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奎村位于会文镇东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2公里,辖区面积约3.5739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2800元。村辖9个村民小组,170户,人口930人。村现有“两委”干部4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27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0年3月,占地面积90㎡,建筑面积80㎡。朝奎村委会将利用紧邻镇墟、文嘉公路的优越地理位置,融入镇区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比例,提高村民收入。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05103 | 571300 | -- | 查看 朝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阳光村 |
阳光村位于会文镇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6公里,辖区面积约7.6635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7000元。村辖15个村民小组,650户,人口2432人。村现有“两委”干部6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61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1.8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3年7月,占地面积90㎡,建筑面积97㎡。今后阳光村委会将利用临海的自然条件和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和近海捕捞,使之成为阳光村委会的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养殖和环境协调发展,成为会文镇渔业文化浓郁的乡村。 |
冠南村 |
冠南村位于会文镇东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7公里,辖区面积约12.7064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8700元。村辖22个村民小组,956户,人口3464人。村现有“两委”干部6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83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2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1996年10月,占地面积80㎡,建筑面积120㎡。冠南圩建有一栋具有80多年的历史的书报社,藏书有几千册,是村民读书阅报的理想场所。近年冠南村委会集墟建设不断扩大,街容街貌焕然一新。自2000年至今获得社会综合治理先进村委会、先进党支部,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荣誉十多次。冠南村委会将利用滨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和冬季瓜菜两大产业,提升村委会经济实力。 |
南坡村 |
南坡村位于会文镇西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4公里,辖区面积约2.1089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000元。村辖7个村民小组,212户,人口689人。村现有“两委”干部3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25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1.03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1992年3月,占地面积130㎡,建筑面积108㎡。今后南坡村委会将以壮大农林经济为目标,特别是利用坡地优势,引进新经济林果品种,实现林业和农业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乡村。 |
官新村 |
官新村位于会文镇西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6公里,辖区面积约4.3545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00元。村辖11个村民小组,300户,人口1200人。村现有“两委”干部5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20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75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9年10月,占地面积200㎡,建筑面积100㎡。官新村境内的官新温泉是我市独一无二的温泉资源,水质常年温热,泉水清澈,富含矿物质,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今后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政府或企业进驻,尽早开发利用官新温泉资源,造福百姓。 |
朝奎村 |
朝奎村位于会文镇东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2公里,辖区面积约3.5739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2800元。村辖9个村民小组,170户,人口930人。村现有“两委”干部4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27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0年3月,占地面积90㎡,建筑面积80㎡。朝奎村委会将利用紧邻镇墟、文嘉公路的优越地理位置,融入镇区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比例,提高村民收入。 |
龙家村 |
龙家村位于会文镇东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5公里,辖区面积约9.9764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4200元。村辖14个村民小组,278户,人口1130人。村现有“两委”干部4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39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7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1987年8月,占地面积900㎡,建筑面积115㎡。龙家村以小山陵地形为主,将利用坡地和农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林木、家禽养殖等产业,并依靠紧邻文嘉公路的优势,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
文林村 |
文林村位于会文镇西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4.5公里,辖区面积约4.8893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6800元。村辖18个村民小组,440户,人口1306人。村现有“两委”干部4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38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9年12月,占地面积1800㎡,建筑面积90㎡。依托政府今年投资2340万元动工建设文林农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文林等5个村委会8800多亩农田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十八行村 |
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是我省现存明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村庄呈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齐、高低有序、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保持着海南民间浓郁的传统民居特色。其厚重的人文底蕴,成就了别具一格的古民居。这里,有屹立400多年的古宅“九牧堂”,有明清时期的石制上马台、石制金鱼花池、石制马槽等,有雕工精美的梁柱。 从会文墟西行约5公里,沿途绿树婆娑,椰林摇曳,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恬淡古朴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到达村口,路旁有一面十八行村的简介宣传墙,上面记录着十八行村的历史。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村口处有一座土地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文昌素来有“侨乡”之称,文昌十八行村,便是一个侨味浓郁的古朴村落。这里所有房子都是多进式的老宅,总共有十八行,村子因此而得名。十八行村是文昌会文镇湖峰村委会最为古老的自然村。它的整体格局特点是:坐南朝北呈辐射状扇形排列,每行多则七八户,少则二三户,为多进封闭式院落,每行纵向中轴对齐。 在村子的中间,最古老的一行老屋已经坍塌了,只留下一些残存遗迹。这里至今还保存着清初时期曾在江西高安县任知县的林运鑫在世时所用的石制上马台、石制金鱼花池、石制马槽、石制门牌等雕工精美的文物。 村里有一对古朴的上马石,几尊石制大水缸和一对抱鼓石,古朴厚重,却又相映成趣。一对抱鼓石,鼓面直径约1米,上呈鼓形,下为莲花座。在另一边有几尊1米多高的石制大水缸,水缸上有些斑驳不清的莲花纹。 村里十八行院落高低有序、呈扇形分布,令人叹为观止。十八行小巷曲径通幽,使宅子相互分开保持独立,却又阡陌相连,而来到院子里,才发现别有洞天:屹立400多年风采依旧的古宅“九牧堂”、“嗣济堂”,房梁屋脊雕龙画凤,小院花木丛生,别有一番滋味。 村里的房子按十八行建造,寓意“兄弟同心,邻里不欺”。所谓同心,是指每行屋子内住的都是由同一房分出去的兄弟辈直系亲属,在“行”的中轴线上,每进房屋的正厅前后大门都要上下对齐,以示“同心”;而“行”与“行”的住宅间,同辈的房屋必须高度相等,以示邻里相互平等。村里人介绍说,祖先从福建迁来此地,在清代出了不少-。 走进村里,只见长长的院落分布在长长的巷子两旁,一色的青砖瓦房,笔直而齐整。排水的沟渠,扇形的古宅,安静的巷子,一行一行地平行分布,整整十八行。 |
官公铺村 |
官公铺村位于会文镇西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8公里,辖区面积约6.3646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850元。村辖14个村民小组,300户,人口1187人。村现有“两委”干部4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42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3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3年9月,占地面积145㎡,建筑面积290㎡。借助政府对官公铺伟昌上、中、下村、流芳、标丰村的电网改造和吊九水库(小二)加固改造等水利设施、电网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将进一步夯实官公铺村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美丽乡村。 |
白延村 |
白延村位于会文镇西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3公里,辖区面积约4.996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6800元。村辖18个村民小组,532户,人口1950人。村现有“两委”干部5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52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07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0年10月,占地面积250㎡,建筑面积134㎡。白延村委会历史历史,曾经是会文镇的商业、文化中心,原镇政府所在地,境内有的中山公园,白延老街等老建筑。白延村委会多次被文昌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白延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战略,发挥农业生产的传统优势,引进优良品种,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
沙港村 |
沙港村位于会文镇东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1公里,辖区面积约6.1753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8200元。村辖19个村民小组,535户,人口1938人。村现有“两委”干部5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42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积140㎡,建筑面积280㎡。沙港将依托村民在村内和镇墟兴办企业15家,以及全村达460多人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充分挖掘国民党知名将军陈策故居的旅游资源,建设美丽乡村。 |
凤会村 |
凤会村位于会文镇西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6公里,辖区面积约5.1806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5200元。村辖10个村民小组,353户,人口1410人。村现有“两委”干部4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43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5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0年9月,占地面积65㎡,建筑面积130㎡。凤会村委会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荔枝、胡椒、橡胶、石榴、瓜菜),占全村人口的70%,还有从事第三产业,如搞海水养殖,个体经营,外出打工等。今后凤会村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建设幸福新凤会。 |
烟堆村 |
烟堆村位于会文镇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8公里,辖区面积约7.6796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4300元。村辖13个村民小组,493户,人口2030人。村现有“两委”干部5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52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5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2年1月,占地面积200㎡,建筑面积200㎡。烟堆村委会孵化养殖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辖区内现有种苗孵化场140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国外。村民人均年收入近1万元。今后烟堆村将利用滨海优势,推进种苗孵化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争取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
边海村 |
边海村位于会文镇东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6公里,辖区面积约9.3394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10000元。村辖5个村民小组,680户,人口2126人。村现有“两委”干部6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64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41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1年8月,占地面积160㎡,建筑面积80㎡。近年来村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石斑鱼、鲍鱼、东风螺等名贵品种的养殖和孵化,极大地增加了经济收入,这两大产业已成为边海村委会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今后边海村将充分利用近海优势和较长的海岸线,大力发展孵化和海水养殖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村委会的经济实力,同时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使边海发展成为具有特色滨海文化的乡村。 |
湖丰村 |
湖丰村位于会文镇西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5公里,辖区面积约4.8893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4800元。村辖14个村民小组,368户,人口1386人。村现有“两委”干部4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35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1996年2月,占地面积800㎡,建筑面积150㎡。湖丰村委会是一个著名的侨乡,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华侨。湖丰村委会十八行村于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最大特色是现存古建筑规模大、较为完整、别具一格,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同时也是我镇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处。 |
会文村 |
会文村位于会文镇西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2公里,辖区面积约5.3158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5000元。村辖16个村民小组,524户,人口1724人。村现有“两委”干部5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35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3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8年7月,占地面积80㎡,建筑面积80㎡。会文村委会境内有我市有名的家屯洋千亩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种植的反季节瓜菜远销全国各地。会文村委会将充分发挥紧邻镇墟的地理、交通优势,努力实现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仓储集散中心的发展目标。 |
李桃村 |
李桃村位于会文镇西北部,距镇机关所在地约1公里,辖区面积约6.4739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4100元。村辖10个村民小组,228户,人口1068人。村现有“两委”干部4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38名,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拨付经费及征地所得款)0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7年11月,占地面积1200㎡,建筑面积90㎡。今后李桃村委会将依托地理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壮大花木苗圃产业。以农林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农村。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