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四平市 >> 伊通满族自治县

伊通满族自治县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伊通满族自治县谷歌卫星地图)


伊通满族自治县简介

  邮编:130700 代码:220323 区号:0434
  拼音: 英译: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东与长春市双阳区接壤,西与公主岭市毗邻,南接东辽、东丰、磐石市,北靠长春市。总面积2523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其中满族约占38%。
  县政府驻伊通镇。全县辖12个镇、3个乡:伊通镇、二道镇、伊丹镇、马鞍山镇、景台镇、靠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营城子镇、西苇镇、河源镇、黄岭子镇、新兴乡、莫里青乡、三道乡。共有190个村,1168个自然屯。
  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域内有16座火山锥体,称伊通火山群。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8℃,年日照时数2 388.9小时,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8.4毫米。
  总人口483000人;其中满族人口17.6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7.9%。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伊通镇(Yitong Zhen) 邮编:130700
  面积263平方千米。人口115752人。 镇政府驻。
  因伊通县内最大的河流伊通河而得名。 汉代开发,晋入于高勾丽,唐入渤海国,辽为卒宾府及辉发部;金为归仁,玉山二县地;元为咸平府境,明为辉发…… -->
  
  景台镇(Jingtai Zhen) 邮编:130721
  面积225平方千米。人口37921人。辖17个村。
  由驻地景台街场得名。清朝康熙年间初年开发。民国时增设有区公所,警察公所。伪满统治时期,曾设……
  
  黄岭子镇(Huanglingzi Zhen) 邮编:130717
  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17588人。镇政府驻孙家大院。辖迎风、烧锅、保家、蟒丈等。
  因境内一黄土山岭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垦殖,中华民国时归十三家子甲。伪满时归靠山村,国民党统治时期归靠山乡。解放后归靠山区,……建乡时为黄岭子乡,2001年8月7日撤乡建镇。
  
  马鞍山镇(Ma"an shan Zhen) 邮编:130719
  面积149平方千米。辖13个村。
  早为满族故乡,雍正六年从关内移民来此开发。民国时为伊丹保马鞍山甲,伪满统治时为东尖山子村公所,马安山区,……
  
  靠山镇(Kaoshan Zhen) 邮编:130706
  面积210平方千米。 人口259609?人。 -->镇政府驻靠山村。辖9个村。
  明嘉靖年初,李姓从关内迁到此处居住,那时叫靠山屯。民国时为第五行政区,伪满统治时期为靠山村所,1948年为第十区政府,1956年二月为靠山区政府……
  
  伊丹镇(Yidan Zhen) 邮编:130702
  面积125平方千米。 人口2860?人。镇政府驻。 -->辖12个村。
  伊丹由伊巴丹(满语)简化而来。民国时为伊丹甲,伪满洲国时为伊丹村,国民党统治时伊丹乡;解放后为伊通第二区;1956年撤区改伊丹乡……
  
  小孤山镇(Xiaogushan Zhen) 邮编:130705
  面积168.86平方千米。人口27640民国时设警察分所,伪满时为小孤山村;国民党统治时为小孤山保;1948年解放,成立伊通县第八区人民人。辖13个行政村。
  依小孤山山峰所在地命名。……
  
  营城子镇(Yingchengzi Zhen) 邮编:130704
  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37583人。辖14个村。
  清雍正年开发,此街东山上有古城壕遗址,传为唐朝兵营,由此称为营城子。1948年解放,成立了营城子区人民政府;1958年冬成立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更为营城子……
  
  大孤山镇(Dagushan Zhen) 邮编:130713
  面积214.12平方千米。人口44000人。辖17个村。
  1937年成立大孤山村公所;1948年解放成立大孤山镇人民政府;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1968年……
  
  河源镇(Heyuan Zhen) 邮编:130706
  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23456人。镇政府驻板石。辖12个村。
  板石乡由驻地板石央而得名。清光绪年间开发,民国为营城子保,伪满时期为酱缸甲,国民党统治时期为大酱乡……
  
  西苇镇(Xiwei Zhen) 邮编:130708
  面积128平方千米。 人口1452人。镇政府驻。 -->辖8个村。
  1947年解放后为东丰县第九区,后归为八区,设西苇村政府;1957年归伊通县所辖,……1985年成立西苇乡。……
  
  二道镇(Erdao Zhen) 邮编:130703
  面积31.2平方千米。人口19600人。镇政府驻大庙屯。辖10个村。
  因驻地在二道沟中部而得名。光绪初年开发。伪满时为伊丹村大庙保;国民党统治时期为伊丹乡赵家保。解放后为伊丹乡所辖,人民公社化时……
  
  莫里青乡(Moliqing Xiang) 邮编:130718
  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16788人。乡政府驻刘家屯。辖7个村。
  因辖区内有莫里青山而得名。1962年为莫里青乡人民政府。……1985年成立莫里青乡。
  
  三道乡(Sandao Xiang) 邮编:130714
  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19346人。乡政府驻三道岗子。辖11个村。
  由乡政府驻地三道岗子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开发。民国属小孤山区,伪满时期归小孤山村,国民党时期为小孤山乡。1947年……
  
  新兴乡(Xinxing Xiang) 邮编:130701
  面积63平方千米。 人口144370?人。 -->乡政府驻胡家屯。辖8个村。
  清雍正年间开发,民国时为乐山堡、胡家甲,伪满时期为榆树村、胡家甲。解放后为榆树区,设伊通县13区……1961年从伊丹镇划出设立新兴乡,意新兴起的意思。  
  
  地图
  
  
  历史沿革
  
  土名伊秃河(一秃河)、依屯河、伊图河等。县城设在伊通街,因伊通河在县境内发源,因此得名,而伊秃河(一秃河)、伊图、依屯河都是伊通的音转。伊通,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意为宏大、汹涌之河。
  1947年10月伊通县解放,隶属吉林省。1956年11月为公主岭专员公署所辖。1958年为四平专员公署所辖。1983年8月为四平市所辖,1985年2月为公主岭市所辖,1985年12月复归四平市所辖。1988年8月,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平市。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177号)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7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原伊通县的行政区域为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伊通满族自治县设立后,仍由四平市直接领导。
  1945年10月,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长春地区管辖。1945年12月,划归吉林省政府直辖。
  1946年2月,撤销通阳县(1942年与双阳县合并,称通阳县),恢复伊通县、双阳县建制。伊通县政府驻伊通镇。伊通县辖14个区,172个村。
  1946年1月,划归吉辽省辽北分省管辖。7月,划归吉林省吉南专区管辖,后被国民党军占领。
  1948年6月22日,吉林省政府奉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撤销吉南、吉北两个专区,伊通县归吉林省政府直辖。成立伊通县政府。伊通县辖14个区,161个村。
  1949年,伊通县政府更名为伊通县人民政府。
  1955年,伊通县各区称谓取消序号,恢复原地名称呼,伊通县辖14个区,173个村。
  1956年初,伊通县辖4个区,1个镇、61个乡。
  1956年7月3日,国务院[国内字117号]文件批准,设立怀德专区,辖怀德、伊通等10个县。10月6日,将怀德专区更名为公主岭专区,仍辖伊通县。伊通县人民政府更名为伊通县人民委员会。辖4个区、1个镇、25个乡、9个公社。
  1958年10月23日,撤销公主岭专区,设立四平专区,伊通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辖8个公社,134个管理区。
  1960年,伊通县辖1个镇、8个公社.计134个生产大队。
  1966年1月,伊通县辖1个镇、21个公社,计221个生产大队。
  1968年,撤销伊通县人民委员会,成立伊通县革命委员会。
  1968年2月,增设1个公社,计211个生产大队。
  1979年6月,伊通镇设2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初,伊通县辖1个镇、21个公社,260个生产大队,1 479个生产小队,撤销伊通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伊通县人民政府。同时将镇、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镇人民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5年2月28日,撤销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地级),将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将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
  1988年7月,伊通县辖8个镇、14个乡.234个村委员会、31个居委会。
  1988年8月30日,民政部[行批17号]文件批复,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仍归四平市领导。
  1989年8月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满族自治县的新家满族乡,设立新家乡。12月9日,将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东尖山乡的河北村、头道乡的三星村、新家乡的东新村划归伊通镇管辖。
  1995年12月,伊通满族自治县辖9个镇、13个乡:伊通镇、营城子镇、靠山镇、马鞍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伊丹镇、景台镇、西苇镇、五一乡、新家乡、爱民乡、东尖山乡、三道乡、黄岭子乡、板石庙乡、地局子乡、头道乡、二道乡、新兴乡、发展乡、莫里青乡。共有27个居民委员会、241个村民委员会。
  1998年12月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满族自治县二道乡,设立二道镇。
  
  2000年1月3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头道乡、地局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伊通镇管辖。8月20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尖山乡、发展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分别划归伊通镇、景台镇管辖;撤销头道乡、地局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伊通镇、板石乡管辖;将板石乡更名为河源镇。(此处资料尚需核对)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82134人,其中:伊通镇 102064人、二道镇 18757人、伊丹镇 29631人、马鞍镇 29809人、景台镇 36376人、靠山镇 28050人、大孤山镇 29104人、小孤山镇 27915人、营城子镇 23042人、西苇镇 15833人、五一乡 18364人、爱民乡 13379人、新家乡 16477人、新兴乡 16155人、莫里乡 16655人、黄岭子乡 17474人、三道乡 20637人、板石乡 22412人。
  2002年6月1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县五一乡、新家乡,将五一乡所辖行政区域和新家乡的米斗浅村等划归伊通镇管辖,将新家乡的向前等村划归营城子镇管辖。撤销爱民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孤山镇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8月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县黄岭子乡,设立黄岭子镇,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2个镇、3个乡。总人口4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近9万人。
  2003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2镇,3乡:伊通镇、营城子镇、靠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伊丹镇、马鞍山镇、景台镇、西苇镇、二道镇、河源镇、黄岭子镇、新兴乡、莫里青乡、三道乡。面积2523平方千米,总人口为4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5万人,满族人口17.6万人。
  截至2006年1月,伊通滿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其中3个乡、12个镇:伊通镇、营城子镇、二道镇、西苇镇、景台镇、河源镇、伊丹镇、小孤山镇、大孤山镇、马鞍山镇、靠山镇、黄岭子镇、莫里青乡、三道乡、新兴乡。共有14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5个)、189个行政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7万人 2523平方公里 220323 136000 0434 查看 伊通满族自治县谷歌卫星地图

伊通满族自治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伊通镇 约12.6万人 263.6平方公里

----

查看 伊通镇谷歌卫星地图
二道镇 约1.8万人 156平方公里

----

查看 二道镇谷歌卫星地图
伊丹镇 约2.9万人 150平方公里

----

查看 伊丹镇谷歌卫星地图
马鞍山镇 约2.8万人 144平方公里

----

查看 马鞍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景台镇 0 0

----

查看 景台镇谷歌卫星地图
靠山镇 约2.5万人 149平方公里

----

查看 靠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孤山镇 约4.23万人 214.12平方公里

----

查看 大孤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小孤山镇 0 168.48平方公里

----

查看 小孤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营城子镇 约3.53万人 265平方公里

----

查看 营城子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苇镇 约1.39万人 ·伊通县旅游·伊通县特产·伊通县十大特产·伊通县十景·伊通满

----

查看 西苇镇谷歌卫星地图
河源镇 约2.21万人 243平方公里

----

查看 河源镇谷歌卫星地图
黄岭子镇 约1.76万人 ·伊通县旅游·伊通县特产·伊通县十大特产·伊通县十景·伊通满

----

查看 黄岭子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兴乡 0 63平方公里

----

查看 新兴乡谷歌卫星地图
莫里青乡 约1.6万人 98平方公里

----

查看 莫里青乡谷歌卫星地图
三道乡 约2.15万人 120平方公里

----

查看 三道乡谷歌卫星地图

伊通满族自治县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铁西区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邮编:136000 代码:220302 区号:0434    铁西区位于四平市区的西部,是四平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9平方千米。总人口268411人(2005年末)。   区人民政府驻海丰大路2118号。全区5个街道、1个乡:仁兴街道、英雄街道、站前街道、北沟街道、地直街道、平西乡。共有37个社区、19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街道、乡简介)      (资料暂缺)      地图         历史沿革      铁西区是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单位(12月22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长沈铁路和市内天桥为界限,位于四平市西侧,故此称为铁西(通称道里)。      2000年,铁西区辖5个街道、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28684人,其中:仁兴街道 36234人、英雄街道 50111人、站前街道 18022人、北沟街道 26514人、地直街道 48860人、平西乡 48943人。   2003年,铁西区辖5个街道、1个乡:英雄街道、地直街道、站前街道、北沟街道、仁兴街道、平西乡。   2005年,调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区划(四政发[2005]19号),其中:将梨树县十家堡镇的九间房村、西八大村、东八大村、孤榆树村,大房身乡的海青村、条子河村划归铁西区平西乡管辖。调整后,铁西区面积由101平方千米增加到169平方千米,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27万人。   截至2006年1月,铁西区辖6个乡镇街,其中1个乡、5个街道:仁兴街道、英雄街道、地直街道、站前街道、北沟街道、平西乡。共有38个社区(全部是城镇社区)、19个行政村。      

铁东区

  邮编:136001 代码:220303 区号:0434    铁东区总面积572平方千米。2005年,总人口31.2万人。   全区辖8个街道、3个镇、1个乡:平东街道、北市场街道、七马路街道、四马路街道、解放街道、北门街道、黄土坑街道、平南街道、山门镇、石岭子镇、叶赫满族镇、城东乡。   全区东南地势高,西北地势低。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呈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7℃,平均无霜期在160天左右,全年雨水总量约为660毫米,日照时数约为2690小时。   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      叶赫镇(Yehe Zhen)  邮编:136523   面积237.07平方千米。人口31209人。镇政府驻叶赫村。辖叶赫、双合、永和、兴隆、张家、板仓子、白木匠、杨木林子、新立、营盘、砬子沟、英额堡、东升等。   由驻地叶赫街得名。叶赫为满语,意思是:“皇帝赐给有功之臣头上戴的灰缨顶甲的库筒”。1958年2月成立叶赫乡;1958年10月至1961年5月归石岭公社辖,为叶赫管理区;1961年5月从……2005年,将梨树县叶赫满族镇划归铁东区管辖。      地图         历史沿革      1983年12月22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铁东、铁西两个区,为四平市辖区。      2000年,铁东区辖7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64157人,其中:平东街道 48660人、北市场街道 20718人、黄土坑街道 20824人、七马路街道 25111人、四马路街道 29388人、解放街道 19974人、北门街道 34784人、山门镇 29152人、城东乡 35546人。   2003年,四平市人民政府下发四政函[2003]17号文件,将铁东区平东街道办事处划分为2个区域,成立平东街道办事处和平南街道办事处。2003年底,全区辖:解放街道、北市场街道、四马路街道、北门街道、黄土坑街道、平东街道、平南街道、七马路街道、山门镇、城东乡。   2005年,调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区划(四政发[2005]19号),其中:将梨树县叶赫满族镇划归铁东区管辖。调整后,铁东区面积由307平方千米增加到572平方千米(《简册》数据分布为354平方千米、945平方千米),人口由28万人增加到31.2万人。   截至2006年1月,铁东区辖11个乡镇街,其中1个乡、2个镇、8个街道:解放街道、北市场街道、四马路街道、七马路街道、北门街道、黄土坑街道、平东街道、平南街道、山门镇、叶赫满族镇、城东乡。共有39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38个)、36个行政村。注:按吉民行批[2005]7号,梨树县的石岭镇已经划入四平市的铁东区,但没有操作,仍统计在梨树县内。      主要资料出处:“吉林省行政区划网站”、“吉林省情网”。其他出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请阅读本站“使用声明”。(行政区划网站·)   

梨树县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邮编:136500 代码:220322 区号:0434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距省会长春110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5′-120°53′、北纬42°49′-43°46′。南与辽宁省西丰、开原两县及四平市接壤,北与辽河农垦管理区相邻,北、西隔东辽河与公主岭市、双辽市相望,西毗辽宁省昌图县。总面积3545平方千米。总人口781588人。   县人民政府驻梨树镇向阳街2号。全县辖15个镇、6个乡:梨树镇、郭家店镇、榆树台镇、孤家子镇、小城子镇、喇嘛甸镇、蔡家镇、刘家馆子镇、十家堡镇、孟家岭镇、万发镇、东河镇、沈洋镇、林海镇、小宽镇、白山乡、泉眼岭乡、胜利乡、四棵树乡、双河乡、金山乡。境内有国营梨树农场。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梨树镇(Lishu Zhen)  代码:220322100 邮编:136500   位于梨树县南部,是梨树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南与四平市接壤,西接大房身乡,北和东是梨树乡。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94172人。辖园艺村、大烟囱村、北杏山村、南杏山村、西八大村、东八大村、任家村、獾子洞、孤榆树村等。   镇名是由梨树县名演变而来。清嘉庆八年(1803)形成集镇,曾名买卖街。道光元年(1820)设分防照磨。1956年设镇制。……      郭家店镇(Guojiadian Zhen)  代码:220322101 邮编:136502   位于梨树县城东21千米,西隔梨树乡,南靠孟家岭镇,北是万发镇。面积165.2平方千米。人口69058人。镇政府驻郭家店。辖蔬菜、镇郊、八里城村、小泉眼村、石槽沟村、化石山村、孙家屯村、柴火沟、八家子、表堆子、双马架、东青石等。   清初这里为蒙王旗地,清嘉庆年间蒙王准奏招垦后,由关内来一户姓郭的在此落户。1956年设镇,1960—1965年为梨树县政府驻地。……      榆树台镇(Yushutai Zhen)  代码:220322102 邮编:136506   位于梨树县城北二十千米。东与泉眼岭乡相连,南与董家窝堡乡交界,西与胜利乡为邻。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1525人。镇政府驻榆树台。辖路明、团结、三合、六合、阎家、双龙、东胜、新江、新兴、新合、厢房李、家徐油坊、房身等。   清顺治年间形成集镇,曾名常兴店。宣统年间,在城北的土台上长着一棵异常繁茂的大榆树……1956年设镇制。      石岭镇(Shiling Zhen)  代码:220322103 邮编:136505   位于梨树县城东南55千米。面积331.69平方千米。人口38615人。镇政府驻石岭。辖石河、十里堡、二龙山、大孤家、小孤家、云盘沟、王家沟、石岭、赵家沟、佘家、东山、姜家洼子、耿老、雷家等。   清嘉庆年间形成聚落,曾名火勺岭。1964年建镇,由驻地石岭子而得名。……      喇嘛店镇(Lamadian Zhen)  代码:220322105 邮编:136511   面积123.52平方千米。人口30034人。镇政府驻喇嘛店村。辖田家洼子、南太平、榆树等。   由驻地喇嘛店街而得名。1985年1月1日设镇。……      蔡家镇(Caijia Zhen)  代码:220322106 邮编:136503   面积119.86平方千米。人口28522人。镇政府驻蔡家小站。辖下坎子、孟家、蔡家、姚家、拉腰子、新村、娘娘庙、敬友、横道子、爱国、马家等。   因有个姓蔡的人在此开荒用草搭了个窝棚,遂叫蔡家窝棚演变而来。……1985年1月设蔡家镇政府,驻地蔡家小站。      孟家岭镇(Mengjialing Zhen)  代码:220322107 邮编:136521   面积163.41平方千米。人口17757人。镇政府驻孟家岭。辖二道沟、大沟、大河沿、下安、四台子、苏家、马家油坊、孟家岭、潘家沟等。   由驻地得名。1958年10月至1961年归郭家店公社管辖。于1961年5月从郭家店镇分出,成立孟家岭公社。……      十家堡镇(Shijiapu Zhen)  代码:220322108 邮编:136501   面积234.79平方千米。人口37999人。镇政府驻十家堡。辖十家堡、八盘碾子、太阳沟、小桥子、西黑嘴子、九间房、团山子、铁岭窝堡、靠山屯、八棵树、上三台、三家子等。   由驻地十家堡村得名。伪满统治时期归勤民村辖为十家堡屯,后为十家堡村。1948年为梨树县二区政府驻地;1956年至1958年归三区辖,为十家堡乡所在地;1958年十……      小城子镇(Xiaochengzi Zhen)  代码:220322110 邮编:136515   面积183.96平方千米。人口42280人。镇政府驻小城子。辖新农村、大房身、张家窝堡、二里界、庆东、同庆、平庄、西道、友贤、爱德、亲仁、江东道、中央堡、土龙等。   由驻地得名。1985年1月设镇,镇政府驻小城子。……      刘家馆子镇(Liujiaguanzi Zhen)  代码:220322111 邮编:136509   面积254.76平方千米。人口25612人。镇政府驻刘家馆子。辖刘家馆子、韩家、乌兰、南六家子、苇田、北六家子、王河、纪家、东卡篓、龙山、吴家坨子、东五家、炭窑等。   由驻地刘家馆子得名。1985设镇,镇政府驻地刘家馆子。……   万发镇(Wanfa Zhen)  代码:220322113 邮编:136514   面积117.18平方千米。人口21009人。镇政府驻万发街。辖西万发、东万发、朱家、吕家岗子、阎家堡子、贾杂铺、关家岗子、刘家岗子、长胜、幸福、孙家店、李家店等。   由驻地万发街得名。1948年解放后,为梨树县第四区政府,辖21个村;1956年至1958年改为万发街区,辖9个乡……      东河镇(Donghe Zhen)  代码:220322114 邮编:136519   面积126.43平方千米。人口27381人。镇政府驻赵家店。辖王平房、胜利、新发、松树、东河、五业、梁家岗子、周家岗子、双树子、东双城、叶家屯、赵家店等。   由东河套得名。1948年解放时成立大榆树村政府;1956年至1958年东河套乡;1958年2月合并为东河乡,同年秋……      沈洋镇(Shenyang Zhen)  代码:220322115 邮编:136535   面积165.22平方千米。人口18973人。镇政府驻沈洋屯。辖沈洋、后太平、李家街、张家堡子、大孤山、前太平、翻身、辽河、兴无、丰收、阎达、工农、白沙坨等。   1958年至1961年归孤家子公社辖,为沈洋、董家围子、一棵树、太平山、大孤山、等五个管理区。1961年设立沈洋公社。当时为纪念1946年在此地与土匪英勇战斗而光荣牺牲的梨树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小宽镇(Xiaokuan Zhen)  旧代码:220322214 邮编:136534   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19996人。镇政府驻小宽屯。辖小宽、大宽、西河、长发、长兴、新风、宏伟、陈家等。   由小宽屯而得名。1956年重归孤家子区辖;1958年公社化属孤家子公社,为小宽管理区;1961年从孤家子公社划出,成立……      林海镇(Linhai Zhen)  旧代码:220322215 邮编:136508   面积307.52平方千米。人口29257人。镇政府驻三门丁家。辖大门丁家、五家子、李家围子、夏窑、长丰、兴开城、双山、顺山、绿海、五家局子、夏甸子、头道岗、揣洼等。   1948年解放,成立三门李村政府,归八区刘家馆子辖。1956年至1958年为靠山李家乡驻地,1958年……1961年地名普查时,因和伊通县的靠山公社重名,改为林海公社……      白山乡(Baishan Xiang)  代码:220322203 邮编:136527   面积114.02平方千米。人口25352人。乡政府驻裴家油坊。辖老山头、大泉眼、四合、东白山、东风、友宜、平山、西白山、石家堡、刘家窝堡、鲍家、郑家、陶家、隋家等。   由境内的白山嘴得名。1948年解放。1956年至1961年为梨树公社裴家油坊管理区;1961年成立白山公社……      董家窝堡乡(Dongjia Xiang)  代码:220322207 邮编:136529   面积74.47平方千米。人口15961人。乡政府驻董家窝堡。辖大榆树、兴发堡、张家街、张家油坊、潘家、周家油坊、袁家岭、董家窝堡等。   由驻地得名。1948年解放时成立董家窝堡村政府;1955年成立董家窝堡乡;同年秋公社化,为董窝堡管理区……      泉眼岭乡(Quanyanling Xiang)  代码:220322208 邮编:136513   面积95.49平方千米。人口19481人。乡政府驻西泉眼岭屯。辖西泉、东泉、南泉、小房身、东洼子、常青、蒋机房、新发堡、玻璃城子等。   由驻地西泉眼岭而得名。1956年至1958年归榆树台区政府辖,为泉眼岭乡;1958至1961年归榆树台公社辖,为西泉眼岭等八……      胜利乡(Shengli Xiang)  代码:220322209 邮编:136523   面积124.29平方千米。人口22542人。乡政府驻西关家屯。辖关家屯、顺城堡、南老、小城子、戴家堡、洋苇岭、四家子、石庙子、郭家窝堡、十家子、长发堡、九家子、畜牧等。   1958年2月成立胜利乡;同年秋公社化,为关家屯管理区驻地,归榆树台公社辖……      四棵树乡(Sikeshu Xiang)  代码:220322210 邮编:136512   面积143.33平方千米。人口25471人。乡政府驻新立屯。辖长山堡、李家桥、王家桥、小郑屯、安家屯、四棵树、三棵树、七家子、田家庙、后韩家、傅家街、十二马架等。   四棵树始建于光绪初年,因此地有一户院宅内长着四棵大树,多年不砍,高在参天,远近皆知,从而得名。1960年前四棵树归喇嘛甸公社辖,1961年和喇嘛甸分开后,改为四棵树公社。……      金山乡(Jinshan Xiang)  代码:220322211 邮编:136516   面积129.64平方千米。人口20730人。乡政府驻三合堡屯。辖金山、崔家岗子、三合屯、长岭子、沿河、大城子、南岗子等。   由所辖金山堡得名。1956年至1958年归小城子区辖,为三合堡等三个乡;1961年五月从小城子公社分出,成立金山公社。……      双河乡(Shuanghe Xiang)  代码:220322212 邮编:136517   面积122.97平方千米。人口23818人。乡政府驻树底下屯。辖三合堡、于大壕、三道岗子、王木林、双顶子、平安、范家屯、柳家屯、腰窝堡、陈大窝堡、刘家电、刘家炉等。   1948年,归小城子五区辖,为三合堡等七个村政府;1958年人民公社化归小城子公社辖,1961年改为……1961年地名普查时因和东丰县的三合公社重名,后改为双河公社。      梨树乡(Lishu Xiang)  代码:220322200 邮编:136526   面积96.03平方千米。人口23431人。乡政府驻八里庙。辖八里庙、马地方、中安堡、双城子、东平安、西平安、西中平安、北夏家、北老壕、城东、孙家洼子、泉眼沟等。   1956年至1958年统归梨树一区辖,设中安堡、八里庙、平安堡、北老壕四个乡;1958年至1961年……        原 叶赫镇(Yehe Zhen)  代码:220322109 邮编:136523  面积237.07平方千米。人口31209人。镇政府驻叶赫村。辖叶赫、双合、永和、兴隆、张家、板仓子、白木匠、杨木林子、新立、营盘、砬子沟、英额堡、东升等。  由驻地叶赫街得名。叶赫为满语,意思是:“皇帝赐给有功之臣头上戴的灰缨顶甲的库筒”。1958年2月成立叶赫乡;1958年10月至1961年5月归石岭公社辖,为叶赫管理区;1961年5月从……2005年,将梨树县叶赫满族镇划归铁东区管辖。      原 太平镇(Taiping Zhen)  代码:220322112 邮编:136513  面积89.23平方千米。人口18495人。镇政府驻田家洼子。辖田家洼子、南太平、榆树、青松、宋家围子、李家、龙母戾、牟家、北太平、前梁家、毕家堡子张家屯等。  1948年解放,建立北太平村人民政府,归四区辖;1956年至1958年归万发街区辖,为太平山乡……      原 大房身乡(Dafangfshen Xiang)  代码:220322202 邮编:136528  面积81.93平方千米。人口19167人。乡政府驻娘娘庙。辖后家巴、后家巴、郝家、胡家、高家、杨家、苗圃、前房身、海青、条子河等。  由屯名后房身演变而来。1951年至1958年设平安堡条子河三个乡政府,后又成立中层乡政府为平安堡乡政府,驻地后大房身屯;……      地图         历史沿革      清光绪四年(1897)设奉化县,民国三年(1914)改为梨树县。县城原址是在距城北四千米的“偏脸城”,因城内有株大梨树而得名。      原名奉化县,当时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1914年因与浙江省奉化县重名,改称梨树县。梨树城并非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村落,“传闻其地多种梨因名之”。   新中国成立后,梨树县为辽西省管辖。1954年7月,划归吉林省。1956年4月划归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改为四平专区管辖。1983年8月,撤销四平专区,实行市管县,梨树县属四平市至今。   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梨树镇迁到郭家店镇。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郭家店镇迁回梨树镇。   1945年11月,划归辽北省怀德专区管辖。11月23日,在梨树建立辽北军区。不久,辽北省政府、四平市政府从四平街转移到梨树。12月,在梨树镇成立中共怀德地委和怀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当时怀德专区辖怀德、梨树、昌图3个县。随着后来战争形势的发展,驻地曾转移到怀德、农安、长岭等地。   1946年4月,梨树县划归辽北省昌图专区。6月,梨树县划归辽吉区第二专区。   1947年11月24日,梨树县解放,成立梨树县政府,为辽北省直辖县,梨树县政府驻梨树镇。   1948年7月,划归辽北省第二专署。   1949年4月21日,辽北省撤销,划归辽西省管辖,梨树县政府更名为梨树县人民政府。   1954年6月19日,辽西省撤销,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为省直辖县,仍驻梨树镇。   1955年,梨树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梨树县人民委员会。梨树县各区称谓取消序数命名,恢复原地名称呼。   1956年7月3日,国务院[国内字117号]批准,设立怀德专区。辖怀德、梨树等10个县。10月6日,怀德专区更名为公主岭专区,梨树县辖9个区、2个镇、38个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梨树县辖9个公社,276个管理区。   1958年10月23日,撤销公主岭专区,梨树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   1960年2月6日,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梨树镇迁至郭家店镇。 1964年4月23日,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迁回梨树镇。   1968年,撤销梨树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梨树县革命委员会。下辖4个镇、30个公社,303个生产大队。   1971年2月4日,四平专区更名为四平地区。梨树县归四平地区管辖。   1976年1月,梨树县辖3个镇、31个公社,303个生产大队。   1980年初,梨树县辖5个镇、28个公社,333个生产大队、2536个生产小队。6月,撤销梨树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梨树县人民政府。   1983年8月,撤销四平地区,成立四平市,梨树县归四平市管辖。   1991年11月2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梨树县石岭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石岭镇管辖。   1992年3月6日,撤销梨树县沈洋、万发、东河、太平乡,设立沈洋、万发、东河、太平镇。   1994年11月14日.撤销梨树县林海乡、三家子乡,设立林海镇、三家子镇。   1995年6月2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梨树县郭家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郭家店镇管辖。12月,梨树县辖18个镇、14个乡;85个居民委员会、336个村民委员会。      1999年,梨树县辖18个镇、14个乡:梨树镇、郭家店镇、榆树台镇、孤家子镇、石岭子镇、小城子镇、蔡家镇、孟家岭镇、十家堡镇、喇嘛甸镇、刘家馆子镇、叶赫满族镇、万发镇、东河镇、太平镇、沈洋镇、三家子镇、林海镇、梨树乡、大房身乡、杏山乡、董家窝堡乡、白山乡、胜利乡、团结乡、泉眼岭乡、郭家店乡、河山乡、金山乡、小宽乡、双河乡、四棵树乡。   2000年6月29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梨树县郭家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郭家店镇管辖。8月20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梨树县撤销团结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榆树台镇管辖;撤销杏山乡、三家子镇,河山乡,将其所辖区域分别划归梨树镇、十家堡镇、小城子镇管辖。调整后,梨树县辖18个镇、9个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71117人,其中:梨树镇 93932人、郭家店镇 76097人、榆树台镇 29675人、石岭镇 42606人、孤家子镇 26021人、小城子镇 42028人、喇嘛甸镇 30556人、蔡家镇 29626人、刘家馆子镇 26141人、十家堡镇 39757人、盂家岭镇 18371人、叶赫满族镇 30184人、太平镇 18798人、万发镇 20877人、东河镇 28047人、沈洋镇 20639人、林海镇 28539人、小宽镇 20119人、梨树乡 24463人、大房身乡 19891人、白山乡 25754人、董家乡 17047人、泉眼岭乡 20134人、胜利乡 22646人、四棵树乡 26002人、双河乡 23929人、金山乡 21043人、国营梨树农场虚拟乡 48195人。   2002年,梨树县辖18个镇、9个乡。2003年,梨树县辖:梨树镇、郭家店镇、榆树台镇、石岭子镇、小城子镇、孤家子镇、蔡家镇、孟家岭镇、十家堡镇、喇嘛店镇、刘家馆子镇、叶赫满族镇、万发镇、东河镇、太平镇、沈洋镇、林海镇、小宽镇、梨树乡、大房身乡、白山乡、胜利乡、泉眼岭乡、董家窝堡乡、双河乡、四棵树乡、金山乡。   2003年底,梨树县总人口7754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943人,面积3940平方千米。辖26个乡镇,其中镇17个:梨树镇、郭家店镇、蔡家镇、十家堡镇、孟家岭镇、石岭镇、叶赫满族镇、喇嘛甸镇、林海镇、刘家馆子镇、沈洋镇、小宽镇、榆树台镇、小城子镇、东河镇、万发镇、太平镇;乡9个:梨树乡、白山乡、董家乡、泉眼岭乡、胜利乡、四棵树乡、大房身乡、双河乡、金山乡。   2005年,调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区划(四政发[2005]19号):将梨树县叶赫满族镇划归铁东区管辖;将梨树县十家堡镇的九间房村、西八大村、东八大村、孤榆树村,大房身乡的海青村、条子河村划归铁西区平西乡管辖。调整后,四平市区面积由407平方千米增加到741平方千米,人口由53万增加到58.2万;铁东区面积由307平方千米增加到572平方千米,人口由28万人增加到31.2万人;铁西区面积由101平方千米增加到169平方千米,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27万人。   (调整时间尚不清楚)撤销太平镇、大房身乡。   截至2006年1月,梨树县辖21个乡镇,其中6个乡、15个镇:梨树镇、喇嘛甸镇、郭家店镇、蔡家镇、孟家岭镇、十家堡镇、小城子镇、东河镇、万发镇、榆树台镇、小宽镇、沈洋镇、林海镇、刘家馆子镇、石岭子镇、白山乡、双河乡、金山乡、泉眼岭乡、胜利乡、四棵树乡。共有33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99个)、313个行政村。注:按吉民行批[2005]7号,梨树县的石岭镇已经划入四平市的铁东区,但没有操作,仍统计在梨树县内。   

伊通满族自治县

  邮编:130700 代码:220323 区号:0434   拼音: 英译: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东与长春市双阳区接壤,西与公主岭市毗邻,南接东辽、东丰、磐石市,北靠长春市。总面积2523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其中满族约占38%。   县政府驻伊通镇。全县辖12个镇、3个乡:伊通镇、二道镇、伊丹镇、马鞍山镇、景台镇、靠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营城子镇、西苇镇、河源镇、黄岭子镇、新兴乡、莫里青乡、三道乡。共有190个村,1168个自然屯。   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域内有16座火山锥体,称伊通火山群。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8℃,年日照时数2 388.9小时,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8.4毫米。   总人口483000人;其中满族人口17.6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7.9%。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伊通镇(Yitong Zhen) 邮编:130700   面积263平方千米。人口115752人。 镇政府驻。   因伊通县内最大的河流伊通河而得名。 汉代开发,晋入于高勾丽,唐入渤海国,辽为卒宾府及辉发部;金为归仁,玉山二县地;元为咸平府境,明为辉发…… -->      景台镇(Jingtai Zhen) 邮编:130721   面积225平方千米。人口37921人。辖17个村。   由驻地景台街场得名。清朝康熙年间初年开发。民国时增设有区公所,警察公所。伪满统治时期,曾设……      黄岭子镇(Huanglingzi Zhen) 邮编:130717   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17588人。镇政府驻孙家大院。辖迎风、烧锅、保家、蟒丈等。   因境内一黄土山岭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垦殖,中华民国时归十三家子甲。伪满时归靠山村,国民党统治时期归靠山乡。解放后归靠山区,……建乡时为黄岭子乡,2001年8月7日撤乡建镇。      马鞍山镇(Ma"an shan Zhen) 邮编:130719   面积149平方千米。辖13个村。   早为满族故乡,雍正六年从关内移民来此开发。民国时为伊丹保马鞍山甲,伪满统治时为东尖山子村公所,马安山区,……      靠山镇(Kaoshan Zhen) 邮编:130706   面积210平方千米。 人口259609?人。 -->镇政府驻靠山村。辖9个村。   明嘉靖年初,李姓从关内迁到此处居住,那时叫靠山屯。民国时为第五行政区,伪满统治时期为靠山村所,1948年为第十区政府,1956年二月为靠山区政府……      伊丹镇(Yidan Zhen) 邮编:130702   面积125平方千米。 人口2860?人。镇政府驻。 -->辖12个村。   伊丹由伊巴丹(满语)简化而来。民国时为伊丹甲,伪满洲国时为伊丹村,国民党统治时伊丹乡;解放后为伊通第二区;1956年撤区改伊丹乡……      小孤山镇(Xiaogushan Zhen) 邮编:130705   面积168.86平方千米。人口27640民国时设警察分所,伪满时为小孤山村;国民党统治时为小孤山保;1948年解放,成立伊通县第八区人民人。辖13个行政村。   依小孤山山峰所在地命名。……      营城子镇(Yingchengzi Zhen) 邮编:130704   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37583人。辖14个村。   清雍正年开发,此街东山上有古城壕遗址,传为唐朝兵营,由此称为营城子。1948年解放,成立了营城子区人民政府;1958年冬成立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更为营城子……      大孤山镇(Dagushan Zhen) 邮编:130713   面积214.12平方千米。人口44000人。辖17个村。   1937年成立大孤山村公所;1948年解放成立大孤山镇人民政府;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1968年……      河源镇(Heyuan Zhen) 邮编:130706   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23456人。镇政府驻板石。辖12个村。   板石乡由驻地板石央而得名。清光绪年间开发,民国为营城子保,伪满时期为酱缸甲,国民党统治时期为大酱乡……      西苇镇(Xiwei Zhen) 邮编:130708   面积128平方千米。 人口1452人。镇政府驻。 -->辖8个村。   1947年解放后为东丰县第九区,后归为八区,设西苇村政府;1957年归伊通县所辖,……1985年成立西苇乡。……      二道镇(Erdao Zhen) 邮编:130703   面积31.2平方千米。人口19600人。镇政府驻大庙屯。辖10个村。   因驻地在二道沟中部而得名。光绪初年开发。伪满时为伊丹村大庙保;国民党统治时期为伊丹乡赵家保。解放后为伊丹乡所辖,人民公社化时……      莫里青乡(Moliqing Xiang) 邮编:130718   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16788人。乡政府驻刘家屯。辖7个村。   因辖区内有莫里青山而得名。1962年为莫里青乡人民政府。……1985年成立莫里青乡。      三道乡(Sandao Xiang) 邮编:130714   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19346人。乡政府驻三道岗子。辖11个村。   由乡政府驻地三道岗子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开发。民国属小孤山区,伪满时期归小孤山村,国民党时期为小孤山乡。1947年……      新兴乡(Xinxing Xiang) 邮编:130701   面积63平方千米。 人口144370?人。 -->乡政府驻胡家屯。辖8个村。   清雍正年间开发,民国时为乐山堡、胡家甲,伪满时期为榆树村、胡家甲。解放后为榆树区,设伊通县13区……1961年从伊丹镇划出设立新兴乡,意新兴起的意思。        地图         历史沿革      土名伊秃河(一秃河)、依屯河、伊图河等。县城设在伊通街,因伊通河在县境内发源,因此得名,而伊秃河(一秃河)、伊图、依屯河都是伊通的音转。伊通,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意为宏大、汹涌之河。   1947年10月伊通县解放,隶属吉林省。1956年11月为公主岭专员公署所辖。1958年为四平专员公署所辖。1983年8月为四平市所辖,1985年2月为公主岭市所辖,1985年12月复归四平市所辖。1988年8月,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平市。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177号)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7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原伊通县的行政区域为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伊通满族自治县设立后,仍由四平市直接领导。   1945年10月,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长春地区管辖。1945年12月,划归吉林省政府直辖。   1946年2月,撤销通阳县(1942年与双阳县合并,称通阳县),恢复伊通县、双阳县建制。伊通县政府驻伊通镇。伊通县辖14个区,172个村。   1946年1月,划归吉辽省辽北分省管辖。7月,划归吉林省吉南专区管辖,后被国民党军占领。   1948年6月22日,吉林省政府奉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撤销吉南、吉北两个专区,伊通县归吉林省政府直辖。成立伊通县政府。伊通县辖14个区,161个村。   1949年,伊通县政府更名为伊通县人民政府。   1955年,伊通县各区称谓取消序号,恢复原地名称呼,伊通县辖14个区,173个村。   1956年初,伊通县辖4个区,1个镇、61个乡。   1956年7月3日,国务院[国内字117号]文件批准,设立怀德专区,辖怀德、伊通等10个县。10月6日,将怀德专区更名为公主岭专区,仍辖伊通县。伊通县人民政府更名为伊通县人民委员会。辖4个区、1个镇、25个乡、9个公社。   1958年10月23日,撤销公主岭专区,设立四平专区,伊通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辖8个公社,134个管理区。   1960年,伊通县辖1个镇、8个公社.计134个生产大队。   1966年1月,伊通县辖1个镇、21个公社,计221个生产大队。   1968年,撤销伊通县人民委员会,成立伊通县革命委员会。   1968年2月,增设1个公社,计211个生产大队。   1979年6月,伊通镇设2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初,伊通县辖1个镇、21个公社,260个生产大队,1 479个生产小队,撤销伊通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伊通县人民政府。同时将镇、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镇人民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5年2月28日,撤销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地级),将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将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   1988年7月,伊通县辖8个镇、14个乡.234个村委员会、31个居委会。   1988年8月30日,民政部[行批17号]文件批复,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仍归四平市领导。   1989年8月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满族自治县的新家满族乡,设立新家乡。12月9日,将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东尖山乡的河北村、头道乡的三星村、新家乡的东新村划归伊通镇管辖。   1995年12月,伊通满族自治县辖9个镇、13个乡:伊通镇、营城子镇、靠山镇、马鞍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伊丹镇、景台镇、西苇镇、五一乡、新家乡、爱民乡、东尖山乡、三道乡、黄岭子乡、板石庙乡、地局子乡、头道乡、二道乡、新兴乡、发展乡、莫里青乡。共有27个居民委员会、241个村民委员会。   1998年12月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满族自治县二道乡,设立二道镇。      2000年1月3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头道乡、地局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伊通镇管辖。8月20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尖山乡、发展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分别划归伊通镇、景台镇管辖;撤销头道乡、地局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伊通镇、板石乡管辖;将板石乡更名为河源镇。(此处资料尚需核对)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82134人,其中:伊通镇 102064人、二道镇 18757人、伊丹镇 29631人、马鞍镇 29809人、景台镇 36376人、靠山镇 28050人、大孤山镇 29104人、小孤山镇 27915人、营城子镇 23042人、西苇镇 15833人、五一乡 18364人、爱民乡 13379人、新家乡 16477人、新兴乡 16155人、莫里乡 16655人、黄岭子乡 17474人、三道乡 20637人、板石乡 22412人。   2002年6月1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县五一乡、新家乡,将五一乡所辖行政区域和新家乡的米斗浅村等划归伊通镇管辖,将新家乡的向前等村划归营城子镇管辖。撤销爱民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孤山镇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8月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伊通县黄岭子乡,设立黄岭子镇,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2个镇、3个乡。总人口4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近9万人。   2003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2镇,3乡:伊通镇、营城子镇、靠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伊丹镇、马鞍山镇、景台镇、西苇镇、二道镇、河源镇、黄岭子镇、新兴乡、莫里青乡、三道乡。面积2523平方千米,总人口为4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5万人,满族人口17.6万人。   截至2006年1月,伊通滿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其中3个乡、12个镇:伊通镇、营城子镇、二道镇、西苇镇、景台镇、河源镇、伊丹镇、小孤山镇、大孤山镇、马鞍山镇、靠山镇、黄岭子镇、莫里青乡、三道乡、新兴乡。共有14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5个)、189个行政村。      

公主岭市

  邮编:136100 代码:220381 区号:0434    公主岭市位于四平市东部,东经124°02′~125°18′、北纬43°11′~44°15′,东毗长春、农安,西邻梨树、双辽,南与伊通接壤,北与长岭相连。总面积4027平方千米。总人口1039311人。   市人民0驻正阳街501号。全市辖10个街道、18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河南街道、河北街道、东三街道、岭东街道、铁北街道、岭西街道、苇子沟街道、刘房子街道、南崴子街道、环岭街道、二十家子满族镇、黑林子镇、陶家屯镇、范家屯镇、响水镇、大岭镇、怀德镇、双城堡镇、双龙镇、杨大城子镇、毛城子镇、玻璃城子镇、朝阳坡镇、大榆树镇、秦家屯镇、八屋镇、十屋镇、桑树台镇、龙山满族乡、永发乡。   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5.6℃。年日照时数2785.3小时,无霜期144-157天,年降水量594.8毫米。   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      铁北街道(Tiebei Jiedao)  代码:220381001 邮编:136100   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42137人。办事处驻振华东街55号。辖站前、站东、站西、建华、科研、东风、东洼7个社区。   因地处公主岭市铁路以北而得名。1947年为铁北区,1949年为铁北街公所,1958年为铁北管理区,1981年改为铁北街道办事处。      河北街道(Hebei Jiedao)  代码:220381002 邮编:136100   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19243人。办事处驻岭西路248号。辖永红社区、永兴社区、京华社区、兴贸社区4个社区。   因地处市区内河以北而得名。1947年建河北分所,1958年为河北管理区,1981年为河北街道办事处。      河南街道(Henan Jiedao)  代码:220381003 邮编:136100   面积1平方千米。人口31095人。办事处驻河南东大街122号。辖朝阳、阳光、正阳等社区。   因地处市区内河以南而得名。1947年称河南区,1949年改为河南街公所,1958年改为河南管理区,1981年该为河南街道办事处。      东三街道(Dongsan Jiedao)  代码:220381004 邮编:136100   面积1.73平方千米。人口31095人。办事处驻铁南街。辖东一社区、东五社区、昌盛社区、广盛社区、民安社区等。   1982年,市0决定由岭东街道办事处析出组建东三街道办事处,因地处东三道街(现更名胜利路)而得名。      岭东街道(Lingdong Jiedao)  代码:220381005 邮编:136100   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38670人。办事处驻通钢路1069号。辖兴盛、通钢、公园、先锋、工业、轴承等7个社区。   因地处公主岭市区东部而得名。1947年分别为河南、河北街公所管辖,1958年为岭东管理区,1981年为岭东街道办事处。      岭西街道(Lingxi Jiedao)  代码:220381006 邮编:136100   面积3平方千米。人口21350人。办事处驻新开街73—2。辖石桥、新建、新发、文惠4个社区。   原属河北街道管辖区,1997年由河北街道分出成立岭西办事处。因地处公主岭市区西部而得名。……      苇子沟街道(Weizigou Jiedao)  代码:220381007 邮编:136100   面积22.68平方千米。人口22725人。办事处驻公主大街。辖苇子沟、向前、向阳、长青、向华、獾子洞等。   在境域南部有条河,河生长芦苇,故得名。1958年公主岭镇曾为县级市,析出苇子沟、向前、向阳、长青、向华、獾子洞六个蔬菜生产大队,组建了苇子沟……      环岭街道(Huanling Jiedao)  邮编:136100   原 环岭乡(Huanling Xiang)  代码:220381202  面积52.1平方千米。人口24235人。乡0驻市区。辖新桥、土城子、火炬、石人、靠山、迎新、高家岗等。  所辖各村环绕城区周围,故得名。1958年城郊建乐园人民公社,并归入公主岭镇,为城郊管理区。1963年为城郊人民公社,1983年为……        范家屯镇(Fanjiatun ZHen)  代码:220381100 邮编:   面积206平方千米。人口97206人。辖平洋村、尖山子、杨家店、太平庄等24个村。   清乾隆年间由河北来几户姓房的人家在此开荒种地,后人口增多,称房家屯。1903年叫范家屯村,1945年成立维持会,1947年改为镇,1948年成立怀德县二区区0,……      怀德镇(Huaide Zhen)  代码:220381101 邮编:136121   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53810人。镇0驻怀德街。辖李油房、平安岭、岭东、西岭、城乡、霍家屯、六家子、东城、张家店、范家屯、新富、楼上、朝阳山等。   怀德旧名八家子,隶属昌图府,清光绪三年(1877)设县,治所设在八家子,……1910年划县城附近为城乡自治区,1923年为一区驻地;1938年为省会指定正式街,下设区、牌。……      杨大城子镇(Yangdachengzi Zhen)  代码:220381102 邮编:   面积944平方千米。人口48700人。镇0驻杨大城子。辖五星、黑岗子、依山、金盆、平原、凤新、长兴、兴盛、老房身、下台子、王家、千锅等。   清顺治年间此地为蒙王达尔罕所辖,至乾隆末年曾有一姓贾的来此垦荒,继而又来……1947年解放后,设怀德县第九区0,后分设杨大城子镇0和乡0,1958年镇乡合并,成立杨大城子……      刘房子镇(Liufangzi Zhen)  代码:220381103 邮编:   面积118.9平方千米。人口29221人。镇0驻刘房子。辖刘房子、施家、石头、田园、双桥、洪喜河、兴治等。   清道光年间有个姓刘的从关内来此地开荒定居,盖房较一般民房大些,后形成村落,故得名。日伪时期为刘房子村,解放初期为十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刘房子乡,1984年改为刘房子镇。      秦家屯镇(Qinjiatun Zhen)  代码:220381104 邮编:   面积190平方千米。人口48910人。镇0驻秦家屯。辖丰源、佟家屯、两家子、三家子、四家子、新立、韩家泡子、赵家屯、践子街、王家窝堡、南平安堡、城北、太平等。   清崇德年间有从山东河北等地来此垦荒者,其中秦姓颇多,为一大氏族,故得名秦家屯。民国12年(1923)为怀德县第四区所辖。伪满时为秦家屯村,民国37年为怀德县第四区人民0。1956年……      双城堡镇(Shuangchengpu Zhen)  代码:220381105 邮编:   面积167平方千米。人口31632人。镇0驻双城堡街。辖双城堡、城南、边岗、前岗、大磙子、后岗、玛*、黄花城、偏脸城、东风、朝阳堡、万胜店等。   以辽金时代黄花城、偏脸城两座古城而得名。清顺治年间开发,当时为蒙王领地,中华民国和伪满时期均属长春县。1947年解放以后为怀德县双城堡,……      黑林子镇(Heilinzi Zhen)  代码:220381106 邮编:   面积160.4平方千米。人口36236人。镇0驻黑林子。辖黑林子、林东、小黑林子、李学条、太平历、林南、尹家屯、林西、卡伦、西洼子、豆新、头道岗、上台子、土家等。   清初此地为蒙古游牧区,清乾隆年间,始有人来开发定居,以赫姓人多,林木茂盛而得名赫林子,后改为合林子……伪满时期1931-1945为黑林子村、黑林子屯。1948年解放后改为怀德县第三区0驻地,1956年……      响水镇(Xiangshui Zhen)  代码:220381107 邮编:   面积142.2平方千米。人口39696人。辖刘小窝堡、王烧锅、岳家店、响水、四含、孙油坊、陈岗子、凤凰索、姜家店、新丰、湾龙、蔡家店、八家子等。   乾隆年间始形成村落,村前有条小河,响声不断,故得名。1958年划归范家屯人民公社,1962年从范家屯析出,建响水人民公社。1983年为响水乡……      大岭镇(Daling Zhen)  代码:220381108 邮编:   面积139.3平方千米。人口33087人。镇0驻大岭市。辖大岭、岭西、永兴、二道山、南道、南兴、三合、黄花、东沟、姜李、崔家、孟学坊、永和、永发13个村。   大岭镇地势坡多岭长,东西低洼,南北岗,故得镇名。1948年成立人民0,1956年成立大岭乡、1958年成立大岭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大岭公社革委……      桑树台镇(Sangshutai Zhen)  代码:220381109 邮编:   人口21683人。镇0驻西桑树台。辖桑树台村、东河村、河夹信子村、长江村、春园村、永清村、西桑树台村、互助村、*秋村、榛柴岗村等。   从初四户八家在岗顶建房,后随屯落扩大,以桑树多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有王、吕、于姓人家,从关内迁此生活。1931-1945年日本侵占时期,属毛……      南崴子镇(Nanwaizi Zhen)   邮编:   面积96.5平方千米。人口30129人。镇0驻大榆树。辖南崴子、温家、刘大壕、长兴、大兴、河北、安家、六家、三道梁子、大泉眼、房身岗子等13个村。   清光绪年间,为防治洪涝,修建了辽河大堤,堤上栽树,其中有山里红树,开花结果时,红一片,故称山里红崴子。1949年属怀德县朝阳坡十一区,1951年朝阳坡区,1956年南崴子小乡,1958年为南安大乡,……      陶家屯镇(Taojiatun Zhen)  代码:220381112 邮编:   面积116.5平方千米。人口29336人。辖陶家屯村、马家店村、长河村、丰庆村、同庆村、久胜村、永胜村、小城子村、义和村、河东村、石柱沟村、东岭等。   1912年,陶家屯属黑林子区三家子村。1932年,为陶家村。1946年5月国民党时期成立陶家屯乡公所……      玻璃城子镇(Bolichengzi Zhen)  代码:220381113 邮编:   面积254平方千米。人口27124人。镇0驻后高家。辖高家村、海丰刘村、前高家村、玻璃城子村、苑金村、双山村、董家村等。   清顺治年间此地为蒙古王达尔罕王属地,并建有土城,而且此地生长着大片玻璃树,因而得名。民国时间,属怀德县毛城子区。1948年解放后属怀德县三区,设郜家乡。1958年属毛城子公社,1960年……      朝阳坡镇(Chaoyangpo Zhen)  代码:220381114 邮编:   面积129平方千米。人口30566人。镇0驻朝阳坡。辖黑山咀子、九间房、辽河、孔家屯、清水沟子、玉城等。   清康熙年间为蒙古达欠罕王的一个部落,水草丰盛,宜放牧,故称羊草坡……1912年设朝阳坡村,1948年解放,为怀德县第二区所在地,1958年成立朝阳坡人民公社,1983年……      八屋镇(Bawu Zhen)  代码:220381115 邮编:   面积132.75平方千米。人口28089人。镇0驻八屋村。辖久丰、头道圈、郝家围子、放牛、三角寺、张家屯、刘家屯、五家子、胜利等。   清嘉庆年间建屯,当时蒙汉合居,称八雾营子,蒙族北迁,汉族渐多,改称八屋。1947年解放,属秦家屯四区管辖,1981年4月21日成立八屋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八屋公社管委会……      大榆树镇(Dayushu Zhen)  代码:220381116 邮编:136113   面积116.3平方千米。人口24221人。镇0驻大榆树。辖怀榆村、孙平房村、韩家店村、围子村、兴家村、老柜村、太平桥村、福盛广村、新河村、两半迹村、于家窝等。   以驻地得名。1956年设大榆树乡0,1958年建大榆树人民公社,1983年建大榆树乡,1995年建大榆树镇。      毛城子镇(Maochengzi Zhen)  代码:220381117 邮编:   面积167.3平方千米。人口21319人。镇0驻毛城子。辖鞠家店、小河沿、家家屯、后山等。   因驻地得名。1946年解放后,为毛城子区0;1953年为毛城子人民公社。1957年为毛城子管理区,1983年设毛……      十屋镇(Shiwu Zhen)  代码:220381118 邮编:136116   面积158平方千米。人口25256人。镇0驻十屋村。辖十屋、二里界、束龙贷、三道圈、双河、三门李、林原、丁家富堡、跃进、利民等。   开发较早,清乾隆年间已有蒙族居住,至同治年间始从山东迁来罗、边、刘、王四户与蒙族杂居,形成屯。光绪年间,属怀德县。宣统二年属杨大城子乡……1995年设立十屋镇。      双龙镇(Shuanglong Zhen)  代码:220381119 邮编:136128   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21077人。镇0驻曲家店。辖新民、新兴、永茂、双龙泉、泉眼河、兴林、七马架、立志、拉拉屯、兴隆隆、双龙等。   清康熙年间,有人在此生息,在今双龙泉村境内有两个泉眼两条龙,得名。伪满设双龙村公所。1948年解放后双龙村杨大城子区。1958年成立双龙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双龙乡……        二十家子满族镇(Ershijiazi Manzu Zhen)  代码:220381110 邮编:136109   面积113.2平方千米。人口20877人。镇0驻二十家子。辖二十家子、边沿、西地、南山、猴石、全结、东岗、小顶山等。   清顺治元年(1644)先后从山东、浙江一带迁入郭、张、王、范几姓人家近20户在此建屯,取名二十家子。1912年为伊通县靠山五区,后设伊通县九区,为区0驻地。1956年为伊通县靠山区,1958年归……        永发乡(Yongfa Xiang)  代码:220381204 邮编:136107   面积136.8平方千米。人口20541人。乡0驻小三家。辖红石、龙湾、先进、先锋、田家、营城子、就发、大清、曲家、西安、西立、西兴等。   永发的含义是永远发展之意。清初,永发为蒙王属地。光绪年间1875年以后始有人从关内迁此,1912年设永发保。1948年设大岭区……        龙山满族乡(Longshan Manzu Xing)  代码:220381216 邮编:136127?136111?   面积147.6平方千米。人口13740人。乡0驻伊家店。辖泉眼村、翻身村、建设、仙山、沿河、泉眼、民族、土门岭8个村。   清康熙二年(1663)皇帝游猎到此地,并在现在乡人民0前的沟中放过御马,而得名放马沟,后更为龙山。解放初为和平公社,1949年由伊通县二十家子九区管辖。……1981年改为龙和公社,1983年改为放马沟乡,1986年改为龙山满族乡。(另有一说:1983年4月人民公社改为乡;同年,和平乡改称龙河乡。1984年将龙河乡改为放马沟满族乡。1997年8月21日更名为龙山满族乡。)      原 柳阳乡(Liuyang Xiang)  代码:220381205 邮编:136119   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17862人。乡0驻冯家窟。辖中兴、徐家、柳条、高家窝堡、于河沿等。   清乾隆年间形成屯落。百年前,该处有杨村、柳树各一棵,怀抱而生,得名柳杨。民国时期设柳杨保,日伪时期设柳杨公所。1948年解放后设柳杨乡0,归大岭。1956年成立柳杨乡,1959年成立……        原 双榆树乡(Shuangyushu Xiang)  代码:220381207 邮编:136123   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23001人。乡0驻平房店。辖十里镇村、平房村、曙光村、柳企印子村、龙泉村、协力村、双榆树村、三合下村、兴国村、永久村等。   以所辖双榆树而得名。1946年前为协力村,1948年解放后属怀德县第九区,1956-1957年为房框子乡,1958年……        原 和气乡(Heqi Xiang)  代码:220381208 邮编:136124   面积109.6平方千米。人口17379人。乡0驻西四家子。辖民安、民立、民兴、民助、青山、和气、同心、同意等。   以和气屯而得名。1912年—1931年为长春县老山头甲,后改和气村。1948年属长春县14区,1950年……        原 育林乡(Yulin Xiang)  代码:220381209 邮编:136125   面积943平方千米。人口15488人。乡0驻后十二马架。辖红旗村、西山村、红星村、金山村、解放村、六合社村等。   因该乡植树造林居全县之首,故得名。1912年属长春县十二甲,伪满设长春县老山头,1938年为老山头村,1947年属长春县烧锅区,……1983年4月,人民公社改为乡;同年,建设乡改称育林乡。      原 莲花山乡(Lianhuashan Xiang)  代码:220381212 邮编:136100   面积126.8平方千米。人口20422人。乡0驻后莲花山。辖赵家围子村、宝山村、晨光村、莲花山村、治山村、钱油房村、刘房炉村、棚子村、恒玉山村、腰姜家村共12村。   因驻地得名。民国属长春县十三甲。解放后,属长春双城堡区,1956归怀德县。1958年成立莲花山人民合社,同年……        地图         历史沿革      公主岭是公主陵、公主灵的音转。车站西北约五千米的地方有一座公主陵墓,相传二百年前,清朝一位公主下嫁到达尔罕王家族,途中死于此地,葬于此。又一说,公主岭为辽河和松花江的分水岭,又有一座公主陵,因此起名为公主岭。   旧名怀德县在设县之时,此地为达北地区,是“盗寇出没”之地,统治者为教化“顽民”,希望他们“怀之以仁德”故起名为怀德县。   1956年10月12日,公主岭镇升为公主岭市(县级)。1960年1月7日,国务院[国议字第8号]决定:撤销公主岭市,恢复公主岭镇,划归怀德县管辖。   1985年3月8日,吉林省人民0[吉政发(85)47号]文件通知,国务院2月4日[国函字(85)第17号]文件批准:撤销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地级),以原怀德县行政区域为市区,将四平市的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0[吉政发(86)9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复:将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将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公主岭市由四平市代管,计划由省单列。      1945年8月15日,怀德县(今公主岭市)驻公主岭镇。10月,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委员会长春地区管辖。下辖8个区。12月,怀德县划归吉林省直辖。不久,改归辽北省怀德专区。1946年2月,划归辽西省二专区。   1946年4月,为发动四平战役,因公主岭处于战略要地前沿,特成立0公主岭中心县委,领导伊通、双阳、怀德县委,战斗结束后,于5月撤销。6月,划归辽吉区二专区。   1947年5月,公主岭解放。1948年2月,划归辽北省后方办事处。7月,划归辽吉区第二专区。   1948年10月,划归辽北省直辖。本县仍实行区村制度,分8个区。1948年,土地改革完成。怀德县辖10个区,239个村。   1949年3月31日,设立公主岭市。为丙等城市。5月,变为县辖市。怀德县划归吉林省管辖。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建民字第15号]令,辽北省的怀德县等划归吉林省管辖(公主岭市为全省310个县辖区中包括的4个县辖市之一)。下辖13个区。   1949年8月,八区划给长春县。9月10日,九区一分为二,分出范家屯区,后二区机关由大岭迁到柳杨。   1950年4月,六区划出十屋区。10月20日,一区一分为二,成立了平安区。全县共分为12个区。   1952年9月,公主岭市定为区级市,隶属于怀德县。10月14日,撤销长春县,将长春县的三区烧锅、四区和气、五区双城堡划给怀德县,全县共分为15个区。   1955年5月26日,各区取消以序数命名的区名,恢复原名。陶家屯区改称刘房子区。6月4日,设双城堡街、黑林子村为乡级镇。   1956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怀德专区,行署驻公主岭镇。辖怀德、榆树、农安、扶余、德惠、九台、梨树、伊通、双阳、东辽lO个县。设立公主岭市,以原公主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公主岭市的行政区域。9月,公主岭市改为区级镇,范家屯升为区级镇,撤销刘房子、十屋、平安、烧锅、和气等5个区。全县实行区、乡、社制。10月6日,怀德专员公署更名为公主岭专员公署,12日,公主岭镇从怀德县析出,成立公主岭市,以怀德县公主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公主岭市的行政区域。为省辖市。设公主岭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1月,裁区并乡,撤销双城堡、黑林子乡级镇建制;保留范家屯区级镇、怀德、杨大城子乡级镇建制。2月10日,伊通县的二十家子、余庆号、放马沟、李家烧锅等4个乡划归怀德县,同时将二十家子乡变为乡级镇。原县内小乡合并成为33个大乡。调整后,全县辖乡、镇37个。   1958年7月,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全县37个乡、镇转为37个公社(镇)。   1958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公主岭专区,设立四平专区,将怀德县公主岭市等划归四平专区管辖。   1959年3月,公主岭市降为镇。辖15个社、镇。   1959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怀德专区,撤销公主岭市还怀德县,行署驻公主岭镇。10月6日,更名公主岭专区。lO月12日,设立公主岭市,仍存怀德县。   1960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公主岭市,恢复公主岭镇,隶于四平专区怀德县。公主岭镇辖15个社、镇,不久又划为28个社、镇。   1961年,将28个公社、镇调整为35个公社、镇。   1966年5月27日,将烧锅人民公社划归农安县管辖。   1970年10月,撤销杨大城子镇,五星人民公社和杨大城子人民公社合并,设立杨大城子人民公社。   1979年末,又设五星人民公社和杨大城子镇。   1980年初,全县辖30个公社、3个镇。401个生产大队,3 026个生产小队。同年,撤销怀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怀德县人民0。   1983年4月,人民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小队改为屯。同年,和平乡改称龙河乡,建设乡改称育林乡。   1983年9月5日,经吉林省人民0批准,撤销四平地区,设立四平市(地级),将原四平地区的怀德县等划归四平市管辖。   1984年11月20日,将二十家子乡改为二十家子满族乡,后改为镇。将龙河乡改为放马沟满族乡。   1984年12月,秦家屯、双城堡、黑林子、刘房子4个乡改为镇,其管辖区域不变。   1985年2月2日,五星乡与杨大城子镇合并,平安乡与怀德镇合并。凤响乡与范家屯镇合并(后又分开)。   1985年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怀德县。设公主岭市(地级市)。以原县区域为公主岭市区域。撤销怀德县建制后,设立怀德镇归公主岭市管辖。辖怀德、公主岭2个市辖区。将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   1985年5月30日,设苇子沟乡。   1985年12月20日,将大岭、响水、桑树台3个乡改为镇。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0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不设区、不带县),由四平市代管,计划由省单列。将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   1987年12月,公主岭市辖11个镇、21个乡。410个村民委员会,2 330个自然屯。   1988年5月6日,经吉林省人民0批准,恢复公主岭市凤响乡建制;撤销公主岭市的公主岭镇。设立铁北、河北、河南、岭东、东三5个街道办事处。   1992年11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0批准,撤销公主岭市南崴子乡、八屋乡、玻璃城子乡、朝阳坡乡、陶家屯乡。设立南崴子镇、八屋镇、玻璃城子镇、朝阳坡镇、陶家屯镇。   1994年11月14日,经吉林省人民0批准。撤销公主岭市大榆树乡、十屋乡、毛城子乡,设立大榆树镇、十屋镇、毛城子镇。   1995年12月,公主岭市辖5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13个乡,129个居民委员会、413个村民委员会。   1997年8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0

双辽市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邮编:136400 代码:220382 区号:0434    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总面积3121.2平方千米。总人口41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辽河路1980号。全市辖6个街道、8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郑家屯街道、辽西街道、辽南街道、辽北街道、辽东街道、红旗街道、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服先镇、王奔镇、玻璃山镇、兴隆镇、东明镇、那木斯蒙古族乡、柳条乡、新立乡、永加乡。      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      郑家屯街道(Zhengjiatun Jiedao)  代码:220382001 邮编:136400   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35341人。办事处驻迎春街。辖东华社区、南茂社区、东联社区、新兴社区、迎新社区、东英社区、工农社区、工商村,共7个社区、1个村。   为保留古镇郑家屯的称颂而得名。1996年撤县设市后,于同年6月14日经批准撤销郑家屯镇,设立5个街道办事处。      辽东街道(Liaodong Jiedao)  代码:220382002 邮编:136400   面积59.4平方千米。人口11552人。办事处驻东郊。辖东郊社区、勃山村、金良村、丰巨村等,共1个社区、4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在双辽市区东部而得名。      辽南街道(Liaonan Jiedao)  代码:220382003 邮编:136400   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30060人。办事处驻新市街。辖新市社区、白市社区、团结社区、中兴社区、南康社区、南茂社区、工商村、城乡村、张家村,共6个社区、3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在双辽市区南部而得名。2002年7月30日,成立各社区居委会。      辽西街道(Liaoxi Jiedao)  代码:220382004 邮编:136400   面积39.1平方千米。人口23165人。办事处驻辽河路。辖电厂社区、税务社区、西勇社区、西环铁社区,吉兴村、巨丰村,共4个社区、2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地处双辽市区西部而得名。      辽北街道(Liaobei Jiedao)  代码:220382005 邮编:136400   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7231人。办事处驻辽河路。辖北宁社区、北康社区、西化社区、东春社区、东风村、城镇村,共4个社区、2个村。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因地处双辽市区北部而得名。      红旗街道(Hongqi Jiedao)   邮编:   原红旗镇(Hongqi Zhen)  代码:220382105 邮编:   面积105.49平方千米。人口11803人。镇政府驻义顺屯。辖义顺村、敖卜村、白菜村、霍家村、官井村、桑树村。   因境内辖有红旗村(现金良村)而得名。原系达尔罕王旗游牧处所。解放后,红旗设立村政府、农务会。1956年改设乡政府。1958年划归王奔人民公社红旗管理区。1961年……      卧虎镇(Wohu Zhen)  代码:220382103 邮编:   位于双辽市市区北30千米,东与红旗街、柳条乡、永加乡为邻,西部新开河贯通南北,南与双辽市北郊、建设乡隔西辽河相望,北与双辽种羊场、玻璃山镇接壤。南北长30千米,东西宽15千米,面积302.57平方千米。人口26710人。镇政府驻前卧虎屯。辖卧虎村、五星村、同乐村、东方红村、九家子村、六家子村、五家子村、前六家子、大富村、浩然村、协力村等。   原为蒙古族达尔罕王旗所属。顺治十一年(1654年),额赫屯开始建屯落户。当时只有7户人家居住于此。到额赫屯(即五星村)设蒙古屯后,发展到37户。1900年汉人迁入,1911年……1927年,蒙古达尔汗王出卖东夹荒后,卧虎屯分别隶属于双山县、辽源县所辖。1940年卧虎屯属双辽县管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将原双辽县所辖的卧虎屯又划给双山县管辖。1945~1946年5月,卧虎屯第一次解放,双辽县在卧虎屯成立卧虎区民主政府,区政府驻地在协力村。1946年5月以后,国民党占领卧虎屯,并在此设村公所。1947年,卧虎屯第二次解放,为双辽县所辖,并成立了第九区民主政府。1956年3月,第九区撤销,划分为卧虎乡、佐岭乡、土山乡。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卧虎、佐岭、土山3乡合并为卧虎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卧虎人民公社为卧虎乡。1984年11月卧虎乡撤乡建镇。1995年底全镇总人口为30567人,其中农业人口21268人。      服先镇(Fuxian Zhen)  代码:220382104 邮编:   面积54.3平方千米。人口14994人。镇政府驻服先堡。辖五一村、服先村、双喜村、勤俭村、太和村、胜利村、安乐村、天兴村。   本镇最初开发于光绪年间,原系蒙古族达尔罕王的游牧区。民国初年汉人始入垦荒立屯。1913年双山立县,归双山县所辖。1947年解放后,为双辽县第七区。1956年为服先乡政府,1958年……      原 向阳乡(Xiangyang Xiang)  代码:220382208 邮编:   面积59.84平方千米。人口10445人。乡政府驻向阳屯。辖向阳村、新甸村、姜家村、合作村、立新村、四合村、农科村。   道光年间,于姓在此形成聚落,初由蒙古族人于此立屯,清后汉人不断迁入,并另立新屯,取名向阳。1947年解放后,属服先人民政府,1956年建合作乡政府,1967年由服先人民政府分出成立向阳乡人民政府……2005年,根据吉民行批[2005]7号文件精神,撤销向阳乡,并入服先镇。      王奔镇(Wangben Zhen)  代码:220382106 邮编:   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21842人。镇政府驻高家炉屯。辖王奔村、东岗村、高产村、长江村、团结村、三江村、八家子村、宏伟村、红星村、留久村、呈祥村、仕家村等。   为纪念在1946年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高家炉区区长王奔同志。本镇原系达尔汗王旗游牧场所。1947年解放后,划双辽县第五区,1956年换区立乡,称王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称王奔人民公社……      茂林镇(Maolin Zhen)  代码:220382107 邮编:   辖4个居委会,31个居民组。1956年建立。   面积295平方千米。人口43614人。辖东升村、宏光村、新发村、宏盛村、美丽村、日新村、三林村、孟益村、永兴村、丁家村、育林村、振兴村、二龙等。   建于1912年,因此地树木生长繁盛茂密而得名。清初,此地为蒙古族人达尔汗王所辖游牧区。1940年设茂林村,1947年解放后,属双辽县称茂林区,1956年建镇划乡,划归长岭县称茂林镇……2000年6月29日茂林乡划归茂林镇,2000年8月20日经批准桂花乡划归茂林镇。      兴隆镇(Xinglong Zhen)  代码:220382108 邮编:   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13826人。镇政府驻大有屯。辖兴隆村、义勇村、庆丰村、连丰村、联珠村、大有村、耕耘村、乐利村、常熟村、连庆村。   本镇原系达尔罕罕王旗游牧之所,清朝时有汉人不断迁入,因境内有兴隆屯,故名为兴隆乡。1947年解放后属双辽县第七区人民政府,1958年属服先人民公社。1967年为兴隆人民公社……      东明镇(Dongming Zhen)  代码:220382109 邮编:   面积48.5平方千米。人口18600人。辖庆祥村、吴家村、公安村、东明村、七棵村、盘山村、王家村、后太平村、前太平村、东胜村、铁洛村、德胜村等。   本镇原为达尔罕王旗游牧地,清乾隆年间有人来此垦荒种田,形成一个群落,因境内有东明屯,后合并时更名为东……1956年撤区划乡,西部设太平乡,东部设公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两乡均属王奔人民公社。1961年……      双山镇(Shuangshan Zhen)  代码:220382102 邮编:   面积340平方千米。人口28605人。镇政府驻中心街。辖玉尺村、三合村、杜力村、长发村、余粮村、和新村、石头村、慈惠村、多稼村、五棵村、百禄村、乔木村、班达等。   双山旧称采哈彩甸,满语为纳鲁窝集。宣统元年,双山设安垦局,隶属昌图府。民国2年,双山设县,因境内有大……1940年双山、辽源两县合并,属双辽县,双山设村,1947年解放后,称双山区,1956年设双山镇,……2000年8月20日经批准秀水乡划归双山镇。      玻璃山镇(Bolishan Zhen)  代码:220382107 邮编:   镇政府驻玻璃山屯。辖玻璃山村、聚宝村、永安村、合心村、长岭村。   原系达尔汗王旗游牧场,民国初年逐渐形成聚落,屯西处有玻璃山,故名。1947年解放后,设玻璃山村政府,1956年改为玻璃山乡政府,1963年建立玻璃山人民公社,1984年……      那木斯蒙古族乡(Namusi Mengguzu Xiang)  代码:220328201 邮编:   面积58.85平方千米。人口17680人。乡政府驻后合力屯。辖那木斯村、井岗村、乌兰吉村、金宝村、建新村、双城村、跃进村、前进村、合力村、白市等。   初为蒙古族人博王旗属地,王爷派人管理草原来此建房立屯,取名那木斯,含义为通道之意。1974年改村,属科左后旗金宝屯区,1950年划归双辽县第二区,1961年划归建设人民公社,1963年……      柳条乡(Liutiao Xiang)  代码:220382203 邮编:   面积12.76平方千米。人口17002人。乡政府驻红石屯。辖清沟村、万斤村、王河村、丰宝村、小陵村、汤头村、红石村、通德村、白牛村、农能阁村、柳条村、小白村等。   原系达尔罕王旗游牧处所,后有人来此开荒,形成屯落,屯前有一片洼地,水平后,长满了柳树,故名。1947年解放后,属双辽县第四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双辽人民公社。1967年公社划小,属柳条人民公社……      新立乡(Xinli Xiang)  代码:220382204 邮编:   面积660.3平方千米。人口15655人。乡政府驻新立屯。辖荷花村、刘家村、新立村、新胜村、孙家村、马家村、长泡村、双龙村、丰产村、丰收村、山丁村、公平村。   清朝咸丰年间有少数人于此垦荒,后在此建房立屯,故名新立。1947年成立新立区人民政府,1956年建新立乡,1961年成立新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新立乡。      永加乡(Yongjia Xiang)  代码:220382206 邮编:   面积41.34平方千米。人口10709人。乡政府驻后望杏屯。辖新凤村、集凤村、安仁村、荣光村、望杏村、永家村、忠信村、真固村、安边村、洪源村。   此地原为达尔罕王游牧地,道光年间有人烟,清宣统末牛和民男初年汉人入境,形成聚落,逐渐形成屯。1947年解放后,设立区政府,1951年改设双辽县第六区政府,1956年设永加乡,1958年人民公社……      地图         历史沿革      清朝,现双辽境内系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部左翼中、后旗达尔汗王及勒葛合来王的游牧处所。1866年(同治五年)……   1902年设辽源州,1913年改为辽源县。1940年与东部的双山县合并,始称双辽县。   1945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东北局筹建辽北省,11月3日,辽北省正式成立。双辽县民主政府成立。驻郑家屯镇。隶属于辽北省辽源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亦驻郑家屯。   1946年6月,划划辽吉区第二专区。1947年5月,双辽县获得解放;10月,划归辽北省二专区。1948年10月,划归为辽北省直辖县。1949年1月,双辽县人民政府成立;5月辽北、辽西合并,双辽县归辽西省管辖。   1954年7月,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办字1336号]关于贯彻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的实施方案确定,从原辽西省将双辽县划归吉林省直辖。双辽县辖9个区139个村。   1955年2 月,辽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双辽县人民委员会。区划调整后。双辽县辖2个区、1个镇、39个乡、8个街道。   1956年7月3日,由吉林省直辖县划归白城专区管辖。   1958年9月,双辽县辖2个区、1个镇、21个乡、6个街道。   1958年10月23日,设立四平专区。将原白城专区管辖的双辽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   1960年12月,双辽县辖3个镇、5个公社、40个生产大队。   1964年3月,双辽县辖1个镇、5个公社、40个生产大队。   1968年1月,双辽县辖1个镇、16个公社、153个生产大队。撤销双辽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双辽县革命委员会。   1971年,四平专区更名为四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1月10日,四平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四平地区行政公署;双辽县隶属四平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初,双辽县辖2个镇、17个公社、2个场,176个生产大队,995个生产小队。撤销双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双辽县人民政府。   1983年,撤销四平地区,设立四平市(地级),双辽归四平市管辖。   1985年12月,双辽县辖5个镇、15个乡,177个村。1988年9月,双辽县辖5个镇、14个乡,176个村。   1992年11月21日,撤销王奔乡、红旗乡,设立王奔镇、红旗镇。1994年11月14日,撤销玻璃山乡、兴隆乡,设立玻璃山镇、兴隆镇。   1995年12月,双辽县辖9个镇、9个乡、1个民族乡:郑家屯镇、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服先镇、红旗镇、王奔镇、玻璃山镇、兴隆镇、建设乡、茂林乡、柳条乡、东明乡、秀水乡、桂花乡、新立乡、向阳乡、永加乡、那木斯蒙古族乡。共有98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委员会。      双辽市   1996年6月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96]63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双辽县,设立双辽市(县级)。以原双辽县的行政区域为双辽市的行政区域。双辽市设立后由四平市代管。      1999年12月,双辽市辖5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8个乡,190个村。   2000年1月3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茂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茂林镇管辖;撤销建设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和辽西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巨丰村、辽南街道办事处管辖张家村的张家屯划归那木斯蒙古族乡管辖。(另有一说:6月29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茂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茂林镇管辖。)8月20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桂花乡、秀水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分别划归茂林镇、双山镇管辖。   2000年,双辽市辖5个街道、9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04499人,其中:郑家屯街道 35194人、辽东街道 12056人、辽西街道 22512人、辽南街道 32022人、辽北街道 21148人、茂林镇 42549人、双山镇 41482人、卧虎镇 27038人、服先镇 15935人、红旗镇 10155人、王奔镇 22887人、玻璃山镇 18057人、兴隆镇 12984人、东明镇 17300人、那木乡 20002人、柳条乡 15897人、新立乡 14885人、永加乡 11465人、向阳乡 10931人。      2002年12月,双辽市辖5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5个乡。   2003年,双辽市辖5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5个乡:郑家屯街道、辽东街道、辽南街道、辽西街道、辽北街道、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服先镇、红旗镇、王奔镇、玻璃山镇、兴隆镇、东明镇、柳条乡、新立乡、那木斯蒙古族乡、向阳乡、永加乡,189个行政村。面积3121.2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      截至2006年1月,双辽市辖18个乡镇街,其中4个乡、8个镇、6个街道:郑家屯街道、辽西街道、辽北街道、辽南街道、辽东街道、红旗街道、茂林镇、双山镇、卧虎镇、王奔镇、兴隆镇、东明镇、玻璃山镇、服先镇、柳条乡、新立乡、永加乡、那木斯蒙古族乡。共有29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22个)、190个行政村。注:按吉民行批[2005]7号,双辽市的向阳乡已经合并到服先镇,但双辽市没有操作,此表中向阳乡未在统计在内。      


伊通满族自治县特产大全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