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集村位于孙疃镇浍河南岸,宿涡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共有2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621人,耕地面积8340亩,103名党员,2个党支部,68名村民代表,主要以生产小麦、大豆经济作物为主,特色经济有果木、蔬菜种植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621109 | 235000 | -- | 查看 郭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任李村 |
任李村位于孙疃镇浍河北岸,交通便利,由原任李村和稻圩村合并而成,全村目前共有2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028人,耕地面积8437亩,57名党员,2个党支部,61名村民代表,主要以生产棉花、大豆经济作物为主,大棚蔬菜种植初具规模。 任李村与陈楼村、楼坊村、刘圩村、邵桥村、耿圩村、大田村、郭集村、郜桥村、六八里村、代庙村、王圩村、孙疃村、徐圩村、王楼村、尤沟村、梁庄村、燕头村、四李村、炮楼村、杨柳村、沟西村、秦口村相邻。 |
陈楼村 |
陈楼村基本情况简介 陈楼村位于孙疃镇西北,该村由原陈楼村、马王村、付陈村三个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5616余人,面积17724.2亩,辖16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57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镇党委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在第三批选派干部中给该村选派一名组织-,在今后的几年中该村将有较大的发展进步。 |
楼坊村 |
楼坊村基本情况简介 楼坊村位于孙疃镇西北,该村由原楼坊村、谢湾村二个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3210余人,面积10664.32亩,辖蔡家、孙家、谢湾、张家、侯家、楼坊6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9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刘圩村 |
刘圩村位于孙疃镇西北,该村由原刘圩村、谭庙村、许郜村三个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4205余人,面积11616.13亩,辖14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95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借助陈楼新村建设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邵桥村 |
邵桥村位于孙疃镇西,该村由原邵王村、大周村二个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3402余人,面积10211.66亩,辖10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2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镇党委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在第三批选派干部中给该村选派一名组织-,在今后的几年中该村将有较大的发展进步。 |
耿圩村 |
耿圩村基本情况简介 耿圩村位于孙疃镇西,该村由原耿圩村、魏圩村的魏圩庄、邵小庄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3810余人,面积5906.18亩,辖耿圩、坑东、后耿、李曹坊、魏圩、邵小庄6个自然村,村党支部共有党员79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大田村 |
孙疃镇大田村位于浍河南岸,共有1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307人,耕地面积5800亩,56名党员,2个党支部,44名村民代表,村班子团结、战斗力强,班子成员都是致富能手。 大田村与任李村、陈楼村、楼坊村、刘圩村、邵桥村、耿圩村、郭集村、郜桥村、六八里村、代庙村、王圩村、孙疃村、徐圩村、王楼村、尤沟村、梁庄村、燕头村、四李村、炮楼村、杨柳村、沟西村、秦口村相邻。 |
郭集村 |
郭集村位于孙疃镇浍河南岸,宿涡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共有2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621人,耕地面积8340亩,103名党员,2个党支部,68名村民代表,主要以生产小麦、大豆经济作物为主,特色经济有果木、蔬菜种植等。 |
郜桥村 |
郜桥村位于孙疃镇西南,宿涡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127人,耕地面积4404亩,51名党员,2个党支部,49名村民代表,该村是养殖示范村,主要发展蛋鸡养殖,现有养殖大户20多户,规模都在5000只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
六八里村 |
六八里村基本情况简介 六八里村位于孙疃镇南,该村由原六里村、八里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3219余人,面积13302.85亩,辖14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77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代庙村 |
代庙村基本情况简介 代庙村位于孙疃镇北,该村由原代庙村、谢庙村、小许村三个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6025余人,面积21790.73亩,辖18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27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镇党委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在第三批选派干部中给该村选派一名组织-,在今后的几年中该村将有较大的发展进步。 |
王圩村 |
王圩村基本情况简介 王圩村位于孙疃镇西,该村由原王圩村、魏圩村的邵瓦坊庄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3260余人,面积9517.55亩,辖7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3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孙疃村 |
孙疃村位于孙疃镇浍河南岸,共有17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6065人,耕地面积6840亩,152名党员,4个党支部,98名村民代表,该村种植业和个私企业发展较好,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孙疃村与任李村、陈楼村、楼坊村、刘圩村、邵桥村、耿圩村、大田村、郭集村、郜桥村、六八里村、代庙村、王圩村、徐圩村、王楼村、尤沟村、梁庄村、燕头村、四李村、炮楼村、杨柳村、沟西村、秦口村相邻。 |
徐圩村 |
徐圩村基本情况 徐圩村位于孙疃镇浍河北岸,在2007年3月份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徐圩村、关窑村合并而成,距镇中心约3公里,辖12个自然庄,共1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66人,现有人口4119人,可用耕地8240亩,主要以高产的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绝大部分农民收入仅以常规作物种植和其它畜禽养殖为主,有1个养殖场、1个远方电子厂、3个预制厂、4个家具厂、10个牲畜养殖大户和100多个挂网的水面养殖。全村共有党员88人,9个党小组,党员平均年龄54岁,村总支部共有5人组成,平均年龄43岁,其中1人任书记、1人任村主任、3人任总支委。全村共有劳动力1836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94人。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1.8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200元。 |
王楼村 |
王楼村基本情况简介 王楼村位于孙疃镇东,该村由原东楼村、西楼村两个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3398余人,面积12507.15亩,辖西楼、马桥、陈家、小马家、东楼、中楼、曾家7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3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尤沟村 |
尤沟村座落于孙町镇东北角,位于宿涡路沿线,与宿州市毗邻,共有17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008人,耕地面积5910亩,79名党员,3个党支部,47名村民代表,主要以生产棉花、大豆经济作物为主。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猛成为拉动本村经济的亮点。 |
梁庄村 |
梁庄村位于铁佛镇南部,共有20个村民组,人口3583人,土地面积亩,68名党员,1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主要以生产麦豆经济作物为主,特色经济有种植; |
燕头村 |
燕头村基本情况简介 燕头村位于孙疃镇北,该村由原燕头村、大关村、道桥村三个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5469余人,面积23353.13亩,辖15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40名。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四李村 |
四李村基本情况简介 四李村村位于孙疃镇东北,该村由原四李村、碾盘村两个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4396余人,面积17410.11亩,辖12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80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炮楼村 |
炮楼村基本情况简介 炮楼村位于孙疃镇北,该村由原炮楼村、北葛村两个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4506余人,面积17946.01亩,辖15个自然村,村“两委”班子及各种组织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94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镇党委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在第三批选派干部中给该村选派一名组织-,在今后的几年中该村将有较大的发展进步。 |
杨柳村 |
孙疃镇杨柳村位于浍河北岸,共有3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889人,耕地面积13000亩,135名党员,3个党支部,78名村民代表,近几年,村“两委”全体人员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广大群众,踏实工作,为积极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 杨柳村与任李村、陈楼村、楼坊村、刘圩村、邵桥村、耿圩村、大田村、郭集村、郜桥村、六八里村、代庙村、王圩村、孙疃村、徐圩村、王楼村、尤沟村、梁庄村、燕头村、四李村、炮楼村、沟西村、秦口村相邻。 |
沟西村 |
沟西村位于孙疃镇浍河北岸,共有1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516人,耕地面积8460亩,100名党员,2个党支部,70名村民代表,近年来,农民经济意识增强,把视线从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蔬菜、果木种植等现已初举规模。 |
秦口村 |
秦口村基本情况简介 秦口村位于孙疃镇北,该村由原秦口村、郜口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现有人口3010余人,面积8755.12亩,辖10个自然村,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4名。由于该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众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一般,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务工来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为转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积极筹划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好发展的好路子,突出特色,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