顷,水面面积26公顷,耕地面积886亩,其中水田624亩,旱地262亩。种植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   截止2000年底,拥有农用机械、农用泵8个、粉碎机1台、碾米机1台、手扶拖拉机70台、脱粒机3台、人工喷雾器68部,是年有林面积2700亩,其中用材林2500亩,经济林200亩,水库堰塘荡坝51处,存水量8000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80亩,养鱼面积350亩,鱼年产量26吨。柴家庙村大力发展土特产,种植香菇、黑木耳规模不断扩大,至2005年香菇种植5万余袋,黑木耳5万桐,仅食用菌创产值就达40余万元。   村民收入不断提高,1979年人均收入100元,1990年人均收入1200元,2000年人均收入2800元,至2011年人均收入达7256元。   2009年,投资67余万元,修通至清潭水泥路3.1公里。   2010年,投资17万元,新建村党群活动室,内设农家书屋,收藏名类书籍800余本,配备各类体育设施。   2012根据省市“三万”活动精神,全村新修和扩堰6口,解决全村近500亩灌溉用水问题。   柴家庙村下辖4个自然湾:柴家庙、古井湾、叶家湾、张家湾。   柴家庙村1995年被国家林业部门命名为山林管理示范单位。   

东冲村

  东冲村1979年名为前进四大队,1984年更名为东冲村,位于清潭集镇以东,东与随州市洪山镇云峰山茶场交界,西邻清潭河,南与卧虎山茶场交界,北与井湾村接壤,清城路从村中穿过。   东冲村版图面积约4.1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12.4公顷,水面面积20公顷,原有耕地面积130公顷。   东冲村现有住户320户,总人口1060人,东冲村设有5个村民小组,下辖嘴子湾、新庄、金家台子、跑马岗、欢子崖、熊家湾、王家湾、张家湾、楼子湾、白树嘴10个自然湾。   东冲村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由于邻近集镇一、二组耕地面积大部分被集镇建设征用,一部分失地村民以务工经商为业。   东冲村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芝麻、红薯、油菜、花生、玉米等。随着农业技术的推进,良种的推广,农作物产量、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还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农户们种植了西瓜、烟叶、蔬菜、茶叶等,增加了农民收入。   东冲村的养殖业主要是以养鱼、猪、羊、鸡为主,并成立了养殖协会,而东冲村于1971年创办的名震一时的陶器厂,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成为东冲村养殖基地,作为排头兵仍体现着它的价值。   东冲村还因地而势的发展了特色产业,如香菇、木耳、板栗等,年创纯收入达10万余元。   东冲村有水库堰塘98口,总水面面积约200亩,平均每年产鱼4万斤,2012年东冲村还争取政策引进资金新修十家沟水库,面积约200亩,将成为东冲村集观光、休闲、养殖一体的基地。   自2007年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来,参合率达到98%,使群众病有所医,我们也积极争取政策尽早使村民实现老有所养。   2011年三万工作队在东冲村扩堰增容5口,解决了梢冲傍田用水问题。   2011年以来,东冲村建成通村水泥路3.5公里,东冲村计划三年内全面完成全村各组主要道路的路面硬化工作,使东冲村交通更加便利,村容更加整洁。   

蒋家畈村

  蒋家畈村1979年名为前进五大队,1984年更名为蒋家畈村至今,蒋家畈村位于216省道寺沙路枣南70公里处,版图面积9375亩,其中山林面积2175亩,水田1380亩,旱地93亩,水面550亩。   蒋家畈村辖5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湾,总户数295户,人口1295人,六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2人,2011年人均收入7140元,总产值1250万元。   村级水泥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近几年,村加大了水利设施投资建设项目,2012年新修堰塘5口,架设泵站一座。自来水管道铺设至每家,全村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全村村民处事为人厚道,和睦相处,相敬如宾,爱憎分明,惩恶扬善。人们爱吃米食,兼吃面食,冬腊月家家比着杀猪。普遍爱吃烟薰的腊肉,腊香肠。每逢年、节前人们都要一套较时尚的衣服,以便走亲访友,赶集上店。   

喻咀村

  喻咀村简介   喻咀村1980年前称前进六大队。1980年秋,地名普查,改序命名为地名命名,因大队办公室设在第五队的喻家嘴。即定名为喻家嘴大队。1984年设区建村,改名为喻家嘴村。   本本位于清潭镇西部,北与花屋脊村交界,东与三里岗村,蒋家畈村为邻,南和唐家老湾村,双槽门村接壤,西与平林镇的方家湾村隔册相望,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是,1979年全村耕地面积175.5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51.5公顷,旱地24公顷,山林面积313.3公顷。2012年全村耕地面积162.2公顷,其中水田138.2公顷,旱地24公顷,经过多年来的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山林面积增加到400公顷。   喻家嘴村有六个村民小组,1979年全村321户,1487人,其中男人738人,女749人。20年来,因进城务工,经商,就学或外出就业,迁移及自然消亡等。到2012年全村只有362户,1150人,其中男578人,572人。   喻咀村属丘陵低山区,地处八万山东麓,西高东低,清潭河的支流贯通全村。有四个组是冲田,两个组是畈田,土地肥沃,沿河筑五处拦水坝,水源充沛,除大旱年景外均可保种保收,农作物以传统的水稻、小麦、芝麻、油菜、花生为主。近几年种植自主,花生、大豆、甘蔗、瓜类、红薯、烟叶等经济作物已占相当比重,山林以松杉、栎为主,林木资源较为丰足。清潭至平林的乡村公路穿境而过,村组大道湾湾相通,交通颇为便利。   喻咀村村民质朴纯厚,能吃苦耐劳,也能精打细算。近20年来,在家的科学种田,外出的务工经商,人均收入逐年上升。1979年人平纯收入为83元。1990年人均纯收入为1409元,到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49元,2011人均纯收入7260元。除居住条件普遍改善外,摩托车、冰箱、洗衣机、彩电、音响、热水器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98%的农户安装了电话,耕种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1997年后,喻咀村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甘蔗120亩,亩平收入2000多元,1999年全镇大力发展香菇生产,全村借山林栎树多的优势,当年培育香菇30万袋。农药、柴油代销,日杂店已有7户,方便了喻咀村和邻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09年修村通组水泥路6.2公里,三万工作队修堰塘6口,可灌溉面积800亩。   喻咀村下辖:李家湾、金家湾、南洼、竹林湾、樊家嘴、焦家老湾、蔡家老湾、丁家湾、柳家湾、王家湾、檀家湾12个自然村。   

双槽门村

  双槽门村简介   双槽门村于1979年前为前进七大队,1981年更名为双槽门大队,1984年更名为双槽门村至今。   双槽门村位于吴店镇清潭西南部,西北与平林镇接壤,版图面积9.85平方公里。下设五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60户,总人口1339人,其中劳力780人,现有耕地面积2409亩,其中水田2189亩,旱地220亩。村内小型水库5座,荡坝5处,大小堰塘151口,山场面积7500亩。现村组干部6人,其中两委干部5人,联组组长1人,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全村党员43人,含预备党员1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2人,高中文化6人,初中文化13人,小学及文盲19人。   全村现有大型农业机械:旋耕机6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3台、小车3辆、手扶拖拉机189台,95%的农户有摩托车、电视机、电冰箱、太阳能。   村主要经济作物: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花生、玉米,养殖业以养鸡、鸭、猪、牛、羊为主,家庭副业以种植食用菌、香菇为主。   以屠家勇为龙头规模性养猪带养鱼5户,年出栏牲猪1300头,年销售鲜鱼10万斤。   村小学建于1952年,1968年增设初中,1984年初中并到清潭管理区中学,教育总投入50余万元,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99年秋村学校并到清潭镇小学。   2011年在“三万”活动中,新建小二型水库一座,扩堰增容9口,解决了部分梢冲傍田用水问题。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村参保率达90%以上。   2009年硬化了通村6.2公里水泥路,基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1997年、1998年被枣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三里岗村

  三里岗村基本情况介绍   一、1979年三里岗村名为十月三大队,后命名为三里岗大队,1984年更名为三里岗村。三里岗村位于吴店镇南,版图面积约6.7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227亩,山场面积为1686亩,现有耕地面积1542亩,其中:水田面积1387亩,旱地面积155亩。本地盛产小麦、水稻、油菜。   二、全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216户,940人,其中:男345人,女285人。   三、三里岗村水利资源较为丰富,村内大小堰塘90口,清潭水库下游自南向北穿村而过,对确保农业丰收有一定的保障。   四、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红薯、大豆,同时利用山场开发种植茶叶、果木,进一步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增加村民收入。   五、2011年人平均收入:7000.00元。   六、2011年在三里岗村四组兴修小水库一处,容水量4000立方米,截止2011年底,水库、堰塘共26处,容水量24000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00亩,养鱼面积227亩,鱼产量20吨。   七、2011年有林面积1300亩,其中:用材林1000亩,经济林100亩,炭林200亩。   八、2011年农作物总产1465吨,其中:小麦400吨,红薯115吨,稻谷845吨,玉米63吨,马铃薯6吨,棉花10吨,油菜籽22吨,花生4吨。   九、牧业生产   1、耕牛:2011年存栏130头,其中:水牛60头,黄牛70头。   2、牲猪:1650头,其中:能繁殖母猪100头,仔猪300头,年出栏肉猪1250头。   3、家禽:20000只,其中:鸡18000只,鸭2000只,出笼10000只,自宰5000只,禽蛋产量6吨。   十、2011年拥有家用机械:1、大小电泵站共11处,灌溉面积800亩。2、小型手扶拖拉机180台,机引犁180部,机引耙180部。3、人力喷雾器200部。4、收割机6台。   十一、截止2011年底,摩托车150辆,手机160部,家庭电话40部,饮用水井100眼。   十二、本地腌制泡菜在当地十分有名,特别是根据不同气候,晒干果菜是村民的又一绝技,不但在附近集镇销售,而且远销其他县市。   十三、三里岗村下辖:万家畈、万家湾、谢家老湾、庙凹湾、寨岩子、周家老湾、松树湾、中岗、咀子湾、田家老湾、唐家咀子、杨家湾、田家湾、唐坊、何家湾、陈家湾、中湾、三里岗18个自然村。   十四、道路建设:全村应硬化村组路14.5公里,其中:通村3.5公里,一组2公里,二组1.5公里,三组2公里,四组1.5公里,五组2公里,六组2公里,现已硬化6.5公里,还有8公里没有硬化。   

徐寨村

  徐寨村简介   徐寨村地处枣南边沿山区,东与随州交界,南与井湾村交界,西与程湾村交界,北与王城交界村两委班子5人,吴世猛任书记主任,万长奎、刘志明同志任支部委员,石明会、黄发财同志任村委会委员。徐寨村总耕地面积2435亩,其中水田2005亩,旱地430亩,总山场面积19828亩,水面面积800亩,堰塘132口。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60户,总人口1546人,全体党员41人,其中男性党员38人,女性党员3人。全村人平收入7500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全村在2006年—2009年全村道路硬化达80%以上,徐寨村在2002年—2007年先后受到枣阳市委农村先进支部的荣誉称号,在2011年响应湖北省委三万活动中,徐寨村积极响应全村共挖增堰扩容15口,修好了当家堰,彻底解决了老百姓用水难的问题。   

程湾村

  程湾村简介   我们程湾村位于吴店镇正南方,距吴店50公里,下设8个村民小组,519户村民,总人口1430人,版图面积约70平方公里,拥有2452亩耕地面积,9483亩山场面积,近700亩水面面积。一个村级卫生室,一个便民服务社,年人均纯收入8216元。   村现有两委成员3人,其中支部委员程仁华负责村全面工作,支部委员王伟国和村委会委员罗长木。   近年来,我们村全体村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镇委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为已任,大力培养一批以养殖业为主的中青年致富能手。现有小牲猪养殖场58个,养兔场4个,高效养鱼场所3个,仅养殖业一项年产值可过200万元。   程湾村现已修通水泥路面近10公里的村镇公路,并着手修建村组道路,为全村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于2011年底整修了大小堰塘12口,极大的缓解了农业用水难的现状。   村党支部将坚持不移的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努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上务实的工作。   

双湾村

  双湾村基本情况介绍   一、1979年双湾村名为国庆三大队,1984年更名为双湾村。双湾村位于吴店镇南,版图面积约6.4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40公顷,山场面积为325.2公顷,现有耕地面积2006亩,其中:水田面积1766亩,旱地面积240亩。本地盛产小麦、水稻、油菜。   二、全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273户,1025人,其中:男667人,女358人。   三、双湾村水利资源较为丰富,村内大小堰塘171口。   四、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红薯、大豆,同时利用山场开发种植茶叶、果木,进一步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增加村民收入。   五、2011年人平均收入:6500.00元。   六、2011年有林面积5900亩,其中:用材林5000亩,经济林100亩,炭林800亩。   七、2011年农作物总产1465吨,其中:小麦400吨,红薯115吨,稻谷845吨,玉米63吨,马铃薯6吨,棉花10吨,油菜籽22吨,花生4吨。   八、牧业生产   1、耕牛:2011年存栏50头,其中:水牛50头。   2、牲猪:4700头,其中:能繁殖母猪125头,仔猪1000头,年出栏肉猪3575头。   3、家禽:20000只,其中:鸡18000只,鸭2000只,出笼10000只,自宰5000只,禽蛋产量6吨。   九、2011年拥有家用机械:1、小型手扶拖拉机205台。2、收割机9台。   十、截止2011年底,摩托车150辆,手机160部,家庭电话40部,饮用水井100眼。   十一、道路建设:全村应硬化村组路16公里,其中:通村4公里,通组12公里。现已硬化4公里。   

井湾村

  井湾村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8310923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83。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井湾村与中心社区、清潭社区、新庄村、舂陵村、姚岗村、西赵湖村、圣庙村、二郎村、肖湾村、周寨村、黄家庙村、东赵湖村、树头村、滚河村、李寨村、同心村、皇村村、施楼村、五口村、沈畈村、白马堰村、高峰村、达子村、徐楼村、白水村、田台村、凉水村、唐家老湾村、柴家庙村、东冲村、蒋家畈村、喻咀村、双槽门村、三里岗村、徐寨村、程湾村、双湾村、旗杆湾村、长里岗村、大堰角村、玉皇庙村、何湾村、花屋脊村、史祠村、余畈村相邻。  

旗杆湾村

  旗杆湾村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8310923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83。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旗杆湾村与中心社区、清潭社区、新庄村、舂陵村、姚岗村、西赵湖村、圣庙村、二郎村、肖湾村、周寨村、黄家庙村、东赵湖村、树头村、滚河村、李寨村、同心村、皇村村、施楼村、五口村、沈畈村、白马堰村、高峰村、达子村、徐楼村、白水村、田台村、凉水村、唐家老湾村、柴家庙村、东冲村、蒋家畈村、喻咀村、双槽门村、三里岗村、徐寨村、程湾村、双湾村、井湾村、长里岗村、大堰角村、玉皇庙村、何湾村、花屋脊村、史祠村、余畈村相邻。  

长里岗村

  长里岗村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8310923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83。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长里岗村与中心社区、清潭社区、新庄村、舂陵村、姚岗村、西赵湖村、圣庙村、二郎村、肖湾村、周寨村、黄家庙村、东赵湖村、树头村、滚河村、李寨村、同心村、皇村村、施楼村、五口村、沈畈村、白马堰村、高峰村、达子村、徐楼村、白水村、田台村、凉水村、唐家老湾村、柴家庙村、东冲村、蒋家畈村、喻咀村、双槽门村、三里岗村、徐寨村、程湾村、双湾村、井湾村、旗杆湾村、大堰角村、玉皇庙村、何湾村、花屋脊村、史祠村、余畈村相邻。

大堰角村

  大堰角村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8310923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83。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大堰角村与中心社区、清潭社区、新庄村、舂陵村、姚岗村、西赵湖村、圣庙村、二郎村、肖湾村、周寨村、黄家庙村、东赵湖村、树头村、滚河村、李寨村、同心村、皇村村、施楼村、五口村、沈畈村、白马堰村、高峰村、达子村、徐楼村、白水村、田台村、凉水村、唐家老湾村、柴家庙村、东冲村、蒋家畈村、喻咀村、双槽门村、三里岗村、徐寨村、程湾村、双湾村、井湾村、旗杆湾村、长里岗村、玉皇庙村、何湾村、花屋脊村、史祠村、余畈村相邻。  

玉皇庙村

  玉皇庙村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8310923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83。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玉皇庙村与中心社区、清潭社区、新庄村、舂陵村、姚岗村、西赵湖村、圣庙村、二郎村、肖湾村、周寨村、黄家庙村、东赵湖村、树头村、滚河村、李寨村、同心村、皇村村、施楼村、五口村、沈畈村、白马堰村、高峰村、达子村、徐楼村、白水村、田台村、凉水村、唐家老湾村、柴家庙村、东冲村、蒋家畈村、喻咀村、双槽门村、三里岗村、徐寨村、程湾村、双湾村、井湾村、旗杆湾村、长里岗村、大堰角村、何湾村、花屋脊村、史祠村、余畈村相邻。  

何湾村

  何湾村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8310924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83。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何湾村与中心社区、清潭社区、新庄村、舂陵村、姚岗村、西赵湖村、圣庙村、二郎村、肖湾村、周寨村、黄家庙村、东赵湖村、树头村、滚河村、李寨村、同心村、皇村村、施楼村、五口村、沈畈村、白马堰村、高峰村、达子村、徐楼村、白水村、田台村、凉水村、唐家老湾村、柴家庙村、东冲村、蒋家畈村、喻咀村、双槽门村、三里岗村、徐寨村、程湾村、双湾村、井湾村、旗杆湾村、长里岗村、大堰角村、玉皇庙村、花屋脊村、史祠村、余畈村相邻。  

花屋脊村

  花屋脊村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8310924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83。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花屋脊村与中心社区、清潭社区、新庄村、舂陵村、姚岗村、西赵湖村、圣庙村、二郎村、肖湾村、周寨村、黄家庙村、东赵湖村、树头村、滚河村、李寨村、同心村、皇村村、施楼村、五口村、沈畈村、白马堰村、高峰村、达子村、徐楼村、白水村、田台村、凉水村、唐家老湾村、柴家庙村、东冲村、蒋家畈村、喻咀村、双槽门村、三里岗村、徐寨村、程湾村、双湾村、井湾村、旗杆湾村、长里岗村、大堰角村、玉皇庙村、何湾村、史祠村、余畈村相邻。  

史祠村

  史祠村位于光斗山与横山脚下,属丘陵地带。   史祠村版图面积为6.11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40.7公顷,山场面积312.3公顷,耕地面积2184亩,其中水田1469亩,旱地715亩。2000年全村居住村民245户,868人   本地农业生产主要种植小麦、水稻、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红薯,种少量的玉米、绿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逐年增高,小麦亩产由原来的300斤增加到800斤,水稻由原来的700斤增加到1500斤,其他作物产量均提高产量。   史祠村森林资源,主要是松树、栎树,森林覆盖率达70%,村民利用栎树生产香菇、木耳。   史祠村水利资源可观,村内有小二型水库1座,大小堰塘180余口,史祠村粮食丰收有保障。   史祠村重视养殖业,家家养鸡、鸭、户户养牲猪。史龙升、张世强、孙元福办起家养鸡厂,每年收入近30万元。   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1979年人均纯收入105元,1990年人均纯收入530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2050元。   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截止1991年底全村住红砖瓦、房楼房的记户占95%。   1983年冬村里通电,家家用电照明,告别了煤油灯,村民开始购回电视机,截止1989年,电视机普及率达90%,后由黑白电视机更换为彩色电视机。   自行车在史祠村早已普及,现在多数户购回了摩托车。   史祠村下辖竹林湾、胡家湾、曹家湾、白果树湾、大中湾、桐树湾、史家祠堂、中岗、黄家岗9个自然湾。   2008年村硬化从唐店街至村办公室道路3.5公里数。2012年春,在市三万工作队的扶持下,新修各扩堰10口,增加了农业生产灌溉能力。   

余畈村

  余畈村位于吴店东北6公里处,东与兴隆镇万楼村、耿桥村接壤,北与新庄村交界,西与舂陵村交界,南与周寨村交界。余畈村是革命老苏区余益奄故里。全村版图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49亩,其中水田1907亩。现有9个村民小组,其中320户居民,人数1270人,其中妇女580人,残疾人数15人,五保人数16人,党员51人,村干部5人。人平耕地面积2-3亩,全年工农业产值1830万元,人平纯收入9000元。现有办公室8间270平方村,村里配备了电脑,党员远程教育活动,文体娱乐设施,村农家书屋拥有图书2735册。医疗卫生室120平方米,功能齐全。村固定资产36万,堰塘面积280亩。   


田台村特产大全




田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