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湖州 >> 吴兴区 >> 道场乡 >> 钱山下村

钱山下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钱山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钱山下村简介

  道场乡钱山下村位于道场乡东南侧,东临八里店镇潞村,南与南浔区和孚镇云东村交界,西接东苕溪,北与钱山漾相邻,依山傍水。总面积175.55公顷,总人口992人。钱山下村村庄格局及周围环境相对保存完好,原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水乡传统农业的聚落。全村农民经济来源以养殖业为主,养蚕、养鱼是主要特色产业。2013年,为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建钱山下村幸福礼堂,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目前,以土地整治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粮食功能区,发展效益农业、观光农业,从而突破钱山下村发展的制约瓶颈,实现农民增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502200 313000 -- 查看 钱山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钱山下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钱山下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墩村

  道场乡南墩村地处湖州市城郊结合部,随着城市化过程,城区不断向外围扩展,南墩村部分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职能,至2014年纯农业人口599人,集体土地约650亩。在城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下,发挥城边村交通便利这一地理优势,南墩村实施商贸流通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商贸流通、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人文和谐新农村   

钱山下村

  道场乡钱山下村位于道场乡东南侧,东临八里店镇潞村,南与南浔区和孚镇云东村交界,西接东苕溪,北与钱山漾相邻,依山傍水。总面积175.55公顷,总人口992人。钱山下村村庄格局及周围环境相对保存完好,原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水乡传统农业的聚落。全村农民经济来源以养殖业为主,养蚕、养鱼是主要特色产业。2013年,为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建钱山下村幸福礼堂,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目前,以土地整治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粮食功能区,发展效益农业、观光农业,从而突破钱山下村发展的制约瓶颈,实现农民增收。   

施家桥村

  道场乡施家桥村位于湖州市南郊风景区南部,区域总面积18.87平方公里,总人口3367人,东临菰城遗址,南沿东苕溪运河,104国道与杭宁高速绕村而过,交通便捷,人文环境优美。施家桥村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园和机械电器产业园。同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形成以花卉苗木、水果茶叶、优质笋竹、特种水产为主的四大特色新兴农业产业。近年来,加大力度进行村庄建设规划,全力打造“功能设施完善、管理服务齐备、农民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湖州南郊休闲小集镇。   

菰城村

  菰城村隶属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有15个自然村,678户,2375人,距湖州城南8公里,土地面积10.31平方公里,东临苕溪港河,南邻施家桥村,西北与道场浜村相邻,西南距104国道约4公里,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腹地,距沪、杭、苏、锡、常五大城市距离均在200公里以内,随着上海浦东的不断开发,杭宁、沪杭、申嘉湖高速公路的贯通、乍浦铁路的修建、湖嘉申航道的建设(通行1000级船舶),使得菰城村的交通更为便利、发展更有空间、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产业特点以农业和林业为主,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5万,村民人均收入:6563元。   丰富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菰城村为低山丘陵区,有土地面积1031.18 顷,其中农田保护区为116.71公顷、占11.32%;一般农地区为119.85公顷、占11.62%;林业用地553.34公顷、占53.68%;村镇建设用地13.14公顷、占1.27%;工矿用地5.9公顷、占0.57%。风景旅游用地913.06公顷、占88.55%(即南郊风景区在本区的土地),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为56.29公顷、占5.46%(即下菰城遗址)。    2、水资源。菰城村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东苕溪、湖嘉申航道临村而过。水面养殖面积有1200亩,生活用水由2个蓄水量约27000立方米的水库提供,水库位于相对封闭的山坳,周围灌木丛生、人迹罕至,没有任何的人为污染源。    3、植被资源。菰城村现有林地8627亩,用材林4489亩、防护林1172亩、竹林2110亩、经济林858亩、灌木林703亩。森林覆盖率65.17%,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和公益林面积分别占林用地面积的88.1%和33.7%。    悠久的人文景观   湖州市南郊菰城村有一山峰突兀而起,名曰:金盖山,海拨292.6米,为湖州市最高峰。金盖山峰叠翠、云雾缠绕,故又称云巢山。在云巢山的山腰桐凤坞,有座道观名古梅花观,又名纯阳宫,相传晋代何楷、南朝陆静修、宋代沈思、元代闵牧斋等人在桐凤坞修习、隐居。清嘉元年(1796年),道教全真龙门第十一代弟子闵苕敷在桐凤坞建纯阳宫,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8月,在古梅花观西北侧建古梅山庄。   下菰城遗址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战国时期,城垣依山而建,黄土夯筑、历经沧桑、樟竹松柏植于其上。城内虽不见残垣断壁,但竹林茂密,空灵幽静,散落的各种石刻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站在金盖山顶,向北眺望,多宝塔下,湖光山色,美丽的湖州市尽收眼底,举目南看,东苕溪旁,茂林修竹,富饶的江南山乡菰城村落点缀其间;古城墙外,竹林、桑田、溪流、茶山、江南田园鸟语花香;云巢山下古树、山庄、名观、寺院千年古刹晨钟暮鼓。   

城南村

  吴兴区道场乡城南村位于湖州市中心城区南大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下辖8个村民小组的大部分村民因土地征用实现了农转非,现全村面积2.13平方公里,总人口1156人,其中党员29人,团员29人,村干部7人,全村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强村富民为已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紧紧抓住改革契机,走以农业为基础,三产为主导,全面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之路。 城南村与南墩村、钱山下村、施家桥村、菰城村、红里山村、唐南村、道场浜村相邻。  

红里山村

  红里山村基本情况   红里山村座落在道场乡政府南面,南与青山交界,北临正在建设中的乡工业功能区,东临东苕溪,杭宁高速公路横穿全村,交通便利,属半山区,全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全村现有12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农户671户,总人口2271人,行政区域面积15.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14亩(含水田面积1912亩),园地250亩,地860亩,鱼塘140亩,山林9691亩(其中:毛竹2252亩,小竹1300亩)。除发展粮食生产、蚕桑业外,还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果树栽培、林木种植、纺织加工等多种经济模式。201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969元。红里山村于2011年3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共有成员6名,党员86名。   近年来,红里山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带领全村村民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村庄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地提升。   今后红里山村的发展将依托红里山村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规模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及以个私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   

唐南村

  道场乡唐南村位于长湖申线南岸,是原城东、谢介山两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3.63平方公里,有18各村民小组,总户数628户,人口2013人,水田2016亩,桑地332亩,土地652亩。现村两委会班子成员7人,其中2名女干部,平均年龄38岁,高中(中专)以上学历6人,党员56名。  

道场浜村

  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道场浜村地处南郊风景区,东依东苕溪,南临下菰城遗址,西接104国道,北靠白洋坞岭。全村面积17.09平方公里,有村民小组24个,农户850户,人口2660人。现村下属公墓2家,集体林场2个。道场浜村依托城郊位置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带领和引导群众发展致富,兴办社会事业,取得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村党支部、村委会曾多次被市、区授予荣誉称号。 2004年,道场浜村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编制的村庄规划,抓住重点,突出亮点,狠抓弱点,有序推进,先后关停了6家境内的村办矿山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并融入南郊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重点改造了6米宽的进村大道,设置广告牌、村规划示意图,道场浜村村标;农民住宅实行统一色彩,对6万平方米破旧外墙进行“新包装”,统一粉刷涂料;全村实现户户通公路,建设还村公路60多公里,沿线种植果木绿化带,实现村级主要道路、河道两旁绿树成荫,使村庄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成为山水田园式村庄。新建公厕20座,消灭露天茅厕,实行垃圾集中清运处理,设立垃圾箱50个,村内安装路灯102盏;完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建造医务室、文化体育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500平方米,室内配套电脑、电视、图书、科技资料、公共体育设施等。   


钱山下村特产大全




钱山下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