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马鞍山 >> 和县 >> 乌江镇 >> 金马村

金马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金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马村简介

  金马村概况
   金马村位于乌江镇西北部,东与本镇濮集社区、东北与本镇新濮村相接,西与西埠镇、西北与香泉镇相邻,南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隔双桥河相望。是2005年区划调整时由原濮集镇的金楼、马庙、刘李、石巷、何村五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51个自然村,105个村民小组,耕地14700亩,总人口 8634人。
   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105省道(合马路)横穿而过,到南京、马鞍山、芜湖、巢湖、合肥的车辆将在这里设停靠点,距南京、马鞍山、芜湖、巢湖均只有一小时车程,新建的和州大桥将进一步拉近了我村与和县城的距离,距县政府只有3公里。
   本村现有小学三所、幼儿园一所,卫生医疗点两处,镇敬老院坐落本村,这些对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分有利。
   本村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双桥河从村南部环绕,村东有鱼郎湖,村北有青龙湖,村内有刘王湖、金鸡湖,沟渠纵横,池塘点点,水面计 亩,水产养殖发达。有排灌站 座,装机 千瓦,水系配套,农业旱涝保收。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油菜,经济作物有甜瓜、蔬菜等。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现有多家个体企业落户我村,有粮油加工厂、建材厂、服装厂等。
   本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遍布全国各地,主要从事建筑、服装加工、餐饮、美容美发等行业,农民年人均收入达6200元。
   村党组织建设逐年加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6个党小组,231名党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424107 238000 0555 查看 金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马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金马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濮集社区

  濮集社区是由原濮集镇的濮集街道和邵李、严庄两个村合并而成,社区下辖8个单位、、6个居民小组及23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面积约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4290亩,水面面积约1600亩,内有渔郎湖等圩口。社区总户数约2079户,总人口约7546人(其中农业人口约3266人,流动人口约523人)    濮集社区地处乌江镇的南大门,南与历阳镇、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桥之隔,东与本镇黄坝村相望,北与本镇新濮村相连,西与本镇金马村相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105省道合马路(巢宁路)直插而过,县道孙卜路横贯东西,各自然村有水泥路、砂石路相通,交通十分便捷。    社区内有初中、中心小学各一所,幼儿园三家;卫生院一所、医疗点两家;农贸市场一处,瓜果蔬菜交易市场三处,各种农、杂、生活用品,饮食服务及加工等经营户约一百二十家;供电、供水、电信、金融、有线电视等单位均在社区设立营业网点,群众生活十分方便。       社区有抗、排机站9个(镇管2个站在内),水利设施完善,防汛抗旱能力较强,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生产以粮油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蔬菜、瓜果。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农民年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       社区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 14个党小组,党员147名(其中女党员15名,预备党员5 人,流动党员34人)。多次被评为县、镇“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被评为“巢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社区”。  

鼓南社区

  鼓南社区是千年古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县乌江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乌江镇政府所在地,省体育局下派干部挂职点,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经贸发达,人文荟萃。    社区成立于1985年,是一个典型的“集镇社区”。目前,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四千余人,常住人口近万人。居民以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辖区内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各1所,医院、银行、超市、加油站、农贸市场、文体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境内有明清老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霸王祠等名胜古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3名,有0正式党员80名。社区还是省、市、县体育行政部门定点帮扶单位、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结对共建单位。    近年来,社区“两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振奋精神抓发展、创新管理促和谐”主题活动、“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等,认真谋划,争取支持,主动作为,为居民办了一些实事、好事,初步改善了社区面貌。共争取和实施项目20余个,各方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还成功举办了两届社区居民趣味运动会,丰富了居民生活,促进了社区和谐。社区体育俱乐部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社区俱乐部”,我社区还被马鞍山市评为“市级文明社区”,等等。   

惠北社区

  乌江镇惠北社区成立于2001年,本社区位于乌江镇内,东临长江南临鼓南,省级公路巢宁路贯穿其中,水路交通便利,被称为和县的北大门。    社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200余人,社区居民以从事商品贸易为主,远近闻名的“小商品市场宝利城”坐落其中,是乌江镇的经济商贸中心。    社区“两委”班子成员4人,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3人,有0正式党员34人。社区工作人员一直本着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为乌江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社区多次获得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五个好”居委区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2011年惠北社区将在乌江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居民在社区两委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联社区

  四联村位于乌江东北部,东临浦口区,南临惠北,西临驷马河,巢宁路贯穿其中,水陆交通便利,由四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46亩,全村人口约1420人。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全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目前人均收入约9900元,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十分看好,精果园梨树栽培约320亩,形成全村产业一大优势,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所加强,党支部1个,4个党小组,36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个,预备党员1个。   

百姓村

  一、基本概况    邮编:238251 代码:107201 区号:0555 拼音:Baixing cun    百姓村地处皖东、苏南交接,由原百姓村和颜周村合并为“百姓村”。其东靠六朝古都-南京,西有香泉温泉度假胜地,南邻和县乌江工业园,北接江苏省浦口区。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巢宁”路上“车水马龙”、驷马新河船舶往来、“浦桥玉剑”茶香四溢、生态园林-其中,正所谓“百姓人之家,佳之百姓也”!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86亩。百姓村下有21个自然村,共785户,总人口2970人。村基层组织设有1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共58名党员,其中参加过革命的老党员3名,2007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2009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里在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发展、办实事的同时,也配套建设了1个医疗点、1间农家书屋和党员电教室,更好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二、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百姓村原名“百姓塘”。据说有三位才华横溢的财主为了更好的显示自己的才能,便仗着权势修挖了“百姓塘”,而且把当地的所有土地买为己有,让老百姓为他们做事,于是他们三个也成了地主,在当地赫赫有名。1947年,0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后来围绕在“百姓塘”的贫农们有了自己的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因此以“百姓塘”取名,几村合并,成立了“百姓村”至今 。   三、地形河流   百姓村地处褚落山东麓,属山丘、平原区,地形较为复杂,大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全村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9.2%,山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19.8%,水面覆盖面积占11%。    境内无大江大河,但村间沟渠遍布,村东部河流以驷马新河为主,东南为长江流域,东北属滁河水系。   四、气候情况   百姓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五、经济发展   全村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除传统的水稻种植外,重点发展家禽、渔业养殖、瓜类、豆类、茶叶种植等特色高效农业,目前茶叶种植面积300余亩,水产养殖达400多亩,人均年收入约4000元。   

卜陈村

  乌江镇卜陈村位于乌江镇中东部,北邻镇中心工业园,安徽省精细化工基地、中国农药工业五强企业—华星化工股份公司都坐落在村内。全村由原卜陈、民主、七星三个村委会合并而成,耕地面积5988亩,全村1200多户,含26自然村,54个村民组,总人口约4700人。省级公路巢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村内有三条主干道与各自然村相通;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陈卜村自然风景贻人、村庄整洁秀丽;在水利设施上,有五座抗旱机站和两座抗旱、排涝两用站,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村内有学校2所,医疗点2个,还拥有农资连锁店5个、农技服务室2个。新村部建设于2008年,设有人口学校、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档案查询室、全程代理服务室等,功能齐全;卜陈集街道为村民生活交易的中心场所,近年来狠抓文明创建,街道环境有了及大改善,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村民收入方面:全村除种植常规性农作物外,还规模种植黄金瓜、毛豆、四季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2000亩,年产量3000吨,都由村内瓜果交易市场集中销售到附近大中城市;村内苗圃花卉园、鱼鸭立体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建材生产、明腾包装、伟豪气体等村级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剩余劳力还可到省精细化工园、华星化工等大型企业就业,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逐年加强,现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142名党员,08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09年又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内其他各项工作在全镇均位具前列。   

黄坝村

  黄坝村概况    乌江镇黄坝村是全国优秀调解员、安徽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曹发贵故乡,位于乌江镇东南部,南邻长江,东靠安徽省精细化工公园,巢宁路穿境而过。全村由原黄坝、乙联两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4073亩,全村850户,含16个自然村,总人口约3100人。村内4条主干道让各自然村相互通连,其中8个自然村进行了村庄整治,完成了改水,改厕,村内水泥路硬化工程;黄坝村自然风景贻人、村庄整洁秀丽;在水利设施上,我村拥有4座抗旱、排涝两用站,村内有学校1所,医疗点1个,解决了学龄儿童的入学及村民就医的问题。    村主打产业为黄金瓜,大棚蔬菜、葡萄、苗圃等种植业以及水产养殖,集生产、销售一体化,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村集体年纯收入20多万元。    村集体基层党组织建设逐年加强,我村党总支委员会共有0正式党员101名,预备党员3名,我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设村

  建设村概况    乌江镇建设村位于乌江镇政治、文化中心,北邻南京市浦口区,东临长江,全村由建设、松棵、杨庄三个村委会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6661亩,全村1709户,47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6670人。省级公路巢宁路、乌香路穿境而过,村内有四条主干道与各自然村相通;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廖村村庄整洁秀丽,风景怡人;水利设施有三座抗旱机站和一座抗旱、排涝两用站,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新村部建设于2011年3月,设有人口学校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档案查询室、全程代理服务室等,功能比较齐全。    全村除种植常规性农作物外,还有规模种植黄色瓜、毛豆、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00多亩,单产量在3500吨左右,都由村内蔬菜瓜果经纪人集中销售到附近大中城市。村内家禽及水产养殖也初具规模,孵化生产、菜场、油厂等村级企业的发展也在逐渐壮大;村内剩余劳动力大多数到华星化工及工业园区企业就业,人均收入在逐年增长。    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逐年加强,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共有186名党员。2008年本村党支部被镇评为优秀党组织,2009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金马村

  金马村概况    金马村位于乌江镇西北部,东与本镇濮集社区、东北与本镇新濮村相接,西与西埠镇、西北与香泉镇相邻,南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隔双桥河相望。是2005年区划调整时由原濮集镇的金楼、马庙、刘李、石巷、何村五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51个自然村,105个村民小组,耕地14700亩,总人口 8634人。    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105省道(合马路)横穿而过,到南京、马鞍山、芜湖、巢湖、合肥的车辆将在这里设停靠点,距南京、马鞍山、芜湖、巢湖均只有一小时车程,新建的和州大桥将进一步拉近了我村与和县城的距离,距县政府只有3公里。    本村现有小学三所、幼儿园一所,卫生医疗点两处,镇敬老院坐落本村,这些对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分有利。    本村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双桥河从村南部环绕,村东有鱼郎湖,村北有青龙湖,村内有刘王湖、金鸡湖,沟渠纵横,池塘点点,水面计 亩,水产养殖发达。有排灌站 座,装机 千瓦,水系配套,农业旱涝保收。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油菜,经济作物有甜瓜、蔬菜等。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现有多家个体企业落户我村,有粮油加工厂、建材厂、服装厂等。    本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遍布全国各地,主要从事建筑、服装加工、餐饮、美容美发等行业,农民年人均收入达6200元。    村党组织建设逐年加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6个党小组,231名党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宋桥村

  宋桥村位于乌江镇西南方,北临周集村南临黄坝村,巢宁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村”,全村下辖16个自然村,人口3212人,总户数918户,总面积5350.4亩,水面积260亩。所有自然村都通石子路。在水利上,村内设有排灌站5座,村内水利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防汛抗旱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旱涝保收,其他公共设施也有所加强,全村所有自然村都通了电话、自来水,村内设有一个卫生医疗点,群众生活十分方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全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目前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目前人均收入约4000元,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十分看好,辣椒、番茄、瓜类等无公害蔬菜覆盖全村,形成全村一大产业优势,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所加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3个,14个党小组,99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2个,流动党员25名。    村两委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干群的拼搏努力下,一定能够把宋桥村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宋桥村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村投资兴业!   

新濮村

  新濮村位于乌江镇西北部,由原卜集、人民、朱裴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743户,6400多人,包含39个自然村,8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达9432亩。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1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74人,预备党员3人。   新濮村毗邻巢宁路二级公路,距离南京、马鞍山、芜湖、巢湖仅一小时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迅捷。   全村大部分属于丘陵地貌,经济发展以种植、养殖业为主,除种植小麦、油菜、水稻等常规性农作物外,还规模种植黄金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300多亩。辖区水面广阔,区内人民湖水域面积达4000余亩,水产规模养殖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效益显著。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不断搞活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脚踏实地引领广大群众向幸福生活迈进!  

新圩村

  新濮村位于乌江镇西北部,由原卜集、人民、朱裴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743户,6400多人,包含39个自然村,8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达9432亩。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1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74人,预备党员3人。   新濮村毗邻巢宁路二级公路,距离南京、马鞍山、芜湖、巢湖仅一小时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迅捷。   全村大部分属于丘陵地貌,经济发展以种植、养殖业为主,除种植小麦、油菜、水稻等常规性农作物外,还规模种植黄金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300多亩。辖区水面广阔,区内人民湖水域面积达4000余亩,水产规模养殖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效益显著。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不断搞活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脚踏实地引领广大群众向幸福生活迈进!  

周集村

  周集村位于乌江镇西北部,与香泉镇相接。全村总人口5418人,下有30个自然村,60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10705亩。全村党员189名,四个党支部,十六个党小组。    2006年4月区域调整后,原彪塘村、周集村、宝塔村三村合并,由于原周集村占地面积最大,故以周集村统称。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新的周集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全村在党的-精神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和政府号召,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同时发展多种经营,如具有特色的蔬菜大棚、家禽和水产养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村两委着实为人民办实事。    (1)铺设村村通水泥路3.75公里。    (2)兴建张保、胡山、李进宝、通往周集街道的便桥。    (3)修建乔刘桂王通往卜集街的跨河大桥。    (4)清淤当家塘6口、跑洪沟3条。    (5)为村民办理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    (6)兴建周集村合作医疗室。    三、2012年年底,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周集村部办公楼落成,村两委制定严格的上班制度,保证村部天天有人值班,事事有人处理。    在党中央政策的号召下,在-精神的指引下,周集村的村两委和村民们一步一个脚印,正在用勤劳的双手、质朴的热情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驻马村

  驻马村概况       驻马村位于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最东端长江岸边,因2000多年前的楚汉战争结束于此而名闻中外。北临驷马河与南京浦口区接壤,西依巢宁路,东临长江黄金水道,南有马和汽渡与马鞍山市区相连,省精细化工基地、乌江工业园均坐落于我村境内。全村辖37个自然村,共有1600多户,5400多人,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5921亩,主要以种植特色蔬菜(豆类、茄类、芦蒿、马兰头等)为主,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    村两委现有村干7人,村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12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46人,其中流动党员17人,女党员10人。   

石山村

  石山村地处和县乌江镇西北边,与南京市浦口区山水相连,辖9个自然村和1个石山新村,全村778户3286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2人,其中女党员9人。村内共有水泥路21条共计约18公里长,有两个小二型水库和一个占地近100亩的林场水库。全村土地总面积约为11980亩,林业总面积约为5058亩,农作物面积约为7000亩,石山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村。   石山村是马鞍山市美好乡村建设精品村,是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标兵、市村级活动场所示范点。近年来,石山村党总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规划建设了一块占地面积近220亩,可以整体搬迁12个自然村入住达550户居民的石山新村。现在,新村已初具规模,已交付村民住房439套,新村内公共配套设施如购物超市、农家饭店、农家书屋、卫生服务站、休闲广场、自来水、通讯、绿化、污水处理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也已投入使用。同时,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基础上,鼓励整村搬迁入住新村的9个自然村的农民加入了石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共流转土地4500亩。村党总支又通过选择性招商,引进了赭洛山茶叶合作社、现代梨园合作社、乌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石谷山苗木花卉基地、肯定农家乐园等5家有技术、实力强的企业,与农-手成立了苗木、茶叶、果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项目。   未来的石山将利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带的区位优势,结合本地区发展,规划建设一个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分区布局合理、产业发展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在项目区内将形成以优质茶叶产业、特色苗木花卉产业、无公害蔬菜瓜果产业、生态养殖产业以及休闲观光产业的5大主导产业,结合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文化,生产出新、优、特的农产品。发掘和利用乌江优秀的历史文化,拓展园区的休闲观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一个由“政府倡导、企业进驻、农民参与、科技支撑”的园区发展新模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石山村城乡发展和农民增收。   


金马村特产大全




金马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