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村位于长兴北部,东邻太湖,南接长平村,西接丁新村,北面与父子岭村相接。区域面积4.615平方公里(其中拥有耕地1400亩,林地1100亩),距夹浦中心镇3.5公里,全村有4个自然村,18个承包组,共有420户农户,共计1405口人,其中党员54名,村民代表50名。现有规模企业8家,个私企业164户。主要从事家庭轻纺业,2014年实现全村工农业产值4.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0164元。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积极筹划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走进香山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整洁宽敞的水泥路不断向村中心延伸,路两侧绿茵的花木,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无不映衬着新农村新气象。近年来,香山村狠抓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优化居住环境,建造垃圾收集房、公共厕所、设置垃圾箱,消除露天粪坑,建立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并且加大绿化覆盖率,对村主要干道、金村港及104国道两侧进行绿化,农民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分离,农户均实施庭院绿化。
香山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总要求,大胆探索,创业创新,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以现有工业平台的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挖掘产业内在资源,做大做强轻纺产业。同时,合理布局,科学谋划,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村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为改善村庄整体形象,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根据中心村建设规划的要求,村办公楼、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相继完工,占地2600平方米的公园、12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等娱乐设施建成启用,加上占地3000平方米的香山小学,香山村的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一应俱全,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格局。今天的香山村生态环境优美,村庄道路整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发展和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景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522103 | 313000 | -- | 查看 香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香山村 |
香山村位于长兴北部,东邻太湖,南接长平村,西接丁新村,北面与父子岭村相接。区域面积4.615平方公里(其中拥有耕地1400亩,林地1100亩),距夹浦中心镇3.5公里,全村有4个自然村,18个承包组,共有420户农户,共计1405口人,其中党员54名,村民代表50名。现有规模企业8家,个私企业164户。主要从事家庭轻纺业,2014年实现全村工农业产值4.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0164元。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积极筹划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走进香山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整洁宽敞的水泥路不断向村中心延伸,路两侧绿茵的花木,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无不映衬着新农村新气象。近年来,香山村狠抓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优化居住环境,建造垃圾收集房、公共厕所、设置垃圾箱,消除露天粪坑,建立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并且加大绿化覆盖率,对村主要干道、金村港及104国道两侧进行绿化,农民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分离,农户均实施庭院绿化。 香山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总要求,大胆探索,创业创新,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以现有工业平台的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挖掘产业内在资源,做大做强轻纺产业。同时,合理布局,科学谋划,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村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为改善村庄整体形象,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根据中心村建设规划的要求,村办公楼、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相继完工,占地2600平方米的公园、12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等娱乐设施建成启用,加上占地3000平方米的香山小学,香山村的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一应俱全,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格局。今天的香山村生态环境优美,村庄道路整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发展和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景象。 |
吴城村 |
吴城村位于夹浦镇的西北部,地处风光秀丽的太湖西岸,西与水0界,属平原地区。新长铁路穿村而过,道路村村想连,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约2.92平方公里,有8个自然村,人口1738人,共456户,耕地面积2760亩,山地面积(包括茶山)1200亩,葡萄种植1000亩;2011年人均净收入达1.4985元。村内公共设施齐全,设有幼儿园、卫生院、篮球场、文化娱乐大舞台、健身场、超市、公园等,村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规划设计合理、社区服务便捷、邻里关系和睦等优点。吴城村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因吴王在此建城而闻名,村内吴城漾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水兵练习的场所。村内还有一块重约5吨的霸王石,相传为楚霸王兵败逃跑时背负用来挡箭,最后逃往水口而遗留下来。2014年吴城全村范围内河道清淤于5月10日验收完成。继续加大力度抓好全村喷水织机的污水整治,确保环境无污染。抓好居民建房中心村的土地落实,完成千亩葡萄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和配合申浦公司旅游事业的开发,完成铁路以东的道路硬化。吴城村社区文化娱乐广场:为有效开展老年人、全村妇女同志的相关娱乐活动,村委会在2002年时开工建设了吴城村文化娱乐广场,每逢重大节假日期间,文化娱乐团队积极开展活动组织大型的表演供全村男女老少学习观看。 吴城村公园:吴城公园在吴城村第一网格的东南方向,四面环水、花草簇拥、绿树婆娑、风景秀丽,每当夏天傍晚时分村民们出门散步都会不约而同的汇集到吴城公园,公园内有公共的健身器材区、亭子、荷花桥等都是村民们关顾的地方,有时你会看到远处灯光点点,那是繁忙一天的村民在那樟树荫下休闲垂钓。 |
环沉村 |
环沉村,东临太湖,风光秀丽。104国道、杭宁高速、杭宁高铁、滨湖景观大道和香樟大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地段优越。全村总面积达5.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80亩。常住户口1204户,常住人口3629人,是夹浦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全村拥有8个自然村,丁家渚、臧家村、仙人浜、环沉、叶家浜、孙家浜、对丰浜、饮泉村,共有党员120人。 村区域范围内有镇工业集中区、城北工业功能区、滨湖工业园区和浙北轻纺城,是我镇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平台。全村内拥有规下企业251家,规上企业35家。目前正在推进中的小城镇建设、轻纺城兴市工作、中心大道联建等重点项目为环沉村创建“魅力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北川村 |
北川村简介 长兴县夹浦镇北川村位于浙江省的最北部,风光秀丽的太湖西岸。全村有10个自然村,10个承包组,有农户385户,人口1187人。全村所辖区域面积17.8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31亩,山林24000亩。2012年,实现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36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7000余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699.2元。北川村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植被茂盛,南北两川有省级生态林10000余亩,公共基础完善,是一个十分理想的避暑胜地。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团结和动员广大村民,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而努力。北川先后获得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生态村”、2005年被列入省级“卫生示范村”、“全面小康示范村”、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先锋工程五好党支部等荣誉。北川村在继续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着力围绕打造美丽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围绕党委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扎实推进本村各项工作,把北川村打造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新农村。 |
丁新村 |
丁新村简介 丁新村是位于夹浦镇西部的一个行政村,北接月明村,南连吴城村。 村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五个自然村,共有水田面积2000多亩,毛竹,茶叶上百亩。共490户,总人口1725人。分21个承包小组。其中党员67名。通过产业调整,完成沿长大线现代高效农业实验示范带建设,种植葡萄200多亩,食用菌、草莓及其他优质水果80多亩。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致力于村庄建设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2010年获得了中国魅力乡村、湖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湖州市生态村、湖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等荣誉,2011年被确定为长兴县中心村试点村。 历史上,该村主要依靠种植水稻、毛竹等农作物为主,过着简单的传统农村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工业上丁新村的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有多家琉璃瓦厂和砖瓦厂。其中还有海华这样的新型产业企业。他们的年工业产值在一千万元左右。这些企业的建成和发展为丁新村的经济繁荣发展和该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除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外,丁新村集镇商业氛围浓厚,商贸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好且受整个夹浦地区轻纺行业的影响,丁新村的轻纺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全村有数百台喷水织机以及配套设施若干。家庭式轻纺加工业成了村里农户的主要产业,是村里农户增加收入,脱贫至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
喜鹊斗村 |
夹浦镇喜鹊斗村简介:夹浦镇喜鹊斗村位于长兴县城北部,距县城13公里,东临美丽富绕的太湖,南与太平桥村相连,西南与水口徐旺村隔河相望,西与吴城村相邻,北与长平村交界,夹长公路贯穿全村。全村气候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相当便捷。全村辖喜鹊斗、管家浜、六仁、长斗4个自然村,村域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村庄四面环水,并有大港、小港流经村庄,极具水乡特色。全村共有村民小组25个,农户466户,1732人,水田面积2380亩。近年来发展种植鲜食葡萄等现代高效农业200余亩。全村有个私家庭工业户238户,规模企业4家,2010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047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36万元。2011年,村党支部、村委以“村容整洁”为重点工作,开展了以“四化”为重点、“六化”为标准的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出“创美好家园、树喜鹊斗村新形象、大抓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口号,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村“两委”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坚持贯彻县、镇两级党委政府有关组织建设要求和“学习张家港精神,全面推进三升一改”的经济发展决策,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进一步在组织建设、中心工作、经济发展、民生领域和推动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方面真抓实干,继续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努力探索,使喜鹊斗村经济社会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遁环之路。 |
太平桥村 |
太平桥村简介 太平桥村位于长兴县北部,距中心县城12公里,东临美丽富饶的太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村气候宜人,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夹水公路贯穿全村,交通条件相当便捷。县重点工业区“城北工业功能区”落脚太平桥村。全村区域面积2.8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141人,628户,其中党员39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892亩,效益农业种养殖面积830亩,村内家庭工业和第三产业兴旺发达,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2600元。近年来,村民经济收入稳步快速提高,村集体收入不断壮大,老百姓安居乐业,村风文明,社会安定和谐。 太平桥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党员群众大力推进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文明建设、政治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
夹浦村 |
夹浦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中心,距县城约10公里,西邻太湖,104国道和杭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以轻纺业为支柱产业。全村现有人口2540人,农户768户,25个承包组,由溪南、会上、上沈、叶家村、金家园、文家浜、桥东、小乌桥、塘湾等15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1860余亩,其中农田占一半以上。2013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0000元。全村村民在村委领导班子“以工补农”的正确决策下,全村轻纺等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和第三产业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收入。 夹浦村秉承“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起居服务、健康生活理念等方面满足村民的各类需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全村党员60名,在村支部的组织带领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党员闪光言行考评为抓手,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健全为民惠民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党员创业互助会,全面实施农村“项目党员”带动工程,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抱团”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家庭工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先后获得“村级工作综合考评先进村”“县级民主法治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村级目标责任制考评一等奖”、“现代家庭工业发展先进村 ”、“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先进村”、“湖州市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先进村”、“平安家庭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陶家湾村 |
陶家湾村是位于夹浦镇最南端的行政村,南接雉城镇,地处太湖西岸。共有4个自然村,21个承包组,全村水田面积为1040亩。总人口1860人,616户农户,其中党员54名。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坚持生态立村,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提出“创建美好家园,树陶家湾村生态新形象”的口号,大抓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历史上,该村主要靠农田、鱼塘和桑梓过着简朴的传统江南水乡的农家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夹浦地区轻纺行业的快速崛起,使得陶家湾村成为了以发展轻纺为主,农业为辅的新型乡村,家庭式轻纺加工业成了村里农户的主要支柱产业,这是当地许多农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村民主要从事轻纺行业,有喷水织机4000多台,前道6台,加弹机5台;农业方面已顾全大局,放眼长远,积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面积调出土地,落实好种植葡萄50为亩,蔬菜60亩。还加强投资力度,多方面拓宽发展渠道,有标准鱼塘400多亩,并发展鹌鹑4万只,推广特色水产——龙虾30亩。同时,在休闲观光农业方面,也全面规划,投资100万元。加大扶持村里特有的制香产业,引进技术与资金,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与便利。 去年村里的主要来源是村集体厂房出租、渔家乐承包款等。今年该村主要工作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及老渔塘改造,努力把渔家乐休闲农业打造成精品,致力于发展生态养殖和生态种植等高效生态农业。工业方面是致力于发展家庭工业,主要是发展轻纺前道、加弹机等。 距离杭宁高速夹浦口1.5公里的夹浦轻纺工业园位于陶家湾村。此工业园区于1999年开始筹建,一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现现已全开发建设完毕,二期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入区企业6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36家,外资企业5家,以轻纺产业为主,已经初步形成纺丝、加弹、织造、印染、家纺一条龙生产,2007年完成产值21亿元,实现利税约1.8亿元,创汇超4000万美元,现有2000多人就业,2003年被省发改委、省外贸等10个单位联合授予省级纺织品工业专业区。 |
滨湖村 |
滨湖村是去年6月份由西蒋村与红旗村合并而成的,位于夹浦镇东南方,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东临太湖,西有被誉为浙北白洋淀之称的盛家漾,南接雉城镇开发区,北与环沉的轻纺市场、夹浦镇政府遥遥相望。村内有杭宁高速、杭宁高铁横跨南北,又有风光旖旎的盛家漾河贯穿东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渔米之乡。全村共有20个自然村,人口3844人,主要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另外还有葡萄种植600亩与水产养殖500亩。 滨湖村村两委高度重视“幸福礼堂、文化八有”的建设,建立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亲自挂帅,扎实推进“幸福礼堂”建设。加重村级文化建设力度,在建成标准篮球场、幸福舞台等文体设施的基础上,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兼具多功能影视播放及农村数字影院的文化礼堂,占地约500平方米。另外投资了近30万元建造了文化墙,将滨湖村的历史文化、非物质遗产、良渚遗址、滨湖榜样等等都展示在上面,体现了滨湖村的文化底蕴。积极扶持村文艺团队组建,建立龙舟队、排舞队、歌曲队、戏曲队等特色文艺团队6支,并邀请专业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县、镇、村之间的文化走亲和各类文艺演出。 同时,滨湖村建立了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共18位代表组成的村民道德评议会,每周在群众说事室里围绕村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评议,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乡风、服务新农村建设。2012年滨湖村也开展了“文明户”、“美化庭院”、“好婆婆好媳妇”、“十佳幸福女儿”等评选活动,杭应芳选为夹浦镇“好婆婆好媳妇”的滨湖村代表,长兴县“十佳幸福女儿家庭”夹浦镇滨湖村代表是2012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杨纯子家庭。滨湖村也评选出了创先争优先锋行为闪光言行之星28名,还有优秀企业家、教授等等都展示在滨湖村的文化墙上 |
父子岭村 |
长兴县夹浦镇父子岭村位于我省最北端,与江苏省宜兴市毗邻。村庄东临太湖,西面靠山,104国道,杭宁高速公路,新长铁路自南向北穿境而过。素有我省北大门,“浙北第一村”之称。父子岭村共有6个自然村,农户共计475户,人口1690人,17个农业生产承包组。耕地面积1000亩,山林面积7000余亩(主要是生态保护林),盛产水稻、茶叶、杨梅,但农业经济收入相对薄弱。在村委会领导班子“以工补农”正确决策下,集体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以耐火工业产品为主体的工业企业立足了市场,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较好的积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7年,股份制企业、个体经济和农业经济等工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销售收入达4.5亿元,实现税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 |
月明村 |
月明村 月明村基本情况 月明村,区域面积5.69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17个承包组,现有农户458户1430人。2014年人均收入2268.2元,集体经济收入约20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0万元。村党总支下设1个党支部,现有党员56名。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分配问题 新村建设后,部分土地分配到户存在矛盾。 2、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发展及村民经济收入存在薄弱环节。 3、计生方面 对于我村因债务问题流出的妇女不能及时联系他们,管理方面存在难题,导致计划外生育。 4、卫生创建方面 村民乱堆乱放行为无法根除,影响美丽乡村的创建。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计划采取的措施: 1、针对土地分配问题,和村民进行沟通,取得谅解,逐步进行解决,或者看情况针对部分村民,在他们的意愿下适当进行经济补偿。 2、集体经济,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工业经济的发展,通过例会制度村两委班子进行商议,创新思路,稳中求进,团结拼搏,力争“十二五”收冠有一个良好的结局。 3、计生方面,针对流出妇女做到勤走访,经常性问问家里父母他们的情况和他们的联系方式有无变更,以便能够及时联系他们,宣传计生政策。 4、村民乱堆乱放的情况,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村干部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和村民沟通,并主动整理好堆放物。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做好门前三包工作,积极宣传,整理门前堆放物,循序渐进,慢慢改善这种状况。 |
长平村 |
长平村总面积3.7平方公里,全村有934户农户,3097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有党员74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村”,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增强。全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家庭工业,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级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村现有个私企业130多家,发展葡萄花卉等现代农业1000多亩,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88元。 通过加快村庄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村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魅力乡村建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