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 凌云县 >> 泗城镇

泗城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泗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泗城镇简介

  泗城镇地处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中心。位于东京106°23′55″--106°55′6″,北纬24°5′6″--24°37′4″,东与东和,南与下甲接壤,西邻朝里,北临加尤。全镇属严热带季风气候区,冬不严寒,夏不炎热,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 ℃,年平均降雨量1690毫米。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4条街道、1个居民委,共259个村民小组,372个自然屯,9147户35862人,聚居着壮、汉、瑶三种民族,
   其中壮族17583人,占49.03%,汉族11602人,占32.4%,瑶族6658人,占18.6%,其它民族20人,占0.056%。全镇总面积28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92平方公里,占面积的32%,土山面积1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8%。
  全镇耕地面积18180亩,其中水田8053亩,旱地10127亩,人均有耕地0.68亩,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6541万元,财政收入423万元,人均有粮236公斤,人均纯收入1074元。
  自然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面积占65.8%,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椿木、栎类,经济林主要有八角、油茶、油桐、牛心李、板栗、酸梅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285平方公里 451027100 533000 0776 查看 泗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泗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教村村 ·凌云县旅游·凌云县特产·凌云县十大特产·凌云县十景·凌云县 0

----

查看 教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蒙村 ·凌云县旅游·凌云县特产·凌云县十大特产·凌云县十景·凌云县 0

----

查看 上蒙村谷歌卫星地图
品村村 ·凌云县旅游·凌云县特产·凌云县十大特产·凌云县十景·凌云县 0

----

查看 品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陇雅村 ·凌云县旅游·凌云县特产·凌云县十大特产·凌云县十景·凌云县 0

----

查看 陇雅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秀村 ·凌云县旅游·凌云县特产·凌云县十大特产·凌云县十景·凌云县 0

----

查看 西秀村谷歌卫星地图
平林村 ·凌云县旅游·凌云县特产·凌云县十大特产·凌云县十景·凌云县 0

----

查看 平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那合村 ·凌云县旅游·凌云县特产·凌云县十大特产·凌云县十景·凌云县 0

----

查看 那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泗城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泗城镇

  泗城镇地处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中心。位于东京106°23′55″--106°55′6″,北纬24°5′6″--24°37′4″,东与东和,南与下甲接壤,西邻朝里,北临加尤。全镇属严热带季风气候区,冬不严寒,夏不炎热,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 ℃,年平均降雨量1690毫米。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4条街道、1个居民委,共259个村民小组,372个自然屯,9147户35862人,聚居着壮、汉、瑶三种民族,    其中壮族17583人,占49.03%,汉族11602人,占32.4%,瑶族6658人,占18.6%,其它民族20人,占0.056%。全镇总面积28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92平方公里,占面积的32%,土山面积1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8%。   全镇耕地面积18180亩,其中水田8053亩,旱地10127亩,人均有耕地0.68亩,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6541万元,财政收入423万元,人均有粮236公斤,人均纯收入1074元。   自然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面积占65.8%,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椿木、栎类,经济林主要有八角、油茶、油桐、牛心李、板栗、酸梅等。.  

逻楼镇

  逻楼镇位于凌云县东面,东与河池地区凤山县江洲乡毗邻,南与沙里乡相交,西与东和乡相连,北与加尤乡及凤山县中亭乡接壤。距凌云县城37公里,海拔650米,年平均气温22°C,年平均阵雨量1800毫米。全镇土地面积246.99平方公里,境内石山林立,重峦迭嶂,沟洼纵横,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    全镇共辖15个村民委员会23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壮、汉、瑶三种民族。据统计,2000年全镇总户数为6296户,总人口28106人,其中汉族21278人,占总人口75.7%,壮族3247人,占总人口11.5%,瑶族3581人,占总人口12.7%;实有耕地面积23864亩,其中水田9553亩,占耕地面积40%,旱地14311亩,占耕地面积60%;粮食总产量6674吨,人均口粮261斤,人均纯收入1403元,财政总收入78.7万元,其中农业特产税12.08万元,农业税18.53万元,国税18万元,地税28.1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241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458万元,创税利609万元。    逻楼镇交通方便,凌凤、乐凤、百凤公路贯穿其间,是凌云县重要的交通枢纽。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历来商贾云集,经贸活跃,市场繁荣。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的富政策使逻楼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乡镇企业不断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队伍庞大,劳务输出收入逐年增加;二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市场、街道建设和居民住宅开发已具规模并在不断完善。全镇15个行政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公路通电视目标,其中9个村通了电话。   逻楼镇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一是逻楼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宜茶叶、八角、水果、油茶、油桐等经济项目的生产开发。目前八角、油茶已形成特色产业。二是矿产资源丰富,金、锑、铁等矿产品含量较高,很有开发价值。.  

加尤镇

  加尤镇位于凌云县东北部,距县城27公里,北与乐业县接壤,东、北与凤山县、天娥县交界,属土石山结构的山镇。全镇总面积275平方公里,属土石山结构的山镇。全镇总面积2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1560亩,其中水田7583亩,人均.85亩,所辖12个行政村224个村民小组,分别居住着壮、汉、瑶三种民族5384户2.6万余人(农业人口呀4465人),其中:壮族3369人,占总人口的12.9%;汉族1874人,占总人口的76.25%;瑶族2806人,占总人口的10.74%。    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31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437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549万元;财政总收入117.9万元;粮食总产量6140吨;农民人均收入919元,1997年---2000年,加尤镇连续四年获取“双文明”目标管理总分第一名。    加尤镇地理位置优越,凌乐省道油路横过加尤境内(目前,通过镇政府所在地国家二级公路建设标准的凌云——乐业公路改道工程即将上马),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有央里村“风流洞”构成的大小20余个奇特洞群,有凌云茶山“金字塔”(万亩茶场),在东哈等石山村有铁矿、金矿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盛产八角、板粟、木材等土特产品。茶叶是加尤的主导产业,目前,全镇有茶叶面积2.5万余亩,基本实现人均1亩茶叶,有茶叶精制加工厂场27个,大部分土山群众靠种茶叶过上富裕生活。案相村大山屯祝传良一家发展茶叶100余亩,并办起茶叶加工厂,走“生产——加工——销路”一条龙经营路子,实现年产值25万元,现建起了三幢三层“茶叶楼”,成为当地的茶叶首富。   改革开放以来,加尤镇交通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集镇建大大改观。北至凌乐油路为农贸出口大通道,南至陇槐、么贤、东哈、上伞等大石山村形成养殖生猪、山羊、土鸡等养殖主产品流通干线,并与逻楼兄弟镇连流通渠道。东至百陇、上岩、下伞等土山区为大红八角、杉木、茶叶、板粟等经济林木盛产地,构成以集镇为中心的流通渠道。去年至今,多渠道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投入城镇建设,实施安居工作、对进入加尤公路改道、扩建市场、装修沿街建筑物、新建党改办公大楼和职工住宿楼、新建和扩建1000米长15米宽过境街道,安装路灯,进行绿化等,形成以集贸市场、集贸街为一体的建筑群体,日新月异。.  

下甲镇

  下甲镇总面积181平方公里,辖内有10个行政村共30177人。其位于百色市凌云县东南部,距凌云县城10公里,是凌云通往百色的交通要道。近年来,下甲乡历届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三乡一园”(即:特色农业示范乡、城镇建设精品乡、红色生态旅游乡和凌云县美丽家园)建设的发展思路,依托县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下甲镇位于凌云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11公里,宋朝时曾是泗城州沼。四周分别与沙里、逻楼、东和、泗城、朝里、伶站六个乡(镇)相毗邻,总面积181平方公里,乡府所在地为河洲村,泗水河与朝里河在此交汇。全乡共辖河洲、水陆、峰洋、双达、加西、平怀、彩架、弄福、坪山、陇凤等10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46户19506人,分布着壮、汉、瑶三种民族,其中壮族人口9758人,占50%,瑶族人口2884人,占14.7%;全乡耕地总面积12044.19亩,其中水田4630.64亩,旱地7413.55亩,人均耕地0.62亩。   下甲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新旧两条凌色公路都穿乡而过,距百色市80公里,是凌云通往百色的交通要道。    1998年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广播电视,8个村还通上了电话。农业是下甲乡的支柱产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经济林木有八角、酸梅、油茶、杉木等,主要分布在峰洋、双达、平怀3个土山村,目前有八角4464亩,酸梅2018亩,油茶30665亩,杉木14990亩,其他水果类1003亩;畜禽养殖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推广的“三元杂交猪”将给全乡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另外,下甲乡境内蕴藏有黄金、水晶、锑等许多矿产资源,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2000年全乡财政收入54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4397万元,人均有糖3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27元。   下甲还是个山青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泗水河流经8个行政村,沿河两岸翠竹丛丛,河水清涟,山石奇形怪状,民俗风情深厚,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被誉为“人间奇迹”的弄神福公路已被定为百色地区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来参观。   近年来,下甲乡的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通讯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全乡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斗志进入新世纪,努力开创美好的明天。.  

伶站瑶族乡

  伶站瑶族乡位于凌云县南部,是百色市进入凌云县的第一站,东与沙里乡、右江区龙川镇交接,南与右江区永乐乡相连,西与朝里乡毗邻,北与下甲乡接壤。距凌云县城30公里,距百色城50公里,距首府南宁330公里,距百色火车站54公里,距百色飞机场90公里,百色—凌云—乐业二级公路穿乡而过,交通地理条件比较优越,素有凌云县“南大门”之称。    伶站瑶族乡全乡总面积19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104个自然屯,聚居着瑶、壮、汉三种民族共4505户20075人。属半土半石山区,山峦重叠。较高的山有九燕山、陆丧山、岩良山等,海拔为1190~1307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时气温低于百色市1~2℃,高于凌云县城1~2℃。雨量充沛,盛产稻谷、蔬菜、茶油、甘蔗、芒果和芭蕉等。矿产资源以白云石矿、硅锰矿储量最大,金矿、锑矿、石灰石等也适量分布,锑矿分布在陶化、弄项、弄安、弄依等地。是凌云县工业重镇,核心旅游圈,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凌云县的交通咽喉要道。    境内主要河流有澄碧河,发源于凌云县水源洞,自下甲乡流经本乡浩坤村、伶兴村,还有北非、六吼、六老、六彩等河汇入,经袍亭村、均亭村注入百色澄碧湖,水产丰富,鱼类较多。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有装机容量4万千瓦的浩坤电站、1万千瓦的坡帖电站、8000千瓦的那力电站、4800千瓦的那留一级电站。同时架设了凌云至坡帖110千伏输电线路、百色至凌云伶站坡帖110千伏输电线路、浩坤至坡帖35千伏输电线路,坡帖至天龙锰业、永和冶炼和通鸿水泥35千伏五回合输电线路,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能资源。境内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各类矿产分布在全乡各村屯,其中以白云石矿、硅锰矿储量最大,金矿、锑矿、石灰石等也适量分布。    伶站乡依托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目前有天龙锰业公司、永和冶炼公司、凌云多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超细碳酸钙有限公司、广西金山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油茶科技产业园项目、茗雅220千伏变电站、广西凌云通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目近10家企业落户伶站,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冶炼、水泥建材、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聚集中心。日产4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已建成投产;境内丰富的石材资源得到较好开发利用,已有宝源石材公司、好石石材公司等多家建材企业进驻。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有保存着极为朴实的民族遗风、独特的民族建筑、多姿多彩的瑶族服饰和与众不同的婚恋习俗的岩流瑶寨,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如岩流天坑、梦笔峰、月牙潭、浩坤湖旅游风景区等景点。   

朝里瑶族乡

朝里瑶族乡  朝里瑶族乡位于凌云县西南部,东北、东南分别与玉洪、泗城、下甲、伶站4乡镇相邻,西南与右江区汪甸、田林县利周接壤,距县城35公里,凌云至田林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全乡乡域面积18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2个自然屯6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壮、汉、瑶三种主体民族,共2162户9328人。现有五保户41户,44人;低保户250户,1464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21户1789人。是广西民间艺术之乡、革命老区乡和凌云县少数民族居住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的乡镇,2016年被列为全县特少数民族素质提升工程示范点。   朝里瑶族乡境内全为土山,属酸性土质,林地面积23.76万亩,森林覆盖率87.5%。平均海拔600—16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780毫米,年蒸发量1476毫米,干湿度80%,年均气温18.6℃。耕地面积3300亩、八角2.8万亩、油茶1.48万亩、杉木2.65万亩、茶园1280亩、桑园970亩、烤烟1345亩、中草药700亩。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基础农业,形成“烤烟、桑蚕、河道立体养殖”三大优势产业。  

沙里瑶族乡

  沙里瑶族乡成立于1985年12月,地处县境东部,东与巴马县交接,南与百色市毗邻,西与本县下甲、伶站两乡接壤,北与河池地区凤山县交界。全乡下辖12个村委会,152个村民小组,215个自然屯,3866户,总人口17055人,其中汉族4759人,占总人数的28.12%,壮放5678人,占总人数的33.29%,瑶族6582人,占总人数的38.5%,全乡总面积227平方公里,其中土山面积142平方公里,石山面积85平方公里,分别占全乡总面积的62.6%和37.4%,有耕地面积16371亩,其中水田5524亩,旱地10829亩。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重大发展人一乡十二个村,村村实现了通电通广播电视和通公路。    二是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至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5191吨,人均有粮311公斤,比上年增长3.6%。   三是畜牧水产持续发展。2000年,全乡大牲畜存栏6094头(匹),生猪存栏16000头,山羊存栏8990只,家畜存栏66550羽。   四是农业综合开发得到较快发展。白毫茶、八角是支柱产业,为了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大量种植白毫茶、八角等,到2000年底,全乡共有茶叶3400亩,八角11858亩,杉木57964亩,水果6360亩,油茶15400亩,油柚2400亩。   五是全村企业有了新发展。乡企业发展坚持立足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依靠科技,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于充分利用扶贫资金,贴息贷款,大力发展村集体的经济项目,村经济实体得到了加强,私营企业也不断增多。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发展措施,人民生活水平正逐年提高。据统计,全乡财政收入从1985年8.4万增长到了2000年的51万。.  

玉洪瑶族乡

  玉洪瑶族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辖下的民族乡,地处云贵高原余脉的岑王老山之麓,位于位于凌云、田林、乐业三县交界处,凌云县西北部,东接加尤镇,南邻泗城镇,西北与田林县接壤,北与乐业县毗邻,素称凌云县的“北大门”和“金三角”。全乡管辖12个行政村共135个村民小组216个自然屯,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   玉洪瑶族乡土特产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八角、茶叶著称,另外还有黑糯米、核桃、板栗、茶油、乌骨鸡等;矿产资源有那洪滑石矿,那洪村一带的砂金,具有一定的开采前景。水资源丰富,是布柳河的发源地:大大小小支流有18条,布柳河流经玉洪乡境内15个行政村近80公里,落差50多米,全年平均流量达5m3/秒   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如壮族夜婚、蓝靛瑶族长号队、拦路酒等成为玉洪民间文化的精品和新亮点;神奇的自然风光,如红岩堡、广西第一大榕树、那洪古寨、瀑布群、有“天然药库”之称的岑王老山原始森林及其山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等世界濒危雉类,作为旅游避暑的好地方,更具魅力。  


泗城镇特产大全




泗城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