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埇村委会距乌那线约2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小组,1个村农场,土地总面积10500亩。全村共有398户,1863人,总劳动力758人。近年来,干埇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促进农民三年增收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巩固橡胶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桑养蚕、槟榔等特色产业,截止2015年底,全村种植橡胶8210亩,其中开割7600亩,种植槟榔面积为1250亩,种桑面积约100亩。2015年干埇村人均纯收入约6800元。
为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干埇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要求,始终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整治村容村貌作为重点,通过增投入、强基础、促增产,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干埇村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共有9个村小组和1个村农场已完成进村道路水泥硬化,基本实现村村通工程,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修建垃圾池、制定村民环境卫生管理公约、成立村卫生保洁小组等,进一步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完善治安群防队制度,维护农村稳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30102 | 570000 | -- | 查看 干埇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腰子社区 |
腰子居委会腰子墟,总人口3350人,常住人口1548人,287户,劳动力1005人。居委会承包土地种植面积共703亩,其中,橡胶236亩,槟榔467亩;养殖能繁母猪50头,肉猪年出栏量1230头;年均纯收入991万元,人均年纯收入6800元。近年来,在县有关单位和镇委、镇政府的关心帮助下,腰子居委会交通、基层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改造和完善,对镇墟菜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新修建环村道2条,共500米;新建排球场1个,面积367.2平方米。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干埇村 |
干埇村委会距乌那线约2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小组,1个村农场,土地总面积10500亩。全村共有398户,1863人,总劳动力758人。近年来,干埇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促进农民三年增收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巩固橡胶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桑养蚕、槟榔等特色产业,截止2015年底,全村种植橡胶8210亩,其中开割7600亩,种植槟榔面积为1250亩,种桑面积约100亩。2015年干埇村人均纯收入约6800元。 为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干埇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要求,始终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整治村容村貌作为重点,通过增投入、强基础、促增产,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干埇村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共有9个村小组和1个村农场已完成进村道路水泥硬化,基本实现村村通工程,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修建垃圾池、制定村民环境卫生管理公约、成立村卫生保洁小组等,进一步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完善治安群防队制度,维护农村稳定。 |
榕木村 |
榕木村委会位于黎母山镇东部,距镇区约12公里,位于乌那公路边的新进农场往里3公里处,全村委会共10个村小组,两个村委会小农场,总户数430户,总人口为2068人,黎族1436人,苗族309人,汉族323人,总劳动力1092人,贫困人口82户,36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0668亩,其中水田1068亩,坡地9600亩。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00元。 榕木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找准优势,加快发展,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改善。近年来榕木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促进农民三年增收这一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党员带头,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巩固橡胶主打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桑养蚕、油茶、益智等特色产业。截止2015年低,全村种植橡胶5500亩,其中开割5200亩,槟榔种植面积为1200亩,益智种植面积60亩,油茶面积460亩,种桑80亩。近年来,在琼中县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榕木村的交通、水利、饮水等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握岱村 |
握岱村委会全村共有5个村小组,276户,1338人,劳动力713人,其中,贫困人口94户,491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0116亩。2015年握岱村实现人均纯收入约5000元。 近几年,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握岱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在稳定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搞好公益事业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等方面做出大量的努力工作。随着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握岱村委会紧紧围绕“促进农民三年增收”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巩固橡胶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益智、槟榔、等特色产业。截止2015年底,全村种植橡胶9030亩,其中开割7314亩;槟榔种植面积为833亩;益智种植面积为415亩;养蜂25箱;引进社会投资发展发展红豆杉种植项目,目前已育苗10亩,发动群众发展种植牛大力6万株。目前握岱村在对牛六园村进行富美乡村建设,在富美乡村建设的带动下,整个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在县有关单位的关心帮助下,握岱村的交通、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新林村 |
新林村委会位于黎母山镇中部,距镇区约4公里,位于乌那公路边,下辖13个村民小组,1个村农场,共有476户,2160人,其中劳动力人口583人,主要以黎苗汉族聚居为主。辖区面积6353亩,水田面积955亩,林地面积6130亩,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水稻、玉米、种桑养蚕等,其中以橡胶、槟榔为主导产业。2015年新林村实现人均纯收入约7850元。 新林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找准优势,加快发展,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新林村在对新林村进行富美乡村建设,在富美乡村建设的带动下,村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在县有关单位的关心帮助下,新林村的交通、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南吉村 |
南吉村委会位于黎母山镇中部,距镇区约9公里,全村委会有6个村小组,1个村经济农场。全村共239户,1237人,总劳动力718人。全村共种植橡胶3401亩,其中开割3017亩;槟榔种植面积为245亩;在保蕊、南吉村发展紫薯种植项目50亩。南吉村完成对烂田村的富美乡村建设,在富美乡村建设的带动下,南吉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在县有关单位的关心帮助下,南吉村的交通、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南吉村人均纯收入7120元。 |
大木村 |
大木村委会距乌那线约7.8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31户,1139人,总劳动力573人。贫困人口75户,293人。全村土地面积7200亩。2015年大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约4860元。 大木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找准优势,加快发展,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改善。近年来,大木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促进农民三年增收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巩固橡胶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益智、槟榔等特色产业。截止2015年底,全村种植橡胶5708亩,其中开割5245亩。槟榔种植面积为659亩,益智种植面积为450亩。近年来,在县有关单位的关心帮助下,大木村的交通、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新村村 |
新村村委会位于黎母山镇北部,距镇府腰子墟25公里,境内属丘陵台地区,南渡江流经东部,辖区与松涛水库大坝毗邻。原属松涛乡人民政府,2002年8月松涛乡撤并入黎母山镇,为黎母山镇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全村总户数234户,1038人,总劳动力551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104亩。2015年新村村实现人均纯收入约9520元。 新村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找准优势,加快发展,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新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橡胶为主,2015年全村共种植橡胶8460亩,其中开割8045亩,产量724吨,实现产值688万元。除了橡胶外,新村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不断发展其他产业,如:槟榔、种桑养蚕、林下粽叶种植等。近年来,镇委、镇政府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完善新村村的交通、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松涛村 |
松涛村委会位于乌那线旁,全村委会有5个村小组,一个经济场。全村共154户,827人,总劳动力668人。松涛村目前橡胶种植面积2741亩,已开割2317亩,槟榔种植面积为245亩。近年来,在县有关单位的关心帮助下,松涛村的交通、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松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610元。 |
合究村 |
合究村委会距乌那线约1.2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88户,927人,总劳动力545人。贫困人口22户,85人。全村土地面积3818亩。2015年合究村实现人均纯收入约2300元。 合究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找准优势,加快发展,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改善。近年来,合究村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促进农民三年增收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巩固橡胶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木薯、槟榔等特色产业。截止2015年底,全村种植橡胶2951亩,其中开割2588亩。槟榔种植面积为69亩,木薯种植面积为345亩。近年来,在县有关单位的关心帮助下,合究村的交通、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南利村 |
一、村基本情况 南利村位于黎母山镇中部,距乌那公路约7公里,下辖8个村小组,1个村经济农场。全村共317户,1665人,总劳动力928人。南利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橡胶,全村土地总面积7405亩,共种植橡胶6203亩,其中开割4015亩。在巩固橡胶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等特色产业,截止2016年10月,全村种桑面积70亩、柠檬种植面积60亩、种植果蔗150亩。作为试点探索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产业,2016年12月全村共种植粽叶4600亩、养鸡5000只。2017年,南利村预计人均纯收入为10000元以上。 二、党支部情况 南利村党支部现有支部委员3人,党员56名,其中男党员42名,女党员14名;80岁以上党员3名,60岁以上党员9名,35至60岁党员35名,35岁以下党员9名;本科学历2名,大专学历2名,高中学历6名,初中学历33名,初中以下学历13名。 三、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两年来,县、镇、村三级帮扶干部走村入户,对全村贫困家庭进行调查摸底,并且根据县里出台的“十个一批”扶贫工程,了解农户的发展意向,为农户做好扶贫计划,配合镇里的扶贫工作安排,为农户发放种苗(鸡苗860只、鹅苗1971只、鸭苗450只、蜜蜂435箱、山羊89只)、教育扶持资金等。目前,南利村共有贫困户56户259人,其中,2014年原有贫困户76户;2015年底新增19户,返贫3户(乌石村陈森、大边二村符志棠、什蛮坡村陈国阳),巩固提升1户(什隆村叶秀贵)共99户432人;2016年剔除11户35人,脱贫32户143人。 四、各项事业发展情况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2——2016年,南利村大力争取资金,为民办实事,在农田水利以及道路整治方面,共硬化水泥道路长4.8公里,改造、新修水渠约9.2公里。修建大边一、二、三队和什蛮坡、村农场、南利市、幼儿园自来水工程,解决1200多人饮水难的问题。改造厕所300户,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5年,大边三村荣获县级“精品村”。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建立和完善户集、村收的农村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努力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建设农村垃圾收集池32个,确保覆盖率达100%。切实解决农村“十乱”现象,2015年,乌石村荣获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的称号。三是新农合、新农保兼而顾之。按照镇委、镇政府的安排,每年积极组织百姓参合参保。基本上每年都完成新农合参合率90%的目标任务,全村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入保率91.3%。四是计划生育工作循序渐进。每季度召开一次计生专题研究会,每月准时召开一次计生例会,听取计生员汇报南利村的计生情况。五是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发展。南利幼儿园是我县在行政村开办的第一所民办公助幼儿园,我县已先后投入75万元,建成了设备相对齐全,管理规范的一所村级幼儿园,目前该园共有学生近121名,教职工15名。六是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南利现有6支舞蹈队,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利村积极参与镇委、镇政府举办的第二届黎族苗族舞蹈比赛,村“两委”干部亲自上场表演,分别获得黎族苗族舞蹈三等奖和广场舞优秀奖。七是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南利村委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高强度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推进富美乡村建设,2014年共投入约282万元用于完善乌石村基础设施,2015年共投入190万元完成大边三富美乡村项目建设。 |
大保村 |
大保村委会位于黎母山镇中部,距镇区约3公里,位于乌那公路边,全村委会共12个小组,总户数436户,总人口为2185人,劳动力856人。总劳动力1092人,贫困人口155户,681人。农业劳动力人口1209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00元。 大保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找准优势,加快发展,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改善。近年来大保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促进农民三年增收这一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党员带头,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巩固橡胶主打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桑养蚕、油茶、益智、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截止2015年低,全村种植橡胶1620亩,其中开割1250亩,槟榔种植面积为308亩,益智种植面积50亩,油茶面积60亩,铁皮石斛20亩;水稻田养殖泥鳅130亩。目前该村已完成对大塘村、水上市村、加林村的富美乡村建设,在富美乡村建设的带动下,该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该村在琼中县有关单位的帮助下,该村的交通、水利、饮水等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水上市村 |
水上市村位于琼中县黎母山镇北部,距镇区约2公里,位于乌那公路边。境内属于丘陵台地区。截止2014年底,水上市村共有人口151人,总户数27户,年人均纯收入约为5104元。村面积0.41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共514亩,其中:耕地面积为88亩(水田83亩,旱地5亩),林地面积425亩。以橡胶和水稻为主。水上市村属热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年平均气温22.8℃,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适宜种植橡胶、槟榔。 水上市村是“水会所城”的遗址,可挖掘旅游资源。水会所城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现在水会所城遗址四周城墙轮廓完整,呈椭圆形,城墙残高3米,宽4米土石结构。遗址东西相聚600米,面积130454.29平方米,共有东、南、和西三个城门遗址,四周有护城沟,但南边的护成沟已被泥土填满。2008年被列入琼中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腰子村 |
腰子村委会位于黎母山镇政府的西南方向,属革命老区村庄,是远近闻名的种植橡胶、槟榔、种桑养蚕、养蜂的村委会。全村委会共有10个村小组,1个村办农场,共有户数426户,共有人口2023人。全村常用耕地面积6839亩。2015年度人均收入11169元。 在巩固主导产业的同时,该村还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种桑养蚕、养蜂、养鱼等产业,截止2015年底,全村种植橡胶3735亩,其中开割2740亩;槟榔种植面积为230亩,养蜂550箱;种桑面积达240亩,三年年均出蚕茧一万三千斤,养蜂550箱,饲养罗非鱼120亩,成立种桑养蚕、橡胶、养蜂合作社各一个,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不断推进。 近年来,修建了荔枝仔村、红罗头村、加更村、新塘村进村硬化道路,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道路硬化;兴建了红罗头、荔枝仔水利各1宗,总长3公里;修复了水上岭水渠2.5公里;农田改造78亩;兴建红罗头、九姜头、梁飞仔自然村山塘各1个;修建垃圾池45个;在九姜头村建乡村公园1个;建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建乡村舞台2个,排球场1个;改造农户危房25户;蚕房改造7间,新建16间;解决五保户住房3间。在县有关单位的关心帮助下,该村的交通、水利、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名的含义及沿革 腰子。境内有腰子河、腰子岭(海拔312),腰子故名。 元属琼山县仁政乡西黎都,明末改林湾都,清至民国初期沿袭之,为居禄峒。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都图为,为第十区(后改第六区)林加乡腰子保。1945年l2月成立林加乡民主政府,为腰子保。1947年秋属琼(山)自(沙)特别区民主政府,为林加乡腰子保。1948年属新民县(今屯昌县)腰了区林加乡,为腰了里。1954年改称腰子乡。1956年划归琼中县,属腰子区腰子乡。1958午9月成立黎母山人民公社,为腰子大队。1983年属黎母山区公所,为腰子乡。1986年6月改区公所为乡、镇,属黎母山镇,为腰子村民委员会。1988年6月改称腰子管理区。1995年8月复称腰子村民委员会至今。隶属黎母山镇人民政府。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