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首村位于含山县陶厂镇的东南面,靠近陶新路,与和县功桥相邻,由原祁首村与三庄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7个自然村,28个村民组,总人口3512人,面积达8平方多公里,耕地2668.8亩,是个半圩区。祁首村现有村干部5名,党员93名,流动党员13名,年轻后备干部2名。
村内农作物以水稻、油菜、棉花、生姜为主,全村村民收入主要为外出务工、经商,其中特种生姜种植也为全村大部分村民带来创收。目前,村内拥有一个生姜合作社、一座轮窑厂、一个在建的小型铁锅制造厂,两个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人均年收入达4500元以上。
祁首村生姜合作社是本村,也是陶厂镇规模比较的一个农民自发性合作组织,现有会员60多人,种植生姜200多亩,年产值达150多万元,生姜每亩纯收入近7000元。生姜合作社在政府的引导下,主要开展生姜栽培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统一供种、统一组织销售、不定期组织科技专家到田边实地指导等。
祁首村的另一特色是外出务工人员多,有近千人外出务工、经商,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从事餐饮、建筑、服装行业,每年为村带来2千多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祁首村两委干部号召广大村民大力开发优质水稻种植,每年种植达2000多亩,如今种植采取科学栽培、机械化耕种,既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产量,村民整体收入逐年增加。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423103 | 238000 | 0555 | 查看 祁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峰社区 |
含山县陶厂镇南峰社区是一个乡镇辖社区,是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辖区面积5.75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61个企事业单位,有6个居民组,18个村民组,常住人口48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50人,暂住人口1593人,社区所辖各类服务网点140多家。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138名党员。社区居委会干部10人,大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6人,平均年龄35岁,是一个既年轻又有战斗力的班子。社区建设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总支紧紧依靠全体党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努力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使南峰社区各项事业发生较大的变化,工作年年有进步,并逐年步入良性循环,在社区建设中,开辟了一篇新天地。 近年来,南峰社区在全县文明创建评比中多次获第一名,连续多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居民区党支部,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总支部”,被巢湖市委授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社区”、“优秀基层党校”,获得巢湖市首届、第二届“文明单位”。被团县委评为“青年文明号”单位,被省体育局、文明办授予“晨晚练示范点”。在“三个文明”建设中获得了双丰收。 近几年来,社区加大了硬件建设投入,主要有:①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45万元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楼,并设有医疗康复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及1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②“双百工程”的创建工作措施有力、落实到位,得到了上级的好评,顺利地通过了上级的检查验收,省体委还捐赠了4万多元的户外体育健身器材,并安装到位投入使用,对广大社区居民开放,改善了社区居民的休闲、健身环境。③积极引导广大居民自发组成了舞龙队、花船队,投入资金6万元购置了音响、乐器、舞龙花船道具等,不仅极大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而且多次代表镇参加市、县节日庆典和文化艺术节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社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围绕中心、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重在建设的正确方向,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同创共建。努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社区服务完善、文化生活丰富、综合效益显著、道德风尚良好、群众满意放心的文明社区,实现居民素质、群众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社区的各项事业建设是在创新中探索前进,把陶厂社区建设得更好,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把我社区的特色活动“有困难找党员”活动向纵深处推进,把“叩百家门,知百家情,晓百家事,解百家难”活动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把“党员信息反馈制度”继续抓好、抓实,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居民利益无小事。我们坚信,通过勤奋、扎实、努力的工作,一定能够构建出真正和谐的社区环境,可以真正地创一个人民满意的文明单位。 |
卜李村 |
卜李村位于陶厂镇政府南,距离鲁桥1华里,古塔路226省道穿境而过,村下辖地域东至牛屯河埂,南至关镇行政村,西至司徒行政村,北至西塔行政村,共有19个自然村。总耕地面积4300亩,其中旱地1200亩,林地1500亩。村总户数达765户,总人口3150人。村委会现有干部5名,村民代表55人。村党员共83人,流动党员15人,年轻后备5名。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在三月份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卜李村被确定为试点学习重点村。 卜李村拥有大江口大坝,下有杨府坝大坝至牛屯河,村村通水泥路主干道达5.36公里,连接全村各个自然村。村主干道从旱地庄(古塔路)至小童村共串10个自然村,另外还修建4条砂石路,目前已全面达到村村通要求。通过村两委干部的努力,现在全村电话通话率达70%以上,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2008年卜李村南周村、小童村两个新农村建设点已全面通过验收,今年大李村、旱地庄村又被设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现两村的建设正在进行当中。今年卜李村又被政府纳入清洁村建设试点村。 矿山资源丰富的石头山座落在村部北面,面积约300亩,村西南部的羊山有丰富的天然大理石,下辖花山石料矿、旱地庄预制厂两个村级企业,年产值分别达到20多万元、400多万元。 卜李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奋力前进,在全村群众的努力下,几年来连续被县、镇评为先进党总支部、“五个好”村委等荣誉称号。 |
关正村 |
关正村位于陶厂镇的东南部,古塔路穿境而过,全村所辖27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97人。关正村现在两委干部7人,大学生村官1名,党员总数为176人,其中女性26人,35周岁以下的20人,村民代表64人,流动党员16人,年轻后备干部3人。本村土地面积达5100多亩,水域891亩,山林面积达150多亩,有著名的大渔滩湿地,面积达2000多亩。 关镇村村内交通发达,各村路面修建已全面达到村村通要求,合芜高速关镇道口与贯穿村内5公里的226省道相衔接,镇道口工业园区座落在村中心,园区内引进奥发建设型材有限公司、羽毛球厂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大中型企业,年总产值超过千万。其劳务输出发展迅速,全村约5000余人人分布北京、上海等地打工,成为该地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目前,杨府城自然村美好乡村建设已全面完成,大渔滩湿地建设全面推动中,大渔滩湿地面积约2000亩,是江淮之间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典型的滩涂湿地。这里生长着物种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这里遍地是碧绿的荷叶,“荷花菱蔓满全湖,翠鸟依依醉碧波”的美景。 多年来,村两委干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村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连续多年获县镇“先进党总支部”,“综合工作先进村”。村两委班子继往开来带领群众狠抓地方经济,加强为民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八方商贾前来投资兴业。 |
西塔村 |
西塔村位于陶厂镇中北部偏西,东南部与镇区接临。全村地势西高东低,古塔路226省道穿境而过,全村下辖35个村民组,1257户,4806人。其中劳动力2648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11人,占劳动力总数53.3%。全村面积16.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4463亩,水域583.9亩,拥有两座抗旱站,取水面积达800亩。目前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145人,流动党员14人,年轻后备干部5名。 在村两委干部及全体村民的大力努力下,全村现电话普及率达88%,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自来水通户率达100%。今年本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个。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含山县殡仪馆工程前期征地事宜正在健康有序进行中。 |
司徒村 |
司徒村地处陶厂镇南部,合巢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村共有25个自然村,现在耕地面积2021亩,山场林地面积7850亩,总人口为3031人,村内现有在职干部5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名,高中文化程度1名,初中文化程度1名,村内经济有个体“七彩山鸡养殖场”一个,手工粉丝加工厂3家,主要农作物有棉花、水稻。 村党总支部下辖三个党支部,党员总数为83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建党对象5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年轻后备干部2名。 司徒村地处山区,有大量的石灰石存量,也是海螺、铁鹏两个水泥厂的后备基地,目前劳务经济是村民创收的主要经济支柱。 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党员议事、全程代理等平台,努力为全村村民办实事。2007年修建了全长6.8公里的水泥路,使村内交通有了很大的变化,2007年设立了司徒村警务室。 2007年司徒村被评为镇“计划生育”先进村,2008年被巢湖市组织部授予“民主管理示范村”称号,2008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
西山村 |
西山村位于陶厂镇最北面,整个村子三面临山,西南与云塘村和西塔村接壤,全村面积18.8平方公里,水域666亩,山场面积2313亩,下辖27个村民组,981户,3618人,其中劳动力1825人,常年外出务工117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64.3%。目前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90人,流动党员8人,后备干部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 在镇、村两级干部及群众的努力下,如今西山村电话普及率达80%,有线电话覆盖率达100%。村内拥有著名的二郎庙水库。 村内有小学,占地10亩,教师14名,学生420人。 |
官塘村 |
陶厂镇官塘村位于合芜高速关正道口和古塔路路西沿线5公里的山区丘陵地带,有山场面积3000余亩,旱地2000余亩,水稻面积有2800亩,人口有3486人,共辖20个自然村,党员95名,流动党员38名。目前,共有3名预备党员,3名建党对象,5名入党积极分子,今年以来通过各党支部推荐,共选拔5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后备干部。官塘村设为党总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分别为第一支部、第二支部、第三支部。村委会干部5名,其中书记为女性。 官塘村目前村主干路(村村通)长达2公里,自然村村地通基本达到砂石路材质以上,其中上苏村作为新农村试点村于2008年被省级“十七个”重点新农村示范村之一。2009年官塘村又增加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另外还成立10个清洁村试点,目前已全面动工。 在村总支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官塘村先后多次被评为镇计划生育先进村、镇综合治理先进村,同时多次获省、市、县表彰。今年3月份以来,官塘村全体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不忘民生工程,以兴修山区水利工程为抓手,加快公益事业建设步伐。 官塘村除有大面积山场外还有3个面积达千亩的水库资源,面对优良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政策,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投资兴业,目前已建茶园一座,养鸡基地一个,毛竹园森林公园水上公园整体绿色生态环境一处。另外,还拥有一座占地500亩的工业园区一座。 |
祁首村 |
祁首村位于含山县陶厂镇的东南面,靠近陶新路,与和县功桥相邻,由原祁首村与三庄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7个自然村,28个村民组,总人口3512人,面积达8平方多公里,耕地2668.8亩,是个半圩区。祁首村现有村干部5名,党员93名,流动党员13名,年轻后备干部2名。 村内农作物以水稻、油菜、棉花、生姜为主,全村村民收入主要为外出务工、经商,其中特种生姜种植也为全村大部分村民带来创收。目前,村内拥有一个生姜合作社、一座轮窑厂、一个在建的小型铁锅制造厂,两个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人均年收入达4500元以上。 祁首村生姜合作社是本村,也是陶厂镇规模比较的一个农民自发性合作组织,现有会员60多人,种植生姜200多亩,年产值达150多万元,生姜每亩纯收入近7000元。生姜合作社在政府的引导下,主要开展生姜栽培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统一供种、统一组织销售、不定期组织科技专家到田边实地指导等。 祁首村的另一特色是外出务工人员多,有近千人外出务工、经商,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从事餐饮、建筑、服装行业,每年为村带来2千多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祁首村两委干部号召广大村民大力开发优质水稻种植,每年种植达2000多亩,如今种植采取科学栽培、机械化耕种,既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产量,村民整体收入逐年增加。 |
铜庙村 |
铜庙村位于陶厂镇南部,合巢芜226省道从村东部路过。全村面积7.2平方公里,水域894亩,耕地2742.48亩。全村下辖11个村民组,总户数为90户,总人口352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1633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为1570人。目前村两委干部6名,党员134人,其中流动党员13人,年轻后备干部6名。 在镇、村两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全村电话普及率达95%,燃气普及率达7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村民自来水通及率达80%。 村内有小学两座,其中铜庙小学设在226省道路边,校内教师16名,学生386人。黄墩小学设在黄墩村内,校内教师8名,学生178人。 |
云塘村 |
云塘村地处陶厂镇东侧,总人口3656人,村委会下辖17个自然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总数86人,外出流动党员12人,到目前为止,预备党员2名,建党对象5名,入党积极分子7名,并拥有6名后备干部。 云塘行政村现有耕地2570亩,大部分分布在新胜圩、庆丰圩、南二过圩、翁圩、大易圩内,其余分布在山岗丘陵地带,陶南路贯穿村中心。由于这个地理条件,改革开放初本村人均收入较低,属贫困行政村,从80年代开始,象易宏前、过申元等有开拓精神的青年外出打工经商,现已初具规模,大大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许多劳动力的就业,目前劳务经济已成为本村村民创收的主要经济支柱。 行政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协作,竭诚为广大村民服务,充分利用党员议事、全程代理的平台,努力为广大村民办实事。2006年被确立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设立云塘村警务室,竭诚为村民服务,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1997年被含山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安全文明村”。2002年被评为0含山县委农村“-”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被含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村,2006年、2008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2007年率先在全县实行村干部“一述三定”,2007年被含山县委确定为“五个好”村党组织,同时被确定为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行政村总支部书记过振余同志被巢湖市组织评为“优秀村级书记”, 2008年被评为巢湖市民主管理示范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