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村委会位于邦溪镇西部,与昌江县交界,离镇墟约4公里,土地面积4848亩,其中水田面积210.4亩,旱田面积691.1亩,坡地面积3946.5亩,全村有四个自然村,23名村干部。有267户人家,总人口1326人,劳动力895人。全村经济作物主要以水稻、橡胶、甘蔗为主,但由于气候炎热,年降水量少,土质差,基础设施薄弱,经济作物得不到及时灌溉,生长缓慢,严重影响地质村的经济发展。2012年度,全村人均收入5265元。
地质村党支部成立于1958年,现有5个党小组,74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4名,女党员11名,35岁及以下的党员10名。党支部现有活动场所建于1995年,面积约为160平方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25102 | 570000 | -- | 查看 地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中心社区 |
邦溪镇中心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13年8月,位于海榆西线公路与什邦公路交汇处,东于七坊镇相邻,南与昌江县石碌镇比邻,西与西线高速公路相邻,北于荣邦乡相邻,辖区内主要有镇墟内机关各单位以及各企业单位。社区内现有常住居民1194户,总人口3071人,其中流动人口280人。社区现有居民小组5个。 社区现有工作人员7名,社区居民代表36人。社区内现有1支文艺宣传自愿者队伍,10人;健身场所1个;社区活动室内设立了民事代办服务中心。 |
南班村 |
南班村委会位于邦溪镇西南部,离镇墟约4公里,土地面积2680亩,其中水田面积593.9亩,旱田284.3亩,坡地1801.8亩。全村有四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共有245户,总人口1024人,劳动力621人,享受低保人员14名、五保人员2名。经济作物主要以甘蔗、橡胶、木薯为主,全村委会现有橡胶2801亩约10万棵。2014年度全村总收入1121.2万元,农民所得704.7万元,人均收入6882元。 南班村党支部成立于1973年6月,现有6个党小组,72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3名,女党员12名,35岁及以下的党员20名。 2012年,南班村委会在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芭蕉村尝试开发建设集乡村民居、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建设项目,推进南班村“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目前,芭蕉村119户已经全部入住。美丽乡村建设,可提高南班村村民的住房质量,改变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状况,对南班村建设成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邦新村 |
一、基本情况 邦新村位于邦溪镇东北部,是全镇最大的行政村,全村总有十个自然村,400户人家,总人口1963人,劳动力1203人,土地面积5992亩,其中水田面积683.7亩,旱田733.2亩,坡地4575.1亩,经济作物主要以水稻、甘蔗、橡胶为主,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4385元。村委会土地面积633亩,村委会年土地出租收入6000多元。 邦新村党支部成立于1958年,现有7个党小组,89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4名,女党员14名,35岁及以下的党员23名。1995年建成的村级活动场所120平米,狭小且破旧不堪,场所综合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不齐,党员和村民无固定开展重大活动的场所。2014年在县委和镇委的大力支持下,投入80多万元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总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三层楼体占地14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并于2014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楼体分设民事代办服务中心,社会综合管理办,计生服务室,团委、妇联、安全生产办,农家书屋等办公室,并设有大型、小型两处会议室。新活动场所的投入使用,使邦新村具备了各方面的办事服务条件,提升了邦新村党员、村民活动、干事的热情。 二、村支部整顿软弱涣散情况 2013年我支部被评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经过上级点、自己查,邦新村党支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无固定完善的组织活动场所,综合服务功能弱,坐班有时无人在岗。二是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一般,班子成员不够团结、财务管理不规范。三是村班子的整体工作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战斗力还有待提高。在县领导符海斌主任、县委组织部和镇委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自指导下,我支部对照“一个好的班子、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一个好的工作机制、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五好党支部的标准进行逐步整改。 一是在新建活动场所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必设各类职能办公室,完善机构、制度,并设立民事代办点,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使村组织综合服务功能得到提升。通过公开值班人员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健全规范值班责任制度,靠制度管人,保证了正常的值班秩序,杜绝了坐班时无人岗的现象。 二是通过召开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交心谈心,互相批评,互相学习,消除隔阂,增进团结,多派财务管理人员参加培训,规范财务管理。村里无小事,事事大家商量,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引导班子成员妥善处理业务工作和党务工作的关系,以党组织工作引领各项工作全面推进,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一切工作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带头执行“三会一课”、“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坚持“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原则。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班子成员分工得以明确,杜绝互相推诿的事情发生,提高班子战斗力。 |
孟果村 |
孟果村委会位于邦溪镇西北部,距离镇区200米,土地面积5984.7亩。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人口500户,2128人,“两委”班子和各村民小组正副组长29名,设立民事代办点和村邮站各1处。全村经济收入以种植水稻、甘蔗、橡胶、西瓜为主。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6780元,同比增长11.2%。 孟果村党支部成立于1973年6月,现有8个党小组,106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名,女党员34名,35岁及以下的党员16名。党支部现有活动场所建于1993年,面积约为160平方米。 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孟果村支部与孟果村委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党支部2009—2011年连续三年被邦溪镇党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获的其他荣誉有: 1、2012年被评为镇冬修水利先进单位; 2、2012年被评为镇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3、2011年度被评为镇冬修水利先进单位; 4、2011年度被评为镇计划生育达标单位。 |
大米村 |
大米村位于邦溪镇东南部,离镇墟约5公里,隶属大米村委会,全村现有农户82户,总人口392人,劳动力220人。大米村经济来源主要以水稻、甘蔗、橡胶、木薯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1005元。现有党员35名,有一间党员活动室。 大米村自创建文明村以来,大米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从整治脏、乱、差入手,发动群众整治柴草乱放,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横流,禽畜乱放等现象。同时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党员带领群众投工投劳挖好中间路水沟400米(两旁)并平整路面。在村集体经济困难下,党员又带头筹资1万多元,在房前屋后种上水果树木,全村卫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在发展大米村农业经济,党员干部充当“领头雁”,带领群众大胆调整产业结构,率先在橡胶、甘蔗等主导产业做强做大。 |
地质村 |
地质村委会位于邦溪镇西部,与昌江县交界,离镇墟约4公里,土地面积4848亩,其中水田面积210.4亩,旱田面积691.1亩,坡地面积3946.5亩,全村有四个自然村,23名村干部。有267户人家,总人口1326人,劳动力895人。全村经济作物主要以水稻、橡胶、甘蔗为主,但由于气候炎热,年降水量少,土质差,基础设施薄弱,经济作物得不到及时灌溉,生长缓慢,严重影响地质村的经济发展。2012年度,全村人均收入5265元。 地质村党支部成立于1958年,现有5个党小组,74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4名,女党员11名,35岁及以下的党员10名。党支部现有活动场所建于1995年,面积约为160平方米。 |
邦溪村 |
邦溪村委会位于邦溪镇东南边,南与七坊接壤,辖区面积约9607亩,其中水田553亩,旱田387.8亩,坡地2443.2亩,全村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372户,总人口1862人,劳动力1144人。全村经济作物主要以橡胶、甘蔗、木薯为主。2014年度全村总收入1952.7万元,农民所得1280.5万元,全村人均收入6877元。 邦溪村党支部成立于1958年12月。党支部现有活动场所建于1998年,面积约为118平方米。目前,全村三个自然村均实现村村通路、通电。基层组织建设、产业调整、计划生育、扶贫工作等统筹抓出了综合效应。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