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白山市 >> 抚松县

抚松县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抚松县谷歌卫星地图)


抚松县简介

   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松花江上游 ,长白山西北麓,东经127°0l′-128°06′,北纬41°42′-42°49′。北与桦甸市、敦化市以二道松花江为界。南与临江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相连。东与安图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接壤。西与靖宇县隔江相望。与江源区相接。南北长125千米,东西宽87千米。属白山市。,
  1990 年人口29.63万。汉族为主,有满、朝鲜、回、蒙古、侗、壮、锡伯等13个少数民族。面积6530平方千米。清宣统元年三月(1909)设长白府,十二月(1910)置双甸县。二年更名抚松县。矿产有煤、铁、云母、石棉和矿泉水等。野生动物有东北虎 、松花鹿、马鹿、黑熊等。野生经济植物有山葡萄、猕猴桃 、松子、刺五加、细辛、木耳、人参等。土特产有长白山红参、鹿茸、活力源(参宝)、冬蘑,木耳,山菜.林区多产松木,桦木及成材木种. 名胜古迹有白龙湾、长白山天池、温泉度假村、露水河国际狩猎场。
  县人民政府驻抚松镇。全县辖11个镇、3个乡:抚松镇、松江河镇、泉阳镇、露水河镇、仙人桥镇、万良镇、新屯子镇、东岗镇、漫江镇、北岗镇、兴参镇、兴隆乡、抽水乡、沿江乡。
  属大陆性高山气候,由于地势高低差异很大,年平均气温为1.9-4.3℃,极端最低气温44.1℃,极端最高气温34.8℃。年平均降水量为763-834毫米。 拉风富少
  地理气候
  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白山市东北部,长白山西北麓,东经
  127°01′~128°05′,北纬41°42′~42°49′。西隔头道松花江与靖宇县相望,北与桦甸市、敦化市隔二道松花江相邻,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两江道和我国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毗连。东西约87公里,南北约125公里,幅员6153平方公里(615311.22公顷)。
  抚松县属我国东北部山区寒温带湿润气候区,大体可划分为5个区域,即沿江温和区、山地温凉区、山地冷凉区、山地冷冻区、山地极寒区。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递减,自西向东和自南向北递减的变化趋势明显。全县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最高气温5.1℃,最低-0.3℃。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积雪深。夏季短促,较热,雨量集中。春秋两季冷空气活动十分活跃,气候多变,冷暖阶段性变化显著,春有“倒春寒”,秋有“小阳春”之说。年平均日照2352.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3%。年日照时间最长为2833小时,最少出为2021.1小时。降水量充沛,年均800毫米左右。无霜期的长短差异很大,最长为150天,最短为79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9.63万人 6530平方公里 220621 134300 0439 查看 抚松县谷歌卫星地图

抚松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抚松镇 约4.4万人 159平方公里

----

查看 抚松镇谷歌卫星地图
松江河镇 约6.8万人 189.81平方公里

----

查看 松江河镇谷歌卫星地图
泉阳镇 0 619.9平方公里

----

查看 泉阳镇谷歌卫星地图
露水河镇 0 855.7平方公里

----

查看 露水河镇谷歌卫星地图
仙人桥镇 约1.74万人 379平方公里

----

查看 仙人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万良镇 约2万人 186.85平方公里

----

查看 万良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屯子镇 约7200人 138.33平方公里

----

查看 新屯子镇谷歌卫星地图
东岗镇 约1.47万人 1007.48平方公里

----

查看 东岗镇谷歌卫星地图
漫江镇 约9000人 1299.35平方公里

----

查看 漫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北岗镇 约1.06万人 ·抚松旅游·抚松特产·抚松十大特产·抚松十景·抚松学校名录·

----

查看 北岗镇谷歌卫星地图
兴参镇 约1.17万人 277.34平方公里

----

查看 兴参镇谷歌卫星地图
池西区 约1.88万人 729平方公里

----

查看 池西区谷歌卫星地图
池南区 0 0

----

查看 池南区谷歌卫星地图
兴隆乡 0 101.5平方公里

----

查看 兴隆乡谷歌卫星地图
抽水乡 0 119.7平方公里

----

查看 抽水乡谷歌卫星地图
沿江乡 0 394.7平方公里

----

查看 沿江乡谷歌卫星地图

抚松县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浑江区

  邮编:134300 代码:220602 区号:0439    浑江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北纬 41°30′-42°04′,东经 126°07′-126°41′,西与通化市相连,北于柳河县交界,南与集安市接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45千米。总面积1388平方千米 / 1374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全区辖8个街道、4个镇:新建街道、通沟街道、东兴街道、红旗街道、板石街道、河口街道、城南街道、江北街道、七道江镇、六道江镇、红土崖镇、三道沟镇。共有41个社区、54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浑江市八道江区、临江区、三岔河区。   2000年,八道江区辖4个街道、4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35400人,其中:新建街道 70600人、通沟街道 24584人、红旗街道 96323人、东兴街道 39104人、板石镇 21845人、六道江镇 25904人、红土崖镇 9344人、三道沟镇 3695人、市郊乡 24966人、河口乡 9784人、太安乡 4497人、大镜沟乡 4754人。   2003年底,八道江区辖4个街道、4个镇、4个乡,八道江区辖:东兴街道、通沟街道、新建街道、红旗街道、板石镇、六道江镇、三道沟镇、红土崖镇、市郊乡、河口乡、太安乡、大境沟乡。面积1374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万人。   2005年2月5日,经省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5]3号文件,同意对白山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作调整。其中,八道江区:撤销河口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板石镇管辖;撤销大镜沟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红土崖镇管辖;撤销太安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六道江镇管辖。以上乡镇合并后,乡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5年7月19日,经省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5]11号文件,对八道江区乡镇区划作如下调整:(1)撤销市郊乡,将市郊乡管辖的七道江村、群生村、团结村、鲜明村划归板石镇管辖;将民华村划归新建街道办事处管辖;将向阳村划归城南街道办事处管辖;交东山村划归东兴街道办事处管辖;将东岗村划归江北街道办事处管辖;将车道岭村划归通沟街道办事处管辖。(2)将板石镇所辖的河口村、上甸子村、朝阳村、长岗村、翁泉村、里岔沟村划归东兴街道办事处管辖。(3)将板石镇更名为七道江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5年7月21日,经白山市人民政府批准,下发白山政函[2005]102号文件,同意成立以下4个街道办事处:(1)板石街道办事处:将原板石镇吊水壶村、新兴村、鹰嘴砬子村、上青村四个村及板石社区划分出来成立板石街道办事处。(2)河口街道办事处:将原河口乡的河口村、上甸子村、朝阳村、长岗村、翁泉村、里岔沟村6个村及东兴街道河口社区、东庆社区、东华社区3个社区划分阶段出来成立河口街道办事处。(3)城南街道办事处:将粮丰路以西,通沟街道以东,铁路以南原红旗街道英才社区、文良社区、东苑社区、西苑社区,原新建街道平台子社区、南岭社区、新苑社区及合兴社区、西站社区、金月社区、园林社区部分住户划分出来成立城南街道办事处。同时,将原市郊乡划归新设城南街道办事处管辖。(4)江北街道办事处。将白山市委党校以西,白山北线公路西出口以东,浑江以北、红旗街道江北社区、新建街道青山湖社区,东兴街道北安社区和民乐桥以北,原板石镇三工地社区划分出来,成立江北街道办事处。并将原市郊乡东岗村划归新设江北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5年,八道江区完成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由8个撤并到4个,行政村由65个撤并到54个,街道由4个调整为8个,划分城市社区41个。   

江源区

  邮编:134700 代码:220604 区号:0439 地理坐标:东径126°23′-127°11′、北纬41°48′-42°13′   江源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西部,东与抚松县为邻,西北与柳河县交界,西南与八道江区相连,南与临江市毗连,北与靖宇县接壤。东西长69千米,南北宽44.4千米,总面积1348平方千米。总人口2684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688人、农业人口64788人。   全区辖4个街道、6个镇:江源街道、孙家堡子街道、城墙街道、正岔街道、湾沟镇、松树镇、砟子镇、石人镇、大阳岔镇、大石人镇。   地处长白山西部,老岭山脉纵贯全境。老岭以东为松花江水系,老岭以西为鸭绿江水系。属北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左右,无霜期120天左右。   行政区划(街道、镇简介)      江源街道   孙家堡子街道   城墙街道   正岔街道   原孙家堡子镇(Sunjiabaozi Zhen)  代码:220625100 邮编:134700  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23173人。辖:江北、江南、苇塘、苇东4个社区,爱民村、利民村、协力村、大华村、荣华村。     原三岔子镇(Sanchazi Zhen)  代码:220625101 邮编:134702  面积283平方千米。人口52899人。镇政府驻三岔子。辖育林、城墙、森工、正岔、东升5个街道办事处,育林村、新华村、森工村、城华村、爱林村、新开村、立新村、五岔村、七岔村。      湾沟镇(Wangou Zhen)  代码:220625102 邮编:134704   面积270平方千米。人口63092人。镇政府驻湾沟。辖:和平、枫岭、兴工、胜利、富林、长林6个街道办事处,湾沟村、和平村、北山村、沙金村、平川村、西川村、宝山村、四平村。      松树镇(Songshu Zhen)  代码:220625103 邮编:134705   面积241平方千米。人口44525人。镇政府驻松树。辖:松树、矿工、前山、水洞4个街道办事处,齐心村、松树村、振兴村、汤河村、头道村、青山村、丰产村、富兴村、大安村、太平村、永安村、长胜村。      砟子镇(Zhazi Zhen)  代码:220625104 邮编:134701   人口37400人。镇政府驻砟子。辖:砟子、江北、立井、八宝、月牙泡5个街道办事处,砟子村、八宝村、育林新村。      石人镇(Shiren Zhen)  代码:220625105 邮编:134707   面积220平方千米。人口27030人。镇政府驻石人。辖:林子头、北山2个街道办事处,林子头村、后堡子村、小河口村、大石棚子村、天桥村、老岭村、车站村、榆木桥子村、荣彬村、头道阳岔村、遥林村。      大阳岔镇(Dayangcha Zhen)  代码:220625106 邮编:134703   面积181平方千米。人口7059人。镇政府驻大阳岔。辖:大阳岔村、棒槌砬子村、后葫芦村、前葫芦村、小羊桥村、小东岔村、路桩子村。      大石人镇(Dashiren Zhen)  代码:220625107 邮编:134707   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6490人。镇政府驻大石人。辖:光环街道办事处,红石村、光环村、大石人村、小石人村、护林村。      地图         历史沿革      1985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浑江市改为地级市,设八道江区、临江区、三岔子区。1994年1月31日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随之浑江市三岔子区更名白山市三岔子区。1995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白山市三岔子区改为江源县。2006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江源县改为白山市江源区。   1945年~1984年   1945年后,为临江县辖镇,名为孙家堡子(区划沿革与临江市同)。1946年1月23日,在孙家堡子设三岔子区,划归吉辽省通化分省临江县管辖,为临江县辖区,属临江县第五区。1946年7月,临江为辽宁省通化专区驻地,三岔子区隶属于辽宁省通化专区临江县。1947年1月20日,临江为辽宁省直辖县,6月中旬,临江县划入辽宁省第一专区,为临江县的第十区(三岔子镇)。1948年2月11日,复归辽宁省直辖;6月21日,划归安东省管辖。   1956年,成立三岔子镇,为临江县辖镇。1960年,撤销临江县,设立浑江市。为浑江市(县级)辖镇。1962年10月,三岔子公社辖4个生产大队。1979年12月,三岔子镇辖2个生产大队(森工、育林)。   三岔子区   1985年,浑江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时,设立三岔子区(县级),驻地孙家堡子镇。辖松树、三岔子、湾沟、孙家堡、砟子、石人6个镇和4个乡。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浑江市八道江区、临江区、三岔河区。   1985年2月,城墙乡并入三岔子镇。三岔子区辖森工街道办事处、城墙街道办事处、正岔街道办事处、育林街道办事处、三岔子林业局。   1986年1月,三岔子区辖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60个村。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三岔子区仍为白山市辖区。   江源县   1996年1月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96]l号]文件通知:民政部于1995年12月30日[以民行批[1995]87号]文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白山市三岔子区,设立江源县。以原三岔子区的行政区域为江源县的行政区域。县政府仍驻孙家堡子镇。江源县仍由白山市管辖。2月,江源县辖7个镇、3个乡,147个居民委员会、60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江源县辖7个镇、3个乡:孙家堡子镇、湾沟镇、松树镇、三岔子镇、砟子镇、石人镇、大阳岔镇、大石人乡、大石棚子乡、榆木桥子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59538人,其中:孙家堡子镇 30579人、三岔子镇 60066人、湾沟镇 53220人、松树镇 33167人、砟子镇 35263人、石人镇 26131人、大阳岔镇 6652人、大石棚子乡 3988人、榆木桥子乡 5026人、大石人乡 5446人。   2000年12月22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0]12号]文件,撤销江源县大石棚子乡、榆木桥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石人镇管辖。撤销大石人乡,设立大石人镇;将原石人镇管辖的光环街道办事处划归大石人镇管辖,乡镇合并;乡改镇后,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3年底,江源县辖8个镇:孙家堡子镇、三岔子镇、松树镇、湾沟镇、砟子镇、石人镇、大阳岔镇、大石人镇,共有60个行政村。面积1348平方千米,人口27万。   江源县:县人民政府驻孙家堡子镇。邮编:134700 代码:220625 区号:0439 拼音:Jiangyuan Xian      江源区   2006年6月5日,国务院(国函[2006]44号)批准:同意撤销吉林省江源县,恢复设立白山市江源区,以原江源县的行政区域为江源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孙家堡子镇。   全区辖8个镇:孙家堡子镇、三岔子镇、湾沟镇、松树镇、砟子镇、石人镇、大阳岔镇、大石人镇。共有4个社区、23个街道办事处、60个行政村。   

抚松县

   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松花江上游 ,长白山西北麓,东经127°0l′-128°06′,北纬41°42′-42°49′。北与桦甸市、敦化市以二道松花江为界。南与临江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相连。东与安图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接壤。西与靖宇县隔江相望。与江源区相接。南北长125千米,东西宽87千米。属白山市。,   1990 年人口29.63万。汉族为主,有满、朝鲜、回、蒙古、侗、壮、锡伯等13个少数民族。面积6530平方千米。清宣统元年三月(1909)设长白府,十二月(1910)置双甸县。二年更名抚松县。矿产有煤、铁、云母、石棉和矿泉水等。野生动物有东北虎 、松花鹿、马鹿、黑熊等。野生经济植物有山葡萄、猕猴桃 、松子、刺五加、细辛、木耳、人参等。土特产有长白山红参、鹿茸、活力源(参宝)、冬蘑,木耳,山菜.林区多产松木,桦木及成材木种. 名胜古迹有白龙湾、长白山天池、温泉度假村、露水河国际狩猎场。   县人民政府驻抚松镇。全县辖11个镇、3个乡:抚松镇、松江河镇、泉阳镇、露水河镇、仙人桥镇、万良镇、新屯子镇、东岗镇、漫江镇、北岗镇、兴参镇、兴隆乡、抽水乡、沿江乡。   属大陆性高山气候,由于地势高低差异很大,年平均气温为1.9-4.3℃,极端最低气温44.1℃,极端最高气温34.8℃。年平均降水量为763-834毫米。 拉风富少   地理气候   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白山市东北部,长白山西北麓,东经   127°01′~128°05′,北纬41°42′~42°49′。西隔头道松花江与靖宇县相望,北与桦甸市、敦化市隔二道松花江相邻,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两江道和我国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毗连。东西约87公里,南北约125公里,幅员6153平方公里(615311.22公顷)。   抚松县属我国东北部山区寒温带湿润气候区,大体可划分为5个区域,即沿江温和区、山地温凉区、山地冷凉区、山地冷冻区、山地极寒区。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递减,自西向东和自南向北递减的变化趋势明显。全县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最高气温5.1℃,最低-0.3℃。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积雪深。夏季短促,较热,雨量集中。春秋两季冷空气活动十分活跃,气候多变,冷暖阶段性变化显著,春有“倒春寒”,秋有“小阳春”之说。年平均日照2352.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3%。年日照时间最长为2833小时,最少出为2021.1小时。降水量充沛,年均800毫米左右。无霜期的长短差异很大,最长为150天,最短为79天。  

靖宇县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邮编:135200 代码:220622 区号:0439    靖宇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北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左岸。东经126°30′~127°16′,北纬42°06′~42°48′之间。东临抚松县,南接江源区,西靠辉南县,北连桦甸市。总面积3094.4平方千米。总人口1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万人。境内有满、朝、蒙、回、锡伯、白、水、苗、藏、侗等10个少数民族。   县人民政府驻靖宇镇。全县辖6个镇、2个乡:靖宇镇、三道湖镇、花园口镇、景山镇、那尔轰镇、龙泉镇、赤松乡、蒙江乡。共有5个社区、9个居委会、111个行政村。   全县平均海拔775米,县城高549.2米。辖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7℃,无霜期107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 32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67.3毫米。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靖宇镇(Jingyu Zhen)  代码:220622100 邮编:135200   面积165.8平方千米。人口57282人。镇政府驻工农二委。辖7个村。      三道湖镇(Sandaohu Zhen)  代码:220622101 邮编:135200   位于靖宇县中部。面积545平方千米。人口14549人。镇政府驻金家店村。辖17个村。   因头道花园河流段第三道湖在此镇而得名。1931年至1945年隶属蒙江县一区。1946年至1955年隶属靖宇县二区,1958年为……      花园口镇(Huayuankou Zhen)  代码:220622102 邮编:135205   面积523.8平方千米。人口17588人。镇政府驻花园口村。辖20个村。   由原驻地二道花园口子屯简化得名。……      景山镇(Jingshan Zhen)  代码:220622103 邮编:135200   面积543.6平方千米。人口17312人。镇政府驻景山村。辖17个村。   由境内的五斤顶子山上的五景(城门树,老虎洞,透龙泉,收音谷,白葡萄架)得名。开发较晚,1945年境内只有90户人家,4个自然屯,隶属龙泉四区。1946年至1955年先后归……      那尔轰镇(Na"erhong Zhen)  代码:220622105 邮编:135208   面积392.3平方千米。人口8812人。镇政府驻那尔轰村。辖8个村。   那尔轰其名,源于满语,为满语“鄂尔珲”的音转,其意为“细”。境内的那尔轰岭与那尔轰河,意即为“细长的河”。那尔轰开发较早,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曾设鄂尔珲山所。1846年为“韩边外”势力范围,1870年……      龙泉镇(Longquan Zhen)  代码:220622106 邮编:135201   面积181.4平方千米。人口10284人。镇政府驻双龙村。辖10个村。   由驻地龙泉得名。镇南有一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天然湖,名龙湾湖,附近又有自然泉水,遂得名龙泉。龙泉境内开发于1911年。1931年至1945年为濛江县四区,区公所设于镇内。1946年至1955年……      赤松乡(Chisong Xiang)  代码:220622203 邮编:135212   面积275.5平方千米。人口6670人。乡政府驻赤松村。辖14个村。   以境内多年生长珍贵树种赤柏松而得其名。清朝末期,为“韩边外”势力范围,归宋当家的管辖。……      濛江乡(Mengjiang Xiang)  代码:220622204 邮编:135200   面积467平方千米。人口11961人。乡政府驻保安村。辖18个村。   蒙江之称源于满语“恰库”,至于“恰库”的汗译为取“濛”而不用“蒙”字,则因此地冬雪霏霏,下雨……      地图         历史沿革      蒙江县(濛江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举族迁入中原,此地自此荒废。康熙16年(1677年)被列为封禁之地。光绪23年(1897年)伊通直隶州派员于蒙江境内设置荒务局,招民开垦,百年封禁之地遂宣告废除。光绪34年(1908年)设置蒙江州。民国2年(1913年) 日军占领蒙江,成立地方自治维持委员会统管蒙江政事。1935年2月,伪满州国改省制时,蒙江县划入奉天省。1937年蒙江县划归为满通化省管辖。   1945年9月,划归冀热辽区辽吉办事处第四专区。lO月,中国共产党接收蒙江县伪政权,11月17日,建立蒙江县民主政府,划归辽东省管辖;辖5个区:县城、头道花园、榆树川、龙泉镇、那尔轰。1946年1月,濛江县划归吉辽省通化分省管辖。   靖宇县   1946年2月14日,为纪念在此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易名为靖宇县,隶属于东辽省;安东省政府撤到通化后,靖宇县划归安东省通化专区。1946年7月,划归辽宁省通化专区,不久改为辽宁省第一专区。1947年1月20日,辽宁省重组第四专区,驻海龙,辖海龙、辉南、靖宇;7月,区划调整,靖宇县仍为辽宁省第四专区管辖。1948年2月11日,撤销第四专区,改为辽宁省直辖县;7月30日,靖宇县划归安东省管辖。1949年4月,划归辽东省通化专区;5月9日,划归辽东省管辖,成立靖宇县人民政府。   1954年7月23日,靖宇县划归吉林省通化专区。1955年,靖宇县人民政府更名为靖宇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撤销靖宇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靖宇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销靖宇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靖宇县人民政府。1985年,通化地区行政公署撤销,靖宇县隶属浑江市(现改名为白山市)。   1946年3月,将靖宇县榆树川区所辖的河北屯划归抚松县大营区管辖。   1951年,辽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靖宇县一区的靖安村、河南村、联合村划出成立濛江镇。全县辖1个镇、5个区。   1953年11月2日,经辽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濛江镇改为城关区。   1956年3月15日,撤区设乡。全县设1个镇、15个乡。   1958年3月31日,靖宇县人民委员会撤销永生、联合、复兴和沿江4个乡.将其分别并人附近乡(镇)之中。调整后,全县辖1个镇、15个乡。   1958年9月19日,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调整为44个农业社,合并划分为1个镇、8个乡(社)。即靖宇镇、靖宇乡、花园口子乡、榆树川乡、红升(燕平)人民公社、幸福(龙泉)人民公社、红旗(那尔轰)人民公社,光辉(双山)人民公社,三道湖乡。又调整为8个公社、39个管理区。   1959年2月21日,撤销幸福、光辉、红旗、红升4个公社.全县人民公社名称一律冠以地名。2月25日,撤销三道湖乡。建立地方国营靖宇县三道湖林场。   1960年,靖宇县疆域东邻抚松.南接浑江,西连辉南、柳河,北靠桦甸至今。   1960年4月10日,将燕平人民公社并入花园人民公社:双山人民公社并入靖宇人民公社。11月,撤销镇制,全县划分为7个公社。   1962年。经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永生人民公社和景山人民公社。靖宇县辖1个镇、8个公社。   1964年,经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三道湖镇。全县辖2个镇、8个公社。   1971年,靖宇县辖10个公社,72个生产大队。   1977年,经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由那尔轰人民公社分出一部分建西南岔人民公社,由那尔轰人民公社,永生人民公社划出五个屯,与白山电站水库淹没区搬迁后新建的六个屯合并建赤松人民公社,由靖宇人民公社分出一部分建东兴人民公社。   1977年,全县辖2个镇、11个公社。   1980年初,靖宇县辖2个镇、11个公社。96个生产大队。210个生产小队。   1983年,将公社改为乡,调整后全县辖2个镇、11个乡。   1984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那尔轰乡、花园口乡和龙泉乡,设那尔轰镇、花园口镇和龙泉镇。   1985年11月12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靖宇县景山乡,设立景山镇;撤销靖宇县西南岔乡。设立西南岔镇。撤销靖宇、永生两乡,设立靖宇镇。将其原管辖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靖宇镇管辖。调整后辖7个镇:靖宇镇、三道湖镇、花园口镇、那尔轰镇、龙泉镇、西南岔镇、景山镇,4个乡:东兴乡、赤松乡、燕平乡、榆树川乡。   1988年12月2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靖宇县设立濛江乡。   1995年12月,靖宇县辖7个镇、5个乡,27个居民委员会、130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靖宇县辖7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41120人,其中:靖宇镇 53695人、三道湖镇 6898人、龙泉镇 9625人、那尔轰镇 9234人、花园口镇 10945人、景山镇 8679人、西南岔镇 8394人、榆树川乡 6962人、燕平乡 4393人、东兴乡 3145人、赤松乡 6502人、蒙江乡 12648人。   2001年7月13日,经省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1]4号文件,撤销靖宇县东兴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三道湖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2年,靖宇县辖7个镇、4个乡。总人口1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万人。   2003年底,靖宇县辖7个镇、4个乡:靖宇镇、三道湖镇、花园口镇、西南岔镇、龙泉镇、那尔轰镇、景山镇、榆树川乡、燕平乡、赤松乡、蒙江乡,共有111个行政村。面积3094平方千米。总户数46893户,总人口1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4.2%。      2005年2月5日,经省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5]3号文件,同意对白山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作调整。其中,靖宇县:撤销榆树川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花园口镇压管辖;撤销西南岔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景山镇管辖。以上乡镇合并后,乡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5年10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5]37号文件,同意撤销靖宇县燕平乡,将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三道湖镇管辖。   

长白县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27°13′—128°18′,北纬41°21′—41°58′。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一市(惠山市)五郡(三池渊郡、普天郡、三水郡、金贞淑郡、厚昌郡)隔江相望,西与临江市接壤,北与抚松县交界。国境线总长260.5 公里,幅员面积2497.6平方公里。全县共有人口8.5万人,由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8个民族组成,其中朝鲜族人口1.4万,占人口总数的16.9%。   行政区划   县人民政府驻长白镇长白大街51号。全县辖6个镇、2个乡:长白镇、八道沟镇、十四道沟镇、马鹿沟镇、宝泉山镇、新房子镇、金华乡、十二道沟乡。共有11个社区、77个行政村,50个自然屯。   自然资源   长白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吉林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5.4%,林地面积2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288万立方米。野生经济植物126科、12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东北三宝,黄芪、党参、越桔、薇菜、山葡萄、大叶杜鹃等。依附森林三水郡、金贞淑郡、厚昌郡)隔江相望,西与临江市接壤,北与抚松县交界。国境生存的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兽类50多种,鸟类200多种,鱼类约47种。境内超过10公里的河流有27条,水利资源总理论蕴藏量为2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0.3万千瓦。发现矿点、矿化点、矿床、矿产地90余处,矿种35种。已探明的矿产有:硅藻土地质储量2000多万吨,远景规划储量2亿吨,且质量和数量均属亚洲之首;根据航空遥测,煤炭地质储量超过12亿吨;高岭石(长白玉)地质储量83万吨;明矾石地质储量500多万吨。   长白地处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南麓和举世闻名的鸭绿江源头,是国家级全幅员森林旅游区,素有“长白林海、人参之乡、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美誉。境内所辖的长白山南坡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塔山公园是国家2A级旅游区;望天鹅风景区是国家2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灵光塔和干沟子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东北三省最古老的唐渤海时期的灵光塔、春秋战国时期的干沟子古墓群等历史文化古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长白旅游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文化特征,并有抗联和金日成早年革命活动地等多处红色旅游资源。   主要景观   天池南坡景观、高山花园、天池草原、岳桦林奇观、鸭绿江大峡谷、炭化木生成带、鸭绿江上第一哨、长白千柱峰、瀑布群、鸡冠秀峰、长白温泉、塔山公园、灵光塔、福兴寺、东观园、鸭绿江公园、中朝长惠国际大桥。赴朝边境旅游项目,主要游览朝鲜天池东坡景观、白头山密营、三池渊、大纪念碑、鲤明水瀑布、普天堡战迹地、普天堡战斗胜利纪念塔、两江道事迹馆和两江道艺术大学专场文艺演出   主要企业   长白双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3月由大连太阳神集团在长白双星药业集团的基础上实行资产重组创立该公司。2003年投资2800万元进行GMP改造,2004年11月通过认证。   该公司综合生产车间内设“前处理提取车间”和“固体制剂车间”。提取车间年生产人参皂甙5吨;固体制剂车间设片剂、硬胶囊剂和颗粒剂三条生产线,年生产片剂6600万片,硬胶囊剂1亿粒,颗粒剂200万袋。主要产品为前列回春胶囊、维肝福泰片、人参茎叶皂甙片、复方树舌片等7个品种。   长白天力泰药业公司。于2004年5月通过GMP认证,还在北京组建了医药研发中心。现有28个药号和4个海狗系列保健品。该公司有6条生产线,一是片剂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2亿片;二是胶囊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亿粒;三是颗粒剂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亿粒;四是散剂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000万袋;五是栓剂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40万枚;六是口服液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00万支或1000万瓶。   该公司主要产品有复方万青胶囊、脑心舒口服液、复方莪术油栓、维奇等7个品种,其中“复方万青胶囊”和“维奇”(学名“盐酸硫必利”),已进入市场销售。   长白森林经营局。成立于1962年5月,森林经营面积9206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90738.4公顷,占总面积的98%,非林业用地1321.6公顷。全局有林地面积8502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1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2.37%。长白森林经营局下辖四个林场、两个贮木场、两个木制品加工厂、一个汽车大修厂、一个人参制品厂,固定资产6000万元,注册资金5887万元,总资产1.5亿元,在册职工1159人。全年销售木材7.8万立方米,雪条棒67000多万支,卫生筷子11000多箱,人参产量和质量也处于较好水平。   长白水电集团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总资产1.47亿元,员工859人,是集发供电、界河与内河堤防建设管理、农村水利、小流域治理与开发、水产养殖、水土保持、城乡自来水及综合经营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公司下辖21个水电站,年发电量1亿多千瓦时。   长白赛力特硅藻土有限公司。是与美国世界矿产公司赛力特分公司共同经营硅藻土助滤剂的中美合资企业,成立于1995年2月,合资期30年。公司注册资本1811.5万美元,其中美方投入1300万美元,占71.76%;中方投入511.5万美元,占28.24%。企业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雇员 233人。美国赛力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硅藻土助滤剂生产企业和最有影响的硅藻土产品供应厂家之一 ,具有100多年的硅藻土助滤剂生产历史。目前,长白赛力特公司生产的20多种产品是世界免检的名牌产品,并于1999年5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该公司下辖2个采矿区,保有资源量1100万吨,年销售助滤剂1.6万吨   吉林省长白硅藻土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长白硅藻土工业公司,始建于1964年,是国内最早开发硅藻土制品的企业。有着四十多年的生产经营历史,公司在1998年就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地处长白山马鞍山矿脉,具有得天独厚的硅藻土资源,是我国同类矿藏品位最高、质量最好、储量最大的矿藏,也是目前世界具有开发远景的硅藻土矿床。公司现有二座矿井、三个助滤剂煅烧分厂,具备了年产硅藻土精制粉2万吨,硅藻土助滤剂2万吨,硅藻土保温材料制品1.5万吨的生产能力。“灵光塔”牌硅藻土助滤剂系列产品等20多个牌号早已蜚声海内外。   经济发展   以项目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以林业、特产、水电、矿产、医药、旅游等多业支撑的产业格局。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77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元。   林业。全县有14家林产工业企业,卫生筷子、雪条棒、人造板、集成材、地板块、牙签、钢琴板等60多种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以及国内10多个省市,木材转换率30%,木材利用率40%。   水电业。长白县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建有水电站21座,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是“三北”地区首批“初级电气化县”,2004年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电气化试点县”。有工业硅、铁合金、铜冶炼等高耗能企业6户,实现了丰水期电能的转换增值。近年来,又兴建了两个水利工程,即横山水利枢纽和泥粒河水库,双山梯级水电站正在建设中。工程结束后,全县水电总装机将达到6.5万千瓦,年发电量将增加到2.5亿千瓦时以上,水电总产值将超过1亿元。   人参业。人参业是长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优质高产栽培等系列科技成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大奖,并有“响宇牌”等产品通过部级鉴定。在着力抓好“林参间作”的同时,率先进行了旧参地再利用和林下栽参技术研究,人参栽培实现两茬轮作,三茬以上轮作实验也取得重大进展。2003年人参栽培完成GAP认证。组建吉林长白参隆集团,整合了人参产业资源,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并向全国最大的人参生产企业发展。   矿产业。全县现有硅藻土企业2户、煤矿1个、高岭石矿1个。深入开展硅藻土系列开发,硅藻土沥青改性剂实验取得成果,硅藻土壁材与硅藻土微孔过滤元件、过滤机即将投入生产。长白煤田勘探项目完成一期物探和钻探,并被列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接续项目。完成矿泉水水源地调查工作,矿泉水资源进入开发阶段。不久的将来,矿产业将成为长白经济的支柱产业。   医药保健品业。长白县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是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双星药业和天力泰药业顺利通过GMP认证,主要产品“回春通淋丹”、“复方树舌片”、“万青胶囊”、“蛇莲胶囊”、“活力宝”等名贵中成药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成为医药市场的畅销药品。与韩国合资的以人参加工为主的中韩济世保健品公司也即将投入生产。北五味子栽培规模迅速扩大,面积达到8337亩,现依托参隆集团与天力泰药业进行产品和市场开发。2003年,长白县被命名为“中国北五味子之乡”,北五味子GAP认证工作取得进展。   边贸业。长白与朝鲜两江道一衣带水,长期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边境贸易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进一步扩大与朝鲜的合资合作领域,目前有10多户企业在朝鲜从事木材加工、矿产开发及零售、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与朝鲜两江道建立了定期会谈机制,强化了双边的经济技术合作。今后将重点依托朝鲜矿产、木材、动植物等资源,开发建设一批深加工项目,在旅游、资源开发、水产品、服务业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努力实现进口物资的就地转化;根据朝鲜市场需求,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逐步形成贸工联合的产业群,力争用几年的时间把我县建设成国内和朝鲜进口资源的加工基地、针对朝鲜市场的加工基地和对朝贸易的物资集散地。   旅游业。相继开通长白山南坡风光游、望天鹅峡谷生态游、城区近郊度假游、西部特产科普游、鸭绿江源头漂流游、赴朝边境跨国游等项目。坚持以旅游带动旅游商品开发,现已形成长白石、木拼画、根雕、绿色食品、土特产品等20多个系列商品。  

临江市

   临江市隶属于吉林省白山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街道,人口21.6万人,邮政编码134600。   行政区划   全市辖6个街道、6个镇、1个乡:建国街道、新市街道、兴隆街道、大湖街道、森工街道、大栗子街道、桦树镇、六道沟镇、苇沙河镇、花山镇、闹枝镇、四道沟镇、蚂蚁河乡。      临江市新区   自然资源   临江素称“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1万千瓦,并有矿泉、温泉多处,现已建成水电站16座。矿业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可供工业开采的硅藻土、白云石、煤、金、锑矿石等矿藏资源种类达46种,其中,硅藻土和白云石储量及品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有林地2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野生动物有鹿、貂、黑熊等250余种;野生植物有山参、天麻、细辛、贝母、党参、高山红景天等100余种,被誉为“中国高山红景天之乡”和“国家北药基地”。   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临江就是鸭绿江畔的边境重镇。夏、商、周时隶属青州和营州,秦时属辽东郡,唐初为安东都户府所辖   苇沙河度假区,后为渤海国西京鸭绿江府所在地;宋辽时属东京道绿州,明时属建州卫;清时属盛京。古称“猫儿山”[帽儿山],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设立临江县,并形成一个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0.5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的临江县城。成为鸭绿江沿岸固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保临江时期"临江为辽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所在地。1985年4月设为临江区,1992年9月1日,临江撤区设为县;1993年11月28日,撤县设为临江市。临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山清水秀,风景旖旎。雄奇壮观的长白山,赤壁林立的珍珠门,天水一色的苇沙河渔场,鸭绿江对岸的异国风情等别具特色。   经济发展   为发展地方经济,1992年11月7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江经济开发区,享受省赋予临江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临江市设有国家一类口岸,中朝边境有公路大桥相连接,是吉林省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具有边贸、外贸进出口权。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机构健全,可独立开办一切进出口业务   临江市鸭绿江国际大桥。   “十五”期间,临江市抓住了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公路、电力、通信、供水、供热、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全市齐动员,举市大筑路”活动,使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五年用于公路建设资金达9.8亿元,修建公路418公里。先后完成了临江至八道江界、临江至大湖、临江至抚松等(水泥)油路。现在全市人民企盼已久的沈长线老岭隧道工程于2005年9月29日竣工通车。构建了“两纵两横、四个出口”的路网格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提升了临江区位优势,加快了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规划,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每年都以1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对旧城进行改造,初步建立了三公里林产工业区、临城经济开发区、建国商贸区新市边贸区、六道沟、花山工业集中区。完成了文明小区、世纪春小区、西成小区、交通小区、迎宾小区等10余个花园式住宅小区建设。每年都投资数千万元对城市道路、绿化美化、灯光等工程进行更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整体功能,市容和环境卫生质量逐年改善。通讯事业和信息网络建设迅猛发展。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临江立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财力增强,促进农村稳定繁荣”为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8.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7.4%。“十五”期间,该市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加快了肉牛繁育改良体系建设,扶持培育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山葡萄种植加工、甜玉米专业生产、食用菌培植等农业龙头型经济产业。同时,全面启动了长白山生态建设恢复工程,加快了农业综合开发步伐,该市被国家列为“国家北药生产基地县”,并获得“国家山参仿生保护栽培技术专利权”。中草药、山野菜、林蛙、林果生产初步形成了群体参与、基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效益农业、   临江市火车站绿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60个,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49元,同比增长5.6%。这一切为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临江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十五”期间,该市工业经济每年以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433万元。各项主要指标在白山各县(市、区)评比中名列前茅。2005年全市有3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木质百叶窗二期扩建、超微细二氧化硅等17个重点工业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继吉林健今药业改造和美诗顿新型超微细二氧化硅项目被列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之后,5万吨硅藻土基体无毒杀虫剂等3个项目的申报工作进展顺利。这些工业项目全部投运后,将进一步扩充经济总量,为临江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临江市主城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在充分发挥临江经济开发区对外窗口作用和龙头带动优势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经贸洽谈会,在国内外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努力,德国驶多飞公司、辽宁科贸公司、吉林风电公司、北京章光101集团等国内外企业先后在临江落户。2005年全市共签订合同项目38项,引进域外资金2.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该市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友好交流,分别与美国印第安那州哈蒙德市、韩国的九里市缔结友好城市,对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产生深远影响。   民营经济稳步增长。通过资金支持、法律保护、重奖激励等方式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到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到82户,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5913户,从业人员22300多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的70%。培育和扶持了宝健木业、兴辉助滤剂厂、临江金银矿等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销路广的优势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整体素质由弱到强,经济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发展。   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针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状况,我市制定并实施了《临江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构筑生态旅游格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建成了江心岛公园、温泉度假村游泳馆,溪谷庄园、鸭绿江漂   鸭绿江流、金银峡风景区等为代表的长白山文化、鸭绿江风情的生态旅游景点和陈云旧居、“四保临江”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2005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20万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11.3%。口岸贸运市场、西苑综合贸易市场等一批集仓储、批发、运输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服务、保险、证券、中介等行业健康发展。   


抚松县特产大全




抚松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