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村村委会是陵水县椰林镇下辖的一个基层组织,地处陵水县城东北部。距县城约4公里,西北毗邻大溪岭。东南面濒南中国海。北面与卜吉村接壤。里村村委会由里村、上排溪、下排溪三个自然村组成,由里村命名,治所坐落在自然村(里村)境内,下辖24个经济社,总户数780户,总人口为5000人,党员186人,总土地面积为2100亩,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800元。
(一)里村——旧县城址
据《陵水县志》记载,早在唐代,旧县城址建于此,城址位于椰林里村大溪岭北端之南处,东距水口庙约3公里,相隔里村400米左右,南止大溪岭。东起旧头墓,西至岭腰颈,其东西宽约40米,南北长1000米,溪城北至宋代未变,是陵水县五处古县城址之一。
(二)浑然天成海港——水口港
水口港即陵水河的出海口(有时称大河出海口),地处县城东南部,旧时进入陵水的主要水上通道,建港面积600亩,其中潮汐带面积105亩,可利用面积495,低潮水深1.5米,高潮时水深3——5米。海港最宽为160米,最深东南角为2.5米,海港西面较浅仅为0.5米——1米左右。水口港不仅是交运的要冲,也是旅游的胜地,内有宗教文化——水口庙,素称陵水“四大”风水宝地之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28100 | 570000 | -- | 查看 里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下排溪自然村 | ·陵水旅游·陵水特产·陵水十大特产·陵水十景·陵水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下排溪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上排溪自然村 | ·陵水旅游·陵水特产·陵水十大特产·陵水十景·陵水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上排溪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里村自然村 | ·陵水旅游·陵水特产·陵水十大特产·陵水十景·陵水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里村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坡留村 |
一、基本情况 坡留村委会是椰林镇下辖的一个村委会组织,地处陵水县城西北部,位于钟灵毓秀陵河之南岸,东接伯明顿大酒店,西连党校安置社区,毗邻于陵水县城新区,有“城中村”之美称。坡留村(行政村)全村共由七个自然村落组成,分别为大兴村、厚皮头村、老陈村、老吴村、水流坡村、老符村和排留村,共设十五个经济社(前称生产小队)。总人口4416人,土地总面积5560亩,总户数820户。坡留村委会是今陵水县城规划发展其中,2006年,现有厚皮头村、老陈等两个自然村已被迁徙,村址荡然无存,仅留自然名字而已。坡留村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辖7个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137名。 坡留村委会前身是坡留大队,七十年代以前分别为坡留大队和下洋大队。1971年,行政资源整合,坡留大队与下洋大队合并设立坡留大队,现为坡留村委会,主要是以耕农为主,农作物种植是以水稻、番薯为主,水稻种植分旱、晚兩进行,以传统的耕作方式播种;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香蕉、甘蔗等;反季节作物是以圣女果为主,还有角豆、青瓜、丝瓜、苦瓜等,它是广大百姓人家一年来的主要经济收入,主要饲养的家禽家畜有:鸡、鸭、鹅、猪、牛、羊。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6800元。 二、坡留村委会现任两委成员名录 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主任:李亚玉 村委会党总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周进文 村委会党总支部副书记:徐亚文 村委会副主任:谭光文 村委支委委员:王业才、王洪良、吴庆文、张珠梅 历届坡留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王国朝、陈文义、陈文涛、许亚琼、许亚宽、王国明、李亚玉 |
文官村 |
一、基本情况 文官村委会是椰林镇下辖的一个基层行政村,由四个自然村落组成,分别是官坡村、低田村、文村和文兴村。地处陵水县城东北部,东靠大溪岭,南面毗邻椰林镇政府驻地,西连桃万村,青山村高铁,北面和米埇村相连,距县城5公里,主要山脉有大溪岭、主要河流有金冲河,全行政村总户数800户,总人口4511人,总土地面积6053亩,有24个经济社(前称生产小队)。本区域气候宜人,四季无冬,以农耕为主,粮食作物种植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花生、荔枝、芒果等,反季节瓜菜有西瓜、圣女果、角豆、青瓜;家禽存栏量,分别是(2014年资料统计):鸡3万只、鸭2万只、鹅1.5万只,猪1.2万头,牛2千头,羊5千头,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000元。 文官村村委会是由生产大队,管理区演戏过来,该地灵人杰多出文化人,异地为官者众,文化底温甚厚,久兴无衰。故为文官至今。文官村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辖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46人。 二、文官村两委现届班子领导成员名录 村总支部书记:杨忠钦 村民委员会主任:杨连泽 村支部副书记:夏可才 村委副主任:欧江海吴家恩 村支委:陈学明、王金武、杨桂兰(女)、杨大坤 村委成员:杨仁川、王珠义、杨新月(女)、欧中潘、 历届文官村党总支部书记:杨连文、王亚胜、杨忠钦 |
雷丰村 |
雷丰村委会 一、基本情况 雷丰村委会是陵水县椰林镇下辖的一个村级行政组织,地处县城西北部,是椰林镇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以黎族为主,操黎语的杞方言、海南方言、普通话等。下辖山仔园村、喃喃村、雷打坡村和排塘园村,全村总产数310户,总人口1558人,土地总面积5860亩,设有6个经济社,祖祖辈辈均以农耕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和生活,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荔枝、芒果、香蕉等,反季节瓜菜有西瓜、圣女果、豆角、节瓜、苦瓜、香瓜、辣椒等,2014年家禽家畜存栏是分别是鸡2万只、鸭1.5万只、鹅0.8万只,猪3千头,牛1500头,羊2千只。2014年全村年人均1200元。 雷丰村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辖党支部4个,目前有党员94人。 二、村委会班子领导名录 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亚才 村委会主任:汪连富 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汪承伯 支委:张仁荣、杨亚花、郑亚銮 村委:杨亚茂、李吉荣、郑亚义 |
城内村 |
一、基本情况 城内村委会是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由西门村、旧学村、老龙村和老张村组成,地处陵水县城(老县城)内,常称城中之村。据史料记载,明从化期间开始有其治所名称至今。全村总户数450户,总人口2246人,总土地面积7250亩,亦农亦工,农业以种植水田、番薯为主,热带经济作物有槟郎、椰子、花生、荔枝、龙眼,仅季节瓜菜有西瓜、圣女果、青瓜、角豆、节瓜、白菜、芹菜、韭菜、通心菜等。有家禽家畜放养。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2500元。 城内村有党支部一个,目前有党员58人。 二、两委班子成员各录 村委党支部书记:林亚忠 村委会主任:张宏锐 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邹进齐 村委村文委:黄亚武、苏月爱(女)、张运青 历届城内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邹连贵、李伯史、张道琼、周亚顾、何亚圣、林亚忠。 |
桃园村 |
一、基本情况 桃园村委会是陵水县椰林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5个经济社,总人口5122人,总户数986户,总土地面积5412亩。桃园1村以农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有水稻(分早、晚造)、番薯;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有槟郎、椰子、甘蔗、芒果、荔枝、龙眼、香蕉;主要家庭经济来源是种植瓜菜和饲养家禽家畜,2014年全行政村人均收入5260元。桃园村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辖4个党支部,目前有党员155人。 桃源村地处陵水县城东北部,坐落大河水(陵水河)北岸(今称滨河北干道),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这里有涓涓的溪流,有万顷稻浪,有翠绿的青山。人常道,古有:“世外桃源”,今有桃园。 二、桃园村委会现届(2013~2014年)两委班子领导成员 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主任:陈应娇 副书记:王传强、王金养 村委会党总支部支委、副主任:董亚发 村委会副主任:王廷景 村委会支委:吴留仁、叶亚辉 村委会委员:冯亚望、李小安 历届桃园村党支部书记:江亚清、符亚平、陈亚喜、董连克、李仕正、江德学、江心正、吴亚吉、林克文、王传陆、陈应娇 |
桃源村 |
一、基本情况 桃源村委会是陵水县椰林镇下辖和一个行政村基层组织,由老李老苏村、老汪村、老蔡村和老邓老文村等四个自然村组成。桃源村地处县城北面郊邻,背靠钟灵毓秀的陵水河,西北为东环高铁站,东南邻“山水公园”公务员社区,东北眺望大牛岭山脉,有山光水色新城中村之称。全村耕地面积250亩,总户数430户,总人口2150人,现有党员101人,均于农业耕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分早、晚两造)番茨,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花生、香蕉、荔枝、龙眼、芒果、酸豆,酸豆是陵水县的名产,它主要产区在桃源,该食品具有开胃助消化,提神醒脑之效,特受人们之青眯,近些年,由于滨河南的土地开发利用,大批树木被人为所毁。反季节瓜菜、西瓜、圣女果、青瓜、角豆、苦瓜、甜瓜、节瓜、丝瓜、大白菜、通心菜、韭菜、芹菜、西洋菜,传统放养家禽家畜,2014年末,全村鸡存栏2.5万只,鸭存栏量2万只,鹅存栏量1.5,猪存栏量0.8万头,牛存栏量0.5万只,(其中黄牛0.3万头,羊存栏量0.9万头。同年底全村居民年人均收入5800元。 桃源村委会是由生产大队,管理区沿袭过来的,1951年,以桃源名称设区公所,即桃源区公所。何称“桃源”?乃世外桃源之意。据传明末清初时,有一对表兄妹为了逃避战乱和匪患,只身从福建州府涉舟渡海,在茫茫南海中漂泊,随风漂流,在汪洋大海中,有晴天,阳光灿烂,一叶轻舟,海鸥点点,有-,轻舟在浪尖上险象横生,随时都有葬身大海为沙鱼之食粮,真是骑马坐船三分命,命如鸿毛。有一天,海上刮起了-,危情甚急无处安身,人在恶境也是听天由命了,此时,一批巨浪打来,舟楫全碎,他们出于求生的本能,抱住了一条横木,随风飘曳,数日后的一个夜晚,一排海浪把他们掀上海滩,此时的他俩己经昏死,全不知觉。翌日清晨,风平浪静,大海又恢复其原有的温柔与痴情,歌唱着柔情与浪漫夜曲,那么清脆,那么婉转,一阵清风拂面而来,他们迷茫,不知所措,只好沿陵河而上,涓涓的流水,两岸绽放着无数的鲜花,蜂蝶飞来转去,鸟儿在树枝上总是放声唱歌,大自然太富有诗情画意了,无限的自然风光,他们此时此地己经忘记了疲劳与饥饿,完全沉浸在奇妙的物界之中,后来他俩在桃源这个地方安家落户,生息繁衍,一代又一代,因为地境天造地设,鬼斧神工,故称“桃源”。据相传,兄妹风烛残年,曾告诫其后人,此处乃仙境,勿于告其外人。 二、桃源村委会两委班子领导成员名录 村党支部书记:汪德明 村委会主任:蔡章杰 村党支部副书记:蔡上梅(女) 村委会副主任:苏忠业 村支委村委员:汪亚清、汪崇智、邓清玉、李其智、郑荣进 桃源村委会历届党支书记、主任名录 村支部书记:苏中位(1981、3—1994、6) 村主任:郑家法(1981、3—1984、3) 村主任:汪庆芳(1996、4—1995、3) 村支部书记:蔡章辞(1996、4—2007、7) 村支部书记:汪庆芳(2007、8—2013、7) 村支部书记:邱应文(2010、7—2013、7) 村支部书记:汪德兆(2013、8—、、) 村主任:蔡章杰(2013、8—、、) |
华北村 |
华北村委会 一、华北村委会地处陵水县城东南部。是椰林镇下辖的一个基层组织,共有北巷村、富教国村、市仔村、瑞山村、口市山村、大本尾村等六个自然村组成,共设13个经济社,全行政村总户数1200户,总人口5380人,党员186人。华北村总土地面积158.44公顷,是椰林地区农业耕作的粮食基地之一,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4800元。 二、华北村两委现届班子成员名录 村党支部书记:庄海金 村委会主任:陈宏吉 村党支部副书记:林天东、许达海 村委会副主任:陈亚泽 村支委、村委:王光儒、王昌发、陈大泽、陈亚丽(女)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杨昌瑞陈昌林陈海金陈逢荣庄海金陈宏吉 |
城南村 |
城南村委会 一、基本情况 城南村委会是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由南门村、排山村、李茂田村和明珠村组成,地处陵水县城(老县城)于南,常称城南之村。据史料记载,明从化期间来说有其治所至今。全村总户数551户,总人口2582人,总土地面积550亩,亦农亦工,农业亦种植水田、番薯为主,热塞经济作物有槟榔、椰子、花生、荔枝、龙眼,仅季节瓜菜有西瓜、圣女果、青瓜、角豆、节瓜、白菜、芹菜、韭菜、通心菜等。有家禽家畜放养。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3300元。 城南村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辖四个党支部,目前有党员126人。 二、两委班子成员各录 村委党支部书记:周新传 村委会主任:周新传 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杨才强、朱深河 村委村文委:周进川、杨昌忠、朱奕烽、吴容芳(女) |
桃万村 |
一、基本情况 桃万村委会是椰林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组织,分别由万总坡、孟菓坡、陵宝、青山、金桃溪五个自然村组成,有十二个经济社(前称生产小队),全村总人口4800人,其中男性为2414人,女性为2386人,黎族人数1272人,汉族人数3529人,土地总面积2990亩,是该地区的农业村庄,均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耕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芒果、龙眼、香蕉等;种植的瓜菜有白菜、通心菜、芹菜、韭菜、节瓜、香瓜、苦瓜、丝瓜。饲养的禽畜有鸡、鸭、鹅、猪、牛、羊,主要居住五大姓氏,分别为黄、吴、董、杨、赖等。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4800元。桃万村现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辖党支部6个,现有党员122人。 二、桃万村委会两委现届领导班子成员 村委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国辉 村委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杨贵财 村委党支部副书记:吴吉甫 村党支部支委、村委副主任:张世海 村委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杨富禄、杨里安、莫亚梅(女)、董儒青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黎光海、董石太、许亚润、许进贵、杨富发、赖光亮、杨德聪、赖亚宽、吴吉甫、董国辉。 |
联丰村 |
一、基本情况 联丰村委会是陵水县下辖的一个基层组织,地处县城东南部,西北与县职业中学连接,南靠万顷安马洋,傍陵水河而居,祖祖辈辈以农为主,主要粮食有水稻、番茨,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荔枝、芒果、花生、香蕉等,反季瓜菜有圣女果、西瓜、青瓜、节瓜、苦瓜、角豆、菜薪。闻名遐迩的“安马酸粉”就出产在联丰村。2014年,全村总人口2620人(外出人口外),其中王姓人口近2000人,胡姓人口500人,莫姓近60人,曾姓近50人,伍姓23人,林姓23人,吴姓15人,丰姓11人,陈姓10人,周姓1人,户数600户,现有水田面积768亩,园地面积194亩,平均人均生产用地0.7亩,同年底,全村年人均收入5800元。 联丰村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辖三个党支部,目前有党员101人。 联丰村是由排沟园、三父园、新安园组成的一个自然村。安马村开居时间是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开居人王晏(官名王安),从琼山来陵水任“交趾主簿”职务,初住东区藩峰岭靠近陵河“雨棘山”园地,也叫“下山村”,由于处势低洼,洪水泛滥吞没村庄,时唯有自家的官马牧场安然无恙,故迁居现住处。从明代至清朝一直是陵水东区岭黎乡一甲区划。1927年至1930年在此成立苏维埃政府“新安乡”,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安马村改名为“联丰生产大队”,1983年更名为“联丰管理区”,1987年后称为“联丰村委会”。 明朝中期安马王氏开居独住,明末胡氏人进居,此村分为北苍、中苍、南苍,胡姓人居南苍。 清朝康熙以后,王氏丁多,特别是晏公第八代王仅可生“良”派孙五人,第三公王良任编织、会武功、懂医药,移居安马西园居住,其因是利于习武带徒,因王良任是第三伯父、叔父、祖父、曾祖父(后人称之),加上当师傅,本土人叫“三父”,故三公王良任住的园称之“三父园”(良任公生“祥”派公元人(即王鲤祥、王千祥、王惠祥、王鳌祥、王振祥、王琨祥)都有其特长,其中5人带艺外迁徙。) 清朝中期,胡姓人胡世琏入库入吏,为人公正,肯舍施于教育事业,在安马北边豪须塘水沟的高坡园地办私塾教书育人培养之弟子多人科举中榜,故名声大起。这个园子安马人便以水沟为界叫“排沟园”(后来人胡姓,伍姓人同居)。 1970年以后,安马村人口发展到二千多人,村委会把陵河滩(陵水至黎安公路两旁)规划安置无房住户,村委驻地也迁徙至此。因为这里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驻扎军训、活动之地。为了纪念新安乡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地方,故起名为“新安园”。 安马村是一个有五百多年文化的陵水老村庄,由北巷、中巷、南巷和三父园、排沟园、新安园六块组成的一个大自然村,联丰村习惯都称安马村。安马村有“安马才子村”、“安马酸粉村”、“安马角甫瓜王村”之美称。 联丰村(安马村)2015年,现有党员95人,其中男73人,女22人,设总支部委员和12个支部委员会。成立团支部,共青团员36人,男21人,女15人。设联丰民兵连,普通民兵46人(男38人,女8人),基干民兵22人(男18人,女4人)。 公元2011年9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授予联丰村为“全国民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6月,联丰村被海南省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无毒村庄);2010年至2014年,联丰村委党总支多次被县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安丰先后多次被海南省、陵水县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二、历届村委会 (一)、本届村委会班子领导成员 王安丰:联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宜雄:村党总支部副书记 王联谷: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 王少平(女):村党支部委员 胡昌勇:党总支部委员兼文书 王秋芳:党支部委员 王瑾惠:党支部委员 共青团书记:王瑾忠副书记:王文冠 民兵连长:王安丰(兼)副连长:王连谷 指导员:王宜桐妇女主任:王少平 (二)、全村经济社社长、副社长名录 一社社长:陈爱香(女)副社长:王安培 二社社长:王宜桐副社长:董春杏(女) 三社社长:王宜宋副社长:曾永丸 四社社长:王明雄副社长:林芳 五社社长:王宜哲副社长:王国强 六社社长:王朝忠副社长:符少霞 七社社长:王向华(女)副社长:胡其基 八社社长:胡硕茂 副社长:胡春孔 九社社长:莫秋军副社长:莫宏川 十社社长:王亚华副社长:王海荣 十一社社长:林亚燕副社长:王宜袖 十二社社长:王荣华副社长:王木军 (三)、解放后历届村干部名录 王佳祯:1950年至1951年附城乡第九里乡主任 王传第:1952年至1955年南关乡委员、第四里乡主任,党组长。 王家忠: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曾任联丰村党支部书记 王家田: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青年骨干、生产队长,副书记。 王拾女(月琼):五十年代青年骨干、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委员 王家川:五十年代历任初级合作社社长、高级社社长,党支部委员,大队长,副书记,书记。 王佳机:抗美援朝退伍兵,1958年至1966年历任联丰大队党支部书记 王正街(女):1952至1961年历任南关乡委员 王连喜:六十年代妇女委员、妇女主任 胡昌宜: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民兵连长、大队干部 王家祥:1953年土改期间,贫下中农农会主席 王传腾:初级合作社、高级社副社长,六十年代生产队队长 王传觉:初级社长,六十年代村干部 王宜金:初级社长,公社木材厂厂长 王宜仁: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党支部副书记,共青团书记 王家池: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民兵连长、营长。1964年县民通讯排副排长 王荣华:六十至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王家觉:六十年代大队干部、大队长 王亚昆:七十年代党支部书记、副书记 王宜珍: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支部书记 胡昌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大队干部、大队长、村委会副主任 胡昌吉:八十年代前后大队干部、副书记 王安贵:八十年代前后大队干部、副书记 王云: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民兵营长 王家本: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历任会计、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丽勤(女):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王家瑚:七十年代前后大队干部,副主任 王才美(女):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胡硕川: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大队干部、副主任 王宜冲:高级社时期历任大队干部 胡关连:五十年代赤脚医生 胡茂椿: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九十年至今,村医疗所所长、医师 |
华东村 |
一、基本情况 华东村是椰林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由多华村、大亩村、溪杞园村、卓载村等5个自然村组成,其设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5518人,共有党员157人,总户数1239户,总地面积767万亩。华东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陵河下游一水口港,港坡上建有一宗庙——水口庙。华东村是椰林镇亦渔亦农亦务工的地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槟榔、椰子、玉米、花生、甘蔗;渔业主要是近海网围捕,内河网捕,全村共有玻璃钢渔船11艘,渔网11张,小舟11只。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3660元。 二、华东村两委班子领导成员名录 村党支部书记:王承珍 村主任:郑大卫 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大卫王金强 村副主任:李国营林明立 村支委:林明立、林阳光、符素玲、陈家胜 村委:符传禄、林忆、林梅、林美平、王金强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郭堂荣(已故)、符家玉(已故)、王亚丰(已故)、王光玉、陈成雄、林天日、王承珍 |
勤丰村 |
一、基本情况 勤丰村委会是椰林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其前身是由生产大队、管理区沿袭过来的,由深路村、田尾一村、田尾二、坡园村、新村仔村组成,坐落在县城南郊,东邻城东村委会、联丰村委会(安马洋),西接南门岭佛教圣地“三味寺”古刹,南连洋下埇,北与城南村委会接壤。勤丰村三面山,一面临海,居住面积1688.6亩,总耕地面积2847亩,其中水田1276.54亩,旱地面积308亩,总人口3288人,男1688人,女1600人,总户数为933户,距陵水县城一公里,是椰林镇主要耕作的生产基地。目前勤丰村有党总支部一个,下辖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47人。 二、勤丰村史:勤丰原来分为二个乡即田尾乡、坡园乡,后称生产大队、管理区,现为村委会。勤丰顾名思义为勤丰人民是一个勤劳、朴实、忠厚的民族。以耕作为主,种有水稻、番薯,平时还饲养猪、牛、羊、鸡、鸭、鹅为副业为经济收入,热带经济作物植树造林、在山上种桔树、石榴,园地种植椰子、槟榔、胡椒、香蕉。勤丰村有广宽的土地资源,种植瓜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耕作的种类有圣女果、西瓜、豆角、青瓜、四季椒,年平均亩产近六千元,尤其是深路村所生产的“凉薯”享有誉名,而供无应求、价格看好,据2014的资料反映,勤丰村近85%以上的农民都因积极种植“凉薯”及一些反季节瓜菜而致富,都续续继继住上了二层以上的小洋楼,生活象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三、文化传统。勤丰是解放战争时期陵水县的革命老区村庄,它有着优良的文化底蕴与淳朴的民风传统,勤丰村有建筑三座寺庙:深路村“广恒庙”、田尾村“南田庙”、坡园村“坡园庙”。三个寺庙里陈列着祖先敬奉的“文官、武将”前日的光彩,其意是保佑子孙一生平安、健康生活。这些寺庙每逢纪念日子,村中的百姓们都集聚在庙中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场面热闹壮观。2003年以后,勤丰各自然村都建有文化图书室、娱乐室等活动场所,2014,本本民委员会又自筹基金在县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又办起了两间健身舞场,每场晚上,男女老幼都到舞场跳健身操,更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四、乡村改造。解放初期,勤丰地区人口稀少,杂草丛生,生活较为落后,每逢晚上各家各户都闭门不出,其道路坑坑洼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手里有了土地,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都先后富裕了起来,过上了好日子。今家家户户有了电灯,汽车、小车进入家庭,村村道路硬化畅通。2014年,村中办起了邮政站,2009年至2014年,县人民政府先后征用了岭坡地段13.92亩,中央民中征地11.96亩,黎文景光大道征地176.28亩,岭后中心大道355.99亩,第一期、第二期又征用了“东华新公墓”岭下埇632.84亩,政府的先后开发,不断地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日子过得红火了,人们拥戴共产党的好领导。 五、扶贫政策。初期的勤丰,光勤不丰,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庄。几十年的变迁改变了这里人的思维方式。2004年至2014年十年来,人民政府大力照顾困难群体,确定了29人为贫困户、低保户85人,优抚15人,五保户13人,残疾和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均得到政府的生活补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住院费用可得到65%以上的报销,适龄子女当兵及困难家庭大专院校的应届考生,每年村委均有适当补助。 六、建立健全组织。村委会成立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两委”领导班子。党总支部编制:党总支部书记一名,副书记耳鸣二名,委员四人;村民委员会会编制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村民委员五人。全村“两委”干部共13人。自然村书记五名,全村委党员138人,正副经济社长40名。2014年,村委会新建成立了村治安联防队11人,由陈吉红负责该项工作。两委干部均实行轮班当值制度。 七、领导名录。历届村书记、主任(按任职前后顺序):王吉祥、王石和、王承明、王亚清、王亚发、彭亚仕、王兴辉、彭有伯、陈月英、王世师、王进昌。 2013年(现届)村“两委”各录 村党总支部书记:王进昌 副书记:陈月英、陈吉红 支委委员:万兴机、欧石笔、王林存、王亚俊 村民委员会主任:王进昌 副主任:陈吉红、王英存 村委委员:王亚风、彭忠谋、陈学、王乙文、许兴洲 |
里村村 |
里村村委会是陵水县椰林镇下辖的一个基层组织,地处陵水县城东北部。距县城约4公里,西北毗邻大溪岭。东南面濒南中国海。北面与卜吉村接壤。里村村委会由里村、上排溪、下排溪三个自然村组成,由里村命名,治所坐落在自然村(里村)境内,下辖24个经济社,总户数780户,总人口为5000人,党员186人,总土地面积为2100亩,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800元。 (一)里村——旧县城址 据《陵水县志》记载,早在唐代,旧县城址建于此,城址位于椰林里村大溪岭北端之南处,东距水口庙约3公里,相隔里村400米左右,南止大溪岭。东起旧头墓,西至岭腰颈,其东西宽约40米,南北长1000米,溪城北至宋代未变,是陵水县五处古县城址之一。 (二)浑然天成海港——水口港 水口港即陵水河的出海口(有时称大河出海口),地处县城东南部,旧时进入陵水的主要水上通道,建港面积600亩,其中潮汐带面积105亩,可利用面积495,低潮水深1.5米,高潮时水深3——5米。海港最宽为160米,最深东南角为2.5米,海港西面较浅仅为0.5米——1米左右。水口港不仅是交运的要冲,也是旅游的胜地,内有宗教文化——水口庙,素称陵水“四大”风水宝地之一。 |
城东村 |
城之东隅谓城东。椰林镇(即陵城镇)历史悠久,负有盛名是海南岛古老的镇村。明正统元年(1436),知府程莹请迁县署于南山所千户城(今椰林镇)。永乐戊戌年(1418)指挥张恕建城廊,砌于砖石,城墙周长344丈,高2寻(坐时8尺为一寻)2尺,宽1寻5尺,雉堞399,铺八。辟门四,上各建楼。挖城池(壕沟)周长497丈,宽3寻1尺,深1寻2尺。成化戊子年(1468)指挥舒翼、千户王玉用砖砌加高城垣尺许,堵塞西门。清康熙癸丑年(1673),知县高首标重修坚固。城墙设东、南、西、北四门。城垣之东称城东,名称由此而来。1958年成立城东大队,1980年成立城东管理区,1995年撤销管理区成立城东村委会至今。下辖大园村、下溪村、老丰村、老吴村、下村、老施村、塔园村、七个自然村,22个经济社,2012户6956人,党员175人,现村委党总支书记、主任朱洪扬。 二城东村委会现届 村书记、主任:朱洪扬 村副书记:丰开岭、龙应连 村副主任:老籍忠 村委员:吴天刚、周亚霞 村支委:龙亚艳李德海王亚儿 三、城东村委会历届书记名录 龙昌、谢太和、王传明、龙田光、李玉景、王亚春、邱亚福、朱洪扬 |
卓杰村 |
卓杰,地灵人杰,是椰林镇下辖的一个村委会组织,分别由卓合村、东排村、东喜村、后头村、大本尾村、卓口村、东埇村、瑞坡村、上圆村、和新乙村组成。全村现有人口6956人,党员256人,土地面积2727亩,地处县城东南部,东临南海,南接黎安,北部华北,一衣带水,水果之乡。全村均以农耕为主,副为渔业,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荔枝、香蕉、龙眼、芒果、反季节瓜菜有西瓜、圣女果、、节瓜、角豆、寿瓜及常见的菜类;家禽家畜饲养有鸡、鸭、鹅、猪、牛、羊。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800元。現届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维乙。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