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镇富民社区位于仙踪镇区域中心,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299人,社区辖26个居民组,是仙踪镇的政治、经济、商业活动所在地。
富民社区文化底蕴深厚,江淮桥、大陈墩遗址历史悠久、闻名远近,是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区。交通便利,省级公路古塔路穿社区中心而过,仙牛路、仙煤路以及数条镇内公路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发达的公路枢纽。
富民社区水利条件优越,长山水库及其水系内的夏坝、北干渠、大官塘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社区还被认证为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近年来,我社区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蔬菜大棚、草莓大棚面积逐年增加。
我社区“两委”将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居民共建为动力,为构建平安、和谐的社区作出不懈的努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522106 | 238000 | 0555 | 查看 富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富民社区 |
仙踪镇富民社区位于仙踪镇区域中心,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299人,社区辖26个居民组,是仙踪镇的政治、经济、商业活动所在地。 富民社区文化底蕴深厚,江淮桥、大陈墩遗址历史悠久、闻名远近,是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区。交通便利,省级公路古塔路穿社区中心而过,仙牛路、仙煤路以及数条镇内公路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发达的公路枢纽。 富民社区水利条件优越,长山水库及其水系内的夏坝、北干渠、大官塘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社区还被认证为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近年来,我社区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蔬菜大棚、草莓大棚面积逐年增加。 我社区“两委”将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居民共建为动力,为构建平安、和谐的社区作出不懈的努力。 |
河刘社区 |
河刘社区位于含山最北端点,下辖一个街道和12个自然村,面积3.6平方公里,社区478户,人口2086人。 独特的区位优势:河刘社区地处巢湖、滁洲两市,含山、居巢、全椒三县(区)交汇点,是名符其实的含山北面窗口。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水路建0头,沿滁河航道直下长江、汇通四海。陆路由312国道主、附线及206省道交叉构成,周边上海、南京、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十余座城市均有直达班车,可以朝发夕至。在2008年雪灾中,日过境车辆上万,发挥了重要的应急作用。 优良的基础设施:河刘社区是原河刘镇所在地,不仅街道建设颇具规模,而且建有各类社区服务体系,有学校、医院、加油站、信用社、自来水、电力服务厅及电信、移动、联通等服务网点。是一个相对自足的社区系统,基本满足本社区及属河刘镇三分之二行政村居民的生活需求。 深厚的经济底蕴:因为水陆交通便利,又与百年老镇古河一桥相连,这里的人民早就有经商的传统。改革之后,他们通过过境车辆销售土特产改善生活,通过水路 运销售木材,满足当地需求。改革开放之后,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逐步形成农贸大市场、沿桥集贸等商业集中区。并建有货运码头、石料专用码头,拥有重型车辆二十余台,近百吨以上货船六艘,五百吨以上货船六艘,是本镇建材外运的重要通道。街道拥有依斯特有限公司、友君拖拉机装配等大小工厂十余家,职工五百多人。 和谐的社区生活:河刘虽处于三县交界,社情复杂。但在政府及社区的不懈努力下,社区生活十分安定,尤其近年来,社区两委工作主动,责任心强,深得群众拥护,社区各项事业开展十分顺利。黄、赌、毒现象得到根本治理,打架斗殴现象罕有发生,邻里和睦,急难相助。人民群众生活富足,社会保障日趋完善,是理想的人居环境。 |
姚庙社区 |
姚庙社区位于仙踪镇西部,总耕地面积1551亩,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总人口2252人,社区辖14个居民小组,姚庙社区系原姚庙乡政府所在地,集市繁华,交通便捷,公路横穿古塔路中段,人口流动量大。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两委一班人团结下,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和表扬,姚庙社区将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居民共建为动力,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作出不懈的努力。 |
岗胡村 |
岗胡村位于仙踪镇北部,与全椒县古河镇隔着滁河相望,东面与我县古昭关相连,村内总耕地面积约3200亩,林地约1400亩,自国家实行村村通工程,下沈至张渡小学,孙庄至王见村约5公里,水泥主干道,改变交通不便历史。 我村共19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3100人。 村劳务经济优势明显,每年约有1300人在外务工、经商,主要分布上海、浙江、江苏一带,村内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棉花、花生、优质稻约85%,不断扩大经济作物。 我村有党员77名,村两委干部6人,通过群众民主推荐,村民代表38人,近年来村全体党员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充分发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党员议事制度,党员干部承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真诚服务于群众。 |
八熊村 |
八熊行政村位于仙踪镇南部,东与环峰镇交界,西与省润基水泥厂接壤,四周环山,属丘陵地带。 八熊行政村有13个自然村,总村民人数为2670人,其耕地面积有2300余亩,山场面积有6000余亩,属于国家生态林,另外有一千余亩青山石,有丰富的石矿资源。 八熊行政村有两口水库,即尖牛洼水库和太平庵水库;尖牛洼水库位于原八熊行政村境内,水口面积约有100亩,是原八熊行政村9个自然村农田主要水源,是下水鱼类养殖和水上家禽养殖的理想场所。太平庵水库位于原龙岗行政村境内,有200多亩水口面积,一方面是农田灌溉的水源,也是养殖业的理想场所。 八熊行政村的村部设在八熊自然村的村东部,有村部两间层,新建医疗室四间,另有两间计生服务室和一间广播室,村部的固定资产约有十万余元,行政村两委人数为四人。 仙横路贯穿八熊行政村境内,此路区在拓宽并新建为7米宽的水泥路,有望09年底全面竣工。 八熊行政村山青水秀,交通便利,是休闲、度渡的理想境地,是建筑材料加工的理想场所。 欢迎到八熊行政村柴庄走一走,看一看! |
前卫村 |
前卫行政村是2006年后体制改革合并的行政村(前黄、魏集两村),村民3895人,村组22个,党员108名,8个党小组,党总支1个,下设2个支部,两委干部5人,全村耕地总面积3555亩,广大群众勤劳朴实,相处和睦。 该村坐落在仙踪镇的西北部,村北由塔古路穿趣,村南由善尉贯穿,“村村通工程”经半边店直达村部、学校和村卫生室,村组之间皆有砂石路相连,交通便捷,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地方便。村内有退耕还林350亩,长山水库上游洪荡圩开发区有可养水面470面,形成了大面积立体养殖基地;仙踪镇原第二轮窑厂100亩空地,可适应养殖、建厂等建设需要;辖区有二级提水站1座,自流、提水灌溉条件较好。该村属丘陵地带,土地脊薄,易旱易涝,农作物种植以水稻、油菜为主。 村内企业有大米加工厂2座、涵管制造厂2家,装饰材料厂1家,1所完小即前黄小学。我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200余人,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每年能挣回几千万元,其0国务工有60多人,每年汇回家乡300多万元,为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8年春,村两委班子改选后,团结一致,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支持下,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斗志的意气带领广大群众奋力拼搏,为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
长山村 |
长山行政村地处长山水库上游,北与居巢区夏阁镇相邻,东与清溪镇隔山相望,现辖24个自然村,38个村民小组,人口4775人,库区移民2000人,党员数120名,无论从地域还是人口数,皆为仙踪镇1号。 村内现有耕地面积3500亩,退耕还林面积2400亩,公益林面积近5000亩,林木葱郁,气候清新,景色宜人,现建有小型水库3座,灌溉面积约600亩,境内有提水站3级,保证了农作物的旱涝 ,农作物以油、粮、棉为主,特色农业以茶叶为发展龙头,现正在6个自然村进行土地平整项目工程,极大改善农民种田的落后面貌。 境内有3条主干道,全部修建了水泥路(约4KM),自然村之间村村通砂石路,交通便利, 积极争取库区移民项目,在未来二、三年内,实行村村通水泥工程,使长山村的村 将得到极大的改观。 村内现有企业两个,宝峰茶叶有限公司、双发铸造厂、小型茶场3个,有3所小学:长山小学、双林小学、童坛小学,境内的名胜古迹有长山龙洞、宝峰等,双林的银杏村,4年牡丹茗,童家坛等。 经过2008年村村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大力加强,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村村及党员的大力支持下,长山村将积极开展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党员议事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广大村民朝致富路上大路步前进。 |
玉皇村 |
玉皇行政村地段处仙踪镇东南部,全村具有18个自然村,总人口4250人,土地面积15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60公顷,山场面积460公顷,村现有两委干部5人。 省道古塔路及镇主要道路仙牛路都穿境而过。另外村中又修建了二条水泥路,途经10个自然村,其余的几个自然村都修建了砂石路。村中有青山水库一座,库容27万立方米,镇主要渠道长山水库南旱渠途径我村10个自然村,给村中抗旱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安徽省润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座落在村附近,此外村中还有二个小型石料厂,为村中近百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使得村地方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005年根据上级的指示,将原玉皇行政村与清水塘行政村进行了合并,合并后总负债35万元,新的领导班子在镇党委正确的领导,利用出租山场,减少报告费,并压缩生产性开支等手段,4年内消化村级债务共15万元。 村中现有党员88名,其中女党员8名,现在村中每年都有发展年轻党员2名,作为村中的后备力量。村中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众-,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刑事案件,村中设有治安信息员,确定地方平安。 |
东洪村 |
仙踪镇东洪村位于仙踪镇中西部,2005年由原东洪和大圣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辖有16个自然村,24个村民组,全村现有人口3200人,耕地面积2700亩,山场3300亩,大型企业润基水泥公司和含山县库容最大的长山水库坐落在我村境内。现有村干部7人,党员总数67名,全村党员在-精神的指引下,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人民为建设富裕东洪村努力奋斗。 我村农业生产以油菜、水稻、棉花种植为主。为了积极引导农民致富,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我村特色产业致富,近年来,我村在村山场上打造300多亩生态茶园种植基地;2011年以来,经过努力,并引进浙商投资,又在东洪村的荒山上正在建设“绿色景观苗圃园”,此项目的建设对带动和引导村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致富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我们力争以茶叶、苗木花卉协会为载体,以村林场生态茶园为龙头,以茶场+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茶产业和苗木花卉产业。我村水面资源比较丰富,通过大力鼓励村民进行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引进特色品种,鼓励村民种植葡萄、菊花等经济作物和桂花、香樟等珍贵树种致富。 重视劳务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村两委班子多次研究方案,确定由村两委干部分片抓落实。在本地,通过与润基水泥公司协调,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在江苏、浙江等地,我村已培养出一批约300多人的宾馆服务业“创业大军”,他们的人均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通过加强组织、联系、人员培训,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计生、信息、司法等服务,帮助留守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消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2008-2012年我村实现年劳务输出800余人,2012年劳务收入突破2000万元。其中在本地润基公司就业200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元;外出6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积极筹划旅游业的发展,为我村经济发展再添新活力。我们东洪村山水相连,景色优美,特别是长山水库和成片山场茶园基地相连,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都是城市居民所向往的美景。东洪村所处的是有历史故事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种茶文化源远流长。距离村五公里处有明代留下的江淮桥;村内有南宋爱国将领姚兴抗金“古战场”、 “纪念馆”, “大城墩遗址”等众多的历史、人文资源。为此,我们专题召开了村两委会,研究发展我村旅游业,目前已制定了发展规划,正在积极引导群众以发展苗木花卉为基础,逐步开展农家乐生态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把旅游发展打造成我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在上级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东洪村正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 |
葛集村 |
葛集行政村位于仙踪镇西部,村民至长山水库上游西边至巢湖交界,北边至善尉路沿,南边至座小山,村内有村庄17个,村民组26个,676户,人口2368人,劳力1230人,外出务工650多人,一个党支部78个党员,6个村干和一名大学生村官,有出国务工100多人,在外务工百万元户有5户,几十万大户有10户以上,全村耕地面积3100亩,有山林面积2000多亩,退耕还林面积2500多亩,经果林50多亩,村内有二个养殖合作社,一个养猪坊,每年养白鸭60多万只,养土鸡6万多只,产蛋10万多个,养猪200多头,水面养殖面积1千多亩,养鱼60多万尾,养蟹5万多尾,合作社有办公室6间,电脑2台,电话15部,手机26部,办公桌椅20张,沼气池36口,养殖户户户用沼气,每年职售水果20多吨,养殖年收入500多万元。 村内有3条村村通水泥路穿过,村村沙石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村内有卫生室一个,医疗点二个,分别在葛集、东乔、张旺,群众就医方便,村内有小学1所,有利于学龄前儿童上学,村内通讯率达到90%以上,真正达到户户有电话,有手机,村内大小车辆100多辆,运输运客都很方便,通过电网改造,现有变压器7台,彻底改变了以往用电不正常,高价电的状况,现在户户有彩电、有冰箱、洗衣机、空调、太阳能等高档家电,人人都有高楼的享受。 葛集村虽说是丘陵地区,但村内有山、有水、有林、有养殖基地,是发展养殖的好地方。 |
骆集村 |
骆集行政村是2006年体制改革合并的行政村(骆集、黄六两村),村民3700多人,村组19个,党员近120名,耕地3800多亩,广大群众勤劳朴实,相处和睦,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 该村座落在仙踪镇的北部,处在距仙踪、古河两镇之间地段,塔古段自南向北贯穿,“村村通工程”的三官庙至再安、骆集街至高张路与塔古路相接,交通便捷。村西部是山区,有近4000亩的公益林带,退耕还林地有2200多亩,区域内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建有小型水库3座,提水站3个,推挖了数个当家塘,自流、提水灌溉条件较好。该村属丘陵地带,农作物种植以一稻一油为主,并形成特色养殖:张广的白鹅养殖,北夏的生猪养殖,大余的母猪、大白鸭养殖。为开辟新能源,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全村共建有140多口沼气池,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村内企业有黄六轮窑厂、黄六石料矿,河初级中学、黄六小学、骆集小学三所学校;广大群众尊重教师,重视教育,每年都考取了10多名大学生。同时,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多,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每年能挣回数百万元,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春,村两委班子改选后,团结一致,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支持下,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斗志的意气带领广大群众奋力拼搏,为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
五里村 |
五里村地处仙踪的北面,东与昭关镇大宣行政村相连,半山半圩,易旱易涝,导流河贯穿于6个自然村,仙河路贯穿于村。全村98名党员,8个党小组,22名党员议事会代表,44名村民代表。辖21个自然村,43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3817人,3894亩耕地。水泥路2.4公里,砂石路各村连通。一所全日制小学,一所新型医疗室。五里村民勤劳、善良,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团结互爱,全村有经纪人27人,从事农副产品、家禽羽毛等。全村以一油一稻为主。 近两年来,以简道传为龙头的大棚蔬菜生产成直线上升趋势。导流河由原来的天然养殖改成现在的人工养殖,养殖户简道龙现在准备网箱养鱼、养虾、养蟹;黑马塘近50亩的水面现在出租给他人进行鱼、虾、蟹精养,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白马塘的60亩水面现在正在与外地养殖大户进行洽谈合作事项,全村的农村现在进行了产业大调整,实行订单农业,发展小五早经济农业,正在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之路。 2006年区划调整后,五里村两委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两委干部团结一致,勤奋工作,紧紧依靠广大党员、村民代表、党员议事会代表和广大村民,把五里村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名列全镇先进行列。 五里村两委一班人,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励精图志,把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意识,为把五里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六衡村 |
六衡村地处含山县仙踪镇西北,素有含山县“西伯利亚”之称,西与居巢区夏阁镇(原西峰乡)毗邻。六衡村原名为六家衡(音hòng),为太平天国期间六名农户为躲避战乱,从桐城移民经过长期繁衍而来,至今,这里仍保留着桐城的许多方言及居风民俗, 六衡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农副产品齐全,拥有耕地2170亩,水面160亩,山场面积达2万亩,有林1.5万亩,农作物盛产油料、棉花、芝麻、山芋、蔬菜等,其中以苎麻为特色优势。山羊养殖依靠夺天独厚的山场资源,已初具规模,存栏达4200头,并成立了含山县诚信养羊专项合作社。 村内矿产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石料资料和未探明的矿藏,是发展采掘和兴办企业的理想地方。村内有2座小型水库,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六衡村交通便捷,善(厚)尉(桥)路穿境而过,路含山县城仅28KM,与巢湖市相隔30KM,与南京、合肥、芜湖相距均在100公里以内。村内5条主干道横贯南北、出行方便快捷。全村电力供应充足,通讯设施完善,拥有10个台区,高低压输电线路70余公里,程控电话覆盖率达100%,投资环境优越。 现在,六衡村广大干群正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昂首阔步前进。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星级的服务、廉价的劳力、广袤的土地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我们深信,有你我的共同努力,明天的六衡村将更加繁荣昌盛,富丽辉煌。 |
江淮村 |
江淮村地处含山县仙踪镇东南,境内有古塔路、仙谢路、仙姚路经过,交通发达,地理位置独特,仙踪镇工业园区坐落在我村,入园企业达10多家。自然资源相当丰富,耕地面积约2760亩,林地面积约1050亩,水域面积约1300亩,山场面积约1200亩,竹林约80亩, 江淮村规模较大,人口约3170人,辖管14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村庄有何庄、张应、刘子朱、大曹、鲍上坂、大下、小下、大苏、小苏、岱陈、毛庄、朱庄、小庙,村内道路便利,水泥路3条,砂石路6条。 江淮村已有大曹、大苏、朱庄3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脏、乱、差的面貌。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丰富群众生活。 江淮村仍然存在着工作不足,如水利条件确实相当差,当家塘坝、水渠严重淤塞,小苏站、毛庄站年久失修,砂石路损坏严重,我们将围绕不足方面开展工作,改变现状。 |
再安村 |
再安村位于仙踪镇东北部,北边与全椒县的古河镇隔着滁河相望,东面与我县的昭关镇相连,村内总耕地面积约4000亩。村内零散分布水面约200多亩,有新老两条滁河穿过,水资源较为丰富。村距离我县南北动脉——塔古路约5公里。自国家实行“村村通”工程以来,村积极抢抓机遇,修建了贯穿全村“一横一纵”两条水泥主干道,极大地改写村交通不便的历史。 全村共辖13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2400人。村劳务经济优势明显,每年约有800多年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流入江、浙、沪一带,尤其集中在苏州、常州两地。一般从事纺织、建筑和餐饮业。村内农业种植主导品种为水稻、棉花。2006年以来,在村大力宣传发动和带动下,优质稻、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分别达到80%和75%以上。 村内可利用水面面积较大。为此,村大力发展水面综合养殖。2007年以来,在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农民养殖水禽规模正逐步壮大。2008年全村家禽共计出栏1.2万多只,投放鱼苗约5万多尾。养殖户由此带来的经济收入达60多万元。 村现有党员58名,村两委干部6人,通过群众推荐产生代表32人。近年来,村全体党员干部务实求真,因地制宜,充分发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两种两养”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落实党员议事、党员干部承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活动载体,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要求,真诚服务于群众。 |
邵集村 |
邵集行政村位于仙踪北面,属原河刘镇,与再安、岗湖两行政村相连,属于半山半圩,易旱易涝,全村70多党员,7个党小组,24名党员议事会代表,45名村民代表,10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700人,3330亩耕地亩,水泥路7公里左右,砂石路各村相遇一所全日制学校,新办一所正规化医疗室,2名医务人员,全村以一油一稻为主,主要劳力以外出务工,全村团结、稳定、勤劳朴实。 近两年来,从袁宗成养鸡为主体的龙头企业,九连塘以养殖为主线,形成了一定规模,全村农业生产也大幅度调查,以稻枝为主体,实现订单农业。 2005年区划调整后,邵集村两委一班人,在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勤奋工作,依靠广大党员,村民代表及广大群众,把行政村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邵集村的两委一班人,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为邵集村的建设而努力奋斗。 |
张塘村 |
张塘行政村地处含山县西北部,与居巢区交界,2005年并村后现有人口2280人,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23个,可耕地面积2500亩,古塔路从我村经过,交通便利。 我村处于半山半圩地势,农业生产圩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山区种植经济杂物,其中以棉花为主。近年来,山区村民积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于外地投资商签订白菜制种订单,白菜制种面积近800亩,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使村民收入增加。 我村山场资源丰富,盛产石料,我村共有石料加工厂五家,日产石料上百吨,远销南京、上海等地。 任家湖是我村水产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近2000亩,在养殖各种草鱼的同时,引进外地投资商养殖近1000亩水面的珍珠,提高了水面养殖效益。 海慧寺是我村佛教基地,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每逢初一十五,香客不断。 |
石婆村 |
石婆行政村位于仙踪镇西部,长山水库上游,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22个自然村,人口3822人,村现有两委干部6人。 石婆村属丘陵地带,长期以种植业主,主产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境内有一所完小,长山水库开发公司、姚庙建筑材料厂以及金羊棉业等三家私营企业。另外善尉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村内又修建了三条水泥路,途经15个自然村,其余的几个自然村也都修建了砂石路。 石婆村现有党员127名,其中女党员9名,村中每年都有发展年轻党员1-2名,作为村中的后备力量,现村中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刑事案件。 |
金洼村 |
我村原系张洼、金汤、大范三个行政村,于06年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现拥有31个自然村,总人口4724人,耕地面积4150亩,东和五里村接壤,南和前卫村毗邻,西和六衡一岭之隔,北与骆集遥遥相望,是一个横贯于古塔路的中枢要塞之道。 行政村现有党员114人,堪称政通人和,在和谐社会中,也系含北一枝花,改革开放以来,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本着要富先路的宗旨,自06年以来,全村水泥路达4.7公里,村村通了砂石路45公里,保障睛雨天畅通无阻。 电是生活之本,全村拥有大小变压器17台,达850千瓦。 没有文化皆是空 ,行政村现有完小1所,拥有学生160余人 ,单班点2个,在职教师达18人,于96年完成了普及九年制教育,现有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6人,大学生25人,莘莘学子遍及四方。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农创乱,行政村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张洼、狼洼、白云洼、长洼)四座水库抗旱排涝,各自然村兴建面积为650的当家塘65口,做到旱涝保收。 绿化山场2120亩,新增退耕还林1500亩,全村绿化率达89%。 全村拥有私家车22辆,机动车10辆,大型耕田机2辆,可以说,全村无所求,应有尽有,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