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排溪村是里村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地处陵水县城东北部,以种植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花生、甘蔗、芒果等,反季节瓜菜有西瓜、圣女果、角豆、青瓜、黄瓜等。全村总产数户,总人口人,总土地面积亩。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200元。
上排溪村,旧时低洼之地,每逢汛季水泽白茫,殃及百姓,为了生存与方便出行,村民们总是自砍竹排,作为运载工具来回过渡,因为村子在下排溪村的上游,故取村名称“上排溪村”沿袭至今。上排溪村1992年被陵水县人民政府确评为解放战争时期陵水县老苏维埃村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28100 | 570000 | -- | 查看 上排溪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下排溪自然村 |
下排溪村是里村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地处陵水县城东北部,旁居陵水河出海口,是一个亦渔亦农的村庄。全村总产数230户,总人口510人,总土地面积750亩。耕作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花生、甘蔗、芒果、龙眼等,反季节瓜菜有西瓜、圣女果、角豆、青瓜、黄瓜等。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200元。 下排溪村是椰林地冲积平原地带,地势低洼、易涝。旧时每逢汛季大水总是浸没村庄,村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为了生存自救,村民们自砍竹杆连结成排,作为运载浮渡,因上游有上排溪村,故称下排溪村至今。2006年以后,县政府修筑河道,分流汛期大水,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大水浸村的现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像甘蔗般一节比一节甜。 下排溪村是解放战争时期,陵水县党组织活动的地方,1992年被陵水县人民确评为“陵水县革命老苏维埃村庄”。 |
上排溪自然村 |
上排溪村是里村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地处陵水县城东北部,以种植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花生、甘蔗、芒果等,反季节瓜菜有西瓜、圣女果、角豆、青瓜、黄瓜等。全村总产数户,总人口人,总土地面积亩。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200元。 上排溪村,旧时低洼之地,每逢汛季水泽白茫,殃及百姓,为了生存与方便出行,村民们总是自砍竹排,作为运载工具来回过渡,因为村子在下排溪村的上游,故取村名称“上排溪村”沿袭至今。上排溪村1992年被陵水县人民政府确评为解放战争时期陵水县老苏维埃村庄。 |
里村自然村 |
里村是椰林镇里村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地处陵水县城东北部,全村总产数350户,总人口415人,总土地面积750亩。是一个世代耕农的村庄,农业耕作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花生、甘蔗、芒果、荔枝等,反季节瓜菜有西瓜、圣女果、角豆、青瓜、黄瓜等是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200元。 里村是一个汉族村庄,以周、邓、胡为主要姓氏。据《陵水县志》记载,唐代陵水旧县建置于此。当时离不到一里之地有一村庄(当时拾荒者聚居之地),因距县治所较近,故取名称“里村”。里村是解放战争时期陵水县的革命老村庄之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