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来宾 >> 象州县 >> 罗秀镇

罗秀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罗秀镇谷歌卫星地图)


罗秀镇简介

  罗秀镇位于柳州地区中部,象州县城的东北部,距县城 34公里,省道20134公路贯穿全境,罗秀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罗秀镇军田、永利、敖村、罗秀、礼教和麦棉等6个村民委,交通十分便利。景色秀丽,地灵人杰,民风淳朴,自古为“鱼米之乡”,盛产水稻、甘蔗、水果、竹子、花生、芝麻、油菜、木薯、红瓜子等。全镇境内有丰富的重晶石矿资源,储量约一千万吨,此外还有铜矿、铝矿、黄铁矿和磷矿等矿产资源。全镇共辖10个村民委,83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0168人,其中农业人口 27678人。全镇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43.5公顷,其中水田2058.5公顷。全镇有林面积5877.7公顷,其中水果面积1002.9公顷。1999年9月罗秀撤乡设镇,当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量234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14%,国内生产总值达20050万元,增长20.28%,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2308万元,增收7022万元,增长16.60%,财政总收入756.1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4元,比上年增长9%。
  罗秀镇企业以重晶石矿业生产为主。罗秀镇重晶石矿具有矿质好、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潘村——土办一带,共有25个矿石生产点,现已探明 A+B+(+1)级重晶石矿821.7万吨,年最高开采并销售矿石35万吨,2000年计划开采并销售矿石30万吨。1993年6月,罗秀镇投资72万元建成罗秀化工厂,主要生产重晶石矿粉,年生产并销售矿粉15000吨,2000年计划生产并销售重晶石矿粉15000吨,实现产值225万元。
  罗秀镇于 1999年底投资兴办罗秀镇种鹅场。种鹅场位于象州县长村水库管理区内,距罗秀镇约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计划投资总额90万元,建设有鹅舍及配套设施1600平方米,发电、孵化设备齐全。种鹅场建成后年内可饲养种鹅1万只,可孵出雏鹅22.4万只,创产值 179.2万元以上,利用鹅粪综合饲养鱼类,另外可创产值30多万元,当年可实现利润30.9万元以上,第二年至第四年每年可获利润99.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此外,种鹅场将拉动全镇养鹅业及饲料、蔬菜、牧草、餐饮、运输等产业的发展,为罗秀镇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象州乃至柳州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一种新模式。.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1万人 133平方公里 451322105 542800 0772 查看 罗秀镇谷歌卫星地图

罗秀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罗秀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象州镇

  象州镇位于柳州地区东南面,东邻寺村镇,西靠马坪乡,南接妙皇乡,北与运江镇接壤,总面积211平方公里。辖11个村公所,1个居民委员会,58个自然村。至1998年,全镇总人口24540人,6611户,其中壮族占44%,汉族占55%,其余为瑶、苗等民族。   象州镇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重晶石矿床位于石里村委普和村一带,属中型矿床,探明储量有252万吨; 粘土矿床位于象州城北面陈老岭和许育岭一带,探明储量35万吨;锰矿位于古才村委下田村附近,矿区探明C1+G2储量39998吨,D级储量32702吨。象州镇还分布有6处泉水。植物资源丰富,其柴胡桔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象州镇近年来工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1998 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45264万元,企业数2972个,其中集体企业66个。私人企业2906个。工业类型主要为采矿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化工工业等。1998年,农业总产值3796万元,粮食总产量1166100公斤。耕地面积31928亩,其中水田15867亩,旱地16061亩,主种水稻、甘蔗、兼种花生、木薯、黄豆等经济作物。98年人均口粮268公斤,农村人均纯收入1965元。   象州镇交通、通讯便利,全镇公路18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5公里,蔗区公路120公里。水路里程20.8公里,陆路日均客流量2000人次。 1998年全镇财政收入1506万元。境内拥有四大国有银行、信用社、营业所、邮政储蓄所等金融机构、储蓄网点15个。   象州镇有高中1所,初中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3所,全部在校生10028名。   象州镇文化艺术种类较多,除了传统桂剧、彩调外,还有壮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师公戏、朝阳舞、山歌、壮欢、舞龙、舞狮、武术、演唱春牛、龙舟竞赛、斗鸡会等。 象州镇文化遗址和文物珍品丰富,主要有贝丘遗址、象台书院遗址、象州孔庙遗址、关岳庙、文昌洞摩崖刻、六祖岩摩崖刻、茶花岩美景等。.  

石龙镇

  石龙镇为象州县西南窗口,距县城20公里,柳州56公里。扼209国道,揽四县、区(象州、武宣、兴宾区、柳江)交界,汇三江(柳江、红水河、黔江)入海, 自古以来是水陆交通重镇,商贸重镇,是桂中地区商品主要集散地之一,素有“桂中商埠重镇”之美称,文化底蕴丰厚,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华侨众多,为原石龙县治所在。   现全镇总面积128.41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其中镇区人口6000多人,镇区人口列全县各镇(乡)之首。现辖8个村(居)民委,48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群众以种植甘蔗、水果、水稻、商品菜为主,现有甘蔗种植面积5.2万亩,水果11000多亩,年种植商品菜5000多亩,年产原料蔗25万吨,人均有蔗10多吨,甘蔗生产为财政、农民收入主要支柱,种草养牛成为群众增收新亮点。2002年财税总收入近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8元。    通讯、闭路电视信号己覆盖全镇,公用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面貌有很大改观。2003年8月区人民政府把石龙镇列为自治区重点镇之一。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中考诞生了来宾市建市后的首个中考状元。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镇党委、政府筹资近400万元在209国道旁兴建行政中心,并于2003年11月投入使用。该行政中心主楼投资140万元,4层总面积1680平方米,集党委、人大、政府办公机关于一楼,武装部、共青团、妇联、司法、计生、城建、国土资源、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同楼办公。主楼左侧为综合楼,总投资45万元,建筑面积880平方米,全楼综合计生服务所、民政、文化站、厨房、餐厅等功能。同时配套建设30套干部职工住宅楼,庭院建设、美化绿化同步进行。   几代人的夙愿,跨世纪的迁移,石龙镇党委、人大、政府将以行政中心搬迁、自治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为契机,切实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党政融和、干群同心、众志成城、开拓创新,为开创石龙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运江镇

  运江镇位于象州县北部,东与寺村镇交界,南跟象州镇相连,西与柳江县接壤,北和鹿寨县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236.81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村民(社区)委,共121个自然屯。耕地总面积4966.27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668.7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5457.07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72.07公顷。有林面积4432.73公顷。人口4.3万人,主要土特产有粉葛、红瓜子、茶油、竹笋、果蔗等。其中以粉葛、红瓜子最为盛名。近年来,该镇加大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内联外引,发展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了桑蚕、无籽西瓜、粉葛、葡萄、冬雪豆等新兴产业生产基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柳江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从水路北上可达柳州,南下直达广州、香港。陆上公路主要有运江至寺村的柏油路,运江—象州、运江—水晶、运江—导江柳州的延外公路,思劳至那敖至下田的公路等交通网络。    程控电话普及全镇18个村民委。2000年-2003年,先后开通了天鹅岭、都莲、三里3个通信网站,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全镇。    镇设有一个文化站,文化站图书馆藏书近万册,18个村(居)民委都建有图书阅览室。学校教育成就斐然。目前全镇有篮球场25个,灯光球场2个。全镇医疗网络遍及乡村,18个村(居)民委均设有医疗合作所。    镇境内文物景点有瓦厂村的汉—宋陶瓷窑址及其附近面积数百平方米、厚达十数米的螺蛳壳堆,为研究运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必要的材料。以及四面环水的建筑古朴、城门和街道保存完好的旧街,头崖、二崖及其岩洞,天鹅岭烈士园,峻拨的马鞍山及其附近众多溶洞,具有极强的旅游开发潜力。   镇内主要的企业有运江红砖厂,运江自来水厂和年产3000吨松脂的运江松香厂。.  

寺村镇

  寺村镇座落在广西柳州地区象州县中部.距中心县城19里,全镇面积21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866.2亩,其中水田面积53966.7亩,旱地面积20899.5亩。全镇人口 47639人,其中农业人口 45702人,镇内有汉、壮等10多个民族成份,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0.6%,汉族占27.2%,其他少数民族占2.2%。   镇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广播电视、电话。省道20134线横穿境内,镇内各村屯均可保持交通畅通无阻。   镇内有中学3所,小学5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   粮食、甘蔗、重晶石矿是该镇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水果是新兴的支柱产业。年产粮食达3923.34万公斤,居全县之首,其中优质谷产量占粮食产量的85%。甘蔗总产量达12万吨,重晶石矿藏量1526万吨,年产重晶石矿62万吨,是广西重要的出口产品,新兴的水果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年产水果578吨。   镇内有广西著名的花池温泉旅游景点,温泉水温高达86摄氏度,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治疗保健作用。目前旅游景区已初成规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199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4506万元,农业总产值14250万元,工业总产值31954万元,财政收入1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2598元,各项社会事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中平镇

  中平镇地处大瑶山西麓,象州县东部,东与金秀县六巷乡交界,南与百丈乡相连,西同寺村镇接壤,北和大乐镇相邻.1999年9月撤乡设镇,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仅32公里。全镇现辖9个村民委(社区),79个自然村,总面积97.22平方公里。属丘陵平原,有耕地面积3.8万亩,其中水田3.3 万亩,旱地0.5万亩。2002年末总人口3.4万人。    该镇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乡镇,盛产优质谷、甘蔗、蚕茧、花生、西瓜、生姜、蔬菜等。原自治区政府主席韦纯束、自治区人大主任赵富林、原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龙川、自治区代主席陆兵、区党委副-、区纪委-马铁山、原自治区党委常委、区组织部部长陈秀榕等自治区领导2001年至2003年分别到中平镇进行考察,对中平镇种桑养蚕业给予了高度评价。主要乡镇企业有炮竹厂、砖厂。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404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430万元、第二产业7620万元、第三产业14999万元。财政收入36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4元。文化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近年来,中平镇先后获得教育部“中华扫盲”奖, 自治区知识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有镇级图书馆一个,藏书12115册,为自治区乡镇一级图书馆示范馆。    中干镇曾是太平军挺进象州的兵力集结地。镇境内风景秀丽,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位于镇内西部的独整山是当年太平军重创清军的战场;中和村北的三逍岭有汉代古墓群;仁义河的自然漂流、罗汉岩的风光、大冲瀑布,河村、自协的古榕群等都是旅游的好去处。.  

罗秀镇

  罗秀镇位于柳州地区中部,象州县城的东北部,距县城 34公里,省道20134公路贯穿全境,罗秀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罗秀镇军田、永利、敖村、罗秀、礼教和麦棉等6个村民委,交通十分便利。景色秀丽,地灵人杰,民风淳朴,自古为“鱼米之乡”,盛产水稻、甘蔗、水果、竹子、花生、芝麻、油菜、木薯、红瓜子等。全镇境内有丰富的重晶石矿资源,储量约一千万吨,此外还有铜矿、铝矿、黄铁矿和磷矿等矿产资源。全镇共辖10个村民委,83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0168人,其中农业人口 27678人。全镇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43.5公顷,其中水田2058.5公顷。全镇有林面积5877.7公顷,其中水果面积1002.9公顷。1999年9月罗秀撤乡设镇,当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量234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14%,国内生产总值达20050万元,增长20.28%,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2308万元,增收7022万元,增长16.60%,财政总收入756.1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4元,比上年增长9%。   罗秀镇企业以重晶石矿业生产为主。罗秀镇重晶石矿具有矿质好、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潘村——土办一带,共有25个矿石生产点,现已探明 A+B+(+1)级重晶石矿821.7万吨,年最高开采并销售矿石35万吨,2000年计划开采并销售矿石30万吨。1993年6月,罗秀镇投资72万元建成罗秀化工厂,主要生产重晶石矿粉,年生产并销售矿粉15000吨,2000年计划生产并销售重晶石矿粉15000吨,实现产值225万元。   罗秀镇于 1999年底投资兴办罗秀镇种鹅场。种鹅场位于象州县长村水库管理区内,距罗秀镇约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计划投资总额90万元,建设有鹅舍及配套设施1600平方米,发电、孵化设备齐全。种鹅场建成后年内可饲养种鹅1万只,可孵出雏鹅22.4万只,创产值 179.2万元以上,利用鹅粪综合饲养鱼类,另外可创产值30多万元,当年可实现利润30.9万元以上,第二年至第四年每年可获利润99.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此外,种鹅场将拉动全镇养鹅业及饲料、蔬菜、牧草、餐饮、运输等产业的发展,为罗秀镇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象州乃至柳州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一种新模式。.  

大乐镇

  大乐镇位于桂中地区象州县东北部,地处金秀县大瑶山西麓,镇政府所在地距象州县城内43公里。全镇现辖11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129个迕裥∽椋?/SPAN>2002年末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0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镇内分布有壮、瑶等多个少数民族。    省道20134线公路横贯该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土地面积118.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58.13公顷:水田面积为1600.4公顷,早地面积为557.73公顷,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区。全镇有林面积5 30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3.37%。镇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矿、铅锌矿、硫铁矿。土特产有优质大米、大乐蕹菜、香草鱼、新杯茶叶等。境内有泥盘纪地层—“大乐剖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天然溶洞—龙女群岩风光旖旎:龙女天主教堂历史悠久。   近年来,大乐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群众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大力发展西瓜、桑蚕、甘蔗、水果等高效农业;大乐西瓜种植初具规模,远近闻名,远销湖南、广东、上海、浙江、江西等地: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5154万元,农业生产总值12105.5万元,财政总收入2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4元。.  

马坪镇

  2014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马坪乡改为马坪镇。这是马坪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马坪乡将紧紧抓住撤乡设镇的历史契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农业富乡、旅游兴乡、三产强乡为发展战略,更好地为马坪人民谋福祉,努力打造魅力“象州西大门”。   马坪乡位于象州县城西北部,距县城22公里,距柳州市56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总人口为3.34万人,总面积约217平方公里。    马坪乡地处桂中旱区的中心,生态环境较差,生产生活条件比较恶劣,是个干旱缺水的典型农业乡镇之一。全乡耕地面积6.1万亩,其中水田2.6万亩,旱地3.5万亩。以甘蔗、水稻、水果、黄豆、玉米生产及种桑养蚕为主。城镇规模正在逐年扩大,绿化、美化、亮化水平逐年提高。乡内各村民委均有简易乡村公路,二级公路20134省道线也在辖区内通过,因此交通条件较好。    近年来,该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战略决策,国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甘蔗、优质谷、水果及种桑养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全乡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1.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9580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2150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055万元,乡镇企业产值6205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超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000元。.  

妙皇乡

  妙皇乡位于象州县东南部属丘陵,东与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相连,东南与武宣县东乡、河马、小林等乡接壤,西与武宣县二塘、黄茆、金鸡等乡镇交界,北与本县象州镇、寺村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2003年末人口25389人,其中壮族人口占80.5%。耕地面积93428亩,森林覆盖率为43.3%。风光旖旎、景色宜人,主要旅游景点有那宜风光、甘娥仙洞、天盖晴岚、笔架山森林旅游等。重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铅锌、铜矿等,其中重晶石矿年产1.5万吨左右。主要河流有妙皇河。    2003年财政收入439.8万元,农业收入3697万元,林业收入193万元,渔民业收入2539万元,工业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12元。    妙皇乡的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甘蔗为主,是象州县粮食与甘蔗产区之一。近年来,桑蚕、叶发展迅猛,成为妙皇乡后继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粮食总产量为12426吨,优质谷面积2.4万亩,年产鲜茧151.2万公斤;茶园面积2000多亩,年产茶叶8万公斤,品牌“古琶茶叶”曾为清廷贡品,现在,茶叶品质更有提高和改良,远销区内外;水蛤面积567亩,年产210吨。   妙皇交通便利,距县城15公里,柏油路直达县城。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乡12个村委均以开通固定电话,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主要土特产产品有香粘米、古琶茶叶。.  

百丈乡

  象州县百丈乡位于县城的东部,地处金秀大瑶山西麓,距县城42公里,三面环山,东面、南面与金秀县的大樟乡、六巷乡接壤,西面与国营笔架山林场、寺村镇相毗邻、北面与中平镇相接,属丘陵地区。全乡辖7个村民委48个自然村,总人口19026人,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6523亩,其中水田面积20844亩,早地5679亩:有林面积3708公顷,有林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49.4%。   2003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21元,粮食种植面积3.8万亩,粮食总产1.2万吨;甘蔗面积8500亩,总产3.2万吨;全年生猪出栏3.3万头;年末金融机构存款金额1610万元,贷款余额750万元,人均存款85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21元。    品种主要是桂丝粘、黄壳香、田东香、七桂粘等高产优质品种。并大力推广抛秧、早育稀植、水稻免耕等新技术。2003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3.6万亩,其中,优质谷面积3.3万亩,占总面积的92%,全年粮食总产1268万公斤,人均有粮648公斤。    2003年全乡甘蔗生产面积8900亩,其中,优质蔗8200亩,进厂原料蔗3.2万吨。    2003年我们共投入10多万元资金对发展桑蚕业进行扶持,其中包括:建设连片50亩的桑苗示范基地,全乡有桑面积达2450亩,比去年的1862亩增长24%,年产鲜茧21.9万公斤,比去年增长了49%,实现特产税16.6万元。    2003年我们把发展水果生产作为一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接轨财源进行重点建设,在抓好原有的枣子、龙眼、大果枇杷等品种管护的同时,重点抓好名优品种杂交柑的引进示范工作,建设示范基地200亩,目前全乡水果面积为4100亩,年产水果400多吨。    目前全乡有新寨那峨村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民进长塘村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民进马进村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等。主要品种有春、秋西瓜,冬雪豆及其他秋冬菜。.  

水晶乡

  水晶乡位于象州县北部,距县城52公里,东邻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西接鹿寨县导江乡,北毗鹿寨县四排乡。行政区域总面积138.23平方公里,辖水晶、竹山、马旦、龙团、甫上、雷安、新村、迷塘8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21807人,农业人口20980人,非农业827人。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8所,教学点26个,教师22S人,学生2844人。有卫生院1所,农村合作医疗所8所:电影院1座。    水晶地屑丘陵,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较高的山有大岭,海拔374.6米;森林面积68829亩,森林蓄积15486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98%。蕴藏有重晶石矿,年产矿3万吨左右。主要河流有水晶河。有甫上、金龙等12座小型水库,有效库容871.5万立方米。耕地面积47681亩,其中水田26739亩,早地20942亩。   经济发展以粮食、甘蔗为主,为县内粮食和甘蔗产区之一。2002年粮食总产量2069.6万公斤,人均有粮1000公斤,优质谷1297万公斤,占稻谷总产量的80.1%;甘蔗面积2万亩,2002-2003年榨季进厂原料蔗12.6万吨:桑园面积4215亩,全年产茧量3.8万公斤;水果面积3095亩。2002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801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6520万元,财政收入3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9元。.  


罗秀镇特产大全




罗秀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