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马鞍山 >> 当涂县 >> 大陇镇 >> 孙赵村

孙赵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孙赵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赵村简介

  孙赵村位于大陇乡政府所在地,是传统的鱼米之乡,东靠运粮河,北与湖阳乡隔河相望,青大公路横贯其中,交通发达,集镇功能齐全。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2340亩,可养殖水面约1000亩;全村现有人口2900人,分两个自然村。村党总支下设第一、第二两个党支部五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83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党员年龄结构合理。农业以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为主,盛产优质大米、鱼虾、河蟹、茭白等无公害农产品。全村共有劳动力1680人,外出务工劳力300人左右,主要在长三角一带务工。近年来,村两委大力提倡发展现代经济农作物,葡萄、草莓等产品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全村治安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村两委将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着力打造和谐、文明新孙赵。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521112 243000 -- 查看 孙赵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赵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孙赵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陇口社区

  大陇口居委会位于大陇乡集镇中心,辖区下设5个居民小组,共有居民875户,总人口1447人。居委会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2名,预备党员2名,流动党员4名。境内工业企业19家,商贸门面500多个,货运车辆60辆,三轮运营车辆80辆,汽车修理厂2家,餐饮店10多家,种养殖大户40余户。   近年来,大陇口居委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工业、商贸、运输、餐饮,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居民收入,同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增添了人口宜居、共同致富的新亮点。2008年被乡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2009年被马鞍山市关工委评为“四有四无先进居委会”。   

韩村村

  韩村地处大陇乡东部,大公圩东埂脚下,紧临万亩浅水湖泊双潭湖,村域面积2.36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540户,总人口2220人,现有耕地2504亩,可养水面850亩。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9名。    目前,该村已逐步形成葡萄种植、水产养殖为特色的产业格局。该村其龙葡萄专业合作社是当涂县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专业化组织,现有社员50多家,葡萄种植面积500亩,其中葡萄生态园300亩,可开发休闲垂钓中心、特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30亩。2008年实施的50亩核心示范区平均效益达到9450元,是传统粮棉油种植效益的8-10倍。近年来,本市境内石桥、塘南、江心等地葡萄种植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有的已加入会员。这里环境优美,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远离城市的喧闹,是城市人群修心养性、休闲娱乐的世外桃源。   

平王村

  平王村是由原平心、王垛两村合并而成,位于大陇乡西北部,东靠新丰、新生村,南与塘桥、麻村毗邻,西与石桥镇大夏村接壤,北与护河镇清潭村隔沟相望,道路四通八达,水面资源丰富。全村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3016人,现有耕地4533亩,可养水面971亩。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通村公路先进集体”和“计划生育综合考核一等奖”等多项殊荣。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028元,集体济收入26万元。   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9名。2007年被授予县级“五个好村党组织”称号。为适应当前农村经济成分和经济主体多元化,该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合作化养殖模式,并依托行业和产业链,于2008年10月成立了惠农水产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这也是大陇乡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0家,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和推动该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麻村村

  麻村地处大陇乡最西端,东靠塘桥村,西与石桥镇团月村接壤,北连平王,南与塘南镇大高、大姜两村隔水相望,青大路从村横穿而过。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43亩,可养水面702亩,总人口2258人分居13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境内有马鞍山鑫隆服饰有限公司、盛迈服装、叶翠红印花厂等新兴企业三家。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157元。    麻村党支部下设三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1名。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以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着力培育特色农业,已形成草莓种植、禽业养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三个,其中昌龙草莓因品质优良,作为该村“一村一品”项目推广。2010年6月,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称号。   

塘桥村

  塘桥村位于大陇乡中西部,东靠霍村、龙潭,北邻平王村,西接麻村,南与塘南镇大高村接壤,青大路横贯其中,境内交通便捷。村域面积2.4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拥有耕地面积2890亩,可养水面450亩,总人口1986人。村党支部下设 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2名。境内富贵禽业有限公司是全县乃至全市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海王(马鞍山)渔具有限公司也是大陇乡首个免税出口型企业,另有成发短绒、兴顺制衣、定鲜粮油等新兴企业10多家。    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创新优势政策、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措施,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为农村奔小康铺设了一条大路。该村先后荣膺“马鞍山市生态村”、“五个好”村党组织等多项殊荣,计划生育、社会综治等各项工作均位居全乡前列。目前,该村党支部已建设成为当涂县首批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明显、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五位一体”的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   

霍村村

  大陇乡霍村村地处当涂青大路大陇段中部,拥有耕地2115多亩,水面近1350亩,人口2044人,839农户分居四个大自然村,外出务工768人,现有党员44名。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小康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205元,集体经济收入90多万元。    两年多来,霍村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三改三整”的要求,完成了自然村沟清淤、改水、改厕、改圈等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对村级主干道实施了绿化和亮化工程,铺设了4500多平米的草坪,进一步美化了环境。村级中心区建成了200多平米的文体中心和标准化的农民文化书屋。另外,还积极申请省级财政支农资金251万元,启动了“小农水”建成工程。    目前,霍村村党支部立足科学发展,按照城市乡村共生、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模式,力争高起点、高档次、高品位,全力以赴地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化、田园生态景观化、村镇建筑景点化、生产技术园艺化、产品销售超市化,逐步打造霍村新农村建设极具特色和独特魅力。   

龙潭村

  龙潭村是由原团东和何村两个村于2005年合并而成,距离集镇不到两里,交通十分便捷。全村868户3595人分别居住在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5.8平方公里,有耕地4900亩,可养水面1500亩。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1名。近年来,正是在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下,该村已逐步建设成为一个村庄建设规划有序、农户家居环境优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产业逐步配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景象。2011年全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0元。几年来,村党总支先后被授予“优秀党支部”、“红旗党支部”、“五个好村党组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龙潭村还被命名为“安徽省生态村”、当涂县“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如今,龙潭村党总支正逐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走科学发展、强村富民之路,带领全村人民向更高目标迈进,着力打造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活品质之村”。   

孙赵村

  孙赵村位于大陇乡政府所在地,是传统的鱼米之乡,东靠运粮河,北与湖阳乡隔河相望,青大公路横贯其中,交通发达,集镇功能齐全。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2340亩,可养殖水面约1000亩;全村现有人口2900人,分两个自然村。村党总支下设第一、第二两个党支部五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83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党员年龄结构合理。农业以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为主,盛产优质大米、鱼虾、河蟹、茭白等无公害农产品。全村共有劳动力1680人,外出务工劳力300人左右,主要在长三角一带务工。近年来,村两委大力提倡发展现代经济农作物,葡萄、草莓等产品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全村治安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村两委将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着力打造和谐、文明新孙赵。   

戎楚村

  戎楚村是由原戎埂、楚阳两村合并而来,位于大陇乡最北端,东与双禾村接壤,西与护河镇幸福村相连,北靠姑溪河,南接护河镇清潭村。全村现有12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2人,拥有耕地3431.06亩,可养水面525亩。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西瓜和养殖鱼虾、鸡、鸽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北圩田亩发包返还。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7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5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以创建“五个好”为目标,加强以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村党总支带领广大村民在脱贫致富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中路子越走越宽,威信越走越高,成效越走越明显。   

双禾村

  双禾村位于大陇乡东北端,紧临上姑溪河和北圩,全村总人口2490人,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9亩内圩水面620亩,北圩河宕水面450亩,辖5个自然村(宋村、张家甸、邵村、嵇村、大花津),共11个村民组。全村农业生产以传统粮油种植和水产、家禽养殖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约15万元。       如今,双禾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作风,多方争取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工作思路,紧紧依靠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奋斗、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全面建设文明、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禾村

  上禾村位于大陇乡东北部,耕地4451亩,可养水面513亩,总人口2336人,辖7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现由党员48人。几年来先后获得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争创“先进党支部”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转变干部服务意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新生村

  新生村是由原李涵、吴潭两村合并而成,地处大陇乡东北部,东临北圩河,南连新丰村,北与上禾村接壤,西邻平王村,护新路直抵境内,交通顺达,民风淳朴。全村耕地5622.4亩,可养水面1011亩,辖5个自然村,18个村民组,人口3341人,适龄劳动力2109人,就近就地转移248人,外出务工人员634人。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5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5名。境内有荣生粮油责任有限公司、新丰粮油厂、红叶制衣厂等新兴企业10多家。    新生村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走科学种植、生态养殖之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抗虫性强的粮棉油品种,通过示范带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重点发展生态养殖业,先后对吴潭自然村、芮垛自然村约24.8公顷的低洼田进行整理开发,统一发包给农户从事生态河蟹养殖和超级水稻种植,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与此同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突出发展绿色、环保、无公害产品。与周边的上禾、双禾、戎楚等三个村联合组建了“当涂县盛园河蟹养殖公司”,总投资100多万元,年捕捞鱼蟹20多万公斤,获利40多万元。另外,以家禽养殖为特色的畜禽养殖业在新生村得到蓬勃发展,目前从事畜禽养殖的有60多户,生猪出栏1000多头,家禽10万多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近年来,新生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各项事业同步推进,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将呼之欲出。   

新丰村

  新丰村地处大陇乡北部,东连湖阳,西连平王,南连韩村,北连新生,耕地2280.4亩,可养水面820亩,辖13个村民组,总人口1702人。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8名。其中正式党员47人,预备党员1人。村“两委”现有人员7人,分别为-、书记、主任、文书兼民兵营长、妇女主任、计生专干,平均年龄39.8岁,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具有大学学历的3人,中专学历的1人,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的1人。    新丰村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瓜果、甘蔗、红薯等,全村现有1所小学,1个粮油厂,1个村卫生室,服装加工厂2个,农家乐园1个。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2081元,集体经济收入49万元。    目前,该村已逐步形成葡萄种植、水产养殖为特色的产业格局。该村水产养殖户已成立永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30多家,葡萄种植户正在申办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其中葡萄生态园50亩。   

南柘村

  南柘村位于大陇乡的东南端,大公圩的东埂脚下,隔运粮河与湖阳乡及高淳县相望,南邻塘南镇普新村,西邻塘南镇曹坝村,北接孙赵村。辖三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农户550户,总人口2228人。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196公顷,可养水面90公顷,可开发荒滩60公顷。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3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后备干部3名,共青团员56名。支部配备了村委会、共青团、妇联、妇代会、民兵营、计生、治保调解及其他配套组织。近年来,南柘村利用集体资金修建了村东路和村中水泥路,户户接装了有线电视,开通了乡情网,亮化了路灯,改造了卫生厕所,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南柘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利用水面资源独特优势,确立了“一村一品,科技养殖”的发展定位模式,积极引进和推广生物修复立体生态养殖,不断扩大养殖基地和试验示范区规模,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目前该村82%的农户都从事生态养殖,年利润2000万左右,成为大陇乡生态养殖的前沿阵地。   


孙赵村特产大全




孙赵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