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辖镇。1958年建大武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2.1万。209国道过境。辖大武一村、大武二村、大武三村、大武四村、杨家会、草排嘴、西相王、保安、红罗沟、举人头、木瓜里、冯家坡、武回庄、洞上、计庄、雅湾、武家庄、杜家庄、武家墕、连家山、黄背塔、建梁、相当、东相王、白家嘴、东坡、芭沟2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和焦化、建材、冶炼、加工等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特产西瓜、甜瓜、红皮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1万人 | 96平方公里 | 141128103 | 033000 | 0358 | 查看 大武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举人头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举人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武二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大武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武四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大武四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杨家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杨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相王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西相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保安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保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坡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东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相王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东相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相当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相当村谷歌卫星地图 |
雅湾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雅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武家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武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武一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大武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
武回庄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武回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杨家塔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杨家塔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房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新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店坪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店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水沟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水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门焉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石门焉村谷歌卫星地图 |
阳和沟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阳和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王家庄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王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水源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水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闫家山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闫家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高家沟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高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家耳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张家耳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洞上村 | ·方山旅游·方山特产·方山十大特产·方山十景·方山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新洞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圪洞镇 |
圪洞镇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地区北中部,吕梁山中段西侧,东与娄烦、交城为邻,西与临县接壤,北倚兴县、岚县,南与离石相接,于1971年恢复组建,县城驻圪洞,距吕梁市44公里。 圪洞镇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圪洞镇 辖32个行政村:班庄村、庄上村、前东旺坪村、后东旺坪 村、古贤村、横沟村、潘家坂村、建军庄村、车道崖村、桑家会村、圪洞村、西山村、糜家塔村、高家庄村、阳湾村、务云塔村、武家湾村、郭家湾村、津良庄村、东沟村、水沟村、石站头村、南洼村、黄草林村、秦家坡村、南后庄村、高家山村、槐树焉村、果则园村、农胜山村、胡家岭村、袁家甲村。 圪洞镇(3张) - 历史 据本镇赵庄村和大坪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鉴定,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县境 圪洞镇战国时期始置皋狼邑,属赵地,西汉置皋狼县属西河郡。西晋置左国城,属西河国。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置皋狼县,属怀政郡(离石)。北周静帝大象年间增设窟胡县,属石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建方山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置方州,县属之。武德三年(620)州废,改属石州。贞观十一年(637)方山县治移往今古贤,仍属石州,金宣宗贞四年(1216),县治迁于积翠山。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省方山县,并入离石县,属石州。民国七年(1918)复置方山县,属冀宁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属第四行政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二行政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晋西北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山西省第二济南区公署,县属四专区。民国三十一年三、四专区合并为三专区,县属三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西北行政公署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县属晋绥边区三分区管辖。1949年2月15日晋绥边区与陕甘宁边区合并后设晋西北行署,下设4个分区,县属离石分区。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7月1日,撤销兴县专区,县归榆次专区。1954年7月1日与离石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中阳县并入离山县后,改名离石县。1971年5月1日恢复方山县,县城设在圪洞镇,属吕梁地区。2004年5月,吕梁撤地建市,方山县归离石市管辖。 - 旅游资源 北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 圪洞镇 南距离石市32公里,东北离太原216公里。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南村古城遗址:位于县城南22公里的南村,始筑于战国,此后扩建。汉代为县治,晋代为左国城。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古城坐落在四周陡峭的黄土原上,是兵家必争的要塞。古城形制特殊,为适应自然地埂条件和军事防御措施的需要,城址平面布局在国内实属罕见,城外西南边有北川河及其支流,远眺城周的东、南、西三面被土丘陵环绕,唯古城之北,地势开阔而低平。古城最外围周长为9932米。此外战国的皋狼城遗址位于中部,汉代的皋狼县和晋代的左国城是在战国邑的基础上扩建的。出土文物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双耳平地瓶、杯、石铲,龙山文化的灰陶碗、罐,战国时的铜镞、陶鬲、瓮,汉代陶壶、罐等。张家塔村堡遗址:堡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0米。现只残存村堡北门及部分明清民宅,属清代遗址。[1] |
峪口镇 |
" 方山县峪口镇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部,东临武当山镇,西与临县喘水头毗邻,北与县城接壤 ;南与大武,离石相接 。面积占全县的1/4 。 方山县峪口地处吕梁山山腰,地势险峻,东倚关帝山,西南低,地形分山地、丘陵和谷地。东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关帝山、支顶山、武当山,石虎山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关帝山苍松翠柏,林木蔽天,主峰海拔2830米,为全县最高峰,也是境内的最高峰。西部山区主要山峰有落辉山、汉高山等,海拔在 1700 米以上。西南部丘陵区,海拔在1500米以下,河流有北川河,峪口河等河流。本境气候多样,光照充足,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8.7度,一月均温--8.2度,七月均温22度,年均降雨量440至65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为90至150天。 方山县峪口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高梁、莜麦、油料、土豆为主。另外,该县野生沙棘面积也非常的广泛,分布与个处。近几年在先领导的带领下,又种植了大量的药材,如万寿菊等。 该地矿藏丰富 ,主要有煤炭、铁、磷、钨、铜、铝锌、水晶 、大理石、硫铁矿、云母、石灰石硫磺、石膏、铝土矿、银等矿藏。主要工业有煤炭、化工、建材、五金、木器加工、酿酒、缝纫等生产行业。 该地区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公路有忻州至碛口线、土坌则至临县线,峪口至北武当山线等。 峪口镇下昔村的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其主峰海拔1983米,是旅游的好去处,北面还有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以及神龙沟等旅游区.各个旅游区都有公路相连。 ". |
马坊镇 |
方山县辖镇。1958年建马坊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31.3平方公里,人口0.8万。209国道、东治104线过境。辖马坊、马坊湾、小岔洼、周家沟、源沟、杨家沟、杨家坪、赤街会、温家庄、李家湾、秦家崖、赤坚、西沟、阳坪上、四皓、庄则上、水峪、泉则沟、刘家坡、水神沟、窟上、塔则沟、武家湾、代坡、树林则、小温家沟、君子沟27个村委会。矿藏有铁、钼、钨、白钨、辉钠、铜等。农业主产薯类、谷子。古迹有石棉寺。. |
大武镇 |
方山县辖镇。1958年建大武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2.1万。209国道过境。辖大武一村、大武二村、大武三村、大武四村、杨家会、草排嘴、西相王、保安、红罗沟、举人头、木瓜里、冯家坡、武回庄、洞上、计庄、雅湾、武家庄、杜家庄、武家墕、连家山、黄背塔、建梁、相当、东相王、白家嘴、东坡、芭沟2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和焦化、建材、冶炼、加工等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特产西瓜、甜瓜、红皮蒜。. |
北武当镇 |
北武当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脚下,全镇1970户,7331人,国土面积162648亩,其中耕地14875亩,退耕地8486亩,荒山造林19031亩。辖11个行政村,分别是:韩庄、河庄、来堡、下昔、占古、武当、松泉、庙底、暖泉会、阳湾,26个自然村,中心小学5所,中学1所,交通便利,村村通上了油路。2006年人均纯收入1100元,全镇有电话700余部,电脑40余台。 |
积翠乡 |
方山县积翠乡,在二000年撤并乡镇前称“方山乡”。因避与县同名,给来客带来诸多不便,加之为尊重历史沿革而更名。积翠乡位于县城北15公里处,东临交城县、西毗临县、南依麻地会乡、北靠马坊镇。北川河纵贯南北,南阳沟、赤红沟横卧东西,总面积159.1平方公里(23.9万亩)。辖孔家庄、卧龙潭、积翠村、水神沟村、赤红村、代居村、东王村、凤翼村、邦罗村、莴苣沟村、刘家庄村、冯家庄村、莺峪村、南阳村16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总人口8252人,总户数2273户。大部分村庄分部在209国道沿线,交通便利。耕地面积1.6万亩,待开发滩涂地1.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油料、莜麦等。林地15.2万亩(2001—2003年实施退耕还林1.7万亩),其中木材林8.6万亩,灌木林6.6万亩。草地1.8万亩,宜林地1.6万亩。现存栏牛2200头。这里冬寒夏凉,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4℃—6℃,无霜期90—110天,大于等于10.0℃的的活动积温在2200℃—2500℃之间。年降雨量550—600毫米,非常有利于林牧生产。 - 自然资源 黑茶山森林局下属南阳山林场驻本乡,盛产红松、油松、杨桦林等。境内矿藏资源遍布,且品质优良,南阳沟有钾长石矿、石英石矿;赤红沟有蛭石矿;代居沟有磷化矿,有着较强的开发利用价值。北京帅翎集团正在开发的南阳沟风景旅游区,有山有水,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是一个集观光避暑、休闲垂钓、跑马狩猎、游船戏水、登山观日出的综合旅游区,它的开发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亮点。 |
麻地会乡 |
方山县辖乡。1961年建麻地会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141.1平方公里,人口0.9万。209国道过境。辖架梁、焦家峪、后则沟、水沟塔、胡堡、莫口沟、运庄、韩家沟、西坡、大西沟、石湾、赵庄、水沟湾、麻地会、庄上、郝家庄、桦林坪、冯家庄、阳湾、阳圪台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薯类,兼产谷子、西瓜。风景名胜有庞泉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