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坊村原蒋湖村、曹坊村合并而成的。全村连片种植优质小麦,并由粮食收购大户形成粮食收购专业村,从事粮食收购100多人,欢迎有投资意向前来考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621105 | 235000 | -- | 查看 曹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魏圩村 |
魏圩村的概括:魏圩村位于双堆集镇的中部,澥河南岸,濉陈路从我村中心穿过,交通方便,全村共有19个村民组,人口3088人,土地面积9339亩,全村共有党员58名,设立魏圩村党支部,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几年来魏圩村两委一般人,根据本村的地理优势和2000年国家开发土地综合治理的有利条件,提高和引导村民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主要种植业为主,2008年秋与五铺农场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小麦繁殖良种基地,形成有特色的经济。 |
马沟村 |
马沟村位于淮北市最南部,处于三县交界,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庄,全村共有人口3630人,土地面积5997亩,全村有0党员87名,有两个党支部,十个党小组。主要以生产花生,棉花经济作物为主。 |
陈集村 |
双堆集镇陈集村位于镇南部,人口比较多,辖18个村民组,总人口3865,89名党员,陈集村党支部根据本村有陈集街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领全村人民,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地开展村内各项工作。辖内有18个村民小组,5200亩耕地,总人口3865人,全村党员89名,其中,35岁以下的17名,36-60岁的党员49名,60岁以上的党员23名,其中初中以下的党员21名,初中的32名,高中、中专的28名,高中以下的8名,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建设,两委班子共7人,班子健全。 |
罗集村 |
双堆集镇罗集村位于双堆集镇西南部,全村总人口3447人,土地面积6897亩,17个自然庄,20个生产组,罗集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名,村两委共7人,其中计生专干2名,交叉任职2人,班子健全。共有小学两所,村内有轧花厂1个,现在停产,服装厂1个,养殖大户5户,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人口的40左右。务工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50%左右。 |
大桥村 |
双堆集镇大桥村位于双堆集镇西南部,全村总人口3447人,土地面积6897亩,17个自然庄,20个生产组,大桥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名,村两委共7人,其中计生专干2名,交叉任职2人,班子健全。共有小学两所,村内有轧花厂1个,现在停产,服装厂1个,养殖大户5户,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人口的40左右。务工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50%左右。 |
赵元村 |
我村位于本县最南边,淝河的北岸,和还原西安搭界,我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土地7420亩,有3200口人,有两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43名党员,15个村民小组,村两委人员有5个,孙学永书记负责整体工作,并包胡庄和后王庄,张玉才主任,包门东张,前往,后元组,王书冲副书记包长西组,长中组,王小庄,王冠军副主任包长东组,东油坊组,赵艳村委会委员,计生专干包张庄组,赵元组,西油坊组。 |
祝庙村 |
祝庙村位于双堆集镇西南与蒙城相邻共有35个村民组,人口4862人,土地面积14980亩,共有71名党员,2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主要以生产花生经济作物为主。 |
张圩村 |
张圩村位于双堆集镇东北部,与宿州市郊县镇接壤,人口3980人,耕地1100亩,全村17个村民组,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115人,种植业以小麦,大豆,玉米,生产为主,辅以花生,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目前,本村有自然庄等村民组逐步发展蛋,肉,鸡等养殖业。 |
高家村 |
双堆集镇高家村位于双堆集镇南部,村内有大型超市一个,环境优雅,交通便利,19个自然庄,30个村民小组,人口5200人,土地面积500亩,党员130人,下设3个党小组,9个党小组,主要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 |
熊庙村 |
熊庙村座落在双堆镇南陈罗公路两侧,全村总人口3769人,承包土地面积9777亩,17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73人,3个支部,9个党小组,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 |
曹坊村 |
曹坊村原蒋湖村、曹坊村合并而成的。全村连片种植优质小麦,并由粮食收购大户形成粮食收购专业村,从事粮食收购100多人,欢迎有投资意向前来考察 |
谢店村 |
谢店村地处双堆集镇南部,村党支部战斗力强,村书记、主任,干劲足,能够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村民收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在村两委和全村村发的共同努力下,谢店村在党建工作、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方面都取得出色的成绩, 谢店村辖21个村民小组,6000亩耕地,总人口3212人,全村党员58名,其中,35岁以下的11名,36-60岁的党员29名,60岁以上的党员18名,其中初中以下的党员18名,初中的19名,高中、中专的13名,高中以上的8名,10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建设,两委班子共6人,班子健全。 |
刘楼村 |
刘楼村简介 濉溪县双堆集镇刘楼党支部根据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带领全村人民,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在党建工作、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方面都取得出色的成绩。支部一班人制定严格的党建工作制度、村两委工作制度及党支部主要成员工作指责。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发展本村经济。 一、刘楼村基本 刘楼村位于双堆集镇最南部与怀远比邻,刘楼村辖33个村民小组, 14290亩耕地,总人口5356人,刘楼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1名,其中35岁以下的17名,36-60岁的党员49名,60岁以上的党员25名。村级组织建设,两委班子共7人,计生专干2人,交叉任职1人,班子健全。村内小学3所,目前刘楼村正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一期工程建成徽派建设70套,占地70亩。村内无集体经济,集体收入为零。刘楼村支部充分发挥村支部在依法治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抓好村支部建设,突出中心抓班子。刘楼村支部和全体党员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队伍好不好,关键看支部。一个好的支部班子是关键,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是基础。村支委一班人采取了几条措施:一是加强班子建设,吸收经济工作能力较强和素质较高的能人进班子,规定班子成员学经济、学法律、学科学;二是强化自身,要求党员以身作则,先富起来,争当致富带头人;三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发现培养致富能人、致富能手和年轻有为的骨干入党,补充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把普通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增加活力;把全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注重经常性学习;积极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入党,2006年在发展能手中吸收了3名作为党的积极份子;认真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致富能手带动周边的群众致富,自2005年底把党员陈俊林培养成发展能手;认真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去年就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活动;年初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村组干部开展村两委干部“双述双评”活动。四是实行目标管理,实行村干包片、包组,党员包户,党员定岗,帮贫制度。 (二)、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村内无集体经济,集体收入为零。个体(私营企业)有1家:申德明在外经营饮食业,发展前景尚好。村内无龙头企业、基地、无合作组织。农产品主要有小麦、油菜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种植大户1户:陈俊林,家庭承包土地30亩,另外又从招标田中招标了20亩,今年午季小麦产量为4万多斤,秋季玉米4万多斤,大豆3千多斤,两季收入在5万元左右。路运输的1户:陶四海。今后村级经济发展目标计划:一是依靠招商引资走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这路,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具体实践。二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开发庭院经济,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本村的社会总产值达1500万元,其中期农业总产值达980万元,其它二、三产业收入达5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是加工业、养殖业,重点以经济作物为主,如棉花、花生,芝麻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校舍30间(房子尚可)、教师11名,全村人口2464人,参加合作医疗1883人,资金来源个人出资10元,上级财政补助35元,重病最高限额补助2万元。计划生育工作在全镇属于落后位次,农田、水利、危房改造年内无项目,道路建设由镇统筹安排,本村无能力自主建设,只是简单的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
张集村 |
张集村位于濉溪县南部,淝河北岸,南于怀远县莅临,西与蒙城县交界,淮海战役的后方医院,解放后外地人号称粮鱼之乡。 张集村辖十五个自然庄,二十个村民小组,人口四千八百八千余人,土地面积一万两千二白余亩,东西南北纵横,五条水泥路,代表了淮北平原的一角。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年产小麦一千二百多万斤,玉米一千二百多万斤,张集村是多种植物种植村,不仅种植小麦,玉米,还有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瓜果等。 |
施刘村 |
一、施刘村概况 双堆集镇施刘村位于双堆集镇东南部,交通便利,辖18个村民小组,人口4388人,土地面积12477亩,党员110人,下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主要以棉花、花生为主。 二、村两委班子分工情况 许立超,男,汉族,1958年7月出生,0党员,任村,党总支书记,负责党总支全面工作; 于永健,男,汉族,1978年8月出生,0党员,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负责村民委员会全面工作; 熊天兵,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0党员,任党总支副书记,负责民政、出纳工作; 吴卓军,男,汉族,1961年8月出生,0党员,任党总支委员,负责组织、武装工作; 刘大勋,男,汉族,1957年12月出生,0党员,任党总支委员,负责文书工作; 周化善, 男,汉族,1950年10月出生,0党员,任村民委员会委员,负责治安、调解、综治工作。 刘淑珍,女,汉族,1972年5月出生,0党员,任村计生专干,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李 艳: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0党员,任村计生专干,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许晓艳:女,汉族,1973年9月出生,0党员,任村计生专干,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三、特色经济概况 浩强菇业:位于双堆集镇施刘村双曹路中段,占地面积15亩,年产杏孢菇50余吨,充分利用本地植物秸杆而兴年产食用菌20吨的大型农产品深加工民营企业,该公司主要生产杏孢菇、蟹味菇、平菇、金针菇等多种食用菌,可吸纳劳力150人,产品远销京、浙、沪等大中城市,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保健食品。 大塘综合养殖场:位于双堆集镇施刘村熊庄,占地面积25亩,目前场内有能繁母猪305头,年存栏2000头,年出栏4500头左右,年利润达60余万元。该场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个体养殖户150户,生猪远销广东、上海等地。该场另开辟养鱼水面8亩,充分利用猪粪制沼、沼渣养鱼的生物链模式,提高综合利用率,净化了生产环境,是当地综合利用生物资源的典范。 利民孵化养殖厂:位于双堆集镇施刘村许老庄,占地面积4亩,目前存栏2万余只,年出栏鸡苗120万只、鸭苗50万只、鹅苗50万只,年利润近50万元。 传义特种养殖场:位于双堆集镇施刘村仙庄,占地面积10亩,目前品种有蓝狐、貉子、黑银狐和貂。现存栏种狐320只,年产小狐1000多只,年出栏1300余只,年利润近20万元。该特种养殖场生产的皮草经外贸远销日本、美国等地,是近年来农民发家致富的最好途径,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周成建预制厂:位于双堆集镇施刘村于庄,占地面积10余亩,年产楼板15000块,年利润近20万元。 农家书屋有图书20000余册。 联系电话 15956154195(许立超) |
沈湖村 |
双堆集镇沈湖村位于双堆集镇西南部,全村总人口3447人,土地面积6897亩,17个自然庄,20个生产组,沈湖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名,村两委共7人,其中计生专干2名,交叉任职2人,班子健全。共有小学两所,村内有轧花厂1个,现在停产,服装厂1个,养殖大户5户,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人口的40左右。务工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50%左右。 沈湖村与魏圩村、马沟村、陈集村、罗集村、大桥村、赵元村、祝庙村、张圩村、高家村、熊庙村、曹坊村、谢店村、刘楼村、张集村、施刘村、陈桥村、邹圩村、李圩村、吴井村、芦沟村、双堆村、三和村相邻。 |
陈桥村 |
陈桥村辖17个村民小组,6000亩耕地,总人口1625人,全村党员52名,其中,35岁以下的13名,36-60岁的党员23名,60岁以上的党员16名,其中初中以下的党员17名,初中的17名,高中、中专的15名,高中以上的3名,7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建设,两委班子共5人,交叉任职1人,班子健全。村党支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的教育工作,积极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入党;认真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致富能手带动周边的群众致富;认真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做到每位党员都有岗有责,任务明确,树立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有一名专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员;年初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村组干部开展村两委干部“双述双评”活动。 (二)、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村内无集体经济,集体收入为零。个体(私营企业)有2家:书记和主任各有一个预制厂。村内无龙头企业、基地、无合作组织。农产品主要有小麦、油菜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种植大户没有,路运输的1户。今后村级经济发展目标计划:一是依靠招商引资走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这路,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具体实践。二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开发庭院经济,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本村的社会总产值达1580万元,其中期农业总产值达990万元,其它二、三产业收入达57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是加工业、养殖业,重点以经济作物为主,如棉花、花生,芝麻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校舍30间(房子尚可)、教师12名,全村人口1625人,参加合作医疗1286人,资金来源个人出资10元,上级财政补助35元,重病最高限额补助2万元。计划生育工作在全镇属于落后位次,农田、水利、危房改造年内无项目,道路建设由镇统筹安排,本村无能力自主建设,只是简单的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
邹圩村 |
濉溪县双堆集镇邹圩村坐落在镇政府的西大门,双芦、双南、刘濉三条公路从我村穿过,现拥有住户1212户,人口5788人,耕地面积11280余亩,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共有党员123名。村民小组28个,自然庄23个,小学两所,卫生室一个。双堆职高,双堆供电所,国土所,法庭,双堆道班,双堆交管站,双堆苗圃场,香积寺也坐落我村。现正在建设两处居民新居住点,占地近300亩。我村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香瓜、蔬菜、西瓜。外出务工人员有近2000人。务工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 |
李圩村 |
双堆集镇李圩村位于双堆集镇西南部,全村总人口3447人,土地面积6897亩,17个自然庄,20个生产组,李圩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名,村两委共7人,其中计生专干2名,交叉任职2人,班子健全。共有小学两所,村内有轧花厂1个,现在停产,服装厂1个,养殖大户5户,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人口的40左右。务工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50%左右。村内无集体经济,集体收入为零。 |
吴井村 |
双堆集镇吴井村位于双堆集镇南部,村内有大型超市一个,环境优雅,交通便利,19个自然庄,30个村民小组,人口5200人,土地面积500亩,党员130人,下设3个党小组,9个党小组,主要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 |
芦沟村 |
芦沟村地处濉溪县双堆集镇最西部,东临刘濉路,305省道穿村而过。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23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庄,总人口4329人,其中劳动力2108人。全村可耕地面积14581亩,人均3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后备干部3名,挂职干部一名,并配有1名大学生村官。现有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村级卫生室3所。2011年芦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56元,远远超过了全县平均水平。 芦沟村与魏圩村、马沟村、陈集村、罗集村、大桥村、赵元村、祝庙村、张圩村、高家村、熊庙村、曹坊村、谢店村、刘楼村、张集村、施刘村、沈湖村、陈桥村、邹圩村、李圩村、吴井村、双堆村、三和村相邻。 |
双堆村 |
双堆集镇双堆村地处双堆集街,村两委共8人,其中支委6人,村委会3人(其中1名交叉任职)。现有人口4528人,土地面积7140亩,30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1人,1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4名。 双堆村为双堆集镇政府所在地,是集镇型村,有较强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利,双曹路贯穿东西,双芦路、黄沟河贯穿南北。著名的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双堆集歼灭战在此打响,我军最后活捉了黄维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维,为整个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蜚声海内外的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便坐落于此,每年来陵园参观的人5─6万人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全村人均土地1.6亩,秋季作物多为小麦,夏季作物有玉米、棉花、花生。小麦亩产480公斤左右,玉米亩产400公斤左右,棉花亩产150公斤左右,但受天气影响较大。双堆集镇政府开发双堆街为四纵四横,本村有能力、有发展意识的村民在街上发展第二、三产业,收入较为可观。 一、双堆村基本情况 (一)、党建基本情况。 村党支部通过“无职党员定责定岗”工作开展,使村党支部所有无职党员,充分认识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不能等同于一般群众,进一步的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的教育工作,积极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入党;认真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致富能手带动周边的群众致富;认真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做到每位党员都有岗有责,任务明确,树立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有一名专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员;年初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村组干部开展村两委干部“双述双评”活动。 (二)、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村内无集体经济,集体收入为零。个体(私营企业)有7家:李永宏轧花厂,万马鸽业有限公司,李伍菇业等,为本村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农产品主要有小麦、油菜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搞建筑的2户:李强、李虎,搞养殖的3户。今后村级经济发展目标计划: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二是依靠招商引资走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这路,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具体实践。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开发庭院经济,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本村的社会总产值达1540万元,其中期农业总产值达950万元,其它二、三产业收入达59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是加工业、养殖业,重点以经济作物为主,如棉花、花生,芝麻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校舍60间(房子尚可)、教师26名,全村人口2360人,参加合作医疗1852人,资金来源个人出资10元,上级财政补助35元,重病最高限额补助2万元。计划生育工作在全镇属于落后位次,农田、水利、危房改造年内无项目,道路建设由镇统筹安排,本村无能力自主建设,只是简单的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
三和村 |
三和村位于濉溪县双堆集镇南部,县濉刘路贯穿而过,共有18个村民小组,人口4080人,土地面积9546亩,有93名党员,3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主要特色经济有马庄百亩蔬菜大棚,濉溪县壮壮养殖场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