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海口市 >> 美兰区 >> 三江镇

三江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三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三江镇简介

  三江镇位于海口市东部,地处北纬19°53’;东经110°36’。东临东寨港和国营三江农场,北接演丰镇,西依琼山区的云龙镇和红旗镇,南靠大致坡镇。土地总面积70.9平方公里,辖9个村(居)委会,102个自然村,辖区人口24717人(含三江农场9951人)。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0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75元。
  三江镇自然环境优越。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在2.5米至30米之间,较为平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
  三江镇交通便捷。距海口市区仅25分钟车程,距美兰国际机场仅10分钟车程,有海文高速公路和琼文公路穿境而过。是即将开发建设的木兰港通往海口的必经之路。周边有国营三江农场、罗牛山监狱、海口市罗牛山农场等3个处级单位,给我镇发展注入活力。
  三江镇是省内著名的老区镇。有革命老区村庄93个,占92%。有五十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43人,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领导人物,如曾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委书记、政协主席的曾镜冰同志等。
  三江镇也是省内著名的侨乡镇。全镇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万多人,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曾任泰国国会议长陆志琼先生和曾任泰国海南同乡会长王统宇先生等。
  三江镇人才辈出,现有大专以上各类人才552名,每年都有20名左右学生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现有处级以上干部80余人在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工作。
  三江镇土地幅员广阔。全镇水田9710亩,旱田3417亩,坡地77828亩,淡水面积3075亩,沿海滩涂4710亩。水电资源充足。三江镇有3条溪流穿境流入大海,故名三江。一是美敏溪、二是红化溪、三是罗牛溪。有中型水库1宗,小二型水库4宗,年蓄水量约1500万立方米,地下水十分丰富。境内建有1260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水库发电机组一部,电力供应十分充裕。海资源多姿多彩。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琼州大地震,下陷72个村庄,形成了现在的东寨港,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陆陷成海的地震废墟,海水退潮时,石碑、石桥等遗物依稀可见,成为闻名国内外的“海底村庄”。三江镇海岸线长11公里,红树林约2000亩,滩涂4710亩,是人们旅游、度假、避暑、垂钓、旅游的胜地,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石矿资源丰富。地势较高的江源、上云、苏寻三等3个村委会,地下均藏有丰富的石矿,开采规模较大的石场有5家。
  三江镇是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现有花卉基地27个,面积2880亩,其中海南缤纷园艺公司三江花木场占地1000多亩,是全省最大的花卉基地之一,产品远销大陆市场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热作种植以橡胶为主,现有种植面积5507亩,年产干胶203吨 。现有100亩以上的水果基地25个,8490亩,其中荔枝1988亩,香蕉2260亩,年产量4979吨,产品远销大陆市场。海水养殖以放养虾、蟹、牡蛎为主,面积达3030亩,是沿海农民的支柱产业。依靠石矿资源优势,石料加工业蓬勃发展,现有石料加工场15个,产品远销广东省各地。全镇现有外引内联企业47家,总投资额达2.5亿元,其中红牛饮料厂、江岛化肥厂、缤纷花卉场,美顿养猪厂等较大型的企业,对三江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2万人 74平方公里 460108103 570000 0898 查看 三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三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三江社区 ·美兰区旅游·美兰区特产·美兰区十大特产·美兰区十景·美兰区 0

----

查看 三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三江村 ·美兰区旅游·美兰区特产·美兰区十大特产·美兰区十景·美兰区 0

----

查看 三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茄苪村 ·美兰区旅游·美兰区特产·美兰区十大特产·美兰区十景·美兰区 0

----

查看 茄苪村谷歌卫星地图
苏寻三村 ·美兰区旅游·美兰区特产·美兰区十大特产·美兰区十景·美兰区 0

----

查看 苏寻三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云村 ·美兰区旅游·美兰区特产·美兰区十大特产·美兰区十景·美兰区 0

----

查看 上云村谷歌卫星地图
眼镜塘村 ·美兰区旅游·美兰区特产·美兰区十大特产·美兰区十景·美兰区 0

----

查看 眼镜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江源村 ·美兰区旅游·美兰区特产·美兰区十大特产·美兰区十景·美兰区 0

----

查看 江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道学村 ·美兰区旅游·美兰区特产·美兰区十大特产·美兰区十景·美兰区 0

----

查看 道学村谷歌卫星地图
茄南村 ·美兰区旅游·美兰区特产·美兰区十大特产·美兰区十景·美兰区 0

----

查看 茄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江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海府街道

  海府街道位于海口市美兰区,东起海府路,南至蓝天路,西至龙昆南路,北到海秀东路,面积约4.3平方公里,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白坡里社区、大英社区、南宝社区、东湖里社区、龙舌坡社区、龙峰社区,常住人口6.7万人,暂住人口1.8万人。6个社区共划分为72个网格,至今已配备79名网格员。网格员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住宅区等进行全面采集信息,基本做到人房两清。   海府街道辖区环境优美,经济兴旺,文化繁荣,政通人和。街道所辖区域为海口市商贸、饮食、金融、文化中心,望海国际广场、明珠广场、名门广场、南亚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集群座落于辖区中心,有力带动了区域商贸经济的发展。省卫生厅、省保障局、省妇联、省燃化总公司、省电网总公司、省汽车运输总公司等行政企事业单位座落辖区,辖区内分布着海府路、海秀大道、蓝天路、龙昆南路等主要干道,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海府街道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有效途径,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基层建设、服务社区群众”为主题,努力实践“优良环境的窗口,服务民生的平台,队伍建设的表率,创先争优的先导,和谐稳定的典范”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巩固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工作成果,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街道、海南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街道、海南省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海口2010-2012年度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口市2012年度“椰城环卫杯”竞赛评比先进办事处、海口市禁毒整治先进单位等。  

蓝天街道

  美兰区蓝天街道在2001年7月海口市区划调整中设立,辖区东起美宛路、人大西路,与省委、省人大相邻,南以国兴大道为界和琼山区相连,与省博物馆、图书馆相望,西达龙昆南路,北止南沙路、海府一横路,坐拥海口老机场,驻有省政府以及省林业局、省气象局等一批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属“城中村”区域,下辖塔光、下洋、龙歧和万华四个社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人。蓝天街道工委、办事处办公地点位于海府路龙岐村199号,办公大楼6层2000多平方米,设有人民武装部、司法所、党政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公室、经济办公室、民政办公室、就业办公室、财政所和行政服务大厅。    蓝天街道工委、办事处深刻把握国兴大道发展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轴心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结合辖区实际,走科学发展之路,创和谐社区,各项工作多次获省、市、区的奖励。   

博爱街道

  博爱街道位于海口市城区东部。辖7个社区。有博爱南路、文明中路、新民东路等主要街道。   [代码]460108003:~001新风里社区 ~002振龙社区 ~003龙文社区 ~004三亚社区 ~005南联社区 ~006联桂坊社区 ~007红坎坡社区   [沿革]1989年始建博爱南路街道。1997年,面积0.3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红坎坡、南门一、大英、联桂一、联桂二5个居委会。  

海甸街道

  海甸街道辖区位于海甸岛东部,距市中心2公里,地处人民大道以东,东临自然景观独特的南渡江入海口处;南依美丽的海甸溪;西接人民大道,与人民路街道为邻;北眺辽阔的琼州海峡。三面临江傍海,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区域面积6.72平方公里,下辖新安、沿江、金甸、海达、福安、白沙门6个社区居委会,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22个。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5674人,其中常住人口47825人,流动人口7849人。   海甸街道自然资源丰富,有连绵约10公里的海岸线,北临琼州海峡,东倚南渡江,江海交汇,港汊纵横。南渡江出海口处与新埠岛遥辉相庆,海甸溪、鸭尾溪穿越社区流入大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海甸街道交通发达,辖区交通以陆地为主,主要有人民大道、和平大道、海甸一东路、海甸二东路、海甸三东路、海甸四东路、海甸五东路、海甸六东路等及各社区道路。近年来,市政府改造扩建海甸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人民桥、和平桥的改造扩建,海新大桥的开通、环岛路的动工以及小街小巷路网的建设,这些交通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辖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辖区商贸业规模不断壮大,商业网点不断扩展,以海甸三东路为核心的商业网络基本形成,南国超市、龙泉集团、滨江海岸等企业相继落户境内。至2011年,辖区内共有个体私营企业700多家,临街铺面近300多间,学校、银行、医院、商场等社区设施完善齐全,商肆林立,其中海甸二东路是有名的烧烤一条街,三东路是饮食一条街,四东路落有寰岛泰德大酒店,是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政要访问视察海南时经常入住的酒店。随着海口市旧城改造工程拉开序幕,海甸溪北岸将建十里滨水长廊,成为海口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和旅游新景观。   海甸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9年8月,现办公地点设在海甸二东路宏海大厦5楼(租住),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工作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禁毒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所等职能部门。近年来,在市、区二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甸街道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政治、经济、治安等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系列荣誉:2003年~2011年连续9年被市、区综治委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被授予“海口市禁毒优秀街道”称号;2005~2006年度被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5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街道计生协会被海南省计生协会评为“全省协会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度被市综治委授予“平安创建达标单位”;2008年5月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海南系列庆典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4月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海甸溪北岸旧城改造拆迁工作突出贡献奖;2010年度被市政府授予“毒患整治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度被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授予“2006年~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0~2011年度被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0年度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如今的海甸,辖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城区建设日新月异,一个充满现代化丰采的海甸,正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展现在世人眼前。   

人民路街道

  人民街道成立于1989年,街道辖区位于海甸岛西侧,东至人民大道,南及海甸溪,西、北两面临海,面积约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299人,其中大中专院校学生近2万人,流动人口约1万人。下辖银甸、捕捞、邦墩、拦海、新利和万福六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省盐务局、市特警支队、市节水办、市交管处、市航务处、水务集团等驻区单位,辖区内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分校、市教师进修学校、市中医学校等6所大中院校,以及中小学校、幼儿园20多所,住宅物业小区88个。辖区经济主要是商业服务、海洋渔业、服装零售、批发及房地产开发和餐饮业,位于海甸岛西部的美丽沙和环岛路建设项目等省、市重点项目落户本街道辖区。   街道工委、办事处下设纪工委、人武部、党政办、司法所、经济办、计生办、社会事务办(同时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机构。现有公务员18名(编制18名),事业编人员17名,流动人口工作站工作人员8名。现管辖12个党支部,党员515名。1998年荣获海南省文明单位、海南省卫生达标单位、海口市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先进单位;2000、2001年度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1年度评为海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海南省民政工作先进街道;2003—2005年连续三年被区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单位”;2005年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国协会工作先进单位”、省计生协会评为“全省协会工作先进单位”、被海口市人民政府授予“禁毒优秀街道”、被区政府评为“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等奖单位”。2009年10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5—2008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办公地址:海甸一西路4号紫金山大厦三楼,办公电话:0898—66258024,邮编:570208。   

白龙街道

  白龙街道是2001年7月撤销白龙乡后新设立的。其调整后的辖区范围:东临南渡江,西至白龙南路,南以海府一横路、美群路、国兴大道为界,北至文明东路。辖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下辖五贤、千家、振兴、美舍、流水坡5个社区居委会,11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56528人,其中:居民常住人口40990人,流动人口15538人。   辖区内有0海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协、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警卫局、省国土资源海洋厅、省人口局、省测绘局、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等省级单位;同时,也是0美兰区委、区政府的办公所在地,是海南省及美兰区的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街道工委、办事处系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机关现有在职干部职工49人(其中:公务员19人、事业编人员26人、流动人口管理组人员4人);机关离退休干部24人;居委会专职成员28人,居委会社保专管员6人、协管员6人、劳动监察协管员3人;残联协管员6人。街道工委下辖3个党总支,26个党支部,党员536名。   

和平南街道

  和平南街道于1989年7月设立,辖区区域东至白龙南路、西至和平南路、南至海府路、北至文明东路,下辖君尧、上坡、琼苑、光阳、文明五个社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0137户,人口3万余人。辖区内共有省直机关单位60多个,是老省委、省政府的办公所在地,主要企业有:太子道、海鲜第一家、旺佳旺超市、海南大酒店、锦江之星旅馆、琼苑宾馆等,主要学校有:海口市第四中学(初中部)、海口市白龙小学、海口市第十中学、省直属机关幼儿园、海口美舍学校等。   和平南街道工委、办事处是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设有纪工委、人民武装部、党政办、经济办、计生办、社会事务办、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机构,现有在编在岗干部职工31人,其中,公务员编18人,事业编13人。街道党工委下辖1个机关党支部,5个社区党支部,1个-干部党支部,1个退休党支部,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1个住宅小区党支部(海润花园小区党支部),党员共331名。    近年来,街道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认真做好党建、维稳、计生、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至2011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海口市“椰城环卫杯”先进办事处;2013年再次被评为海口市“椰城环卫杯”先进办事处;2011年1月,街道办事处在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工作方面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2013年街道关工委被市评为创建“五好”达标单位;2013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办公地址:海口市美兰区美舍路君尧新村美舍廉租房小区,办公电话:0898—65333884,邮编:570203。   

白沙街道

  白沙街道位于海口市东北角,东起南渡江,西至和平北路,南接文明东路,北临海甸溪,辖区面积约3.21平方公里,下辖锦山里、白沙坊、白龙、岭下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4438人(其中常住人口25515人,流动人口8923人)。辖区划分26个网格,驻区单位54个,住宅小区101个。街道工委下辖1个党总支(含3个党支部),1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82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沙街道紧紧围绕“强基础、促发展、重服务、惠民生、创和谐”的工作思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先后荣获“第一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街道”、“省级无毒社区”和“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埠街道

  海口市振东区辖镇。1946年为琼山县甸埠乡,1949年划入海口市,1963年改海联区,1978年置新埠镇。1990年归振东区。位于区境东北部新埠岛上,距市区3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1万。有新埠大桥通海口市区。辖新东、土尾、三联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蔬菜。渔业以近海捕捞为主。.  

灵山镇

  1987年置灵山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8公里。面积98.6平方公里,人口4.6万。223国道过境。辖晋文、群山、新琼、锦丰、新市、红丰、大昌、福玉、美庄、东平、爱群、林昌、新管、新岛、大林、东头、桥东、灵山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材料、农具修造、农机修理、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经济作物有橡胶、胡椒等。.  

演丰镇

  一、镇域基本概况   我镇辖区面积119.78平方公里,耕地40845亩(其中水田17676亩,坡地23169亩)。全镇总人口25902人,辖有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61个村民小组,208个自然村,其中老区村庄196个。设有3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3个。辖区内交通发达,有美兰国际机场,海文高速公路,东环铁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曲口港。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有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二、经济发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预计2011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26328万元,比2006年增长35%,年均增长7%;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473.8万元,比2006年增长42%,年均增长18.4%;财政收入9244万元,比2006年增长40.3%,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6493元,比2006年增长37%,年均增长7.4%。   (二)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突出规模促增收。多年来,我镇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培植和建立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种植、养殖、禽畜、服务等四大支柱产业。一是以花卉蔬果为主的“绿色产业”,主要分布在苏民、美兰、群庄、昌城、演南5个村委会,种植花卉7300亩、水果12056亩、瓜菜7470亩、热作7600亩;二是以海水养殖和捕捞为主的“蓝色产业”,主要分布在塔市、演西、演东、演中、山尾、演海、边海、北港8个村委会,海水养殖面积达11000亩;三是以禽畜饲养为主的“银色产业”,培育养猪专业户37家、咸水鸭养殖户58户,年出栏量46万头(只)。四是以休闲观光等服务业为主的“金色产业”,主要分布在演丰墟、美兰机场和红树林风景旅游区。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来,我镇确立了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主的镇域发展格局,按照这一发展方向,积极配合上级工作部署,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的落户服务工作。包括投资1亿多元的美兰高尔夫休闲体育项目、被誉为“海南一号工程”的东环铁路建设项目、桂林洋大学城新校区、美兰嘉翔体育项目和美兰九号休闲项目等25个项目,投资总额约30亿元,极大地带动了我镇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提升了镇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几年来共解决我镇58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四)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依托红树林、海底村庄等自然资源优势和文明生态村、绿色慢行通道建设,开辟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为一体的旅游专线,吸引八方游客,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促进我镇旅游业的发展;二是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目前,我镇有农家乐22家,具有浓郁的沿海渔村特色,星辉村的“唐氏”、下山村的“琳璋”、山尾头村的“连理枝”农家乐,不仅提供食宿,还开展了品海鲜、游红树林、出海垂钓等多种旅游项目,仅去年春节期间就接待游客5千多人,纯收入近3万多元,同比增长40%左右;三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群庄村委会的龙窝村,由于毗邻桂林洋大学城,根据大学生租房需求旺盛的特点,大力发展房屋出租业,成为我镇名副其实的“出租房屋村”。   (五)大力推广普及科技,提高科技增收水平。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新型农民,举办引导性和技能培训班4期,参加培训农民人数达600多人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使科技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在产业发展上,坚持良种先行,年引进推广各类优良品种12多种,改良禽畜17000头只;坚持质量创优,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无公害技术;坚持技术创新,加快海水养殖低位池改造速度,促进高位池技术的推广。   (六)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农民种粮直补发放工作。调查、落实去年我镇应补助种粮直补对象4362户,面积17651.98亩。通过“一-”的管理形式,种粮补贴资金164.2万元,足额发放到农户中。二是优质水稻良种补贴工作。去年全镇早、晚造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3686亩,良种补贴资金22.3万元,受益农户5588户。三是能繁母猪补贴工作。组织干部认真调查摸底,将补贴资金270500元全部足额发放到养殖户手中。   (七)进一步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投入550多万元,对美兰洋、和村田、博罗田、茂山田、迈聘田、北排田6个中小田洋进行整治,改善灌溉农田面积4670多亩,受益村庄21个;投入190万元,修建被洪水冲垮的大桥头节制闸、坡头水库溢洪道、茂山过路涵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120万元,完成星辉至禄尾、湖宅园至龙江约2.4公里的防潮堤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稳步推进。投入80多万元,打井18口,建水塔3座,架设水管12公里,解决调圮片、禄尾片等30个自然村6000多人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八)坚持区片联创,生态文明进一步展现。我镇紧紧围绕“创建文明生态镇”目标,按照“区片联创”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实行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强力推进,努力探索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演丰模式”,不断把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掀起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热潮,取得了显著效果。到目前为止,全镇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村庄197个,占自然村总数的94.7%。其中省级文明生态村4个,市级文明生态村10个,区级文明生态村20个,初步形成了文明生态镇建设规模。近年来,我镇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十大休闲基地”、“海南十大文化名镇”、“中国生态文化名镇”。   

三江镇

  三江镇位于海口市东部,地处北纬19°53’;东经110°36’。东临东寨港和国营三江农场,北接演丰镇,西依琼山区的云龙镇和红旗镇,南靠大致坡镇。土地总面积70.9平方公里,辖9个村(居)委会,102个自然村,辖区人口24717人(含三江农场9951人)。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0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75元。   三江镇自然环境优越。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在2.5米至30米之间,较为平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   三江镇交通便捷。距海口市区仅25分钟车程,距美兰国际机场仅10分钟车程,有海文高速公路和琼文公路穿境而过。是即将开发建设的木兰港通往海口的必经之路。周边有国营三江农场、罗牛山监狱、海口市罗牛山农场等3个处级单位,给我镇发展注入活力。   三江镇是省内著名的老区镇。有革命老区村庄93个,占92%。有五十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43人,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领导人物,如曾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委书记、政协主席的曾镜冰同志等。   三江镇也是省内著名的侨乡镇。全镇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万多人,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曾任泰国国会议长陆志琼先生和曾任泰国海南同乡会长王统宇先生等。   三江镇人才辈出,现有大专以上各类人才552名,每年都有20名左右学生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现有处级以上干部80余人在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工作。   三江镇土地幅员广阔。全镇水田9710亩,旱田3417亩,坡地77828亩,淡水面积3075亩,沿海滩涂4710亩。水电资源充足。三江镇有3条溪流穿境流入大海,故名三江。一是美敏溪、二是红化溪、三是罗牛溪。有中型水库1宗,小二型水库4宗,年蓄水量约1500万立方米,地下水十分丰富。境内建有1260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水库发电机组一部,电力供应十分充裕。海资源多姿多彩。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琼州大地震,下陷72个村庄,形成了现在的东寨港,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陆陷成海的地震废墟,海水退潮时,石碑、石桥等遗物依稀可见,成为闻名国内外的“海底村庄”。三江镇海岸线长11公里,红树林约2000亩,滩涂4710亩,是人们旅游、度假、避暑、垂钓、旅游的胜地,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石矿资源丰富。地势较高的江源、上云、苏寻三等3个村委会,地下均藏有丰富的石矿,开采规模较大的石场有5家。   三江镇是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现有花卉基地27个,面积2880亩,其中海南缤纷园艺公司三江花木场占地1000多亩,是全省最大的花卉基地之一,产品远销大陆市场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热作种植以橡胶为主,现有种植面积5507亩,年产干胶203吨 。现有100亩以上的水果基地25个,8490亩,其中荔枝1988亩,香蕉2260亩,年产量4979吨,产品远销大陆市场。海水养殖以放养虾、蟹、牡蛎为主,面积达3030亩,是沿海农民的支柱产业。依靠石矿资源优势,石料加工业蓬勃发展,现有石料加工场15个,产品远销广东省各地。全镇现有外引内联企业47家,总投资额达2.5亿元,其中红牛饮料厂、江岛化肥厂、缤纷花卉场,美顿养猪厂等较大型的企业,对三江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大致坡镇

  大致坡镇位于海南省东北部、海口市的东部,是一座美丽而独具魅力的小城镇,全镇区域总面积114平方公里, 10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10个自然村,总人口28335人,其中墟镇人口1.2万人。在岛内,大致坡镇享有“革命老区镇”、“华侨之乡”、“琼剧文化镇”的美誉,并被列为全国重点乡镇和重点镇的试点示范单位。   自2002年合并入海口市后,大致坡镇党委和政府结合自身的自然优势,开拓进取,务实求效,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奋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在农村形成了种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热带花卉、优质林木和禽畜养殖、特种养殖等种养结合、长短相辅的高效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特殊的区位优势努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本着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严要求管理,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先后修建了一个设备齐全、规模先进的集贸市场,改装了主要街道路灯,新建了园林路、西环路、中心大道等几条街道。基础设施完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突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琼剧文化,创建琼剧文化村、琼剧文化广场及琼剧文化街等,以特色文化促发展,不断加快大致坡镇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全国戏剧家活动基地”的落成,把海南本土文化精髓在全国范围内发扬光大,为大致坡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如今的大致坡镇,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200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46460万元,比上年增长7.2%,人均纯收入4741元。小城镇面积达到了3.2公里,镇区人口超过1万人,已悄然形成了琼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好,产品最丰富,交易最活跃、管理最完善的物流中心。作为海口市的沿边重镇,大致坡镇已成为辐射周边12个乡镇、3个农场的区域经济中心,是琼北地区以农副产品加工、经贸为主,并带有琼剧文化特色的中心小城镇。   


三江镇特产大全




三江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