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村坐落在湖州城西郊10公里处,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村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0.6公里,形似像“大刀”,故原名为大刀斗村。戚家村四面环水,与塘口集镇隔水相望,南是七里玄通江,东、西、北靠西苕溪,南临元通港,内河纵横交错,轻舟川流不息。戚家村四周环山,南临西塞山、金斗山,西有莫山,北靠弁山,登西塞山或金斗山,居高临下,俯视全村像镶嵌在水中的湖心岛。村民开门见水、举目见山,可谓“门对青山千古秀,户迎绿水万年新”。
戚家村下辖戚家村、西村、玄通桥、严介圩等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常住户290户、人口970余人,全村戚姓居多,故定名为戚家村。其余各姓据考证:黄、包、魏、严、杨、卢、陈、马、程、郑、林等姓是土地改革时落户本村,朱、刘两姓为60年代知青下放,另一马姓是新安江库区移民。戚家村民风淳朴,崇文重教,截至2012年全村已有80余名子弟考入高等院校。
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据《词林纪事》记载:张志和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并在此作出闻名中外的《渔歌子》。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有民乐、越剧、京剧、湖州滩簧等传统艺术,民间舞蹈《渔翁捉蚌》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先锋工程’创建先进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戚家村将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为宗旨,不断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502011 | 313000 | -- | 查看 戚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潘店村 |
潘店村位于湖州城西约12.4公里,南依金斗山,北濒西苕溪,西与长兴界隔村相望,塘杨公路贯村而过,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全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人口约600人 ,耕地面积460余亩,村民多以农业种、养殖为根本,并大力发展矿产企业等。现村范围内存有2个大型矿企和1个省级特色农业养殖企业,集体经济年收入约80万余元,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境内金斗山北麓有革命烈士纪念地“郎部公墓”,是抗战将领郎玉麟的游击部队的15位烈士忠骸,作为启育后代,缅怀先烈的教育场所,是市级文保单位。 近年来村里紧紧围绕“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大大的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2003年,村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道路硬化,安装了沿河扶手,有了路灯,建立了垃圾集中处理房,建立绿化带,改变了整体的环境面貌。另外村里还办起了阅览室、文体室场、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娱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改变了各种原有的陋习。 |
樊漾湖村 |
樊漾湖村地处湖州西门,因美丽的“樊漾湖”而得名。村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靠湖州最大的火车站——火车南站,南依雄伟的西塞山,北临龙溪港,西面则与西斗山遥相对望。依山傍水,山明水秀,早在唐朝便有“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丽诗句所描绘。 全村有姚家埠、跳上、丁家村、舍头、三湾里、三角潭等自然村6个。常住户350余户,常住人口1300余人,其中有0党员47名,全村总耕地面积900余亩。村支部曾被开发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我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大力建设新农村,在村二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与积极带动下,全村的经济水平与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村主要致富产业以矿产业为主,现本村范围内有8家大型矿企;另外,村民们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种植各类果树:桃子、白枣、葡萄、柿子……农民收入大幅增加。2008年,集体经济所得总额170万余元,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本村高度重视村容村貌建设。2003年,村里投入大量资金建造了新道路,建立了垃圾集中处理房、公共厕所、绿化带,真正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的新面貌。 村里办起了图书阅览室、文体室、影视教育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娱设施,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大大提高文化娱乐的健康氛围。 本村将紧紧围绕“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宗旨,继续开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谱写农村新篇章! 村书记:丁金龙 3264954 13705721899 村 主 任:周玉林3264954 13058938511 |
黄芝山村 |
湖州市杨家埠镇黄芝山村地处长兴交界处,南至长湖申线,北面宣杭铁路贯穿全村,属于杨家埠镇的西北区。全村下辖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381户,总人口1438人,其中劳动力719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245亩,其中水田904亩。全村农户以外出务工和种植蔬菜水果、养殖水产品(家畜)等农产品为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村工农业总收入65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042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村级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从村庄整治到环保卫生、道路建设等等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两委决心以“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为宗旨,以富民强村为目标,继续开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谱写农村新篇章! |
瓜山村 |
湖州市杨家埠镇瓜山村位于杨家埠镇西南部,总面积约2.2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88亩。辖区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208户,常住人口741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9万元,村人均纯收入16400元。 2012年3月,经村两委会议讨论,报村民代表大会批准,开始了瓜山村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工程涉及村庄整体规划、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和卫生洁化等内容。村里累计投入近200万元对村庄道路进行修缮,修补村级主干道4000余米,新建7条通往自然村的辅路2500米;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修建村民休闲文化公园一处,并通过植树种草新增绿化面积200平米;对村庄环境卫生进行洁化,新建垃圾收集房一座,新增垃圾箱33只,并对原有的32只垃圾箱进行标准化改造,新建6只集中式污水池,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受益户达160户,还对村内河道进行清淤,使得河水净化;完善了一系列公用设施,新增了一批文体设施,路旁设置路灯,方便村民群众。 通过村庄整治提升,不仅仅在硬件上得到提升,村民素质也有了很大进步。 如今的瓜山村,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村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平稳推进。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瓜山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成为弁南现代农村的新标杆! |
塘口村 |
湖州市杨家埠镇塘口村位于湖州市区西郊,东邻塘口集镇,西接长兴县吕山乡,北依长湖申航道,南临东苕溪,有村村通公路与市区相通,水陆交通便捷。下辖11个自然村,由18个村民小组组成;乡村常住户478户,常住人口1688人;2008年末耕地面积1915亩(其中水田1724亩,旱地191亩),园林面积186亩、水面376亩、林地186亩。2008年塘口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216元。种植业是塘口村传统优势产业,2008年粮食复种面积2648亩,粮食总产量1190.5吨。近年来,塘口村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葡萄种植、莲藕种养、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本村农民创收致富的新途径。塘口村两委会决心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带领全体村民“创业创新”,力争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列。 |
乌陵山村 |
杨家埠镇乌陵山村地处湖州西门外15公里,东接铁路,南依西苕溪,西临塘口集镇,北靠八三航道。全村下辖8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共有532户,总人口2070人,其中劳动力1133人,其中男劳动力534人,女劳动力4999人。2007年未耕地面积2396亩,其中水田2183亩,旱地213亩,园地100亩,水面550亩,林地210亩。本村特色经济桃园120亩,养蜂大户一户,共120箱,养殖甲鱼的3户,养猪大户4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7.8万元,村两委会成员共5名,党支部3名,村委会3名,女干部2人。全村党员81人,村民代表71人。 近几年,村两委全体人员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群众的利益放再第一位,踏实工作,团结群众,使全村的生活,生产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使我村的生态面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赢得了上级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在今后的时期内,村两委将更加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全面加快乌陵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
戚家村 |
戚家村坐落在湖州城西郊10公里处,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村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0.6公里,形似像“大刀”,故原名为大刀斗村。戚家村四面环水,与塘口集镇隔水相望,南是七里玄通江,东、西、北靠西苕溪,南临元通港,内河纵横交错,轻舟川流不息。戚家村四周环山,南临西塞山、金斗山,西有莫山,北靠弁山,登西塞山或金斗山,居高临下,俯视全村像镶嵌在水中的湖心岛。村民开门见水、举目见山,可谓“门对青山千古秀,户迎绿水万年新”。 戚家村下辖戚家村、西村、玄通桥、严介圩等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常住户290户、人口970余人,全村戚姓居多,故定名为戚家村。其余各姓据考证:黄、包、魏、严、杨、卢、陈、马、程、郑、林等姓是土地改革时落户本村,朱、刘两姓为60年代知青下放,另一马姓是新安江库区移民。戚家村民风淳朴,崇文重教,截至2012年全村已有80余名子弟考入高等院校。 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据《词林纪事》记载:张志和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并在此作出闻名中外的《渔歌子》。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有民乐、越剧、京剧、湖州滩簧等传统艺术,民间舞蹈《渔翁捉蚌》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先锋工程’创建先进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戚家村将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为宗旨,不断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
罗家浜村 |
罗家浜村位于杨家埠镇西北部,东北与开发区新区交界,西与黄芝山村比邻,南至长湖申线,宣杭铁路贯穿全村,火车北站就在其中。具有铁、公、水交通十分方便的地理位置。 全村共6平方公里,拥有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11户口和1010人常驻户口。支部现有党员44人,村委会成员6人。本村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为辅。全年工农总产值760万。近年来村里紧紧围绕“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建起了老年活动室、修建好了道路、整治了周边环境、加强了党员教育等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的措施。通过不断的摸索以改进发展道路,希望在响应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中以求新的突破。 |
钮店桥村 |
钮店桥村位于杨家埠街道西北面。与长兴县,吕山乡,南杨村和龙溪村的交界处,南北环水,南靠西苕溪,北邻泗安港,东与兄弟胡子抖村为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村,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总户数260户,总人口842人,分为三个自然村(钮店桥、目山、白亩墩),分为9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党员40人,两委会人员6人。辖区单位6家,其中,工厂3家,商店5家。公厕5座,垃圾箱40只,绿化面积9.99万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率80%。宣传窗1块,广播5只。全村共有农村劳动力475人其中妇女235人,粮食作物面积:水田986亩、旱地70亩,园林98亩,水面92亩,林地138亩。其中油菜300亩、大小麦686亩。 几年来,我村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协调发展。注重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优化美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全村呈现出了社会治安稳定,村民遵纪守法,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钮店桥,位于湖州城西北杨家埠街道境内。“一桥跨两县”,桥南属吴兴区,桥北属长兴县。村因桥而得名,据《湖州市地名志》介绍,钮店桥是古集镇,“历有市集,旧地方志载称‘俗呼染店桥’”。“染店”一名,其名称来历当是该地曾开设过染色店而有此名。钮店桥属五孔石梁桥,重建于清末。因桥得名的钮店桥在自然属性上是一个村,因一河之隔,桥南属吴兴区杨家埠街道,桥北属长兴县吕山乡,可谓“一村跨两县”。 |
南潘村 |
湖州市杨家埠街道南潘村地处杨家埠街道西南边境,北面紧靠西苕溪,西面与长兴和平镇下吴村交界。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党员36人,常住户数203户,常住人口数670人,耕地面积999亩,园林94亩、水面88亩。2012年村集体总收入33万元。2012年人均收入12800元,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与外出务工。 全村共有农户203户,人口670人。辖区单位2家,其中,石矿码头2家。公厕2座,密封垃圾箱40只,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宣传窗3块,广播8只,挂牌20块。 全村共有农村劳动力330人,粮食作物面积874亩,产量437吨,油菜籽84亩,产量13吨。水果50亩,产量80吨,水产面积88亩。产量115.2吨。 我村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协调发展。注重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优化美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全村呈现出了社会治安稳定,村民遵纪守法,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
后东村 |
后东村地处湖州经济开发区杨家埠镇的西南角,南至长兴县和平镇,西接龙溪港。塘杨公路贯穿全村,交通方便。全村共有188户合680人,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2293亩,其中有水田907亩,全村有自然村4个。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热忱欢迎各方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
杨庄村 |
湖州市杨家埠镇杨庄村座落于位于杨家埠镇最西南边境,塘杨公路终点所在处,西与长兴和平镇接壤,南与吴兴庙西接壤。全村共有八个自然村,分别是斗门山、徐金坞、下杨庄、南山边、上杨庄、钦家埠、朱家堪、后冲,常住户260户、常住人口846人,现有耕地总面积1888亩,其中水田面积1070亩,旱地面积678亩。另有林地面积3826亩,水面面积64亩,;全村现有劳动力470人,其中女性劳动力215人。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9499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5万余元,属杨家埠镇经济薄弱村之一。粮食作物种植、蚕桑养殖和外出务工为全村主要经济来源。 |
茅柴园村 |
湖州市杨家埠镇茅柴园村地处湖州市经济开发区西北部,南至长湖申线,东临开发区重工业区,西面与长兴李家巷交界(以铁路为界)。本村由西边窑、洞子门、白鹤桥、东边窑4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十二个村民小组,共325户,常住人口1300余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5余亩。 |
胡子兜村 |
杨家埠镇胡子兜村地处湖州西门外15公里,东依塘口集镇,南临西苕溪,西接本镇钮店桥村,北靠泗安港。全村下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有402户,总人口1455人,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470亩,桑地19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7万元。村两委成员共6名,全村人民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共同努力,村两委会工作成绩突出,深受上级和人民群众好评。 |
施家门村 |
湖州市杨家埠镇施家门村地处长兴交界处,南至长湖申线,北面宣杭铁路贯穿全村,属于杨家埠镇的西北区。全村分布四个自然村、有七个村民小组、315户农户、总人口1224人;土地总面积4022亩,其中水田1300亩、旱地1272亩,水塘约920亩,山林约530亩。现村两委干部5人,村民代表51人,村务鉴定委员会成员5人,劳动力人数610人,2011年施家门村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5673元。 施家门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航道运输和针织品加工为主。据统计,全村共有30余户从事航道运输业,共计拥有货运船只40余艘。另有近20户办起了羊毛衫针织加工厂。这些针织加工厂既解决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村民施小琴创办的春艳制衣有限公司,2010年年产值达到1400万元,施小琴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三八红旗手”,市“双学双比”女能手、巾帼创业标兵,镇、区、市五届人大代表。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施家门村这几年开展了河道清淤、砌石护岸、路面硬化拓宽、污水处理、植树绿化等工程,并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进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乡公交通至本村,05年新建了生态公墓一座,对年满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发放20元至100元不等。村河道清水工程和污水处理也已在2010年竣工,现在的施家门村是一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文明村。2011年施家门村新建了老年活动室和村图书室,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目前,施家门村新翻水站也正在动工。 目前施家门村共有党员63名,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一心、齐抓共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10年,施家门村被评为市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2011年通过“市级文明村”复评,2013年再次通过“市级文明村”复评,2013年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