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村:位于当涂县城东郊,白纻山北麓,南邻姑溪河,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境内314省道、芜马高速贯穿,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交通便捷。全村现辖有15个村民组,农户816户,人口2437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521100 | 243000 | -- | 查看 五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河南社区 |
河南社区南至铁路,西至205国道,北至姑溪河,东至木材公司.下设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五个委员会,低保工作站,劳动保障工作站两个工作站,共有住宅1220户,人口3768人,有河南菜市场一个企业. 河南社区成立于2004年元月份。社区支部现有党员43人,其中社区干部党员5人,下岗失业党员9人,离退休党员18人,无业党员4人,退伍大学生党员7人。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创新为宗旨,以创建“五个好”为动力,着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
凌云社区 |
凌云社区原名凌云村,为了配合县城规划发展,将原城东社区提署街以南并入凌云,2008年5月正式“村改居”。本社区地处县城中心区域,是一个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社区。辖区范围东起洞阳,西至护城河,南起护河埂,北至振兴南路。幅员面积约18平方公里,12个居民小组,辖区内现有常住人口3100多户,人口一万三千多人。 凌云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不断完善计划生育、人民调解、综合治理、安全、信访、环境卫生、低保、老龄等各项工作。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132名。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凌云社区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社区的特点,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着力在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社区内有活动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书画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为居民群众学习、娱乐提供了活动场所。 凌云社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形成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的良好氛围。社区治安状况良好,社区环境整洁,公共场所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辖区的“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持之以恒。 社区在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社区居民的支持下,进入了全镇社区先进行列,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马鞍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当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文明单位”等一系列的光荣称号。 当前,社区“两委”成员在姑孰镇镇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转变观念和服务职能,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认真开展便民、利民、富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主动化解居民纠纷,深入开展社区治安防范、卫生整治、文化娱乐等活动,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时积极协调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共建活动。通过主区居民共同努力,为建设安定、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
行陈社区 |
当涂县姑孰镇行陈社区(原行陈村)属当涂县中心地段,为了积极配合县城规划改造,于2008年5月18日“村改居”,现有11个居民小区,住户4962户,常驻人口11956人,流动人口6009人,耕地面积由于近年来的县城建设已全部征用,一所可容纳1400名学生的综合教学楼,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82名(其中男65名、女17名),分5个党小组。 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两委会提出“筑巢引凤,农、工、商三业并举”的口号,利用优势求发展,全社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社区居民人均收入逐年上涨,社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40㎡,居全县榜首,现已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区区风文明、社区区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社区。 |
黄山社区 |
姑孰镇黄山社区地处当涂县城北侧,紧连当涂县经济开发区。全村农户620户,人口2200人。现有规模企业6家,2005年工企业产值6800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全村经济综合实力位于全县“十强村”第二名。 为服务县开发区建设和发展,配合园区拆迁安置,在2003年,将风景秀丽的小黄山北侧300多亩土地规划建设为全村农民集中住宅区。集中住宅区分二期建设,第一期将分散14处居住,占地300亩,520个农户搬迁至集中住宅区,第一期计划到2007年底完成。目前集中住宅区建设住宅面积7万平方米,迁入农户430户,人口1700余人。小区的供水、供电、电话、宽带网络、有线电视、健身和医疗服务等全部配套到位;第二期计划从2008年开始到2009年底完成,将剩余分散居住的农户迁入集中住宅区。 |
竹山社区 |
姑孰镇竹山社区位于县城以北,东临章塘村,西至宁芜铁路,南临襄城河,北与五联村、市银塘镇金山村接壤。2008年5月份经县政府批准实施了“村改居”。总面积287公顷,耕地面积1180亩,人口2086人,共710户,16个村民组。314省道和市湖西南路过境,交通十分方便。近年来,竹山社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文明委授予全市文明创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两委”班子情况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村党总支由4人组成;村委会由3人组成,村“两委”交叉任职1人,班子成员中女性2人,45岁以下4人。 二、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 2005年,对村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成立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党支部书记由2名总支委员兼任,共有党员88名,其中35岁以下11人,35-50岁15人,50-60岁23人,60岁以上24人。中专4人,高中3人,初中33名,小学及以下29人。 三、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竹山村农业以传统水稻、油菜种植为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到马鞍山市、当涂城关等地务工,主要从事建筑等行业。村有3个养殖示范大户,从事蛋鸭养殖,规模在2万只左右,年纯收益4万元。境内有大西塘水面300亩,大棚草莓、葡萄种植面积80亩。村集体企业有榨油厂、雪龙饮料厂、锻轧厂,采取承包的方式经营,建安公司是目前唯一的村集体企业。近年来,县工业园区和有关部门又引进了高原明珠、鼎盛置业2家企业入驻我村,征迁面积分别达240亩和219亩。村集体经营收入主要靠集体企业承包费、水面发包费,土地征迁收入较大。去年村集体经营收入为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 |
东大社区 |
当涂县姑孰镇东大社区成立于2004年,位于姑孰镇中心地域,东至东护城河,北至提署中路,西至东大街,南至姑溪河北岸大堤。辖区内有5个居民区(东城水岸小区、锦绣花园小区、南营小区、大城坊小区、马军寨小区),15个居民组,机关事业单位15个,920个工商服务业,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总户数约4331户,总人口约13970余人。 东大社区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基本完善。东大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理事会、社区下设五个委员会和两个办公室(精神文明创建办公室、平安创建办公室)、老年、工会、妇联、共青团、武装、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机构健全;社区计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低保、劳动保障工作站、为居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已形成服务网络;并开展了法律、科技(普)、物价监督、卷烟打假进社区工作。辖区内的东城水岸广场,已成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场所。 东大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学习党的-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全省创三强,全国争百强”以及“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在姑孰镇党委的领导下和姑孰镇政府的指导下,以及有关部门和社区居民的关心和支持下,以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克难攻坚,扎实苦干,为构建和谐文明社区,为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富裕姑孰、和谐姑孰、秀美姑孰而努力工作。 |
西大社区 |
西大社区居委会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姑孰镇西苑北路74号,是由原城关镇西大居委会和红旗居委会于2004年元月合并而成,是姑孰镇的特殊社区,由陆上和水上两部分组成;陆上共分成五个村(居民小组),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全区共有居民3314户,10379人、其中岸上住户2157户,7329人;水上住户1157户3050人。水上以水上运输为主、天然渔业捕捞为辅,设有:城关水运公司、驾校培训中心、潍柴代理、渔业捕捞养殖协会。 西大社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安徽省示范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在姑孰镇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社区建设原则,着力抓好“党建、共建、创建”工程,积极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拓展社区人员的工作方式,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繁荣社区文化,努力推进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和谐、文明社区。多次荣获省、市、县先进集体称号。 |
东营社区 |
按照县城区域规划调整,姑孰镇原东营社区与原五一社区拆并成立东营社区,地处姑孰镇中心位置,东至东城河,南至提署街北,西至姑孰路东,北至北城河南。现有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18家,商业网点155个,其中大型超市1个;医疗诊所7家,大型医院1个;中小学2所,糼儿园3所;饮食服务业86家。小区现有居民4177户,总人口12239人,划分为28个居民小组,社区现有工作人员8名。 |
清源社区 |
清源社区成立于2009年5月22日,是一个新建社区,地处县城中心地段,以太白路为主线,东起振兴路,西至205国道,南至北护城河,北到襄城河,社区居民3916户,10748人,辖区内单位34个,当涂县委、县政府位于其中,是当涂县的主要行政区域和文化中心地带。辖区内的太白公园也是县城最大的一处休闲广场,辖区内有卫生服务站1所,居民小区8个,物业公司2家。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6名。 清源社区将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社区建设的理念,以构建平安和谐社区为主题,以居民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标,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努力创造管理科学、服务一流、治安良好、组织健全的文明和谐社区。 |
提署社区 |
提署社区,隶属安徽省当涂县姑孰镇,姑孰镇提署社区作为县试点社区成立于2003年3月,位于天井街一村15栋楼下。 四至范围:北至提署中路、南至姑溪河大堤、东至东大街、西至翠竹农贸市场。 距姑孰镇人民政府所在地3.09公里,可从最近站牌(661米)处乘201路公交车抵达,全程41分钟;距离最近的当涂汽车站1公里,交通方便。年平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100毫米。 提署社区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以团结、勤奋、务实、拼搏的精神,积极引导辖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共创和谐社区而努力! 人口资源 所辖翠竹、天井街二个居民小区,辖区面积4万平方米,居民住宅楼93栋,住户3205户,常住人口9856人,流动人口235人,辖区单位26个,其中机关单位25个,学校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4个,个体商业网点631个。 基础设施 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个私网点671家、约4000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一处。 基层组织 社区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含2010年创建的县首个楼宇党支部)。 专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3名,管理党员128名。 |
姑孰社区 |
姑孰社区成立于2004年元月,位于县城北部,辖区范围东始八六路,西达西护城河,南起提署中路,北至北护城河。辖区内有原国有水泥厂、钢铁厂、农机厂、食品公司等十来家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多,居民生活水平偏低。有居民3214户,人口9727人,分十个居民小组。姑孰路是小区主干道,社区交通便利,商业网点密集,区域位置十分重要。 姑孰社区党总支于2009年选举产生了3名委员,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162名。社区居民委员会由5名委员组成,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扎实开展服务居民的各项工作。 |
宗和村 |
姑孰镇宗和村于2004年3月由原宗和、后岗、姑城三村合并而成,位于当涂县城东面,围乌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方便。耕地面积6442亩,水面面积近1200亩,辖22个村民组,1182户,总人口4329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436元。我村农业以传统水稻、油菜种植、淡水养殖为主。 宗和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分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班子团结,整体战斗力强。 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积极抓住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强村、文明美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统揽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
小桥村 |
小桥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东靠甑山寺、马芜高速,北靠襄城河,南贯314省道,西连县城城区,距县政府、镇政府仅200米。全村共有耕地及山水面积约4500亩。目前,在建的东环路、太白东路、筹建中的宁安铁路、新314省道全都贯穿我村,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美,欢迎广大有志之士投资这片热土。 全村人口2387人,17个村民组。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3名。水产特色养殖是我村特色产业,近年来更蓬勃发展。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抢抓机遇,奋力而上,我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建设富裕、秀美的小桥村而奋斗! |
藏汉村 |
藏汉村地处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侧7.5公里处,314省道穿村而过,横跨东西,交通十分便利,属丘陵地区,全村有20个村民组,有1017户,有人口3651人,耕地面积2965亩,山林面积500余亩,水面300余亩。近年来我村立足区位优势,依托交通优势,发挥资源优势,强力招商引资,使我村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加快了藏汉集镇建设,先后投资了五百万元用于藏汉集镇的改造建设,使藏汉集镇的面貌大为改观,积极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利用大唐输电线路的拆迁建设藏汉规范化安置小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均收入达9000元,辖区内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先后引进了长河(国际)花卉有限公司、佳达甑山生态园、黄氏兴业、瑞鑫矿业、东阳山陵园等落户我村,给我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抓住机遇,坚持科学发展,以经济强村,文明美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统揽新农村建设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
五联村 |
姑孰镇五联村位于原黄山乡政府所在地,地处马鞍山与当涂县结合部,交通便利,路网四通八达。全村下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192人(不含商业街外来人口200余人),总户数386户。村有党员58名(其中男49名、女9名),5个党小组。全村总面积约28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425亩,水面200余亩,苗木种植面积约60亩。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外出在马鞍山地区打工的有400人左右,到外省打工的10余人,外出人员主要从事建筑、服务等行业。2011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0万元(含征地款),农民人均收入8500元。2011年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的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建设工作,开展了道路硬化、电网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村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被姑孰镇党委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
五星村 |
五星村:位于当涂县城东郊,白纻山北麓,南邻姑溪河,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境内314省道、芜马高速贯穿,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交通便捷。全村现辖有15个村民组,农户816户,人口2437人。 |
关马村 |
关马村位于姑孰镇最东南方,东靠姑溪河,南邻连千村,西北和宗和村相邻,我村占地面积620.86公顷,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共有农户643户,人口2649人,耕地4010亩,人均耕地1.51亩。 关马村是由原陈张村、关马村合并,村辖区内有一所中心小学,两所幼儿园,三个粮食加工厂。 关马村是个典型的鱼米之乡村,特色产品西瓜、甘蔗在周边地区也是小有名气。关马村主要抓特色经济,培育村庄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我村在发展高科技农业,对村土地实行土地流转,由连丰公司进行规模化种植。现已流转土地近3000亩,使我村农业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化、高科技化农业生产,大大提高我村村民的收入。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在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治理项目也将以我村为中心实施,关马村正走在一条向农民富、村庄美、环境优、风尚好的美好乡村发展的道路上。 |
连千村 |
连千村简介 连千村位于姑孰镇东南部,处于姑孰镇农业生产核心区内,县道围乌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00余亩,河塘7000余亩。辖12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农户851户,总人口2898人,劳动力1830人。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有党员60名。连千村经济发展结构以农业为主,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0万公斤,特色产业有西瓜种植、苗木生产和经营等,其中西瓜种植面积达3000亩,苗木种植面积300余亩。全村现有企业1家、农业合作社4家。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近几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强村、文明美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统揽全局,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农网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垂钓,无公害蔬菜种植,草莓西瓜种植等特色产业,各项工作有了较大进步。 2012年,在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在农民理事会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连千村重点开展圣家庄村民组旧村整治型美好乡村建设,整治范围面积约6万平方米,受益住户共52户,212人,项目总投资约280万元,昔日名不经传的小自然村已改造成花园式的美好新乡村,先后迎来了省委书记张宝顺,时任省长李斌,省委副书记李锦斌,省人大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臧世凯和兄弟市县各党政主要领导的参观和指导。2012年11月以来,启动圣家庄美好乡村建设二期项目。目前陈匠自然村美好乡村建设改造工作全面开展,拆除乱建批厦、猪圈旱厕,清除杂草树木,沟塘清淤,房屋出新,铺设下水,道路硬化等改造工作正在依次有序地进行。 |
洞阳村 |
洞阳村位于当涂县姑孰镇东北部,东与龙华村接壤,西与藏汉村交界,北靠十里长山,南与宗和村交界,全村9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组,1312户,人口5037人,耕地面积310公顷,314省道自西向东窘境,围乌路在我村与314省道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辖区内洞阳部队、中学、小学、314省道收费站、500KV开关站、交管站、姑孰镇福利中心等单位及多家企业。 我镇工业园座落我村,我们全力支持镇工业园的工作,几年来征地1500亩以上,使镇工业园初具规模。同时我们结合镇工业园征地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投资近千万元,盖起五幢住宅和洞阳集镇改造建设,安置30多户拆迁户,使洞阳集镇的面貌大为改观。 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抓住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强村、文明美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统揽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
灵墟村 |
灵墟村地处姑孰镇东部,座落在314省道北侧灵墟山下,与丹阳镇毗邻,属丘陵地区。全村下辖12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共有人口2092人,1032个劳动力,占地面积3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500亩,水面300亩。有蓄水坝4个,小(二)型水库1座,系原省委组织部统一治理的经济相对薄弱型“难点村”之一和选派第四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村之一。 灵墟村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瓜果、甘蔗、红薯等。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和种植性农业,有当涂县翎风种鸽养殖有限公司、灵墟山庄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衣品制衣厂和隆华机械厂4家企业。 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有党员52人,其中正式党员48人,预备党员4人。村“两委”现有人员5人,分别为书记、书记助理、文书、民兵营长、妇女主任,平均年龄33.5岁,其中,男性3人,女性2人;具有大学学历的1人,中专学历的2人,高中学历的2人。近年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先后荣获马鞍山市“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四有四无”先进村、当涂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工作站”、姑孰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村”、“党务公开示范村” 等荣誉称号。在全县2011年度村班子考核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2010 年以来,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创先进,加速崛起争先锋”为主题,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有关要求,借乘姑孰副城区建设和314省道改扩建的东风,以“难点村”治理工作为主线,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把活动开展作为党支部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为建设富裕、生态、文明、和谐新灵墟而努力奋斗。 |
龙华村 |
姑孰镇龙华村位于县城东郊,人口3280人,910户,1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986亩,水面近972亩,314省道自西向东贯穿我村,姑孰集中区所在地之一,交通十分便利。农业以传统水稻、油菜、小麦种植为主。 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班子团结,战斗力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分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8人。 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抓住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强村、文明美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统揽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
莲云村 |
姑孰镇莲云村位于当涂县县城南郊,属县城城区规划范围之内,东临姑溪河,南与太白镇鑫龙村接壤, 205国道、宁芜铁路穿境而过。全村辖17个村民组,有农户775户,总人口数2263人,劳动力1150人,占总人口数的50.8%,大部分劳动力在周边务工。全村面积2.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9亩,水面350亩,农作物以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殖家鱼、猪为主。莲云村村两委干部现有6名,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4名。 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抓住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强村、文明美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统揽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村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民风朴实,欢迎前来! |
宝塔村 |
姑孰镇宝塔村位于当涂县城南大门,地处马鞍山芜湖两市之间,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沪铜皖赣铁路,205国道穿境而过,北临姑溪河,西侧紧临长江黄金水道,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现有明朝古塔(金柱塔)一座,就象一颗璀灿的明珠矗立在长江和姑溪河交汇处,县船舶工业园于2007年落户我村。 全村现有人口3900人,水田面积约3150亩,水塘面积约850亩,辖35个村民组。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设两个党支部,全村共有党员111名(其中女党员14名)。我村农业资源丰富,境内盛产水稻.油菜及莲藕等水产品。 2012年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共同建设宝塔美好的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