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 >> 钦北区 >> 大垌镇

大垌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垌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垌镇简介

  大垌镇位于钦北区南部,钦城区北郊,距城区13公里。全镇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3379人,其中农业人口31627人,全镇耕地面积27954亩,其中水田18167亩。大垌镇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盛产水稻、甘蔗、荔枝、龙眼等各种经济作物和亚热带水果,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粘土、石膏、锰、钛、石墨、水晶矿和花岗岩等矿藏储量大、易开采。大垌的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北二级公路、铁灵、邕钦县际公路从圩镇交叉通过,南北、南防和黎钦铁路也从我镇贯穿而过,大型的马皇火车编组站设在我镇马皇村委会,是北海、合浦、钦州、防城港、灵山、浦北等县市通向首府南宁的交通要道,也是桂中、桂北通向钦州湾港口群的必经之地;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大垌红砖,水泥等建材闻名市内外,现有红砖厂30多家,年生产能力4.5亿块,红砖产品远销灵山、浦北、北海、防城港等地。吉民堂制药有限公司采用国内先进技术生产,年产值800多万元,计划设资500万元的松香厂正在建设中。为了充分地把大硐镇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大垌镇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引资960万元建设环城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安装电视共用天线,加强镇村两级卫生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城镇建设、文教、邮电通讯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34万人 155平方公里 450703100 535000 0777 查看 大垌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垌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垌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长田街道

   长田街道位于广西钦州市北部,东邻钦江,南与向阳街道相连,西、西南与南珠街道相邻,北与大垌镇接壤,现暂代管辖面积4.29平方公里(含钦州市部分主城区钦北新城建设用地2.36平方公里)。辖牛头湾、清水窝2个自然村,总数151户,总人口721口人。街道办事处筹建处驻长田街。2007年4月,由钦北区委办牵头组建,2007年8月,由钦北区委发文正式筹建,2008年9月,由钦州市政府办发函批复成立长田街道办事处,设城北社区、皇马社区和大井社区。拟辖区域面积扩大到大垌镇的江表村与大井交界处,面积34.04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自汉设合浦郡以来均为钦州(安州)辖地,1994年10月钦州撤地设市后,地属钦南区辖管。2003年8月,钦市发〔2003〕21号文件将北至南北二级公路,西至钦州湾大道,东至钦江,南至钦北铁路所围合的区域,总用面积为2.36平方公里,划为钦北区城区建设范围,同年10月钦北区行政办公地点在该处动工兴建。2006年1月钦北区委区政府搬入新址办公,并设立钦北区行政信息中心。2007年4月,钦发〔2007〕11号文件将2.36平方公里内的牛头湾、清水窝划入钦北区辖管,同年9月,钦北区政府先后报送相关材料到市一级,现正等待自治区民政厅的批复。2009年7月,钦北区委、区政府设立0长田街道工作委员会及长田街道办事处,并将机构设置等相关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   。   自然环境   长田街道地处属半丘陵地区,驻地附近多是小丘陵,西北、东北高,向南倾斜。境内有弯弓岭、望海岭、横田岭等山岭。主要河流为钦江,建有青年水闸。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最热为7月份,月平均温度28.6℃,最冷为1月,月平均温度13.4℃;年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为-1.8℃;无霜期350天以上;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4.24千卡/cm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6小时;年均降雨量2028.7mm。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降雨量221mm,仅占年降雨量的10.9%;5~9月份为雨季,降雨量1618mm,约占年降雨量的8%。总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夏湿热,冬干暖,给热带南亚热带农作物生产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城镇建设   境内分别铺设有兴北街、财源路、长田街和长盛路、拥军路等12条主要街道。  

大垌镇

  大垌镇位于钦北区南部,钦城区北郊,距城区13公里。全镇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3379人,其中农业人口31627人,全镇耕地面积27954亩,其中水田18167亩。大垌镇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盛产水稻、甘蔗、荔枝、龙眼等各种经济作物和亚热带水果,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粘土、石膏、锰、钛、石墨、水晶矿和花岗岩等矿藏储量大、易开采。大垌的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北二级公路、铁灵、邕钦县际公路从圩镇交叉通过,南北、南防和黎钦铁路也从我镇贯穿而过,大型的马皇火车编组站设在我镇马皇村委会,是北海、合浦、钦州、防城港、灵山、浦北等县市通向首府南宁的交通要道,也是桂中、桂北通向钦州湾港口群的必经之地;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大垌红砖,水泥等建材闻名市内外,现有红砖厂30多家,年生产能力4.5亿块,红砖产品远销灵山、浦北、北海、防城港等地。吉民堂制药有限公司采用国内先进技术生产,年产值800多万元,计划设资500万元的松香厂正在建设中。为了充分地把大硐镇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大垌镇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引资960万元建设环城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安装电视共用天线,加强镇村两级卫生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城镇建设、文教、邮电通讯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平吉镇

  平吉镇位于钦州东北部,东邻灵山县,南近钦南区久隆镇西与大垌镇,小董镇接壤,北与青塘镇、板城镇相连。距市区30公里,钦州港50公里,交通运输便捷,区位优越,黎钦铁路、钦灵公路、钦陆一级公路等贯穿腹地,规划建设的平陆运河也在我镇的中心通过,是集公路、铁路、水路于一体的交通中心,镇内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各村开通了程控电话,通讯发达。该镇辖区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全镇共 28条自然村总人口73901人,其中城镇规划区居住1万多人,劳力资源丰富。辖区面积259.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78973亩,耕地面积74428亩,其中水田面积50793亩。主要生产水稻、甘蔗,水果(以荔枝、龙眼 ,四季香桃等为主)等农作物,境内有以紫胶场、金华、金鑫、大力神、光彩等50多个外引内联果场构成的6万亩优质水果基地,3 万亩甘蔗生产基地,畜牧水产基地,3万多亩的优质谷基地,1 万多亩速生桉基地,一个轻工业生产基地(即平吉糖厂、南亚酒精公司),钛铁矿、锰矿、石膏蕴藏丰富。有化工厂、炮竹厂、砖厂、钛选厂、石膏粉厂、酱油厂、锰选厂等一批中小型乡镇企业构成的平吉镇"工业走廊"稚形初显,是一块投资的理想之地。由党委、政府引进湖南蓝天化工有限公司投资的平吉化工厂已正式投产,年计划产值2300万元,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加拿大、欧洲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年产酒精6500吨以上,产值2200多万元的南亚酒精业方兴未艾。荣获"广西创新计划新技术、新产品金奖"和"国家监督专项抽查、质检合格好产品"的"老祖母"酱油,走俏国内市场城建文教、卫生等事业欣欣同荣。.  

青塘镇

  青塘镇位于钦北区东北部,南连平吉镇,西接板城镇,钦灵公路穿圩镇而过,黎钦铁路过境,并设有小分站,交通网络比较完善。全镇总面积18660亩,下辖1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1839人,其中城镇居民2004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5809亩,其中水田面积22279亩,山地面积10322亩。全镇农业生产以种植为主,水果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其中荔枝6270亩,龙眼5720亩,芒果1000多亩。青塘出产的荔枝、龙眼、芒果、木菠萝畅销区内外。青塘镇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石膏、钛、铁、重晶石等大生产资源,其中石膏尤为丰富,产品远销国内外,素有"石膏之乡"美称。青塘境内石膏蕴藏量约为1.8亿吨,是个投资开发的好地方。目前全镇共有大小石膏开采场30多家,每年可开采石膏3万多吨,打粉厂8家,年加工石膏粉2.5万吨,远销国内外,是青塘一大支柱产业,前景十分看好。几年来,青塘镇经济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全镇共养鸡50万羽;鸭450万羽;鹅3万羽;猪13000头,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充分利用低产田,将低产田连片开发,改成水塘,搞立体养殖(即水面养鸭养鹅,水中养鱼)。形成一条饲料-鸭鹅-粪便-鱼的生态食物链,鱼肥鸭壮,一举两得。目前,全镇共改造低产田500亩,年出栏肉鸭400万羽,远销区内外,形成大规模养殖示范点,打开了一条致富奔康新路子。改革开放以来,青塘镇的文教、卫生、城镇建设、邮电通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与钦北国土分局合作开发望圩岭小区,第一期开发23亩,投资60万元,宅基地66套,建新街道三条,三鸟市场一个,集资兴建一座望圩岭大桥,并将于今年4月份投入使用,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实现办公楼房化,同时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通程控电话。各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得到自治区、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中心校还被列入钦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卫生事业跃上新台阶,农村改厕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去年成功地建设了青全上河灾后新农村,并已投入使用,沼气建设、改水、改路、改房、改厨等工作上一新台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得到加强。"监督网"工程进一步完善。.  

小董镇

  小董镇位于钦北区中部,南距钦州市区28公里,北距首府南宁82公里,全镇面积150.3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1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1万,其中城区人口2.8万;现有耕地面积36210亩,林地面积110757亩,水果种植面积44812亩。小董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麻通、小董三黄鸡等农副产品享誉区内外。辖区交通便利,南防铁路穿境而过,建有一个县级火车站,有邕、钦、灵等五条公路交汇,地理位置优越,是周邻二十多个乡镇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品销售交易中心。小董镇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邮电通讯实现光缆化,无线通讯覆盖全镇;城区有4条3.5万伏电力供电,建有一个11万伏变电站,建有一个日供水10000多吨的水厂;"八五"、"九五"期间先后开发了城西、城东、城北三个商住区,新建了三个市场,其中小董镇交易场是广西乡镇级较大的股份制市场之一。城建监察和镇区环保卫生工作已形成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建设的发展。小董镇乡镇企业繁荣发展,现已形成钢铁铸造、羽绒加工、水泥化工、烟花炮竹、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加工等产业体系。近年来,小董镇深入贯彻实施自治区党委提出的"1234610"工作思路,大力建设荔枝、龙眼、竹子、蚕桑、优质谷、速生林、三黄鸡生产基地,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小批发市场,搞活商品流通;大力发展带税产业,推动企业资产运营,盘活三线企业,实现企业新振兴;大力建设双文明新村,改善城区居住投资环境,强化城镇集聚功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获广西"十强镇"、"百强镇"、广西"乡镇之星"、"全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乡镇"等称号,并被自治区确定为小城镇居民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全镇实现农业产值28027万元,乡镇企业产值77012万元,财政收入13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0元。小董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充裕的土地和劳力资源,能工巧匠甚多,是钦州市侨乡之一,交通发达,城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小董人民勤劳勇敢,具有浓厚的商品意思、科技意识和开放意识,小董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理想投资开发宝地。小董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让小董更加繁荣富裕,绚丽多资。.  

板城镇

  在钦北区东北部。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4.7万,壮族占10%。辖14村委会,有143自然村。1950年为板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3年置镇。矿产有花岗石 、锰和钛。产茶叶、桑蚕、梨、荔枝、龙眼。有中小学28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板城圩,在区人民政府驻地北38公里,小董江东岸。人口1 000。传建圩时,其周围地下埋有很多木板,曾名板寻,后演化为今名。有爆竹、 农具等厂。酸甜糖梨为地方特产。有公路接邕湛公路。.  

那蒙镇

  那蒙镇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北部,地处钦邕二县区结合地带,系钦北区北大门,南北二级公路贯穿全境,毗邻小董、大垌、大寺三个镇,南距钦州市区28公里,北距首府南宁86公里。全镇总面积为137.7 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595人;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00人。镇内有钦西35千伏高压电力线直接向那蒙供电,西津至防城35万伏输电线在境内通过。城区内有7位数程控电话交换机,移动电话联网发射塔,国防通信光缆穿境而过,电力充裕通信发达。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4078亩,其中水田面积24865亩,旱地2420 亩,坡地6793亩。该镇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12347610"工作思路,以农业"十大基地"建设为龙头,大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镇优质水稻面积达到92%以上,发展水果面积39677亩,人均有果达到了0.8亩,其中荔枝22895亩,龙眼5509亩,芒果2540亩,香蕉6639亩。建有那贡优质果苗基地1050亩,产品畅销广东、湛江、云南等地。引资开发建有竹山现代农业示范园500亩,规模连片种植大青枣、红皮香蕉、圣女蕃茄、凤梨释地等名特优品种。盛产有陂角大头菜,连片种植达到1000亩。株重2-3公斤,亩产达3千公斤以上,享誉区内外,去年,全镇规模养殖肉鸡达120万羽,外地老板纷纷前来收购。目前,全镇建有沼气池5000座,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良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那蒙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近年来,城镇建设速度加快,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购销繁荣,是一个投资置业的好地方。目前,全镇拥有私营企业多家,支柱企业有绿宝石水泥有限公司,烟花炮竹厂、松香厂、家私厂,这些企业为那蒙经济发展,财税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那蒙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完后被评为全国试点镇和广西生态农业示范镇,2002年又荣获自治区级"文明镇先进体育(乡)镇、钦州市"-"学教活动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长滩镇

  长滩镇位于钦州市北部,南距钦州市区30公里,北距南宁市 93公里,省道邕(宁)--大(垌)公路穿镇而过,东与板城为邻,南与小董相连,西与邕宁交界。北与新棠接壤。全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44亩,其中,水田22600亩,旱田2785亩,坡地7559亩;辖1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2136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了以荔枝、蚕茧、肉鸡等为龙头的经济支柱产业,荔枝种植面积78000多亩,年产荔枝鲜果1500万公斤;蚕桑种植面积5300多亩,年产鲜茧180吨;肉鸡以三黄鸡为主,年出栏350万羽。长滩镇的荔枝品种以黑叶荔、禾荔为主,由于气候、土质适宜,所出产的荔枝鲜果色泽鲜红,果大,核小,肉香甜,深受客商及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我镇拥有钦北区唯一的荔枝专业市场,配套设施完善,税收政策优惠,商品流量大,交易灵活便捷。每年6月10至7月5日为荔枝鲜果成熟上市期,届时全国各地商客云集,日成交量达80万公斤。政府部门在荔枝上市期间组织治安秩序组维护交易秩序,杜绝各种欺行霸市、偷抢蒙骗等不良行为维护广大客商及果农利益。蚕茧是我镇的又一个"王牌"产品,养蚕业是我镇的传统产业。农户们充分利用劳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养蚕业。亚热带炎热的气候使我镇每年4月至12月均可种桑养蚕, 同时,年代悠久的种桑养蚕传统为养蚕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 养蚕业在我镇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肉鸡养殖业是新兴起的产业,近几年来,人们充分利用山地优势、在山上荔枝林里放养三黄鸡,这种在山上放养的三黄鸡,由于适合了自然生长的特点,因此,个适中,毛色亮,肉质好,广受客商及消费者的赞誉。产品远销香港、广东、南宁、北海等地。我镇的屯六、荣庆等村的能工巧匠们精于生产小型农用铁器,所生产的产品精巧、耐用,特别适用于我国南方广大农村,目前,这几个村已形成了许多生产作坊,产品远销云南、贵州、福建、四川等地。部分产品还出口缅甸、越南等国。城镇建设、文教、卫生、邮电通讯、公路交通等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段时间,镇党委、政府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了"新世纪--新思路--新长滩"的工作思路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及措施,为长滩镇社会经济长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新棠镇

  新棠镇位于钦州市区北部,西北面与邕宁县相邻。全镇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0亩,山地面积13万亩。镇下辖九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9889人。壮族人口占80%以上,是钦州市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之一。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全镇以农业为主,主要盛产荔枝、淮生、花生、木薯等农作产品。新棠镇是荔枝生产重镇,是钦北区的十大基地之一,以荔枝为龙头的水果生产已经成为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誉为"广西黑叶荔第一镇"。目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达8.4万亩(5600公顷),主要品种有正宗黑叶荔、南局红荔、白蜡、糯米糍、妃子笑、香荔等品种,其中黑叶荔品种在1991年桂林全国荔枝评鉴会上定优质正宗黑叶荔枝品种,2002年新棠镇向商标管理部门申请注册了"新棠"牌荔枝商标。"南局红荔 "品种单果重62.5克,以果形大、色鲜红、肉厚脆、味清甜而响誉区内外,是全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荔枝品种仅有的几个品种之一。每年全镇荔枝产量达15000吨,每到荔枝成熟季节,来自四川、云南、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全国各地的几千名水果客商云集新棠,大量收购荔枝,把新棠荔枝全部销往全国各地。新棠镇目前已经成为广西区最大的荔枝生产、购销重镇之一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是钦北区乃至钦州市面向全国的农副产品购销窗口城镇。新棠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比较方便,距钦州市区55公里,与桂海高速公路南间出入口仅有30公里。镇内主企业有:松香厂、泡沫箱厂、木器厂、荔枝加工厂等乡镇企业。目前推出水果综合批发市场、环城路开发小区、冰厂、淮山健儿粉厂等对外招商引资项目。镇内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村村通乡村公路,村村开通远程通信和无线电话,小城镇建设不断扩大,农资市场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较好。新棠镇人民愿与各界有志之士共谋发展大计,共同开发充满无限商机的"处女地"。.  

大直镇

  大直镇位于钦北区西北部的十万大山脚下,距钦州市32公里,南宁至东兴、钦州至凭祥省道交汇穿镇而过,东与黄屋屯镇接壤,南与防城县相邻,北与贵台、大寺镇接境,西与上思县毗邻。全镇总面积370.5平方公里,辖22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8万多人。现有耕地面积5.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0万亩,旱地面积0.6万亩,森林面积36万亩。全镇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甘蔗、荔枝、龙眼、杨梅等为主,有林果面积3.7万亩,其中甘蔗9350万亩,荔枝、龙眼2.5万亩,黄榄、杨梅2360亩,玉桂八角1.2万亩,速生桉1.5万亩。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锰矿闻名,素有"十山九岭矿"之称,是广西沿海主要的锰矿产地,盛产松脂、黄榄、玉桂、八角等特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钦州新八景之一--王岗山风景区座落在镇西部,距圩镇18公里,风景区内景点林立,奇峰怪石,古木参天,藤萝弥漫,山泉瀑布,云飘雾涌,最高峰大龙山海拔994.6米,是钦州第一高峰,还有五指峰、王岗头等海拔超过800米的山峰15座,是广西沿海少有的高峰群,已被国家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是人们避暑度假、登高揽胜、探险猎奇的旅游好去处,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该镇以锰矿、松脂、木材等资源开发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尤以锰矿冶炼业发展最为迅速,已成为钦州市主要的锰矿冶炼基地,较大规模的企业有大直林产化工厂、明晖冶炼有限公司、华宏冶炼厂、文金冶炼厂、木薯淀粉厂、木片加工厂等,工业产品远销南宁、广东以及东南亚等地。王岗山旅游区开发全面推进,2002年11月,钦州市王岗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钦北区旅游局、中外合作益阳三国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美国宏泰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王岗山旅游项目。目前,旅游区开发前期工作--大直至王岗山旅游公路已基本完成了路面铺设。这里已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是广大商贾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城镇建设、文教、邮电通讯等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过境公路实现了硬底化,城镇街道硬化率达85%以上,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开通了互联网,全镇移动通讯覆盖面达98%,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程控电话、通闭路电视,一个崭新的大直正向现代化小城镇迈进。大直镇人民竭诚欢迎您前来投资置业,共创美好明天。.  

大寺镇

  大寺镇位于钦州市西北部,距南宁市区78公里、防城港市区70公里,是南宁至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等公路运输的咽喉地段,也是西南五省一市货物出海的必经之路。辖区内桂海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上大二级公路、省道三级公路等数条高等级公路穿镇而过,交通和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全镇总面积271.82平方公里,下辖1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拥有耕地面积55595亩,林地面积28.8万亩,2002年底总人口82698人,城镇面积达3.8平方公里,圩镇人口2.68万人,小城镇化率达32.4%。大寺镇是钦北区的工业强镇,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029家,其中外引内联办企业11家,私营企业237家,个体企业781家,从业人员6177人,200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498亿元,利润905万元,同比分别增进友谊长12%、13.2%。近几年来,大寺镇加快了工业化建设步伐,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镇内的竹国纸厂、大寺水泥厂和钦州绿怡林矿泉水厂、大煌糖业有限公司、广福水泥厂已成为市内知名企业,其金银纸和广福牌、钦北牌水泥更是畅销台湾和东南亚市场。此外,随着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钦北大寺工业园动工建设,企业的陆续落户,大寺工业园将成为钦州构建临海工业城市的重要支撑点。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钦北工业园的启动建设,大寺镇的小城镇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一是先后投资600多万元铺设了3公里长的水泥路面,6公里长的下水道,并安装了60多盏街灯,新修通了长1.7公里的环城路和200米长的安发大道;二是加大了镇区开发力度,先后开发了黎园、环城、滩港、镇北、金融、兴华、三泉等10多个商住开发小区,开发商住宅基地2000多套,吸引了12000多农民进城购房置业;三是加快小城镇功能的完善,其教育、卫生、邮电通讯、客运交通、供水供电和市场建设都达到了县级标准。目前,大寺镇已发展成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和行政区布局合理的新兴城镇。大寺镇同时也是钦北区的农业大镇,素有"钦州粮仓"之美誉,特别是经过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建起了优质谷、水果、蚕桑、中草药、香蕉、甘蔗、木茹、畜牧水产、经济林、冬种生产等十大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和农贸市场、江南市场、兴华市场等三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近年来,大寺镇还与广西农科院合作,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大棚蔬菜,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贵台镇

  贵台镇位于钦州市的西北部,距钦州城区53公里,是革命老区,上思至大寺二级公路(20214国道)在境内通过,北面与邕宁接壤,西北面与上思、防城毗邻,交通发达,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环境优美,民情、民风淳朴,全镇共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23个自然村,157个生产队,总人口为32840人,其中壮族人口28463人,占总人口的86.7%,总面积为 2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350亩,山地面积为21.8万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荔枝、龙眼、沙梨、菠萝、花生等。贵台山地多,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林业储量达31.8万立方米以上,主要盛产有林材、松脂、蜂蜜等,地下矿产资源蕴藏量大,有石油、天然气、煤和有色金属等.。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5597万元,农业总产值12918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5320万元,企业总产值15150万元,财政收入848.2 万元,全镇农民、居民存款余额为3600万元,人均有粮4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83元。.  


大垌镇特产大全




大垌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